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三维环境中的路径规划方法(翻译)
- 格式:pdf
- 大小:704.94 KB
- 文档页数:16
三维空间避让算法Avoidance algorithms in three-dimensional space are crucial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and smooth operation of various autonomous systems, such as drones, robots, and self-driving cars. These algorithms enable the autonomous systems to navigate complex environments, avoid obstacles, and ensure collision-free movement. The algorithms use sensor data to detect obstacles in the environment and plan a path to safely navigate around them.三维空间避让算法是确保各种自主系统(如无人机、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安全顺畅运行的关键。
这些算法使自主系统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导航、避开障碍物,并确保无碰撞移动。
算法利用传感器数据检测环境中的障碍物,并规划路径以安全绕过它们。
One important aspect of three-dimensional avoidance algorithms is their ability to handle dynamic and unpredictable obstacles. These algorithms must be able to quickly adapt to new obstacles that may appear in the environment and change their planned path accordingly. This requires real-time sensor data processing andefficient path planning algorithms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autonomous system.三维避让算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们能够处理动态和不可预测的障碍物。
游戏开发中的3D路径规划实践详解随着游戏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3D游戏越来越成为游戏开发的主流。
而在3D游戏中,角色AI的走路路线规划技术使用越来越广泛,成为游戏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在游戏开发中的3D路径规划实践方法。
1. 什么是3D路径规划3D路径规划,指根据场景中的地形、环境等因素,通过算法计算出角色在游戏中行走的最佳路线。
目前常用的算法包括A*算法、Dijkstra算法、Floyd算法等。
通过3D路径规划,可以让游戏中的人物AI在复杂的地形和环境中顺利移动,提高游戏的可玩性和真实性。
2. 3D路径规划实践方法2.1 场景建模在游戏开发中,场景建模是3D路径规划的第一步。
需要根据游戏设计的要求,在3D软件中将游戏场景建模出来,并给场景添加碰撞体积。
通过碰撞体积,可以让角色AI在游戏中避开障碍物,并在地形高低变化中寻找最佳路径。
2.2 生成网格数据在场景建模完成后,需要将场景的网格数据生成出来。
网格数据是游戏中场景的核心,可以方便地判断出角色所处的位置、地形高低变化等信息。
对于大型3D场景,可以通过分块技术将网格数据划分为若干个小的区域,提高游戏的性能。
2.3 选择最佳的路线算法在3D路径规划中,最常用的算法是A*算法,该算法可以在高效的时间内计算出最佳路径,并且能够兼容复杂地理场景。
但是,在一些特定场景下,也可以选择其他算法来实现3D路径规划,例如Dijkstra算法、Floyd算法等。
需要根据游戏的设计要求、场景复杂度等因素来选择适合的算法。
2.4 计算最佳路径在计算最佳路径时,首先需要确定起始点和目标点,然后通过算法计算出最佳路径。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地形高低变化、碰撞体积、障碍物等因素,以确保角色AI在游戏中能够顺利移动。
2.5 实现路径跟随最后一步是实现路径跟随,将计算出的最佳路径赋给角色AI,使其可以按照路径的规划进行移动。
在实现路径跟随时,需要注意角色的转向、速度等因素,以确保移动的真实性和流畅性。
《自动驾驶与机器人中的SLAM技术》阅读随笔1. SLAM技术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这一领域中,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SLAM技术是一种基于传感器数据的定位方法,它通过实时采集环境信息,实现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的自主导航和路径规划。
SLAM技术的核心在于同时处理机器人的定位和地图构建两个任务。
在定位方面,SLAM系统利用激光雷达、超声波、红外等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并通过算法计算出机器人的经纬度坐标。
在地图构建方面,SLAM系统通过滤波算法和优化方法,将传感器数据融合,实现对环境的全局感知和局部映射。
这种结合使得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实现自主导航,完成各种任务。
随着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的快速发展,SLAM技术在算法和性能上取得了显著的提升。
这使得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技术在物流、安防、智能家居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SLAM技术在处理复杂环境和动态变化场景时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传感器的性能受限、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等。
未来研究需要继续深入探索SLAM技术的创新方法和应用场景,以推动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
1.1 SLAM的定义和发展历程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是一种在未知环境中实现自主导航和地图构建的方法。
它通过同时进行定位和地图构建,使机器人能够在没有外部参考系的情况下,根据传感器数据实时更新自身的位置信息和环境地图。
SLAM 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从最初的基于滤波器的SLAM方法,到基于图优化的SLAM方法,再到近年来的深度学习SLAM方法。
20世纪80年代,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提出了SLAM 的概念。
他们主要研究如何在移动机器人的环境中实现定位和地图构建。
避障算法之3DVFH+一、3DVFH+论文翻译2.相关工作3.八叉树地图4.3DVFH+4.1 第一步:八叉图探索4.2 第二步:二维基础极直方图(2D Primary Polar Histogram)4.3 第三步:物理参量(Physical Characterstics)4.4 第四步:二维二进制极直方图(2D Binary Polar Histogram)4.5 第五步:路径检测与选择(Path detection and selection)一、3DVFH+论文翻译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实时三维避障算法3D-VFH+。
