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章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232.28 KB
- 文档页数:21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至第四章全册知识复习提纲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一章水和水溶液一、地球上的水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1、海洋水(96.53%):咸水,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陆地咸水(0.94%)水圈陆地淡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淡水(2.53%)为人类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大气水2、大部分的水以液态形式存在,寒冷的基地和高山上:固态,空气:气态,在空气冲,水是气态水循环途径:海洋—陆地、海洋—海洋、陆地—陆地,水循环类型包括海陆间水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导致水循环的外因是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
3、水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4、供人们使用的水资源:某一区域,一段时间内降水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就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量。
5、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就越丰富:赤道附近及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贫乏6、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空间分布不均匀: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只有南方的四分之一。
时间分布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北方更为明显7、最早的生命出现在海洋,水是生命的摇篮。
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8、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9、水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一般动物体水含量:70%-80%,水母含量最高:98%,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需水量:2.5升二、水的组成口诀:正氧负氢,氢二氧一10、水的电解实验:氧气:接正极,检验方法: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气:接负极,检验方法:点燃后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体积比:氧气:氢气=1:2水中加少许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烧碱):增加水的导电性11、水分子的构成:①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②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③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④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成比原来分子更小的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⑤在化学变化过程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八年级上《科学》第1章水 和水的溶液复习提纲第1节 地球上的水1. 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2. 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 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4.水的循环: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水循环的5个环节:a 蒸发 b 水汽输送 c 降水 d 地表径流 e 下渗 (地下径流)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水循环的能量来源:太阳。
5、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和时间的分配上很不均匀。
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季丰富,冬季欠缺,北方更明显。
6、含水量最高的生物:水母第二节 水的组成1. 水的电解【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体积比)】2、水的电解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实验结论: 水 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不能说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的。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在水电解的反应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水分子,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微粒是氧原子和氢原子。
第3节.水的浮力1.、一切浸入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竖直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上表面距水面的深度小于下表面距水面的深度,故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大于上表面受到水压强。
(并不是物体浸在液体中就会受到浮力,如桥墩不受浮力)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即F 浮=G 排液=m 排g =ρ液g v 排 公式变形:同样,阿基米德原理可以推广到气体的浮力上:浸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即F 浮=G 排气=m 排g =ρ气g v 排注意:(1)ρ液是液体的密度,而不是物体的密度(2)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即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等无关;也与物体是否在液体中运动等无关。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3、水的循环:小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4、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5、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原因: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内因:水的三态变化6、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
7、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8、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2节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分子式:H2O)。
第3节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包括完全浸没和部分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大小:浮在水面上,F浮=G;方向:垂直向上;作用点:物体重心。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 G排液=ρ液gV排液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液取kg/m³, V排取m³)3、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完全浸没时的F浮)②F浮>G 上浮(完全浸没时的F浮)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④F浮=G 漂浮此时 V排< V物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
第一节水在哪里1、地球上的水是怎样分布的?(海洋、陆地、空气、生物体)2、地球上的水的主体部分是哪一部分的水体?(海洋水)3、地球水淡水的主体是哪一部分的水体?(冰川水)4、地球上的水是以什么状态存在?(固态、液态、气态)。
