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物理全国卷一 试卷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6.89 KB
- 文档页数:1
2019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简析(全国1卷)范青林2019年的高考已经拉下了帷幕,这也是山东最后一届综合考试,研究好高考试题,回顾过去的备考过程,对于3+3模式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今年物理高考试题分析1.考查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不改变从试题分布来看,考查的知识仍然是物理中的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
选择题考查了氢原子能级、电场与平衡、动量定理、安培力与电路、匀变速直线运动、动态平衡、电磁感应、万有引力与航天。
实验题仍然是一力一电,分别是打点计时器和电表改装测电阻,没有偏题和怪题。
两道大题分别是带点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力与运动、碰撞的结合。
选修考查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压强的微观解释,气体实验定律中的打气问题。
这些知识与内容均为考试大纲重点要求的内容,在平时的练习和复习中也是高频出现的内容,因此学生看见这些试题不会陌生和紧张。
2.注重常规题型、常规方法的考查今年的试题题型和方法属于常规类型,甚至有部分试题几乎就是和平时做过的试题一样,如19题以斜面和滑轮为模型的动态平衡问题,太熟悉不过了;还有20题以一个圆形线圈一半在磁场中为模型的电磁感应与电路的内容。
实验题的22题考查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瞬时速度和加速度,可以说做了三年的试题了。
第一个大题24题考查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也是常规模型,考查了常规思路与方法。
最后的选修试题气体实验定律中的充气和放气问题,也是属于经典题型。
总之,通篇试题不追求偏和怪,基本以常规题型和常规方法的考查为主。
3.以科技和生活为背景,考查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注重考查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的同时,在试题中融入了科技与生活。
如16题考查了火箭喷气问题,18题考查了投篮中的起跳问题,但都属于比较简单和常见,题干内容并不复杂,没有一味最求“新”来难为学生。
总之,做完整套试题后,给人的感觉是试题比平时考试要顺心,不会刻意制造陷阱让学生掉进去。
当然,从整套试题来看也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区分度,选择题的最后一题、电学实验的最后一小问、25题的最后一问,都有一定的难度。
2019年高考全国Ⅰ物理评析2019年全国Ⅰ物理试卷难度适中,题型较为多样,有选择、填空、计算和简答题。
难度相对均衡,出现了一些新颖题型和考点,考查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一、选择题评析全国Ⅰ物理试卷选择题部分有20个小题,共计40分。
难度适中,考查面广,覆盖了光、力学、电学、热学等多个领域。
部分题目涉及到应用场景,考查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总体来说,选择题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想要高分的学生,要把握好每一个选项的细节,减少失分。
二、填空题评析填空题部分难度较大,有一些考点比较深入,如热传导、电路分析和光学像差等。
有一些题目需要结合图像进行分析和解答,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填写答案时需注意精度和单位。
三、计算题评析计算题部分试题设计充分考虑到了物理知识的应用,考点涵盖了光学成像、力学动力学和电路分析等。
有的题目在计算过程中需要结合图像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计算时需注意单位和数据精度,避免计算出现错误。
解答时要注重过程的论证和说明,体现物理思维和逻辑思维的魅力。
四、简答题评析简答题部分难度较大,有一些需要深入理解物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设计了光学成像、力学运动和电路等多个考点,主要考查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理解能力。
在解答时要理清思路,准确回答问题,注重简明扼要。
总之,2019年全国Ⅰ物理试卷难度适中,涵盖了多个考点,考查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能力水平。
要想取得好成绩,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物理知识,注重细节,做到精准、全面答题。
2019年全国高考理综新课标卷I——物理选择题的赏析摘要:本文对2019年全国高考理综新课标卷I物理选择题进行了研究,发现了考试试题的变化特点,以及解决高考试题的基本方法,对课堂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考真题基本方法课堂教学一、总体评价1.试题结构不变,难度基本不变,考点略有变化2019年全国高考理综新课标卷I物理试题与去年相比,题目数量和结构保持不变,8道选择题中,单选题均为第14~18题,多选题均为第19~21题。
今年选择题难度和去年相比基本保持不变,多数为常见题型,难度适中。
总体来看,今年的选择题题型有所变化,单选题近代物理1个,力学2个,电磁学2个,多选题力学2个,电磁学1个。
2018年单选题力学3个,电磁学2个,多选题力学1个,电磁学2个。
今年考查了近代物理,去年没有考查;去年单独考查天体运动,今年把万有引力定律与其他知识点放在一起考查。
2018年物理选择题与2019年物理选择题涉及的考点分别如表1、表2所示。
2.突出物理主干知识,注重知识点间的融合试题以物理学科素养为导向,更加注重对核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考查,更加注重各知识点间的融合。
如第15题带电体在电场中的平衡问题,第19题多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第20题电磁感应问题,把楞次定律、左手定则,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阻定律等核心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第21题把物理过程与运动图像有机结合,把牛顿第二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简谐运动等知识点融合在一起。
