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公司DLT-电能表接入兼容性技术解决实施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392.00 KB
- 文档页数:19
南方电网设备〔2013〕23号附件技术标准大纲(新能源通信技术规范)一. 项目名称及计划编号项目名称:《南方电网新能源通信技术规范》计划编号:技标2013-024二. 编制目的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发展,新能源已经开始在南方电网公司范围内逐步推广应用,未来太阳能、燃料电池、光伏能源等新的分布式能源也将逐渐投入使用,需要电力通信为新能源与电网的协同工作提供信息交换的通道。
本技术规范研究编制适用于南方电网在新能源中各项业务应用通信技术标准,提供了关于新能源的通信技术规范,指导南方电网新能源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运行维护以及网络管理,为南方电网公司新能源接入的监视、控制应用提供稳定、可靠、高效运行的通信平台,提高电网稳定运行水平和经济运行水平。
三. 编制依据(1)《光传送网体系设备的功能块特性》(GB/T 20187-2006);(2)《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14285-2006)(3)《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 50062-2008)(4)《光纤通道传输保护信息通用技术条件》(DL/T 364-2010)(5)《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GB/T 15941-95)(6)《220~500千伏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原则》(DL/T 559-94)(7)《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DL/T516-2006)(8)《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YD/T 1238-2002)(9)《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YD/T 1160-2001)(10)《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YD/T1171-2001)(11)《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2006年11月)国家电监会[2006]34号(12)《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5号)(13)《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管理规程》(Q.CSG 2 1003-2008)(14)《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管理规程》(Q/CSG212045-2011)(15)《南网总调直调系统线路保护及其通道命名管理规定》/CSG212020-2011)(16)国家能源部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17)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 19963-2011(18)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NBT 31003-2011(19)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 19939-2005(20)电力光纤通信工程验收规范DL/T 5344-2006(21)电力系统通信设计技术规定DL/T 5391-2007(22)电力系统通信站过电压防护规程DL/T 548-2012(23)南方电网应用公网通信技术规范Q/CSG 110005-2011(24)南方电网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范Q/CSG 110008-2011(25)广东电网公司通信管理办法四. 编制原则本标准按照《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标准管理规定》、《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开展编写工作,遵循《电力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行业、国家标准相协调。
广东电网公司220kV交流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试行)广东电网公司统一编码:S.00.00.06/G109-0003-0912-79582009-12-31印发封面2009-12-31实施本制度信息制度名称广东电网公司220kV 交流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试行) 制度编号S.00.00.06/G109-0003-0912-7958 对应文号广电计〔2009〕549号 版 次变更概要 修编时间 状态 0912版1、增加闲置物资再利用有关内容深度和资产全生命周期分析内容;2、增加节能、抗灾等内容要求;3、各专业内容深度修改和调整。
