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设备设计课程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481.43 KB
- 文档页数:8
建筑设备工程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建筑设备工程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其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2. 掌握建筑给排水、暖通、电气等主要设备系统的原理、设备和工程实施要求;3. 了解建筑设备工程领域的技术标准、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建筑设备工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建筑设备系统方案、施工图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进行建筑设备工程预算、招投标和施工现场管理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建筑设备工程事业,树立专业自信和责任感;2.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3. 引导学生关注建筑设备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培养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建筑设备工程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为今后从事建筑设备工程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感的建筑设备工程人才。
二、教学内容1. 建筑设备工程概述- 建筑设备工程定义、作用及发展现状- 建筑设备系统的分类及组成2. 建筑给排水工程- 给水系统原理、设备与设计要求- 排水系统原理、设备与设计要求- 给排水工程实施及验收标准3. 建筑暖通工程- 供暖系统原理、设备与设计要求- 空调系统原理、设备与设计要求- 暖通工程实施及验收标准4. 建筑电气工程- 电气系统原理、设备与设计要求- 电气工程实施及验收标准- 智能化建筑电气系统简介5. 建筑设备工程管理与预算- 建筑设备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建筑设备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 建筑设备工程预算编制与控制6. 建筑设备工程案例分析与实训- 分析典型建筑设备工程案例- 实训项目:建筑设备工程方案设计与施工图绘制- 实训项目:建筑设备工程预算编制与施工现场管理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化工过程设备设计Ⅰ(一)》说明书设计题目:换热器的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设计日期:设计单位:青海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目录前言 (4)任务书 (5)目的与要求 (6)一、工艺设计方案 (8)二、确定物性数据 (9)三、估算传热面积 (9)四、工艺结构尺寸 (10)五、换热器核算 (12)六、设计结果概要一览表 (17)七、参考文献 (19)前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综合应用本门课程和有关先修课程所学知识,完成以单元操作为主的一次设计实践。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在查阅技术资料、选用公式和数据、用简洁文字和图表表达设计结果、制图以及计算机辅助计算等能力方面得到一次基本训练,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实事求是、严肃负责的工作作风。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一个实践环节,是使学生得到化工设计的初步训练,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围绕以某一典型单元设备(如板式塔、填料塔、干燥器、蒸发器、冷却器等)的设计为中心,训练学生非定型设备的设计和定型设备的选型能力。
设计时数为3周,其基本内容为:(1)设计方案简介:对给定或选定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型式进行简要的论述。
(2)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含计算机辅助计算):物料衡算,能量衡量,工艺参数的选定,设备的结构设计和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
(3)辅助设备的选型:典型辅助设备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设备的规格、型号的选定。
(4)工艺流程图:以单线图的形式绘制,标出主体设备与辅助设备的物料方向,物流量、能流量,主要测量点。
(5)主要设备的工艺条件图:图面应包括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技术特性表和接管表。
(6)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应包括:设计任务书,目录,设计方案简介,工艺计算及主要设备设计,辅助设备的计算和选型,设计结果汇总,设计评述,参考文献。
整个设计由论述,计算和图表三个部分组成,论述应该条理清晰,观点明确;计算要求方法正确,误差小于设计要求,计算公式和所有数据必需注明出处;图表应能简要表达计算的结果。
