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家庭社工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40
家庭社会工作常用理论
1、家庭系统理论。
家庭系统理论有三个基本观点:
①家庭成员的基本问题是由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交流方式导致
的。
②家庭所面临的危机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③因“问题”而导致的家庭功能的失调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如果社会工作者能够让家庭成员认识到家庭“问题”的产生与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方式之间的关联,及时改变这样的交流方式,建构新的交流方式,既能解决家庭功能的失调,又能使家庭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家庭也像人一样有一个成长、发展的自然变化过程,这是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核心观点。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关系以及他们的需要会随着家庭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每一个家庭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需要家庭成员去面对。
3、家庭抗逆力。
任何家庭在“问题”面前都拥有应对困难的能力,并且通过克服逆境的过程寻求新的发展。
家庭抗逆力理论认为,所谓健康家庭,并不是说没有“问题”,而是拥有能力应付“问题”。
社会工作者要从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两个方面考察家庭应对逆境的过程,在介入时,要提升家庭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把家庭放在关系复杂的多重系统中来考察。
生态系统理论假设影响个体发展的环境可以分为四个系
统,这四个系统分别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部系统及宏观系统。
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对家庭展开社会服务的同时,要全面考虑四个系统的重要性及作用。
中级社工考点: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中级社工考点: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级社工考点: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了解]:(一)家庭1.家庭的定义社会工作者之所以关注在家庭的日常生活场景中开展专业服务活动,是基于以下共识:家庭是社会成员获得基本需要并且学习社会行为的重要场所,在家庭中孩子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知识,并且为家庭之外的生活做好准备,家庭功能的正常发挥是保证其社会功能正常运行的前提。
2.家庭的类型根据家庭的结构特征可以把现代生活中的家庭分为六种常见的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领养家庭、寄养家庭和单亲家庭等。
核心家庭是指由一对夫妻以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是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联合家庭是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领养家庭是指通过法律长久收养子女的家庭;在寄养家庭中,父母暂时托管和抚养未成年的子女;单亲家庭则由父亲或者母亲一方与未成年子女一起生活的家庭。
知识点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3.家庭的变迁与社会工作家庭结构的转变不仅是简单的结构变化,同时也意味着家庭成员之间互动交流关系和方式的转变以及家庭成员需求的改变。
作为社会工作者,需要将家庭结构的改变与家庭成员互动关系和方式的转变以及家庭成员需求的变化联系起来,并且将这些变化放在家庭的日常生活场景中考察。
值得社会工作者特别关注的是,社会工作者自身对家庭也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由于社会工作者也生活在家庭中,也有自己的家庭生活经验,这些家庭生活的经验就构成了社会工作者认识和了解家庭的基础,影响社会工作者对受助家庭成员需求的理解以及对服务计划的制订和执行。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涵1.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1)家庭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2019初级社会工作实务考点:家庭社会工
作理论和概念