2009-12-31 在用角色人员 编写刘巍 陈旭 曹华珍 张章亮 张莉丽 杨柳 涂亮 杨赞光 杜鹃 简翔浩 鲁丽娟 吴小蕙 潘春平 梁爱武 金晓华 肖志军 林福杏 汪华安 汤坚 梁水林 初审会签、、 审核李闻宇 批准2009-12-31印发 制度信息2009-12-31实施目 次前 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性文件 (1)3 总 则 (1)4 编制的基本要求 (2)5 内容及深度要求 (3)6 附件及附图 (30)7 项目支持性专题报告 (32)附录A (33)编 制 说 明 (36)I前 言为指导广东电网公司220kV交流输变电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开展,规范报告编制内容的深度要求,加强220kV交流输变电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管理,满足项目可研审批的要求,满足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电力项目核准制的要求,提高电网项目投资效益,为工程项目顺利开展下一步工作提供基础,结合广东电网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由广东电网公司计划发展部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规定主编单位:广东电网公司计划发展部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IIS.00.00.06/G109-0003-0912-7958 广东电网公司220kV交流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试行)1 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广东电网公司220kV交流输变电工程(包括新建、扩建或改建变电站工程及线路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智慧供电所建设解决方案目录一、前言 (3)1.1 编写背景 (3)1.2 解决方案目的 (4)二、智慧供电所建设目标 (5)2.1 提升供电所信息化水平 (7)2.2 优化供电服务质量 (7)2.3 降低供电成本 (8)2.4 提高供电所管理水平 (9)三、智慧供电所建设内容 (10)3.1 电力设备智能化 (11)3.1.1 智能电表 (13)3.1.2 高压开关柜智能操控系统 (14)3.1.3 变压器智能监控系统 (15)3.2 供电所信息化管理 (16)3.2.1 供电所信息化平台建设 (17)3.2.2 供电所数据分析与管理 (18)3.3 供电服务优化 (19)3.3.1 个性化供电服务 (20)3.3.2 供电故障快速定位与修复 (21)3.3.3 客户需求响应机制 (22)3.4 供电所运维与管理现代化 (23)3.4.1 设备设施精细化运维 (25)3.4.2 人员管理规范化 (26)3.4.3 作业流程标准化 (26)四、智慧供电所技术架构 (27)4.1 数据采集与传输层 (29)4.2 数据处理与分析层 (31)4.3 决策支持与应用层 (32)五、智慧供电所实施步骤 (33)5.1 制定实施方案 (35)5.2 硬件设备采购与安装 (36)5.3 软件系统开发与测试 (38)5.4 系统上线与运维 (39)六、智慧供电所效益评估 (40)6.1 经济效益评估 (41)6.2 社会效益评估 (43)七、结语 (44)7.1 解决方案总结 (45)7.2 后续工作建议 (46)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电力市场的日益开放,供电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智慧供电所建设已成为当前电力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智慧供电所是指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对供电所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供电设备的远程监控、数据分析和智能运维,从而提升供电所的运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配电设备一二次融合技术方案二零一七年五月目录1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体思路和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体推进思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柱上开关一二次成套技术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二次成套总体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二次成套功能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分段/联络断路器成套功能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分段/联络负荷开关成套功能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分界断路器成套功能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分界负荷开关成套功能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二次成套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体结构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分段/联络断路器成套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分段/联络负荷开关成套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网电科院一二次融合(rónghé)答疑1.配电线损采集模块(mó kuài)的准确度测试,是否只做基本误差,还是需要进行其他潜动、启动、及由其他影响量引起的误差极限试验?2.一二次融合的测试仪器从哪里买?终端以前用继保仪测试,现在(xiànzài)应该用什么仪器测试?谢谢!3.专项检测只检测电子式互感器基本准确度试验,相关的温度对准确度的影响试验、频率对准确度的影响试验只对电子式互感器型式试验报告有要求,厂家获得专项试验报告后,后期参加应标,需以自己公司的名称获得电子式互感器的型式试验报告?还是(hái shi)只需提供电子式互感器厂家的型式试验报告?4.分段成套装置上的电压 TV 需要上送遥测值吗?分界成套装置仅输入电流和零流,在接地故障的检测时是否和分段成套装置一样?——分段成套装置的电压 TV 遥测值可按需上传,不做强制要求。
