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有关春天的诗词诗句及赏析
- 格式:pdf
- 大小:717.89 KB
- 文档页数:13
春天的古诗词20首赏及赏析1.破阵子.春景【宋】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直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赏析】归飞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鸟啼,映衬着笑靥如花的少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2.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创作此诗时,诗人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3.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五代】李煜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赏析】此词追昔抚今,在对生机盎然的春景中寄寓了作者的深沉怨痛,在对往昔的依恋怀念中也蕴含了作者不堪承受的痛悔之情。
4.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全诗以“春”字为着眼点,景中寄情,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喜悦轻松地情绪,以及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5.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的痕迹。
6.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同时也蕴含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7.《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描写春天的古诗及赏析春天到处是人们辛勤的影子,人们用自己的双手播种着他们的坚定的信念和永远不变的希望,播种着真执的情和无私的爱。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江南春朝代:唐朝|作者: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古诗简介江南春,唐代诗人杜牧的名诗。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翻译/译文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注释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2、山郭:依山的城镇。
3、南朝:东晋灭亡后,先后在南方地区建立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合称。
4、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5、楼台:指寺庙。
赏析/鉴赏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使人生观了几个景点,也就更深刻了;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
诗人在这里不说“朝朝四百八十寺”,而说“南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
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春天的古诗词20首赏及赏析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古代文人墨客喜欢描绘的对象。
下面给您介绍20首古代春天的诗词及赏析。
一、《春晓》春晓,MENG Haoran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清晨景色,作者以春眠与鸟鸣形成对比,表达出春天中生命的活力和繁荣。
二、《登鹳雀楼》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主题,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和追求。
三、《春夜喜雨》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第1页/共8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描绘了春夜细雨的景色,以雨水润物为象征,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喜爱和期望。
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杜甫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王昌龄的思念和祝福,通过春天的景色描写,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期待和希望。
五、《春泽》春泽,李白运河西边余杭树,春泽东滨富春山。
青山谷口桃花雪,散作云消有若何。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时分运河边的景色,以独特的形式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富有生机的一面。
六、《春日》春日,白居易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通过描写春天的美景呈现出春天的愉悦和温暖。
七、《春望》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以国家的兴衰为背景,通过描写春天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家国的思念。
八、《登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第3页/共8页这首诗以登高为主题,通过描写景物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导语】春天,⼜称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个季节,®⽆忧考⽹整理了相关内容,快来看看吧!希望能帮助到你~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忧考⽹!【篇⼀】描写春天的诗词及赏析 春⽇ 宋代:秦观 ⼀⼣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蔷薇卧晓枝。
译⽂ 轻雷响过,春⾬淅沥⽽下。
⾬后初晴,阳光好像在刚刚被⾬洗过的碧⽡间浮动。
春⾬过后,芍药含泪,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娇态可掬,惹⼈怜爱。
注释 1、选⾃《淮海集》。
秦观(1049~1100),宋代⽂学家,号淮海居⼠,⾼邮(今属江苏)⼈。
2、丝:喻⾬。
3、浮⽡:晴光照在⽡上。
4、霁(jì)光:⾬天之后明媚的阳光。
霁:⾬后放晴。
5、参差:⾼低错落的样⼦。
6、芍药:⼀种草本植物,这⾥指芍药花。
7、春泪:⾬点。
赏析 这⾸诗写⾬后春景。
瞧,⾬后庭院,晨雾薄笼,碧⽡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
这⾥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