导读:本文2019初级社会工作实务考点:家庭社会工作理论和概念,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家庭系统理论
(1)三个基本观点:家庭成员的问题是由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交流方式导致的;家庭所面临的危机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因“问题”而导致的家庭功能失调能够有效解决。
(2)家庭系统概念的六个核心要素: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维持平衡;一人改变影响所有人;相互影响,循环因果;很多次系统与社会系统;依据规则运行。
2.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强调家庭成员的互动交流关系以及需要会随着家庭的发展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每一个家庭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需要家庭成员去面对,让家庭成员感受到一定的压力。
具体可分为八个阶段:家庭组成阶段、学前子女家庭阶段、学龄子女家庭阶段、青少年家庭阶段、子女独立家庭阶段、家庭调整阶段、中年夫妇家庭阶段以及老年人家庭阶段。
3.生态系统理论
该理论强调把家庭放在关系复杂的多重系统中来考察。
具体分为
微观系统(个体直接面对面接触和交往而组成,如家庭);中观系统(个人积极参与的两个或多个微观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如家庭和学校关系);外部系统(对个人有影响但个人不直接参与的系统,如社区);宏观系统(影响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社会文化价值系统)。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要素:1、为家庭提供服务的社会工作者;2、社会工作的对象---家庭;3、家庭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相信家庭自身能力和在调整自身系统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适时对家庭给予社会性支持二、我国家庭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1、社会转型中的家庭变动:(1)家庭结构小型化、简单化和多样化(需要、发展);(2)家庭功能重心的转移:生育、养育和生产的传统弱化;(3)家庭关系感情化、平等化趋向。
(4)家庭支持网络变化:一是邻里关系日益疏离,单位强大支持作用弱化;二是政府努力发挥作用,社区加大对社区居民服务。
2、转型期的婚姻家庭问题:不良婚姻(维系纽带是责作不是爱情)、婚姻冲突和家庭暴力仍然存在、亲子代际的隔阂与冲突表现得明显、家庭养老问题日渐严峻。
中国家庭工作体系:1.正式的:妇联,工会,社区居委会,村委会非正式的:邻里互助(自然形成;自发性;主动性,非功力性。
一、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与世界上的事物往往都遵循一定的周期开始、发展、终结一样,家庭也按照一定的轨道形成、发展直至消亡,即家庭也有它的生命周期。
家庭生命周期(FamilyLifeCycle)(也可译为它的生命循环、家庭生活历程)是家庭依照一定的轨道形成、发展、分裂出新的家庭,直至母家庭消亡的全过程。
在家庭生命周期过程中,母家庭孕育子家庭并消亡,家庭继续得以延续。
家庭生命周期是乡村社会学者在20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发展出来的概念,用来描述家庭的结构、组成以及行为的改变。
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根据不同的划分依据可以做不同的划分。
研究家庭生命的周期的阶段,通常是以孩子做关键人物,以孩子的出生成长去观察一个家庭的改变。
美国学者Duvall(1977)就以孩子为主线,对一个完整的中产阶级的美国家庭的生命周期提出一种八阶段论的说法这八阶段是:(1)第一阶段是新婚未生育期(2)年;(2)第二阶段是老大出生至老大两半,(2.5年);(3)第三阶段是家中有学龄前的小孩,老大两岁半至六岁,属于"混乱期"(3.5年);(4)第四阶段是家中有学龄中的小孩,老大六岁至十三岁(7年);(5)第五阶段是家中有青少年阶段的小孩,老大十三岁至二十岁(7年);(6)第六阶段是孩子陆续离开家庭,俗称"发射中心期"(8年);(7)第七阶段是由家庭空巢期至退休,"中年危机期"(15年左右);(8)第八阶段是由退休至夫妇两人都死亡(10至15年左右)。
这一有关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方式适用于独立生活的核心家庭。
各阶段划分脉络清晰。
彭怀真在《婚姻与家庭》中还提到家庭生命周期也可以和个人生命周期相结合考察,因为每个人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任务。
对成人的生涯分期有划分为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衰退期、死亡期等,每期之间又各有过渡转型期。
