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学段一 第13课 宇宙的边疆
- 格式:docx
- 大小:270.58 KB
- 文档页数:4
《宇宙的边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包括星系、恒星、行星等。
2. 使学生掌握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3. 培养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4. 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宇宙的基本概念:星系、恒星、行星等。
2. 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
3. 宇宙的演化:恒星的形成与消亡、行星系统的形成等。
4.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地面观测、太空探测器、望远镜等。
5. 宇宙的边疆:黑洞、暗物质、暗能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2. 教学难点: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黑洞、暗物质、暗能量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宇宙的基本概念、起源、演化等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过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宇宙的边疆问题。
4. 小组合作法:进行宇宙知识竞猜等活动。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宇宙的基本概念、起源、演化等知识。
2. 宇宙知识竞猜题:用于课堂小组合作活动。
3. 望远镜等观测工具:用于实地观测宇宙现象。
4. 相关视频资料:介绍宇宙的探索过程。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宇宙的基本概念、起源、演化等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宇宙的奥秘。
3. 案例分析: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过程,如地面观测、太空探测器等,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历程。
4. 讨论:组织学生就宇宙的边疆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5. 小组合作:进行宇宙知识竞猜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七、作业布置:2. 绘制一幅宇宙星空的图画,并附上相关星系的名称。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意见。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后续教学的质量。
第四单元 13.2 宇宙的边疆教案教目标1.结合课文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了解有关宇宙的基本知识,体会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
3.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以及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解说词的文体特点,了解文中关于宇宙的基础知识。
审美鉴赏与创造: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归纳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宇宙,培养宽广的胸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并运用说明方法,学会分析句子,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
难点:品味文章在说明过程中加入的议论、抒情语句,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时候晚上我们最喜欢躺在地上望着夜空,遥远的宇宙让我们浮想联翩,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自从科学产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奥秘。
二、写作背景二十世纪以来,宇宙科学不断发展,加上大众传播媒介手段的多样化,天文学进入大众化的黄金时代。
1980年,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主持拍摄的13集电视纪录片《宇宙》问世,与这部纪录片相配套的解说词《宇宙》也得以出版,成为《纽约时报》连续70周的最佳畅销书,该书被译为十多种文字,在80多个国家发行了500多万册。
三、作者介绍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天文学家、科普作家、科幻小说作家。
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
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
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
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
20世纪80年代他主持拍摄的电视片《宇宙》在全世界引起热烈反响。
课文节选自《宇宙》的第一章。
他的优美科普作品《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美国普里策奖,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13宇宙的边疆目标导学1.培养学生学会从文中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2.体味本文语言的准确与情趣诗意之美||。
3.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预习案知识链接作者作品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2019)||,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
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
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
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发表了大量科普文章||,出版了许多科普类的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
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背景探源1976年||,卡尔·萨根作为“海盗”号着陆舱的解说员||,第一次随人类的宇宙飞船着陆在另外一个行星上||,全球为之喝彩||。
为此||,他和“海盗”号资料分析及探索计划处处长一起制作科教片《宇宙》||,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
这部电视片创造了美国公众电视网最高收视率||,60多个国家2亿观众观看了这部片子||。
同时||,他还出版了与电视片同名的科普力作《宇宙》||。