分界成套装置接地故障的检测仅使用零序电流,分段成套装置需要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两者不一样。
5、计量模块有功精度 0.5s 级,起点是否是 1%——配电线损采集模块有功功率精度起点是 1%。
6、控制器的 EMC 测试:模拟小信号只做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测试吗?振荡波和浪涌做不做?另外,FTU 控制单元的网口和串口具体个数是多少?——FTU 的网口、串口数量分别不少于 2 个。
招标技术规范中提到:“在满足信息安全条件时,不改变硬件设备,可扩展远方控制功能”,所以,硬件按照三遥终端来配置。
7.分界成套装置基本配置和功能与以前产品并无变化,是否也需要专项试验报告方可应标8、运检部国家电子平台什么时候公布大纲9 一二次融合远期 DTU核心单元的对外接口,尺寸,安装方式是什么?移动式终端手持设备的接口和协议是什么?——一二次融合技术方案中目前未详细定义远期成套环网箱(包括三遥动作型DTU)的技术细节。
该部分内容会在明年的研讨会中继续深化。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数字化变电站技术规范2009-11 -26 发布2009-11 - 26 实施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Q/CSG****-2009目次前言 (1)1范围 (2)2 引用标准 (2)3 术语与定义 (3)4 系统构成 (3)5 系统配置 (4)6 设备技术要求 (5)7 软件技术要求 (10)8应用功能 (12)9 总体性能指标 (23)10 设计要求 (24)11 产品验证技术要求 (25)附录A 典型应用方案(资料性附录) (26)附录B 建模原则(资料性附录) (29)附录C 服务(资料性附录) (38)1Q/CSG****-2009前言随着工业级网络通信技术、集成应用技术、电子及光电采集技术、信息技术,特别是DL/T860标准的颁布,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具备了基本应用基础。
数字化变电站是以变电站一、二次系统为数字化对象,对数字化信息进行统一建模,将物理设备虚拟化,采用标准化的网络通信平台,从而以信息共享、硬件平台综合集成应用、软件功能插接复用、逻辑功能智能化策略的全新模式,实现变电站运行监视、快速保护、智能分析、标准化操作、设备状态监测等基本功能。
为统一设备配置和技术标准,指导和规范数字化变电站建设,特制定本技术规范。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规范由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陈炯聪、陈建福、段新辉、高新华、杨奕、赵永发、刘玮、梁晓兵、游复生、代仕勇、吴国沛、张喜平、潘璠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批准。
本规范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执行中的问题和意见,请及时反馈给南方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
1Q/CSG****-20092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规范1范围1.1本规范提出了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要求,适用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管理的110kV~500kV交流数字化变电站建设和改造工程。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CSG114002-2011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2011-10-26发布2011-10-26实施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Q/CSG114002-2011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总则 (3)5 电力变压器及电抗器 (4)6 互感器 (16)7 开关设备 (24)8 套管 (34)9 支柱绝缘子、盘形悬式绝缘子和复合绝缘子 (35)10 电力电缆线路 (37)11 电容器 (41)12 绝缘油和六氟化硫气体 (43)13 避雷器 (46)14 母线 (49)15 1KV以上的架空电力线路 (49)16 接地装置 (50)17 串补装置 (54)18 旋转电机 (56)附录A(规范性附录) 绝缘子的交流耐压试验电压标准 (63)附录B(资料性附录) 污秽等级与现场污秽度 (64)附录C(资料性附录) 有效接地系统接地装置(接地网)安全性状态评估的内容、项目和要求 (65)附录D(资料性附录) 变电站钢材质接地网土壤腐蚀性评价方法 (65)附录E(规范性附录) 同步发电机和调相机定子绕组的交流试验电压、老化鉴定和硅钢片单位损耗 .. 68Q/CSG114002-2011前言预防性试验是电力设备运行和维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有效手段之一。
