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文学
- 格式:doc
- 大小:77.00 KB
- 文档页数:10
中国古代文学文学作品(宋、元)序号作者篇目体裁达标层次备注2 王禹稱《村行》诗熟读3 林逋《山园小梅》诗背诵4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词背诵5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词背诵、默写填空6 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词读7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词背诵8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词读9 欧阳修《朝中措·平山堂》词读10 欧阳修《南歌子·凤髻金泥》词读11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词背诵、默写12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词熟读13 欧阳修《醉翁亭记》文背诵14 欧阳修《画眉鸟》诗读15 欧阳修《戏答元珍》诗读16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词熟读17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词背诵18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词背诵19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文读20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诗读21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诗熟读22 柳永《定风波·自春来》词读23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背诵24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词背诵、默写赏析25 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词读26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词背诵28 梅尧臣《东溪》诗读29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诗读30 苏轼《贾谊论》文读31 苏轼《日喻》文读32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文读33 苏轼《石钟山记》文读34 苏轼前《赤壁赋》文背诵35 苏轼《荔枝叹》诗读36 苏轼《题西林壁》诗背诵37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熟读38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读39 苏轼《游金山寺》诗自读40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词背诵41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词背诵填空42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背诵43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词背诵、默写赏析44 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词熟读45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词背诵46 黄庭坚《寄黄几复》诗读47 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诗熟读48 黄庭坚《登快阁》诗读49 陈师道《示三子》诗读50 陈与义《登岳阳楼二首》其一诗读51 曾几《三衢道中》诗读52 晁补之《盐角儿》词自读53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词背诵填空54 秦观《减字木兰花》词熟读55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词背诵56 贺铸《六州歌头》词读58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词背诵59 周邦彦《满庭芳·夏日》词读60 周邦彦《兰陵王·柳》词熟读61 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词熟读62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熟读63 李清照《点降唇·蹴罢秋千》词背诵64 李清照《如梦令·尝记溪亭》词背诵65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词背诵、默写填空66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词熟读67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词背诵、默写赏析68 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词熟读69 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词读70 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词读71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天》词熟读72 陆游《关山月》诗背诵、默写填空73 陆游《书愤》诗背诵74 陆游《游山西村》诗背诵、默写75 陆游《沈园》诗熟读76 陆游《金错刀行》诗熟读77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词背诵78 陆游《卜算子·咏梅》词熟读79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词熟读80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诗读81 杨万里《小池》诗背诵82 范成大《后催租行》诗熟读83 范成大《州桥》诗读84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读86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背诵、默写赏析87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词背诵88 辛弃疾《西江月》词背诵89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词背诵、默写90 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词读91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背诵92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背诵填空93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词读94 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词自读95 刘过《沁园春·斗酒髭肩》词自读96 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词读97 姜夔《暗香·旧时月色》词熟读98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词背诵99 史达祖《双双燕·过春社了》词自读100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词熟读101 王沂孙《眉妩·新约》词读102 张炎《解连环·孤雁》词背诵103 蒋捷《虞美人·听雨》词背诵104 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词读105 刘克庄《军中乐》诗读106 赵师秀《约客》诗读107 叶绍翁《游园不值》诗背诵108 戴复古《江阴浮远堂》诗读109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背诵110 谢翱《效孟郊体七首》诗读112 汪元亮《醉歌》其五诗读113 关汉卿《窦娥冤·法场问斩》曲背诵赏析114 关汉卿《南吕·不伏老》曲熟读115 关汉卿《双调·沉醉东风》曲读117 王实甫《西厢记·拷红》曲读118 白朴《梧桐雨·三煞》曲读119 白朴《双调·渔父》曲读120 马致远《汉宫秋·梅花酒》曲读121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曲背诵、默写填空122 马致远《双调·秋思》曲读123 郑光祖《倩女离魂·越调》曲读124 乔吉《两世姻缘·第二折》曲读125 乔吉《中吕·渔父词》曲读126 金仁杰《萧何月下追韩信·第二折》曲读127 杨梓《敬德不伏老》曲读128 高明《琵琶记·糟糠自厌》曲熟读129 王和卿《仙吕·咏大蝴蝶》曲熟读130 卢挚《双调·秋景》曲读131 张可九《黄钟·春晚次韵》曲熟读132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曲背诵、默写填空133 睢景臣《般涉调·高祖还乡》曲熟读134 刘因《白沟》诗熟读135 虞集《挽文山丞相》诗读136 杨载《京下思妇》诗自读137 王冕《墨梅》诗熟读。
