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创建_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工作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6
2024年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学校计划方案全文共2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年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学校计划方案1为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促进辖区各民族的团结和谐,根据省委宣传部、统战部、民族与宗教事务厅《关于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的精神,经街道党工委研究,就街道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制定以下计划:一、指导思想和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广泛组织辖区各族群众,发动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努力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促进少数民族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出应有贡献。
二、组织领导街道成立五凤街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由街道党工委张林书记担任,副组长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纪工委书记林清松、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李青松、组织统战委员叶国泉担任,成员由街道党政办干部及各社区书记、主任组成。
各社区要精心组织,制定方案,明确责任,把创建任务落到实处。
三、创建要求和措施创建活动要以服务少数民族群众为出发点,以少数民族群众满意为落脚点。
要使创建过程成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普及民族知识的过程,成为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的过程,成为为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努力推进辖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1、广泛宣传发动。
要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利用各种有效形式,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普及民族知识。
紧紧围绕“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动员少数民族的同志艰苦创业,勤劳致富,做爱国、敬业、诚信、守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各社区要指定专人负责,上门对少数民族人员家庭经济情况逐一进行调查登记,建立健全基础台帐。
2、积极开展创建活动。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方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方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方案一:根据《思南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创建工作的意见,为了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和谐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学校将围绕跨越式发展和团结稳定,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机地融入学校发展大局,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进全校各族师生的大团结,争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特制定本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认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积极营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氛围,以创建工作推动民族团结事业进步和学校工作全面发展,并形成不断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强大舆论和动力,力争在20**年内创建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并鼓励广大教职工争创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二、组织领导为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关于创建工作的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我校创建工作并达成目标,成立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组长:周贤宽(校长、党委书记)副组长:刘成刚(常务副校长、纪检委员)、黎启丰(德育副校长)、张承洲(教学副校长、党委委员)、田志勇(党委副书记)、吴小康(工会主席、党委委员)成员:黎文斌、周贤远、袁景钰、赵云、田玉琴、喻波、李剑、杨攀、任明刚、张廷江、陈进、詹奉林、汪德政、各年级组正副组长、各教研组组长办公室设在工会,办公人员:吴小康、张贤标、罗孝玲、杨叶群三、创建内容(一)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民族基本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对少数民族师生扶贫帮困,培养学生团结进取、热爱家乡、建设祖国的意识。
(二)开展相关活动。
围绕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开展“肩并肩•爱国情”团结共建活动;围绕促进我校帮扶村的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开展“手拉手•兄弟情”帮扶活动;围绕保障困难学生生活并完成学业,开展“根连根•骨肉情”温暖助学活动;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开展“心连心•鱼水情”党群连心活动。
策勒县第三小学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工作三年工作规划(2013—2015)按照《策勒县教育系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策教工委〔2013〕9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在我校掀起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活动的新高潮,形成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强大社会舆论,推进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在全园贯彻落实,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切实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工作规划如下: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围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机地融入学校发展大局,广泛组织各族群众,凝聚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努力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为抓手,通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开拓我校少数民族工作新领域,构建基层民族工作网络,积极营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校园氛围。
促进小学教育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创建活动。
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加牢固,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更富成效,干部民族工作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中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三、组织领导按照《策勒县教育系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策教工委〔2013〕9号)文件精神,经2013年11月25日校党委会研究决定,决定成立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如下:组长:刘进(党支部书记)副组长:图送江·麦提阿吾拉(校长)成员:阿依古丽罕·艾拜杜拉(副校长)阿娜尔古丽(德育主任)古丽如则罕·芒力克(园长)艾斯凯尔·买提库尔班(教务主任)阿达来提汗·玉苏普(少先辅导员)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教务主任图尔孙古丽.麦提图尔荪同志兼任。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第二阶段推进方案温亚尔乡中学2014年2月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第二阶段推进方案学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系列主题活动。
1.突出师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学校教职工深入学习《新疆历史》、《新疆巨变》、《民族团结在新疆》、《“四个认同”教育读本》等教材,进一步认识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学校对不同学段的学生选择其合适的内容和形式,大力实施“35436”育人工程。
始终坚持民族团结教育“三进”原则,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
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教师授课,要适时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民族团结内容,使学生感同身受,提高民族团结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2.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学校通过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和“三亮、三比、三评”等活动,使党员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活动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3.大力推进“细胞工程”。