这些都属于综合分析的问题,有效地考查了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产实践。
试题注重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树立劳动观念,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如第16题以我国正在研制的“长征九号”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为背景,考查动量定理,第18题以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为背景,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这些试题情景新颖,科学合理,不偏不怪,引导考生关注身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促进考生学以致用。
2019年高考全国Ⅰ物理评析2019年高考全国I物理试题总体来说考查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物理问题的分析能力。
试题整体难度适中,试题设计较为合理,考查范围也比较广泛。
以下是具体评析:一、题型分布情况:本次试题考查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实验操作题四种题型,各题型分布情况较为均匀,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较全面的考查。
1.选择题共有15小题,题型为单选题。
涉及了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多个领域,并且涉及的知识面较为广泛。
在适当范围内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填空题共有5小题,题型为填空题。
主要考察了对物理公式、物理概念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较简单。
3.解答题共有5小题,题型为解答题。
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答能力。
在设计上,难度适中、贴近生活,考察了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实验操作题共有2小题,题型为实验操作题。
对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原理的理解进行了考察,考查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较为符合考试要求。
二、知识考查情况:1.力学试题设计了力的平衡、合力、摩擦力、重力势能、机械能守恒等知识点。
在力学部分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力学概念的理解程度,难度适中。
2.热学试题设计了热传递、气体定容定压过程、比热容等热学知识点。
涉及了热学的基本原理和公式运用,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行了考查。
3.光学试题设计了凸透镜成像、光的反射定律等光学知识点。
考查了学生对光学基本原理的理解,但难度稍大。
4.电磁学试题设计了电场力、电流、电阻等电磁学知识点。
对电路分析、电场分布等进行了考查,难度适中。
5.其他试题还设计了电磁感应、实验设计等知识点的考查,覆盖了物理学科的多个领域。
试题对各个知识点的考查比较均衡,但在难度和深度上仍存在一些差异,部分知识点考查的难度稍大。
三、题目分析:1.选择题选择题中有部分题目考查了物理概念的掌握和对公式的运用能力,也有一些题目考查了物理问题的分析能力。
整体来说,选择题难度适中,但有几道题目在题干描述上存在一些模糊性,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答题准确性。
2019年高考全国Ⅰ物理评析
2019年高考全国I卷物理考试已经结束,相信各位考生都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自己的考试表现了。
本文将对2019年全国I卷物理考试进行详细的评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考试情况,为今后的学习和备考提供一些参考。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选择题整体难度评述
2019年全国I卷物理选择题整体上看,难度相对较大,试题内容跨度广,涉及面较广,在理解题目、分析题意、确定答案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拓宽物
理知识面,注重知识的应用和联系,提高解题能力。
1. 难题分析:全国I卷物理选择题中难题主要聚焦在机械运动和能量守恒、电磁感应和电磁波、光学、原子核物理等方面,以及需要考生对物理规律和现象进行深入理解和应用。
2. 涉及范围广:选择题考察的知识面较广,题目涉及到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核物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3. 考查技巧:有不少题目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物理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考
生充分理解题目要求,掌握解题技巧。
2019年全国I卷物理解答题难度适中,题目内容紧扣课标要求,注重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具体评议
1. 命题规律:本次考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题目设置贴近
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考察学生的物理常识和基本技能。
2019年全国I卷物理考试整体难度适中,试题贴合教学大纲,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物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本文对大家了解2019年高考全国I卷物理考试有所帮助,希望各位考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备考中有所收获,取得理想的成绩。
