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合伙企业不缴纳企业所得税
- 格式:pdf
- 大小:116.54 KB
- 文档页数:2
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如何纳税合伙企业分为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
普通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为普通合伙人。
有限合伙企业的合伙人按照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不同分为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普通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有限合伙人不执行合伙事务。
不论是普通合伙人还是有限合伙人,这些合伙人分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本文就合伙人纳税事项进行说明。
一、合伙企业不是所得税的纳税人合伙企业不是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合伙企业以每一个合伙人为纳税义务人。
合伙企业合伙人是自然人的,缴纳个人所得税;合伙人是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缴纳企业所得税。
如果A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为自然人和法人,A合伙企业作为合伙人再投资设立B合伙企业,应以A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作为纳税人.二、合伙企业所得的分配比例合伙企业所得按以下规定原则分配给合伙人,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分配比例进行分配;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合伙人协商决定的分配比例进行分配;协商不成的,按照合伙人实缴出资比例;无法确定出资比例的,按照合伙人数量平均计算。
合伙协议不得约定将全部利润分配给部分合伙人。
三、“先分后税”的原则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应按先分后税原则,根据分配比例计算各个合伙人的应纳税所得额。
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包括合伙企业分配给所有合伙人的所得和企业当年留存的所得(利润),不包括合伙企业对外投资分回的利息和股息。
即为合伙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其中收入总额,是指合伙企业从事生产经营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所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商品(产品)销售收入、营运收入、劳务服务收入、工程价款收入、财产出租或转让收入、利息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
个人合伙人按分配比例计算的所得,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应税项目,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地方上,对特定的有限合伙企业中不执行合伙事务的自然人有限合伙人,取得的合伙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计缴个人所得税.如:《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资本市场的若干意见》(湘政发〔2010〕1号)规定,以有限合伙形式设立的股权投资企业的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国家有关税收规定,由合伙人分别缴纳所得税.其中,执行有限合伙企业合伙事务的自然人普通合伙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税项目,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合伙企业先分后税的两个很容易迷惑的大误区合伙企业是一种常见的商业形式,通常由两个或更多个人组成,共同合作经营一项业务活动,并共享利润和风险。
在合伙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涉及到分配利润和缴纳税款的问题。
然而,关于合伙企业“先分后税”的原则,确实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容易引起误解。
在本文中,我将解析这两个误区,并提供准确的信息以解释该原则的实际运作。
误区一:先分后税意味着不必缴税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误解。
先分后税的原则是指,在合伙企业中,合伙人在确定利润分配之后,再根据自己分得的利润的比例,计算个人所得税。
这并不意味着合伙企业可以完全免除缴纳税款。
合伙企业作为一种法人实体,仍然需要遵守税法,按照规定向国家纳税。
根据税法规定,合伙企业需要根据实际利润情况,缴纳相应的企业所得税。
分配利润仅仅是合伙企业在税前利润的一种内部安排方式。
合伙企业的合伙人根据合伙协议约定,按照一定比例或其他方式划分利润。
然而,实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金额,还是需要根据个人的利润份额计算,并缴纳相应的税款。
所以,坚持先分后税的原则,并不意味着合伙企业可以免税,合伙人仍需按规定承担个人所得税的责任。
误区二:先分后税可以随意划分利润这是另一个常见的误区。
在合伙企业中,合伙人的利润分配需要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进行,不能随意划分。
合伙协议通常通过明确约定合伙人对企业作出的贡献,在不同程度上确定了合伙人的分配比例。
这种贡献包括资金投入、劳动投入及其他资源支持等。
根据先分后税的原则,合伙企业的利润分配需要先确定各合伙人的分配比例,然后再根据此比例计算个人所得税。
因此,合伙人在确定分配比例时,不能随意对利润进行划分,而是应该根据实际贡献的程度进行合理的分配。
此外,合伙企业在分配利润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风险分担、业务发展和合伙人职责等。
因此,在确定利润分配时,合伙人需要进行全面考虑,确保分配方案合理、公平,并与合伙协议一致。
总结起来,合伙企业先分后税的原则在实际运作中存在一些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
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79合伙企业所得税税收相关问题和政策建议探讨查建彬天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200080一、合伙企业概述合伙企业是按照2006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在我国境内所设立的,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并且共同出资经营、共享收益和共担风险的营利性组织。
