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比较和探析

中西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比较和探析

中西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比较和探析
中西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比较和探析

第26卷第1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 ol.26N o.1 2006年2月 Journal of Y ancheng T eachers C ollege (Humanities &S ocial Sciences ) Feb.2006

[收稿日期]2005-10-18

[作者简介]胥爱华(1965-),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主要从事电视新闻采编和策划管理工作。

中西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比较和探析

胥爱华

(盐城广播电视台,江苏盐城224005)

【摘 要】现场报道是电视传媒中最常见同时也是最能体现电视多种元素和传播优势的一种报道样式和手段。如果将中国与西方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对现场报道的认识与实践进行一定程度的比较和探析,就会发现电视现场报道经过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之后,正逐步走向成熟。同时,国内传媒业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在表现形态、价值取向、调控机制、传受关系等方面正呈现出不断开放与进步的态势。

【关键词】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表现形态;价值取向;传受关系

【中图分类号】G 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873(2006)01-0104-04

在电视媒体中,现场报道是最常见同时也是最能体现电视多种元素和传播优势的一种报道样式和手段。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发展、实践脉络及规律,笔者尝试从表现形态、价值取向、传受关系等几个方面,对中西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作一适度比较和探究。“人们期待通过比较研究,认识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提高依照这种规律传递新闻的自觉性,同时又努力寻找中外新闻传播运作中不同做法及特点,发现自己或对方的优点,坚持下去,或把人家好的做法拿过来,为我所用;看到自己或对方的缺陷,克服扬弃

或引以为鉴。”

[1]5(一)表现形态

在西方电视新闻界有一条约定俗成的规定:凡是适合于现场报道的新闻决不采用其他形式报道。理由是:现场报道最能表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感,最能把观众带入身临其境的现实环境之中;其次,现场报道以其明快的节奏,解说与事件的同步进行,视听合一的立体冲击,使电视新闻真正步入声画合一、水乳交融的境地。由于这些因素,现场报道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的电视新闻节目中增加的幅度很大,而且对现场报道的技巧越发重视,要求也更严更高。大凡一流电视新闻记者都具备高超的现场报道能力,如风云美国电视新闻界20多年的NBC 首席新闻记者汤姆?布罗考、C BS 著名

新闻主持人丹?拉瑟等,他们口才颇好,擅长即兴发挥,出口成章,且头脑冷静,反应迅速,能够抓住关键问题用精炼的口语叙述和评论新闻事件。

“采访在电视中无处不在”,国际电视界这句概括的话,充分说明现场报道在电视节目中的重要作用,也在中国特色的电视新闻中打下深深的烙印。现场性作为体现电视新闻特征的最为强烈、鲜明的构成元素,愈来愈被更多人所重视。在国内,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普通的电视受众,都几乎形成了共识,即;现场采访报道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和收视效果。正惟此,我们能收看到在伊拉克战场上由我们的记者奔赴一线、背衬战场烟云发回的报道,我们能体验到连宋开启海峡两岸的“破冰之旅”时电视现场报道给我们传递的浓浓的亲情,我们能感受到“麦莎”、“卡努”台风袭击后灾区军民携手共同抗御灾害的壮观豪情,我们甚至能呼吸到一系列矿难发生后生命走向死亡的悲惨而冷酷的气息……

显然,现场报道作为电视新闻采访活动和节目制作的基本手段和表现手法,已经具备普遍性与广泛性,但是在实践中,与西方国家的电视媒体相比较除起步晚之外,在运用技巧、报道视角、发掘深度、反应速度、使用机率等方面仍有一定距离。在国内,现场报道更多地被作为一种意识和一种报道的手法在倡导;而在西方,则完全成为电

?

401?

视新闻从业人员深入骨髓的理念和一种自觉行动。在国内,由于诸多限制现场报道往往呈“三多三少”的倾向,即多正面报道,少侧面报道,多事件表层报道,少背景发掘报道,多关注群体,少关注个体在西方则出于受众的需求,目前呈两种趋势:一方面常态性报道趋于短小精悍,记者用最少的语言干净利落地叙述新闻事件,另一方面重点报道则有一定的深度,不仅仅叙述事件的过程,而且还对事件的原委给予充分的报道,同时报道与报道之间、每一篇报道之中都有丰富的侧面,涉及面广,鲜有“禁区”,报道既关注群体,也尊重个体。在国内,业内人士制作现场报道的实践过程中,很多是为技巧而技巧,追求形式上的意义和效果,为此有时忽略了内容的关切度和共鸣度,故而程式化现象较为明显;在西方,一切的技巧均是为内容服务的,其目的是让电视新闻报道从现场传递给观众最具吸引力和震撼力的有效信息,故而呈现出不拘形式或形态多元化的特征。在国内,记者现场出境,更注重庄重严肃,言简意赅,有时不免表现拘谨或语言平淡无奇;而西方电视记者往往在报道现场口若悬河,魅力四射,或理性剖析,或机智幽默,成为自如地驾驭现场的主导者,但有时失之卖弄或过度张扬。

当然,以上的大体比较并不能完全掩盖近年来国内电视新闻界的一些现场报道精品正在逐步显山露水,而对于一些时政活动、国际交往、民生新闻、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越来越多的记者或主持人能够频繁而娴熟地运用现场报道的形式和技巧,传递丰富而翔实的各类信息,关注客观而具体的生存状态,营造真诚而温馨的情感世界。从国内电视界来看,以白岩松、水均益等为代表的一批学问扎实、反应敏捷、现场驾驭能力强的记者(主持人)纷纷涌现,使电视现场报道从形式到内容实现突破成为可能。

(二)价值取向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承、交流、创新的主要载体,也是一个国家培植、推广、强化其价值观的重要工具。”[2]新闻不是单纯客观的信息,它是对新近发生乃至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传播者的活动,必然包含着人的理性认知和主观判断,而这种认知和判断又是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基础的。构成新闻价值的因素既包括信息(客体)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如“五个W”),也包括传播者(主体)的社

会背景、知识体系、文化品位等个人因素,还包括媒体所代表或追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利益。体现在电视现场报道的范畴、视角、倾向性等方面,中西媒体的价值取向也有各自的特点。