2019年高考试题(全国Ⅰ卷)分析与反思江西省彭泽县第一中学许忠华2019年高考大幕终于落下,各位老师对试题研究和理解也开始了,本人感触最深的就是考纲的指导作用,2019年考纲中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2018年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今年语文作文就考了“劳动是美德”,2019年提出的“创新能力”在多科中都有所体现如:数学知识点顺序创新;物理中计算题考点创新,选修3-3第1小题做填空有所创新。
2019年提出“综合能力”在物理25题淋漓尽致体现、数学压轴题也用到多个知识点才能解决,现就物理各题型分析如下:16.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6 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A.1.6×102 kg B.1.6×103 kg C.1.6×105 kg D.1.6×106 kg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一个4H所用的时间为t1,第四个4H所用的时间为t2。
不计空气阻力,则21tt满足A.1<21tt<2 B.2<21tt<3 C.3<21tt<4 D.4<21tt<519.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
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N。
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现用水平向左的拉力缓慢拉动N,直至悬挂N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45°。
已知M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A.水平拉力的大小可能保持不变B.M所受细绳的拉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C.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D.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加21.在星球M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物体P轻放在弹簧上端,P由静止向下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与弹簧的压缩量x间的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
2019年高考全国Ⅰ物理评析
2019年高考全国Ⅰ物理试卷是中国高考物理科目的一部分,也是全国有许多千千万万同学所关注的考试。
2019年的试卷分为A、B两个版本,每个版本都有两道填空题和10道选择题,一共50分。
下面我们就来对2019年高考全国Ⅰ物理试卷进行评析。
我们来看填空题部分。
试卷的填空题主要考察了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1题是利用居里磁温标量量某物质的铁磁性质。
做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干中的信息,结合知识点来解答。
第2题是计算处于二维平静水容器内的小球体上浮力的大小。
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对浮力的概念有着清晰的认识,并且对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掌握,才能顺利解答。
接下来是选择题部分。
试卷的选择题主要考察了学生对物理理论与实践的应用能力。
第3题是关于一个直线电场产生的电势差和势能变化的问题。
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对电场及其相关定律有着较深的理解,并且能够运用公式和定律进行计算。
第4题要求考生在光具中观察天体时,讨论两种望远镜比较的视场角大小。
解答此类问题需要考生有对光学原理的理解,能够进行运用和归纳。
2019年高考全国Ⅰ物理试卷的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
填空题及选择题的题目涵盖了物理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并且融入了实践的举例及计算题目,有助于考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这也提醒着我们,在备考时应当注重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同时也要注重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的培养。
希望同学们在备考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1页(共18页)绝密★启用前2019年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物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分)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
光子能量在1.63eV ~3.10eV 的光为可见光。
要使处于基态(n =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A .12.09eVB .10.20eVC .1.89eVD .1.51eV 2.(6分)分)如图,如图,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两个带电小球两个带电小球P 和Q 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A .P 和Q 都带正电荷B .P 和Q 都带负电荷C .P 带正电荷,Q 带负电荷D .P 带负电荷,Q 带正电荷3.(6分)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km/s ,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6N ,则它在1s 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 ) A .1.6×102kg B .1.6×103kg C .1.6×105kg D .1.6×106kg 4.(6分)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 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 、N 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
2019年高考全国Ⅰ物理评析【摘要】2019年高考全国Ⅰ物理试题在整体难易程度上较为平衡,题目覆盖知识点广泛,命题思路较为新颖。
