细菌的生理学
- 格式:ppt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26
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代时---细菌分裂、数量倍增所需要的时间。
2.细菌群体繁殖的规律:细菌生长曲线★迟缓期:细菌的适应阶段。
该期菌体增大,代谢活跃,分裂迟缓,繁殖极少。
对数期:生长迅速,菌数急剧上升,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等都较典型。
稳定期:细菌繁殖速度减慢,死菌数逐渐增加。
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性状有所改变。
生成芽孢、外毒素、抗生素等代谢产物。
衰亡期:死菌数活菌数,细菌形态显著改变,生理代谢活动趋于停滞。
第三节细菌的新陈代谢一、细菌的能量代谢发酵:以有机物为受氢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呼吸:以无机物为受氢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需氧呼吸—以分子氧为受氢体厌氧呼吸—以其他无机物为受氢体二、细菌的代谢产物1. 分解代谢产物和细菌的生化反应2.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1)热原质(pyrogen):细菌合成的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G- 菌细胞壁脂多糖;耐高温;121ε,20min不被破坏;250ε高温,干烤才能破坏热原质。
蒸馏法可除去热原质。
(2)毒素(toxin):外毒素—G+ 菌、少数G- 菌产生的、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
重要的致病物质。
内毒素—G- 菌细胞壁脂多糖,菌体死亡崩解后游离出来。
重要的致病物质。
(3)色素:有助于鉴别细菌;水溶性色素;脂溶性色素。
(4)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
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
(5)细菌素:某些细菌产生的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
仅对亲缘关系近的细菌有杀伤作用。
(6)维生素:细菌能合成某些维生素除供自身需用外,还能分泌至周围环境中.维生素B,K.第四节细菌的人工培养一、培养细菌的方法: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二、培养基(一)培养基及种类1.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细菌繁殖的营养基质。
2.按照用途分类⑴基础培养基:可供大多数细菌生长⑵营养培养基:供营养要求较高或特殊的细菌生长。
微生物生理学简介微生物生理学是研究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在生理上的活动和代谢过程的学科。
微生物在地球上广泛存在,并在各个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了解微生物生理学有助于我们理解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从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运动等方面介绍微生物生理学的基本知识。
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生长是指微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
微生物可以通过两种主要方式进行繁殖: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适用于真菌和一些原生动物,通过细胞核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来产生新的个体。
无丝分裂适用于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在此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复制DNA并将其分配给新形成的细胞来繁殖。
微生物的生长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pH值、营养物质和氧气含量等。
不同的微生物对这些环境因素的要求各不相同。
例如,嗜热菌可以在高温环境中生长,而嗜冷菌则适应于低温环境。
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通过代谢产生能量和合成生物分子。
代谢过程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类型:有氧代谢和厌氧代谢。
有氧代谢是指微生物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进行的代谢过程,产生较多的能量。
厌氧代谢是指微生物在氧气缺乏的条件下进行的代谢过程,产生较少的能量。
微生物通过新陈代谢和合成代谢来维持生理功能。
新陈代谢是指分解有机物质以产生能量的过程,合成代谢是指合成微生物所需的有机物质和细胞组件的过程。
微生物的运动微生物可以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包括游动、滑动和极纤毛等。
游动是指微生物利用鞭毛或纤毛等结构在液体中进行活动。