合伙企业一般具备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合伙企业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合伙人按照合伙比例对利润亏损进行分享和分担;二是合伙企业的普通合伙人要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而有限合伙人则只对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三是合伙企业基于“先分后税”原则缴纳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
二、合伙企业适用的所得税政策法规归纳当前合伙企业的税制模式主要有三种,即实体模式、非实体模式和准实体模式,我国目前对合伙企业的税制模式采用的是准实体模式。
从2000年以来,我国财政部及国家税务总局先后发布了一系列的针对合伙企业合伙人的所得税税收法规,并在法规中引入和实施了先分后税的方法以及穿透原则,这些法规主要有:一是国发[2000]16号《国务院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征收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该通知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由原来征收企业所得税改革为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是财税[2000]91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的通知》,确立了合伙企业所得税的“先分后税”原则以及经营所得的具体计算方法。
三是国税函[2001]84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执行口径的通知》,在该通知中采取穿透原则,规定合伙企业对外投资的红利、股息和分回利息适用个人所得税“股息、利息和红利所得”税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四是财税[2008]65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对合伙企业的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进行了明确。
有限合伙企业是否需要交企业所得税有限合伙企业是一种特殊的经营实体,结合了有限责任公司和普通合伙企业的特点。
在有限合伙企业中,一方为有限合伙人,其责任有限,不同于普通合伙人对债务的无限承担。
而另一方为普通合伙人,其责任则为无限承担。
有限合伙企业的存在为企业家们提供了一种灵活性更高、责任更为分散的经营模式。
然而,有限合伙企业在纳税方面是否需要交企业所得税,却成为了一种关注的焦点。
因为有限合伙企业与普通合伙企业的税务处理方式存在一些差异,这对企业的财务安排和纳税筹划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首先,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得的税收,是一种按照企业实际利润所得额计算的税款。
根据中国税法的规定,合伙企业按照其经营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纳税方式: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
而有限合伙企业则在这两种纳税方式中根据普通合伙人的纳税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交企业所得税。
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有限合伙企业在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需要交企业所得税:一是有限责任合伙人不以其个人所得负责支付该企业债务;二是有限责任合伙人参与有限合伙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行为属于经营收入。
换句话说,如果有限责任合伙人以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负责,并且不参与有限合伙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则不需要交企业所得税,而应根据个人所得税的规定来进行纳税。
然而,如果有限责任合伙人不以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负责,或者参与有限合伙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则需要将企业所得纳入企业所得税的范畴进行纳税。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所得税适用于个人的各类所得,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
因此,对于有限合伙企业来说,如果有限责任合伙人以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负责,并且只从有限合伙企业中获得利润,那么他们需要按照个人所得税的规定来进行纳税,而无需交企业所得税。
总之,有限合伙企业是否需要交企业所得税主要取决于有限责任合伙人的责任承担和经营参与情况。
“股息红利”免税政策应允许“穿透”适用法人合伙企业-财税法规解读获奖文档会计实务类价值文档首发!“股息红利”免税政策应允许“穿透”适用法人合伙企业-财税法规解读获奖文档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免征企业所得税。
现实中,由于合伙企业一般采取先分后税原则,本身并不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免税规定对其意义不大。
那么,该规定能否穿透合伙企业,直接适用于合伙企业的法人合伙人呢?严格从法律条文出发,法人合伙人通过合伙企业实施股权投资不能穿透适用于合伙企业,享受免税优惠。
但是从合伙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上述免税规定应该穿透合伙企业,直接适用于其法人合伙人。
理由一:符合集合理论要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执行口径的通知》(国税函〔2001〕84号)第二条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对外投资分回的利息或者股息、红利,不并入企业的收入,而应单独作为投资者个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税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也就是说,合伙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直接计为个人投资者所得,按照股息、红利的税目征收个人所得税这也是合伙企业集合理论的直观体现。
根据集合理论,合伙企业本身并不是纳税主体,它仅仅是一个收入穿透该合伙企业至合伙人的导管,从而在合伙人层面纳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合伙企业合伙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9号)有关规定也体现了集合理论:合伙企业以每一个合伙人为纳税义务人。
合伙企业合伙人是自然人的,缴纳个人所得税;合伙人是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缴纳企业所得税。
