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锡化合物的发展
- 格式:docx
- 大小:13.64 KB
- 文档页数:2
有机锡化合物衍生技术(一)利用气相色谱法举行有机锡形态分析,虽有不经衍生而挺直以卤化物分别的状况,但因为它在进样前注入HCl或在载气中加入HCl或HBr 会缩短常规色谱柱的用法寿命,而且卤化物的热力学稳定性比较差,所以其应用并不常见。
目前有机锡分析最为通用的办法是利用衍生反应,将有机锡化合物转化成满足气相色谱分析要求的易挥发热稳定性化合物,频繁的衍生办法主要为烷基化或氢化办法,相应的衍生试剂有格林试剂、(NaBEt4)和(NaBH4),按照其不同特征,这些办法可应用于不同环境或生物样品的有机锡分析。
格林试剂衍生法是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有机锡化合物最为经典的前处理步骤之一。
它能针对不同复杂环境基体中的有机锡离子举行衍生,从而形成易挥发和热力学稳定的烷基化有机锡,这类衍生产物可以长久保存,特殊适用于测定很不稳定的苯基锡和甲基锡化合物。
然而它的缺点是操作步骤繁多,可能影响结果的精确性。
另外,用法格林试剂的衍生反应需要严格控制在无水条件下举行,这使操作过程趋于复杂化,然而因为该办法稳定,易于实现标准化,目前在国际上仍然是用法最多的有机锡分析办法。
讨论显示,格林试剂衍生法可广泛应用于水样、底泥样、污水污泥样、生物样及其他多种基质复杂的环境样品分析。
目前可采纳的格林试剂有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和己基化格林试剂,其中戊基化衍生试剂最为常用。
因为格林试剂种类较多,人们可按照被分析物的种类挑选不同的衍生试剂以实现多种类有机锡污染物在气相色谱中的基线分别,与此同时,生成的相对稳定、较难挥发的衍生物石丁有效削减前处理过程中的挥发损失。
然而值得注重的是,因为自然环境中有机锡形态多样,常存在甲基锡、等化合物,因此在衍生过程中需要避开用法甲基或丁基等格林试剂,以免造成污染物分析的形态混淆。
另外考虑到乙基锡化合物毒性极强,因此,一些格林试剂如甲基、乙基或丁基格林试剂,仅用于特定场合以实现特别的分析目的,在常规分析中较少为人们采纳。
锡行业的发展趋势
锡行业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绿色环保:随着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锡行业将越来越注重绿色环保。
减少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是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2. 技术创新:锡行业将继续注重技术创新,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增加附加值:锡行业将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高附加值的锡产品,如高纯度锡、锡合金等,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4. 跨界合作:锡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合作将越来越紧密。
例如,与电子、汽车、医疗等行业的合作,将促进锡行业的发展。
5. 国际合作:全球化是锡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锡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6. 产业升级:锡行业将朝着高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总的来说,锡行业的发展趋势是绿色环保、技术创新、增加附加值、跨界合作、
国际合作和产业升级。
锡及相关化合物介绍1、什么是锡锡是一种比较稀贵的有色金属,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仅为0.0001~0.0002%。
但它却是人类最早发明和利用的金属之一,青铜器时代(锡铜合金)便是锡应用的象征。
约在公元前3500多年,人类就开始制造和使用铜和锡的合金——青铜。
锡是银白而略带兰色的金属,其表面光泽与铸造温度有关。
通常锡锭表面由于生成氧化物薄膜而呈现金黄色。
锡的熔点低,为232℃;沸点高,为2270℃。
比重为7.3(20℃时)。
锡的延展性很好,能制成0.04mm 厚的锡箔,但不能拉成细丝。
锡的导电性次于铜,优于铅。
锡在常温下几乎不受空气影响,长时期与潮湿空气接触,其表面生成一种极薄的氧化膜而防止内部继续氧化。
锡与大多数其它金属比较,具有较大的抗蚀能力。
锡能与多种金属组成合金。
锡的无机化合物无毒。
2、锡的分布全世界有锡资源的国家约为32个,主要分布在锡成矿条件好的环太平洋的东部,主要产锡国为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西、玻利维亚、泰国、秘鲁等发展中国家以及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
从各方面的统计数据综合分析,世界锡资源的储量按锡含量计大致有960万吨,而储量基础则在1200万吨以上。
其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国、巴西、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玻利维亚等国家。