请举一例说明:(冰川水、江河水、大气水)5、那种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最短?(大气水)6、那种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最长?(冰川水)7、可以被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有哪些?(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8、水循环包括哪些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9、地球上水循环的途径是怎样的?(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10、水循环的原因怎样?(水的三态变化(内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外因)11、你一天要摄取多少升水?(2.5升)是通过哪些途径获得的?(直接摄取和碳水化合物的转化的)。
又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排出的?(呼吸系统以水蒸气的形式排出,汗液的形式排出,尿的形式)。
12、含水量最多的生物叫什么?(水母)13、目前人类对水循环中的哪一环节可以施加影响?(地表径流)请举例说明:(修建水库、引水灌溉等)第二节水的组成1、什么叫做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2、什么叫做化学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3、简述水的物理性质?(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4、实验室里有两瓶无色的气体,一瓶是空气,一瓶是氧气,你能将它们鉴别出来吗?请说说你的方法。
(能,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不能复燃的是空气)5、电解水时,你观察到什么现象?(两极上有气泡出现,两玻璃管内液面下降)6、氧气有什么化学性质?(助燃性)氢气有什么化学性质?(可燃性)7、电解水时,负极产生什么气体?(氢气)正极产生什么气体?(氧气)负极和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是多少?(负极:正极=2 :1)8、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产生什么气体?(氢气和氧气)9、水是有什么组成的?(水是有氢气和氧气组成的)通直流电10、写出水的电解的表达式(水氢气+ 氧气)11、电解水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什么?(增加水的导电性)第三节水的密度1、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2、什么叫密度?(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3、水的密度是多少?(1.0×103千克/米3)它表示什么意思?(每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4、密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千克/米3)读作什么?(千克每立方米)5、要测量物体的密度,必须测出哪些量?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必须测出质量、体积。
第一单元复习1、我的家在哪里①构成社区的要素: P6 ②地图的三要素:P7-8A.方向:“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注出正北方向。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
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
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
文字式。
数字式。
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计算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C.图例和注记③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2、多种多样的社区 P10-13①社区的主要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
见书P10 表格划分标准和举例②社区的差异:一是规模不同;二是特色各异③社区间的联系:不仅表现在物产方面,还表现在经济、文化、信息等各个方面。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P14-17①常见地图:政区图、地形图、常见的地形图有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海拔、坡度、线路)、旅游图、中国铁路干线图P 15第二单元复习1、地球上海洋占据了71%,而陆地只占据了29%。
P202、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是欧亚大陆。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3、世界七大洲的面积大小顺序和在地图上的位置P21。
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都在东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在东西半球各一半。
亚洲、欧洲、北美洲在北半球,大洋洲、南美洲和南极洲在南半球。
非洲则刚好在南北半球一半。
P214、明确洋与洲之间的位置。
如被欧洲、北美洲、亚洲所包围的洋是北冰洋等。
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洋是北冰洋。
跨经度最广的是北冰洋和南极洲。
5、请掌握世界上的一些海峡名称及它们的位置、沟通的水域。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姓名一水在哪里1、地球上的水96.53%是海水,只有2.53%是淡水。
目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只占全部淡水资源的0.3%2、水循环是指由于蒸发和降水,使地球上水体进行水分交换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
大循环:海陆水循环;小循环;(1)海上内循环;(2)陆上内循环。
二、水的组成:1、在水中通直流电后,在负(阴)极产生体积较大的气体,用点燃的火柴接近这种气体,发现它会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这种气体是氢气。
正(阳)极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小,这种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这种气体是氧气。
2、水的电解表达式: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
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不能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水电解产生的V氢气:V氧气=2:1三、水的密度: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计算公式:ρ= m/v 推导公式:m=ρv v=m/ρ3、国际单位:kg/m3 常用单位:g/cm3,它们之间的换算:1g/cm3=1000kg/m34、常见物质的密度:ρ水=1.0*10kg/m3;表示的意义:1m3水的质量为1000kgρ酒精= ;ρ铁= ;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但等于它们的比值。
6、两种不同的物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越大的物质,质量越大;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越大的物质,体积越小。
四、水的压强;1、压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间的相互挤压,方向与受力物体的接触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
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
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的大小、物体的作用面积。
3、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4、计算公式:p=F/S单位:帕推导公式:F=pS S=F/p5、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6、压强计是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橡皮膜上受到的压强越大,U型管两边的液面的高度差也越大。
7、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会产生压强。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一、水在哪里1、地球上的水的组成和分布:地球上的水主要以液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固态和气态形式存在,它们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别在海洋、陆地、空气和生物体内。
大气中的水与海洋水相比,数量不多,但这部分水却会成云致雨,形成复杂的天气现象。
注:(1)根据水的状态分为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
(2)根据水中含盐量的多少分为咸水和淡水。
(3)根据水在地球上的积聚情况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注:(1)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主要来自于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人们在海上缺少淡水时,可以通过食用海洋中的鱼等动物来补充淡水。
