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总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12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单元教案(详案)第1课时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P104~105第1题,完成教材P107~110“练习二十五”第1、2、16题。
教学目标:1.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进一步巩固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培养学生数数、读数、写数以及比较数的大小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整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20以内数的序数含义、数的顺序及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基数与序数含义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创建成长小档案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小学生活的第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
在这一学期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很多数学本领。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整理一下,创建自己的成长小档案,在小组内说说这学期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目录,先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
【预设】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目录,从中学会有条理地回顾整理的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学习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位置、认识钟表和认识图形。
师:想一想,在学习中遇到的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先复习20以内的数。
二、复习20以内的数师:学习数学离不开数,这学期我们认识了哪些数?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各数。
师: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些数。
【预设】学生可能会1个1个地按顺序或倒序读数,2个2个或5个5个地读数,按单数、双数读数等。
师:在这些数中找到一个数,你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这个数吗?【预设】学生选择一个数,可能用小棒摆出来,也可能画图表示,还可能用计数器拨出来。
(教师追问: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指导学生说说它的意思和组成。
)课件出示教材P105第1题第(1)~(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105第1题第(1)~(5)题。
指名汇报。
【预设】第(1)题:学生能清楚地知道一个数前面的数比它少1,后面的数比它多1。
第(2)题:指导学生准确数数,找到第几行,区分第几和几。
第(3)题: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第二行出示的“3、5、7、9、11”填出缺少的“2、4、6、8、10”;根据第三行出示的“4、6、8、10、12”填出缺少的“3、5、7、9、11”……学生可能有多种走法,要求学生一边读数一边画出路线。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学习复习资料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要点(人教版)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肯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分歧,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产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尺度,肯定左边和右侧。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侧,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分歧物体的数目。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去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即是背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即是3.前面的数大于背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背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13、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总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梳理和巩固一年级上学期的数学知识,包括加减法运算、数的认识、几何图形、时间和货币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能够对上学期的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加减法运算,数的认识,几何图形,时间和货币等知识。
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练习本、计算器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形状相同的物品,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2. 数的认识:通过PPT展示一些数字,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能够正确地数出一些物品的数量。
3. 加减法运算:让学生通过计算器或者手工计算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并能够正确地得出答案。
4. 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一些几何图形,并能够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5. 时间和货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的单位和换算,以及货币的单位和换算。
6. 例题讲解:通过PPT或者黑板,给学生讲解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练习题,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用粉笔写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加减法运算规则,数的认识,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点,时间和货币的单位和换算等。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上学期的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从课堂表现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达到这一目标。
但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加强。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复述1-10这些数字序数词。
2.能够模仿老师念出1-10之间任意一个数字的序数词。
3.能够正确书写1-10的数字和对应的序数词。
二、教学重点
1.1-10的数字和序数词的对应关系。
2.正确书写1-10的数字和对应的序数词。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数字和序数词的含义。
2.正确区分数字和序数词的书写形式。
四、教学准备
1.数字卡片1-10。
2.序数词卡片first-tenth。
3.小动物标识物。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温故知新
