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5
《祝福》训练
《祝福》训练
●基础训练
1.下列三句话的语气从重到轻的顺序是( )
①〝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
②〝你放着罢,祥林嫂.〞
③〝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2.在下面文字的空白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虚词,最正确的一组是( )
当她初到的时候,四叔 照例皱过眉, 鉴于向来雇用女工之难,
就并不大反对, 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 似乎很可怜,
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 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A.虽然 但 也 只是 虽然 但 可
B.尽管 也 也 只是 即使 但 可
C.虽然 但 因而 但是 即使 可 却
D.即使 也 因而 但是 虽然 可 却
3.下面对〝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消尽悲哀的神色,是因为极度痛恨万恶的封建社会,把仇恨和哀伤埋藏在心底.
B.她已濒临死亡,快要见到爱子阿毛了,内心隐隐感到安慰,故不再悲哀,从容地等待死神的降临.
C.长期的精神打击与折磨,使她陷入极度悲哀,精神已完全麻木,内心痛苦已无法表露.
D.她已彻底看清了现实的黑暗,即使再悲哀也无人同情,不如丢掉悲哀,痛快痛快地去死.
4.祥林嫂被抓.被迫再嫁时,〝一头撞在香案上〞,对这种做法,评价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祥林嫂被捆绑而云,极其不满,挣扎之下撞在香案上.
B.祥林嫂不喜欢贺老六,所以以此表明她反对这桩婚姻.
C.祥林嫂想保持自己的贞节,故此不想再嫁,说明她受封建礼教的毒害.
D.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生活安定,不想嫁入深山沟里受苦.
5.小说结尾再次写鲁镇〝祝福〞的热闹景象,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热闹的气氛与祥林嫂的死恰成鲜明对比,说明祥林嫂是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
B.热闹的气氛与祥林嫂的死恰成鲜明对比,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也与前文形成呼应,使小说结构更为严谨.
C.热闹的景象恰似是祥林嫂的葬礼,表现出人们对祥林嫂的同情.
D.热闹的气氛与祥林嫂的死恰成鲜明对比,反映了民众的愚昧.冷酷,同时也与前文形成呼应,使小说结构更为严谨.
●语段训练
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
〝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
〝是的.〞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6.文中对〝她〞(祥林嫂)的描写运用了哪些方法?( )
A.肖像描写 B.动作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描写 7.〝而且消尽了先前的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一句的意思是( ).
A.此时的祥林嫂已不再悲哀
B.此时的祥林嫂已无法表露悲哀
C.此时的祥林嫂已陷入极度悲哀中
D.此时的祥林嫂所关心的是〝魂灵的有无〞
8.对〝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一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遇见熟人,苦思的问题找到了解答人,心里高兴.
B.苦思的问题就要得到解答,心里兴奋.
C.她相信灵魂的存在,问题即将得到证实,内心忧惧.
D.她怀疑灵魂的存在,问题即将被证实,内心产生希望.
9.概括上面文字的主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重点描写祥林嫂的肖像,表现她改变之大,揭示她身受磨难之深.
B.重点描写祥林嫂的肖像和语言,表现她改变之大,揭示她深受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
C.重点描写祥林嫂的肖像,表现她改变之大,揭示她深受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和反抗精神.
D.重点描写祥林嫂的肖像和语言,表现她改变之大,揭示她深受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和对命运的反抗.
●拓展训练
洗
澡
何立伟
老何下班回家,迈着比肋下的公文包更为沉重的步子,走在拥挤的人群里.老何眼前晃动着的是一张张都市的疲惫的脸.老何想,我的脸被别人觑见时大约也正是这番可怜模样的吧.这么一想,老何便觉得生活怪累的,而且怪没意思的.遇到红灯,所有的脚都停下来;然后绿灯,所有的脚又都匆匆走动.累也好,没意思也好,总而言之是这般的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这就是都市里的人必须每天面对的.而〝必须〞,老何想,多么叫人无可奈何啊. 老何拐过一个路口,蹩进一条僻静的老街,为的是把甚嚣尘上的喧闹和芜乱杂沓的人影甩在身后.经过一个门前爬满了常春藤的旧式院子,老何听到里头有人在弹钢琴,弹得非常好,非常悦耳,也非常柔和明丽.这琴声使老何想到春天的原野.山间的绿树.明净的溪涧和婉转的鸟啼.老何就站住了.老何感到了自然和生命的美丽的呼吸与盎然的诗意.
此后,老何每天下班,都要从这条静静的老街过,而且每天都驻足在那被常春藤缠绕的旧式小院前,凝神屏息,让那如水的琴声淙淙地流过蒙尘的心野.
有一天,正好老何的老婆同志也从这儿路过,远远看见老何呆呆地站在那里,就大声唤他:〝好 哇,难怪你每天下班都回得那么迟嘛,原来你是站在这个鬼地方泡时间啊.——还不赶快给我回家去!今天的这餐晚饭你躲不脱啦!〞
路上,老何的老婆问老何:〝站在那个鬼地方你到底干什么呀,嗯?〞
老何想了想,答曰:洗澡.
老婆同志圆睁了眼睛,说:〝你说什么,嗯?洗澡?那个鬼地方有个澡堂子么,嗯?〞
(选自《中学生阅读·高中版》1996第4期)
10.小说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答: .(不超过24个字)
11.〝如水的琴声〞象征什么?
答:象征 .(不超过8个字)
12.小说为什么称老何的老婆为〝老婆同志〞,这样称呼有什么意味?
答:
.(不超过32个字)
13.〝洗澡〞在本小说中是指什么?
答:
.(不超过12个字)
14.老何为什么觉得要〝洗澡〞?
答:因为 .(不超过14个字) 15.下列对小说的分析,符合原意的两项是( )( )
A.老何觉得步子〝沉重〞是因为他的公文包太沉.
B.这篇小说反映了现代人的抵抗和无奈;老何的〝洗澡〞,其实是现代知识分子对自己精神家园的守护.
C.小说极力想表现音乐的高雅和艺术魅力,认为只有音乐才能洗去现代人的疲惫和无奈.
D.老何不太想做家务,便借口在那个〝鬼地方〞洗澡而延迟回家.
E.这篇小说的情节非常简单,但由于作者构思巧妙,读起来仍然曲折有致,毫无单调枯燥之感.
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1.D 2.A 3.C 4.C 5.B
●语段训练:6.ABC 7.C 8.D 9.D
●拓展训练:10.繁忙的生活使现代都市人感到疲惫和怪没意思 11.某些高尚的东西 12.看似〝志同道合〞,实则志趣并不同,运用反语,有调侃幽默的意味
13.一个人应当经常给自己的灵魂洗洗澡 14.他感到自己的心野已〝蒙尘〞
15.B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