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刘禹锡学习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1.12 MB
- 文档页数:37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原文】: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 ①石头城:古城名,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②周遭:四周,周围。
③淮水:指秦淮河。
④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 墙。
【翻译】: 译文一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译文二 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 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那声音仿佛 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
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 着什么。
【赏析】: 刘禹锡 《石头城》 是一首吟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
“石头城”即金陵城, 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
金陵城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
六 代豪奢,醉生梦死,追欢逐乐,诗家称之为“金粉六朝”。
但由于统治者荒淫误 国,每个朝代急剧灭亡,昔日的豪华之都,也就荒凉下来了。
刘禹锡在唐敬宗宝 历二年(826)回归洛阳时,路过金陵之地,看见昔日豪华胜地,而今已成了一座1/6空城,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怀古诗 篇。
诗人写道:“山围故国周遭在。
”这句写山。
“故国”即旧城、旧都,这里 指石头城。
“国”本来应该指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
这里指都城。
杜甫 《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其中的“国”即为此意。
“周遭”即环绕的意思。
“山围故国”即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
这句 是说,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
这与杜甫在《春望》中写的“国破山河 在”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中,一个“故”字,在时间的流逝中增添了空城的凄清 与荒凉。
第二句写道:“潮打空城寂寞回。
”这句写水。
刘禹锡《石头城》原文和译文(含鉴赏)【唐】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韵译山围绕旧国都一一全还在,潮水打着空城寂寞又折回。
秦淮河的东边从前的月亮,夜深时还过那城上短墙来。
译文1:选自《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
刘禹锡,中唐诗人。
这首诗借描写石头城的萧条景象,寄托国运衰微的感慨。
石头城,古城名。
本是古金陵城,三国时孙权重筑用此名。
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2:石头城:在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
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
3:故国:即旧都。
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4:周遭:环绕。
5: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6: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7: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赏析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金陵,六朝均建都于此。
这些朝代,国祚极短。
在它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深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
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关心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
若论写得早又写得好的篇章,不能不推刘禹锡的《金陵五题》。
《石头城》就是这组诗的第一首。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围绕着它。
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
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
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
山城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有。
对着这冷落荒凉的景象,诗人不禁要问:为何一点痕迹不曾留下?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只见那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旧多情地从城垛(“女墙”)后面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古城。
月标“旧时”,也就是“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耐人寻味。
石头城注释译文
《石头城》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注释:
- 故国:故都,指金陵城(今南京市)。
- 周遭:环绕。
- 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
- 淮水:秦淮河。
- 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墙。
石头城刘禹锡石头城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境内,是中国古代珍贵的山石名胜之一。
相传唐代诗人刘禹锡游览江阴时,看到了石头城的壮丽景色,心生感慨,于是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石头记》一诗。
这首诗以其精湛的描写和深情的凝练,使得石头城更加闻名于世。
《石头记》是刘禹锡一篇抒发豪情壮志的山水诗,咏述了石头城的雄伟壮丽、千古流传的身世和历史风范。
诗中描绘了石头城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石头城的热爱和景仰之情。
以下是《石头记》的相关内容:石头城位江陵岸,江陵初筑是文疑。
挂石高楼俱白壁,山水斑杂分红紫。
石城东西五十里,相隔分明不相随。
春水扬波涛有声,夏山蒙翠绿如染。
秋堰势起黑云飞,冬日板冰事轻微。
城头乐事无时废,下辖清泉冷溜溜。
埠楼往来多因渡,楼下商贾如蚁黥。
千艘巨舰齐泛泛,十亩盈盈有鱼鳞。
樵采山林抟麻树,遥指千金烧酒恩。
草堂石井从人造,理使琴酣夜夜兴。
东西月楼高五尺,映水篙短三四寸。
绘君牡丹掩斋雅,画石龙华减画金。
言念国土浩无涯,你刘公会此声禽。
这首诗通过对石头城的动人描写,展示了这座石头城的壮丽景色和浓郁的历史底蕴。
诗人刘禹锡所使用的描写手法非常独特,用字精确且生动,令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石头城的美景。
作者以石头城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国土的念念不忘和对历史文化的崇敬之情。
整首诗歌以自然景观为蓝本,描绘了石头城四季的变化,流露出浓厚的情感。
诗人以樵采山林抟麻树、映水篙短三四寸等细节,刻画出了石头城的日常生活和人文风情。
同时,他还提及了城中的商贾繁忙的景象,以及巨舰和鱼鳞的美景,更是增添了石头城的繁荣与富饶。
此外,诗中不仅有对石头城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还表达了作者对石头城所代表的文化底蕴的推崇。
他提到了埠楼商贾如蚁黥,以及画石龙华减画金等情节,表明石头城在古代商贾流动和文化艺术方面的繁荣和独特地位。
最后,诗人在诗末句中通过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更体现出他对故国的深厚情感。
总的来说,《石头记》是一首充满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的山水诗。
石头城原文及翻译
原文:
《石头城》唐朝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字词注释:
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
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
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故国:即旧都。
石头城(即南京)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周遭:环绕。