西方新闻界有这样一句名言:“不是好消息就是好消息”。美国新闻学教授比尔?伯尼博士认为:“对新闻媒介来说,最有市场价值的是交通失事、水灾、火灾、地震、谋杀、战争、行业纠纷以及死亡和伤害。”[3]在西方,以展示现场取胜的电视现场报道记者,一旦遇及上述灾难性事件,通常是不惜时间、人力和成本,竭尽渲染铺陈之能事,因为灾难新闻几乎涵盖了西方新闻价值的所有要素: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接近性、重要性、人情味等等。他们对灾难事件的报道往往迅速、深入、全面、准确,不仅不隐瞒负面的、悲剧性的因素,甚至充分展示灾难细节。例如在“9?11”事件的现场报道中,美国的FOX、C NN等电视台播放了逃难者从高达110层的世贸中心高楼上跳下逃生的镜头。这给所有电视观众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是前所未有的。西方传媒“很懂得新闻作为一种商品所具有的价值”[1]131,他们往往将“空前绝后”、“耸人听闻”之类的现象和事件作为报道的重点,以此来冲击和刺激受众的感知神经。而“9.11”事件的现场报道如同一部好莱坞的灾难恐怖大片,其所具有的受人关注程度正好符合西方传媒这种追求“异乎寻常的感觉”的价值取向。而这种价值取向所带来的过于血腥残忍的报道有时也会超出受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带来巨大的负面效果。另一方面,西方传媒也把追求社会效益作为其所标榜的社会责任,在现场报道中突出“以事为本”的信息传播的价值取向的前提下,也注重宣扬西方社会所认同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在恐怖袭击发生后,许多媒体都现场报道了美国民众昼夜排队献血,全体国会议员在关闭的国会山前齐唱《上帝保佑美国》,警察和消防队员救援受难者等非常具有人情味和正面意义的报道。

相比较而言,中国新闻传媒长期以来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团结、稳定、鼓劲”的舆论导向原则,把正面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主流。题材内容和报道角度的局限性导致了新闻报道中价值取向的特殊性。比如关于矿难、火灾、爆炸案、空难等人为责任性事故的报道,我们电视镜头每每有意无意回避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对事件亲历者、目

?

5

1

?

击者、死难者家属等也鲜有淋漓尽致的访问和渲泄。出镜的记者这时本该勇敢地扛起人性的大旗,让更多的人群感受温暖,唤醒良知,批判冷漠,揭示残酷,但事实上却往往完全相反,在神态与言语上显得过度、刻意地冷静和节制。即使是对特大洪涝、强烈地震、台风袭击等自然灾害性事件,我们的电视现场报道中的镜头,也仅仅对准那些肆虐的洪水、倒坍的房屋,或者是军民信心百倍、英勇无畏地抗争的情景,缺少最真实、最具震撼效果的受灾民众经历危险、直面死亡的画面,而这往往是受众最想看又看不到的镜头。与西方同类报道相比,我们的镜头显得含蓄而忍耐,也显得疏远而冷漠。那些最能够体现人与自然抗争的惨烈,最能够展示人的生命的可贵,最能够敲响人类关爱自己、保护自己的警钟的画面,与广大受众失之交臂。而电视现场报道也失去了许多展现其巨大的视觉冲击力的机会。所幸的是,现在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媒体部门观念的变更以及受众需要的推动,现场报道已开始由过去以“人”(这里的“人”常常因缺乏个性而被虚化了)为本位、追求道德教化的意义而向以“事”为本位、追求信息层面意义的价值取向转变,然而这种转变之路是艰难的,或许也是漫长的。在中国目前的社会发展条件下,一些学者认为新闻除了新闻价值外,还具有政治价值、信息价值、文化价值、娱乐价值和商品价值。新闻价值是基本的、主要的,但不是惟一的[1]131。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还要考虑其他价值尤其是政治价值(即宣传价值)的要求。而电视现场报道的镜头在很多事件上所作的规避,正是这种价值取向的体现。

(三)传受关系

传者,即传媒以及那些新闻传媒的从业人员;受者,即广大受众,报纸称读者,电视为观众,广播谓听众。传受两者之间由于新闻报道的播发而自然建立了一种彼此的对应关系。美国著名报业大王约瑟夫?普利策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 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6]在这里,记者(传媒)既有一种服务于民众的责任和使命,同时也须有善于观察社会、观察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切的能力和眼光。推延开来,这其实也是西方媒体的一种人文理念。在西方的人文环境中,崇尚民主自由,在法制的前提下倡导宽松随意,率性而为,尊重个体,并由个体的意愿和情绪汇集而成大众的民意。观照到传媒与受众的关系上,为获取最大化的受众市场和经济效益,传媒往往唯民意是从,民众的审美倾向和价值判断几乎成为传媒唯一的追逐标准。在美国,无论是ABC、C BS 和NBC、C NN,或者FOX,它们的人员配备、节目组织、节目内容、评论定位都要迎合收视群体的口味。由此可见,受众在传受关系中是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为了拓展更大的市场份额,力争得到更多受众的青睐,在各电视新闻节目中扮演主角的各类现场报道,则显得内容宽泛而丰富,风格鲜明而多样,个性独特而缤纷,言语张扬而率真。不管内容与形式有多大变化,力求报道的情境与受众的心绪融合为一,达到“零距离”,从而实现传递给受众以人文主义关怀的目的,使每一件作品成为一个心灵的“温柔抚摸者”,始终是西方电视媒体现场报道的主流方向和必然选择。从重大事件题材的报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宽容度与亲和力的体现。比如在对伊拉克战争的电视现场报道中,既有美国官兵在战场的硝烟中冒死战斗的情形,也有美国本土反战游行队伍慷慨陈辞、痛斥政府立场的镜头。虽然前者与后者的观点和倾向截然相反,但报道反映的情感情绪是一样真切而坦诚,同时多元化的视角也体现了人文环境的宽松、亲切、平等与自在。再如伦敦地铁爆炸案发生后,西方电视媒体的大量报道让幸存者和目击者直接面对广大受众,将他们或悲痛、或脆弱、或焦虑、或恐慌的情绪渲泄出来,与受众形成共鸣,并共同分担,藉此使他们的悲痛得到安慰,脆弱得到振作,焦虑得到舒缓,恐慌得到抚平。而与此同时,报道迅疾地将事件的相关信息进行毫无保留地如实报道,又体现出媒体对受众知情权的理解与尊重。

与西方的多元和宽容的人文理念相比,中国的社会环境和民众气质历来讲求执着忍耐,含蓄婉约,委曲求全,服从大局。媒体经营者、管理者心中往往牵挂的是政府的重大决策、战略选择,甚至是中国全局及世界大势。他们也重视和研究民意,也对受众市场进行细分和定位,但媒体的这些重视和研究并非是唯民意而动,而是为了影响民意、把握民意,为了在报道中明确地体现一种宣传方针和报道意图。反映到传受关系上,与西方媒体相比较,国内媒体与受众之间也呈现出另一种

?

6

1

?