过程设备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二氧化碳立式储罐二、技术特性指标设计压力:1.81MPa 最高工作压力:1.6MPa设计温度:165℃工作温度:≤125℃受压元件材料:16MnR 介质:二氧化碳气体腐蚀裕量:1.0mm 焊缝系数:0.85全容积:13m3 装料系数:0.9三、设计内容1、储罐的强度计算及校核2、选择合适的零部件材料3、焊接结构选择及设计4、安全阀和主要零部件的选型5、绘制装配图和主要零部件图四、设计说明书要求1、字数不少于5000字。
2、内容包括:设计参数的确定、结构分析、材料选择、强度计算及校核、焊接结构设计、标准零部件的选型、制造工艺及制造过程中的检验、设计体会、参考书目等。
3、设计说明书封面自行设计(计算机打印),要求有设计题目、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设计时间。
(全班统一)4、设计说明书用A4纸横订成册,封面和任务书在前。
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储罐的分类 (1)1.2立式二氧化碳储罐设计的特点 (2)1.3设计内容及设计思路 (3)第二章零部件的设计和选型 (5)2.1材料用钢的选取 (5)2.1.1容器用钢 (5)2.1.2附件用钢 (5)2.2封头的设计 (6)2.2.1封头的选择 (6)2.2.2封头的设计计算 (6)2.3筒体的设计 (7)2.3.1筒体的设计计算 (7)2.4人孔的设计 (7)2.4.1人孔的选择 (7)2.4.2人孔的选取 (8)2.5容器支座的设计 (11)2.5.1支座选取 (11)2.5.2支座的设计 (11)2.5.3支座的安装位置 (13)2.6接管、法兰、垫片和螺栓的选取 (14)2.6.1接管的选取 (14)2.6.2法兰的选取 (15)2.6.3垫片的选取 (16)2.6.4螺栓的选取 (17)第三章强度设计与校核 (19)3.1圆筒强度设计 (19)3.2封头强度设计 (19)3.3人孔补强设计 (20)第四章试验校核 (24)4.1水压试验 (24)4.1.1试验目的 (24)4.1.2试验强度校核 (24)4.2气密性试验 (25)总结 (26)参考文献 (27)。
1系统描述1.1概述喷雾干燥设备在1901年首次用于奶粉工业的生产,在20世纪20年代才正真用于奶粉工业的生产,20世纪40年代末才在我国开始使用。
最早的结构是属于压力箱式,物料的雾化为双流体式,动力消耗量大。
到1958年,轻工部在黑龙江推广畜力小型压力式喷雾干燥法生产奶粉,1955年哈尔滨松花江牛奶厂首次用离心喷雾的方法生产奶粉。
这两种形式都是平底结构,每工作一个班次人工出粉一次。
20世纪60年代中期,箱式压力干燥设备出现了锥底螺旋出粉器(搅龙)的结构形式。
第一台立式多喷头压力喷雾干燥设备诞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它的出现是喷雾干燥设备的有效容积缩小近一半,而且不用搅龙,连续出粉。
20世纪80年代又生产了喷头立式压力喷雾干燥设备,它在奶粉工业中的应用是推动我国乳粉工业技术进步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促进我国奶粉工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了提高牛奶液体干燥的速度,质量,提高牛奶液体转变为成品的生产效率,需要一套稳、准、快的控制系统,因为喷雾干燥设备有可直接由溶液或悬浮体制得成分均匀的粉状产品的特殊优点,此课程设计要完成喷雾式奶粉干燥控制系统设计。
1.2控制任务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温度,通风量,液位流量等控制系统进行动态性能和稳态误差分析,看是否达到一定的性能指标的要求,如若不能达到要求则必须对系统进行校正,利用合适的参数整定,使系统达到稳、准、快。
2系统建模本次设计以牛奶的干燥过程来设计干燥器。
由于牛奶属于胶体物质,激烈搅拌易固化,也不能用泵抽送,因而采用高位槽的办法。
浓缩的牛奶由高位槽流经过滤器A或B,滤去凝结块和其它杂质,并从干燥器顶部由喷嘴喷下。
有鼓风机将一部分空气送至干燥器,用蒸汽进行加热,并将与来自鼓风机的另一部分空气混合,经风管送往干燥器,由下向上吹,以便蒸发掉乳液中的水分,使之成为粉状物,并随湿空气一起由底部送出进行分离。
生产工艺对干燥后的产品质量要求很高,水分含量不能波动太大,因而,需要对干燥的温度进行严格控制。
陕西科技大学过程设备制造课程设计任务书学院:机电学院专业:过控班级:过控101 学生:曹虎子题目:φ1000精馏塔下封头结构分析与制造工艺设计课程设计从2013年 6 月20 日起到2013 年6月30日一、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1.原始数据:精馏塔的技术条件:塔体内径Di=1000mm,塔体高度H=50860 mm,设计压力P=0.6 MP,设计温度t=200℃,材料06Cr18Ni12Mo2Ti。
上封头标准椭圆型,上封头厚度12mm;下封头标准椭圆型,下封头厚度40mm。
2、工作要求:对Ф1000精馏塔下封头进行结构分析和材料分析,设计该封头的制造工艺,包括:制造准备,封头成形,焊接(拼接或与筒体焊接),接管焊接,其中涉及的检测和热处理方法选择等。
3、技术要求:通过生产现场实习,查阅技术资料等,并利用所学知识完成该工艺设计任务。
二、具体任务:1、熟悉精馏塔的技术条件和特性参数,进行上封头结构分析、材料分析,上封头草图绘制(方格子)、计算机绘制上封头结构(A3)。
2.、确定上封头的总体生产工艺过程(工艺流程);3、封头制造的准备:包括如钢板的检测和保存,钢板的预处理方法和工艺;展开计算、划线,切割加工等;4、不锈钢封头成型的注意事项,成形工艺设计及相关计算、模具设计、设备选用等,检测方法选择、热处理方法选择,边缘加工方法等。
5、接管孔的加工以及接管的焊接工艺;6、封头与筒体的焊接结构设计,详细的焊接工艺设计,工艺参数确定以及相应的检测、热处理方法等;7、绘图要求:草图一张,计算机绘制封头图1张(A3),总图图1张(A2)。
8、编写说明书:正文12页以上。