试题中涉及到了力学、电磁学、光学等多个领域,考查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建议备考时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体评价该试题较为合理,能够有效考察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和能力,但也有一定的难度。
未来发展趋势上,可能会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增加实践性和创新性的题目,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关键词】高考物理、评析、试题特点、难易程度、命题思路、知识点覆盖、备考建议、总体评价、未来发展趋势、2019年1. 引言1.1 2019年高考全国Ⅰ物理评析概述2019年高考全国Ⅰ物理试题在今年的考试中备受关注,考生们纷纷表示这次的物理试题难度适中,命题思路新颖,涉及的知识点也比较全面。
试题中既有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有能力的综合运用,整体考查了考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年的物理试题中,选择题主要围绕基础知识展开,计算题则注重考查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
不少题目融合了不同知识点,要求考生进行综合思考和分析,增加了题目的难度和挑战性。
试题难度适中,能够考查考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在备考方面,考生们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要提高解题能力和分析能力。
多做一些例题和模拟题,培养灵活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
要注意对知识点的整理和归纳,做到知识面广,深度适中。
2019年高考全国Ⅰ物理试题在命题思路和考查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努力做到知识的全面掌握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2. 正文2.1 2019年高考全国Ⅰ物理试题特点分析1. 题型多样:2019年高考全国Ⅰ物理试题中涵盖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多种题型,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 考点广泛:试题涉及了力学、光学、电磁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点,考查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2019年全国一卷高考试题分析2019年全国高考物理I卷突出力、电、磁等主干知识的考查,加强对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模型建构等关键能力的考查,使不同梯度的学生有很好的区分,落实高考本身的教育特质和选拔功效。
试题注重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考查,促使考生从“做题”向“解决问题”方向转变。
大量的考题注重了将一些实际的复杂情景与考试题目相结合,考生需要对于题目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情境中主要矛盾理解之后,进行化简才能和我们所学的知识进行一定的联系来求解。
这个避免了学生为了做题而做题,刷题库的高考应对思路;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能力,突出了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试卷突出对学科主干内容的考查,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如:第16题利用我国航天发射火箭发动机喷气过程作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动量定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将现实中的时事政治与学科联系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建立物理模型是物理研究世界的手段,所以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根据题目所给出的实际情境利用所学知识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这就考查了学生对于模型的建构能力;第18题利用篮球运动员竖直起跳扣篮为背景,就考查了从体育运动中提取模型的能力;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推理及实际应用的能力是不可忽视的,第23题就通过对校表,误差分析考查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第25题,通过给定的速度时间图线,考查学生从图像中提取信息、加工信息并结合物理规律作出推理判断的能力,并综合考查了牛顿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关系的综合运用,这对于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素养有了极大的要求,适合对于不同层级的学生的选拔。
整体试题提供的情境设计,旗帜鲜明的体现国家意志,强化科学态度与科学责任,在试题中潜移默化体现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
命题者巧妙的将对待科学的情感根植于适当物理情景之中,试题创新源于生活及教学实际,生动活泼,相互之间的补充可是学生对于物理有更深刻的认知。
1F Pabc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Ⅰ)物 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A .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B .与它的位移成正比C .与它的速度成正比D .与它的动量成正比【答案】B15.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 ,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 作用在P 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以x 表示P 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 和x 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力随位移变化的图线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由牛顿运动定律,F-mg-F 弹=ma ,F 弹=kx ,联立解得F=mg+ma + kx ,对比题给的四个图象,可能正确的是A 。