各个不同的发展问题,此外,家庭生命周期也可以根据妇女和儿童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来划分阶段,彭怀真将之划分成七个阶段:(1)新婚家庭,相关的妇女与儿童问题是:婚姻调适、性骚扰、就业妇女单身条款的压力;(2)有幼年子女的家庭,相关问题是:儿童照顾疏忽、妇女受虐、就业妇女托儿压力;(3)有学龄子女的家庭,相关问题是:儿童虐待、妇女就业、子女反抗;(4)有青春期子女的家庭,相关问题是:性虐待、妇女二度就业;(5)有年轻成年子女的家庭,相关问题是:性别歧视、妇女健康;(6)子女成长独立后的家庭,相关问题是:贫穷女性化、妇女更年期;(7)老年人家庭,相关问题是:贫穷女性化,寡居心理调适。
初级社会工作者辅导:家庭社会工作概述笔者社会工作者考试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备考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含义什么是家庭社会工作?不同的社会工作学者基于不同的理论流派和不同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界定。
台湾学者徐震、林万亿认为,家庭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人员应用社会工作的原则与方法,为增进家庭生活,扩大家庭功能,而对家庭所提供的服务与治疗。
香港学者马丽庄在《家庭社会工作》一书中指出,家庭社会工作就是指帮助求助的家庭发展,并运用自身的及社会的资源,增强家庭日常功能,改善家庭关系和解决家庭问题。
本书取台湾家庭问题专家和着名社会工作者周月清的定义,其界定是: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或理论,并以家庭为中心及维护家庭的完整,视家庭为一个整体并顾及到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需求,而提供各项家庭服务,以从事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
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包括对整体家庭及各个家庭成员两者的需要从事评量、介入和评估等,即为家庭社会工作。
相对而言,这个定义包容性较大同时又具有比较明确的指向性。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家庭社会工作的开展有如下几个特点:1、以整体家庭为取向作为问题评量和介入的重点家庭社会工作并非只是单一的帮助家庭中个别的成员,或解决个别成员的困难,而是因个别成员问题的发现介入到家庭,而问题的解决是以整体家庭为对象,即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是社会工作者服务的对象。
具体而言,从家庭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往往把个人的问题视为整个家庭的问题。
就是说,因为个人有了困难,因此难以履行其作为一个家庭成员应该扮演的角色,由此协助家庭重建的任务和重要性远远的超过出对个别的家庭成员的困难帮助,如失业的父亲或重病的母亲,其遭受的影响不只是个人,而是整个家庭;同时,当个别成员有了问题时,其原因可能是来自非功能性的家庭,如一个离家逃学的青少年,可能是非功能性家庭的受害者,因此家庭社会工作者要处理的不只是青少年个人,而是需要介入到整个家庭。
2、重视家庭和社区资源的联结虽然,家庭社会工作也采用“治疗”的诊断观点和相应的技术手段,但是它更加重视如何联结社区资源,如何改善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以帮助整个家庭及其个别成员。
第一章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和内容家庭——家庭成立——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问题——家庭社会工作一、什么是家庭?(一)家庭定义:以一定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组合起来的社会生活基本单位,在通常情况下,婚姻构成最初的家庭关系,就是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
一夫一妻制度下可以适用。
以婚姻、血缘、收养、同居等关系为纽带连接起来的共同生活以及经济相关、情感分享的社会群体。
家庭特征——1、是群体而非个体——最基本特征。
有明确成员关系、有持续交往、一致群体意识和规范、分工协作、一致行动等。
2、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共同体——婚姻是起点,夫妻关系是最主要的关系,婚姻关系有了血缘关系。
最稳定的关系:血缘、婚姻、收养。
3、家庭以共同生活、经济共有、情感共享为条件4、家庭是变化着的历史范畴(二)家庭的成立婚姻的本质特征是规范性——包括三个阶段:婚姻缔结和成立、婚姻关系维系、婚姻关系的解除与消亡——全部行为规范。
(三)家庭结构:家庭的组成(构成状况)方式,即有哪一种或哪几种家庭关系组成(全体家庭成员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构成的稳定的整体性关系模式和维系机制)。
两个层面含义:一是具体人员构成;二是互动和关系整体模式,即“硬件”和“软件”。
最基本的关系是夫妻关系。