预防性试验规程是电力系统技术监督工作的主要依据,2004年以来,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CSG 1 0007—2004《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对电力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近年来,随着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提高,新设备大量涌现,带电测试、在线监测技术不断进步,为减少定期停电时间,提高设备可用率,促进状态监测(检测)技术开展,适应南方电网公司管理与设备的实际情况,需要对原标准进行修编。
本标准的提出以2004年以来新颁布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有关反事故技术措施规定为依据,结合电力设备管理现状,充分考虑未来发展需求,适用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的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工作。
广东电网公司DLT645-2007电能表接入兼容性技术解决方案(0713)————————————————————————————————作者:————————————————————————————————日期:2广东电网公司DL/T645-2007表接入兼容性技术解决方案(征求意见稿)2012-7-131适用范围针对广东电网DL/T645-200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需要修订负控终端、配变终端、集中器的上行通讯规约、测试验收方法,需要修订集中器程序、主站抄表软件。
技术方案中所提及的广东规约表符合《广东电网公司三相多功能载波电能表485接口通讯规约》标准,为目前广东地区已接入电表类型。
广东电网DL/T645-2007电表(以下简称07表)符合《DL/T645-200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包括《DLT645-2007备案文件条文解释》)以及《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扩展协议》等标准。
2设计原则(1)满足现行集抄系统对数据项的要求;(2)完全兼容现场运行的系统,兼容《广东电网公司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集中器上行通讯规约(1003版)》;3引用文件《DLT 645-199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DLT 645-200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DLT 645-2007备案文件条文解释》《广东电网公司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集中器上行通讯规约(1003版)》《广东电网公司负荷管理系统技术规范(0903版)》《广东电网公司负荷管理终端通讯规约 (0903版)》《广东电网公司配变监测计量终端技术规范(0903版)》《广东电网公司配变监测计量终端通讯规约(0903版)》《广东电网公司RS-485接口单相电子式电能表通讯规约》(简称“广东单相表规约”)《广东电网公司三相多功能载波电能表485接口通讯规约》(简称“广东三相表规约”)《广东电网公司营配一体化计量自动化系统主站技术规范》4集中器规约修订4.1测量点参数4.1.1测量点性质原《广东电网公司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集中器上行通讯规约(1003 版)》描述为:1 8901 NN 1 * * * * 测量点性质:低3位:集中器抄表通信方式,01:485方式,02 载波通信,03:无线,7:其它。
中间4位:电表类型, 01:单相电子表,02 机械表,03:简易多功能表,08:多功能总表最高1位:总分类型,0:用户表,1:总表修改为:8901参数的D3~D6位增加3个电表类型定义,其余位定义保持不变。
18901 NN1****测量点性质:D2~D0:集中器抄表通信方式001:485 方式,010 载波通信011:无线,111:其它D6~D3:电表类型0001:广东规约单相电子表0010:机械表0011:广东规约简易多功能表1000:广东规约多功能三相表1001: 广东电网DL/T645-2007多功能三相表1010: 广东电网DL/T645-2007简易多功能表1011: 广东电网DL/T645-2007单相电子表D7:总分类型:0:用户表,1:总表注:原规约对于低3位、中间4位和高1位的描述不严谨,现对应修改为D2~D0、D6~D3和D7 4.1.2集中器增加、修改、删除表号增加对测量点通讯参数8903,具体描述如下:标识编码数据格式数据长度低级权限高级权限单位功能数据名称读写8903 NN 1***测量点通讯参数:D3~D0:波特率0001:1200,0010:2400 0011:4800,0100:9600 0101:19200,其他:保留D5~D4:485端口号00:485抄表口01:485总线级联口10:485被抄口11:保留D7~D6:备用注:(1)8903通讯参数包含在集中器增加、修改、删除表号命令参数中,不进行单独的读写操作。
(2)集中器接收到增加、修改、删除表号命令,如果测量点性质(8901)中设置抄表方式为485方式,则需对其通讯参数进行默认配置。
默认设置为8位数据位,偶检验,如果为广东规约表,波特率默认设置为1200,如果为07表,波特率则默认设置为2400,485端口号默认设置为485被抄口,用于下行接入485类型采集终端或用户表情况,若需更改,则通过写对象参数命令设置该参数。
(3)485被抄口和抄表口主要用于485方式抄表;485总线级联口用于与配变或集中器进行级联通讯。
