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亚洲金融危机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43.50 KB
- 文档页数:15
案例xx金融危机始末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前,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已经连续10年高速增长。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些国家的银行信贷额以更快的速度增加,短期外债也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主要投资于房地产)。
此外,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也没有考虑到汇率风险。
这些都为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1994年以来,泰国经济出现疲软,出口能力减弱,国家外汇储备持续减少,房地产市场由繁荣走向衰退,这些因素使对泰国觊觎许久的国际投机资本蠢蠢欲动。
吃柿子挑软的拿,泰国,成了首当其冲的目标。
1997年5月,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货币投机商开始大举沽售泰铢,泰铢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
面对投机商气势汹汹的进攻,泰国央行与新加坡央行联手入市,三管齐下,企图捍卫泰铢阵地,他们动用了120亿美元吸纳泰铢;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离岸投机者;大幅提高息率。
一番短兵相接之后,泰铢的地位暂时性保住了。
但此时兴奋未免为时过早,国际投机商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
他们的招数只有一个:筹集资金,狠抛泰铢。
索罗斯开始节节挺进。
与此同时,泰铢贬值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屡创新低。
泰政府临阵换将,原财政部长庵雷·威拉旺被迫交出帅印,然而他的黯然离去却未能阻止泰铢的节节失利。
6月份,投机商开始出售美国国债,筹集资金,再度向泰铢发起致命一击。
泰央行奋起还击。
为了稳定军心,6月30日,泰国总理差厄利发表电视讲话:“我再次重申,泰铢不会贬值,我们将让那些投机分子血本无归。
”发誓归发誓,偏偏泰国金融市场像个扶不起的阿斗。
此时的泰国央行已弹尽粮绝,仅有的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消耗殆尽。
就在泰总理讲话两天之后,泰国央行被迫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放弃长达13年之久的泰铢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
当天,泰铢重挫20%。
7月29日,泰国央行行长伦差·马拉甲宣布辞职。
8月5日,泰央行决定关闭42家金融机构,至此,泰铢终于失守。
泰铢的大幅贬值,进一步的拖累了泰国的经济,在野党、反对党纷纷指责执政党在防范金融风险和挽救经济上的无能,时任政府在强大的压力被迫下台,泰国的经济危机演化为政治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引言:1997年,东南亚地区爆发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波及多个亚洲国家,引起了国际金融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亚洲金融危机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原因、影响以及相关教训,以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发展提供借鉴。
一、背景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源于1990年代初的一系列不良信贷和经济状况下的结构性问题。
东盟国家的高失业率和经济增速下滑,导致投资者开始对该地区的金融状况表示担忧。
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动也对亚洲地区的金融市场造成了冲击。
二、原因分析1. 短期外债和不良信贷亚洲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东盟国家在1990年代通过大量外借短期债务来融资,这些债务主要用于支撑当时高增长的金融和房地产市场。
然而,这种短期债务结构使得亚洲国家在面临资本流出压力时,无法有效应对,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2. 货币和汇率政策亚洲国家普遍采取了固定汇率制度,即将本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使得其货币供应相对不稳定。
当国际资本撤离时,亚洲国家无法快速调整汇率,导致本国货币贬值,进而引发了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
3. 金融体系弱点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该地区金融体系的一些弱点,如银行监管不严格、商业银行经营不规范、金融市场缺乏透明度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信任危机,投资者失去了对亚洲金融市场的信心,加剧了金融危机的程度。
三、危机影响1. 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加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了亚洲国家的经济衰退,很多企业破产,失业率上升。
不少亚洲国家的家庭陷入困境,经济社会稳定受到严重挑战。
2. 地区金融市场动荡亚洲金融危机引发了亚洲地区金融市场的动荡,股市崩盘,货币贬值,外汇储备急剧下降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亚洲国家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
3. 国际金融市场连锁反应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了连锁反应,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
国际投资者纷纷撤离亚洲市场,导致全球金融体系受到冲击。
四、教训和启示亚洲金融危机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发展有着重要的教训和启示:1. 加强金融监管亚洲金融危机表明,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