绪论:宋人、宋词与宋代文化宋代分为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9)两个时期,共计320年。
在这一历史时期里,也先后存在过辽(907-1125)、金(1115~1234)少数民族政权。
宋辽金文学指两宋与辽金政权时期发生的文学现象。
一、高度繁荣的宋代文化《宋史·艺文志》:“宋有天下先后三百余年,考其治化之污隆,风气之离合,虽不足以儗伦三代,然其时君汲汲于道艺,辅治之臣莫不以经术为先务,学士、搢绅先生谈道德性命之学不绝于口,岂不彬彬乎,进于周之文哉!”1、表现(1)科学技术方面:火药火器的发展,指南针的广泛应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天文学和医药学的演进。
(2)书画方面:宋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书法家;有范宽、米芾、李公麟、张择端等著名画家;有中国风俗画的代表作,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3)史学方面:欧阳修、宋祁等受命纂成《新唐书》,欧阳修改编官修前代史籍,自撰《新五代史》,陆游编撰《南唐书》;而由司马光领衔在官方史局纂成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贯通古今的编年体通史;此外,还出现“实录”、“会要”等著述。
(4)哲学方面:提倡通经致用,讲求义理,出现了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陈亮、叶适等著名哲学家,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宋代理学影响尤其深刻。
(5)文学方面:宋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特殊地位,它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即处在中国文学从“雅”到“俗”的转变时期。
2、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1)宋代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这是宋代开国之君,吸取了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这205年间藩镇割据、国家分裂的历史经验的必然结果。
①政治上,重文轻武。
从执政的宰相、主兵的枢密使、理财的三司使,到州郡长官,几乎都是文人担任。
②在军事方面,宋太祖于建国之初,首先就将禁军的统兵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将各州的强兵升为禁军,同时还用文臣取代武将以为藩镇。
宋元文学史试题及答案宋元文学发展历经丰富多样的变化,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和才子佳人。
以下是关于宋元文学史的一些试题以及答案解析,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发和了解。
题一:宋元时期出现了哪些重要的文学流派或作品?答案解析:宋元时期,文学领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流派和作品。
其中包括:1. 宋代文学:以宋徽宗为代表的文人雅士,主要从事诗歌、词和绘画创作,并形成了唐宋继承和创新的文化传统。
2. 元杂剧:元代戏剧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创造了许多经典的剧种,如《元曲四大家》的离骚、计中计、天净沙和长生殿等。
3. 元诗:元代的诗歌风格多样,与宋代相比,更加注重言露情思和意境的表达。
代表作有郑光祖的《钗头凤·世事如棋局局新》等。
4. 元小说:元代小说以长篇小说为主,风格活泼幽默,内容丰富多样。
代表作品包括《水浒传》、《西游记》等。
题二:宋元文学发展受到了哪些重要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答案解析:宋元文学的发展受到了众多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文字的普及:宋元时期,汉字的普及程度大大增加,使得文学作品的传播和阅读更加广泛,促进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2. 士人文化的兴盛:宋代的文人雅士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在文学创作中注重审美追求和人情味道的表达,为宋元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社会变革的影响:宋元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科举制的兴起使得士人有了更多机会参与政治和文化活动,也促进了文学才能的激发和发展。
4. 文化交流的推动:元代带来了蒙古族的文化因素,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使得文学风格更加多元化,推动了元代文学的繁荣。
题三:宋元时期的文学作品有哪些突出的特点?答案解析:宋元时期的文学作品在形式、内容和意境上呈现出一些突出的特点,包括:1. 风格多样:宋元时期文学作品的风格多样,从宋代文人雅士的清新淡雅到元代的豪放洒脱,展现出不同的审美趣味和文化氛围。
2. 内容丰富:宋元时期的文学作品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既有对社会现实的描写,也有对历史人物和故事的再现,内容丰富多样。
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教案第一章:宋元史学的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宋元史学的背景和发展历程2. 掌握宋元史学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史学发展中的地位3. 了解宋元时期的主要史学家及其著作1.2 教学内容1. 宋元史学的背景和发展历程2. 宋元史学的特点3. 宋元时期的主要史学家及其著作1.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宋元史学的背景、特点及主要史学家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宋元史学的具体著作和成就1.4 教学评价1. 考察学生对宋元史学背景和发展历程的了解程度2. 考察学生对宋元史学特点的掌握情况3. 考察学生对宋元时期主要史学家及其著作的认识水平第二章:宋元文学的魅力2.1 教学目标1. 了解宋元文学的背景和发展历程2. 掌握宋元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3. 欣赏宋元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领略其艺术魅力2.2 教学内容1. 宋元文学的背景和发展历程2. 宋元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3. 宋元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选读2.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宋元文学的背景、流派及其特点2. 作品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宋元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3. 讨论交流法,探讨宋元文学的艺术魅力和价值2.4 教学评价1. 考察学生对宋元文学背景和发展历程的了解程度2. 考察学生对宋元文学主要流派及其特点的掌握情况3. 考察学生对宋元时期重要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分析水平第三章:宋元艺术的瑰宝3.1 教学目标1. 了解宋元艺术的背景和发展历程2. 掌握宋元绘画、书法、瓷器等主要艺术形式的特点3. 欣赏宋元时期的重要艺术作品,领略其艺术价值3.2 教学内容1. 宋元艺术的背景和发展历程2. 宋元绘画、书法、瓷器等主要艺术形式的特点3. 宋元时期的重要艺术作品选读3.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宋元艺术的背景、主要艺术形式及其特点2. 作品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宋元时期的重要艺术作品3. 实践操作法,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3.4 教学评价1. 考察学生对宋元艺术背景和发展历程的了解程度2. 考察学生对宋元绘画、书法、瓷器等主要艺术形式的特点的掌握情况3. 考察学生对宋元时期重要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分析水平第四章:宋元史学的传承与影响4.1 教学目标1. 了解宋元史学对后世的影响和传承2. 掌握宋元史学的经典著作及其在史学发展中的地位3. 分析宋元史学对现代史学的启示和价值4.2 教学内容1. 宋元史学对后世的影响和传承2. 宋元史学的经典著作及其在史学发展中的地位3. 宋元史学对现代史学的启示和价值4.