三、课程设计工作进度计划:指导教师:李瑞虎日期:教研室主任:日期:。
《过程设备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项目: 20M³液氨储罐设计所属院系:化学化工学院专业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1304班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张铱鈖2016年01月20日摘要本次课程设计任务为设计一个容积为20m³的液氨储罐,采用常规设计方法,综合考虑环境条件、液体性质等因素并参考相关标准,按工艺设计、设备结构设计、设备强度计算的设计顺序,分别对储罐的筒体、封头、鞍座、人孔、接管等进行设计,然后对其进行强度校核,最后形成合理的设计方案。
设计说明书的正文部分包括工艺设计和机械设计,其中机械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两部分内容,结构设计中包括设备一系列零部件的数据,强度计算包括厚度计算、水压试验、气密性试验等。
一、设计任务书20M³液氨储罐设计课程设计要求及原始数据(资料)一、课程设计基本要求1、按照国家压力容器设计标准、规范设计要求,掌握典型过程设备设计的过程。
2、设计计算采用手算,要求设计思路清晰,计算数据准确、可靠。
3、工程图纸要求计算机绘图。
4、独立完成。
二、原始数据表1 设计条件表目录一、设计任务书 (2)二、课程设计内容 (5)工艺设计 (5)一、设计压力的确定 (5)二、设计温度的确定 (6)机械设计 (6)一、结构设计 (6)①设计条件 (6)②结构设计 (7)1、压力容器选择 (7)物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压力容器的类型压力容器的用材2、筒体和封头的结构设计 (8)容器的筒体和封头壁厚的设计 (8)三·设备的设计计算1、筒体名义厚度的初步确定 (8)2、封头壁厚的计算 (8)容器的水压试验 (10)3、各个接管的位置及法兰的选择 (11)接管的设计法兰的设计垫片的选择4、人孔的选取 (13)5、液面计的设计 (15)6、鞍座的计算 (16)筒体的质量封头的质量液氨的质量附件的质量确定鞍座类型鞍座安装位置确定7、焊接接头设计 (17)回转壳体的焊接结构设计接管与壳体的焊接结构设计带补强圈的接管的焊接 (18)四、参考文献 (20)二、课程设计内容课程设计内容包括工艺设计和机械设计两部分工艺设计工艺设计的内容是根据设计任务提供的原始数据和生产工艺要求,通过计算和选型确定设备的轮廓尺寸。
冷霜自动灌装机课程设计1. 课程背景和目标冷霜自动灌装机是一种用于生产过程中将冷霜自动灌装到容器中的设备。
该设备具有高效、精确、可靠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化妆品、药品等行业。
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冷霜自动灌装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以及操作流程,并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冷霜自动灌装机的使用技巧和故障排除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技能。
2.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2.1 课程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冷霜自动灌装机的工作原理介绍•冷霜自动灌装机的结构组成及各部件功能•冷霜自动灌装机的操作流程•冷霜自动灌装机的维护与保养•冷霜自动灌装机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2.2 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理论讲授:通过课堂上的理论讲解,介绍冷霜自动灌装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等相关知识。
•实践操作:设置实验室或工厂环境,让学生亲自操作冷霜自动灌装机进行灌装操作,并进行故障排除。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冷霜自动灌装机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3. 课程计划和教学流程3.1 课程计划本课程设计共分为10个课时,具体计划如下:课时内容第一课时冷霜自动灌装机的工作原理介绍第二课时冷霜自动灌装机的结构组成及各部件功能课时内容第三课时冷霜自动灌装机的操作流程第四课时冷霜自动灌装机的维护与保养第五课时冷霜自动灌装机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第六-第十课时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3.2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冷霜自动灌装机的工作原理介绍1.引入冷霜自动灌装机的背景和应用领域。
2.讲解冷霜自动灌装机的工作原理,包括供料、定量灌装、封口等过程。
3.分析冷霜自动灌装机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冷霜自动灌装机的结构组成及各部件功能1.介绍冷霜自动灌装机的整体结构和各部件名称。
2.详细讲解各部件的功能和作用,如送料系统、定量系统、封口系统等。
第三课时:冷霜自动灌装机的操作流程1.演示冷霜自动灌装机的操作流程,包括开机准备、设定参数、启动操作等。