从互动关系看,家庭结构是抽象的——日常运转中形成和体现出来的;实际存在的制约着相互关系,固化了的家庭关系;结构对家庭成员生理心理行为有影响;结构受到宏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社区文化影响。
家庭结构分类:1第一个维度——家庭人口组成。
多少人组成、哪些人组成,影响到家庭结构特征。
涉及规模变迁与什么因素有关?社会平均家庭规模对社会的影响?家庭结构对成员社会化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家庭规模会越来越小。
按照人口多少可以分为:大家庭(5人)、小家庭(4人及以下)和单身家庭。
人口组成特征表现在代际要素方面,按照家庭代际关系和亲属关系特征分类是最常用的,主要有:夫妻家庭——只有夫妻二人,包括自愿不育的丁克家庭、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家庭、未生育的家庭。
初级社会工作者考试《初级实务》考点:家庭社会
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和概念:
(一)家庭系统理论
“问题”由不良的沟通导致;危机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失调能够有效解决; 核心概念是家庭系统
(二)家庭生命周期
不同阶段有不同任务;生命周期的八个阶段(组成、学前子女、学龄子女、青少年、子女独立、家庭调整、中年夫妇、老年家庭阶段)
(三)生态系统理论
微观(家庭)、中观(两个或多个微观系统的互动)、外部(不直接参与)、宏观环境(社会文化价值系统)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
以父母和子女关系的改善为服务焦点,增进亲子间沟通交流和家庭社会功能为目标开展的服务
1.家庭行为学习
2.家庭照顾技巧训练
3.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二)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
1.婚姻辅导
2.家庭暴力的干预
(妇女、儿童权益的保护;施虐者的心理疏导)。
2018 年社会工作者《初级实务》第二章第三节
一、以家庭为中心的方法
1.家庭中心方法定义
2.方法要素
以家庭为单位、聚焦家庭功能、家庭全程参与、建立良好关系、连接资源网络。
3.方法理念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佳环境,儿童社会工作保障儿童能够安全、永久和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就是要联合家庭,让家长参与,发挥家庭潜能,并给予家庭支持。
4.实务原则
(二)以家庭为中心方法的主要内容
1.以家庭为单位,在社区开展家庭监护评估,筛选风险家庭:儿童成长需要的监测和评估、家庭监护能力的监测和评估、综合环境的监测和评估
2.评估结果分析
3.组建家庭工作团队:家庭的网络系统
4.开展家庭团队工作
二、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方法
(一)儿童友好社区的标志
(二)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内容
1.完善社区基本建设
2.建设安全、益智的儿童游戏场所和设施
3.健全社区儿童和家庭服务体系
4.创新社区儿童参与工作机制。
家庭社会工作一、家庭社会工作的涵义:家庭是人们以婚姻、血缘、收养或感情等关系为纽带组成的,以比拟持久的共同生活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共有、共享为主要特征的初级社会生活单位。
二、家庭的特征:1.家庭是初级社会群体:家庭成员之间互动频繁,具有直接性、面对面的特点,并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因素;当家庭中出现矛盾时,不能武断地以道德或法律来评判孰是孰非,更不应简单地以对某一方当事人的批评或解散家庭来解决家庭危机。
2.家庭是一个靠某种纽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系统:连接纽带一般是婚姻和血缘,但也有收养关系、同居关系等。
血缘关系最稳定。
作为系统,家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性质。
家庭成员之间联系紧密,每个人的情绪和行为都与他人息息相关,在受他人影响的同时也在影响他人。
协助家庭良性运转是社会工作者的根本目标。
3.家庭成员间有着比拟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经济上具有某种程度的共有、共享:家庭问题的解决途径往往是着眼于调整家庭的结构、协调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促进家庭的良性沟通。
4.家庭有足够的韧性和稳定性:家庭有着巨大的适应性和顽强的生命力,起根底是相对稳固的。
5.家庭是一个历史性范畴。
二、家庭的意义:1.社会方面:家庭是根本的社会组织单位,是稳定社会的重要力量、是高效的社会组织化单位、是文化传承的中国要途径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2.个人方面:家庭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支持、报账和鼓励是不可或缺的;是个人社会化的最初场所、是个人根本物质保障和精神动力的来源。