在这本书中||,萨根把世上万物融入了宇宙宏大的背景下||,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渊博知识畅叙宇宙的形成||,列举宇宙的进化||,讴歌生命的诞生||,并从宇宙观的高度审视人类社会||,讨论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
探究案1.作者把自己想象成空间旅行者||,从文中摘出表明作者探索行踪的语句||。
分析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2.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和说明事理为主要任务的||。
但有些说明文也包涵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
“四方上下曰宇,从古到今曰宙。
”浩大的宇宙一望无际,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产生过无量无尽的联想。
自从科学产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究就没有停止过。
跟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愈来愈急迫地想认识宇宙的神奇。
本文就是这样一篇揭秘宇宙的科普文章。
学习本文,一要认识文中相关宇宙的知识,二要学习作者综合采纳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手法。
本文节选自卡尔·萨根最有名的作品《宇宙》,是一篇叙述对于宇宙探究问题的科普说明文,亦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
作者以形象精巧的语言向人们显现了宇宙的浩大无垠和神奇莫测,激发人们探究宇宙的激烈欲念。
其实,对于宇宙,我们的前辈曾以为它是范围其实不很大的球状天体,此中包含着地球以及其余一些形体较小的发光体。
直至1700 年从前,这种看法在天文学界向来占有主导地位。
即使在哥白尼发现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之后,人们仍持相同的看法。
直至1718 年,人们才意识到这一点的错误而摒弃了宇宙有限论。
此后,一幅广阔无垠而壮丽特别的宇宙画卷终于展此刻人们的眼前。
1950 年美国天文学家伽莫夫等人提出了大爆炸理论。
该学说以为宇宙的演化过程好像一次巨大的爆炸。
大约在 150 亿年前,宇宙全部的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点,有着极高的温度,因此发生了巨大的爆炸。
大爆炸此后,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形成了今日我们看到的宇宙。
近几年来,一批西方的天文学家又发布了对于“宇宙无始无终”的新论断。
本文作者鉴于人类当前对“宇宙”的认识,将这个复杂的天系统统谈得深入浅出,令人读来有一种美的享受,并能激发诗意的联想。
★卡尔·萨根( 1934 —1996),美国有名的天文学家,饮誉全世界的科普大师。
著有《宇宙联接》《伊甸园的飞龙》《彗星》《黯淡蓝点》《魔鬼出没的世界》等科普和科学文化读物,享有“展演科学的艺术家”的美名。
★解说词是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行景观进行解说、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
采纳口头或书面解说的形式,或介绍人物的经历、身份、所作出的贡献、社会的评论等,或就事物的特色、形状、成因、关系、功用等进行说明。
【导语】《宇宙的边疆》是⼀部⼤型电视⽚的解说词,运⽤了空间顺序,由远及近的说明顺序。
具体说是由宇宙星系—本星系群—银河系中的恒星和⾏星系—太阳系—地球。
本⽂可以分四个部分。
第⼀部分(1—6节):概括介绍宇宙和⼈类对宇宙的探索。
第⼆部分(7—11节):介绍宇宙中的星系,重点介绍本星系群中两个星系和M31星系银河系。
第三部分(12—14节):介绍银河系中的恒星和⾏星系。
第四部分:介绍太阳系(彗星、⾏星、地球),表达对地球的赞美之情和对⼈类探索宇宙的期望。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课⽂ 我索取荣誉的对象不应该是太空,⽽应该是我的灵魂。
假如我拥有⼀切,我就⽆所⽤⼼。
好⼤喜功则为宇宙汪洋所吞没,开动脑筋则领悟世界。
——布菜斯•始斯卡《感想录》 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穷的;我站⽴在茫茫⽆边神秘莫测的汪洋中的⼀个⼩岛上。
继续开拓是我们每⼀代⼈的职责。
——T.H.赫胥黎 宇宙现在是这样,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永远是这样。
只要⼀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情激动,感叹不⼰,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次悬崖失⾜那样令⼈晕眩颤栗。
我们知道我们在探索最深奥的秘密。
宇宙的⼤⼩和年龄不是⼀般⼈所能理解的。
我们的⼩⼩⾏星只不过是⽆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个有限世界。
从宏观来看,⼤多数⼈类所关⼼的问题都可以说是⽆关紧要的,甚⾄是微不⾜道的。
但是,我们⼈类朝⽓蓬勃、勇敢好学、前途⽆量。
⼏千年来,我们对宇宙及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作出了最惊⼈的和出乎意料的发现。
⼈类对宇宙的探索,回想起来是很令⼈兴奋的。
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类的习性,理解是⼀种乐趣,知识是⽣存的先决条件。
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要富于想象。
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
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宇宙的边疆三维目标:1.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2.理清思路,粗知大意3.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4.借助文中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5.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理清思路,粗知大意3.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宇宙星空影像)你知道太空有多少星系、行星和恒星吗?你知道最远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你知道恒星为什么会散发出不同的光芒?你知道彗星为什么拖着尾巴呢?天文奇观使人类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宇宙的奥秘等待我们人类用智慧去不懈探索。
今天就让我们随卡尔萨根一起去领略宇宙的魅力。
二、理清线索,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多媒体展示)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
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
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
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
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2.解说词的文体特点(多媒体展示)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
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宇宙的边疆
一、导图引路,概览全文
