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四套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12
试题名称:比较文学层次:(专/本) 专业:年级:学号: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面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比较文学所具有的作用( A )A 比较文学研究创造了“世界文学”的时代。
B 比较文学使文学研究的视野和范围更扩大了。
C 比较文学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学的共同规律。
D 比较文学研究能使各民族增强相互了解。
2、下面哪一项是法国学派的特点( B )A 法国学派重视中西文学的比较研究。
B 法国学派重视具有事实联系的影响研究。
C 法国学派认为各民族的文学没有优劣之分。
D 法国学派最早倡导了无事实联系的平行研究。
3、下面哪一项,与美国学派的产生没有关系( C )A 第二次大战后,美国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已经不亚于欧洲。
B 在20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在美国兴起了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思潮,名为“新批评”。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的强大,美国人认为美国的比较文学已经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D 美国学派不满意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欧洲中心论”4、下面哪一项属于文类学研究的问题( C )A 《西游记》在个别情节上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相似之处。
B 孙悟空与神猴形象的关系。
C 《西游记》与《罗摩衍那》在叙述方式和体裁形式上的不同。
D 《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变异问题。
5、下面关于媒介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媒介学研究接受国在接受过程中所受的本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 媒介学研究文学影响的传播过程。
C 媒介学研究以翻译为主的传播手段。
D 媒介学主要研究媒介者、媒介工具和媒介过程。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法国最早的比较文学家是()2、作为中国比较文学在新时期复兴的重要标志,钱钟书的比较文学巨著()于1979年出版。
3、整体的放送者可以是一国文学文学的整体,也可以是一个时代的文学,还可以是一个文学流派和()。
4、形象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是从法国比较文学家()开始的。
5、根据季羡林先生的观点,诗学发达的一共有三个大的地区,一个是中国,一个是(),还有一个就是今天欧洲的广大地区。
比较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共5篇)第一篇:比较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比较文学一、选择题1、下面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比较文学所具有的作用()A 比较文学研究创造了“世界文学”的时代。
B 比较文学使文学研究的视野和范围更扩大了。
C 比较文学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学的共同规律。
D 比较文学研究能使各民族增强相互了解。
2、下面哪一项是法国学派的特点()A 法国学派重视中西文学的比较研究。
B 法国学派重视具有事实联系的影响研究。
C 法国学派认为各民族的文学没有优劣之分。
D 法国学派最早倡导了无事实联系的平行研究。
3、下面哪一项,与美国学派的产生没有关系()A 第二次大战后,美国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已经不亚于欧洲。
B 在20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在美国兴起了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思潮,名为“新批评”。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的强大,美国人认为美国的比较文学已经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D 美国学派不满意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欧洲中心论”4、下面哪一项属于文类学研究的问题()A 《西游记》在个别情节上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相似之处。
B 孙悟空与神猴形象的关系。
C 《西游记》与《罗摩衍那》在叙述方式和体裁形式上的不同。
D 《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变异问题。
5、下面关于媒介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媒介学研究接受国在接受过程中所受的本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媒介学研究文学影响的传播过程。
C 媒介学研究以翻译为主的传播手段。
D 媒介学主要研究媒介者、媒介工具和媒介过程。
6、形象学十分强调对“主观性”的分析,下面对这种主观性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形象学十分注重对主观性进行分析,因此,形象学就没有什么客观依据可言。
B 在形象学研究中,我们必须把握当时民众的社会心理。
C 一个国家之所以对某一个国家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想象,它的文化传统往往起着C 比较诗学在中西比较诗学出现以后才出现。
D 比较诗学在美国学派出现以后才出现。
比较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比较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比较文学一、选择题1、下面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比较文学所具有的作用(A)A 比较文学研究创造了“世界文学”的时代。
B 比较文学使文学研究的视野和范围更扩大了。
C 比较文学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学的共同规律。
D 比较文学研究能使各民族增强相互了解。
2、下面哪一项是法国学派的特点(B )A xx学派重视xx文学的比较研究。
B 法国学派重视具有事实联系的影响研究。
C 法国学派认为各民族的文学没有优劣之分。
D 法国学派最早倡导了无事实联系的平行研究。
3、下面哪一项,与美国学派的产生没有关系(C )A 第二次大战后,美国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已经不亚于欧洲。
