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九上《2.3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比》word教案 (3)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3
青岛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比》是青岛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节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计算器求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值。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器求解锐角三角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计算器的使用不够熟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熟悉计算器的操作,并能够运用计算器准确求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使用计算器求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值,掌握求解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培养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求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值。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布置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掌握计算器求解方法。
2.实例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计算器。
2.准备相关的实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练习。
3.准备PPT,展示教学内容和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实际问题:某住宅小区的一个三角形阳台,三个角分别是30°、60°和90°,求这个三角形阳台的面积。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计算器在求解锐角三角比方面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利用计算器求解PPT中给出的实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
《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比》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使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比的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相关计算。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值求解。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先学习锐角三角比的基本概念,包括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及它们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2. 计算器操作:学生需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包括角度与弧度之间的转换,以及如何利用计算器进行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3. 实践练习:学生需完成以下练习题:(1)根据给定的角度,利用计算器求出相应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2)根据给定的三角函数值,反求对应的角度。
(3)解决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三角函数问题,如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山坡的坡度等。
4. 拓展延伸:学生可尝试利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更为复杂的问题,如利用三角函数值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应注重理解题目的意图和要求,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解题的逻辑性。
2. 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时,应注意正确设置角度与弧度单位,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3. 学生在实践练习中,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应进行自我检查和反思,确保作业的完整性和质量。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计算准确性、解题逻辑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2.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实践练习结果,评价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能力。
3. 教师将对学生的拓展延伸部分进行鼓励性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和拓展相关知识。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及时给出反馈意见和建议。
2. 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将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学科数学班级三(5,6)任课教师授课日期20XX年课题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使学生能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并能初步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的动手操作能力
思想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
教学
重点
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
教学
难点
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教具
学具
计算器
教学
方法
练习法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由问题引入新课问题:小明放一个线长为125米的风筝,他的风筝线与水平地面构成60°的角,他的风筝有多高?(精确到1米)
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如右图所示,在Rt △ABC中,AB=125米,∠B=60°,求AC 的长。
(待同学回答后老师再给予解答)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30°、45°、60°的三角函数值,假如把上题的∠B=60°改为∠B =63°,这个问题是否也能得到解决呢?揭示课题:已知锐角求三角函数值。
北京课改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0.3《用科学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京课改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0.3《用科学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科学计算器求解锐角三角函数值。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科学计算器在数学计算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科学计算器进行计算,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技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对科学计算器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科学计算器的使用不够熟练,影响到他们对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耐心引导他们掌握科学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科学计算器求解锐角三角函数值。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技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如何使用科学计算器求解锐角三角函数值。
2.难点:灵活运用科学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科学计算器求解锐角三角函数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同时,分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帮助,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科学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操作。
2.准备相关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科学计算器求解锐角三角函数值。
3.准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准确地求解锐角三角函数值。
例如:“某工人需要将一块直角三角形的木板切割成一个特定的角度,请问如何快速求出这个角度的值?”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实例,讲解如何使用科学计算器求解锐角三角函数值。
引导学生关注科学计算器的相关功能键和操作步骤。
21.3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会用计算器求出一个数的平方、平方根、立方、立方根。
2.会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和由锐角三角函数值求锐角。
(二)能力训学点:培养学生熟练地使用现代化辅助计算手段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 会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和由锐角三角函数值求锐角教学过程问题1 你能 用计算器求出(1)45、(2)35100⨯、(3)4749+、(4)32038的值吗?试一试。
说明和建议(1)组织学生人人用计算器来计算上述运算,分别求出它们的结果,使学生回忆出以前学过的用计算器进行数的乘方、开方的计算方法。
(2)在计算上述4个问题时,采取兵教兵的方法,教师只需作个别辅导。
计算结束后,可叫学生逐一说出使用计算器的顺序和方法,以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错误 。
在使用CZ1206型计算器时,要求乘方的底数大于或等于0,当算式中乘方的底数小于0,且指数是奇数时,应将计算器中得到的结果加上负号,再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时,只要按四则运算算式顺序输入数据与运算符号即可完成运算,具有括号的算式,可按照算式中的括号出现的顺序按 [ ] 键即可,如计算:200—{2⨯3—〔8÷4+2⨯(3—4⨯2)—(5+6)〕}可按以下顺序按键2 、 0 、 0 、 - 、〔 、 2 、×、3 、 - 、 [ 、 8 、 ÷ 、4 、+ 、 2 、 × 、 [ 、 3 、 - 、 4 、× 、 2 、 ] 、 - 、 [ 、 5+ 、 6 、 ] 、 ] 、 ] 、 = ,显示176(4)教师还可以出一组加减乘除和乘方、开方的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练习,以复习和巩固以前学过的计算器的有关内容和方法。
问题2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逐一回答问题。
(1) 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时应首先按哪一个键?(2) 怎样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要注意什么问题?说明和建议:(1)对求非整数度数的锐角三角函数值时,要先把它化为以度为单位的角后再求它的三角函数值。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2.3 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比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个特殊角30°,45°,60°的锐角三角比,也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函数值求出特殊角的度数.那么对于一般的锐角的三角比的值怎样来求呢?给出一般的三角比的值又如何来求锐角的度数呢?