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宋元史学对后世的影响和传承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宋元史学的经典著作及其在史学发展中的地位3. 讨论交流法,探讨宋元史学对现代史学的启示和价值4.4 教学评价1. 考察学生对宋元史学对后世的影响和传承的了解程度2. 考察学生对宋元史学的经典著作及其在史学发展中的地位的掌握情况3. 考察学生对宋元史学对现代史学的启示和价值的分析水平第五章:宋元文学的传承与影响5.1 教学目标1. 了解宋元文学对后世的影响和传承2. 掌握宋元文学的经典著作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3. 分析宋元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启示和价值5.2 教学内容1. 宋元文学对后世的影响和传承2. 宋元文学的经典著作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3. 宋元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启示和价值5.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宋元文学对后世的影响和传承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宋元文学的经典著作及其第六章:宋元艺术对后世的影响与传承6.1 教学目标1. 了解宋元艺术对后世的影响和传承2. 掌握宋元绘画、书法、瓷器等主要艺术形式在艺术发展中的地位3. 分析宋元艺术对现代艺术的启示和价值6.2 教学内容1. 宋元艺术对后世的影响和传承2. 宋元绘画、书法、瓷器等主要艺术形式在艺术发展中的地位3. 宋元艺术对现代艺术的启示和价值6.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宋元艺术对后世的影响和传承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宋元绘画、书法、瓷器等主要艺术形式在艺术发展中的地位3. 讨论交流法,探讨宋元艺术对现代艺术的启示和价值6.4 教学评价1. 考察学生对宋元艺术对后世的影响和传承的了解程度2. 考察学生对宋元绘画、书法、瓷器等主要艺术形式在艺术发展中的地位的掌握情况3. 考察学生对宋元艺术对现代艺术的启示和价值的分析水平第七章:宋元史学的现代价值与应用7.1 教学目标1. 了解宋元史学的现代价值与应用2. 掌握宋元史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3. 分析宋元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7.2 教学内容1. 宋元史学的现代价值与应用2. 宋元史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3. 宋元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7.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宋元史学的现代价值与应用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宋元史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3. 实践操作法,培养学生的宋元史学研究和应用能力7.4 教学评价1. 考察学生对宋元史学的现代价值与应用的了解程度2. 考察学生对宋元史学研究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3. 考察学生对宋元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的分析水平第八章:宋元文学的现代价值与应用8.1 教学目标1. 了解宋元文学的现代价值与应用2. 掌握宋元文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3. 分析宋元文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8.2 教学内容1. 宋元文学的现代价值与应用2. 宋元文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3. 宋元文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8.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宋元文学的现代价值与应用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宋元文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3. 实践操作法,培养学生的宋元文学研究和应用能力8.4 教学评价1. 考察学生对宋元文学的现代价值与应用的了解程度2. 考察学生对宋元文学研究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3. 考察学生对宋元文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的分析水平第九章:宋元艺术的现代价值与应用9.1 教学目标1. 了解宋元艺术的现代价值与应用2. 掌握宋元艺术研究的方法和技巧3. 分析宋元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9.2 教学内容1. 宋元艺术的现代价值与应用2. 宋元艺术研究的方法和技巧3. 宋元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9.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宋元艺术的现代价值与应用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宋元艺术研究的方法和技巧3. 实践操作法,培养学生的宋元艺术研究和应用能力9.4 教学评价1. 考察学生对宋元艺术的现代价值与应用的了解程度2. 考察学生对宋元艺术研究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3. 考察学生对宋元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的分析水平10.1 教学目标2. 反思宋元史学、文学和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3. 提出对宋元史学、文学和艺术研究的建议和展望10.2 教学内容2. 反思宋元史学、文学和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3. 对宋元史学、文学和艺术研究的建议和展望10.3 教学方法1.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宋元史学的概述1. 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重点关注史学的演变过程,以及宋元时期史学的独特之处。
宋元文学大二知识点宋元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和才华横溢的文人。
本文将就宋元文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介绍。
1. 文学思潮宋代文学思潮主要包括经学、理学、佛教思想和浪漫主义思潮。
经学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和研究,文人以儒家经典为基础进行创作。
理学注重人的本性和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
佛教思想的传入对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让文人有了新的审美追求。
浪漫主义思潮则强调审美和个人主义,并表现为对自然和人生的赞美。
2. 宋词宋词是宋代的一种文学形式,以其简洁、含蓄的表达方式和对情感的细腻描写而被广泛称道。
宋词可以分为两大派别:南宋的襄阳派和北宋的婉约派。
襄阳派的作品情感热烈、豪放自如,而婉约派则注重婉转曲折的表达方式。
3. 元曲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与之前的诗文不同,元曲是一种戏剧体裁,结合了诗、词、散文和音乐,具有独特的表现方式。
元曲分为杂剧和元杂剧两大类,其中杂剧是指歌剧形式的戏曲,元杂剧则以元朝时宫廷乐舞为基础,加以改编和发展而成。
4. 宋诗宋代是中国古代文人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有许多杰出的诗人和诗作出现。
宋诗主要以豪放派和婉约派为代表。
豪放派的诗人大胆开拓,情感奔放,以壮诗为主。
婉约派则注重细腻、含蓄的表达,以咏史抒怀为主。
5. 创作主题宋元文学的创作主题丰富多样。
主要包括抒情、咏史、山水田园、佛教思想和爱情等。
抒情是文人们表达个人情感的重要方式,咏史则是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歌颂和抒发。
山水田园则以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对农村生活的追忆为主题。
佛教思想对文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追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爱情题材则是文人们反映人与人之间情感纠葛的主题。
6. 文学家和作品宋元文学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作品。