B 在20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在美国兴起了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思潮,名为“新批评”。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的强大,美国人认为美国的比较文学已经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D 美国学派不满意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欧洲中心论”4、下面哪一项属于文类学研究的问题(C )A 《西游记》在个别情节上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相似之处。
B xx与神猴形象的关系。
C 《西游记》与《罗摩衍那》在叙述方式和体裁形式上的不同。
D 《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变异问题。
5、下面关于媒介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媒介学研究接受国在接受过程中所受的本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 媒介学研究文学影响的传播过程。
C 媒介学研究以翻译为主的传播手段。
D 媒介学主要研究媒介者、媒介工具和媒介过程。
6、形象学十分强调对“主观性”的分析,下面对这种主观性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 )A 形象学十分注重对主观性进行分析,因此,形象学就没有什么客观依据可言。
B 在形象学研究中,我们必须把握当时民众的社会心理。
C 一个国家之所以对某一个国家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想象,它的文化传统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D 在形象学的研究中,一定要兼顾对历史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只有这样,形象学的“主观性”才不至于走向极端。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 1897年,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在法国里昂设立,由担任第一位比较文学教授,讲授“文艺复兴以来日耳曼文学对法国文学的影响。
2. 1953年,韦勒克发表了的短文,对法国学派提出了批评,认为他们过于重视“事实联系”,对比较文学定义的解释比较狭隘,忽略了对艺术作品的美学分析。
3. 1963年,法国著名的比较文学家总结了教堂山和1962年布达佩斯召开的大会,发表了论战性著作《比较不是理由》,这本书于1966年以《比较文学中危机》为题在美国出版。
它全面的总结了此前关于比较文学定义的论争,开拓了新的视野。
4.启发---促进---认同------艺术表现,这是文学影响的全过程。
影响有时表现为全过程,有时也表现为其中的某些环节。
5.在差别的相互作用中求得文学的发展有各种复杂的途径,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和“互动原则”。
6. 20世纪30年代前后,翻译研究已发展为比较文学中一个自成体系的被称为“”或“媒介学”的不可或缺的分支。
7.朱光潜说:“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简隽胜。
”8.中国戏曲结构崇尚,其线索往往以明白简单为主。
西方戏剧的结构与中国戏曲不同,即使是脉络很简单的事件也是可以构成的矛盾冲突。
9.在回答文学的价值、功能、文学存在的意义时,中西文论在诸多方面能找到共同的层面,但西方文论显然更强调文学的,而中国文论则更多强调文学“刺上化下”以沟通上下的功能。
10.西方现代主义传入中国的第一个象征性标志是厨川白村的《》所引起的普遍共鸣。
11.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正在出现一种整一化的趋势。
这种趋势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研究的;其二是研究的整体性。
12. 20世纪60年代西方文学中结构主义的盛行,可以说是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引入文学研究的结果。
13.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说对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引起了质的变化,在和文学批评方面也引起了很大的革新。
《比较文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填空题(共20空,每空2分,共40分)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年由波斯奈特在一书中确定并使用的。
2、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最终诞生于世纪年代末至90年代。
3、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的出现、比较文学的问世、和比较文学的出现。
4、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和三大学派。
5、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和三大类。
6、《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7、形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两方面。
8、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的。
9、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由、和三个条件组成。
二、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什么是题材研究?2、什么是“文学误读”?3、什么是“套话”?比较文学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1886 《比较文学》2.19 703.杂志理论著作学位论文与工具书4.法国学派美国学派中国学派5.抒情类叙事类戏剧类6.刘勰7.外部研究内部研究8.《比较文学导论》9.文学性跨越性相容性二、简答题1.就是研究不同作家对相同或相似题材的不同处理,以及产生不同题材的文化根源。
2.文学误读本来是阅读学中的概念,指偏离阅读对象本身的意思和内容的阅读。
过去常用来指称不正确的阅读,误差性阅读或阅读理解错误。
比较文学中指文学作品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发送者文化的损耗和接受者文化的渗透而形成的误差。
3.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汇。
也由学者译为“滞定型”,或把套话描述为“我们头脑中已有的先入之见”。
“套话”也是自我关于“他者”的社会集体想象物。
一、填空:(16分)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年由在一书中确定并使用的。
2、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最终诞生于世纪年代末至90年代。