格局,受众不再是中心和主导,而是你传播什么,我接受什么,仿佛与生俱来,各安其所。媒体们难得以低姿态的、笑意盈盈的形式与受众主动沟通交流。特别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为满足受众需求,而费尽心机、绞尽脑汁地发掘和传播信息,更显得弥足珍贵。虽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人文主义关怀”已逐步进入大众传播的视野,虽然“亲和力”一词已成为众家媒体打造形象与品牌的“招牌菜”,但是观念和制度方面的诸多制约与倡导,使媒体的各类新闻报道仍以“居高声自远”的面目出现在受众眼前。

诚然,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以现场性、参与性、过程性等特色见长,但是由于国内电视传媒的这种传播理念和多年形成的传受关系的辐射影响,尽管从业人员在实践中试图使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传播效果充分发挥出来,但与西方的此类报道相比,与报道所反映的事件本身相比,与受众对现场信息的渴求度相比,仍普遍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种隔膜感和疏离感。而在这种隔膜感和疏离感的背后,有时是我们的记者对话语权的独霸和对受众知情权的剥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看到不少记者在追索事件真相时,不经意间显露出一种“包青天”或“法官”的情结);有时是我们的记者自身的心境、情绪与事件现场氛围无法相融(笔者曾亲见许多业内人士做现场报道时,像背台词一般地反复背诵现场的解说词,而非发自内心、自然真切地流露或倾吐);有时是我们的记者将报道的策划演变作了拍戏(笔者也曾目睹一些擅长现场报道的电视记者在时过境迁之后重新“布置”、

“组织”事件现场以求逼真效果的拍摄手法)……这样的报道既削弱了应有的传播效果,也使其原有的公信力、关切度和深邃性大打折扣。

随着社会的开放与进步,随着传媒人员的价值取向与传媒业界调控机制的拓展和变革,传受关系中受众的重要性也必然得到进一步地彰显和认同,那些无关痛痒、浅尝辄止、欲说还休、四平八稳的现场报道与从业作派也将渐行渐远,从受众的视野中淡出,而以透彻真情的目光注视着人性的美好与丑陋、欢笑与苦难、高尚与卑琐的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会愈来愈频繁而生动地呈现在广大受众的眼前,从而让我们能更完整地面对自己,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更强的激荡,让我们的尊严得到更多的体现,让我们的精神得到更充分的洗礼。

【参考文献】

[1]童 兵.中西新闻比较论纲[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顾 潜.中西方新闻传播:冲突?交融?共存[M].上海:复旦大

学出版社,2003:413.

[3]张 威.中西比较: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J].国际新闻界,

1999(1).

[4]徐魁耀.西方新闻理论评析[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70.

[5]沈正赋.灾难新闻报道方法及其对受众知情权的影响[J].声

屏世界,2005(5).

[6]王润泽,大选报道与美国媒体的党派色彩[J].中国记者,2004

(12).

【责任编辑:王建霞】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On-the-Spot

R eport of T elevision N e ws B etw een China and the West

X U Ai-hua

(Y ancheng Broadcasting S tation,Y ancheng,Jiangsu224005,China)

Abstract:The on-the-spot report is a kind of report and means which is the m ost familiar and als o it can embody various elements of television and the dissemination advantage.I f y ou com pare the understanding and fulfillments about the on-the-spot report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y ou’ll find after the process of using for reference and merging,the television on-the-spot report can develop domestic news with gradually mature.This track als o reflects that with the de2 velopment progress of economic s ociety,domestic media industry is opening and im proving continuously in manifestation, values,adjusting and controlling mechanism and the initiation relations and etc.

K ey w ords:China and the West;on-the-spot report of television news;C om paris on;

?

7

1

?

中西文化比较2019尔雅答案

************************************************************************** 审美递增递减律(一) 1 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看,更具有内在的高度的是()。D ?A、白话诗 ?B、古体诗 ?C、现代诗 ?D、格律诗 2 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的排斥态度同时存在。C ?A、改革开放时期 ?B、新生活运动时期 ?C、文革时期 ?D、五四时期 3

以下错误描述人对事物的好恶的是()。B ?A、 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 ?B、 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 ?C、 好恶的原始冲动是可以被控制的 ?D、 最初的喜好更多地是冲动 4

审美递增递减规律的意思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错误 5 文学作品的创作若想要展示创作的独特性,就更要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 ()错误 审美递增递减律(二) 1 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服务于()。D ?A、精英 ?B、个人 ?C、特定人群 ?D、大众 2 下列选项中错误描述审美改变的是()。C ?A、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审美都是可以被强行改变的 ?B、人的喜好是受传统影响的 ?C、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

?D、审美是可以改变的 3 长期来看,()最容易影响人对于事物的喜好。B ?A、蕴含的意义 ?B、接触的频率 ?C、他人的喜好 ?D、事物的外表 4 审美活动中,效用递减律与效用递增律同时存在。()正确 5 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若想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错误 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 1 《易经》运用要结合数与()。B ?A、道

