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D缺乏性佝偻病
- 格式:ppt
- 大小:2.69 MB
- 文档页数:62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健康宣教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它在维持钙磷平衡、促进骨骼健康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维生素D的缺乏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病,尤其是对于婴幼儿和青少年来说。
佝偻病是维生素D缺乏所引起的一种骨骼发育不良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软化和畸形。
为了提高佝偻病的认识和预防,本文将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进行健康宣教,旨在帮助人们了解该疾病的概念、症状、原因以及预防方法。
一、什么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缺乏所导致的一种骨骼疾病。
维生素D不仅能促进钙的吸收,还能调节钙和磷的代谢,从而维持骨骼的正常发育和功能。
当维生素D缺乏时,骨骼无法正常吸收和利用钙,导致骨骼发育不良、软化和畸形,即佝偻病。
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症状1. 骨骼畸形:佝偻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青少年的骨骼生长和发育。
患儿常出现腿部弯曲、手脚变形等畸形,影响正常行走和运动。
2. 肌肉无力: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肌肉无力和疲劳,患儿常出现活动能力下降、乏力等症状。
3. 器官损害:长期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心脏、神经系统等器官的损害,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原因1. 饮食不均衡:维生素D主要通过日晒和食物摄入获得,而很多食物中维生素D的含量较低。
饮食不均衡,特别是缺乏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容易导致维生素D缺乏。
2. 季节和地理因素:在冬季或高纬度地区,阳光辐射不足,皮肤无法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容易出现缺乏状况。
3. 室内活动过多:现代人室内活动较多,长时间待在室内使得阳光暴露的机会减少,导致维生素D合成不足。
4. 疾病和药物影响:某些疾病(如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物、激素类药物)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和代谢,增加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
四、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方法1. 日光照射:阳光是人体合成维生素D的最主要来源,每天早晨或下午阳光充足时,尽量暴露在阳光下,特别是面部、手臂和腿部,可以增加维生素D的合成。
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名词解释
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是一种由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疾病,通常表现为骨骼方面的异常,如骨骼软化、骨质疏松和骨折等。
该疾病通常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但也可在其他年龄段中发生,包括成年人。
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主要通过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而合成。
维生素D的作用包括促进骨骼健康、维持免疫系统功能、帮助身体吸收和利用其他营养素等。
当人体无法充分利用维生素D时,就会出现维生素D缺乏的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包括疲劳、肌肉疼痛、头痛、失眠、消化不良等。
在严重的情况下,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骨骼方面的异常,如骨骼软化、骨质疏松和骨折等。
佝偻病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
在佝偻病中,骨骼的生长和发育受到阻碍,导致骨骼畸形和强度降低。
在严重的情况下,佝偻病可能会导致骨折和其他骨骼疾病。
治疗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的方法包括补充维生素D、接受骨骼治疗和改变饮食习惯等。
预防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的方法包括经常暴露于阳光下、保持适当的体重和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等。
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是一种重要的骨骼疾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了解该疾病的基本概念和症状,以及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对于预防和治疗该疾病非常重要。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0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时由骨样组织增生所致的骨骼改变为( )A.方颅B.肋隔沟(赫氏沟)C.鸡胸或漏斗胸D.“O”形腿或“X”形腿E.脊椎后突或侧弯02.3-6个月婴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激期骨骼改变最常见的表现为( )A.颅骨软化B.方颅C.前囱增大D.腕踝部膨大E.肋骨串珠和肋隔沟0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最早出现的骨骼改变是( )A.方颅B.颅骨软化C.肋骨串珠D.鸡胸或漏斗胸E.手镯或脚镯0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生颅骨软化的年龄多见于( )A.1~2个月B.3~6个月C.7~9个月D.10~12个月E.1~2岁05.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7~8个月婴儿多见的骨骼改变是( )A.