宋代的陆游、苏轼、杨万里等都是享有盛名的文学家,他们的作品充满了个性和才华。
元代的郑光祖、郑思肖、白朴等同样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总结:宋元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和才华横溢的文人。
名词解释:1. 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
但是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它们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
2.中兴四大诗人:中兴四大诗人,中国南宋前期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四位诗人的合称,又称南宋四大家。
他们能摆脱江西诗派的牢笼,写出思想、艺术各有特色的作品,影响很大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
3. “董西厢”又称《西厢记诸官调》、《弦索西厢》,是金代戏曲家董解元根据元稹《莺莺传》所创作的叙事体诸宫调小说作品。
该作品对于原作进行了大量修改:改变了原来故事结局,重新确立了矛盾冲突,大大扩充了故事内容,丰富了人物语言,比较完整地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该作品对王实甫《西厢记》有重要影响。
4话本: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技艺发展而来的一种文学形式。
话本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
今存《清平山堂话本》、《全相平话五种》等。
宋代“说话”(说书)人的底本。
也称为“话文”或简称“话”。
5.江西诗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
北宋后期,形成了一个以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宗的诗歌流派。
该流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
且诗派成员大多受黄庭坚的影响,作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
6词别是一家:李清照的“别是一家”的观点出自其《词论》一文。
《词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篇关于论词的文章,其中追朔了词的发展,兴起直至对词坛宿将的批评,其中提出的“别是一家”说是李清照在考查了数百年词的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关于词之文体和题材及主题之规定性的一个鲜明判断,其中提出了词的见解和要求,包括词的高雅,浑成,协乐,典重,铺叙,故实等特征。
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教案第一章:宋元史学的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宋元史学的背景和发展概况。
掌握宋元史学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史学发展中的地位。
1.2 教学内容:宋元史学的背景: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元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宋元史学的特点:实证主义、典章制度研究、历史评论。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宋元史学的背景、特点。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宋元史学的意义和价值。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宋元史学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宋元文学的繁荣2.1 教学目标:了解宋元文学的繁荣背景。
掌握宋元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2.2 教学内容:宋元文学的繁荣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环境。
宋元文学的主要流派:诗、词、曲、小说。
代表人物及作品:苏轼、辛弃疾、关汉卿、马致远等。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宋元文学的繁荣背景、主要流派。
鉴赏法:分析代表人物及作品,体会文学风格。
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宋元文学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宋元艺术的成就3.1 教学目标:了解宋元艺术的发展概况。
掌握宋元绘画、书法、瓷器等艺术形式的特点。
3.2 教学内容:宋元艺术的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环境。
绘画:水墨画、工笔画、文人画。
书法:行书、草书、楷书。
瓷器:青瓷、白瓷、彩瓷。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宋元艺术的背景、主要艺术形式。
鉴赏法:分析代表性作品,体会艺术风格。
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宋元艺术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宋元文学艺术的传承与影响4.1 教学目标:了解宋元文学艺术的传承与影响。
掌握宋元文学艺术对后世的影响及其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的地位。
4.2 教学内容:宋元文学艺术的传承:对唐代文学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宋元文学艺术的影响: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
宋元文学艺术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的地位。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宋元文学艺术的传承与影响。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宋元文学艺术的历史地位。
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对宋元文学艺术传承与影响的理解程度。
古代文学的宋元时期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涵盖了诗、词、曲、小说等多种文体。
在这个时期,文学作品的风格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以唐诗为代表的古典主义向以宋词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转变,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宋元时期的文学作品以宋词为代表,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宋词以其精炼、含蓄、婉约的风格,表达了作者对爱情、自然、人生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宋词的创作技巧独特,运用了对仗、押韵、对偶等修辞手法,使词的语言更加优美动人。
在宋词中,有许多优秀的作品成为后世的经典,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李清照的《如梦令》等,它们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除了宋词,宋元时期的文学作品还包括了大量的诗歌作品。
与唐诗相比,宋代的诗歌更加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生活的感悟。
宋代的诗人们以自然景色、人物描写为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社会、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
在这个时期,有许多优秀的诗人涌现出来,如陆游、杨万里等,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也成为了后世文人的楷模。
在宋元时期,戏曲也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一种形式,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形式吸引了广大观众。
元曲的剧本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历史题材的《汉宫秋》、《西华山》等,也有民间题材的《西施》、《窦娥冤》等。