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翻译:
译文一: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译文二:
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
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高中语文《石头城》知识点《石头城》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一首,全诗着眼于石头城周围的地理环境,那么你想复习有关《石头城》的相关知识点吗?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高中语文《石头城》知识点,欢迎大家学习。
《石头城》原文:《石头城1》唐朝刘禹锡山围故国2周遭3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4东边旧时5月,夜深还过女墙6来。
注释译文字词注释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
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
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故国:即旧都。
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周遭:环绕。
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4]《石头城》译文:译文一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译文二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
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石头城》知识点:文学赏析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
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
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
山围故国,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
周遭,环绕的意思。
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
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
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后两句写月照空城。
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
[石头城]赏析石头城① 刘禹锡山围故国②周遭③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④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⑤来。
◎注释①石头城:古城名。
本是楚金陵城,三国时孙权重筑时用此名。
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到唐时废弃。
今为南京市。
②故国:本来是指过去的都城,这首诗里指的就是注释①里的石头城,具体指六朝古都金陵。
③周遭:四周,周围。
④淮水:指的就是秦淮河。
秦淮河就在这里沿着山边流入长江。
⑤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或射孔的蔽身小墙,俗称城墙垛。
◎翻译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
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赏析1.刘禹锡的诗。
《唐之韵》这样评价:刘禹锡的诗,经过反复锤炼,语言精练自然,意象鲜明,内涵浓厚。
乍看,没有什么新颖之处,但是,特别经得起咀嚼。
尤其他的咏史诗,用经过精细选择和炼就的意象,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来抒发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感叹,又深沉又悲凉,历来为人所称道。
《石头城》就是典型的例子。
2.《石头城》的写作背景。
刘禹锡写这首诗时,大唐帝国已日趋衰败。
朝廷里面,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然如故;地方上呢,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
所以,他写这首诗的主旨,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3.从诵读上看。
前两句,“故国”、“空城”之后,宜作一顿,以示六代帝王之都已成空城之意。
而“在”、“回”二字,正是诗人感慨之所在,宜重读。
后两句,借月抒情,重音须落在“旧时月”和“还过”上,要能够体现出讽喻现实的意思。
4.《石头城》以不变写变。
作者并没有直接给我们提供几幅图景,来凸现金陵城这个六朝古都的历史的兴盛和现实的凄凉;只用“故国”和“空城”两个词,来对今日的凄凉做些暗示。
《石头城》刘禹锡唐诗鉴赏【作品介绍】《石头城》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一首,全诗着眼于石头城周围的地理环境,在群山、江潮、淮水和月色中凸显古城的荒凉和寂寞,格调莽苍,境界阔大,感慨深沉,历来备受赞誉。
【原文】石头城1山围故国2周遭3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4东边旧时5月,夜深还过女墙6来。
【注释】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
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
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故国:即旧都。
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周遭:环绕。
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白话译文】译文一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译文二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
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创作背景】该诗选自《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
建安十七年(212),孙权依清凉山西麓的峭壁修建了石头城,此城北缘长江,南抵秦淮河口,是建康(今南京)西部的防守要塞。
六朝统治者都视之为重地,以至后人常把它当作南京的代称,到唐代已经荒废。
在南京建都的六朝国祚都极短,在它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深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
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关心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
刘禹锡写作这首诗时,大唐帝国已日趋衰败。
朝廷里面,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然如故;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
所以,他写这首诗的主旨,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译文】旧时的月亮依旧从秦淮河东边升起,夜深时月亮还照过那城头的矮墙。
【出自】刘禹锡《石头城》〔金陵五题之二〕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
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
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
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故国:即旧都。
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周遭:环绕。
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译文: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译文二:
群山环绕的故都,四面群山依旧,江潮依旧拍打着空城,带着丝丝寂寞的情绪又退回。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那轮明月,依然是旧时的那轮明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冷冷的月光还是从那城上的短墙照进城来。
译文三:
群山始终围绕在故都周围,潮水拍打荒城默默退回。
只见当年秦淮河东升起的明月,夜半依然从城垛升起来。
创作背景
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
赏析:
《石头城》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一首,全诗着眼于石头城周围的地理环境,在群山、江潮、淮水和月色中凸显古城的荒凉和寂寞,风格莽苍,境界阔大,感慨深沉,历来备受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