(4)修改数据编码894E:原《广东电网公司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集中器上行通讯规约(1003 版)》具体描述如下:标示编码数据格式数据长度低级权限高级权限单位功能数据名称读写894E XX 1* *操作类型:0:新增,1:修改,2:删除XXXX 2 序号(HEX)NNNNNNNNNNNN 6 表号XX 1 新表类型字(见8940) XXXX 2 中继1序号XXXX 2 中继2序号XXXX 2 中继3序号XXXX 2 中继4序号NNNN 2 CT倍率(BCD码)XX 1 测量点性质,见8901 NNNNXXXXXXXXXX7 *自动中继约束条件(见8943)NNNNNNNNNNNN 6 * * * *测量点对应采集终端地址,见8939现增加测量点通讯参数8903,具体描述如下:标示编码数据格式数据长度低级权限高级权限单位功能数据名称读写894E XX 1* *操作类型:0:新增,1:修改,2:删除XXXX 2 序号(HEX)NNNNNNNNNNNN 6 表号XX 1 新表类型字(见8940) XXXX 2 中继1序号XXXX 2 中继2序号XXXX 2 中继3序号XXXX 2 中继4序号NNNN 2 CT倍率(BCD码)XX 1 测量点性质,见8901 NNNNXXXXXXXXXX7 * *自动中继约束条件(见8943)NNNNNNNNNNNN 6 * * * *测量点对应采集终端地址,见8939XX 1 * * *测量点通信参数见8903(5)修改数据编码894D:原《广东电网公司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集中器上行通讯规约(1003 版)》具体描述如下:标示编码数据格式数据长度低级权限高级权限单位功能数据名称读写894D XX 1* *操作类型:0:批量新增,1:批量修改,2:批量删除XXXX 2 序号(HEX)NNNNNNNNNNNN 6 表号XX 1新表类型字(见8940)XXXX 2 中继1序号XXXX 2 中继2序号XXXX 2 中继3序号XXXX 2 中继4序号NNNN 2 CT倍率(BCD码)XX 1 测量点性质,见8901NNNNXX XXXX XXXX 7 * * *自动中继约束条件(见8943)NNNNNNNNNNNN 6 * * * * 测量点对应采集终端地址,见8939·················XXXX 2 序号(HEX)NNNNNNNNNNNN 6 表号XX 1 新表类型字(见8940)XXXX 2 中继1序号XXXX 2 中继2序号XXXX 2 中继3序号XXXX 2 中继4序号NNNN 2 CT倍率(BCD码)XX 1 测量点性质,见8901 NNNNXX XXXX XXXX 7 * * *自动中继条件,格式内容见8943参数NNNNNNNNNNNN 6 * * * * 测量点对应采集终端地址,格式内容见8939参数注:不足10个电表的操作,将序号填为FFFFH;不指定中继器时,中继序号填写FFFFH。
现增加测量点通讯参数8903,具体描述如下:标示编码数据格式数据长度低级权限高级权限单位功能数据名称读写894D XX 1* *操作类型:0:批量新增,1:批量修改,2:批量删除XXXX 2 序号(HEX)NNNNNNNNNNNN 6 表号XX 1新表类型字(见8940)XXXX 2 中继1序号XXXX 2 中继2序号XXXX 2 中继3序号XXXX 2 中继4序号NNNN 2 CT倍率(BCD码)XX 1 测量点性质,见8901 NNNNXX XXXX XXXX 7 * * *自动中继约束条件,格式内容见8943参数NNNNNNNNNNNN 6 * * * * 测量点对应采集终端地址,格式内容见8939参数XX 1 * * * 测量点通信参数见8903·················XXXX 2 序号(HEX)NNNNNNNNNNNN 6 表号XX 1 新表类型字(见8940)XXXX 2 中继1序号XXXX 2 中继2序号XXXX 2 中继3序号XXXX 2 中继4序号NNNN 2 CT倍率(BCD码)XX 1 测量点性质,见8901 NNNNXX XXXX XXXX 7 * * *自动中继约束条件,格式内容见8943参数NNNNNNNNNNNN 6 * * * * 测量点对应采集终端地址,格式内容见8939参数XX 1 * * * 测量点通信参数见8903注:不足10个电表的操作,将序号填为FFFFH;不指定中继器时,中继序号填写FFFFH。
4.2拉合闸控制为兼容《DL/T645-200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拉合闸命令中的操作者代码(4字节),拉合闸控制下行报文字段中增加操作者代码字段C0C1C2C3。
原规约格式修改后规约格式起始字符(68H)集中器逻辑地址(RTUA)主站地址与命令序号(MSTA&SEQ)起始字符(68H)控制码C(14H)数据长度L(32H)电表TN号(2字节)起始字符(68H)集中器逻辑地址(RTUA)主站地址与命令序号(MSTA&SEQ)起始字符(68H)控制码C(14H)数据长度L(36H)电表TN号(2字节)电表编号(6字节)电表控制密码(4字节,PAP0P1P2)中继方式(1字节)载波中继表号1(6字节)载波中继表号2(6字节)载波中继表号3(6字节)载波中继表号4(6字节)权限等级(AUT)密码(PW)命令时间(YEAR)命令时间(MON)命令时间(DAY)命令时间(HOUR)命令时间(MIN)有效时间(分)默认10分钟数据项编号(2字节, 3355H:拉闸,9966H:合闸)控制生效延时(1字节)校验(CS)帧尾(16H)电表编号(6字节)电表控制密码(4字节,PAP0P1P2)操作者代码(4字节,C0C1C2C3)中继方式(1字节)载波中继表号1(6字节)载波中继表号2(6字节)载波中继表号3(6字节)载波中继表号4(6字节)权限等级(AUT)密码(PW)命令时间(YEAR)命令时间(MON)命令时间(DAY)命令时间(HOUR)命令时间(MIN)有效时间(分)默认10分钟数据项编号(2字节,3355H:拉闸,9966H:直接合闸,8866H合闸)控制生效延时(1字节)校验(CS)帧尾(16H)注:1、在控制生效时间内(命令时间+控制生效延时=命令有效截止时间),若集中器下发8866H合闸后,电表未能通过按轮显键3秒执行合闸操作,判断为控制执行结果没有成功,集中器应主动向主站上报“电表拉合闸失败”告警; 且“电表拉合闸失败”告警内容中错误编码使用上行规约错误编码“05H”,即命令时间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