1.下面是本文结构思维导图,请结合各段段意概括出相应部分大意,并依次填入图中①~④处。
宇宙的边疆⎩
⎪⎪⎪⎪⎪⎪⎨
⎪⎪⎪⎪
⎪⎪⎧
第一部分(1~4段):①
第二部分(5~11段):
② ⎩⎪⎨⎪⎧
第5段:丈量宇宙的单位——光年
第6段:宇宙的空阔情况
第7、8段:什么是星系第9段:星系的数量与特点
第10段:本星系群第11段:银河系
第三部分(12~14段):
③ ⎩⎪⎨⎪
⎧
第12段:恒星的特点
第13段:恒星与星系的关系第14段:恒星与行星系的关系
第四部分(15~18段):
④ ⎩⎪⎨⎪⎧
第15段:太阳系中的彗星第16段:太阳系中的行星
第17段:我们的家园——地球
第18段:人类与地球
答案 ①探索宇宙的奥秘 ②宇宙中的星系及其特点 ③宇宙中的恒星及其特点 ④我们的星系及地球
二、把握观点,体悟写法
2.联系全文看,作者对宇宙及人类分别有着怎样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对宇宙:①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
“宇宙神秘非常,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是一个无限永恒的时空。
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只是它的一个地方,而绝不可能是“典型”的。
②宇宙真空之中,广袤、寒冷、荒芜而又一片黑暗。
③整个宇宙的自然法则都是一样的。
④宇宙中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必定有许多像地球一样的星球散布在整个宇宙空间中。
⑤宇宙有无穷的奥秘,等待人类去探索。
(2)对人类:①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
②人类所关心
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③人类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迸发出伟大的力量。
④宇宙对我们来说似乎是个很遥远的概念,但我们和宇宙是密不可分的。
⑤人类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拥有地球,我们栖居在目前所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上,并在这里生存繁衍,生生不息,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
3.作者在文章开头引用了两段名言,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为了突出说明宇宙的特点——任何人在宇宙面前都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
这样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要说明的内容。
②不仅介绍宇宙的知识,而且启示读者,使读者明白一定的事理,即要有开动脑筋探索未知的精神。
4.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列数字,如“宇宙间有若干千亿(1011)个星系。
每个星系平均由1 000亿个恒星组成”。
列数字可以使人们对事物的大小、数量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2)作比较,如“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千米,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
把光在每秒内通过的距离和地球的周长作比较,使我们对光的速度有具体可感的认识。
(3)打比方,如“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已,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战栗”。
化抽象为形象,让人如同真的感受到了探索宇宙奥秘时的心情。
(4)举例子,如“例如,在那里有红色行星——火星”。
这是为了说明在气体行星及其冰冻卫星的内侧就是充满岩石的温暖的内太阳系,让人信服。
5.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人们对宇宙的兴趣。
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有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我的发现与质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助读资源
1.走近作者
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天文学家、科普作家。
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
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著有大量的科普书籍,其中《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利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
美国《每日新闻》曾这样评论他:“他有三只眼。
一只眼睛探索太空;一只眼睛探索历史;第三只眼睛,也就是他的思维,探索现实社会。
”
主要作品有《伊甸园的飞龙》《宇宙联结》《宇宙》《布鲁卡的脑》《被遗忘的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魔鬼出没的世界》《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2.背景展示
1976年,卡尔·萨根作为“海盗”号着陆舱的解说员,第一次随人类的宇宙飞船着陆在另外一个行星上,全球为之喝彩。
为此,他和“海盗”号资料分析及探索计划处处长一起制作了科教片《宇宙》,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
这部电视片创造了美国公众电视网最高收视率,60多个国家的2亿观众观看了这部片子。
同时,他还出版了与电视片同名的科普力作——《宇宙》。
在这本书中,萨根把世上万物融入宇宙宏大的背景下,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渊博知识畅叙宇宙的形成,列举宇宙的进化,讴歌生命的诞生,并从宇宙观的高度审视人类社会,讨论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
3.文学常识——解说词
解说词是对展览、实物、影视、图片、名胜古迹或历史文物等进行解释说明的一种文体。
根据被解释的对象,解说词可分为文学性解说词和平实性解说词。
用于参观游览的导游解说词和用于电影电视风光片的解说词,多用散文手法,既有抒情又有解释说明,语言绚丽多彩,情感真挚浓郁。
用于科普影片、新闻纪录片的解说词,则多运用朴实真挚的语言。
解说词有以下特点:
(1)语言通俗、平易,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
因为解说词是对画面形象的补充,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宣传教育或传播知识的。
(2)紧扣实物和形象进行解说。
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依据,忠于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基本原则。
围绕实物、形象这一中心点,安排结构,组织段落,绝不能偏离具体的解说对象。
(3)注重文艺性。
解说词不是空洞的说教,必须通过形象的语言对实物进行描绘,就像报告文学是报告事实和文艺创作的结合一样,解说词是说明和描写的结合,兼有文艺作品的特点,好的解说词是一支感人的歌,一首动人的诗。
附:积累卡片
1.字音
(1)单音字
词语加点字字音
晕眩.xuàn
(2)多音字
2.词语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