元曲的创作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情节的布局,通过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手段,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元曲的艺术成就不仅在当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对后世的戏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词、诗、曲,宋元时期还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小说作品。
《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作品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些小说作品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作者对社会、人性、命运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
宋代文学的特点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陈寅恪题材:世俗化,政治民生,忧患意识,爱国情怀审美风格:平易畅达,平淡自然,理趣趋向:社会政治功能,哲理思考,通俗化,叙事性文体功能:文实用,诗言志,词娱情白体宋初效法白居易的一批诗人。
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锴,徐铉,王禹偁。
他们的诗歌模仿元白,刘禹锡等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这派诗人作诗不事雕琢,造语自然,常常率尔成章,追求抒情的率真,因而诗意较为显豁,缺点是意尽语浅,气弱格俗。
晚唐体在太宗真宗朝,有一批所谓“晚唐派”诗人,大多是隐士或僧人,代表人物有寇准,九僧等。
这一派追踪贾岛姚合的诗风,多些清幽枯寂的隐居生涯。
诗境狭窄,偏爱五律,重中间二联,可以锤炼颈联,力求精警动人,但工巧有余,混成不足,甚者流为琐屑。
炼句不炼意,有句而无篇。
西昆体因真宗朝杨亿《西昆酬唱集》得名。
因神话传说西方昆仑山上有藏书的“册府”,故以西昆代指秘阁。
代表人物有杨亿,钱惟演,刘筠。
他们倡导学习李商隐,力图以此矫正诗界平弱浅露之习。
起特点是寓意深邃,含蕴丰富,词章艳丽,用事精巧,对偶亲切。
柳七郎风味专写男女情爱和绮罗香泽的柔婉妩媚。
慢词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的曲调样式。
名称从“慢曲子”而来,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
起特点之一是长于铺叙。
与小令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节奏是以韵为单位而不是句。
作家自己的风格。
虚字。
六一风神叙事结合,使用宕笔(说了又说),语言平易流畅,委婉,虚词较多。
文赋既保留了赋体铺陈排比,骈词俪句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特征,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曾强赋体的抒情意味。
如《秋声赋》。
宛陵体即梅欧体,均指其五古。
主要特点是结构上讲究回环往复,逆转顺布,富于变化,语言质朴劲健,不避险韵,不涉浮艳,较多地杂以散文化句式,注意诗句的锻炼和一丝的含蓄。
半山体王荆公体。
古代文学宋元时期要点整理宋元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之一。
在这个时期,诗词、散文、戏曲等各种文学形式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创新。
下面是对宋元时期文学的要点整理。
一、宋元时期文学的背景1. 社会背景:宋元时期是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2. 创作背景:宋代文人追求文艺的高尚境界,倡导以文学为主要媒介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思想。
二、宋元时期文学的特点1. 反映现实:文学作品注重刻画社会百态,揭露社会弊病,关注民生疾苦,展现了广泛而真实的社会生活。
2. 文人情怀:文学作品主题多涉及个人情感,情感真挚深沉,充满思乡、离愁、世俗之情等情感表达。
3. 修辞技巧:宋元时期的文学作品注重修辞和艺术手法的运用,如比兴手法、夸张手法、排比等,使作品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
三、宋元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1. 诗词:《宋词三百首》是宋代女词人陆雪琴编选的一部词集,收录了宋代一些优秀的词作;元代诗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词作也是宋元时期的经典之作。
2. 散文:宋代散文大师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宋元时期一部重要的散文代表之作,以自然景物与人物描写相结合,展现了文人豪情壮志。
3. 戏曲: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一种戏曲形式,以《西游记》、《红楼梦》等为代表,成为元代文学的瑰宝。
四、宋元时期文学的影响1. 文学艺术:宋元时期的文学为后世文人提供了许多优秀创作样式和表达方式,对后来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文化传承:宋元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思想启迪:宋元时期的文学作品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人性的探讨,对当时社会的思想启迪和社会变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文学作品深入反映了社会现象,展现了文人的情感,以及运用修辞技巧的艺术魅力。
宋元文学名词解释1.西昆体:宋初馆阁文士杨亿、钱惟演、刘筠大倡吟和风习,所吟编为《西昆酬唱集》,因得名。
风格师法李商隐,词采华丽而少实质内容。
因是高官文人,故多影响。
2.晚唐体:宋初寇准、林逋等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得流派。
有清丽、质朴的风韵。
3.香山派:又称“白体诗派”,以五代入宋的李昉、徐铉等人为代表,有闲适风格。
4.江西诗派:指北宋晚期以黄庭坚(江西修水人)创作理论为中心而形成的诗歌流派,理论宗旨为“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以学问为诗”。
有“一祖三宗”——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5.豪放派:指宋词中渊源于范仲淹,形成于苏轼,鼎盛于辛弃疾与辛派词人一种的词派。
题材扩大,延伸至史事、家国、建功立业,风格豪纵、旷达、雄奇。
6.婉约派:指有晚唐五代宋初一路继承,以吟风弄月,闲情逸致,男欢女爱为题材,风格委婉、轻柔、圆润的词派。
以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为代表。
7.中兴四大诗人:是进入南宋以后,从江西诗派得氛围中冲决而起,取得重大创作成就得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以陆游为代表。
8.诚斋体:南宋诗人杨万里,字成斋。
写诗自出机杼,独具风格。
有活脱通透的特点。
9.四灵诗派:指南宋后期温州地区徐照(灵晖)、徐玑(灵渊)、赵师秀(灵秀)、翁卷(灵舒)四人,因均有“灵”,而得名。
是对江西诗派得继承者得反拨。
以清苦、幽深、枯健、小巧取胜。
10.江湖诗人:南宋后期由江湖游士,因刊印《江湖集》而得名,代表人物有刘克庄、戴复古等。
内容反应底层生活,风格较为多样。
11.散曲:渊源于民间,盛行于元代,别于剧曲的“新诗体”,合乐;有散套与小令两种。
诗、词、散曲有一定的承接关系。
12.词牌:填词用的曲调名。
不同的“词”,以词牌区分,对句,字数,声调有限制。
有些词牌,一调数名;也有同名异调。
13.科范:元杂剧中术语,是对演员作出动作、表现效果的提示语。
14.套数:是散曲中相对于小令一种大型体式,与诸宫调有渊源关系,是由多种曲调连贯而成的整套曲子。
选择填空:1.辛派词人:张孝祥、陈亮、刘过(既是辛派词人,又是江湖诗人)。
2.元杂剧体制:一本四折一楔子。
3.说话四家:小说、讲史、说经、合声。
4.陆游诗歌风格:沉郁悲壮。
5.辞达:用言辞表达微妙的心灵,即用准确精炼的语言表达人物复杂的内心。
苏东坡6.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
7.林逋:梅妻鹤子8.白体诗:宋初模仿唐代白居易的一批诗人创作的诗歌体裁,代表诗人有李昉、徐铉等,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9.晚唐体: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批诗人创作的诗歌体裁,因贾岛、姚合晚唐诗人故名,代表“九僧”,潘阆、魏野、林逋。
10.西昆体:宋初诗坛上声势最旺影响最大的一种诗歌体裁,因馆阁名臣编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人物有杨亿、刘筠、钱惟寅。
诗歌体裁,怀古咏史咏物,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等,其风格雕润密丽,音调铿锵。
11.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2.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是西昆体。