《中西文化比较》题库标准答案

《中西方文化比较》题库答案 1.首先,文化可以看作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它可以涵 盖人类有史以来所进行的全部社会性活动及成果,既包含人类所有的历史遗产,也包括还在不断演化和创造中的整个文化进程。从形态入手对文化加以划分,可以将它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技术文化等几大块。倘若从意义层面对文化进行剖析,又可以将文化分为表层文化现象和深层文化要素。无论对文化作怎样的阐述和分类,我们仍然需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其次,民族性和地域性是文化的重要特征。不同的人类群体由于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地缘因素带来的不同的文化共生关系的影响,常常会形成不同的价值系统、思维模式和行为倾向。第三,文化还具有规则性。它可以依靠明确外显的规范(如法律、制度、习俗及文化产品等)或隐含的形式(如思维模式、心理惯性、价值系统等)来引导或约束个人行为,促使某种既定的行为准则得到特定社会中大多数成员的自觉遵从。第四,文化是历史继承的,它能够通过代代相传的不断积累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第五,尽管我们已承认每一种特定的文化都具有维护其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内在力量,但我们还是要指出:一定民族的文化形态是可以变迁的。 2.一种文化背景下的哲学,往往强烈地体现着此种文化群体的思维方式。而思 维方式因人而异,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之间,其差异更为明显。中西哲学不同的思维方式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重直觉与崇尚逻辑。“天人合一”精神是中国哲学精神的体现,它将世界视为独立与人之外的纯粹客体,不重视对客体一般本质的抽象及对普遍真理的认识,而讲究结合理智、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机制来对世界、对生活、对人生进行体验。此种体验中虽然包含认知的因素,但更多采用的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无需遵循概念、判断、推理的一般程序和思维规律,即一种直觉思维。西方哲学既遵循“主客二分”模式,相应地就需要主体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的逻辑思维,借助理性,从感性、现象、个别的材料中抽取本质、一般的东西,从而越过客体之现象,抵达现象背后的本质、本体,也即普遍真理。第二,重模糊与尚精确。与直觉思维方式相关,中国哲学在把握客观世界是表现出瞬息而现、灵活多样的特点,注重定性而非定量分析,也即运用的是模糊思维。相比之下,西方人崇尚科学和理性,注重思维活动的严格性、明晰性和确定性,注重思维方式的数学化、形式化、公式化、符号化和语言的逻辑性,思维方式也必然带有精确性。第三,重整体与尚个体。中国的“天人合一”既不把世界看作独立于人之外的纯粹客体,也不抛弃对象的感性及个别存在,同时也不停留或执著于感性存在,它是理智、情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初探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观众不仅仅满足于在演播室中看到主持人的光辉形象,更要在现场看到主持人的精彩报道。那么现场报道在新闻传播中究竟起到什么作用?目前的现场报道中又存在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如何理解现场编辑的重要性?怎样才能使现场报到更具现场感?本文将结合实践,对上述问题加以阐述。 Abstraction: With the immense development of the televis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 people's demand on TV news broadcaster and host is rising ,the audience will not be satisfied only by the "glorious" features of the host sitting in the studio ,the more they need is the report given by the host standing on the spot of the event .For the questions such as what important role does live report play in the communication ? What kind question can be found in the live report ? What is the importance of the live editing ? how to intensify the feeling of the spot? As a "freshman", I consulted vast related reference and together with my practical analysis , I gained many my point of view list below. 关键词:现场编辑现场感 Key word:live editing the feeling of the spot 目录 引子 (1) 现场报道在现代新闻传播中的作用日渐凸显……………………………………1-2 现场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2-3 现场报道要有现场编辑意识………………………………………………………3-5 现场报道中现场感的产生…………………………………………………………5-6

中西方文化比较与交流

中西方文化比较与交流 中西方的文化有着很多的差异,也存在着很多分歧,其中的很多习俗也产生了很多笑话。但是,这些文化都是有着人类的文化发展历程,中西文化的差异不能说谁优谁劣,这是客观形成的,它们的存在必将引起人类文化的继续发展。在当今世界,任何民族和国家都不可能丢掉或摆脱自己的传统文化。因此,来自外部的强加或内部的叛离,都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一.世界观 我国的传统文化认为物质和精神是合二为一的,即“天人合一”。认为,理论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而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认为,一切知识和理论必须接受经验事实的直接检验,注重物质和实践。而日本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夸大精神的作用,执着的认为,精神是万能的,而且可以超越和脱离物质而存在。 二.人生观 我国历来信奉和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态度,重整体的成就感和整体的责、权、利,重视个人的成就和荣誉。 三.价值观 1.思维方式 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已逐渐形成一种特有的民族价值观,以儒家文化为典型,倡导“仁、义、礼、志、信”,强调民族统一,并在很大程度上以此来判定人的行为的好与坏。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这种价值观念更得到强化和固化。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在经济上政治上获得了解放和飞速发展,价值观念也相应地发生了转变,强调集体和社会是价值的主体,集体和社会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个人必须服从集体和社会,并以此为标准评价和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西方遵循先个人而后社会的观念,也就是有突出的“利己”思想。认为个人的价值、利益是最重要的,不实现个人利益,就谈不上实现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西方许多上流社会的人捐赠财产给社会,最初的原因就是觉得多余的钱对自己也没用,也就是说,从利己的角度看待自己利他的行为,只是个人自身价值的实现。 2.行为方式 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文化,因此在行为方式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一点在中西方文化之间表现的尤为明显。首先,强调个人至上的西方国家表现出直接、果断和有野心。美国人从小就被教育要自信、独立、做事干净利落,缺乏自信心或进攻性的人是很难被社会接受的。 中国推崇做事要“三思而后行”,考虑问题一定要全面,要做到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尤其是将有野心视为不良的行为。交际时要替对方着想,选择恰当而委婉的表达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 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所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要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理解对方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什么行为是被禁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 3.家庭观念 在西方,独立性的培养始于孩提时代。当小孩周岁时,父母就会给他们安排一个单间,有意让小孩从小习惯自己的小天地,这大概算是向个人独立迈出的第一步。学生勤工俭学很普遍,除资助自己上学或挣点零花钱外,更主要的是从小改变事事都依赖父母的习惯。做父母的认为,小孩靠自己劳动挣钱有助于认识到金钱来之不易,从小培养起自立的意识。子女

2017尔雅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20) 35' 44'' 题量: 100 满分:100.0 截止日期:2017-12-15 23:59 一、单选题 1 《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 ?A、 天地 ? ?B、 阴阳 ? ?C、 男女 ? ?D、 日月 ? 我的答案:D 2

从气候角度来说,中原一带的肥厚土壤主要是受到()的影响。 ?A、 太平洋暖湿气流 ? ?B、 副热带高压带 ? ?C、 西伯利亚冷气流 ? ?D、 温带季风 ? 我的答案:C 3 认为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的经验主义代表人物是()。 ?A、 笛卡尔 ? ?B、 霍布斯

? ?C、 洛克 ? ?D、 斯宾诺莎 ? 我的答案:C 4 西方产生了帮主制主要是为了约束太强的()。 ?A、 理性主义 ? ?B、 唯物思想 ? ?C、 专制心态 ? ?D、 共和意识 ? 我的答案:C

5 乔姆斯基认为,所有的句子具有()。 ?A、 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 ?B、 表义结构和表形结构 ? ?C、 文化结构和环境结构 ? ?D、 主观结构和客观结构 ? 我的答案:A 6 第一次农业革命开始于()。 ?A、 第二冰期结束 ? ?B、

第三冰期结束 ? ?C、 第四冰期结束 ? ?D、 第五冰期结束 ? 我的答案:C 7 地球上环境变迁最敏感的地带位于()之间。 ?A、 北纬30°-40° ? ?B、 南纬30°-40° ? ?C、 北纬40°-50° ? ?D、 南纬40°-50° ?

我的答案:A 8 索绪尔的()主要强调的是从静态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变化。 ?A、 历时语言学 ? ?B、 短暂语言学 ? ?C、 共时语言学 ? ?D、 纵向语言学 ? 我的答案:C 9 关于阴谋诡计,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不存在大量阴谋诡计的现象 ?