该方法基于2D VFH+避障算法并且使用了八叉树(octomap)框架来表现三维环境。
算法将从八叉图生成2D极坐标直方图并用于生成机器人的运动。
该方法可实时运行,速度可达到300us计算一次机器人运动。
2.相关工作VFH+算法:该算法可以用于在二维平面上移动的机器人的路径规划。
VFH+能够实时生成一条平滑的轨迹,并且将尺寸和转向速度等物理参量考虑在内。
D* Lite算法:Hrabar采用D* Lite进行概率性道路地图规划,重规划需要耗时0.15s。
A*算法:Maier等人使用了部分八叉图(机器人垂直方向的尺寸)然后将其投影成一个2D地图,接着采用A*算法进行二维路径规划。
Nieuwenhuisen等人提出了一个局部多分辨率路径规划系统,采用了多分辨率栅格地图用于局部路径规划,并且用全局规划器global planner产生一条到下一目标的新路径,同样使用的A*算法。
3.八叉树地图略,详情参见高翔的视觉SLAM十四讲。
4.3DVFH+3DVFH+旨在针对3D环境进行路径规划,逼格满满呀.当给定机器人在3D环境中的位姿的时候,算法采用的八叉树去求解障碍物的位置。
算法分为五步去计算机器人的新的运动。
4.1 第一步:八叉图探索机器人在一个很大的空间内运动时显然受限于计算能力不可能去考虑所有的体素(voxel)。
三维路径优化算法matlab英文回答:Three-dimensional path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are used to find the most efficient and optimal paths in a three-dimensional space. These algorithms are common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such as robotics, computer graphics, and computer-aided design.One popular algorithm used for three-dimensional path optimization is the A (A-star) algorithm. This algorithm is a heuristic search algorithm that finds the shortest path between two points in a graph. It uses a combination of the actual cost to reach a node and an estimated cost to reach the goal to determine the most promising path.To explain the A algorithm, let's consider an example of finding the shortest path between two points in a three-dimensional grid. Imagine you are a robot trying to navigate through a maze-like environment with obstacles.Your goal is to reach a specific destination point while avoiding obstacles.In this scenario, the A algorithm would work by exploring the neighboring nodes of the current position and calculating the cost to reach each neighboring node. The cost is determined by adding the actual cost to reach the neighboring node from the starting point and an estimated cost to reach the goal from the neighboring node. The estimated cost is usually calculated using heuristics such as the Euclidean distance or the Manhattan distance.The algorithm then selects the neighboring node with the lowest total cost and continues the process until the goal is reached. By considering both the actual cost and the estimated cost, the A algorithm can efficiently find the optimal path while avoiding unnecessary exploration of the search space.Another example of a three-dimensional path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s the D (D-star) algorithm. This algorithm is often used in dynamic environments where theobstacles or the cost of traversing the space can change over time. The D algorithm continuously updates the path as new information becomes available, allowing the robot or agent to adapt to changes in the environment.For instance, imagine you are a drone navigatingthrough a three-dimensional space where the wind speed and direction can change. The D algorithm would continuously update the path based on the current wind conditions to ensure the drone takes the most efficient route while accounting for the changing wind patterns.中文回答:三维路径优化算法用于在三维空间中寻找最高效和最优路径。
人工智能基础(习题卷38)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Scikit-learn中数据和标签用什么数据结构来存储?A)列表B)数组C)字典答案:B解析:2.[单选题]电容式传感器不能测量( )A)液位B)湿度C)瓦斯浓度D)纸的厚度答案:D解析:3.[单选题]下列人工神经网络属于反馈网络的是( )A)Hopfield网B)BP网络C)多层感知器D)LVQ网络答案:B解析:答案错误,选a4.[单选题]( )是产生式系统求解问题的基础。
A)规则库B)综合数据库C)控制系统D)知识库答案:A解析:5.[单选题]IMU 为惯性测量单元。
它包含三轴加速度计和三轴陀螺仪,主要用于感知飞行器在三个轴向上的运动状态( )。
A)俯仰B)滚转C)偏航D)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6.[单选题]福建公司人工智能平台样本库新增数据集功能在哪一模块下?A)数据中心B)标注中心D)应用中心答案:A解析:7.[单选题]数字电网的核心驱动力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 ).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A)传感网B)RFIDC)人工智能D)嵌入式系统答案:C解析:8.[单选题]( )是建造和设计专家系统的关键。