生活在家庭中是使人到达身心健康,获得人生意义感的一个重要途径。
3.资源角度:是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是人在困难时候的依赖,可以提供个人面对裱画时的应变能力。
家庭成员间具有利他性关系,家庭需要责任来维系。
家庭是利他性的资源提供。
增加家庭资源,宣传、倡导并协助家庭成员运用家庭的资源、承当对家庭的责任,是家庭社会工作应有之意。
三、家庭治疗的概念1.涵义:家庭治疗是一类以家庭为对象进行的治疗模式,治疗师通过与全部或局部家庭成员的治疗性会谈以及其他专业技术来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建立良性的家庭互动模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整个家庭及个别成员的问题,促进家庭的良性运转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家庭社会⼯作概述 ⼀、概念: 家庭社会⼯作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作介⼊,即动员社会即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即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
⼆、要素: 1、家庭社会⼯作者。
2、⼯作对象——家庭。
3、家庭社会⼯作的价值观。
三、注意事项: 1、把握社会转型带来的家庭变动: (1)家庭结果的⼩型化、简单化与多样化。
(2)家庭功能中⼼的转移。
(3)家庭关系感情化、平等化趋势。
(4)家庭⽀持络的变化。
(5)社会转型期的婚姻家庭问题。
2、认识中国家庭⼯作的体系: (1)正式的家庭⼯作结构。
(2)⾮正式的家庭⼯作。
家庭社会⼯作的主要内容 ⼀、家庭社会⼯作的⼀般性任务和内容: (⼀)提供物质性的服务,协助家庭⽣活有秩序运动。
(⼆)提供⼼⾥及法律援助,增强家庭的应变能⼒。
(三)开展教育与培训,提⾼家庭整体素质。
⼆、我国家庭社会⼯作的内容: 1、政府体制内的家庭社会⼯作: (1)家庭救助。
(2)家庭⽣活服务。
(3)婚姻调解。
(4)家庭⽣活教育。
(5)城乡社区针对家庭开展的教育与培训。
(6)有关家庭的主题活动。
2、⾮政府组织开展的家庭⼯作: (1)城乡贫困家庭的救济与扶助。
(2)家庭⼼⾥辅导。
(3)家庭能⼒建设。
家庭社会⼯作的主要⽅法 ⼀、整合社会⼯作⽅法在家庭中的应⽤ 1、个案⼯作⽅法。
2、⼩组⼯作⽅法。
3、社区⼯作⽅法。
4、社会⼯作⾏政。
⼆、家庭治疗 1、概念与流派:⼀个主要理论家,4种理论流派, 2、⽬标与范围: (1)⼴泛且深⼊地评估家庭⼈员之间的交互关系的素质。
(2)了解与促进家庭⼈员之间的交互反应关系。
(3)了解与促进每⼀分⼦的⾓⾊扮演与⾓⾊功能。
(4)改善或解决家庭当前的交互反应关系上的难题。
(5)促进家庭成员的发展功能。
(6)充分发展现代家庭⽣活应有的功能。
家庭社会工作理论一、角色和互动理论在社会学中,角色指与一定的社会地位、社会身份相联系的被期望的行为。
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会基于一种地位和身份,按照一定期望,选择一定行为模式去履行角色。
社会角色是社会互动的重要依据和标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就该有什么样的行为。
通常,个人在行使自己的角色时,会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1、个人经验、能力、人格的影响。
这是影响角色行使的重要的因素之一。
对于一个还没有做过父亲的人而言,他很难想象父亲这个角色在行为时应该注意的是什么。
个人既往经历过的事情对个人扮演角色起到一定的作用。
而对于一个能力较强的人来说,他可以通过同他人的互动,学习到如何以适当的角色同他人交往。
个人人格的特点也同样会影响到角色的行使,例如一个个性内向的人,如果要他在晚会上担任主持的角色的话,无疑会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2、自我参与的程度。
一般而言,自我参与的程度会影响到角色行使的认真程度。
自我参与的程度越深,自我投入越多,角色行使越加认真,反之,自我参与的程度较浅,自我投入较少,角色行使的程度也就越加随意。
一个在家庭中认真承担职责的父亲和一个认为家庭生活无聊至极的父亲,两者对于家庭生活的参与程度并不相同,因此,他们对于父亲这个角色的行使也就存在不同,前者可能会是一个勤奋、负责的父亲,而后者可能则是一个在家庭中得过且过的父亲。
3、行使角色所占据的时间长短。
行使角色占据的时间越长,角色对之投入的精力和时间相对较多,角色行使会较为认真、用心,反之,行使角色占据的时间较短,角色则会较为随便。
每一个人在社会里不仅只是扮演一种角色,而是根据情境以及互动对象的不同,扮演多种不同的角色,如一个人在家庭中可以是和蔼的父亲,温柔的丈夫,孝顺的儿子,在工作单位中则是有威望的领导,会办事的得力下属,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又是一个可以让人信赖的老友。
这些角色彼此之间不能混淆,否则就会增添他人的困扰。
如果用领导的角色和自己的家人打交道,时时要求家人听从自己的要求,对家人的一切指手画脚,无疑会引起家人反感,最终引发矛盾或冲突。
