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的寒潮
- 格式:ppt
- 大小:6.19 MB
- 文档页数:39
寒潮综合情况汇报
寒潮综合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最近我国的寒潮情况。
寒潮是一种突然而来的天气现象,常常伴随着寒冷的气温、强风和大雪等极端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最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全国范围内多个地区相继遭受了寒潮的袭击,给人民生活和交通出行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在南方地区,特别是江南和西南地区,寒潮所造成的天气异常寒冷,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不便。
香港、广州、成都等城市最低气温都刷新了历史最低记录,给人民生活带来不小的冲击。
特别是在广州,由于不经常出现寒潮天气,当地居民的防寒措施相对较弱,因此造成了一定的不适和疾病。
相关部门对这些地区进行了预警和解释,同时提醒居民要注意保暖,做好应对寒潮天气的准备。
在北方地区,寒潮给交通出行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特别是在东北地区,因为寒潮导致大雪、冰冻等灾害,多个高速公路和铁路中断,给人民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相关部门紧急调集人力物力,进行抢险救援工作,保证人民的生活正常进行。
同时,部分地区的农田受到了寒潮的侵袭,给农户的秋冬作物带来了一定的损失,部分畜牧业也遭受了重大损失。
在寒潮影响期间,政府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前方部队进行救援工作,消除了寒潮造成的重大安全隐患,宣传部门加强了对寒潮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人民的防寒意识。
此次寒潮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提醒了我们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
我们应加强科学监测和预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以上是关于寒潮综合情况的汇报,谢谢各位领导和同事的聆听!。
船长气象练习题试题及答案1. ()下列正确的说法是______。
[单选题] *A.气象航线是建立在气候统计基础上的,是前人宝贵经验的总结B.在气象航线上航行时时处处都是顺风、顺浪C.在气象航线上一定不会遇到恶劣天气D.目前,气象航线还不能完全取代气候航线,很多时候还要参考气候资料(正确答案)2. ()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单选题] *A.在锋附近气温连续变化B.在锋附近天气发生剧烈变化(正确答案)C.在锋附近天气变化很小D.在锋附近气压连续变化3. ()锋与高空等压面相交区称为锋区,在等压面图上表现为: [单选题] *A.低压槽B.等压线密集区C.等温线密集区(正确答案)D.高压脊4. ()长江口附近海面雾的最盛期在: [单选题] *A.2~3月B.4~6月(正确答案)C.6~7月D.12~1月5. ()下列哪条不是冬季来自北美大陆和美国东部沿岸的北大西洋温带气旋移动的主要路径? [单选题] *A.先自西向东,后向东北B.先自西向东,后向西北(正确答案)C.先向南,后向东北D.向东北6. ()在什么情况下,易发生蒸汽雾? [单选题] *A.水面温度远高于气温(正确答案)B.水面温度远低于气温C.水面温度与气温相等D.水面温度稍低于气温7. ()北太平洋上的主要雾区位于: [单选题] *A.菲律宾以东洋面B.20°~30°N之间大洋中部洋面C.台湾以东洋面D.日本北海道至阿留申群岛附近海面(正确答案)8. ()在西北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特别显著的年份,它的强度和位置表现为: [单选题] *A.副高弱、位置偏北、偏西B.副高强、位置偏南、偏东C.副高强、位置偏北、偏西(正确答案)D.副高弱、位置偏南、偏东9. ()寒潮冷锋过境前,通常我国东部沿海的天气特征是: [单选题] *A.微弱的偏北风,相对较温暖B.多吹偏南风,相对较温暖(正确答案)C.强劲的偏北风,相对较寒冷D.多吹偏南风,相对较寒冷10. ()在500hPa天气图上,副高脊线呈东西走向,而且副高强大稳定,位于副高南侧的台风将: [单选题] *A.静止不动B.转向西北移动然后向东北移动C.向西北移动D.向西移动(正确答案)11. ()冷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的层结特征和能见度是: [单选题] *A.层结不稳定、能见度好(正确答案)B.层结稳定、能见度好C.层结不稳定、能见度差D.层结稳定、能见度差12. ()冬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特点为: [单选题] *A.强度弱、位置偏北、范围小B.强度强、位置偏南、范围大C.强度弱、位置偏北、范围大D.强度弱、位置偏南、范围小(正确答案)13. ()热带气旋与温带气旋相比较,在结构方面: [单选题] *A.两者均由1个气团组成B.