化工机械设备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化工机械设备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应用,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机械设备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化工机械设备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
(2)掌握主要化工机械设备(如泵、压缩机、蒸馏塔等)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熟悉化工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的选择、使用和维护。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机械设备的问题。
(2)具备较强的化工机械设备操作和维护能力。
(3)学会查阅相关资料,掌握化工机械设备的技术参数和市场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化工机械设备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注重安全生产。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工机械设备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
2.主要化工机械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化工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的选择、使用和维护。
4.化工机械设备的技术参数、市场信息及发展趋势。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章:化工机械设备概述1.1 化工机械设备的定义与分类1.2 化工机械设备的性能与要求第二章:泵与压缩机2.1 泵的分类与工作原理2.2 压缩机的分类与工作原理2.3 泵与压缩机的操作与维护第三章:蒸馏塔与吸收塔3.1 蒸馏塔的原理与结构3.2 吸收塔的原理与结构3.3 蒸馏塔与吸收塔的操作与维护第四章:化工机械设备的选择与使用4.1 机械设备的选择依据4.2 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护4.3 安全生产与职业道德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化工机械设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1.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题目:U型管式换热器设计课程设计要求及原始数据(资料):一、课程设计要求:1.使用国家最新压力容器标准、规范进行设计,掌握典型过程设备设计的全过程。
2.广泛查阅和综合分析各种文献资料,进行设计方法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
3.设计计算采用电算,要求设计思路清晰,计算数据准确、可靠,且正确掌握计算机操作和专业软件的使用。
4.工程图纸要求手工绘图。
5.毕业设计全部工作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
二、原始数据:1. 卧式换热器设计条件表序号项目壳程管程1 设备名称冷却器2 型式BEM3 工作压力MPa 见设计参数表见设计参数表4 工作温度℃(进/ 出)见设计参数表见设计参数表5 工作介质水、甲醇水6 介质特性易燃易爆、中度危害7 腐蚀裕量mm 2.02.卧式换热器条件图3.卧式U型管式换热器设计参数表三、课程设计主要内容:1.设备的结构设计包括:管箱、管板、折流板、拉杆等结构形式的确定以及标准件(支座、容器法兰、管法兰)的选取等。
2. 设备强度计算(1)管、壳程的筒体及封头壁厚计算以及水压试验应力校核。
(2)管板的厚度计算及应力校核。
3.技术条件编制4.绘制设备总装配图5.编制设计说明书四、学生应交出的设计文件(论文):1.设计说明书一份2.总装配图一张(折合A1图纸一张)五、主要参考资料:[1]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学苑出版社,1999[2]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3] 秦叔经叶文邦等,《化工设备设计全书——换热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2[4] 中国化工设备设计技术中心站,《化工设备图样技术要求》,2000,11[5] 郑津洋、董其伍、桑芝富,《过程设备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6]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7] 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化工工艺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2.过程设备课程设计、计算2.1结构设计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包括:管箱、管板、折流板、拉杆等结构形式的确定以及标准件(支座、容器法兰、管法兰)的选取。
过程设备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二氧化碳立式储罐设计学生姓名xx专业xxx学号xxx指导教师xxxx学院xxxxx二〇一四年六月过程设备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二氧化碳立式储罐二、技术特性指标设计压力:1.71MPa 最高工作压力:1.5MPa 设计温度:162℃工作温度:≤120℃受压元件材料:16MnR 介质:二氧化碳气体腐蚀裕量:1.0mm 焊缝系数:0.85全容积:8m3 装料系数:0.9三、设计内容1、储罐的强度计算及校核2、选择合适的零部件材料3、焊接结构选择及设计4、安全阀和主要零部件的选型5、绘制装配图和主要零部件图四、设计说明书要求1、字数不少于5000字。