1.复习1-10的数字顺序,让学生念出来。
2.给学生出示序数词卡片,让他们对应数字念出相应的序数词。
第二步:新知讲解
1.讲解序数词的概念和用法。
2.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序数词的位置和意义。
第三步:巩固练习
1.将混乱顺序的数字卡片发放给学生,要求他们按顺序排列。
2.老师呼唤出一个数字,学生念出对应的序数词。
第四步:拓展运用
1.老师出示标识物,让学生写下标识物的序数。
2.设计活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序数词的运用。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1-10的数字和对应的序数词,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序数词。
七、课后作业
1.默写1-10的数字和对应的序数词。
2.找出身边10个事物,写下它们的序数词。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教案,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下节课见!。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提纲重点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提纲重点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提纲重点知识点归纳一、数一数。
郑老师小提示:数数时应用笔尖或手指头对准所数的物体,边移动笔尖边数,最好数上两遍,确定无误后再把答案写在试卷上,注意要写端正、漂亮。
(书写要求:每个数字占一个日字格,书写时注意要写满格,8和9要留小开口,如:)1、看图写数。
2、小朋友,请你先数一数,再连线。
3、你能把同样多的物体图和点子图用线连起来吗?相信你能行!4、请你先认真地数一数,再想一想,你会画什么,就在下面的方框里面画什么,要画得与上面的物体同样多。
二、比一比.郑老师小提示:①比多少时,要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可以采用一个对一个连线的方法或数一数做小记号的方法来判断。
如:②比长短很高矮时,有些能一眼看出的就可以直接判断,如果有格子的'可以采用“数格子”的方法来判断。
③一些题目容易混淆视觉,如下第5题和第8题,要注意“比高矮时必须站在同一个高度”。
在多的后面画√。
1、在少的后面画√。
2、多的画√,少的画○。
3、长的画√,短的画○。
4、高的画√,矮的画○。
5、在高的下面画√。
6、在最高的下面画△,最矮的下面画○。
7、哪根绳子最长?最长的画√。
8、最高的画△,最矮的画○。
9、宽的画√,窄的画○。
10、厚的画√,薄的画○。
三、认识物体和图形。
小提示:①数图形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最好是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的顺序来数比较不容易出错。
而且要细心多数几遍,确定没有漏数或多数了才填上答案。
②图形与分类结合的题目,要注意如果都是平面图形或都是立体图形就可按照形状来选,如果大部分是平面图形,只有一个是立体图形,那么该立体图形就是不同类的(如第3题)。
③一些容易混淆的图形要注意正确区分,如圆和球,正方体和正方形等。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4一、教学目标1.复习本册所有知识点,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2.提高学生对加法、减法和数字组合的运用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复习加法和减法运算。
2.理解数字组合的概念和运用。
三、教学内容1. 复习练习•让学生回顾本册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题目,进行复习练习。
•鼓励学生利用不同的方式解题,如物品对照法、竖式计算等。
•提示学生注意计算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如进位、借位等。
•多次练习巩固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掌握程度。
2. 数字组合•通过拼图游戏或数字配对游戏,让学生掌握数字组合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数字组合方式,如相加、相减、相邻数字组合等。
•让学生描述他们所找到的数字组合规律,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老师通过示范解题,引导学生理解运算过程。
2.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形式引入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五、教学过程1. 第一阶段:复习练习(30分钟)1.让学生回顾本册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题目,进行书面练习。
2.学生自主解题,老师巡视指导,批改错误并讲解正确答案。
2. 第二阶段:数字组合活动(40分钟)1.分发数字拼图或数字配对游戏卡片,让学生自由组合数字。
2.鼓励学生描述他们所找到的数字组合规律,与同桌分享讨论。
3.收集学生的成果,展示给全班,让学生共享成功的喜悦。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数学练习。
2.自选3个数学题目,编写题解过程,写出答案和解题思路。
七、板书设计•复习加法和减法•数字组合方法•互动游戏、分享活动八、教学反思完成本课教学后,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下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总结:本节课主要以复习加法、减法和数字组合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一单元 准备课一、数一数数数要点:①按一定的顺序数,一个物体对应一个数,从1开始,最后数到几,这个物体的数量就是几。
②数数时,可以一边数一边做记号,避免重复或遗漏。
例:数一数图中有( 5 )--------------------------------------------------------------------二、比一比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一一对应:一个物体和一个物体对起来比较的方法。
即两种物体一一对应,若都没有剩余,则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若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例:在少的后面画√。
将 与 进行一一对应,发现 有剩余,说明 多,而没有剩余,说明 少。
第二单元 位置一、“上”与“下”“上”和“下”是相对的,不会独立存在。
两个物体相比较,在高处的物体位置为“上”,在低处的物体位置为“下”。
同一物体与不同的物体相比较,上下的位置关系有可能也不同。
例:下图有4个颜色不同的球。
--------------------------------------------------------------------二、“前”与“后”“前”与“后”是相对而言的。
一般情况下,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前”与“后”的位置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物体而言,前后关系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例:如下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上课。
从图中可以看出:(小云)在小明前面,(小华)在小明后面。
(小明)在小华前面,(小美)在小华后面。
(小华)在小美前面。
--------------------------------------------------------------------三、“左”与“右”一般以自己的左手、右手确定左边和右边。
左手边所在的方向为左边,右手边所在的方向为右边。
例:下图有4颗宝石。
在 的(左边)。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2一、教学目标1.回顾一年级数学上册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2.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复习加法、减法2.重点训练加减法运算技巧3.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回顾知识点1.1 加减法运算规则 1.2 加法口算 1.3 减法口算2. 教学方法2.1 通过举例让学生回顾加减法运算规则 2.2 组织小组合作练习,进行加减法口算训练 2.3 设计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知识点1.让学生回想加减法运算的基本规则。
2.教师板书并讲解口算方法。