2、水和生命(1)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许多生命体的组成中,水占其质量的半数以上。
组成生物的基本结构——细胞的主要成分水,如人体中含水量占人体重要的2/3以上,水母占98%。
(2)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只有在水分充足的时候,生物体内的各种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每个成年人平均每天约2.5升,主要供水途径为直接摄入和碳水化合物转化。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了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
例如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缺水的环境,长有肥大的茎和小的叶刺,而根却非常发达。
3、水的循环(1)形成原因: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随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因而使水分在循环过程中的转移、交换成为可能。
形成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太阳辐射式水循环的动力;地心引力是促使陆地水流归海洋的动力。
(2)水循环按照其发生的领域可以分为三种情况:①发生在海洋——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海陆间循环) ;②发生在海洋——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海上内循环) ;③发生在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陆上内循环) 。
二、水的组成1、电解水实验现象: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1∶2,质量之比为8∶1,结论: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八年级 ( 上 ) 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1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安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 2.5L ,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 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 种。
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 个环节: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e、地下径流f 、下渗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水的组成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燃烧 , 产生淡蓝色火焰。
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 +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纯洁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 100℃水在 4℃时密度最大。
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密度1、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
(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公式:密度 =质量 / 体积ρ= m/v〔公式变形: m=ρ v v =m / ρ〕ρ表示密度〔千克 / 米3或克 / 厘米3〕 m 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 3 或厘米3〕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 × 103千克 / 米3,合 1.0 克 / 厘米3,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 1.0 × 103千克。
一、地球上最多的水体是水,约占。
淡水约占。
淡水中最多的是。
我们常说的水资源指的是。
地球上的大部分水以态存在。
固态主要存在于,空气中的水以态存在。
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名A B C D E F .写出三个循环名称及路径:大循环:()小循环:1. ()2. ()人类能施加影响的环节是。
水循环的动力是。
陆地水资源得到补充的是循环。
二、在地球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就是水循环最活跃的地方,是和。
我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年际间变化。
时间上,夏天降水,冬季,空间上,东西,南北。
我国江河径流量总量占世界的第位,人均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
一个成年人一天需要升水,可以通过和获得。
下列生物中,含水量最多的是()A,黄瓜B,鲫鱼C,水母D人。
三、水电解的式子,现象是、(看图)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较是气,检验用,会。
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较是气,检验用,会。
由此可得:水由和组成。
氢气体积与氧气体积比为。
一个水分子由两个原子和一个原子组成。
四、浮力的计算公式、、。
当物体漂浮时,F浮 G物。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
物体的浮沉条件:上浮:F浮 G物,p液 p物悬浮:F浮 G物,p液 p物下沉:F浮 G物,p液 p物潜水艇是靠改变来实现浮沉的。
密度计是测,刻度上下十五、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的。
溶液的特点是、。
溶液由和组成。
被溶解的物质是,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是。
碘酒中溶质是,溶剂是。
把硫酸铜溶解到水中,溶质是,溶剂是,这种溶液叫做。
溶质可以是,溶剂是,最常见的是水。
悬浊液是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乳浊液是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属于溶液的是,悬浊液的是,乳浊液的是。
1.血液,2.肥皂水,3,味精4.粉笔灰5.植物油6.醋7.酱油8.胡椒粉9.牛奶,10.白糖11.面粉12.食盐一、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二、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温度)、(溶质的种类<性质>)、(溶剂的种类<性质>),物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吸收热量,温度降低。
第一章:基础知识测试一、基本概念和原理1、叫做化学变化,叫物理变化。
2、叫密度,符号。
3、叫压强,符号。
4、阿基米德定理内容:。
字母表达式。
5、叫溶质,溶剂,叫溶液。
6、、的溶剂里称为、的饱和溶液,称为不饱和溶液。
7、是浓溶液,是稀溶液。
8、溶解度的定义:。
符号。
9、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符号。
10、叫混合物,叫纯净物。
二、基本知识点1、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___________形式存在,而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________形式存在,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__________存在。
水的主体是水。
淡水的主是水,人类目前利用较多的是、、。
2、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约需水。
3、地球上各处的水处于不停息的运动和转化中,即水在循环。
水循环的动力是和。
按空间区域分为、。
4、人类的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试举三例:。
5、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中的氧和氢气中的氢是从水中来的, 所以水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6、试说出水的一些性质(三条):。
7、密度是物质的一种,不同物质密度,同种物质密度。
密度一般不变,但并非绝对不变:试举两例:。
8、压强是用来表示的物理量,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是和。
9、增大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强的方法:、10、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关和。
11、影响物体受到时浮力大小的因素:和物体浮沉的条件:.力的角度:。
密度的角度:。
12、物体浮沉的原理:说出下列实例实现浮沉的方法。
轮船:潜水艇热气球13、密度计工作的前提:工作原理:密度计刻度的特点:、。
14、物质在水中会分散的根本原因是,分散后形成具有、特点的溶液和、三种。
15、溶液中,若是固、气分散到液体中时,是溶质是溶剂。
若是液液分散,是溶质是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