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具⼀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分惹⼈喜爱作者捕捉到春⾬“万丝”的特征,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庭院⼀⾓,摄下了⼀幅雷⾬后晴春晓⽇的精巧画⾯。
通过对偶形式,拟⼈⼿法,衬托庭院的华丽,描绘了芍药和蔷薇百媚千娇的情态。
芍药亭亭⽟⽴、蔷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泪”之态、“⽆⼒卧”之状。
因其体物⼊微,情致蕴藉,通篇⾃具⼀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展⽰了作者对⾃然界景物、现象敏锐的观察⼒、感受⼒和摄取⼒、表现⼒。
在意境上以“春愁”统摄全篇,虽不露⼀“愁”字,但可从芍药、蔷薇的情态中领悟,⼜曲折体现了作者由于宦途艰险⽽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
“好⾬知时节”,在⼀⼣隐隐春雷的召唤下,它“随风潜⼊夜”,它“润物细⽆声”。
雷是“轻”的,⾬如“丝”般,春⾬的特⾊作者只⽤两个字就揭⽰出来了。
那碧绿的琉璃⽡,被⼀夜春⾬洗得⼲⼲净净,晶莹剔透,犹如翡翠,⽡上还沾有⽔珠,在晨曦的辉映下,浮光闪闪,鲜艳夺⽬,令⼈⼼旷神怡——这是第⼆句所写的美 最妙的是后两句,作者采⽤以美⼈喻花的⼿法,⼜加上对仗,确实是美不胜收。
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及鉴赏四篇【篇一】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及鉴赏清平乐・春风依旧[宋代]赵令��春风依旧,著意隋堤柳。
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注释①著意:著,显露;显著。
意,情景。
②隋堤柳:指隋炀帝时在运河堤岸所植的杨柳。
③“搓得鹅儿黄欲就”:搓,用手掌来回揉摩,此处喻谓给柳树染色;鹅儿黄,即鹅黄色‘就,成。
④紫陌:指京师郊外的路。
⑤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系青色,俗称青门。
此指京城的城门。
⑥雨魄云魂:比喻作者的行踪像雨中的魄、云中的魂一样飘泊无定。
作品译文春风和往年一样,十分关心隋堤上的杨柳;清明时节温暖时分,它把柳枝儿揉搓成鹅儿黄的颜色。
去年春天,我与你在京城的大道上,在城门外的隋堤上,一起流连;今夜,我却只能在梦中和你化为云雨的魂魄相见。
我如此的悲痛,只需要几个夜晚,就会令我的一生憔悴不堪。
赵令��简介赵令��(1061~1134)初字景贶,苏轼为之改字德麟,自号聊复翁。
太祖次子燕王德昭�z赵德昭�{玄孙。
元�v中签书颍州公事,时苏轼为知州,荐其才于朝。
后坐元�v党籍,被废十年。
绍兴初,袭封安定郡王,迁宁远军承宣使。
四年卒,赠开府仪同三司。
著有《侯鲭录》八卷,赵万里为辑《聊复集》词一卷。
【篇二】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及鉴赏点绛唇・一夜东风[宋代]曾允元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
数声啼鸟。
梦转纱窗晓。
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
长亭道。
一般芳草。
只有归时好。
注释①梦转:犹梦觉。
②长亭:古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为饯别、暂歇之处。
评解此词写闺情。
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一夜东风,原应罗愁织恨,而词中却说“枕边吹散愁多少”;“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往往引起人们叹春惜花,无限感伤,而词中偏说“只有归时好”。
在即将结束羁旅生活、踏上归程的征人眼中,长亭道上的芳草也在分享着他内心的喜悦。
全词清丽婉约,情景交融。
曾允元简介曾允元字舜卿,号鸥江,元江西太和人,生平不详。
描写春天的古诗及赏析学习古诗不单要背诵,还要学会如何赏析古诗。
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及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描写春天的古诗及赏析(一)春愁清代:丘逢甲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译文春愁难以排遣,强打起精神眺望远山,往事让人触目惊心热泪将流。
台湾的四百万同胞齐声大哭,去年的今天,就是祖国宝岛被割让的日子!注释①潸:流泪的样子。
②四百万人:指当时台湾人口合闽、粤籍,约四百万人。
③去年今日:指1895年4月17日,清王朝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描写春天的古诗及赏析(二)闺怨唐代: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译文一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
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
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译文二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注释1.闺怨:少妇的幽怨。
闺,女子卧室,借指女子。
一般指少女或少妇。
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
以此题材写的诗称“闺怨诗”。
2."不知愁"一作"不曾愁",则诗意大减。
3. 凝妆:盛妆。
4.陌头:路边。
5.觅封侯:为求得封侯而从军。
觅,寻求。
6.悔教:后悔让描写春天的古诗及赏析(三)春日偶成宋代: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赏析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诗的前二句“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看似十分平淡,但如细细品味,却有几层意思在其中。
其一,写自己春游所见、所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描写春天的诗句及意思是什么春天,是大自然的恢宏乐章,是大地复苏的时刻。
阳光透过云朵洒在大地上,万物开头绽放,生气勃勃。
下面是一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及意思: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朝驿使发来难。
这句诗描绘了春风吹拂江南的景象,江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让人难以抗拒。
2. 燕子三绕碧池底,不知来久卧春盖。
描述了春天燕子回到池塘边,不离不弃地享受春日的美景,寓意着春天的永恒。
3. 春夜喜雨漠漠轻丝飞,闻君有两意,故来相问。
描绘了春夜细雨纷纷扬扬,一种暖和与喜悦的气息布满在空气中。
有着愉悦的心情,相约亲友。
4.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表达了春天的红豆开花,南国的春天总是来得早而明丽,春季带给人们的欢快。
5.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句诗制造了一个光明而秀丽的形象,春天绚烂的颜色无法被围墙所阻挡,有活力、散发着生气。