3、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和比较文学学位论文与工具书的出现。
5、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和三大学派。
7、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和戏剧类三大类。
8、《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10、形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和两方面。
12、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的。
二、简要回答:(30分)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2、什么是“期待视野”?3、什么是“社会总体想象物”?三、论述:(54分)1、试论述跨学科研究。
2、试述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的消极作用和积极意义。
一、填空:(16分)1、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和。
2、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世纪年代。
3、渊源学分为,,,和集体的渊源。
4、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抒情类、和三大类。
5、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由、跨越性和三个条件组成。
6、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各种文学关系大致包括、和三个方面。
7、《管锥编》的作者是。
二、简要回答:(30分)1、什么是题材研究?2、什么是“文学误读”?3、什么是“套话”?三、论述:(54分)1、试从形象学研究的角度谈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人对中国人形象的描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试述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年由在一书中确定并使用的。
2、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世纪年代。
3、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和三大学派。
4、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的。
5、比较文学的变异研究包括、、、接受学和。
6、梵·第根的代表作是。
7、中国大陆第一部以“比较诗学”为名的著作是。
比较文学模拟试卷答案:第一套:一、填空题1.歌德2.文学批评3.审美化4.韦勒克、雷马克、奥尔德里奇5.模仿、象征6.尧斯、伊瑟二、名词解释1. 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常有一种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优于他民族的倾向,并且将本民族、本群体的文化模式当做中心和标准,以此衡量和评价其他文化,常常敌视或怀疑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模式。
2.指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3.十八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德国启蒙运动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历史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对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各国的思想进程、精神生活产生了重要作用。
赫尔德关注民歌,对于民歌的历史价值以及民族文化价值, 有过深入的探讨和发掘,并由此引发了兴起于德国,后来蔓延到欧洲中部、东部的浪漫民族主义思潮。
4.弗莱将神话的核心称之为叙述体,这个词是从亚里斯多德那里借来的,指的是虚拟性的、非现实的叙事方式。
叙述体的对立面是“历史”,它与真实的历史事实、自然属性完全相对。
是一种仅仅属于故事的东西,在这个虚拟叙事中,一切的人和一切的事都只能发生在故事里。
三、简答题1.说它宏观是因为原型批评讲的是作品和作品之间的联系,把眼光放到了整个文学史上,说它是形式主义是因为原型批评的理论把文学定义为人类的虚构能力,在这个虚构的叙述中,一切只能发生在故事里和真实的历史是完全对立的。
2.梵第根说认为,“比较”这两个字应该摆脱了全部美学的涵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涵义。
而那对于用不同的语言文字写的两种或许多种书籍、场面、主题或文章等所有的同点和异点的考察,只是使我们可以发现一种影响,一种假借,以及其他等等,并因而使我们可以局部地用一个作品解释另一个作品的必然出发点而已。
第二套:一、填空题1.科学2. 特殊性、各民族的自立3. 历史实证主义4.梵第根、《比较文学论》5. 语言现象6.原型批评7.神话、现实主义二、名词解释1.平行研究指关于那些不存在事实联系,也即不存在先后的因果关系,而只存在平行的互置关系的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域中的文学现象的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题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法国学者梵·第根的哪部著作的出版?()A. 《比较文学概论》B. 《比较文学史》C. 《文学比较学》D. 《文学与比较》2.下列哪位学者提出了“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的著名论断?()A. 韦勒克B. 艾田伯C. 基亚D. 波斯奈特3.下列哪部作品是东西方文学交流中的经典案例,体现了中国文学对西方文学的影响?()A. 《红楼梦》与《简·爱》B. 《西游记》与《魔戒》C. 《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D. 《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4.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哪方面的问题?()A. 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主题相似性B. 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风格差异C. 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的具体影响D. 不同文学体系中的共同文学规律5.下列哪项不属于比较文学的研究范畴?()A. 文学与哲学的比较研究B. 文学与宗教的比较研究C. 文学内部的流派比较研究D. 跨文化的文学现象比较研究6.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中频繁出现对中国文化的引用和借鉴?()A. 莎士比亚B. 歌德C. 卡夫卡D. 埃兹拉·庞德7.“平行研究”方法主要强调的是哪方面的比较?