浅谈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

目录 一、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内涵 (2) 二、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所在 (2) (一)现场报道,新闻时效性强,新闻价值大 (2) (二)现场报道,可以使观众感到亲切可信 (3) (三)现场报道,可以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3) (四)现场报道,可以使观众产生参与感 (3) (五)现场报道,可以使观众产生与事件进展的同步感 (3) 三、概括总结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以及它对电视新闻记者的要求 (4) (一)概括总结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 (4) (二)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对电视新闻记者的要求 (4) 参考文献 (4) 英文摘要 (5)

浅谈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 内容提要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以其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成为电视新闻报道首选样式,牢牢吸引着观众的目光。本文通过对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研究,总结性地提出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诸多独特优势,以求在实践中能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同时对从事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记者提出具体要求。 关键词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优势 近年来,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媒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都竭力在竞争中突出自己的特性,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以自己之长,克他人之短。电视,作为一种先进的大众传播媒体,具有其它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而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能让电视的优势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使电视在媒体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一、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内涵 电视作为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在现代社会具有重大的影响。现场报道作为电视新闻的重要体裁之一,是电视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它是指电视台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的报道样式,是由记者“采摄合一”向“采摄分离”发展,记者直接“出镜头”,在镜头前采访,这是最富有电视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在西方,现场报道的意思是“在镜前报道”,或“站着报道”。广义的现场报道包括所有使用电子新闻采集设备,记者进入现场画面而作的报道,如现场直播、现场采访、现场口头报道等都是;狭义的现场报道专指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进入画面,根据自己的观察,当场口述自己所见所闻,直接将新闻事实报道给观众。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在国际上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则兴起于80年代。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崛起与发展,打破了电视新闻初创时期的现场画面加画外音解说的电影记录片式的格局,开创了电视新闻自己独特的传播方式,加强了发挥电视传播现场感强、面对面传播的长处。 我国的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性现场报道”,除后期必要剪辑外,其全过程基本上是在现场完成;另一种就是“不完全性现场报道”,即在现场完成采访后,将其中一部分由播音员解说,或由记者事后补充必要的背景或评述。从表现形式看,有的完全采用同期声,全部是现场中间的某一部分;有的综合使用了现场报道与录像报道的多种手法。 二、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所在 (一)现场报道,新闻时效性强,新闻价值大 新闻价值学说认为,新闻事件发生与新闻传播出去之间的时间距离越小,新闻价值就越大,时效性也越强。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改变了过去那种先拍摄活动画靣、后写文字解说、再由播音员配音播出的老一套电视新闻制作模式,采取了无剪辑摄像,省略了编辑合成工序,与新闻事件进展作同

跨文化交流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流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传统和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语言习惯等都有很大差别,很多日常行为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屡见不鲜,这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和交往的顺利进行,并使交往双方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人们在这种跨文化环境中相互交际之前,必须对对方的文化习俗和历史背景有所了解,才能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尴尬的局面。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现象的发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是势不可挡,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其文化冲突是进行跨文化交际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有助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世界文化的发展。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各种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影响力的日益加强,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更是日益频繁与广泛。同时,中国学生出国交流、深造的机会也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然而,这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由于历史、

政治、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各国、各地区的文化的不同,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会具体体现在各个方面,我们应意识到中西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可忽视和改变的,应该接受这种差异,尊重和理解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流和处理实际问题过程中,避免出现文化上的冲突,从而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流。西方国家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因此,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一、中西方文化差异之语言表达 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在以一种语言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应遵守该语言的文化语用规则。 1、文化特征与用词差异 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才能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情地淘汰。 文化的不同带来价值观念的大不相同,如old一词,中国人历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老”在中文里表达尊敬的概念,如老祖宗、老爷爷、老先生等。老张、老王、老李透着尊敬和亲热,张老、王老、

中西文化比较考试题及答案

1.请从中西视域阐述文化的含义,并比较文化与文明的差异。 答:“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引申为涵盖、反映社会、自然现象的条理及规律性。“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文”与“化”方合成一个整词,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本属精神领域之范畴。西方的“文化”,英文“culture”和德文的“kuctur”都由拉丁文“cultura”衍化而来,原意指耕作土地(故园艺学在英语为Horticulture),后来逐渐引申出神明崇拜、性情陶冶、品德教化等,这就与古汉语中“文化”所具有的“文治教化”的义项日益接近。用《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上的话说:“文化一词的中西两个来源,殊途同归,今人都用来指称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现在“文化”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称作“大文化”。“大文化”指的是人类自身的一切精神性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包括认识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规范的(道德、法律、信仰)、艺术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器用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们的技术)。社会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等。广义的“文化”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上立论,认为正是文化的出现“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的人、思想的人、说话的人以及计划的人”,因而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统摄入“文化”的定义域。 与广义“文化”相对的,是狭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是狭义“文化”早期的经典界说。在汉语言系统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亦属于“小文化”范畴。《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文化”的释义,即“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当属狭义文化。一般而言,凡涉及精神创造领域的文化现象,均属狭义文化。 由于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文明”随之而来。“文明”在中国的古典中频频出现,并与“文化”词义相近。《尚书·舜典》中有“溶哲文明”,《易·乾·文言》中有“见龙在田, 天下文明”之语。唐朝经学家孔颖达对上述两句的疏解是“经天纬地曰文, 照临四方曰明。”与“文明”对译civilization, 来源于拉丁文sivis (市民)或civilitas(都市), 表示城市生活的秩序和原则, 是相对未开化、野蛮而言, 也有启蒙、教化、不落后于时潮之意。近代中国人最早诊释的是清朝第一任驻英公使郭篙熹。他在1878年所写的日记中, 把civilized、half civilized、barbaian、相对应地称之为“教化、半教化、无教化”, 虽未出现“文明”等译词, 但也相当于“文明、半文明、野蛮”的概念。到十九世纪末, 黄遵宪、康有为、孙中山、梁启超等人大量采用日本译词, 频繁使用与“野蛮、半开化”相对应意义上的“文明”一词。“文明”引申后意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 总而言之,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而文明则是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1)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是: 1.0分 ?A、 礼 ?B、 和 ?C、 衷 ?D、 孝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2 中国学者在翻译西方诗作过程中容易把译文变得更加()。 1.0分 ?A、 平实 ?B、 口语化 ?C、 华丽 ?D、 书面化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 黑格尔提出的唯心主义提倡的是()。 1.0分 ?A、

