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甲状腺瘤患者应用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42.87 KB
- 文档页数:2
通过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效果探析曾慧;邹卫华;吴南珍【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效果.方法选取甲状腺瘤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给予对照组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改良小切口术治疗.观察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85.32±18.43)min、术中出血量为(18.56±8.54)mL、住院时间为(4.32±0.87)d、手术切口为(4.86±0.67)cm及并发症发生率为2.4%,低于对照组的29.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术治疗甲状腺瘤,能够减少手术切口,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7(023)012【总页数】3页(P16-18)【关键词】改良小切口手术;甲状腺瘤;效果【作者】曾慧;邹卫华;吴南珍【作者单位】丰城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江西丰城 331100;丰城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江西丰城 331100;丰城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江西丰城 331100【正文语种】中文甲状腺瘤主要是指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一种良性肿瘤,约占甲状腺肿瘤的80%左右[1]。
由于人体内缺少碘,导致患者发生代偿性甲状腺肿大的疾病,通常发生于女性人群中,甲状腺肿大压迫患者气管,造成患者呼吸困难,并且影响美观[1]。
单纯性甲状腺肿包括弥漫性和结节性甲状腺肿两种,发病原因主要为:(1)患者体内缺碘或者摄入碘过多。
(2)使用过多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食物或药物。
(3)遗传性甲状腺激素合成抑制。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甲状腺瘤,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因手术切口相对较大,给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大,导致患者术后会出现强烈的疼痛感,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甲状腺瘤治疗手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研究对82例甲状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究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效果,报道如下。
甲状腺肿瘤患者经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吴智斌;田利军;化建彪【期刊名称】《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年(卷),期】2017(002)014【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肿瘤患者经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56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28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明显更优,研究组28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肿瘤患者经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有利于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且手术出血量少,切口长度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运用.【总页数】2页(P81-82)【作者】吴智斌;田利军;化建彪【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县医院外三科,陕西榆林,719000;陕西省神木县医院外三科,陕西榆林,719000;陕西省神木县医院外三科,陕西榆林,71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6.1【相关文献】1.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60例应用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治疗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对比分析 [J], 刘永国2.甲状腺肿瘤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联合的治疗效果观察[J], 黄文孝;包荣华;陈杰3.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效果比较 [J], 肖拥建4.甲状腺肿瘤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和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 [J], 张祖清5.小切口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效果比较 [J], 叶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对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进行甲状腺瘤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
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瘤患者78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9例,采用改良小切口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一组,设为观察组;采用传统切口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一组,设为比对组。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的长度,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的长度、以及术后15周随访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比对组各项情况,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的39例甲状腺瘤患者,全部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如下。
选择锁骨的交界处作为中心,确定切口位置于锁骨上方1.5cm且与锁骨平行处。
对于单侧甲状腺瘤患者,切口的长度一般为3-4cm;对于双侧甲状腺瘤患者,切口的长度一般要在4-5cm之间。
切口位置确定好以后,对患者给予浓度为0.5%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的皮下注射,一般注射量为10ml,能够有效的降低出血量。
首先将皮瓣分离,然后切开皮肤以及皮下组织,将颈前肌、结缔组织利用电刀进行分离。
分离范围控制在甲状软骨与胸骨柄切迹之间。
肌群、颈前静脉的处理,切开颈白线,注意此过程中不进行颈前静脉的结扎,也不要破坏纵向肌群的完整性。
甲状腺被充分暴露以后,对于甲状腺瘤的大小、数量、形状、性状进行详致观察,或者采集标本送检,病理确诊。
将腺瘤提起,采用7号丝线用大圆针进行贯穿瘤体缝合,用血管钳钳夹瘤体的3点,6点,9点,以及12点,将瘤体切除。
腺瘤数目多的要逐个的仔细切除。
注意不能够提起的甲状腺瘤,要仔细利用小血管钳进行钝性分离,再进行仔细切除。
腺瘤切除结束以后,迅速止血,并且进行逐层的缝合,皮肤缝合采用无创不吸收缝线进行,对切口进行加压包扎。
比对组39例甲状腺瘤患者,采用传统切口手术进行治疗,操作办法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