颅骨软化B.肋骨串珠C.方颅D.鸡胸E.肋隔沟06.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激期血生化的特点是( )A.血清钙正常,血清磷降低,碱性磷酸酶降低B.血清钙降低,血清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C.血清钙降低,血清磷正常,碱性磷酸酶增高D.血清钙降低,血清磷增高,碱性磷酸酶降低E.血清钙正常,血清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07.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活动期的主要表现为( )A.肌肉松弛B.语言发育迟缓C.骨骼系统的改变D.低热、盗汗 E突然惊厥或喉痉挛08.佝偻病恢复期长骨X线片改善的特点是( )A骨临时钙化希重新出现 B.临时钙化带消失 C.干虧端增寬1D骨质稀疏、密度减低 E干骼端呈毛刷驶9.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最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是( )A.日光照射不足及维生素D摄入不足的病史B.烦躁不安、夜惊、多汗等神经精神症状C.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水平异常D.长骨X线检查异常及骨骼畸形E.血25-(OH9D3与1.25(OH)D,水平下降10.维生素D缺乏病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是( )A.血钙降低B.血磷降低C.血镁降低D.血1.25-(OH)2D3降低E.血碱性磷酸酶增高11.治疗佝偻病活动早期给予维生素D.口服法给药时间( )A.半月后改预防量B.1月后改预防量C.2月后改预防量D.3月后改预防量.E.4月后改预防量12.为预防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小儿每日口服维生素D的课题是( )A.1600~20001UB.400-800IUC.1300~1500IUD.200 300IUE.900~1200IU13.关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措施,不正确的是( )A.及时添加辅食B.足月儿生后2周即应补充维生素DC.提倡母乳喂养D.增加户外活动E.每日补充维生素D1000IU1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不正确的预防措施是( )A.适当多晒太阳B.提倡母乳喂养C.孕母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D.及时添加辅食E.早产儿2个月开始补充维生素D15.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初期的临床表现是( )A.肌肉松驰B.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C.运动减少D.免疫力低下E.语言发育落后16.女孩,10个月,多汗,烦躁,睡眠不安,可见肋隔沟,下肢轻度“O”形腿,血清钙稍低,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其佝偻病应处于( )A.前驱期B.初期C.激期D.恢复期E.遗症期17.冬季出生一男婴,足月顺产,现已4个月,体重5.8kg,只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近日来,婴儿多烦躁,易激惹,夜惊,多汗,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A.惊吓B.营养不良C.佝偻病活动期 D狗偻病早期 E.先天性佝偻病18.小儿11个月,方颅,多汗,胸骨肋隔沟,血钙正常,血磷低,X线可见骨软骨增宽,干端临时钙化带模糊,并呈毛刷状改变,诊断为( )A.佝偻病初期B.佝偻病激期C.佝偻病恢复期D.佝偻病后遗症期E.先天性佝偻病19.4个月女婴。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疗常规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r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多见于婴幼儿,特别是小婴儿。
【诊断要点】(一)病史有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光照不足;生长速度快,需要增加;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不足;严重的肝肾损害及胃肠病史;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或糖皮质激素等药史。
(二)临床表现(1)初期(早期)多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的小婴儿。
常有神经兴奋性增高等非特异性表现如易激惹、烦躁、夜啼、多汗刺激头皮而摇头等。
查体可见枕秃,此期无骨骼病变。
血生化改变轻微,血钙、磷正常或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2)活动期(激期)常见于3个月至2岁的小儿。
有明显的上述神经精神症状,同时有典型的骨骼改变体征。
X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模糊、消失,干骺端增宽,边缘呈云絮状、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骺软骨加宽。
血钙、磷均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
(3)恢复期以上任何期经处理后,症状改善,体征逐渐减轻、恢复。
X线片原先的钙化带重现、增宽、密度加深。
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恢复正常。
(4)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以后小儿。
无临床症状,X线及血生化正常,仅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三)血清学检查血清25-(OH)D3在早期明显降低为可靠的诊断标准。
其正常值为25-125nmol/L(10-50ng/ml),当<8ng/ml即为维生素D缺乏症。
【处理要点】1.适当日照,坚持适当的户外活动。
2.维生素D治疗。
(1)初期治疗每日口服维生素D1000-2000IU。
如有低钙症状可静脉或口服补钙。
(2)激期治疗中度每日口服维生素D3000-4000IU,重度每日5000-6000IU,极重度的可加大用量,但不超过每日10000IU。
如选用1,25-(OH)2D3(活性D),剂量按每日0.5-2μg/d口服。
(3)恢复期治疗同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