13.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4.张三影即张先。
15.柳永是宋初第一位专业词人。
16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17.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是欧阳修,也称其为宋代文学之父。
18.王荆公体又称半仙体,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选语用字,间不容发。
故人们称其为王荆公体。
如《雪干》和书湖阴先生壁》。
19《念奴娇.赤壁怀古》背诵20.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
21. “活法”说是指吕本中所倡导的诗学理论。
是在有意识地“以苏济黄”,实现两者的辩证统一。
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以苏、黄为代表的宋代诗学的精神,能消除江西诗派末流的生硬造作之弊,为宋诗发展开拓出“流转圆荚”的新途径。
22.秦观的诗称“女郎诗”,词称“感伤词”。
古代文学考研名词解释汇总第五弹——宋元文学宋元文学宋初三体指白体、昆体、晚唐体。
“白体”以李昉、徐铉等人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昆体”以杨亿、钱惟演等人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晚唐体”以九僧、林逋等人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的生活,诗风清苦。
宋初三体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这种摸索过程为后来的诗文革新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白体”诗人是指宋初效仿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这种诗风仅仅是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白体”诗人的主要代表作有李昉与李至的《二李唱和集》、李昉等人的《禁林宴会集》、徐铉等人的《翰林酬唱集》等。
“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
九僧作诗,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尤喜在五律的中间二联表现其雕琢字句的苦心孤诣。
“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
这一群诗人的作风异于九僧,他们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而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九僧”诗稍微充实一些。
《西昆酬唱集》“西昆体”诗集,2 卷,宋初“西昆体”代表诗人杨亿编,集中缀辑杨亿与刘筠、钱惟演等17 人唱和诗248 首。
其诗以五七律诗为主,主要是同题唱和,表现宫廷侍臣的悠闲生活,缺乏真情实感,少数作品有讽喻之意,讲究辞藻、堆砌典故,注重对仗,片面发展了李商隐的唯美主义倾向,形成内容空洞、形式雕琢华丽的浮靡诗风。
宋元时期的文学类型与传承方向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该时期的文学作品形式多样,涉及诗、词、曲、小说等多种类型。
其中,文学传承方向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就此作一探讨。
一、宋元时期的文学类型宋元时期,文学作品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也各具特色。
1. 诗歌宋代诗歌以豪放清新为主,直接表现诗人自然情感和感受。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的豪放派和以李清照、辛弃疾为代表的婉约派。
词则是宋代最为繁荣的文学类型之一,其代表作品则包括了以李清照、辛弃疾为代表的全盛时期。
而元代的徽派词则更多地强调了写意性、音律和对华丽辞藻的追求。
2. 曲艺宋代曲艺分南北两派,其中南曲以杭州、苏州等地的生发中流行,而北曲则以京师为中心,流行于中原地区。
曲艺的发展也有所不同,南曲重视情感表达和艺术技巧,曲调多以笙、箫、琵琶为主;北曲则更加注重言辞意境、气势磅礴,曲调则以扬琴、秦琴、杂弹为主。
3. 小说宋代小说流派繁多,包括笔记、话本、话本小说、评话等,代表作品则有《平山冷燕》、《柳毅传》等;元代的小说则以《西游记》、《红楼梦》等为代表,该时期的小说作品更加注重情节的构思和人物的刻画,描写内容更为丰富。
二、宋元时期文学传承方向文学传承方向是文学史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宋元时期的文学传承方向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1. 文学传承对于诗词的影响南宋时期,文学家们对唐代诗词的学习和继承非常重视,而北宋则更多地注重本土文学的创新和发展。
元代的徽派词更加注重对唐代诗词的传承和发展,强调了词的音韵和字形的美感,对于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 曲艺传承元代曲艺受到了草堂和文人的影响,以庄、放、骈为特色,提高了曲艺的文化内涵。
这种曲艺新风格在明代得以延续和发扬,给中国戏剧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
3. 小说传承宋代小说受唐代笔记和诸子流传的影响较大,而元代的小说则受到了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的启示,更加注重人物性格的描写和故事传达的思想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时期文学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和突破。
宋朝文学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文风而闻名,而元朝文学则充满了奇特和豪放的风格。
宋朝文学
宋朝文学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
他们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文字的细腻描写,塑造了许多经典的文学形象。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李清照的《如梦令》、辛弃疾的《青玉案》等。
宋词在这个时期也达到了巅峰,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宋朝还产生了许多其他文学流派,如理学文学、辞章学等。
这些流派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宋朝文学的内涵。
元朝文学
元朝文学与宋朝文学有很大的区别。
元朝文学在保留了一定传
统元素的同时,还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它的特点是风格奇特,
充满了豪放的色彩。
在元朝,戏剧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形式。
元曲成为元朝
文学中的一颗明珠,它以艳丽的词藻、夸张的情节和生动的对白形
式为人称道。
元朝还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戏曲作家,如关汉卿、郑光
祖等。
此外,元朝的文学也表现出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注。
元朝文学作
品多关注人民生活、揭露社会不公等内容,体现了底层人民的诉求
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结论
宋元文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阶段。
宋朝文学以其
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文风让人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而元朝文
学则充满了奇特和豪放的风格,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面貌。
总体而言,宋元文学的发展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元文学宋代文学
宋诗
“宗唐三体”
白体
晚唐体
西昆体
苏轼(以文为诗)
江西诗派
概念
创作特征
黄庭坚
中兴四大家
陆游
杨万里(诚斋体)
范成大、尤袤
南宋后期诗歌
永嘉四灵
江湖诗派
其它:欧阳修、王安石
宋词
宋初词
晏殊
范仲淹
张先
柳永
文学成就
柳词的“雅”与“俗
苏轼(以诗为词)
李清照
辛弃疾
宋文
唐宋八大家
苏舜钦《沧浪亭记》、欧阳修《朋党论》、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曾巩《战国策目录序》、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陆游《老学庵笔记》
元代文学
元杂剧
兴起原因
特征
代表作品
《窦娥冤》
《救风尘》
《墙头马上》
《汉宫秋》
《赵氏孤儿》
《西厢记》
散曲
兴起原因
特征。
宋元文学词发展到宋代,进入了鼎盛时期,成为一代文学的主要标志。