前者由1个气团、后者由2~3个气团组成(正确答案)C.两者均由2~3个气团组成D.前者由2~3个气团、后者由1个气团组成14. ()船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取气象信息:①利用船载气象传真机接收气象传真图;②通过访问互联网站;③利用NAVTEX接收机;④通过GMDSS的EGC功能;⑤船舶在近岸或港口附近作业时,也可以收听收看当地广播电视传播的气象信息 [单选题] *A.①②③④⑤(正确答案)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①②③15. ()当高空环流较弱或有双台风影响时,南海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为: [单选题] *A.西行或倒抛物线型B.西行或抛物线型C.打转、路径无规律(正确答案)D.西南行或抛物线型16. ()在卫星云图上,台风的云系表现为: [单选题] *A.白色的漩涡状云系(正确答案)B.黑色的漩涡状云系C.灰色的漩涡状云系D.长条状的白色云带17. ()当高空环流较弱或有双台风影响时,南海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为: [单选题] *A.西行或倒抛物线型B.西行或抛物线型C.打转、路径无规律(正确答案)D.西南行或抛物线型18. ()在北太平洋副高的哪一侧出现偏北冷气流、大气层结稳定,大洋上有时出现层云或雾? [单选题] *A.副高北侧B.副高南侧C.副高东侧(正确答案)D.副高西侧19. ()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发生热带气旋最多的月份是: [单选题] *A.6、7月B.7、8月C.5、10月(正确答案)D.8、9月20. ()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发生热带气旋最多的月份是: [单选题] *A.6、7月B.7、8月C.5、10月(正确答案)D.8、9月21. ()在锋面天气中,遇到何种锋时,其降水持续时间最长? [单选题] *A.暖锋B.冷锋C.静止锋(正确答案)D.锢囚锋22. ()在高空天气图中,数值为152线代表什么图上的什么线? [单选题] *A.700hPa图上1520位势米等高线B.地面图上1152hPa等压线C.700hPa图上152位势米等高线D.850hPa图上1520位势米等高线(正确答案)23. ()热带气旋形成过程中,要使低层扰动迅速发展,在低层______流场的上空要有______流场。
寒潮概述寒潮,是指北方强冷空气如同潮水滚滚南下的现象。
群众习惯上把寒潮称为寒流。
晚秋以后,西伯利亚和极地冷空气势力逐渐加强。
一股股冷空气南下侵袭的机会日渐增多,影响的范围也不断扩大。
冷空气南下,常给我国广大地区带来剧烈降温、霜冻、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但不是每一次冷空气南下都称为寒潮。
按中央气象台规定:由于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在二十四小时内下降十度以上,最低气温降至五度以下,作为发布寒潮警报的标准。
但实际上,这个标准太高,尤其在南方,有时虽然二十四小时内气温下降十度以上,而最低气温并未降到五度以下,也会造成很大危害。
同时这个规定未说明气温下降十度以上地面范围大小。
为此,中央气象台又对上述标准作了补充规定: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四十八小时内降温十度以上,长江中下游最低气温在四度与四度以下〔春秋季那么改为江淮地区最低气温在四度与四度以下〕,陆上三个大区有五级以上大风,渤海、黄海、东海先后有七级以上大风,作为寒潮警报标准。
如果上述区域四十八小时内降温达十四度以上,其余同上,那么作为强寒潮警报标准。
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北极地带、苏联西伯利亚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国等地的冷高压区。
这些地区,冬季黑夜慢长,地面热量大量散失,温度很低,到处是冰天雪地,严寒己极。
停留在那些地区的空气团也变得越来越冷,越来越干,堆积得也越来越多,逐渐变成一个深厚、广阔的极冷气团。
在有利的高空大气环流形势引导下,就会有一部分冷空气离开它的源地,大规模地向南爆发,形成寒潮。
影响我国的寒潮,多数来自北冰洋地区的新地岛一带。
那里接近北极,冷空气非常容易堆积变冷。
另外,号称北半球寒极的东西伯利亚的雅纳河一带,也是寒潮源地之一。
那里的维尔霍杨斯克曾测得零下七十度以下的低温。
有时,冷空气到了蒙古以后,受环流影响停滞下来,再加上地面辐射冷却,冷空气越堆越多,也会形成强大的冷气团,一旦倾泻南侵,同样形成寒潮。
习惯上把极地、西伯利亚或蒙古一带强冷空气容易堆积和爆发的地方,叫做寒潮源地。
《我国近46年来的寒潮时空变化与冬季增暖》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的持续变化,我国的气候环境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其中,寒潮和冬季增暖现象的时空变化成为了我国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我国近46年来的寒潮时空变化及冬季增暖现象进行深度分析,以期为我国的气候变化研究和应对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二、我国寒潮的时空变化1. 寒潮的定义及影响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条件下向低纬度地区侵袭,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的天气过程。