在学校师生中广泛开展“手拉手联谊活动”、“民汉教师课堂互换”、“民汉教师师徒结对”、“班级结对参观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学校结对共庆节日”等活动,认真选树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教师、学生)、进步模范班组、进步模范年级、进步模范宿舍、进步模范学校等典型,由个体创建上升到整体推进,做到学校“细胞工程”的创建率达到90%以上。
组织民族团结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各学校巡回宣讲,进一步扩大引领作用。
同时将创建工作纳入局机关各科室,学校年度考核测评体系,对创建工作中涌现的模范个人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条件之一。
4.阶段总结及部署。
小结2013年党的民族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
5.形式多样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在学校师生中广泛开展“肩并肩,爱国情”团结共建活动,“手拉手,兄弟情”结对帮扶活动,“根连根、骨肉情”温暖入户活动,“心连心,鱼水情”党群连心活动。
学校结合实际,确定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
6.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五比五争”活动。
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计划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计划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
下面是我带来关于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计划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有着56个民族的中国,始终保持着国家统一,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核心的民族政策,是我们各民族始终遵循的方针政策。
根据红教党发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牢牢把握各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努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二、总体目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一项重要举措.首先是组织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年活动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进校园。
面向广大师生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知识宣传教育。
使宣传教育和创建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规范的长效机制.再次是开展民族团结示范点创建活动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活动为载体,在我区范围,积极组织开展民族团结师范单位创建活动,力争年内使我校成为民族团结示范校。
三、主要内容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创建活动,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
广泛开展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政策关、宗教观和股价有关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教职工对新时期,新阶段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努力营造和谐与人的氛围。
四、组织机构为切实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创建活动,现成立民族团结教育创建工作学校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教处,宁林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最新公文】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工作制度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工作制度一、建立学校领导班子定期研究检查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工作制度,一年两次以上。
二、定期开展全体教职工学习民族团结政策法规,并进行测试检测。
三、定期向学校少数民族教职工代表通报学校重要工作和重大举措,听取意见和建议。
四、建立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会议制度,半年召开一次。
五、建立走访慰问制度,做到“四个必访”,即困难户必访,新迁户必访、节日必访、发生纠纷必访。
六、学校领导与少数民族教职工代表结对交友制度。
七、学校领导不定期听取意见,解答问题,协调矛盾,解决困难。
八、建立流动少数民族人员了解访问登记制度。
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工作制度老沙湾镇中心学校2011.3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高二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5篇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1本学期,我担任高二(14)班班主任。
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学生科的领导下,我顺利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在从事德育教学过程中,有顺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困惑,也有启迪,交织着酸甜苦辣,现就本学期班主任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培养良好的班集体能否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团结和睦的集合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在良好的班集体中,教师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在培养班集体方面,本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注重教室文化的建设开学初,我组织全班学生把教室布置好,让教室的每一块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意义。
在具体布置时,针对班内学生的特点,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张贴名人名言,使学生行有可依,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并设立评比栏。
班组设置由专人管理的“图书角”,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为及时反馈学生情况,设置了班级日记,由班长负责记录。
(二)注意班干部的培养进入高二以后,班干部换届重新选举,由学生民主投票,产生了一支能力较强,有一定影响力的班干部队伍。
学校民族团结工作计划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在我们的校园里,多元文化和不同民族的交融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为了进一步弘扬民族团结的精神,我们秉承市教育局20__年的工作指导,以建设和谐校园为目标,围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主题,我们计划开展一系列深入人心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作为一所坐落于民族地区的学校,我们有幸与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同学们共同学习、生活。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不仅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荣幸。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这些活动,打造一所具有民族团结特色的学校,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工作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计划与内容落实:我们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民族团结教育教学计划,确保教材和课时的落实,将民族团结教育真正融入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
2. 多形式教育活动:我们将利用晨会、班队会、品德课程、黑板报、校园文化墙等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激发全体师生的团结意识。
3. 课堂教学的深化:我们将把《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等课程纳入地方课程,每学期安排六课时的教学活动,通过专门的教案和民族常识知识作业,让师生深入了解各民族的风情和习俗。
4. 互动交流活动:我们将鼓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校际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校园氛围,为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做出积极贡献。
5. 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我们将开展“十个一”活动,包括民族团结讲座、阅读、写作、学习少数民族歌曲和舞蹈、了解民族风俗习惯和优良传统,以及举办演出和团队活动,让师生在实践中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6. 校内活动的开展:我们将在校园内举办各种民族团结活动,让师生在参与中更加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促进和谐共处和共同发展。
为了确保这些活动的有效实施,我们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全程监督和指导。