其中,中国的锡资源储量居于世界首位,占世界总储量的36.5%左右;巴西占22.9%;马来西亚占12.5%3、锡的生产和消费世界锡生产国精锡产量受世界经济形势、市场价格、资源状况、品位和生产成本高低等因素影响很大中国既是锡生产大国,又是锡的消费大国和贸易大国。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大小锡生产企业140多家,其中主要的两大锡生产企业是云南锡业公司、广西华锡集团。
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地方小型锡矿采矿单位的大量出现,使我国锡精矿的产量呈现逐年增长的势头,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
精矿锡的增长进一步刺激了国内精锡的生产,精锡产量一直保持着高产量、高增长率(年增长率高达13.7%)的态势。
有机锡化学的早期历史
有机锡化学是一门融合许多学科的复杂知识,主要研究有机锡的合成、性质和应用。
它的早期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化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的有机锡物质,并对其特性和反应机理做出了更深入的研究。
19世纪早期,德国的化学家Friedrich Wöhler发明了一种
有机锡化学反应,即“钒和锡之间的转换”。
他发现,在钒和锡之间可以反应形成有机锡物质。
这项研究发展了更多有机锡反应,并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后,瑞士化学家Victor Meyer凭借他的“Meyer-Schlenk”反应,在有机锡化学中取得了重大进展。
他的研究证明了有机锡的反应模式,使后来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有机锡化学的具体机制。
在20世纪初,德国化学家Heinrich Wieland发现了一种
有机锡化合物,即“硫醇”。
他的发现使有机锡化学发展起来,
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有机锡的用途和性质。
随后,美国化学家William F. G. Swain发明了一种“有机
锡分子内催化”的方法,从而推动了有机锡化学的发展。
这种
方法有助于简化有机锡反应的步骤,使有机锡的合成更加容易。
另外,20世纪60年代,美国化学家Mariel P. Rieke发明
了一种“聚合锡”,它利用聚合锡的性质,提高了有机锡的性能,使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总的来说,有机锡化学的早期历史涉及了许多化学家的贡献,他们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为有机锡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今,有机锡化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为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有机锡类化合物有机锡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有锡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锡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既可以形成无机化合物,也可以与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有机锡类化合物。
有机锡类化合物具有多样的结构和性质。
根据锡原子与有机基团的连接方式,可以将有机锡类化合物分为有机基团直接连接锡原子的有机锡化合物和有机基团通过键连接到锡原子的有机锡化合物。
有机基团直接连接锡原子的有机锡类化合物主要包括有机锡烷、有机锡烯、有机锡炔和有机锡醇等。
其中,有机锡烷是最简单的一类有机锡化合物,它的分子结构中锡原子与碳原子通过单键连接。
有机锡烷可以通过锡和有机卤素的反应制备,常见的有机锡烷有甲基锡烷、乙基锡烷等。
有机锡烯和有机锡炔是锡原子与碳原子通过双键和三键连接的有机锡化合物,它们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有机锡醇是锡原子与羟基连接的有机锡化合物,它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和亲油性,可以作为表面活性剂和催化剂使用。
有机基团通过键连接到锡原子的有机锡类化合物主要包括有机锡酸盐、有机锡酯和有机锡酰化合物等。
有机锡酸盐是锡原子与羧基连接的有机锡化合物,常见的有机锡酸盐有有机锡酸甲酯、有机锡酸酯等。
有机锡酯是锡原子与醇基连接的有机锡化合物,常见的有机锡酯有有机锡甲酸酯、有机锡乙酸酯等。
有机锡酰化合物是锡原子与酰基连接的有机锡化合物,常见的有机锡酰化合物有有机锡醯胺、有机锡酰胺等。
这些有机锡类化合物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和农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有机锡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物理和化学性质。