第二步:加减法口算练习1.小组合作练习,学生相互纠正。
2.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排难解惑。
第三步:实际问题解决1.设计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找出最佳解决方法。
第四步:总结教学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展示解题方法,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回顾了一年级数学上册所学知识,加深了对加减法的理解,提高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设计一个更加复杂的生活实际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氛围良好。
但需注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确保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2024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加法和减法》听课记录一、标题统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加法和减法》二、核心素养•运算能力:通过复习加法和减法,巩固学生的基本运算技能,提高运算准确性和速度。
•逻辑思维:在解决加减法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新课导入教师行为:教师手持几组加减法算式卡片,微笑着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加法和减法的知识,今天我们要一起进行一次总复习。
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吗?谁能举个例子说说看?”学生活动:学生被教师手中的卡片吸引,纷纷举手回答。
有学生举例说:“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加在一起,比如3+4=7;减法就是从一个数里去掉另一个数,比如7-4=3。
”过程点评:教师以直观的教具和简单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有效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后续的复习活动做好了铺垫。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加法教师行为:1.教师首先出示一系列加法算式,包括简单的个位数相加和进位加法,让学生快速口答答案。
2.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法的运算法则,如“个位加个位,满十进一”。
3.设计“加法小能手”竞赛,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轮流上台解答加法题目,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最后评出优胜组。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加法口答和竞赛,通过团队合作和个人努力,巩固了加法运算技能,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口答、竞赛等,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复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通过总结运算法则,帮助学生建立了清晰的数学思维框架。
二、复习减法教师行为:1.教师出示一系列减法算式,包括简单的个位数相减和退位减法,让学生尝试解答。
2.引导学生总结减法的运算法则,如“个位减个位,不够借一当十”。
3.设计“减法小达人”游戏,学生两两一组,一人出题一人答,答对后互换角色,继续游戏。
9.总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本册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数数、数的比较、加减法、几何图形、时间、货币等。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认识0-20的数字,理解数字的意义,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2. 加减法: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几何图形: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理解图形的特征和分类。
4. 时间和货币:认识钟表,能够读取时间;认识人民币,理解货币的面值和换算。
5. 解决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加减法、几何图形、时间和货币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教具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数学概念。
3. 通过练习和游戏,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复习数的认识:通过数数、数的比较等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0-20的数字。
2. 复习加减法:通过练习和游戏,让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3. 复习几何图形:通过观察和分类,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理解图形的特征和分类。
4. 复习时间和货币: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让学生认识钟表和人民币,理解时间和货币的概念。
5. 解决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作业安排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进行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3-2024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复习试卷 复习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书写(3分)知 识 技 能 (83分)一、我w ǒ会hu ì填ti án。
(除标注外,其余每空1分,共32分)(1)先按要求画,然后在横线上写数。
(9分)①从左数,第2个圈里的数量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
②从右数,第1个圈里的数量是最大的一位数。
③从右数,第2个圈和第3个圈里的数量合起来是16个。
(2)把上面这些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分)< < < < <3.一个两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上的数是9,第二位上的数是1,这个两位数是( ),它是( )的前一个数。
这个两位数的前一个数是( )。
4. 12里的“2”表示2个( ),20里的“2”表示2个( )。
5.(1)从左边数起,第( )颗珠子是,第( )颗珠子是,它们之间有( )颗珠子。
(2)圈出左边的5颗珠子。
(1分)6.在的( )面,在的( )边。
7.根据下面钟面上的时间填空。
8.图中有( )个小正方体,至少再添( )个小正方 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二、我w ǒ会hu ì圈qu ān。
(圈出正确答案)(10分)1.比少( 3 4 5 ),如果接着画,下一个该画()。
2.从0开始,2个2个地数,数( 6 7 8 )次正好是14。
3. < 10,里可以填的数有( 8 9 10 )个。
4.大于15小于19的数有( 3 4 5 )个。
三、我w ǒ会hu ì算su àn。
(共20分)1.直接写得数。
(12分)10-6= 9+8= 10+3= 4+2+6= 6+5= 12+3= 15-5= 16-6+8= 8-3= 7+5= 6+9= 18-2-3=2.在里填上“>”“<”或“=”。
(8分) 2012 1618-2 4+811 3+55+3 810 413-10 6+317-7 8+87+9四、我w ǒ会hu ì数sh ù。
数一数1.我wǒ能néng连lián得de对duì。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2.我wǒ能nénɡ圈quān得de对duì。
43563.我wǒ能nénɡ涂tú得de美měi。
47 3529比多少1.比bǐ一yi比bǐ,填tián一yi填tián。
比()。
比()。
2.画huà一yi画huà。
(1)画的△和○同样多。
○○○○○○○(2)画的□比☆多。
☆☆☆☆☆☆3.在zài多duō的de后hòu面miàn画huà“ ”,在zài 少shǎo的de后hòu面miàn画huà“✕”。
