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耳鼻咽喉科常用诊疗护理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2.73 MB
- 文档页数:30
《眼耳鼻喉口腔科护理学》课程标准编写人:审核人: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模块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一、课程理念《眼耳鼻喉口腔科护理学》是介绍对眼、耳、鼻、喉、气管、食管疾病病人的整体护理和防治知识的一门学科。
内容包括眼科护理学及耳鼻喉科护理学二部分。
其重点在于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强化预防战略,把三级预防观念贯彻始终,并融医疗、预防、康复、保健为一体。
在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培养应用型人才及其创新能力摆到突出位置。
教学过程中,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注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使其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如何学习。
一、课程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眼耳鼻喉口腔科常见疾患护理评估的程序和内容、主要护理问题的内容和意义;熟悉常见疾患患者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理解护理措施制定方法和实施原则,护理效果的评价手段和改进方法;了解眼耳鼻喉口腔科常见疾患的主要发病因素、主要的病理过程和相关的解剖知识。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实施常用眼耳鼻喉口腔科的护理操作技术、常用检查配合、诊疗器械的应用能力;学会观察眼耳鼻喉口腔科病人的症状、体征,识别病情变化,对危重病人做出应急处理;能运用人际沟通技巧,协助和指导病人进行自我保健并开展健康教学,为家庭、社区提供卫生保健服务。
3. 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热爱护理专业和护理工作,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奉献精神;具备良好的工作习惯、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对病人具有高度的爱心和责任心。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眼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基本要求:掌握眼球及附属器的解剖、组织和视路径和瞳孔路径;掌握眼的神经支配和瞳孔反射;熟悉眼球及其附属器的生理功能和临床意义;熟悉眼球及其内容物的生理特点和功能;了解眼的各部组织的解剖等学习内容。
耳鼻喉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耳鼻喉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目的耳鼻喉科护理技术是指对耳鼻喉部疾病患者进行护理的一项技术工作。
其目的是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本规程旨在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保证护理技术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二、操作规范1. 护理人员需熟悉耳鼻喉科护理相关知识和技术操作,严格按照医嘱和护理操作规程执行护理工作。
2. 对于耳鼻喉科患者的护理,护理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交叉感染。
3. 在进行耳鼻喉科护理技术操作时,需保持环境整洁,并保证操作用具的消毒和无菌。
4. 对于鼻鼽、咽喉分泌物较多的患者,需及时清理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患者咽下分泌物引起窒息。
5. 护理人员需熟练掌握各种检查耳鼻喉科器械的使用方法,如听诊器、镜子、鼻镜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6. 对于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的患者,需及时翻身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发生窒息。
7. 在执行洗耳、吸鼻、灌鼻、清洗口腔等耳鼻喉科护理技术操作时,需细心谨慎,避免损伤患者的耳鼻喉部。
8. 对于异物噎入、鼻出血等紧急情况的处理,护理人员需迅速冷静地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三、操作注意事项1. 注意患者的个人隐私,尊重患者的意愿,做好沟通和交流工作。
2. 护理人员需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向医生报告,并做好相关记录。
3. 在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耐心细致,做到心无旁骛,避免操作失误,影响护理效果。
4. 对于特殊患者(如儿童、老年人、意识障碍者等),护理人员需特别关注,并根据患者的特点调整护理方法。
通过严格执行《耳鼻喉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可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耳鼻喉科一般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一、鼻腔冲洗法1.目的常用于萎缩性鼻炎或干酪性鼻炎,冲洗出鼻腔的脓痂,以减少臭味。
2.用品灌洗器、橡皮管、夹子、洗鼻用橄榄头、吊架、盛水器、生理盐水或其他药液、纱布。
3.方法①患者取坐位,面前放盛水器,头向前倾。
②将盛有温生理盐水的冲洗器悬挂于吊架上,冲洗器底与患者头顶等高,以免压力太大致水流入咽鼓管内。
③嘱患者张口呼吸,将橄榄头放入一侧鼻前庭,使水缓缓流入鼻腔而由对侧鼻孔流出。
同法冲洗另一侧。
④洗鼻时嘱患者向前俯,使水流出,不宜说话。
切忌将两侧鼻孔压紧用力擤鼻,以免造成咽鼓管感染。
二、下鼻甲注射法1.目的注射硬化剂,使下鼻甲产生纤维化,缩小体积,借以改善鼻腔通气,主治肥厚性鼻炎;双下甲封闭疗法治疗单纯性鼻炎和变态反应性鼻炎。
2.用品额镜、鼻镜、枪状镊、1%~2%丁卡因、80%甘油或枯脱液、0.5%普鲁卡因、1%利多卡因、注射器及针头等。
3.方法①向患者说明本疗法作用及步骤,取得合作;②1%丁卡因进行下鼻甲粘膜表面麻醉。
③用细长7号针头自下鼻甲前端刺入粘膜下,沿下鼻甲游离缘直达后端,但不可刺破后端粘膜。
④边拔针边注射。
⑤针拔出后立即塞入棉片止血。
注射剂量每侧1~2ml。
三、鼻窦变压置换疗法1.目的治疗慢性鼻窦炎。
先滴入1%麻黄素生理盐水使粘膜收缩,利用负压将窦内空气吸出,同时药液亦随着窦内压力减低而流入窦腔。
2.用品治疗盘内放滴管、药液(l%麻黄素生理盐水、0.02%呋喃西林溶液)棉片、棉签、吸引装置、吸引管接橄榄头。
3.方法①向患者说明置换疗法的作用及步骤,取得合作。
②患者平卧,肩下垫枕,头向后仰,使鼻部低于口腔部,每侧鼻腔先滴入0.02%呋喃西林溶液3~5ml,以淹没所有窦口为度,患者张口呼吸等待数分钟。
③开吸引器,将吸引头紧塞一侧鼻孔,用手压闭另一侧鼻孔,嘱患者发“卡……卡”声,使软腭上举以关闭鼻咽腔,进行间断吸引,如此双鼻孔交替进行,每次约5~6回,将鼻窦空气吸出的同时,药液即进入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