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穴处方.ppt
- 格式:ppt
- 大小:452.00 KB
- 文档页数:60
针灸处方配穴针灸处方配穴针灸处方,即针灸临床治疗的用穴方案,包括单穴处方和配穴处方。
单穴处方是指用针灸治疗疾病时,针对某一病证只用1个腧穴进行针刺或艾灸的用穴方案;配穴处方是指用针灸治疗疾病时,针对某一病证选配2个或2个以上腧穴组合而成的用穴方案。
临床上配穴处方应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结合腧穴的功能特性,严密组织,进行配穴处方,做到有方有法,灵活多变,以期达到《素问·异法方宜论篇》所谓的“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目的。
配穴方法,可发挥其协调补充作用,相得益彰。
配伍后的穴位其作用远比单个穴位的作用要强,疗效要好。
所以说,配穴的正确与否,与临床的疗效密切相关。
依据中医经络辨证的理论,本文试就临床上的配穴规律探讨如下。
本经配穴法指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时,即选某脏腑经脉的腧穴配合成方,这种处方方法实质就是经脉所通,主治所及”这一治疗原则在临床上的具体体现。
如肺病咳嗽可取腧穴肺募中府,并配合本经之尺泽、太渊、鱼际;脾病腹泻可取本经的三阴交、太白相配;肝脏病证肝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可同时泻本经的太冲、行间等等,均属此法的应用。
前后配穴法前指胸腹部位,后指背腰部位。
前后配穴是指用位于前后部位的腧穴进行配伍。
因为前属阴,后属阳,前后相配,可以调整阴阳的气机以治疗脏腑的疾病。
常用的俞募配穴法即属此法。
但在使用时尚有主次之分,如治脏病使用此法,则以俞穴为主穴,以募穴为配穴;治腑病使用此法,则以募穴为主穴,以俞穴为配穴。
如胃脘痛前取募穴中脘为主,后取背俞、胃俞相配。
另外,《灵枢·官针》所提的“偶刺法”亦属本病范畴。
偶刺法应用时是先以手在胸腹部探明痛点,然后向背腰部划一平行弧线,直对痛点,前后各斜刺一针。
此法多用于胸腹疼痛疾患,取穴也不限于俞穴和募穴。
如胃脘疼痛者,腰部痛点在梁门,则可取梁门与背部相应点胃仓相配。
上下配穴法上指上肢和腰部以上部位,下指下肢和腰部以下部位。
内科病症失眠:处方:神门内关百会安眠糖尿病:处方:以相应背俞穴为主。
肺俞脾俞胃俞肾俞胃脘下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股外侧皮神经炎:处方:股外侧局部和足少阳胆经腧穴为主。
风市环跳伏兔血海阿是穴三叉神经痛:处方:以面颊局部和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
四白下关地仓攒竹合谷太冲内庭泄泻:处方:以大肠的俞、募、下合穴为主。
神阙天枢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癃闭:处方:以足太阴脾经腧穴为主。
关元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尿失禁:处方:以肾和膀胱的俞、募穴为主. 中极膀胱俞肾俞三阴交痢疾:处方:以大肠的募穴、下合穴为主。
合谷天枢上巨虚阴陵泉黄疸:处方:胆俞阳陵泉阴陵泉至阳淋证:处方:以足太阴脾经腧穴和膀胱的俞、募穴为主。
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水肿:处方:水分水道三焦俞委阳阴陵泉胁痛:处方:期门支沟阳陵泉足三里腹痛:处方:以任脉和足阳明胃经腧穴为主。
中脘足三里天枢关元坐骨神经痛:处方:以足太阳、足少阳经腧穴为主。
⑴足太阳经型:环跳阳陵泉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⑵足少阳经型:环跳阳陵泉风市膝阳关阳辅悬钟足临泣眩晕:处方:以头部和足少阳经腧穴为主。
百会风池头维太阳悬钟震颤麻痹:处方:百会四神聪风池合谷太冲阳陵泉胃痛:处方: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梁丘呕吐:处方:中脘胃俞足三里内关胃下垂:处方:以任脉腧穴和脾、胃的背俞穴为主。
中脘胃俞足三里脾俞气海百会咳嗽:处方:以手太阴肺经腧穴和肺的俞、募穴为主。
肺俞中府列缺太渊呃逆:处方:以任脉腧穴为主.膈俞内关中脘天突膻中足三里感冒:处方:风池大椎外关列缺合谷疟疾:处方:大椎陶道中渚间使后溪哮喘:处方:手太阴肺经腧穴和肺的俞、募穴为主. 肺俞中府天突膻中孔最定喘丰隆癔病:处方:以手、足厥阴经腧穴为主。
神门大陵内关期门心俞合谷太冲腰痛:处方:以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
委中肾俞大肠俞(腰三针)腰阳关阿是穴脊中头痛:处方: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远端取穴.⑴阳明头痛:印堂上星阳白攒竹透鱼腰及丝竹空合谷内庭⑵少阳头痛:太阳丝竹空角孙率谷风池外关足临泣⑶太阳头痛:天柱风池后溪申脉昆仑风池⑷厥阴头痛:百会通天太冲行间太溪涌泉⑸偏正头痛:印堂太阳头维阳白合谷内庭外关足临泣ﻫ⑹全头痛:百会印堂太阳头维阳白合谷风池外关面肌痉挛:处方:以面颊局部取穴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