参考答案:1.多少2.(1)△△△△△△△(2)(答案不唯一)□□□□□□□3.略1~5的认识1.我wǒ能nénɡ写xiě漂piào亮lianɡ。
2.连lián一yi连lián。
12345 3.我wǒ能nénɡ圈quān得de准zhǔn。
123454.我wǒ能nénɡ涂tú得de美měi。
534比大小和第几1.数shǔ一yi数shǔ,比bǐ一yi比bǐ。
□○□□○□□○□□○□2.填tián一yi填tián344532□>□□<□□>□□<□□>□□<□3.看kàn一yi看kàn,填tián一yi填tián。
(1)图中一共有()只小动物。
(2)从左数,排第();从右数,排第()。
(3)从左数,排第();从右数,排第2的是()。
(4)把左边的4只小动物圈起来。
(5)在从右数第5只小动物的下面画“○”。
参考答案:1.略2.略3.(1)6(2)43(3)3(4)略(5)略分与合1.我wǒ能nénɡ分fēn得de对duì。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用汉语数出10以内的数字。
2.能够认识10以内的各种数字,并能够正确地写出。
3.能够进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做到熟练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认识10以内的各种数字。
2. 进行10以内的简单加减法运算。
难点: 1. 数字之间的大小比较。
2. 对于应用问题的理解和解决。
三、教学准备1.教学视频及教学PPT。
2.数字卡片、算数棒等教具。
3.练习册、试卷等评估材料。
四、教学过程1. 温故知新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对于10以内的数字进行温故。
2. 认识10以内的数字通过数字卡片等教具,让学生认识10以内的各种数字,包括0-9。
3. 数字间比较让学生进行数字间的大小比较,比如让学生排列数字卡片,比较大小。
4. 进行简单加减法运算通过算数棒等教具,进行10以内的简单加减法运算,让学生熟练掌握加减法规则。
5. 练习与总结让学生进行练习册上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总结性的讲解。
五、教学延伸1.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可以设置应用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六、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小测验等形式,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评估,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七、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呈现数字0-9的排列,以及相关的加减法运算示例。
八、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九、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复习。
以上是本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掌握数字0-20的认识和书写;2.复习数字0-20的大小比较;3.复习数字0-20的顺序排列;4.复习数字0-20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重点1.复习数字0-20的认识和书写;2.复习数字0-20的大小比较;3.复习数字0-20的顺序排列;4.复习数字0-20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内容1.复习数字0-20的认识和书写;2.复习数字0-20的大小比较;3.复习数字0-20的顺序排列;4.复习数字0-20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学准备1.数字卡片0-20;2.小板书;3.玩具数字等教具;4.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数字0-20的认识和书写1.让学生认识数字卡片0-20;2.让学生书写每个数字,纠正错误。
第二步:复习数字0-20的大小比较1.出示两个数字卡片,请学生比较大小;2.让学生用小于、大于或等于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第三步:复习数字0-20的顺序排列1.让学生将数字卡片0-20按顺序排列;2.以小板书的形式帮助学生确认正确顺序。
第四步:复习数字0-20的加减法运算1.出示加减法算式,让学生计算;2.鼓励学生口算或使用玩具数字完成计算。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巩固了数字0-20的认识、书写、大小比较、顺序排列以及加减法运算。
同时,学生也锻炼了逻辑思维和数学计算能力。
七、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的习题;2.复习数字0-20的认识和书写。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朋能够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篇一」课题教学内容:总复习7-15题教学目标1、能比较熟练地按一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准确地区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
2、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不进位加法及相应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及相应减法。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教学难点:区别进位与不进位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具准备教学过一、复习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1、引导学生回忆11-20各数字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做练习巩固这部分内容。
例如计算:12+6,说出它们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作必要的补充。
3、引导学生练习4、听学生汇报练习的情况,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二、复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让学生说说口诀表的特点。
2、小组讨论,看谁记得又对又快。
3、练习。
4、检查练习情况并作小结。
三、复习分类和认识物体书127页的15题。
四、总结、作业。
板书设计课题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篇二」课题教学内容:总复习1-6题教学目标1、经历复习过程,体验复习方法,感受复习的必要性。
2、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教学重点:数的组成教学难点:顺序的表述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具准备教学过一、回顾引入回顾:我们已经学了哪些数学知识?1、看目录相互说说;2、全班交流;3、教师概括。
二、沟通整理(一)数数、基数、序数以一个小组为例,进行以下活动:1、数出全组人数:(1)按座次顺数,倒数。
(2)全组人数无序地站在一起,再数。
2、他(她)的座位是第几?还可以是第几?(二)数的大小比较:数序1、根据一列数(13567)完成:(1)说出3的相邻数,并按顺序填在这列数中,这两个数与3还可以是什么关系?(2)什么数可以放在“1”的前面?它表示什么?(3)把这列数接着数到20。
2、根据0-20这列数,请学生提出一些有关的数学问题,让同学回答。
(三)数的组成(16)用小棒表示:(1)一根一根地数(2)拿出一捆和一根(3)在计数器上表示:为什么这样表示?三、综合练习板书设计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篇三」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评论1.知识与技能:有规律地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
册总复习
总复习
复习内容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
共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道整时和半时。
4.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课时安排:约4课时
2009 年 12 月25 日
2009年 12月 28日
2009年 12月29日
2009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