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家庭社工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40
家庭社会工作常用理论
1、家庭系统理论。
家庭系统理论有三个基本观点:
①家庭成员的基本问题是由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交流方式导致
的。
②家庭所面临的危机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③因“问题”而导致的家庭功能的失调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如果社会工作者能够让家庭成员认识到家庭“问题”的产生与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方式之间的关联,及时改变这样的交流方式,建构新的交流方式,既能解决家庭功能的失调,又能使家庭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家庭也像人一样有一个成长、发展的自然变化过程,这是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核心观点。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关系以及他们的需要会随着家庭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每一个家庭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需要家庭成员去面对。
3、家庭抗逆力。
任何家庭在“问题”面前都拥有应对困难的能力,并且通过克服逆境的过程寻求新的发展。
家庭抗逆力理论认为,所谓健康家庭,并不是说没有“问题”,而是拥有能力应付“问题”。
社会工作者要从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两个方面考察家庭应对逆境的过程,在介入时,要提升家庭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把家庭放在关系复杂的多重系统中来考察。
生态系统理论假设影响个体发展的环境可以分为四个系
统,这四个系统分别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部系统及宏观系统。
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对家庭展开社会服务的同时,要全面考虑四个系统的重要性及作用。
中级社工考点: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中级社工考点: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级社工考点: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了解]:(一)家庭1.家庭的定义社会工作者之所以关注在家庭的日常生活场景中开展专业服务活动,是基于以下共识:家庭是社会成员获得基本需要并且学习社会行为的重要场所,在家庭中孩子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知识,并且为家庭之外的生活做好准备,家庭功能的正常发挥是保证其社会功能正常运行的前提。
2.家庭的类型根据家庭的结构特征可以把现代生活中的家庭分为六种常见的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领养家庭、寄养家庭和单亲家庭等。
核心家庭是指由一对夫妻以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是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联合家庭是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领养家庭是指通过法律长久收养子女的家庭;在寄养家庭中,父母暂时托管和抚养未成年的子女;单亲家庭则由父亲或者母亲一方与未成年子女一起生活的家庭。
知识点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3.家庭的变迁与社会工作家庭结构的转变不仅是简单的结构变化,同时也意味着家庭成员之间互动交流关系和方式的转变以及家庭成员需求的改变。
作为社会工作者,需要将家庭结构的改变与家庭成员互动关系和方式的转变以及家庭成员需求的变化联系起来,并且将这些变化放在家庭的日常生活场景中考察。
值得社会工作者特别关注的是,社会工作者自身对家庭也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由于社会工作者也生活在家庭中,也有自己的家庭生活经验,这些家庭生活的经验就构成了社会工作者认识和了解家庭的基础,影响社会工作者对受助家庭成员需求的理解以及对服务计划的制订和执行。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涵1.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1)家庭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2019初级社会工作实务考点:家庭社会工
作理论和概念
导读:本文2019初级社会工作实务考点:家庭社会工作理论和概念,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家庭系统理论
(1)三个基本观点:家庭成员的问题是由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交流方式导致的;家庭所面临的危机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因“问题”而导致的家庭功能失调能够有效解决。
(2)家庭系统概念的六个核心要素: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维持平衡;一人改变影响所有人;相互影响,循环因果;很多次系统与社会系统;依据规则运行。
2.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强调家庭成员的互动交流关系以及需要会随着家庭的发展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每一个家庭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需要家庭成员去面对,让家庭成员感受到一定的压力。
具体可分为八个阶段:家庭组成阶段、学前子女家庭阶段、学龄子女家庭阶段、青少年家庭阶段、子女独立家庭阶段、家庭调整阶段、中年夫妇家庭阶段以及老年人家庭阶段。
3.生态系统理论
该理论强调把家庭放在关系复杂的多重系统中来考察。
具体分为