据《全宋词》所载,作品有二万余首,词人一千四百余位。
唐诗。
宋词,堪称中国文学的双璧。
北宋初期,朝廷提倡享乐,君臣晏安,词风继承花间一派的婉约绮靡而视为正宗。
晏殊的词风雍容闲雅,有富贵气。
晏殊之子晏几道,由于其个人遭遇的不幸,词风有异于晏殊,较多低回感伤的色彩。
范仲淹镇守边塞,生活经历不同,他的词中开始出现了境界开阔、格调苍凉之作,给宋初词坛注入了一股新鲜感。
词到柳永手上,有了第一次革新。
柳永从都市中下层人民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以写男女离别相思和个人流落江湖的羁旅之愁见长。
他大量创作篇幅较长、结构复杂、音调更为繁复美听的慢词。
他的词多用铺叙白描之法,层次分明,语言通俗,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平民色彩,在当时市民中传唱极盛。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雨霖铃》( “寒蝉凄切”) 等词借景寓情,俗而能雅,是他的精心之作,尤传诵于后世。
苏轼作为词的革新家,又不满于柳永词沉吟于风花雪月之中,肆力打破诗词界限,把艺术的笔触伸向了广阔的现实生活和个人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诗体。
这就是所谓“以诗为词”。
苏轼的词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
他用词来写景、抒情、怀古.感旧、记游,甚至说理谈禅风格多样。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词笔细腻、风情婉转,《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高歌入云、逸怀浩气,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给宋词带来了新气象,启迪了南宋豪放词派的诞生。
这时的秦观、赵令峙,贺铸、黄庭坚等人也各有自己的成就,他们共同创造了北宋词坛多种风格相互竞争的繁荣局面。
集北宋婉约词之大成的是周邦彦。
周邦彦基本承袭了柳永词的余风,仍表现男女恋情和羁愁行役等传统内容,但由于他妙解音律,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在使词艺趋于精美化方面功不可没。
隋唐五代概述:这一时期以唐代诗歌最为瞩目,唐诗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1.初唐形成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上官体,具有“好以绮错婉媚为本”的特点。
2.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陈子昂作品有《登幽州台歌》《感遇》,特点是继承了汉魏风骨。
4.张若虚的著名长诗《春江花月夜》,被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的杰作。
5.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
6.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有孟浩然与王维。
7.盛唐时期边塞诗歌最突出的代表诗人有高适与岑参。
8.李白被称为“诗仙”,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丰富的想象、灵活自由的体裁,和清新自然的语言,来表现他的思想、情感和性格,从而形成其豪壮奔放与清新明秀之美,李诗最大的特点是飘逸豪放的艺术风格。
代表作有《静夜思》《长干行》。
9.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歌被誉为“诗史”,揭露尖锐的社会矛盾与贫富差距,杜诗的突出特点是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代表作有“三吏”和“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10.白居易被称为“诗魔”,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
11.被誉为“诗佛”的是王维;有“诗鬼”之称的诗人是李贺;有诗豪”之称的诗人是刘禹锡;有“诗魔”之称的诗人是白居易。
12.韩孟诗派是指中唐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具有崇尚雄起怪异之美和“以文为诗”的特点。
13.元白诗派指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特点是尚通俗、求平易、重写实,形成务实尚俗的美学特征。
元白二人还开创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新乐府运动,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做”的理论为核心。
14.古文运动是指中唐时期有韩愈、柳宗元领导的文体文风改革,古文精炼畅达、自由书写,不拘泥于固定格式。
韩愈长于论说文与杂文,代表作有《师说》,而柳宗元则长于山水游记与寓言,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三戒》。
15.晚唐并称为“温李”的诗人是温庭筠与李商隐。
宋元文学[填空题]1元人编刊的讲史话本,今存建安虞氏刊印的()。
参考答案:《全相平话五种》[填空题]2后七子中创作数量最大的作家是(),他的文学影响也远远高出后七子中其他人。
参考答案:王世贞[填空题]3西昆体参考答案:宋初馆阁文士杨亿、钱惟演、刘筠大倡吟和风习,所吟编为《西昆酬唱集》,因得名。
风格师法李商隐,词采华丽而少实质内容。
因是高官文人,故多影响。
[填空题]4香山派参考答案:又称“白体诗派”,以五代入宋的李昉、徐铉等人为代表,有闲适风格。
[填空题]5豪放派参考答案:指宋词中渊源于范仲淹,形成于苏轼,鼎盛于辛弃疾与辛派词人一种的词派。
题材扩大,延伸至史事、家国、建功立业,风格豪纵、旷达、雄奇。
[填空题]6婉约派参考答案:中国宋词流派。
婉约,即婉转含蓄。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
[填空题]7中兴四大诗人参考答案:是进入南宋以后,从江西诗派得氛围中冲决而起,取得重大创作成就得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以陆游为代表。
[填空题]8四灵诗派参考答案:指南宋后期温州地区徐照(灵晖)、徐玑(灵渊)、赵师秀(灵秀)、翁卷(灵舒)四人,因均有“灵”,而得名。
是对江西诗派得继承者得反拨。
以清苦、幽深、枯健、小巧取胜。
[填空题]9江湖诗人参考答案:南宋后期由江湖游士,因刊印《江湖集》而得名,代表人物有刘克庄、戴复古等。
内容反应底层生活,风格较为多样。
[填空题]10散曲参考答案:渊源于民间,盛行于元代,别于剧曲的“新诗体”,合乐;有散套与小令两种。
诗、词、散曲有一定的承接关系。
[填空题]11词牌参考答案:是各种词调的名称,如“浣溪沙”、“水调歌头”等。
[填空题]12套数参考答案:是散曲中相对于小令一种大型体式,与诸宫调有渊源关系,是由多种曲调连贯而成的整套曲子。
又名“套曲”、“散套”。
•白体:宋初一个学习白居易浅切平易诗风的诗人群体。
代表者为李昉、徐铉、王禹偁等人。
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诗风平易、浅切、闲雅,缺乏盛大的气象。
•晚唐体: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这些诗人主要是指“九僧”,还包括一些隐士和下层文人。
继承了贾岛、姚合苦心孤诣的苦吟精神,形式上也与贾、姚一样长于五律,崇尚白描,少用典故,好以自然意象入诗,内容上多为描绘幽僻的山林景色和枯淡的隐逸生活,风格清苦深细,时有精警之句,但往往有句无篇。
并且才思狭窄,内容单调贫乏。
•西昆体: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诗歌流派,得名于杨亿所编《西昆酬唱集》。
主要诗人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师法李商隐。
优点在于对仗工稳,用事深密,辞采华美,音节铿锵,具有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充分体现出诗人的才华和学力,对于平直浅陋的五代宋初诗风是一次有力的反拨。
缺点在于往往矫枉过正,卖弄学识,过分在词藻、声律、典故上用功夫。
后期西昆派如钱惟演、晏殊等则对西昆体的弊病有所修正,风格逐渐由典丽转向清雅。
•江西诗派:指北宋晚期以黄庭坚诗歌创作理论为中心所形成的诗歌流派。
因吕本中所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
黄庭坚及诗派中的二谢等11人是江西人,故以“江西”冠名。
吕本中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等25人。
南宋诗人方回提出“一祖三宗”之说,即以杜甫为“祖师”,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
其理论宗旨是“夺胎换骨”、“点石成金”,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的创作方法,强化了“以学问为诗”的宋诗风格特色,在创作中确立了宋诗的主体风格。
对南宋诗坛影响深广。
•中兴四大诗人:指南宋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他们的涌现形成了宋诗创作的第二个高峰。
都从学江西诗法入手,但最终又都能从根本上摆脱江西诗派的束缚,各具独创精神,均能自成体格呈现出独特的时代特色和个性特色,打开了宋诗的新局面。