寒潮对我国的气候环境、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 近46年来的寒潮时空变化近46年来,我国的寒潮活动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体上,寒潮活动的频率和强度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在北方地区。
从时间分布上看,寒潮活动在冬季更为频繁,且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
从空间分布上看,寒潮活动在北方地区更为频繁,而南方地区的寒潮活动相对较少。
三、冬季增暖现象的分析1. 冬季增暖的定义及影响冬季增暖是指冬季气温持续上升的现象。
这种现象对我国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 近46年来的冬季增暖现象近46年来,我国的冬季气温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
这种增暖现象在北方地区更为明显,而南方地区的增暖速度相对较慢。
冬季增暖现象导致我国的气候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降水模式的改变、植被生长季的延长等。
四、寒潮与冬季增暖的关系及影响因素1. 寒潮与冬季增暖的关系寒潮与冬季增暖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气候现象。
寒潮活动的频繁和强度增加,可能会对冬季增暖的速度和程度产生影响。
同时,冬季增暖也可能改变寒潮活动的频率和强度。
2. 影响因素影响我国寒潮和冬季增暖的因素众多,包括全球气候变化、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
其中,全球气候变化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极地地区的冰雪融化,海洋温度上升等都会影响我国的气候环境,从而影响寒潮和冬季增暖的现象。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对我国近46年来的寒潮时空变化及冬季增暖现象的深度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的气候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寒潮活动的频率和强度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而冬季气温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
寒潮主要影响我国哪些地区?寒潮主要影响我国哪些地区寒潮主要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包括内蒙古、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黄淮地区、江淮地区、江南地区、华南地区等。
寒潮会带来大幅度降温、大风、雨雪等天气现象,给交通、电力、航海等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导致霜冻、冰冻、冻雨等灾害,对农业、交通、电力等造成很大危害。
因此,在寒潮来临时,需要关注天气预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减少寒潮的影响。
寒潮与冷空气的区别寒潮和冷空气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定义:寒潮是冷空气的一种,指的是冷空气中的“王者”,即特别强烈的冷空气。
而冷空气是指温度较低的空气,是一种相对较普遍的气候现象。
降温幅度:寒潮和冷空气都会导致气温下降,但降温幅度不同。
寒潮在短时间内会带来大幅度的降温,而冷空气的降温幅度相对较小。
影响范围:寒潮通常会影响大范围地区,而冷空气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小。
综上所述,寒潮和冷空气在定义、降温幅度、影响范围等方面存在差异。
冷空气和寒潮的定义冷空气是指一种相对较冷的空气,通常以气温下降为主要特征。
冷空气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出现,其影响范围和程度因具体情况而异。
寒潮是指气温大幅度下降,导致气温降至冰点以下,通常伴随着大风、降雨、降雪等天气现象。
寒潮通常会对农业、交通、能源等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
降温幅度和影响范围冷空气和寒潮都会导致气温下降,但它们的降温幅度和影响范围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寒潮的降温幅度较大,影响范围较广,而冷空气的降温幅度相对较小,影响范围也较小。
在气象学上,寒潮和冷空气的区别主要在于降温幅度和影响范围。