2、内容包括:设计参数的确定、结构分析、材料选择、强度计算及校核、焊接结构设计、标准零部件的选型、制造工艺及制造过程中的检验、设计体会、参考书目等。
3、设计说明书封面自行设计(计算机打印),要求有设计题目、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设计时间。
(全班统一)4、设计说明书用A4纸横订成册,封面和任务书在前。
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储罐的分类 (1)1.2立式二氧化碳储罐设计的特点 (2)1.3设计内容及设计思路 (2)第二章零部件的设计和选型 (4)2.1材料用钢的选取 (4)2.1.1容器用钢 (4)2.1.2附件用钢 (4)2.2封头的设计 (5)2.2.1封头的选择 (5)2.2.2封头的设计计算 (5)2.3筒体的设计 (6)2.4人孔的设计 (6)2.4.1人孔的选择 (6)2.4.2人孔的选取 (7)2.5容器支座的设计 (9)2.5.1支座选取 (9)2.5.2支座的设计 (9)2.5.3支座的安装位置 (10)2.6接管、法兰、垫片和螺栓的选取 (122)2.6.1接管的选取 (122)2.6.2法兰的选取 (122)2.6.3垫片的选取 (144)2.6.4螺栓的选取 (144)第三章强度设计与校核 (166)3.1圆筒强度设计 (166)3.2封头强度设计 (166)3.3人孔补强设计 (177)第四章试验校核 (200)4.1水压试验 (200)4.1.1试验目的 (200)4.1.2试验强度校核 (200)4.2气密性试验 (211)设计总结 (222)参考文献 (23)第一章绪论1.1 储罐的分类压力储罐的组成部分根据文献[1]一般由筒体、封头、法兰、密封元件、开孔和接管、支座等六大部分构成容器本体。
过程装备与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过程装备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理解各类过程装备的工作机制。
2. 使学生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控制算法及其在过程装备中的应用。
3. 帮助学生掌握过程装备与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培养其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过程装备结构设计和控制系统原理图绘制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仿真软件对过程装备与控制系统进行调试和优化的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使其能在项目设计中有效协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过程装备与控制领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节能、环保等因素。
3. 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使其遵循工程伦理,注重工程质量。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过程装备基本原理与结构组成- 教材章节:第二章- 内容列举:流体机械、气压传动、温度控制装备等原理及结构组成;各类传感器、执行器的原理与应用。
2. 控制系统原理与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内容列举:PID控制算法、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控制系统原理图绘制与仿真。
3. 过程装备与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 内容列举:设计流程、设计原则、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典型过程装备与控制系统案例解析。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过程装备基本原理与结构组成学习。
第二周:控制系统原理与应用学习。
第三周:过程装备与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学习。
第四周: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过程装备与控制相关知识,为后续课程设计和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 精馏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目录前言 (2)第一章任务书 (3)第二章精馏过程工艺及设备概述 (4)第三章精馏塔工艺设计 (6)第四章再沸器的设计 (18)第五章辅助设备的设计 (26)第六章管路设计 (32)第七章塔计算结果表 (33)第八章控制方案 (33)总结 (34)参考资料 (35)前言本课程设计说明书包括概述、流程简介、精馏塔、再沸器、辅助设备、管路设计和控制方案共七章。
说明书中对精馏塔的设计计算做了详细的阐述,对于再沸器、辅助设备和管路的设计也做了说明。
鉴于设计者经验有限,本设计中还存在许多错误,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正。
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参阅!第一章概述精馏是分离过程中的重要单元操作之一,所用设备主要包括精馏塔及再沸器和冷凝器。
1.1精馏塔精馏塔是一圆形筒体,塔内装有多层塔板或填料,塔中部适宜位置设有进料板。