我们将对课程进展、活动策划、成果体现等进行严格监督,确保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单位方案1. 引言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流与融合,成为了推动我国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了加强对民族团结工作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提升各地区、各部门的主动作为,我们提出了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单位方案。
2. 目标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单位的目标是通过建设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组织单位,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流与融合方面发挥先进示范作用,形成全面推动民族团结工作的局面。
3. 方案内容3.1 树立示范单位标杆选择在民族团结工作中表现突出、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单位作为示范单位的标杆。
这些单位将被认定为民族团结示范单位,并予以相应的荣誉和奖励。
3.2 制定民族团结工作方案示范单位应制定具体的民族团结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和工作计划,将民族团结工作纳入到单位的整体发展规划中,确保工作的系统性和持续性。
3.3 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示范单位应加强对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举办文化交流活动、编撰宣传资料等方式,增强各族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了解。
3.4 建立民族团结工作机制示范单位应建立健全民族团结工作机制,明确责任人、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流程,确保民族团结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4. 推进措施4.1 开展选拔评定工作通过组织选拔评定工作,确定民族团结示范单位的名单,并进行公示。
4.2 提供政策支持示范单位可享受政府提供的相应政策支持,包括财政奖励、优先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4.3 加强交流与合作示范单位之间应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4.4 加强监督与评估建立健全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定期对民族团结示范单位的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5. 预期效果通过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单位,预期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达到明显效果:•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在民族团结工作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借鉴示范单位的经验和做法,为其他单位提供参考和借鉴;•提升整个社会对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视和认识。
2024年民族团结工作计划集合5篇第1篇: 2024年民族团结工作计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_大和十_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巩固我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成果,继续做好我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现将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做如下安排:一、指导思想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唱响三爱”为主题,大力宣传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各民族人民同甘共苦、开发建设保卫边疆的历史业绩,不断增强各民族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主要内容加大宣传“三爱教育”,“三个离不开”教育和“和谐发展”主题教育,并进一步把它们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以下主题活动。
(1)开展一次“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三个离不开”为主题的主题班队会活动。
(2)组织一次民族团结黑板报比赛。
(3)举行一次民族团结的学生手抄报比赛。
(4)举办一次民俗知识竞赛。
(5)校园内悬挂民族团结标语。
三、具体要求1、加强组织领导。
要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把师生教育活动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认识、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狠抓活动落实,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2、丰富活动载体。
组织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
3、形成工作合力。
认真制订校级活动方案,把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与“四知四清四掌握”活动相结合,与创建和谐相结合,为社区各项工作的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
4、加大宣传力度。
大力宣传各民族团结进步、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结合实际,开设宣传专栏,不断挖掘民族团结先进典型。
集中宣传报道民族团结的丰硕成果和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成功实践和取得的重大成就。
第2篇: 2024年民族团结工作计划根据上级部门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要求和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具体如下:一、指导思想把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与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马克思主义“五观”、新疆“三史”“四个认同”教育结合起来,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结合我校实际工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反分裂反渗透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民族团结氛围。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为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根据X党办发(2014)3、6、7、8号文件的要求,经X党支部研究研究,就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的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目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二.工作目标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营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大团结良好氛围,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三.活动安排1.大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X党委和X创建办的工作要求,大力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常识的宣传教育,坚持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
二是要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作用,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党和国家民族方针政策,宣传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好经验、好典型,宣传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各族干部群众。
三是结合各种主题教育、民族团结月等重大活动,以群众喜闻闻乐见的形式,集中进行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着力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六进”活动。
2.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深入开展帮扶少数民族贫困户活动,抓好结对帮扶各项措施落实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与贫困群众“结对子”活动,动员广大党员干部与各民族贫困家庭结对子、认亲戚,面对面开展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推动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开展党群连心活动。
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结合各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各类文化体育、走访慰问和联谊活动。
建立少数民族群众特殊困难帮扶制度,及时协调和解决少数民族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调处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各类矛盾纠纷,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维护少数民族平等权益,引导教育各族群众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和谐相处。
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工作规划
昭苏县育才学校
2014年3月13日