【点睛】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物理主干知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贯穿高中物理。
16.如图,三个固定的带电小球a 、b 和c ,相互间的距离分别为ab=5cm ,bc=3cm ,ca =4cm 。
小球c 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行于a 、b 的连线。
设小球a 、b 所带电荷量的比值的绝对值为k ,则O FxAOFxBOFxCOFxDA.a、b的电荷同号,169k=B.a、b的电荷异号,169k=C.a、b的电荷同号,6427k=D.a、b的电荷异号,6427k=【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库仑定律、受力分析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对小球c所受库仑力分析,画出a对c的库仑力和b对c的库仑力,a对c的库仑力为排斥力,ac的电荷同号,b对c的库仑力为吸引力,bc电荷为异号,所以ab的电荷为异号。
设ac与bc的夹角为θ,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和几何关系、库仑定律可得,F ac=k’,F bc=k’,tanθ=3/4,tanθ= F bc / F ac,ab电荷量的比值k=,联立解得:k=64/27,选项D正确。
2019年高考全国Ⅰ物理评析2019年高考全国Ⅰ物理试卷难度整体属于中等偏易程度,考查内容涉及了热学、力学、电学、光学等方面,且较综合。
下面我们通过分解试卷的各大题型,来简要评析本次考试。
选择题选择题部分难度较适中,出题涉及到数学推导和考查知识点指认这两个方面,但能较好地考察考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其中难点在于部分题型的数学要求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功底,例如考查热学变温度的题目,考生需先了解温标和温度的概念,再进行计算和比较。
而对于有些避免追尾的问题,涉及复杂的几何问题,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几何学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选择题部分难度适中,要求考生具备较全面的物理知识,把握知识点所相关的数学。
非选择题部分题型涉及到选择计算题、解答题等,考查考生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表述和分析能力,偏向解答题。
其中,运用万有引力定律的题目,对考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考查相对较多,需要考生通过图形和数据来分析,理清思路,进行推导和计算。
另外,电学部分的电磁感应题目属于较难题型,在快速计算和思考问题方面有一定难度,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总体来说,本次高考物理试卷以知识的综合应用为主,考查了考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结语此次所出的高考物理题,相对来说比较全面。
涉及到从热学、力学、电学以及光学的各个方面的知识点,考查了考生在各方面的知识储备、运算能力和逻辑办理能力。
但是,试卷中有些题目的难度有过高,对于学生偏弱的学科的考生将会会感到难度较大,希望来年的试卷难度能更加平稳一些,更好地考查学生的物理实际运用能力。
2019年高考全国Ⅰ物理评析一、命题趋势2019年高考全国Ⅰ物理试题整体上延续了近年来的趋势,题目难度整体适中,着重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试题内容涵盖了物理学科的各个方面,体现了对物理学科知识的全面考察。
二、题型分析1. 选择题选择题是高考物理试题的常见题型,2019年的物理试题中选择题数量较多,分布比较均匀,涵盖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
选择题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在具体设计上,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举例来说,2019年高考物理全国Ⅰ卷第6题是一道典型的选择题,考查了学生对牛顿定律的掌握。
该题要求考生在考察基础知识的还要求考生能够通过计算求解。
这类题目不仅考查了学生对牛顿定律的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2. 解答题2019年高考物理全国Ⅰ卷的解答题中,设计了一道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题目,这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019年高考物理全国Ⅰ卷第11题是一道较为复杂的解答题,该题要求考生分析杠杆平衡条件,并结合轻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
此类题目不仅考查了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还要求考生能够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解答,提高了试题的综合性和挑战性。
三、知识点分析1. 力学力学是高中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的物理试题也着重考查了力学方面的知识。
试题中涉及了平衡条件、动力学、牛顿定律等内容,考查了学生对力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电学3. 热学4. 光学四、题目关注点五、检查点2019年高考物理全国Ⅰ卷的试题中设计的选择和解答题目都比较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综合考查,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全面考查,也深刻体现了新课标和高考大纲中所倡导的考查方向和考查要求。