其中陆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杨万里开创了独具特色的“诚斋体”,范成大的使金组诗的纪实性和田园组诗对传统田园诗的超越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尤袤作品大多失传。
•永嘉四灵:指浙江永嘉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因各人的字号中都带有一个“灵”字,故称“永嘉四灵”。
彼此兴趣相投,诗风大体相近,又称“四灵诗派”。
四灵论诗贬斥江西而取法晚唐,尤其崇尚贾岛、姚合。
内容上较为单薄,多以抒发个人胸臆、吟咏田园、流连山水为主,很少有关注现实的作品。
艺术上精炼细琢,极少用典,多用白描,诗风偏于野逸清瘦。
永嘉四灵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江西诗派末流的弊病、抵制了理学诗的泛滥,并成为江湖诗派的先驱。
但取径太狭,格局较小,终不免破碎尖酸之病。
代表作品有赵师秀的《约客》。
•“张三中”:北宋词人张先,他的诗专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张三影”:北宋词人张先,善写“影”而得“张三影”的美名。
张先词中写影的共有29句,以“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三句最为有名。
•江湖诗派:南宋后期,杭州书商陈起将当时一大批诗人的诗作陆续以《江湖集》的名义刊行,其中的创作主体也大都是功名不遂而浪迹江湖的下层文人,江湖诗派由此而得名。
此派是一个没有组织、比较自由松散的作家群体,只是具有大致相似的创作倾向。
师法广泛,风格多样,格局稍为开阔,题材来源比较丰富,既有歌功颂德的干谒酬唱、叹老嗟卑的个人抒怀,也有清新工丽的写景诗、豪宕磊落的爱国诗。
代表作家有刘克庄、戴复古、刘过、方岳。
•辛派:和辛弃疾同时或稍晚的时代里,受辛词影响的词人约五十多家,著名的如陆游、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文学史上称之为辛派词人。
辛派词人将词的表现功能发挥到了最大限度,词不仅可以抒情言志,而且可以同诗文一样议论说理。
从此,词作与社会现实生活、词人的命运和人格更紧密相连,词人的艺术个性日益鲜明突出。
词的创作手法不仅是借鉴诗歌的艺术经验,“以诗为词”,而且吸收散文的创作手段,“以文为词”;词的语言在保持自身特有的音乐节奏感的前提下,也大量融入了诗文中的语汇。
因而的解放了词体,增强了词作的艺术表现力,最终确立了词体与五七言诗歌分庭抗礼的文学地位。
•格律词派:南宋词派名。
又称“骚雅派”、“风雅派”。
此派以姜夔为首,其他代表作家有史达祖、吴文英、高观国、王沂孙、周密、张炎等。
作词讲究格律,追求典雅、含蓄、柔婉和清空,是南宋后期同辛派相对的一个词派。
•半山体:亦称“王荆公体”,指王安石晚年创作的写景抒情小诗。
半山是王安石的号,也是王安石晚年居住的地方。
“半山体”描写湖光山色和闲适生活。
注重艺术的锤炼,炼字炼句,雅丽精绝,深得唐人风味,有时还深有禅意,颇似王维。
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主要载体是他晚年的绝句(包括一部分早期诗与律诗),既体现了宋诗的风貌的部分特征,又体现了向唐诗复归的倾向。
•易安体: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创作词风。
因她号易安而得名。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最杰出的词人,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
她的词向来被视为“婉约正宗”,在后世被推崇为当行本色的典范。
其词作能自出机杼而不依傍古人,时人称之为“易安体”。
具体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感情真实动人。
真实地袒露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大胆而又真切。
第二,语言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
第三,情感表现形象具体而富有美感。
•豪放派:指宋词中渊源于范仲淹,形成于苏轼,鼎盛于辛弃疾与辛派词人一种的词派。
题材扩大,延伸至史事、家国、建功立业,风格豪纵、旷达、雄奇。
•婉约派:指由晚唐五代宋初一路继承,以吟风弄月,闲情逸致,男欢女爱为题材,风格委婉、轻柔、圆润的词派。
以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为代表。
•诚斋体:南宋诗人杨万里诗歌创作的特色。
因杨万里号“诚斋”而得名。
杨万里诗歌创作初学江西派风格,又学半山老人七字绝句,晚学绝句于唐人。
最终自出机杼,形成了他别具一格的“诚斋体”。
特点是善于从日常生活的平凡景物中摄取新鲜的形象,并能眼疾手快地将自然环境中稍纵即逝、转瞬即改的场景捕捉入诗,表现出洞幽察微的敏锐观察力。
善于把自己的主观情感与体悟融入自然景象和生活景观的描绘中。
想象丰富奇特,构思新颖巧妙。
善于调侃打诨,使作品充满幽默诙谐的情趣。
语言自然活泼,新鲜泼辣。
善于提炼口语、俗语入诗,力求朴素,多用白描,是宋诗语言的一次解放和革新。
•诗文革新运动:北宋中叶欧阳修领导的一次诗文革新运动。
宋初,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的“西昆体”浮艳文风统领文坛,柳开等人提出改革文风的主张,推崇唐代韩柳古文,成为诗文革新运动的先声。
欧阳修继承并发展了韩煜“文以载道”的主张,提倡文以明道、文道并重,主张文从字顺、陈言务去,将古文运动推向更大的发展。
革新主张还包括诗歌方面,从而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诗文革新运动。
梅尧臣和苏舜钦是欧阳修推行革新的左右手,参加者还有王安石、三苏、曾巩等。
苏轼是最后完成者。
诗文革新运动彻底清除了形式主义文风,树立了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散文传统,对后代文学影响深远。
•《董西厢》:金代董解元所作《西厢记诸宫调》,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取材唐元稹《莺莺传传奇》,而结果从始乱终弃到终成眷属,主题人物均有变化,反封建意义更为积极,篇幅亦甚宏大,是演变为王实甫《西厢记》的重大关节。
董解元生平不详。
一、晏殊的词特点:1、雍容典雅,体现出浓重的富贵气象。
多富贵之语,和平之音。
2、温润秀洁,风格俊美。
语言清丽自然,音律宛转和谐。
集名《珠玉》,珠圆玉润。
3、意境浑厚,情中有思。
二、欧阳修词内容上贡献:1、视词为“聊佐清欢”的末技小道,他的词也大都固守“词为艳科”的藩篱,大多写男女情事、相思离别,其中也不乏艳冶之作,表现出作者风流蕴藉的另一面。
2、有些作品已开始突破传统的范围,拓宽了词的创作题材:(1)以词歌咏自然风光;(2)以词抒发个人怀抱;(3)向民歌学习,采用“定格联章”的手法。
三、欧阳修词艺术贡献:1、摒弃了花间词派镂金错彩的浮华之气,词风深婉清丽,疏宕俊朗。
2、注重发挥词的抒情功能,往往以豪宕的笔致抒发沉挚深远的情意,或疏放中含沉郁之致,或深婉中见跌宕之势,皆情真意浓,深沉绵邈。
3、常常通过外在的行动描写和对心理活动细致如微的刻画来展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使词的层次富于曲折变化,情韵悠长。
4、创制了少量的长调慢词,一部分作品还能吸收通俗生动的口语,改变了词的传统的审美趣味,使词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发展。
四、范仲淹词的艺术特点:1、继承了传统的婉约风格,情柔而语丽2、因军旅生涯和疆场生活体验,或写羁旅情怀,或写边塞风光3、意境高远,气象阔大,使其词突破了词体专写风花雪月的格局,开辟了豪放这一崭新的审美境界,高旷而悲壮,一洗五代旧习,为宋词开拓了新的境界。
在婉约词风盛行的宋初词坛上,范词可谓别开生面,开苏辛豪放派之先声。
五、柳永对词的贡献:1、大量创制慢词,扩大了词体的含量和空间。
从根本上改变了改变了小令一统词坛的格局,有效地增加了词的内容含量,增强了词的表现力。
词至柳永而“体制始备”。
2、开拓题材内容,扩展了词文学表现生活的广度和深度。
(1)深入刻画、正面表现女性的生活愿望和男女恋情;(2)将游子思乡、仕途疲惫的感伤同怀才不遇的愤懑结合起来,表现知识分子无可奈何的伤感和失落;(3)大量描写风光胜景,为词在诗歌表现领域内夺取了一席重要的地位。
3、留意创作技巧,丰富艺术手法,增强了词文学的表现力。
六、秦观词的艺术特色:第一,擅长营造凄迷感伤的意境,尤善于通过黯淡销魂的外在之景来烘托渲染忧郁怅惘的内在之情,委婉含蓄,韵味无穷。
第二,善于捕捉所描写对象的突出特点,并以细腻而深刻的笔致构成鲜明的形象,能够揭示没有被别人揭示过的事物美,艺术形象富有独创性。
第三,善于运用精美而平易的语言,典雅工致而又清新自然,由锤炼而得又不失本色风范,极富艺术表现力,达到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艺术效果。
七、贺铸词的内容特征:①令词往往以秾丽之笔写幽洁之情,思绪缠绵,组织工整,风格近似秦观,但是又潜伏着几分遒劲之气。
②慢词往往以铿锵盘硬之语抒发其悲慨情怀,声情激越,意气风发,格调直逼苏轼,对南宋爱国词派也有所启迪,。
③部分作品反映了某些社会问题。
八、贺铸词的艺术特征:①词风:兼有盛丽、妖冶、幽索、悲壮四种特色,阳刚与阴柔相济,婉约和豪放并存,但其主导风格依然是秾丽精致。
②语言:深婉密丽,精于造语,善于摄取前人的丽情藻采,尤其是晚唐的诗语遗意入词,丰富了词体的文学语言,加快了词句成熟精纯的程度,同时也促使词的语言走向典雅精致化的道路。
这对周邦彦、吴文英等后世词人有一定的影响。
九、周邦彦艺术成就:周邦彦被誉为是“词家之正宗”,是北宋词坛的“集大成者”,对宋词艺术形式的成熟与完美,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