由于有机锡类化合物中含有金属元素锡,因此它们具有金属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同时,有机锡类化合物还具有碳原子与锡原子之间的共价键,因此它们也具有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如能够参与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取代反应等。
有机锡类化合物在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在材料科学领域,有机锡类化合物可以作为材料的前驱体,制备出具有特殊性能的有机锡化合物材料,如有机锡聚合物、有机锡玻璃等。
在生物医学领域,有机锡类化合物可以作为药物的配体,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改变药物的性质和活性,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选择性。
有机锡化合物测定方法新进展许航线【摘要】有机锡污染状况、环境行为、生态毒理等对其形态分析有深刻影响,其中分析方法的灵敏度、选择性是最重要的因素.对近几年有机锡化合物测定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有机锡化合物未来的检测技术要求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安徽化工》【年(卷),期】2016(042)005【总页数】4页(P14-17)【关键词】有机锡化合物;测定方法;进展【作者】许航线【作者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2.1有机锡化合物(Organotin Compounds,简称OTC)在工农业等领域应用广泛,如用作生产塑料稳定剂、农用杀虫剂及船体防污涂料等。
环境中极低含量的有机锡即能对生物产生毒性作用,并且不同形态的有机锡,其毒性和环境行为也有显著差异。
例如:三取代基有机锡毒性最强,ng级的TBT和TPhT即对生物体产生不良影响,可导致海洋软体动物性畸变以及其他生理、病理异常,其对幼龄动物的影响尤为明显。
因此研究有机锡污染状况、环境行为、生态毒理等对其形态分析有很高的要求,其中分析方法的灵敏度、选择性是最重要的因素。
近二十年来,环境中有机锡的分析技术发展很快,由于有机锡既含有金属元素,又具有有机物的性质,因此,将有机物分离技术如气相(GC)、高效液相(HPLC)、毛细管电泳(CE)与某些特征检测技术,如原子吸收(AAS)、原子发射(AES)、质谱(MS)等相结合的联用技术是目前发展的趋势[1]。
本文对近几年有机锡化合物测定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有机锡化合物未来的检测技术要求进行了展望。
2012年,张晓利等[2]报道了通过GC-MS/MS法检测并确证纺织品中5种有机锡化合物快速有效的方法,有机锡包括一丁基锡、二丁基锡、三丁基锡、二辛基锡、三苯基锡。
样品经提取、衍生和正己烷液液萃取后,以GC-MS/MS选择反应监测模式(SRM)进行定性定量测定。
1有机锡热稳定剂及其发展现状和趋势胡中文1王建军1张露露2(1.湖北南星化工总厂,枝江,443200; 2.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宜昌,443002)摘要介绍了有机锡稳定剂的合成、作用机理及其发展现状和趋势。
关键词有机锡热稳定剂合成机理发展现状趋势聚氯乙烯(PVC)是目前世界五大通用塑料品种之一,其制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国防、公用民用建筑及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产量呈逐年递增之势[1]。
然而PVC树脂及其制品存在着降解和老化的缺点,它的加工温度(160℃以上)比分解温度(120~130℃)还高,因此要将PVC变成制品,就必须在PVC加工成型过程中添加加工型热稳定剂以延缓或阻止PVC树脂的热降解[2,3]。
目前PVC用热稳定剂种类繁多,但主要有铅盐类、有机金属皂类、有机锡类、复合稳定剂类、有机热稳定剂等。
其中有机锡类热稳定剂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耐候性、初期着色性、无毒性、互溶性和透明性等性能,因而,是目前用途最广、效果最好的一类热稳定剂[4~8]。
有机锡热稳定剂的研究,已有近60年的历史。
在国外,有机锡发展很快,尤其以美国更为突出。
1970~1980年美国热稳定剂消费增长率为10.8%,而同期有机锡增长2.5倍,西欧也是如此[9]。
可作为PVC热稳定剂使用的有机锡化合物至少有几千种,但是广泛取得工业和商品成就的品种,其基本结构不超过二十种。
有机锡热稳定剂主要应用于包装材料(吹塑瓶和上光板)、建筑物(管道、塑料门窗、透光屋顶板材和地面涂料)等。
1有机锡稳定剂的合成有机锡稳定剂主要有烷基锡和酯基锡两大类。
1.1烷基锡类稳定剂的合成烷基锡类稳定剂一般以四烷基锡或二烷基锡二卤化物为中间体,经如下步骤合成:该路线的关键是中间体的合成,常用的有4种方法。
1.1.1格氏法格氏法是目前制备四丁基锡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欧美国家多采用此方法。
1.1.2伍兹法用伍兹法合成二烷基锡二卤化物已在美国和德国进行了工业化生产。
有机锡化学的早期历史尼克.,JW;刘兵【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年(卷),期】1991(000)002【摘要】有机锡化学始源于一些足以满足19世纪这门化学分支的先驱者们需要的合成实例。
然而,有些化学家就是通过这些已知化合物,取得了重要的理论进展。
有机锡化合物定义为至少含有一个SnC键的化合物,碳原子为有机基团的一个组成部分。