思维 ?B、 原型 ?C、 理论 ?D、 精神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 ()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0.0分 ?A、 亚里士多德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安提西尼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D 5 中西文化演进的七大律不包括()。 1.0分 ?A、 互根律 ?B、 互抗律 ?C、 互助律 ?D、 互证律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 在年龄较小的人群中适宜采用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的原因是他们()。 1.0分 ?A、 机械记忆能力强 ?B、 理解记忆能力强 ?C、 理性思维能力强 ?D、 感性思维能力强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7 关于权威学者或舆论的话语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A、 可能改变整个民族的思想 ?B、 可能对人的思维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C、 对这些抱有质疑态度才能彻底解放思想 ?D、 能够促进民族思想地发展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 导致地球10万年左右的周期性冰期变化的是()的循环。 1.0分 ?A、 地球与太阳 ?B、 太阳系与银河系本星系团

?C、 本星系团与银河系 ?D、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9 根据辜正坤老师的观点,中华文化大概存在了()左右。 1.0分 ?A、 3000-5000 ?B、 5000-7000 ?C、 7000-9000 ?D、 9000-10000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0 下列不属于中原文化特点的是: 1.0分 ?A、 顺应自然 ?B、 家庭小工业 ?C、 草场文明 ?D、 内陆贸易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1 相较于西方,中文受到语意的影响体现于它更具有()。

现场报道策划方案

现场报道策划方案 【篇一:电视现场报道策划方案】 电视现场报道策划方案 一、背景环境 1、背景分析:目前,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当代大学生中更存在着“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许多毕业在即的大学生们,都 在思考着就业的问题。 2、业生们分析就业问题,给他们提供优质的信息资讯,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二、节目设定 1、节目名称:《社会焦点》 2、节目类别:为全校学生提供优质资讯的现场报道节目。 3、节目主旨:传递最新消息,为学生提供优质资讯。 4、节目目标: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 5、节目定位:为学生提供了解时事分析问题的平台。 6、节目形态:针对在校学生,为他们提供信息的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栏目。 7、节目内容:直击学生关注的焦点,时事热点的报道,内容积极健康向上。 8、节目特色:本期接目是一场特别节目,针对学生们关注的就业问题所做的特别报道。 9、节目风格:针对性强轻松真实 10、主持人串联风格:有才气,稳重之中不失幽默 11、节目长度:20分钟左右 12、单集节目构成:片头,主持人和嘉宾(演播室内),外景主持,被采访者 13、播出时段:暂定 14、播出次数:暂定 三、节目宣传 1、网络媒体:通过校园电视,校园网络传播 2、平面媒体:校内各报刊,海报宣传,广播站宣传 四、摄制要求 1、人员安排: 主持人:孙巍

嘉宾:邢雪静 外景主持:祁昦涵王玉莹 被采访者:张君 后期制作:张君等 2、节目要求:在保证新闻报道真实性和现场感的同时,要有深度的分析,从而达到我们的节目目标。 3、整体目标:节目播出时段,可以赢得绝大多数电视观众。 4、制播周期:暂定 五、具体内容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欢迎收看本期的《社会焦点》,我是主持人 孙 巍,当前就业难已经成为我们国家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了,而 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们来说,就业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了,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们节目组制作了本期特 别节目,大家也看到了,坐在我身边的是我们本期节目的嘉 宾,资深分析师,邢雪静教授,邢教授您好。 邢雪静:主持人好,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好。 主持人:在节目的开始,我们跟给大家分享一段视频。 (插郭蒙《职来职往》的视频) 主持人:大家都看到了,刚刚在节目中出现的应聘者就是我们学校 即将毕业的郭蒙同学,那么由于他本人工作的关系,我们今天不能 将他请到我们的节目现场,但是,我们的工作人员已经通过电话的 方式联系到了他,下面让我们的导播将电话接到郭蒙。 主持人:郭蒙同学你好,我们都看到了你在《职来职往》的精彩表现, 也由衷的为你感到骄傲。你能和我们谈谈当初为什么会想到 通过这种方式去寻找就业的机会呢? 郭蒙:………… 主持人:我们也知道,现在你也已经开始正式投入实习工作了,那么,你认为在工作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呢? 郭蒙:………… 主持人:好,我们谢谢郭蒙,邢教授,看了刚才的视频,以及我们 与 郭蒙同学的对话,您觉得当代大学生毕业后为什么要选择在 电视上求职这一渠道呢。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报道的几点原则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64491248.html,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报道的几点原则 作者:王静娱 来源:《新闻世界》2014年第04期 【摘要】随着电视直播平台的常态化,越来越多的主播、记者需要改变以往的工作模 式,从心理和业务层面上全面适应“大直播”时代的要求。本文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为例,从尊重现场、处理意外、个人形象、直播语体、相互配合等几个方面,结合相关实例阐述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报道的原则性要求。 【关键词】现场直播《新闻直播间》出镜记者 现场直播,重在“现场”二字。随着电视的普及以及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电视直播已经越来越常态化。连线、访谈、实时信号……多种手段的应用也让电视新闻将时效性特点发挥到了极致。1940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爱德华·默罗,以一句“这里是伦敦”打开了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先河。1997年,以香港回归这一重大新闻事件为契机,以央视为代表的中国电视 开始了现场直播报道这种立体化直播的新尝试。“而在不断创新电视新闻报道手段和形式的今天,现场直播报道无疑是最具时效性和竞争力的电视新闻表现手段。它由于传播方式上的贴近感和亲和力而备受观众欢迎。”① 在2003年央视新闻频道开播后,现场直播报道被逐渐应用到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当中,2009年8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推出之后,现场直播报道逐渐成为常态化的新闻报道方式。现场直播报道,对出镜记者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文化修养、专业技能、政治敏感性、应变能力等等。因此,现场直播报道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原则性要求。 一、学会尊重现场 新闻现场是指新闻事件正在发生时的现场,它是新闻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新闻现场内蕴含着很多细节,是现场直播报道前应着重了解和挖掘的地方。因此,现场直播报道中要尊重现场,发现现场,捕捉现场的细节。一些负责现场报道的记者,很早就到了现场,却始终站在摄像机前,拿着写好的稿子,一边化妆一边背,并没有发现现场和探究细节的准备。 2010年4月19日央视的《新闻直播间》节目中,记者张泉灵在玉树地震灾区格萨尔广场与主播进行现场连线报道,她在短短两分钟的报道里先是用具体数据说话,介绍了事先了解到的帐篷区的情况信息,随后又通过一个被解放军救助的小婴儿“金珠拉毛”的故事来告诉大家救助站的工作细节,内容紧凑,信息量大,情节感人。如果没有前期在现场进行的细致的观察采访,报道当中的很多闪光点就不可能得到有效呈现。 二、学会处理意外