()A. 不同文学作品在主题、题材上的相似性B. 不同文学作品在风格、技巧上的差异性C. 不同文学体系中的共同美学原则D. 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的接受与变异8.下列哪部作品是中西文学交融的典范,体现了中国文学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A. 《荒原》B. 《尤利西斯》C. 《追忆似水年华》D. 《等待戈多》9.比较文学中的“阐发研究”主要侧重于哪方面的探讨?()A. 文学作品中的跨文化元素B. 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C. 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D. 通过外国文学理论来阐发本国文学的特色10.下列哪位学者的研究为比较文学中的跨学科研究开辟了新路径?()A. 米歇尔·福柯B. 弗里德里希·尼采C. 罗兰·巴特D. 尤里·洛特曼一、选择题1.答案:A. 《比较文学概论》解析:梵·第根的《比较文学概论》是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确立的标志。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比较文学》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跨国界跨学科2、193、交流、吸收、改造4、国际文学关系5、中国印度6、朱光潜7、综合8、创造性的误读9、渊源学10、文学理论、文学批评11、语言学科12、世界文学他种文学13、环境时代14、理念方法15、亚里士多德16、打通17、国际文学关系18、《共产党宣言》19、浪漫主义20、统一性(或同质性)和差异性(或异质性)21、《赵氏孤儿》22、钱钟书23、弗莱24、选择性共鸣25、从比较文学到比较诗学26、影响研究27、文学史、文艺理论、美学原理28、跨国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29、互识、互证、互补30、抒情、叙事二、名词解释:1、影响:比较文学中的影响指一国作家从外国作家、作品中获得一些新的因素并有机地融入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去的现象。
2、类比:类比主要考察相互间没有关联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以期发现其共同性。
3、流传学:流传学研究作家作品或一国文学在外国的声誉、成就和影响,这种研究是从放送者出发研究接受者的,是一种从源到流的探寻。
4、主题学:研究文学作品中内容的某些基本问题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文学中的表现方式,和不同国家的作家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与看法。
它既可以对某种题材、人物、母题或主题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流传演变作历史的追寻,也可以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中类似的题材、情节、人物、母题、主题作平行研究。
5、民族文学:民族文学则指某个民族内的具有传统联系的文学,该文学必须具有区别于他种文学的性质。
民族文学是形成比较文学基础的基本单元。
6、文类学:文类学是专门研究文学类型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历史和理论的一门学问。
它既探讨文学的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渊源流变过程,也研究和比较某些相似文学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各自的发展历史及特征。
7、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之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的研究。
平行研究的范围很广,它可以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对不同民族的文学加以研究;同时,平行研究注重对象的文学性,注重比较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类别、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本因素。
一、单项选择题1 、真正意义上的比较文学产生于 ( )世纪末。
A 、19B 、18C 、17D 、16答案:A2、在浪漫主义运动中,著名的理论著作《论文学》和《论德意志》作者是( )。
A、莎士比亚B、斯达尔夫人 C 、赫尔德尔 D 、歌德答案:B3、最早使用“比较文学”一词是在( )书中。
A、《比较文学》B、《比较历史》C、《比较的文学》D、《比较文学教程》答案:D4 、第一个从理论上全面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学者是( )。
A、卡雷B、基亚C、梵﹒第根D、巴登斯贝格答案:C5 、俄苏学派的比较文学研究强调( )的指导。
A、马克思主义B、神学C、唯心主义D、实证主义答案:A6、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在翻译上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是( )。
A、胡适B、林纾C、鲁迅D、严复答案:B7、鲁迅在比较文学研究上开拓性贡献的著作是( )。
A、《故事新编》B、《野草》C、《比较文学论》D、《摩罗诗力说》答案:D8 、( )是中国大学首次开设“比较文学”课程的学校。
A、北京大学B、北洋大学C、厦门大学D、清华大学答案:D9、中国比较文学的概念始见于( )时期。
A、五四B、清末C、建国后D、解放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建立的标志有( )。
A、理论著作的出版B、高校课程和机构的设置C、学者的演讲质量D、国际会议的召开E、学派争辩的高低答案:ABD2、比较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 )几个流派。
A、法国学派B、德国学派C、俄苏学派D、美国学派E、东亚学派答案:ACD3、法国学派的代表人物有( )。
A、奥尔德里奇B、巴登斯贝格C、梵﹒第根D、卡雷E、基亚答案:BCDE4、我国比较文学发展初期,参与比较文学研究的大家有( )。
A、周作人B、老舍C、茅盾D、闻一多E、郭沫若答案:ACD5 、70 年代末到80 年代初,我国比较文学学者的代表著作有( )。
A、《比较文学绪论》B、《中国神话研究》C、《管锥编》D、《美学散步》E、《攻玉集》答案:CDE三、判断题1 、1816 年,第一部出现“比较文学”一词的书是《比较文学论》。
一、填空:(16分)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年由在一书中确定并使用的。
2、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最终诞生于世纪年代末至90年代。
3、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和比较文学学位论文与工具书的出现。
5、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和三大学派。
7、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和戏剧类三大类。