6. 寒食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句诗才带有一丝凄凉之感,描绘了寒食季节的春天,天空下着绵绵细雨,而人们却身在外路上,恍若失魂。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此诗可曲折的反映带有情感示意,泉眼潺潺,细流激扬欢飞;树阴、水面晴朗温存,意指春天带给人们之纯洁与喜悦。
8. 春如早晚恋仙姿,支起这松科的忧思。
描绘了春天犹如一个秀丽的仙子,光明秀丽动人,引人倾恋;而诗人的松科忧思是指心事重重已到如此情景却仍不能开怀。
9. 万物复苏叶未闲,急雪堆云化不见。
描绘了春天炙热的阳光将急雪堆成冰雪奇观,但是万物复苏,叶子渐渐张开,暴雪也渐渐溶化。
10. 柳绿桃红映江滨,世界万物皆春生。
描绘了春天的江滨,柳树绿意盎然、桃花绽放,整个世界都被春意所包围。
11. 春风拂面,轻柔犹如恋人的呢喃;春雨洒落,如情人的细语在心头荡漾。
呈现了春天的温存与浪漫,春风轻拂脸颊,春雨洒在大地上,给人以不同寻常的感受。
12. 春意盎然尽眼前,草长莺飞声声绵。
春天的美景扑面而来,草木已长得郁郁葱葱,小鸟在枝头鸣啭。
春天的古诗「附赏析」关于春天的10首古诗「附赏析」到了春天,百花齐放,大自然一片姹紫嫣红的景象,总是能够给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春天如此美,因此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留下春天的诗句,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春天的10首古诗,还给大家附带了赏析,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该诗作中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末尾一句表述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即景言情,融情于景,是苏轼题画诗的代表作之一。
2、《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赏析:《春思》是李白描摹思妇心理的诗作中著名的一首。
全诗描述了仲春时节,独处秦地的思妇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的情景,她根据自己平素与丈夫的恩爱相处和对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萌生思归的念头。
3、《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
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
4、《春宿左省》唐·杜甫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赏析:这首诗多少带有某些应制诗的色彩,写得平正妥贴,在杜甫五律中很有特色。
全诗八句,前四句写宿省之景,后四句写宿省之情。
自暮至夜,自夜至将晓,自将晓至明朝,叙述详明而富于变化,描写真切而生动传神,体现了杜甫律诗结构既严谨又灵动,诗意既明达又蕴藉的特点。
描写春天的古诗及赏析春天的江南是美丽的,风很柔和,空气很清新,太阳很温暖。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滁州西涧朝代:唐朝|作者: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古诗简介《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
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翻译/译文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
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
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注释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⑵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⑶独怜:唯独喜欢。
⑷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幽,一作“芳”。
⑸生:一作“行”。
⑹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深,《才调集》作“远”。
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⑺春潮:春天的潮汐。
⑻野渡:郊野的渡口。
⑼横:指随意飘浮。
赏析/鉴赏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
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
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
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
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和赏析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古代诗歌中描写春天的古诗有哪一些呢?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和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描写春天的古诗和赏析(一)咏柳宋代: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赏析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
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
抓住了事物的特色。
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描写春天的古诗和赏析(二)送春宋代:王令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诗,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写景为主,后两句由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追求。
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
诗中的“落更开”描述了三月的花谢了又开,表现了春光未逝;“燕飞来”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子飞来飞去,表现了春光生机犹在写出了暮春景象:春光未逝,生机犹存的特点。
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
东风就是指春风,子规,杜鹃鸟经常在暮春啼叫。
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
表现了自己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这首诗的子规(杜鹃)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描写春天的古诗和赏析(三)春题湖上唐代: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