A)人机接口B)推理过程C)知识获取D)解释机构答案:B解析:9.[单选题]属于“人造智能”具有意识,达到或超越人类智慧水平的人工智能称为A)高人工智能B)低人工智能C)强人工智能D)弱人工智能答案:C解析:10.[单选题]遗传算法中,各个个体对环境的适应程度称为( )。
A)适应度B)占比C)浓度D)权重答案:A解析:11.[单选题]位置检测元件是位置控制闭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数控机床( )的关键。
A)速度B)稳定性C)效率D)精度答案:D解析:12.[单选题]常用的路径规划算法有A*算法等,A*算法公式是F(n) = g(n) + h(n) 中的g(n)代表的含义是( )。
面向复杂室外环境的移动机器人三维地图构建与路径规划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移动机器人在复杂室外环境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如无人驾驶汽车、智能物流、农业自动化等领域。
这些应用对移动机器人的三维地图构建与路径规划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和研究移动机器人在复杂室外环境下的三维地图构建与路径规划技术,以期提升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和决策能力。
本文将首先介绍移动机器人三维地图构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传感器技术、数据处理和地图生成等关键步骤。
随后,将重点分析复杂室外环境下地图构建面临的挑战,如动态障碍物、环境变化等因素对地图构建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有效的地图更新和维护策略,以确保地图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在路径规划方面,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路径规划算法,如基于规则的方法、优化算法和机器学习算法等。
将讨论这些算法在复杂室外环境中的适用性,并探讨如何结合三维地图信息实现高效、安全的路径规划。
本文还将关注实时路径调整策略,以应对动态环境中的突发情况。
本文将总结移动机器人在复杂室外环境下三维地图构建与路径规划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二、复杂室外环境的三维地图构建在复杂室外环境下,移动机器人的三维地图构建是实现精确导航和高效路径规划的前提。
这一环节涉及对室外环境的深度感知、特征提取、地图构建以及优化等多个步骤。
深度感知是三维地图构建的基础。
通过激光雷达、深度相机等传感器,机器人能够获取周围环境的深度信息。
这些传感器能够测量激光束或光线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生成离散的深度点云数据。
接下来,特征提取是从离散的深度点云数据中识别出关键的环境特征。
这些特征可能包括道路边缘、建筑物轮廓、树木等。
通过特征提取,可以减少数据处理的复杂度,提高地图构建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获取了深度信息和环境特征之后,就可以进行三维地图的构建。
三维地图通常以点云图或网格图的形式表示。
点云图由离散的点组成,每个点都包含三维坐标和颜色等信息。
136传感器与微系统(Transducer and Microsystem Technologies)2021年第40卷第2期DOI:10.13873/J.1000-9787(2021)02-0136-03在复杂地形下三维UAV航迹规划的改进A**算法*收稿日期:2020-03-2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374128)倪昌浩,邹海(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针对无人机在复杂三维空间中无法及时有效规划航迹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A”算法。
首先对无人机飞行俯仰角与偏航角进行约束,缩小航迹节点的扩展区域,其次为了防止未能及时探知地形障碍出现的航迹与障碍区域相交情况,引入危险因子并对节点附近搜索区域进行探测,提高算法提前预知风险的能力,最后为了满足实际无人机飞行需求,使用B样条曲线的方法生成连续平滑可跟踪航迹。
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规划的航迹满足约束且有较强的可行性和鲁棒性,航迹安全程度远远高于传统算法。
关键词:无人机;A”算法;航迹规划;B样条曲线;风险预测中图分类号:V2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787(2021)02-0136-033D UAV track planning based on improved A*algorithmin complex terrain*NI Changhao,ZOU Hai(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hui University,Hefei230601,China)Abstract:An improved A*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UAV can't plan its trajectory in time and effectively in complex3D space.Firstly,flight pilch angle and yaw angle of lhe UAV are constrained to reduce the extended area of the tack node.Secondly,in order to prevent being failed to detect condition of intersection of track and obstacle area in lime, that terrain obstacle occur lhe danger factor is introduced and the search area near the node is detected,so a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he algorithm to predict the risk in advance.Finally, in order to meet the actual flight requirements of UAV,B-spline curve method is used to generate a continuous and smooth track・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ck planned by the improved algorithm satisfies the constraints and has strong feasibility and robustness,and lhe degree of track safety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traditional algorithm.Keywords:UAV;A*algorithm;path planning;B-spline curve;risk prediction0引言航迹规划是无人机执行任务时的重要步骤之一,其目的是寻找出一条安全的无碰撞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