中级社工考点: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导语: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你知道是什么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相关的内容,需要了解的小伙伴们可以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哟。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了解]:(一)家庭处境化原则家庭处境化原则假设,家庭是家庭成员日常生活的场景。
它要求社会工作者在观察和评估家庭成员的需求时把家庭成员放在家庭的日常生活环境中,观察和了解家庭成员之间以及家庭成员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互动交流状况,关注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
家庭处境化原则认为,只有建立在家庭自然生活场景中的观察和评估,社会工作者才能准确把握家庭成员的真实需求,并且为家庭提供符合实际处境的解决方案。
(二)家庭成员增能原则家庭成员增能原则假设,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帮助家庭成员克服困难的有效方式是增强他们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而不是替代家庭成员消除他们面临的问题。
(三)家庭个别化原则家庭个别化原则认为,每个家庭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沟通交流的方式。
社会工作者只有从受助家庭所处的特殊处境着手,才有可能把握受助家庭成员的真实需求,提供符合受助家庭成员要求的服务。
(四)家庭成员需求满足原则家庭成员需求满足原则是指社会工作者既要关注受助家庭成员的目前需要,也要关注受助家庭成员的长远要求,并且跟随受助家庭成员需求的变化将问题的解决和预防以及发展结合起来。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实施步骤[了解]:(一)接触阶段(初步约定会谈时间)(二)开始阶段一是与受助家庭成员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二是全面评估受助家庭成员的问题;三是明确服务介入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制定计划)(三)介入阶段(影响服务对象)(四)结束阶段(总结和巩固成果)三、家庭社会工作的常用方法[了解]:(一)家庭评估的常用方法1 . 家庭结构图家庭结构图的绘制应遵循三项基本的原则:在辈分排序中,长辈在上,晚辈在下;在同辈排序中,年长的在左,年幼的在右;在夫妻关系排序中,男的在左,女的在右。
1.6 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
•理论来自实践,同时反过来指导实践。
•理论有多个维度,包括基础理论和操作理论或实务模式。
•本节我们重点来看影响家庭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
五个主要的理论•家庭系统理论•结构功能理论•符号互动理论•家庭压力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一是家庭系统理论。
•所谓系统,是指一些在界限内,彼此有互动的部分所组成的集合体。
•家庭系统理论把家庭看成是一个由几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每个子系统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影响,形成家庭系统有序的运转,以此来实现家庭的功能。
•20世纪60年代,家庭系统开始作为精神分析学的诊断与治疗用语,并于70年代逐渐被家庭社会学应用。
•家庭系统理论视角下,家庭社会工作者的基本任务就是帮助恢复家庭中各个子系统或家庭成员之间的均衡关系,使之重新有效配合,相互协调。
•20世纪60年代,家庭系统开始作为精神分析学的诊断与治疗用语,并于70年代逐渐被家庭社会学应用。
•家庭系统理论视角下,家庭社会工作者的基本任务就是帮助恢复家庭中各个子系统或家庭成员之间的均衡关系,使之重新有效配合,相互协调。
•社会工作者平克斯与米纳汉提出了“四个基本系统”的理论。
这四个系统是:改变媒介系统、案主系统、目标系统、行动系统。
•系统理论对家庭社会工作来说,意味着开展工作需要调动家庭内外的各种资源 。
•举例美国社会学家 塔尔科特·帕森斯•二是结构功能理论•帕森斯是结构功能理论的集大成者。
•结构功能理论主要探讨社会中系统与系统之间是如何相互依赖并整合在一起的,它强调的是社会的稳定、秩序和均衡。
•关于家庭,帕森斯认为,家庭的中心特点是均衡,家庭结构的稳定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主要功能在于重新确立被外部世界打乱了的和谐均衡状态。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有很大的意义。
•家庭社会工作的最核心的目标,就是使那些因种种原因而不能发挥其功能的家庭恢复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