根据国家标准,寒潮是指在24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同时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者48小时内,气温下降12℃以上,同时最低气温下降到0℃以下。
而冷空气则没有明确的降温幅度和影响范围的标准。
影响方式和程度冷空气和寒潮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
寒潮通常会给人们带来更明显的寒冷感觉,对农业、交通、能源等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
寒潮原因地理知识
寒潮是一种较强冷空气活动,常常给人们带来寒冷、降温和
降雪等天气现象。
寒潮的形成和发展有以下几个地理因素:
1.边界锋面:寒潮是由边界锋面引起的,通常是指位于两个
不同气团之间的锋面。
当暖气团和寒气团遇到时,形成的边界
锋面上会发展出寒潮。
当寒潮的边界锋面通过的时候,就会带
来明显的降温现象。
2.气候环流系统:寒潮的形成也与大气环流系统有关。
在高
纬度地区,特别是位于西风带边缘的地区,寒潮的频率较高。
这是由于这些地区受到了中纬度西风带的影响,冷空气容易从
北方向南方扩散。
3.气候变化:寒潮的发生也与气候变化有关。
气候变冷时,
大气中的水蒸汽减少,冷空气容易在寒潮形成区域形成和扩散。
4.地理地形:地理地形对寒潮的形成和传播也有一定影响。
比如,山脉、高原和河流等地形会改变冷空气的路径和速度,
进一步增加寒潮的强度和范围。
总之,寒潮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边界锋面、气候环流系统、气
候变化以及地理地形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
共同促使寒潮的生成和传播。
第2课时寒潮与台风学考要求分析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一、影响我国的寒潮【要点橈理】1概念:寒潮是指规模较大、势力较强、温度较低的冷空气侵袭现象。
2•多发季节:冬半年。
3•特点:降温快、温度低、来势猛、风力强、规模大、范围广等。
4•来源: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
5•入侵路径:中路: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在长江以北地区以大风、降温为主,江南则发展为雨雪天气。
西路:对我国西北、长江以南以及华南地区影响较大。
东路:通常只影响到我国长江以北地区。
6•危害:寒潮造成的大风、降温对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危害;带来的暴风雪会覆盖草场,造成"白灾”;还可引起沙尘暴,对交通运输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探究归纳】寒潮的成因及防御(1 )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南下的影响:①东西走向的山脉阻挡了寒潮的南下,使寒潮的势力越向南越弱。
②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2 )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不易受寒潮影响的原因: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很少受到寒潮的影响。
寒潮南下过程中,受到山脉的重重阻挡及地表摩擦力影响,势力逐渐减弱,加之云贵高原海拔较高,所以也不易受寒潮影响。
【学以致用】读“寒潮入侵我国主要路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图中①②③三条寒潮路径分别是① 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_ 。
其中,路寒潮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给江北地区造成________________ 天气,江南地区发展为____________ 天气。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潮入侵给我国草原牧区造成的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影响我国的寒潮多来源于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并通过三条路径进入我国(西、中、东),其中中路寒潮对我国影响较大;寒潮可能给我国牧区带来暴风雪灾害。
影响中国的寒潮
寒潮是指带来大范围的地区气温急剧下降、大风或雨雪天气的强冷空气活动现象。
我国规定由于冷空气的侵入,使得24小时内气温下降10℃,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作为发布寒潮警报的标准。
48小时内降温14℃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为全国性强寒潮警报的标准。
影响中国的寒潮的形成原因是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经西伯利亚、蒙古等地,使这里的冷高压得以加强,在西风的作用下导致冷空气频频爆发,向南侵入中国。
