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五 《混合运算》第2课时 两级运算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29 MB
- 文档页数:14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混合运算中的《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
学生将在之前学习的一位数加减法和一位数乘法的基础上,学习两位数与一位数的混合运算,包括加法、减法和乘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一位数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与一位数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学生能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学生对于两位数与一位数混合运算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学生需要明确运算的顺序和规则,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计算。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器、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一位数加减法和一位数乘法,引导学生进入两位数与一位数混合运算的学习。
2. 新课导入: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两位数与一位数混合运算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3. 讲解示范: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明确两位数与一位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4. 练习巩固: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5.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两位数与一位数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两位数与一位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规则。
3. 两位数与一位数混合运算的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练习本上的练习题。
2. 家长签字,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与一位数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和计算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课时2作业1.想一想,填一填。
6个小朋友要折81只纸鹤,已经折了27只,平均每人还要折几只?(1)先求还有多少只纸鹤没有折: 。
(2)再求平均每人还要折几只纸鹤: 。
(3)综合算式: 。
【题目来源】原创【参考答案】(1)81-27=54(只)(2)54÷6=9(只)(3)(81-27)÷6=9(只)2.把下面每一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1)13-7=6 6×8=48(2)5×6=30 49-30=19(3)6÷2=3 9×3=27【题目来源】改编【资料来源】人教版二下52页第14题【参考答案】(1)(13-7)×8=48 (2)49-5×6=19 (3)9×(6÷2)=27 3. 5名同学做花,每人做8朵,送给幼儿园小朋友25朵,还剩下多少朵?【题目来源】改编【资料来源】人教版二下55页第2题【参考答案】5×8-25=15(朵)答:还剩15朵。
想一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4.六一儿童节期间,商店促销活动,李老师买了4个,实际每个花多少钱?每个5元,买四送一【题目来源】改编【资料来源】人教版二下56页第7题【参考答案】5×4÷(4+1)=4(元)答:实际每个球4元。
5.计算。
32÷8+9 48÷6×842÷7+8(80-8)÷9 6×8+38 28÷(36-29)【题目来源】改编【资料来源】人教版二下56页第5题【参考答案】略。
6.猴子摘桃,第一天摘了树上桃子的一半,第二天又摘了余下桃子的一半,这时树上剩下4个桃子,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题目来源】原创【参考答案】4×2×2=16(个)答:树上原来有16个桃子。
7.在算式中填上“+”“”“-”“×”“÷”或“()”,使等式成立。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中的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明白得并把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运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运算的良好适应,同时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目标解析:创设跷跷板乐园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明白得并把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在算法的比较中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在练习的设计中注意层次性,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把握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能正确明白得和运用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明白得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预备: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课件出示第48页例2的情境图。
(一)引导学生认真观看,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提取信息:跷跷板乐园场地内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场地内还有7个人。
(二)依照上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问题预设:1.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2.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三)解决以上两个问题1.解决“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1)学生独立列式并运算。
(2)学生汇报、交流。
2.解决“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1)想一想: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样列式运算?(2)学生独立列式并运算。
可能显现以下方法:方法一:分步运算方法二:不含括号的综合算式方法三:添加小括号的综合算式4×3=12(人)4×3+7 7+(4×3)12+7=19(人)=12+7 =7+12=19(人)=19(人)3.指解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板演,并让他们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设计意图:例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仅数量关系简单,而且有情形图作为直观支撑,学生还有过学习乘加的体会,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和处理信息提供了专门大的方便,因此那个素材是极好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运用。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课时《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课时《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主要让学生掌握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能正确进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
2.学生能正确进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练习题。
2.准备计算器、小黑板等教学工具。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可以这样计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给予耐心解答和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5.拓展(5分钟)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乐中进一步巩固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
6.小结(3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巩固知识点。
7.家庭作业(2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有关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