今天,这类化合物在经济发展中是重要的,可用于聚氯乙烯(PVC)稳定剂、防腐油漆的主要成份、木材保护剂和农业杀虫剂。
锡的有机化学主要局限于+4价氧化态;但锡(Ⅱ)也是一类重要离子,它既可束缚簇状配体,也可与有机取代物环成二烯结合。
【总页数】3页(P58-60)【作者】尼克.,JW;刘兵【作者单位】不详;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09【相关文献】1.气相色谱-电子轰击电离/正化学电离质谱法测定白菜和苹果中3种有机锡类农药残留 [J], 蔡理胜;沈伟健;王正萍;张睿;丁涛;余可垚;王红;张文俊;龚玉霞2.梯形四核有机锡氧簇合物的合成、表征、量子化学、热稳定性及荧光性质研究[J], 庾江喜;冯泳兰;彭雁;蒋伍玖;朱小明;邝代治;张复兴;王剑秋;余俊杰3.两个有机锡呋喃-2-甲酸酯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量子化学研究 [J], 冯泳兰;庾江喜;邝代治;尹笃林;张复兴;王剑秋4.太古代科马提岩和硅质高镁玄武岩的化学和同位素组成:地球早期历史及大陆地壳形成的制约条件 [J],5.正化学源-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有机锡化合物残留 [J], WANG Hong;SONG Jieming;SHEN Weijian;WU Bin;YU Keyao;JIANG Shan;LU Huiyuan;HU Guoshen;WANG Yiqian;GAO Ling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机锡化合物的发展
由C和Sn元素直接联合形成有机锡化合物[1],其化学式为是R n SnX4-n,基本结构有四种取代体。
有机锡化合物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并受到许多科研者的喜爱,因为有机锡化合物在很多方面都发挥了极好的作用。
在该领域,科研者们已经通过预测并成功合成了许多有机金属锡配合物,其包括不对称以及对称的烷基金属配合物,和其他类型的金属配合物,例如呋喃等[2,3]。
由于有机金属配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强金属键以及碳氢键,所以其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稳定存在。
离子有机锡化合物和有机锡(Ⅳ)羧酸酯,这两种新型的有机锡化合物,其在抗癌活性方面受到科研者的关注。
科研者们进行了大量实验后,数据表明大多数离子型有机锡配合物比顺铂具有更加好的抗癌活性。
二烷基锡,尤其是二丁基锡,对乳腺癌细胞有比较强的抑制作用[4]。
自从1972年科学家Brown发现二正丁基锡二2-(2-甲酰基苯氧基)乙酸酯能够抑制小鼠部分癌细胞生长以来,科研者们对有机锡(IV)的抗癌活性方面更加的重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结果[5]。
Y L Feng等合成了Py(CO)2(SnR3)2(MeOH)n,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对肝癌细胞,乳腺癌,肺癌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6]。
Gielen M等合成二烃基锡羧酸酯,实验结果表明该有机锡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与此同时还发现取代苯甲酸三苯基锡酯也具有对癌细胞生长有抑制效果,并且与顺铂等抗癌药物对癌细胞生长的抑制效果进行对比,发现该有机锡配合物的抑制效果更佳。
人们经大量实验发现该类有机锡配合的抗癌活性主要取决于基团R,而抗癌活性的强弱与配合物中基团有关,其中含正丁基、环己基、苯基的有机锡配合物是最强的,最弱的是甲基[7,8]。
1.2 有机锡的用途
主要用途有:作为均相催化剂,作为热稳定剂,作为农用杀虫剂,作为抗癌药物等。
(1)作为均相催化剂,有机锡化合物可促使许多合成反应按照预测的方向进行,其具有高效性、高选择性等优点,最重要的是相对于其它类型的催化剂很廉价,它的作用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所以它的用途会越来越广泛。
例如,有机锡化合物可以作为合成聚氨酯、硅酮等的均相催化剂。
(2) 作为热稳定剂,有机锡化合物主要应用在聚氯乙烯(PVC)方面,其在热稳定剂性能方面,当前没有任何其它类型的热稳定剂超过它。
它主要优点是透明性好,高效,低毒[9,10]。
由于有机锡热稳定剂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PVC的发展。
(3) 作为农用杀虫剂,三苯基醋酸锡是第一个应用于市场的有机锡类农用化学药品,它
可以有效地防治甜菜褐斑病以及烟草黑茎病等,而且还能显著增加部分农作物的产量,特别是甜菜的产量。
之后科研者经过大量实验发现三苯基氢氧化锡也可以应用于农作物方面。
这类有机锡不仅防病的效果很好,并且具有低残留、耐水冲刷等功效[11]。
(4) 作为抗癌药物,Rosenbe通过大量实验发现顺铂具有抗癌活性,并且成功的开辟了有机锡抗癌药物的新领域。
因为抗癌药物种类很少人们很需要它,所以有机金属配合物的抗癌活性受到科研者的关注。
目前,临床医学常用的抗癌药品有很多种,但大部分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很少有低毒、高效的理想抗癌药物。
然而有机锡类抗癌化合物作为一种典型有机金属类化合物,它的设计构思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