2020年整理2018年全新《中西文化比较》尔雅网课章节测试答案.doc

XXXX年全新《中西方文化比较》尔雅网课 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1 1 【单选题】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看,更具有内在的高度的是()。 A、白话诗 B、古体诗 C、现代诗 D、格律诗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 以下错误描述人对事物的好恶的是()。 A、 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 B、 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 C、 好恶的原始冲动是可以被控制的 D、 最初的喜好更多地是冲动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审美递增递减规律的意思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文学作品的创作若想要展示创作的独特性,就更要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2 1 【单选题】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服务于()。 A、精英 B、个人 C、特定人群 D、大众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长期来看,()最容易影响人对于事物的喜好。 A、蕴含的意义 B、接触的频率 C、他人的喜好 D、事物的外表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审美活动中,效用递减律与效用递增律同时存在。()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若想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3 1 【单选题】《易经》运用要结合数与()。 A、道 B、象 C、规 D、气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村山节和浅井降在《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为()年一转折。 A、600年 B、800年 C、1200年 D、300年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伏羲六十四卦最早出现在欧洲的时间略晚于莱布尼茨发表关于二进制算术的文章。()

中西文化比较

世界文化丰富多彩,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那些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首先,在饮食文化方面,中国人十分注重形式,所以对于菜品的要求就是色香味都要“上道”,而且餐具方面中国人习惯使用筷子,因为其灵活轻巧的特点也让它一直流传至今。而西方的人们则比较看重实际,对于食品的外貌要求并不是很多,所以他们的菜品也相对简单和单调,在餐具方面则喜欢使用刀叉。 在文化观念上,我们的东方文化一直讲究和谐的观念,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以和为贵,人与自然以顺应为主,主张合乎天道,孟子也提出,人类的很多活动应该在不影响自然的前提下进行。所以,在这种观念下,古往今来的很多人也愿意依附自然,比较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 而西方的文化观念则比较注重理性,主张从本源出发,要从根本上认识世界,要善于运用理性的思维来对世界进行积极的改变,所以,西方的思维更多着重在改造世界并使其适应人类方面。因此,在这种观念下,人们也更加注重物质生活。 在隐私方面,西方人比较尊重人权和个人自由,所以不会窥视和传播别人的隐私和秘密,对此,他们认为,热衷于别人隐私的人事不道德和令人厌恶的。而东方的人们对这个没有那么敏感,相反,很多人对别人的隐私还会有一些莫名的兴趣,总喜欢打听和讨论,甚至有的还会把别人的隐私当做一种娱乐工具,用以寻找话题和娱乐消遣,其实这是东方文化里面的一种愚昧。 在教育文化方面,我们受封建儒家文化影响较深,所以虽然看重学习,但是大多数都是为了一张文凭,并且很多单位在人才的取向上也对文凭有着要求。在求知上也比较死板,习惯于循规蹈矩死记硬背。而西方在这方面则截然不同,他们注重的是个人能力,所以对于文凭也没有很多硬性要求。在求知上西方人提倡的是创新和批判能力,要求学生善于创新并且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这也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大多来自西方的国家的原因。 在竞争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核心,所以儒家所主张的“中庸之道”也十分深入人心,尽管现在很多领域竞争都十分激烈,但是从观念来看,儒家所表达的竞争是不道德的说法,依然在人们心目中有一定地位。而自古以来的小农意识,也使得中国式竞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把对手打倒,这种观念一定程度上也会阻碍中国的发展与进步。 而西方人的观念则与这大相径庭,他们认为竞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部分,竞争才会出现人才,经济才能在竞争中快速发展。而西方人也认为竞争是可以让人与人共同发展的,应该公开公正的竞争,很多突破性的成就都是在竞争中完成的,所以,西方人的看待竞争的方式,也会一定程度给他们的发展和进步带来动力。 因为文明类型不同,所以也就导致了文化的差异,我们喜欢东方文化的含蓄与谦虚,也喜欢西方文化的自由和平等,相比之下,你更喜欢哪个呢? 1、思维方式: 西方人注重思辩理性分析实证,剖析整体再加以综合;在西方哲人看来,只有思辩性的东西才是最真实、最完善、最美好的。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不是通过归纳推理,演绎推导,而是基于事实。

2018尔雅中西文化比较章节练习答案

审美递增递减律(一)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看,更具有内在的高度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的排斥态度同时存在。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审美递增递减规律的意思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文学作品的创作若想要展示创作的独特性,就更要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审美递增递减律(二)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错误描述审美改变的是()。 ?A、 ?B、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长期来看,()最容易影响人对于事物的喜好。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审美活动中,效用递减律与效用递增律同时存在。()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若想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村山节和浅井降在《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为()年一转折。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2 【多选题】《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包括()。 ?A、

?D、 我的答案:AB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伏羲六十四卦最早出现在欧洲的时间略晚于莱布尼茨发表关于二进制算术的文章。()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从大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兴盛通常意味着西方文化的衰落。()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万物五象选择律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事物的发展倾向的发展方向有()个。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中西文化演进有七大律,这当中不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判断题】莱布尼茨对于中国的文化主要集中于太极,其他了解不多。()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电视台现场直播设计方案

电视台移动视频现场直播 回传系统 投标人名称:成都康特数字广播电视设备有限公司签署日期:2010年03月21日

目录 一、需求分析 (3) 二、设计依据 (3) 三、系统特点和优势 (5) 四、设计原理和技术指标 (7) 4、1设计要求 (7) 4、2系统功能 (7) 4、2、1无线电视直播系统: (7) 4、2、2 COFDM数字移动声音图像传输直播系统接收机功能 (8) 4、3 COFDM数字移动声音图像传输直播系统组成 (8) 4、3、1 图像传输设备; (8) 4、3、2 接收设备 (8) 五、系统结构 (8) 6、1.人到车应用 (9) 6、2.车到车应用 (10) 6、3.车(中继)到指挥中心应用 (11) 六、系统主要设备配置与报价 (13)

一、需求分析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对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提出更快、更广、更活、更深、更近的要求;同时同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电视画面的传输由于受卫星带宽、视频压缩技术等因素制约,各级电视台对突发事件、越野项目、边远偏僻地区等重大活动的跟踪报道通常采用录播方式,这种方法的最大缺陷是缺乏时效性,为了满足电视转播对视频即时回传的需求,我公司研发出占用较少带宽、视频图像传输稳定的视频编解码压缩系统,并结合先进的移动数字电视传输技术集成开发出全新的电视移动采访车方案,即:电视移动采访车方案(以下简称电视移动采访车)。 以COFDM 为平台集成的电视移动采访车的最大特点是占用带宽少、图像质量稳定、机动性强、操作简单、投资和运营成本低。 电视移动采访车方案可采用所有支持移动性能的输技术。提供无线音视频传输功能,用户可在运动或静止状态下传输数据或双向收发视频,可实现Full HD 高清(720×576)视频传输。结合短程万向微波设备,可提供全方位的音视频转播功能。 电视台便携式转播设备进行实时的电视转播。 1、前端三路视频信号通过无线便携式发射机传送给移动转播车 2、移动转播车将视频信号进行重点切换之后传送给中继车(台)。 3、中继中继车(台)再能传回给电视台。 4、电视台面向全市直播。 二、设计依据 本设计主要依据: GY/T 155—2000《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值》 GY/T 157—2000 《演播室高清晰度电视数字视频信号接口》(等效于SMPTE 292M)