2019年高考全国Ⅰ物理试题的设计将物理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贯穿着重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分析能力。
试题内容涵盖了物理学科的各个方面,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综合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9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2019年高考物理学科它的显著特点体现在:试卷结构、试题题型、以及每道小题分数的设置,应该说连续几年保持稳定,难度分布基本合理,如果说难度系数应该在0.6上下。
从卷面整体来看,侧重于考察物理基本规律、基本研究方法,更侧重对过程的理解。
能力要求(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图像等)整体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求“新”求“变”,考察学生创新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继续与新课程内容相衔接,重视实验,重视探究。
不刻意回避已考过的知识点和题型,根据考察目的,全新设计新情景。
整体而言,主要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四大发展趋势发展趋势一:重视试题的基础性。
重视考察基础。
采用学生的熟悉素材、背景和语言,使学生运用熟悉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采用熟悉的试题背景材料,通过不同的视角,更巧妙的构思,形成新的试题,让学生对试题感觉既熟悉又陌生。
例如,全国一卷选择题14题考察的是氢原子能级相关知识,18题考察的是生活中的运动背景下的直线运动相关知识。
全国二卷的21题是典型的双棒模型,25题则是考察了刹车问题。
34题考察了单摆及双缝干涉的知识点。
发展趋势二:综合性再次提升,重视知识点间的联系。
本次高考可以发现题目中涉及的知识点非常灵活。
一道题涉及多个知识点,这种情况是十分显著的。
掌握好一个知识点,可能得不到高分,得掌握综合性的知识点,同时具备很强的拓展能力。
如全国一卷中,17题是安培力及力的合成,21题是天体运动,弹簧能量,动力学,25题是动量守恒,运动学,能量的结合。
选修部分,如选修3-4方面,即使是考察光的折射,也会加入运动学的内容。
这些都在解题时对考生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发展趋势三:重点考察主干知识,高频考点保持稳定。
广义力学和广义电磁学的考察仍旧是重点。
选择题涉及了运动学、相互作用、平衡状态下受力分析、静电场、安培力、电磁感应等常见考点。
实验题则是包含了电流表改装、伏安特性曲线、通过纸带计算加速度等常考题型。
2019年高考全国Ⅰ物理评析
2019年全国Ⅰ卷物理考试是以往物理考试中难度偏高的一次考试,让很多考生感到有些意外。
本文将从考试难度、试题类型、考点分布以及应对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评析。
一、考试难度
2019年全国Ⅰ物理考试难度偏大,表现在综合性强、考点覆盖范围广、计算强度大等几个方面,需要考生有综合分析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试题类型
2019年全国Ⅰ物理考试试题类型较为全面,包含选择题、计算题、设计题等多种类型,综合性强,考察范围广,需要考生对物理知识点掌握稳固,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考点分布
2019年全国Ⅰ物理考试的考点分布较为分散,覆盖了牛顿力学、热学、电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考查的内容也涉及到热力学定律、力的合成、电高压和电场等多个考点,需要考
生对各个领域的知识点都进行强化。
四、应对策略
1.多做练习,巩固知识点
在备考中,要注重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多做相关的练习,加强巩固,提高自
己的运用能力。
2.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物理知识点多数基础知识,例如热力学定律、牛顿定律、电学中的欧姆定律、基尔霍
夫定律等,这些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精通,才能更加自如地解决复杂的问题。
3.注重对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
即使对基础知识掌握很牢固,也要注重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进行有效结合。
在备考
过程中,要注意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好地将物理知识点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总之,2019年全国Ⅰ物理考试难度比较大,但考生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并注重练习和应用,就能更好地应对考试。
2019年高考物理全国I卷试卷分析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严格遵循考试大纲,以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物理学科素养为导向,更加注重对核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考查,鉴别学生的基本学科素养,引导学生夯实学习发展的基础,促进课堂回归教材。
选择部分是熟悉的常规题型,整体难度平稳过渡。
14题考查能级跃迁;15题考查电场受力、库仑定律;16题以我国正在研制的“长征九号”大推力火箭发动机为背景,考查学生应用动量定理计算发动机在单位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引导考生关注我国在重型运载火箭研发方面的进展;17题考查磁场安培力、等效长度、电路的电流关系;18题考查竖直上抛运动,以青少年酷爱的篮球运动为载体,体现了德智体美劳的考查方向;19题考查动态分析,受力平衡;20题考查电磁感应;21题考查天体与能量结合。
实验部分考查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在试题的设计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原理,反思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提出改进的措施。
通过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着重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