微观系统(个体直接面对面接触和交往而组成,如家庭);中观系统(个人积极参与的两个或多个微观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如家庭和学校关系);外部系统(对个人有影响但个人不直接参与的系统,如社区);宏观系统(影响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社会文化价值系统)。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要素:1、为家庭提供服务的社会工作者;2、社会工作的对象---家庭;3、家庭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相信家庭自身能力和在调整自身系统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适时对家庭给予社会性支持二、我国家庭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1、社会转型中的家庭变动:(1)家庭结构小型化、简单化和多样化(需要、发展);(2)家庭功能重心的转移:生育、养育和生产的传统弱化;(3)家庭关系感情化、平等化趋向。
(4)家庭支持网络变化:一是邻里关系日益疏离,单位强大支持作用弱化;二是政府努力发挥作用,社区加大对社区居民服务。
2、转型期的婚姻家庭问题:不良婚姻(维系纽带是责作不是爱情)、婚姻冲突和家庭暴力仍然存在、亲子代际的隔阂与冲突表现得明显、家庭养老问题日渐严峻。
中国家庭工作体系:1.正式的:妇联,工会,社区居委会,村委会非正式的:邻里互助(自然形成;自发性;主动性,非功力性。
一、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与世界上的事物往往都遵循一定的周期开始、发展、终结一样,家庭也按照一定的轨道形成、发展直至消亡,即家庭也有它的生命周期。
家庭生命周期(FamilyLifeCycle)(也可译为它的生命循环、家庭生活历程)是家庭依照一定的轨道形成、发展、分裂出新的家庭,直至母家庭消亡的全过程。
在家庭生命周期过程中,母家庭孕育子家庭并消亡,家庭继续得以延续。
家庭生命周期是乡村社会学者在20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发展出来的概念,用来描述家庭的结构、组成以及行为的改变。
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根据不同的划分依据可以做不同的划分。
研究家庭生命的周期的阶段,通常是以孩子做关键人物,以孩子的出生成长去观察一个家庭的改变。
美国学者Duvall(1977)就以孩子为主线,对一个完整的中产阶级的美国家庭的生命周期提出一种八阶段论的说法这八阶段是:(1)第一阶段是新婚未生育期(2)年;(2)第二阶段是老大出生至老大两半,(2.5年);(3)第三阶段是家中有学龄前的小孩,老大两岁半至六岁,属于"混乱期"(3.5年);(4)第四阶段是家中有学龄中的小孩,老大六岁至十三岁(7年);(5)第五阶段是家中有青少年阶段的小孩,老大十三岁至二十岁(7年);(6)第六阶段是孩子陆续离开家庭,俗称"发射中心期"(8年);(7)第七阶段是由家庭空巢期至退休,"中年危机期"(15年左右);(8)第八阶段是由退休至夫妇两人都死亡(10至15年左右)。
这一有关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方式适用于独立生活的核心家庭。
各阶段划分脉络清晰。
彭怀真在《婚姻与家庭》中还提到家庭生命周期也可以和个人生命周期相结合考察,因为每个人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任务。
对成人的生涯分期有划分为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衰退期、死亡期等,每期之间又各有过渡转型期。
各个不同的发展问题,此外,家庭生命周期也可以根据妇女和儿童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来划分阶段,彭怀真将之划分成七个阶段:(1)新婚家庭,相关的妇女与儿童问题是:婚姻调适、性骚扰、就业妇女单身条款的压力;(2)有幼年子女的家庭,相关问题是:儿童照顾疏忽、妇女受虐、就业妇女托儿压力;(3)有学龄子女的家庭,相关问题是:儿童虐待、妇女就业、子女反抗;(4)有青春期子女的家庭,相关问题是:性虐待、妇女二度就业;(5)有年轻成年子女的家庭,相关问题是:性别歧视、妇女健康;(6)子女成长独立后的家庭,相关问题是:贫穷女性化、妇女更年期;(7)老年人家庭,相关问题是:贫穷女性化,寡居心理调适。
初级社会工作者辅导:家庭社会工作概述笔者社会工作者考试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备考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含义什么是家庭社会工作?不同的社会工作学者基于不同的理论流派和不同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界定。
台湾学者徐震、林万亿认为,家庭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人员应用社会工作的原则与方法,为增进家庭生活,扩大家庭功能,而对家庭所提供的服务与治疗。
香港学者马丽庄在《家庭社会工作》一书中指出,家庭社会工作就是指帮助求助的家庭发展,并运用自身的及社会的资源,增强家庭日常功能,改善家庭关系和解决家庭问题。
本书取台湾家庭问题专家和着名社会工作者周月清的定义,其界定是: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或理论,并以家庭为中心及维护家庭的完整,视家庭为一个整体并顾及到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需求,而提供各项家庭服务,以从事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
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包括对整体家庭及各个家庭成员两者的需要从事评量、介入和评估等,即为家庭社会工作。
相对而言,这个定义包容性较大同时又具有比较明确的指向性。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家庭社会工作的开展有如下几个特点:1、以整体家庭为取向作为问题评量和介入的重点家庭社会工作并非只是单一的帮助家庭中个别的成员,或解决个别成员的困难,而是因个别成员问题的发现介入到家庭,而问题的解决是以整体家庭为对象,即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是社会工作者服务的对象。
具体而言,从家庭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往往把个人的问题视为整个家庭的问题。
就是说,因为个人有了困难,因此难以履行其作为一个家庭成员应该扮演的角色,由此协助家庭重建的任务和重要性远远的超过出对个别的家庭成员的困难帮助,如失业的父亲或重病的母亲,其遭受的影响不只是个人,而是整个家庭;同时,当个别成员有了问题时,其原因可能是来自非功能性的家庭,如一个离家逃学的青少年,可能是非功能性家庭的受害者,因此家庭社会工作者要处理的不只是青少年个人,而是需要介入到整个家庭。
2、重视家庭和社区资源的联结虽然,家庭社会工作也采用“治疗”的诊断观点和相应的技术手段,但是它更加重视如何联结社区资源,如何改善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以帮助整个家庭及其个别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