因此,基于合伙企业的导管性质,法人合伙人取得的股息、红利也应直接计入其企业所得,直接受《企业所得税法》规制。
理由二:有相似先。
解读财税[2008]159号:合伙企业合伙人所得税问题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税法》)第一条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条进一步明确:“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条所称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是指依照中国法律、行政法规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这就是说,凡依照中国法律、行政法规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缴纳企业所得税。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以下简称《合伙企业法》)第六条规定:“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国家有关税收规定,由合伙人分别缴纳所得税”。
根据《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有关规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相衔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合伙企业合伙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9号,以下简称159号文)于近日下发,明确了合伙企业合伙人的所得税有关问题。
一、合伙企业的界定159号文所称合伙企业是指依照中国法律、行政法规成立的合伙企业。
上述合伙企业既包括依照中国法律、行政法规成立的普通合伙企业,也包括依照中国法律、行政法规成立的有限合伙企业。
在2006年8月27日修订通过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以下简称《合伙企业法》),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其重大创新之一便是正式确认了有限合伙企业的法律地位。
根据该法第二条,该法所称合伙企业,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
从该法具体规定不难看出,有限合伙企业不同于普通合伙企业,是由普通合伙人与有限合伙人组成,前者负责合伙的经营管理,并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后者不执行合伙事务,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合伙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有限合伙企业利润分配如何缴纳企业所得税有限合伙企业利润分配如何缴纳企业所得税一、背景介绍有限合伙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合伙企业形式,其利润分配和企业所得税缴纳规则相较普通公司有所不同。
本文将详细介绍有限合伙企业利润分配如何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相关规定及流程。
二、有限合伙企业利润分配原则1.有限合伙企业利润分配根据合伙协议约定进行,协议规定的分配比例和方式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有限合伙企业的普通合伙人享有利润分配权,有限合伙人享有有限责任。
三、有限合伙企业企业所得税申报1.有限合伙企业应当按照相关税法规定,填报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并按规定报送税务机关。
四、有限合伙企业利润分配的企业所得税计算1.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 = 应税收入 - 允许扣除项目 - 其他扣除。
五、有限合伙企业利润分配的企业所得税缴纳1.企业所得税缴纳时间:有限合伙企业应当按照税法规定,按月、季度或者年度缴纳企业所得税。
2.企业所得税缴纳方式:有限合伙企业应当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通过银行转账等方式缴纳企业所得税。
六、有限合伙企业利润分配的企业所得税税率1.企业所得税税率:有限合伙企业根据其所处的行业和年度应纳税额,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进行缴纳。
附件:1.有限合伙企业合伙协议范本法律名词及注释:1.有限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企业是由一个或多个有限合伙人和一个或多个普通合伙人组成的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人享有有限责任,普通合伙人享有无限责任。
2.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取得所得后按一定比例缴纳给国家的税费,税率根据企业所处行业和年度应纳税额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有限合伙企业利润分配如何缴纳企业所得税概述有限合伙企业是一种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的企业形式。
在利润分配方面,有限合伙企业与其他企业形式有所不同。
本文将介绍有限合伙企业如何根据相关法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与普通企业的区别有限合伙企业的利润分配与普通企业有所区别。
普通企业的利润分配一般按照股权比例进行,而有限合伙企业的利润分配则根据合伙协议进行规定。
合伙协议可以包含普通合伙人与有限合伙人之间的利润分配比例、分配方式等内容。
利润分配的规定根据相关税法规定,有限合伙企业的利润分配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利润分配比例必须在有限合伙人之间按照合伙协议约定进行;2. 分配给有限合伙人的利润必须缴纳企业所得税;3. 普通合伙人可以将利润直接纳入个人所得税申报。
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程序有限合伙企业在利润分配后需要按照以下步骤缴纳企业所得税:1. 确定纳税期限:企业所得税一般按照季度申报和纳税,而有限合伙企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纳税期限。
2. 计算纳税所得额: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有限合伙企业需要计算纳税所得额,即按照利润分配比例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3. 缴纳企业所得税:根据纳税所得额和税率,计算出应纳税额,并按照规定的纳税期限向税务机关缴纳企业所得税。
税务合规建议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有限合伙企业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及时了解税法变动:企业所得税法可能会发生变动,有限合伙企业需要及时了解并遵守最新的税法规定。