22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纸带的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第23题考查电流表的改装和核对以及误差分析。
全国1卷中的计算题也注重基础、强调主干,淡化解题技巧,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基本物理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24题考查电场加速,磁场偏转,无场区匀速运动,重视对基本运动的考查,难度不大,考生可以驾驭。
自2017年选修3-5首次纳入必考部分,试卷14题就对动量进行了考查,及时到位,很好地落实了考试内容改革的方向。
以及后面的第17题里也通过核反应来对3-5的原子物理知识进行了进一步考查。
2018年24题考查动量中的爆炸问题,考查的比例明显增加,难度也有所增加。
2019年更是众望所归以压轴题形式呈现在考生面前,在25题中对动量进行了考查,今年物理试题还突出了图像的呈现方式,考查信息加工能力;增强开放性和探究性,加强图形结合能力的考查。
2019年高考全国Ⅰ物理评析
2019年高考全国Ⅰ物理试卷整体难度中等偏易,题目涉及面广,考察知识点全面。
本文将对试题进行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难度不大,大部分考察基础知识点和计算能力。
其中,第9题考察了牛顿第三定律和引力定律的结合运用;第15题考察了运动在水平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问题。
这两题较为难。
二、填空题
填空题整体难度较小,考察了物理中的基础公式、公式的运用,以及对实验数据的理解。
比较有难度的是第22题,需要结合公式进行秒表误差计算,需要考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
三、解答题
解答题整体难度中等偏易,主要考察物理知识点与思维能力的结合。
其中,第10题要求考生根据图像解释空间电荷分布对电势分布的影响,考查考生对电势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另外,第14题考查了声学中的杂波和回归现象,难度较大。
需要考生掌握实验技能和物理概念,如杂波、回归现象等。
建议考生在备考中要注意对单选、填空题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练习,对于解答题则需要注重掌握思想方法和实验技能的训练。
2019高考物理全国卷一试卷分析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严格遵循考试大纲,以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物理学科素养为导向,更加注重对核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考查,鉴别学生的基本学科素养,引导学生夯实学习发展的基础,促进课堂回归教材。
选择部分是熟悉的常规题型,整体难度平稳过渡。
14题考查能级跃迁;15题考查电场受力、库仑定律;16题以我国正在研制的“长征九号”大推力火箭发动机为背景,考查学生应用动量定理计算发动机在单位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引导考生关注我国在重型运载火箭研发方面的进展;17题考查磁场安培力、等效长度、电路的电流关系;18题考查竖直上抛运动,以青少年酷爱的篮球运动为载体,体现了德智体美劳的考查方向;19题考查动态分析,受力平衡;20题考查电磁感应;21题考查天体与能量结合。
实验部分考查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在试题的设计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原理,反思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提出改进的措施。
通过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着重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
22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纸带的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第23题考查电流表的改装和核对以及误差分析。
全国1卷中的计算题也注重基础、强调主干,淡化解题技巧,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基本物理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24题考查电场加速,磁场偏转,无场区匀速运动,重视对基本运动的考查,难度不大,考生可以驾驭。
自2017年选修3-5首次纳入必考部分,试卷14题就对动量进行了考查,及时到位,很好地落实了考试内容改革的方向。
以及后面的第17题里也通过核反应来对3-5的原子物理知识进行了进一步考查。
2018年24题考查动量中的爆炸问题,考查的比例明显增加,难度也有所增加。
2019年更是众望所归以压轴题形式呈现在考生面前,在25题中对动量进行了考查,今年物理试题还突出了图像的呈现方式,考查信息加工能力;增强开放性和探究性,加强图形结合能力的考查。
选考部分主要考查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光的反射和折射、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等主要内容,难度与2018年相当。
物理学科中许多知识来源于生产劳动实践,上升为理论后指导生产实践,从而更好地为生产实践服务。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加强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产劳动中的物理现象,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产劳动中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观念。
全国I 卷第33(2)题以材料加工中广泛应用的热等静压设备为背景,要求考生分析相应的气体变化过程,建立物理模型并应用气体定律解决问题,引导考生关注生产劳动中的物理原理。
理综卷物理部分,体现了以基础知识为依托,以能力考查为主旨的指导思想。
在保持历年来一贯的严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基础上,同时注重基础、体现方法、突出思想、考查能力,力求公平、公正、客观、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