1-中西文化比较(导论)

附件1:武汉纺织大学课程教案 中西文化比较 导论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通过学习,了解“文化”的概念、内涵及其特征; 2、了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 3、理解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中进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文化的特质; 2、文化与文明的区别 三、教学学时:4 四、讲稿: 世界文化通常被分为四大体系:一是西方文化体系,覆盖欧美、澳洲;二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覆盖西亚、中亚、北非、中非以及南亚、东南亚;三是印度文化文化体系,覆盖南亚,影响东南亚;四是中国文化体系,覆盖和影响整个东亚。在四大文化体系中,领先于世界文明的,最早是古希腊,随后是中国,再次是欧洲。古希腊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就已经进入奴隶社会,其青铜、冶铁、造纸术的发明领先于世界。中国约公元前476年进入封建社会,在公元3—15世纪,保持着世界领先的科技水平(李约瑟语),为世界文明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来,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扩张。 长期以来,在西方中心主义观念的支配下,一些西方政治家和学者甚至认为,在意识形态对抗结束之后,各民族之间在经济贸易、旅游、媒体通信等方面的相互作用的增长正在产生一种共同的世界文化,随之而来的应当是一个以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制和自由主义价值观的普及为基础的全球一体化的时代。 然而,科索沃上空轰鸣的飞机、阿富汗化为灰烬的巴米扬大佛、耶路撤冷的爆炸、伊拉克的炮火,都让我们不能不看到这表面繁荣下潜伏的危机。冷战结束十多年来,由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导致的地区性冲突与局部战争愈演愈烈,尤其是其中一些国家内部的冲突多数与文化有关。俄罗斯与美国的冲突,中国崛起与美国重返亚太遏制中国,既有国家利益冲突的原因,也有文化差异的因素。 自有文明以来,人类曾经历过各种形式的文明间的碰撞与交流。从丝绸之

中西文化比较答案

1与文化的关系特别密切的地理环境要素不包括()。 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资源 正确答案:B 2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其实是()。 ?A、 人民政治 ?B、 精英政治 ?C、 帮主政治 ?D、 阶级政治 正确答案:C 3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同时持有排斥态度。?A、 五四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C、 新生活运动时期 ?D、 文革时期 正确答案:D 4印欧语系的语言不可能引导文化向()发展。?A、 逻辑型 ?B、 抽象型 ?C、 理智型 ?D、 理论型 正确答案:D 5下列人物中,对于汉字持肯定态度的是()。?A、 郝尔德

鲁迅 ?C、 钱玄同 ?D、 德里达 正确答案:D 6西方哲学倡导()。 ?A、 气一元论 ?B、 精神论 ?C、 原子论 ?D、 客观论 正确答案:C 7中国产生了专制皇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为了制约传统中国太强的()。?A、 自由自治意识

人生哲学思考 ?C、 平等民主心态 ?D、 官本位思想 正确答案:C 8乔姆斯基提出描写语言学的缺陷在于()。?A、 描写局限性 ?B、 描写及时性 ?C、 描写主观性 ?D、 描写无止境 正确答案:D 9关于催眠术,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际上是并不存在的

被控制的人做出行为时是可以感觉到被控制的 ?C、 催眠性的语句只有被充分相信了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 ?D、 任何人都有自由使用催眠性语言的权力 正确答案:C 10中国古代对于官员着装、行为的规定主要是为了()。?A、 彰显朝廷气度 ?B、 区分官员品级 ?C、 做出表率作用 ?D、 约束官员行为 正确答案:C 11影响印欧语系语言押韵的音节是()。 ?A、 单音节

电视新闻报道策划方案

电视新闻报道策划方案 【篇一:电视新闻栏目策划方案】 《新闻111》电视栏目策划书 一,现实环境 1背景浅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人 们变得越来越有品位。一般而言:观众看电视往往会带着娱乐心理 和求知心理。为了让观众在其它电视娱乐节目满足的同时,又有一 份求知收获,故推出了这套节目我们的宗旨是:解读老百姓身边的 事 2企划动机关注民生 二,栏目设定 1,栏目名称《新闻111》 — 2栏目类别民生新闻栏目 3栏目主旨贴进百姓、引起共鸣,了解老百姓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渴望什么??引起 老百姓共鸣。 4栏目目标沟通社会,传递信息 5栏目定位关注百姓,服务百姓,做百姓的贴心人 6栏目内容老百姓身边的事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 育收费、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司法公正、收入分配、企业改制、 环境保护、城市拆迁、土地征用。 7栏目特色“民生、民情、民意” 8栏目风格精致,赋予美感,应当做到镜头中节目多于人。

" 9主持人要求一男一女主持人搭档,要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驾 驭话题、组织讨论的能力,现场应变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 10节目长度每档30分钟 11播出时段日播每晚在电视剧黄金时间刚结束时播出, 12播出次数每晚 9:50~~10:20 (首播)次日中午1:00~~1:30 (重播) 工作人员构成主持人 2名记者(外景主持)若干人摄像 5名 编导若干人编辑 1名策划(创意人) 2名编剧 2名经理(对 外营销) 1名美工 1名设备和场所 1. 演播室 2. 合成制作机房3. 外景拍摄用的摄像机和拾音话筒2套 栏目的运营要求;拉近距离,报道形式灵活多样 民生新闻注重用平民视角,用老百姓的语言来报道新闻,为此,摒 弃了传统新闻的那种“高高在上,冰冷生硬”的报道方式,采用 “平视”的角度,利用通俗易懂的百姓语言来报道新闻,拉近了与 观众的距离,达到了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的宣传目的。同时,着力突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在报道过程中,记者善于运用手 中的摄像机镜头和话筒来记录现场,通过生动真实的镜头语言和被 采访对象朴实感人的百姓语言,让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讲究技巧,精心编排栏目内容 ; 一档精彩的民生新闻栏目离不开一线记者的前期采访,而后期编辑 的整体编排工作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编排时,后期编辑 站在百姓的立场,根据栏目的定位,看看这期节目最让老百姓关心 的热点是什么,他们最想看的会是什么,最想了解的信息又是哪些。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