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计算》习题课参考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88.00 KB
- 文档页数:15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几时几分》说课稿(校内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认识几时几分》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时间》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和数字,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几时几分的时间概念。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增强时间观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时间有初步的认识,但还不够系统和准确。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时间概念。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充分的引导和鼓励。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几时几分,理解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几时几分,理解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
2.教学难点:学生对几时几分的时间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时间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与时间相关的情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时间,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观察时间卡片,独立思考并尝试解答卡片上的问题,小组内交流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巩固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时间问题,如安排日程、计算经过时间等。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几时分分的概念,强调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
5.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突出几时分分的概念,简洁明了地展示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时间概念:展示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如“现在3时,经过1小时是4时”。
第2课时时间的简单计算▶教学内容教科书P4~5例1、例2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8“练习一”第9题。
▶教学目标1.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掌握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
3.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解答方法的多样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清时刻和经过的时间,会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钟表。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师:开学了,熊大和熊二从熊堡出发去学校。
熊大用了2小时,熊二用了120分钟。
熊大和熊二相互争辩自己的用时比较少,它俩谁也不服谁。
同学们,请你们当裁判,判断它们俩究竟谁用时少,好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熊大、熊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有效参与课堂学习。
二、探究新知识(一)单位换算。
1.探究时分的换算。
(1)师:从熊堡到学校,熊大、熊二谁用时少?为什么呢?【学情预设】预设1:熊大用时少,因为熊二用了120分钟这么多。
预设2:熊二用时少,因为熊大用的时间是以小时作单位的呢!预设3:无法直接比较,单位不相同。
预设4:用时一样长。
可以换算成一样的单位再比较。
师:为什么有的同学说用时一样长?2小时等于120分钟吗?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也就是60+60=120分。
师:看来熊大和熊二花的时间是一样的。
你明白了吗?和你的同学相互说一说吧。
(2)师:5时又等于多少分,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尝试完成,然后组内交流。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1时是60分,5时是5个60分,也就是300分。
2.探究分秒的换算。
师:180秒又等于多少分,你是怎么想的?【学情预设】要看180里有几个60,就等于几分钟。
用减法解决,180-60-60-60=0,所以180里有3个60,180秒=3分。
3.练一练。
60秒=()分3分=()秒1分40秒=()秒师: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桌相互交流。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案(精选6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篇1第一课时:秒的认识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引导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多种感官参与,帮助学生建立“1秒”概念;2、创设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几秒”,并从中培养学生估算时间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现“1分=60秒”;3、通过对秒的体验、感受,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进率,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知道分与秒的进率,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景导入同学们,在今年十月一日国庆节这一天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把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让我们再重新回顾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火箭马上就要发射了,我们一起跟着倒计时。
)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所有中国人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所以同学们才这么激动和兴奋。
同学们,我们刚才倒数的5、4、3、2、1用的什么时间单位?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时间单位。
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需要用到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这个时间单位。
板书:秒的认识。
对于秒这个新朋友,你了解多少?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用秒来计时的?二、学习新知:1、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秒,咱们看看钟面上哪根针是表示秒的?请看大屏幕,叫什么针?秒针是什么样的?同桌互相说说看。
这根最细最长走的最快的针就是秒针。
秒针是怎么走的?(一小格一小格的走的)秒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呢?(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多说几遍。
板书。
咱们再来感受一下一秒你能不能用一个动作一个手势来表示1秒这个时间呢、经过刚才的活动你对1秒有什么感受?2、一秒的价值。
一秒很短一下就过去了,其实1秒钟能干好多事情呢。
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一起看一看。
想不到吧,短短的一秒钟那么有价值,不仅如此有时候一秒对事情起决定性作用。
第课时计算简单经过的时间1.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2.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难点】理解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的原理。
【教师准备】PPT课件、钟面。
【学生准备】钟面。
1.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列时刻。
下午2时是( )上午8时是( )晚上10时是( )夜里2时是( )下午5时半是( )凌晨4时20分是( )2.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下列时刻。
19时是( )12时是( )24时是( )8时是( )22时40分是( )13:50是( )【参考答案】 1.14:00 8:00 22:00 2:00 17:30 4:20 2.晚上7时中午12时半夜12时(或凌晨0时) 早上8时晚上10时40分下午1时50分(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3情境图)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师:从图上说说你得到哪些信息。
预设生:火车上午9:00开车,下午6点到站,中间经过了多少小时?师:如何计算乘车的时间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简单时间的计算。
(板书课题:计算简单经过的时间)由教材例题情境图让学生说说得到的信息,引出要求的问题,也就是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师: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谁来说说你在星期天都做了些什么事?(指名回答)师: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丰富!明明也和大家一样有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PPT课件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6:00起床6:40~7:20早晨锻炼8:30~9:00吃早饭9:00~11:00看书、做作业12:10~12:40吃午饭13:00~14:00午睡15:30~16:45打羽毛球17:10~17:50看动画片……20:00~6:00睡觉师:看了刚才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预设生:明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做每件事都用一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