寒潮南下使经过地区产生急剧降温,往往带来冻害、低温冷害,尤其在中国南方,常使越冬作物及耕牛冻死。
寒潮影响到南岭以南,使热带作物遭受严重的甚至毁灭性的灾害。
寒潮带来的秋季早霜冻、春季晚霜冻,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春季寒潮容易造成倒春寒。
寒潮地面冷高压南下常常造成大范围大风,陆上最大风力有时达10级左右,海上则超过10级。
大风常吹翻船只,房屋、通信设备等遭破坏,而以渤海的风暴潮危害更大。
当寒潮袭击并伴有暴风雪时,对北方广大牧区的放牧威胁严重。
有时寒潮伴有大范围大雪或局部暴雨;在寒潮冷锋附近或寒潮过后低温持续时间内,在黄河以南地区可能会出现冻雨(又名雨淞),给交通、通信、工业等带来很大灾害。
1/ 1。
《我国近46年来的寒潮时空变化与冬季增暖》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的持续变化,我国的气候环境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其中,寒潮和冬季增暖现象尤为引人注目。
本文将针对我国近46年来的寒潮时空变化及冬季增暖现象进行深度分析,以期为理解我国气候变化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寒潮的时空变化1. 时间变化:近46年来,我国寒潮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都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根据气象数据,寒潮的发生频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所降低,但寒潮的强度却有所增强。
尤其在冬季,寒潮的影响更为显著。
2. 空间变化:从空间分布上看,寒潮的影响范围在不断变化。
北部和东北部的寒潮影响更为显著,而南部和西南部的寒潮影响则相对较小。
此外,随着气候的变化,寒潮的路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三、冬季增暖的现象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我国冬季的气温也在不断上升。
这主要表现为冬季的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都在不断上升。
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冬季增暖的现象更为明显。
此外,冬季的降水也发生了变化,如雪线的北移等。
四、原因分析对于这些气候变化现象,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二是我国特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我国的气候环境发生变化,而我国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则决定了这些变化的具体表现。
五、影响与应对1. 影响:寒潮和冬季增暖对我国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们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人们的日常生活、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
同时,这些气候变化还可能对我国的能源、交通、医疗等基础设施产生影响。
2. 应对:面对这些气候变化,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
其次,我们需要采取适应性措施,如改进农业种植制度、改善能源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六、结论总的来说,近46年来,我国的气候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寒潮的时空变化和冬季增暖的现象。
这些变化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需要我们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1991年强寒潮回顾1991年强寒潮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气象事件,对许多地区造成了严重影响。
以下是关于1991年强寒潮的回顾:1. 强寒潮的起因,1991年1月初,受到西伯利亚冷高压系统的影响,寒潮开始向中国东部地区移动。
同时,南方暖湿气流与寒潮气流相遇,形成了强烈的冷空气锋面,导致寒潮更加强劲。
2. 影响范围,1991年强寒潮主要影响了中国的华北、东北、江淮、江南、华南等地区。
许多地方的气温骤降,降幅达到了30摄氏度以上。
同时,寒潮还伴随着大风、降雪、冰冻等极端天气现象。
3. 影响后果,强寒潮给受灾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农作物受冻,大量农田受灾,导致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交通运输受阻,许多道路被冰雪覆盖,航班和铁路运行受到严重干扰。
此外,由于气温骤降,许多地区的供暖设施无法满足需求,导致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4. 救援和恢复工作,面对强寒潮带来的灾害,中国政府采取了紧急救援措施。