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工作规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大力弘扬民族团结模范单位和个人的先进事迹,激励全校各族干部更加坚定地高举爱国主义和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促进昭苏县育才学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创建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宗教政策,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围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学校工作有机结合,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积极组织广大教职工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活动,使广大教职工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为昭苏县育才学校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应有贡献。
二、总体目标
认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活动,积极营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机关氛围,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活动的过程,变为不断推动民族团结事业进步和学校工作全面发展的过程,形成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强大舆论和良好社会风气,力争在本次创建活动中成为自治州民族团结
进步模范单位,并鼓励广大教职工和学生争创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三)、活动内容
(一)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1.开展新疆“三史”宣讲活动。
各学校组织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和宗教演变史知识学习。
结合骨干教师大力宣讲新疆“三史”,让师生深刻认识到自古以来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新疆是多宗教并存的地区,是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建设、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
不断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大力推进“细胞工程”。
在学校师生中广泛开展“手拉手联谊活动”、“学校结对共庆节日”等活动,认真选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教师、学生)。
2.开展“六好”宣传教育。
要结合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人民军队好“六好”教育,广泛运用报告会面对面宣讲、知识竞赛、播放电教片等形式,总结推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探索新形势下进一步创新和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措施办法,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凝聚力量,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3.开展民族团结表彰活动。
学校要召开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及个人表彰大会,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表彰一批民族团结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民族团结模范班级”。
通过评选、表彰等形式,带动师生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凝聚师
生爱国爱疆的思想共识,巩固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民族关系,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1. 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
深入开展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主题教育及“六个禁止”、“两个不得”和“十个不准”宣传活动,扎实推进制止非法宗教活动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师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群众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十个一”系列实践活动。
贴近实际、贴近师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
主要开展“举办一场民族团结主题文艺演出、召开一次民主团结主题班队会、结交一个不同民族的伙伴、读一本民族团结主题书籍、办一期民族团结主题板报、出一份民族团结手抄报、观看一部民族团结电影(专题片)、讲一个身边的民族团结的故事、举办一次民族团结主题演讲比赛、召开一场民族团结表彰大会”十项活动。
2.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摄影书画展活动。
学校以学校为单位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摄影书画展活动,将优秀作品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展出,并给与奖励。
3. 学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系列主题活动。
学校教职工深入学习《新疆历史》《新疆巨变》《民族团结在新疆》《“四个认同”教育读本》等教材,进一步认识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学校对不同学段的学生选择其合适的内容和形式,大力实施“35436”育人工程。
始终坚持民族团结教育“三进”原则,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
提高民族
团结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4. 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学校通过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和“三亮、三比、三评”等活动,使党员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活动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5.大力推进“细胞工程”。
努力在本年度做好学校“细胞工程”的创建活动。
6.形式多样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在学校师生中广泛开展“肩并肩,爱国情”团结共建活动,“手拉手,兄弟情”结对帮扶活动,“根连根、骨肉情”温暖入户活动,“心连心,鱼水情”党群连心活动。
学校结合实际,采取不同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
7.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民族团结教育。
学校利用国庆节、中秋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节庆日,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开展“唱红歌,促团结”红歌大赛、“民族团结宣传书画展”、“民族团结杯”田径运动会等各类活动,使“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增强团结、凝聚力量、鼓舞士气的教育目的。
8.结合州庆60周年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对各民族贫困党员、贫困学生、老教师及特殊家庭教师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把党的恩情,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组织的关爱,送到困难教师、学生和离退休老党员手中。
9. 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
学校积极开展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线,以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积极推进班级文化
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从班级文化、楼道文化、环境育人文化、制度文化等入手,全力打造健康、文明、团结、向上的校园文化。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加强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上级领导的安排部署上来,并制定具体方案,保证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要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广泛发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迅速掀起活动的热潮;要统筹规划,统一部署,有序推动,整体推进,做到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2.创新载体,注重落实。
要把教育系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作为开展稳定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好落实,坚持“六禁止”、“十不准”原则,增强各族师生抵御“三股势力”侵蚀的能力,深入研究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把深入持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五、保障措施
搞好宣传,营造氛围。
积极宣传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提高全体教职工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认识,充分调动大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组织广大教职工参与组织的各种活动,学习宣传创建活动中的先进典型,及时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信息上报,做好民族团结教育的宣传。
昭苏县育才学校
2014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