2. 妥善保存相关资料:有限合伙企业应当妥善保存与利润分配、纳税申报等相关的合同、凭证等资料,以备税务机关查验。
3. 寻求专业税务师建议:有限合伙企业可以咨询专业税务师或会计师的意见,以确保在纳税过程中的合规性。
有限合伙企业的利润分配是根据合伙协议进行的,与普通企业有所不同。
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有限合伙企业需要根据合伙协议和相关税法规定进行操作,确保合规性和纳税的准确性。
通过遵守相关法规和寻求专业建议,有限合伙企业可以有效地进行利润分配和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35卷第1期2021年2月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ofHenanCollegeofFinance&Taxation Vol 35 No 1Feb 2021 [收稿日期]2020-12-26[作者简介]葛思雨(1997—),女,广西南宁人,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经济法。
有限合伙创投企业所得税制度的反思及改进葛思雨(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上海201620)[摘 要]有限合伙以其灵活性强、成本低的组织优势及制度优势,在创业投资领域获得了投资者青睐。
随着有限合伙创投企业数量的增长,降低税负等各类税收激励措施或税收优惠政策为投资者所喜闻乐见,同时仍存在法律规定不适应现实需求的现象。
为了发挥有限合伙的制度优势,应当在遵循税收法定原则、量能课税原则的前提下,确定以准实体课税为原则、有限合伙例外穿透的合伙企业所得税课税模式。
在此基础之上,从区分有限合伙人与普通合伙人、建立有效的弥补亏损机制、降低税前抵扣门槛等方面改进有限合伙创投企业所得税优惠措施。
[关键词]有限合伙;创业投资;所得税;税收优惠[中图分类号]F811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793(2021)01-0013-05自有限合伙作为一种企业形式被《合伙企业法》确认,通过有限合伙平台进行证券、股权投资的方式逐渐得到人们的青睐。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推动下,有限合伙创投企业成为科技性、高成长性领域市场投资的弄潮儿。
截至2017年,中国创投企业中采用有限合伙组织形式的已达82 3%[1]。
对投资者而言,有限合伙形式的优势在于相比公司而言其成本一般较低,主要体现在其设立、管理、运行方式的简便化和单层纳税上。
随着有限合伙创投企业数量的增长,降低税负等各类税收激励措施或税收优惠政策必然为投资者所喜闻乐见,不过也因此出现了现实操作与法律规定脱节、法律规定不适应现实需求等现象。
鉴于此,笔者将梳理有限合伙创投企业所得税相关制度,立足于理论与现实困境,提出改进措施及完善建议。
合伙企业税收政策汇编1、和有限公司相比,合伙企业有哪些税收优势?合伙人是自然人:有限公司:交纳25%的企业所得税股东20%的个人所得税合伙企业:最大税收优势在于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只要股东按生产经营所得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但是有二点不好的地方在于:一、即使合伙企业将利润留在账面不进行分配,个人股东也要交纳账面盈利的个税。
二、当个人所得超过10万元后,累进税率便达到35%。
可见,合伙企业看似只对股东实体征收一重所得税,但边际税率较高,且不能延迟纳税义务。
合伙人是公司:(1)取得非股息红利所得有限公司:交纳25%的企业所得税公司型股东取得的被投资的公司的投资收益免税自然人股东20%的个税合伙企业:0 公司型股东取得的合伙企业的盈利交纳25%企业所得税自然人股东20%的个税可见,如果是公司型投资者,对于设立合伙企业还是公司,两者税收负担并无明显差别。
(2)取得股息红利所得有限公司:免税公司型股东取得的被投资的公司的投资收益免税自然人股东20%的个税合伙企业:0 公司型股东取得的合伙企业的盈利交纳25%企业所得税(不免税)自然人股东20%的个税可见,如果合伙企业的盈利来源于投资收益的情况下,合伙企业税负反而高于有限公司。
因此,我们不能仅从合伙企业表象上的“一重所得税”便得出低税收成本的结论。
2、自然人投资者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自然人投资者应纳税所得额=该年度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当年投资者本人的费用扣除额当年投资者本人的费用扣除额=月减除费用(3500元/月)×当年实际经营月份数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3、合伙企业和有限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上有什么区别?计算合伙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和有限公司基本是一样的,各个费用扣除标准基本也是一样的(工会经费、福利费、招待费、宣传费、坏账准备金等)。
只是存在如下2个差异:(1)投资者个人的工资不得扣除。
合伙企业法所得税缴纳的政策是怎样的合伙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采取“先分后税”的原则。
具体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按《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财税[2000]91号)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65号)有关规定执行。
公司清算公司变更子公司一人有限公司章程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公司设立公司章程在当今社会依法纳税已经成为了纳税义务人的共识,但是合伙企业法所得税规定具体是怎么缴纳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将与合伙企业合伙人有关所得税的政策进行了详细说明,目前为止该通知还在生效中,所以的小编将通知全文摘录如下,供大家参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根据有关规定,现将合伙企业合伙人的所得税问题通知如下:一、本通知所称合伙企业是指依照中国法律、行政法规成立的合伙企业。
二、合伙企业以每一个合伙人为纳税义务人。
合伙企业合伙人是自然人的,缴纳个人所得税;合伙人是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合伙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采取“先分后税”的原则。
具体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按照《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财税[2000]91号)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65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前款所称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包括合伙企业分配给所有合伙人的所得和企业当年留存的所得(利润)。