两相在塔板上相互接触时,液相被加热,液相中易挥发组分向气相中转移;气相被部分冷凝,气相中难挥发组分向液相中转移,从而使混合物中的组分得到高程度的分离。
简单精馏中,只有一股进料,进料位置将塔分为精馏段和提馏段,而在塔顶和塔底分别引出一股产品。
精馏塔内,气、液两相的温度和压力自上而下逐渐增加,塔顶最低,塔底最高。
本设计为筛板塔,筛板的突出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塔板阻力小且效率高。
但易漏液,易堵塞。
然而经长期研究发现其尚能满足生产要求,目前应用较为广泛。
1.2再沸器作用:用以将塔底液体部分汽化后送回精馏塔,使塔内气液两相间的接触传质得以进行。
本设计采用立式热虹吸式再沸器,它是一垂直放置的管壳式换热器。
液体在自下而上通过换热器管程时部分汽化,由在壳程内的载热体供热。
立式热虹吸特点:1.循环推动力:釜液和换热器传热管气液混合物的密度差。
2.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传热系数高。
3.壳程不能机械清洗,不适宜高粘度、或脏的传热介质。
4.塔釜提供气液分离空间和缓冲区。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过程装备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复习巩固《过程装备设计》中的理论内容;
2、掌握设备设计的步骤、方法。
熟悉常用设备设计的标准。
二、设计题目及设计任书
课程设计题目:
()M3()MPaDN()液化石油气(氨气)储罐设计
1、液化石油气储罐设计
见卧罐参数表,选一组数据
2
(1)概述
简述储罐的用途、特点、使用范围等
主要设计内容设计中的体会
(2)工艺计算
根据安装地点的气象记录确定容器的操作温度; 根据操作温度、介质特性确定操作压力;
筒体、封头及零部件的材料选择;
(3)结构设计与材料选择
封头与筒体的厚度计算
封头、法兰、接管的选型和结构尺寸拟定;
根据容器的容积确定总体结构尺寸。
支座选型和结构确定
各工艺开孔的设置;
各附件的选用;
(4)容器强度的计算及校核
水压试验应力校核
卧式容器的应力校核
开孔补强设计
焊接接头设计
(5)设计图纸
总装配图一张AI
三、参考文献
1. GB150《钢制压力容器》
2. HGJ20580-20585 一套
3.JB4731-2005T+钢制卧式容器
4.HG20592-20635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
5.HG21514-21535-2005钢制人孔和手孔
6.JB/T4736《补强圈》
7.JB/T4746《钢制压力容器用封头》
8.JB/T4712《鞍式支座》
9.《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010
10.郑津洋、董其伍、桑芝富.《过程设备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过程装备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着重讲解工业过程中的自动化、过程参数控制和仪器测量技术,以及现代化工生产过程中过程控制的各种模型和算法。
同时,本课程还将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过程装备控制技术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大纲1. 过程控制基础知识•过程控制的定义和概念•过程控制中的信号、控制器、执行器以及过程变量•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2. 过程仪表的性能和选择•仪表的性能指标•传感器的选择和应用•仪表的安装和调试3. 控制回路基础•控制回路的基本原理•PID控制器原理及其参数调整•不同类型的控制回路4. 过程模型和仿真技术•过程建模的方法和基本概念•常用过程模型的详细介绍•仿真软件的应用和使用5. 其他过程装备控制技术•自适应控制技术•分布式控制系统•先进控制技术三、课程设计1. 题目设计一套工业液体混合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要求控制系统能够自动调整设备中各种液体的流量和温度,使得最终混合后的液体符合特定的生产要求。
2. 基本要求•设计一套完整的液体混合控制系统,包含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多种元件。
•设计一个完整的控制回路,能够根据温度、压力等参数自动调整液体的流量和比例。
•在控制中应用PID控制技术和自适应控制技术,并对控制系统进行模型仿真。
•实现控制系统与计算机数据采集、处理和显示的接口,能够实时监测液体的流量、温度,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设计系统的图形化界面,使得操作和监测更加方便。
3. 设计方法•了解液体混合设备的工作原理,理解流量和温度对混合液体质量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执行器,根据不同参数选择不同的采集方式。
•设计PID和自适应控制算法,优化控制回路参数,保证监测结果准确和稳定。
•利用MATLAB或Simulink等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实验,验证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设计图形界面,实现整个控制系统的可视化操作和监测。
四、课程考核1.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详细描述液体混合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设计流程和仿真结果,包括图表、实验数据和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