滑动是指微生物利用纤毛或假足等结构在固体表面上移动。
极纤毛是一种很短的纤毛,存在于细菌和某些原生动物中,用于以一种像旋转的方式推动细胞。
微生物的运动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微生物通过感知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浓度、光照和温度等刺激来调整自己的运动方式。
这种对环境的感知和反应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有助于微生物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
结论微生物生理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研究微生物在生理上的活动和代谢过程。
细菌和病毒的生理学和遗传学细菌与病毒是常见的微生物,它们与人类的生活、健康、疾病密切相关。
本文将重点介绍细菌和病毒的生理学和遗传学方面的知识。
一、细菌的基本生理学细菌是一类原核生物,大小仅为人类细胞的1/10左右。
细菌细胞分成两大类基因,一类是轮廓形成蛋白,决定了细菌形态。
另一类基因则编码了形成细菌机体所需的采取给定方向的蛋白。
在细胞内部,细菌利用DNA以及核酸酶、RNA聚合酶等酶类进行基因表达。
此外,细菌的质膜上分布有诸多的运输蛋白和酶类,它们起到了很重要的生理作用。
例如,细菌体内的能量转运和原料代谢依赖于质膜上的运输蛋白。
此外,质膜上的许多酶类能够协同完成生物合成和分解等重要生理功能。
二、细菌基因组和遗传学细菌基因组通常较小,仅有数千到数百万个碱基对。
作为原核生物,细菌无线粒体,但却富含质粒。
质粒质载体在细菌中具有很大的生物学意义,它们可以转移至其他细菌,促进了分子遗传学的研究。
此外,细菌基因组中经常存在于一个转录单元中,同时编码多个蛋白。
目前已经有一些技术可以对细菌基因组进行深入的研究,例如基因信号解读技术等,为原核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又一种途径。
三、细菌的生理特点及其应用细菌具有一定的生命历程,可以经历生长、复制、分裂等过程。
此外,细菌还具有快速繁殖、易于培养、易于转化以及细胞质体遗传等特点,因此应用十分广泛。
例如,工业上可以应用于发酵、葡萄糖生物发酵和制药等领域;在医学上可以利用细菌载体进行药物输送,同时对其基因组进行研究,以寻求新的治疗方案。
四、病毒的基本生理学病毒是一种寄生性微生物,在人类和其他动物中可以引发多种疾病。
病毒不具备细胞膜和核仁,不能进行独立生长和繁殖。
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核酸承担着病毒遗传信息的功能。
在细胞内,病毒依靠宿主细胞进行生长和复制,而不是由自己维持生活。
五、病毒的遗传学和生命周期病毒是具有双链DNA或RNA的大小较小、复杂度较简单的生物体。
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基因表达机制生长和繁殖,其基因编码了形成病毒内组件所需的蛋白。
第2章微生物细菌生理学一、教学大纲要求(1)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2)细菌的结构、化学组成与功能。
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的结构差异。
(3)细菌的营养类型,营养物质及其吸收。
(4)细菌生长繁殖方式和生长速度,细菌生长曲线意义,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5)细菌的人工培养,培养基的分类及用途。
(6)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方法、机制和适用范围。
二、教材内容精要(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大小以微米(μm)为测量单位。
人肉眼的最小分辨率为0.2mm,故观察细菌形态需用光学显微镜放大几百到上千倍才能看到。
按其外形描述可分为球菌、杆菌、螺形菌。
1.球菌呈圆球形、近圆球形、矛头状或肾形,单个球菌直径约为0.5~3.0μm。
有双球菌、链球菌、四链球菌、八叠球菌、和葡萄球菌。
2.杆菌多呈直杆状,少有微微弯曲。
杆菌的长短、粗细和弯度随菌种不同而异。
杆菌的直径约为0.2~2μm,长短从0.5μm~20μm不等(图2-2)。
菌体两端有的为平齐(如炭疽杆菌),也有呈尖细(如梭杆菌),也有一端膨大呈棒状(如白喉棒状杆菌)或分枝状(如分枝杆菌)。
杆菌的排列常呈分散存在3.螺形菌菌体弯曲,包括只有一个弯曲的弧菌和数个弯曲的螺菌。
细菌的大小、形态和细菌细胞排列是细菌的重要生理特征之一。
宜选择细菌的对数生长期观察细菌形态和大小。
(二)细菌的结构和功能细菌结构按部位可分为附属结构(鞭毛、菌毛),表层结构(糖萼、细胞壁和胞质膜)及内部结构(细胞质、核蛋白体、核染色质、质粒以及芽孢等)。
通常把一个细菌生存不可缺少的结构,或一般细菌都具有的结构称基本结构,而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结构称特殊结构。
.细菌结构与其生长繁殖、致病性和感染后免疫等功能密切相关。
1.附属结构(1)鞭毛是附着于多种细菌(如大多数杆菌、少数球菌、全部弧菌及螺菌)菌体上的细长而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
鞭毛数目、排列和位置常随不同菌种而异,可分为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和周毛菌等类型。
结构电镜下观察,由基础小体、钩状体和丝状体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