四、合伙企业的合伙人按照下列原则确定应纳税所得额:(一)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以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分配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二)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协商决定的分配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合伙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1、合伙企业所得税的处理合伙企业不适用企业所得税法,并非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所以合伙企业自身不缴纳企业所得税。
但是,合伙企业以每个合伙人作为纳税义务人,如果合伙人是自然人,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合伙人是法人的,应当缴纳企业所得税。
合伙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采用先分后税的原则。
其中,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包括合伙企业分配给所有合伙人的所得和企业当年留存的所得。
如果合伙协议约定了分配比例,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应按协议约定的分配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合伙企业是法人的,合伙人在计算其缴纳企业所得税时,不得用合伙企业的亏损抵减其自身的盈利。
由此可见,先分后税原则的先分,并不是指实际分配的部分,而是指对当年利润的划分。
不论是否实际分配给合伙人,合伙人均应当就合伙企业当年实现的利润中归属于合伙人的部分纳税,并且该部分收益应当全额纳税,不能抵扣法人合伙人自身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
举例:A公司投资B合伙企业,当年A公司亏损10万元,从合伙企业中享有的利润份额为5万元。
A公司应当就其从合伙企业中享有的份额5万元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如果合伙企业当年亏损,应当以合伙企业以后年度的利润弥补,而不是由合伙人分摊。
2、合伙企业所得税的理论基础合伙企业税制存在两类基本理论:一类是“集合理论”,另一类是“实体理论”。
两个理论构成合伙税制的基础,决定合伙企业的设立或组建、运营、应分配份额划分、实际分配以及清一算中如何处理合伙企业、合伙人的税收问题。
集合理论认为,合伙企业是一个导管或透明体,在集合理论下,合伙企业被视为全部合伙人的集合,每个合伙人在合伙企业资产及其营业中直接拥有一个未分割的合伙权益,合伙企业的收入直接穿透合企伙业分至合伙人。
这里的透明体仅指税收,经营上合伙企业仍是经营实体。
实体理论认为,合伙企业具有自己独立的财产和营业,合伙人持有合伙企业权益被视为一个整体,合伙企业运营中的收入、所得、损失和扣除以及抵免等最初先在合伙实体层面进行归集和确认,随后再按投资人享有的份额划分到每个合伙人。
有限合伙企业利润分配如何缴纳企业所得税有限合伙企业利润分配如何缴纳企业所得税一、背景介绍有限合伙企业是一种专业化的合作模式,由一名或多名有限合伙人和一名或多名普通合伙人组成。
在有限合伙企业中,利润分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同时也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利润分配原则1·按照有限合伙协议约定2·依据合伙人出资比例分配3·按照实际贡献程度进行分配4·考虑有限合伙人的风险和责任三、利润分配的税务处理1·确定企业所得额企业所得额=全体合伙人在合伙企业取得的收入总额-可调整的税务减免项目-不纳税项目2·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额-免税所得额-减免所得额3·计算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4·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应按照税法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将应纳税额缴纳给税务机关。
四、税务申报和报表填报1·税务申报在规定的时间内,有限合伙企业需要向税务机关申报企业所得税。
2·报表填报有限合伙企业需要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以及相关的财务报表。
五、附件1·有限合伙协议范本2·企业所得税申报表范本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有限合伙企业:由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组成的一种合作模式,有限合伙人承担有限责任。
2·企业所得税:企业根据实际利润缴纳的一种税收。
3·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额减去免税所得额和减免所得额后的金额。
4·税率:根据税法规定,不同的应纳税所得额有不同的税率。
5·速算扣除数:根据税法规定,可用于计算企业所得税的一种减免。
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一、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法律规定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征收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是指:(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登记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登记成立的独资、合伙性质的私营企业;(三)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登记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四)经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批准成立的负无限责任和无限连带责任的其他个人独资、个人合伙性质的机构或组织。
第三条个人独资企业以投资者为纳税义务人,合伙企业以每一个合伙人为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投资者)。
第四条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下损失后的余额,作为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比照个人所得税法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税项目,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前款所称收入总额,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所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商品(产品)销售收入、营运收入、劳务服务收入、工程价款收入、财产出租或转让收入、利息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