各级政府组织了抗寒救灾工作,向受灾地区调拨救灾物资和救援人员。
同时,各地展开了恢复工作,修复受损的交通、供暖和农田设施,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
5. 教训和改进,1991年强寒潮给中国气象部门和相关部门敲响了警钟。
在灾后,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成为重要任务。
政府加大了对农业、交通和供暖等关键领域的投入,提高了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
总结起来,1991年强寒潮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和损失,但也促使相关部门加强了灾害应对能力和改进措施,为今后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霜降气候寒潮霜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标志着气温逐渐下降,进入寒冷的季节。
而随着霜降的到来,气候中的寒潮现象逐渐增多,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一、霜降的特点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
霜降的特点是气温急剧下降,大部分地区有霜冻的现象出现。
此时,天空晴朗无云,大气稳定,形成了有利于寒潮发生的环境条件。
二、寒潮的形成原因寒潮是指从北方或西北地区移向南方地区的大规模冷空气。
寒潮的形成主要源于西伯利亚高压和蒙古高压等强大的冷空气团,它们在西风带的影响下,向南方推进,席卷整个中国大陆。
由于其冷空气带来的温度骤降,常常引发寒冷天气,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
三、寒潮的影响1.气温骤降:寒潮来袭时,气温会迅速下降,甚至出现冰冻的情况。
人们需要及时增加衣物保暖,防止感冒和冻伤的发生。
2.交通受阻:由于寒潮带来的降雨或冰冻,道路、铁路和航空交通常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给出行带来一定的不便。
3.农业生产受损:农作物对寒潮特别敏感,低温和冰冻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很大的影响。
尤其对早春、秋季作物的收获造成一定的损失。
4.健康问题增加:寒冷的天气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容易引发感冒、呼吸道疾病等。
四、应对寒潮的措施1.加强保暖:在寒冷气候中,要加强保暖措施,增加衣物,避免被寒冷空气侵袭。
2.注意交通安全:在寒冷天气中,道路容易结冰,造成行车的困难,需要谨慎驾驶,确保交通安全。
3.防寒保健:寒冷的天气容易导致感冒等疾病的发生,要注意保持室内的通风,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4.农业防寒:农民要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加强温室、大棚等设施的保温工作,保护农作物免受寒潮的侵害。
五、结语霜降气候寒潮是秋季结束、冬季开始的过渡期,它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困扰。
然而,只要我们合理应对,加强防护,我们就能够应对寒潮带来的困难,确保生活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初中地理】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之寒潮影响范围
【—八年级地理之寒潮影响范围】,寒潮还可带来风资源。
科学家认为,风是一种无
污染的宝贵动力资源。
影响范围
其东西长度可达几百千米到几千千米,但其厚度一般只有二三千米。
寒潮的移动速度
为每小时几万米,与火车的速度差不多。
影响我国的寒潮大致有三条路线:一条是西路。
这是影响我国时间最早、次数最多的一条路线。
强冷空气自北极出发,经西伯利亚西部南下,进入我国新疆,然后沿河西走廊,侵入华北、中原,直到华南甚至西南地区。
第二条
是中路。
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一带,经过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进入华北直到东南沿海地区。
第三条是东路。
冷空气从西伯利亚东北部南下,有时经
过我国东北,有时经过日本海、朝鲜半岛,侵入我国东部沿海一带。
从这条路线南下的寒
潮主力偏东,势力一般都不很强,次数也不算多。
寒潮暴发在不同的区域环境中有不同的特点。
在西北沙漠和黄土高原地区,风大雪少,极易造成沙尘暴天气。
在内蒙古草原,天气多风、多雪、寒冷。
在华北和黄淮地区,寒潮
经常伴随着风雪而来。
东北地区大风和大雪较多,降雪量为全国最高。
在江南,常常伴随
着寒风和苦雨。
总结:范围很大的冷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在适宜的高空大气环流作用下,就会大规
模向南入侵,形成寒潮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