我们借助计算器就可以解决这类问题.如何利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比就是我们今天探究的知识.
二、教学建议
1.科学计算器的使用,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计算器关于锐角三角比的使用说明书,了解使用的方法,教师要强调,不同计算器的按键顺序可能不相同.
2.利用计算器求任意锐角的三角比的教学.建议教师首先以正弦值的求法为例,展开教学,重点强调要解决好两类问题的按键顺序:一是角为度数的形式;二是角为度、分、秒的形式.对于锐角的余弦值、正切值的求
法引导学生类比锐角的正弦值的求法自行探究.为避免课堂乏味,可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3.已知三角比求锐角的教学,建议教师强调好功能键2nd F的作用及sin-1、cos-1、tan-1的意义,在学生明确其作用和意义的基础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操作运算.在运算时.也要解决好两类问题的按键顺序:一是结果为度数的形式;二是结果为度、分、秒的形式.
4.配合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实际问题来进行计算,为后续教学进行铺垫.
三、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借助计算器探究了任意锐角与其三角比转换的按键方法,关键是掌握其按键顺序,在应用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功能键2ndF 及DMS的应用.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第九章第3课时 9.3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比(2)(总第34课时)设计人:孙升备课组长签字:
【学习目标】1、会用计算器根据锐角三角比的值求所对应的锐角;
2、会用计算器进行含有锐角三角比的四则运算。
【学习重点】用计算器根据锐角三角比的值求所对应的锐角。
【学习过程】(教师寄语:当你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时候,在学习上没有什么不可以!)一、课前预习(教师寄语: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别人怎么能相信你!)
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P71-72的内容,总结本节的主要知识点:
学习任务二:掌握根据锐角三角比的值求锐角的按键顺序。
1、认真阅读例3,完成下列计算,并写出按键顺序。
⑴已知sinα=0.8,求锐角α;⑵已知tanβ=0.6,求锐角β。
学习任务三:熟练运用计算器完成下列运算。
1、认真阅读例4,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⑴tan15°·cos29°-tan43°⑵cos36°+tan50°+sin30°
预习检测:课本72页练习1、2题.把答案写在下面:
预习质疑:(要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问题:
二、反思拓展:(教师寄语: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
1、当已知三角比,求对应的锐角的操作步骤是什么?
2、根据下列三角比求锐角β的值:
⑴sin β=52 ⑵cos β=52 ⑶tan β=5
2
3、求值:
⑴2sin300+3cos600-4tan450 ⑵2sin360+3cos650-4tan400
三、系统总结:(教师寄语: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有所提高。
)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你可以用多种形式来总结。
四、达标检测:(教师寄语:要对自己充满自信!)(共10分)
1、sin α=0.5,则α=______;tan α=1, 则α=______;(4分)
2、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6分)
⑴sin72°+ sin30°4′36″
⑵cos55′+ tan72°18′- cos36°
⑶2sin300+3cos600-4tan450
五、课后作业:(教师寄语:只要认真做,一定会有进步!)
限时作业(时间10分钟),课本71页习题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