第五条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者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为应纳税所得额;合伙企业的投资者按照合伙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合伙协议约定的分配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合伙协议没有约定分配比例的,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合伙人数量平均计算每个投资者的应纳税所得额。
前款所称生产经营所得,包括企业分配给投资者个人的所得和企业当年留存的所得(利润)。
第六条凡实行查账征税办法的,生产经营所得比照《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试行)》(国税发〔1997〕43号)的规定确定。
合伙企业无所得税申报信息,纳税信用等级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合伙企业的税务特点
2.合伙企业的所得税申报
3.纳税信用等级对企业的影响
正文
一、合伙企业的税务特点
合伙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其税务特点与其他企业类型有所不同。
首先,合伙企业不缴纳企业所得税,其所得直接分配给合伙人,由合伙人自行缴纳个人所得税。
其次,合伙企业的利润分配灵活,可以根据合伙人的协议自由分配。
最后,合伙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较多,如投资抵扣、税收减免等。
二、合伙企业的所得税申报
由于合伙企业不缴纳企业所得税,其所得税申报主要涉及合伙人的个人所得税申报。
合伙人需要按照约定的比例分配利润,并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计算应纳税额。
在申报时,合伙人需要填写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并附上合伙企业的利润分配表和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相关材料。
三、纳税信用等级对企业的影响
纳税信用等级是税务机关根据企业的纳税行为和纳税信用评价得出
的等级,分为 A、B、C、D 四个等级。
纳税信用等级对企业的税收优惠、税收监管等方面产生影响。
对于合伙企业来说,保持良好的纳税信用等级有助于企业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收风险。
同时,良好的纳税信用等级还能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增强合作伙伴的信任。
第1页共1页。
合伙企业报税指南在当今的商业世界中,合伙企业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许多创业者和投资者的选择。
然而,对于合伙企业的报税问题,很多人可能感到困惑。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合伙企业报税的相关知识,帮助您理清头绪,确保合规报税。
一、合伙企业的税务特点合伙企业并非独立的纳税主体,而是“税收透明体”。
这意味着合伙企业本身不缴纳企业所得税,而是由各个合伙人按照其在合伙企业中的份额,分别计算并缴纳个人所得税或企业所得税。
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采取“先分后税”的原则。
即合伙企业取得的收入,先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各个合伙人,然后由合伙人根据自身的性质和税收政策进行纳税。
二、合伙企业的纳税义务人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分为自然人合伙人与法人合伙人。
自然人合伙人应按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适用5% 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法人合伙人则应将从合伙企业分得的所得,并入其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合伙企业的报税流程1、税务登记合伙企业在成立后,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获取税务登记证。
2、财务核算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准确核算合伙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等。
3、纳税申报(1)增值税申报合伙企业如果从事增值税应税行为,应按照规定的期限和要求申报缴纳增值税。
一般纳税人按月申报,小规模纳税人按季申报。
(2)个人所得税申报自然人合伙人的个人所得税通常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
申报期限一般为月度或季度终了后的 15 日内预缴,次年 3月 31 日前进行汇算清缴。
(3)企业所得税申报法人合伙人应将从合伙企业分得的所得,在其企业所得税申报时进行申报。
4、税款缴纳在完成纳税申报后,按照税务机关核定的税款金额和缴纳期限,及时缴纳税款。
四、合伙企业的应税收入合伙企业的应税收入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为什么合伙企业不缴纳企业所得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二条规定:合伙企业,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
普通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组成,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
可见,合伙企业是一个经营实体,属于企业的范畴。
企业一般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经济组织。
按讲,合伙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在情理之中,为什么不对合伙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呢?
首先,征税要贯彻税收法定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条明确将合伙企业排除在缴纳企业所得税之外,这就是合伙企业不缴纳企业所得税的重要法律依据。
黄德荣著《解读企业所得税》
其次。
征税要贯彻税不重征原则。
合伙企业曾经缴纳企业所得税。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二条规定:实行独立经济核算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条进一步明确:“条例第二条(一)项至(五)项所称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是指按国家有关规定注册、登记的上述各类企业。
”可见此前,合伙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有法律依据。
国务院的规定将合伙企业踢出企业所得税的征收范围。
《国务院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