8、《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10、形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和两方面。
12、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的。
二、简要回答:(30分)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2、什么是“期待视野”?3、什么是“社会总体想象物”?三、论述:(54分)1、试论述跨学科研究。
2、试述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的消极作用和积极意义。
一、填空:(16分)1、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和。
2、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世纪年代。
3、渊源学分为,,,和集体的渊源。
4、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抒情类、和三大类。
5、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由、跨越性和三个条件组成。
6、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各种文学关系大致包括、和三个方面。
7、《管锥编》的作者是。
二、简要回答:(30分)1、什么是题材研究?2、什么是“文学误读”?3、什么是“套话”?三、论述:(54分)1、试从形象学研究的角度谈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人对中国人形象的描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试述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年由在一书中确定并使用的。
2、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世纪年代。
3、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和三大学派。
4、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的。
5、比较文学的变异研究包括、、、接受学和。
6、梵·第根的代表作是。
7、中国大陆第一部以“比较诗学”为名的著作是。
8、《原始文化》的作者是。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比较文学?2、跨文明阐发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3、在文学的他国化过程中,接受国如何以本民族的文化规则和思维方式为主?4、跨文明对话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三、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分)。
1、试述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
2、试论述诗学与比较诗学的区别和联系。
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5分)1、渊源学2、文类学3、形象学4、平行研究二、简答题(30分,每小题10分)1、影响研究的模式是什么?2、主题和母题有何区别?3、比较诗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三、理解分析题:(20分)阅读下面所提供的材料,并根据你的理解作出相应的分析。
“晚近受西方训练的中国学者,回头研究中国古典或近代文学时,即援用西方的理论与方法,以开发中国文学的宝藏。
由于这援用西方的理论与方法,即涉及西方文学,而其援用亦往往加以调整,即对原理论与方法论作一考验、作一修正,故此种文学研究亦可目之为比较文学,我们不妨大胆说,这援用西方文学理论与方法并加以考验、调整以用之于中国文学的研究,是比较文学中的中国派”。
——古添洪、陈慧桦《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序》四、论述写作题:(30分)结合你所学习的中外文学知识,试从平行研究角度对中外文学流派、作家或作品任选一相关对象进行个案论述与写作。
考试试题(一)答案一、填空:(16分)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1886 年由波斯奈特在《比较文学》一书中给予确定并使用的。
2、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最终诞生于19世纪70 年代末至90年代。
3、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和比较文学学位论文与工具书的出现。
5、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和中国学派三大学派。
7、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抒情类、叙事类和戏剧类三大类。
8、《文心雕龙》的作者是刘勰。
10、形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外部研究、内部研究两方面。
12、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的《比较文学导论》。
二、简要回答:(30分)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可比性就是比较研究对象中存在的一种可资研究文学规律的内在价值,是提供比较研究的可能,并保证比较研究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指的是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
在比较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这种学理依据是不断拓展的。
2、什么是“期待视野”?作者在“接受屏幕”所构成的接受前提下对作品向纵深发展的理解和期待。
如古典小说读者对“金榜题名”等大团圆结局的期待。
3、什么是“社会总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
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
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三、论述:(54分)1、试论述跨学科研究。
(1)定义:是以文学为一端,以其他学科(如各种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为另一端,对它们相互关系的研究。
因而又称为科际整合。
目的在于揭示不同知识形态的一致性、共通性,同时也彰显文学之为文学的独特性,把握文学的内在规律。
(2)必须注意文学性与系统性两个方面。
(3)举例:比如文学与音乐:《诗经》与音乐的关系;文学与哲学:存在主义与文学。
2、试述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的消极作用和积极意义。
消极一面:“误读”就是对原作的“曲解”、“误解”、“改变”,它自然会导致文学传播中的部分失败,使译作读者看不到异质文化文学的真相;而且,翻译界已取得共识,文学翻译应最大程度地在各个层面上忠实于原作,所谓“信、达、雅”,“误读”显然与翻译的宗旨相悖。
如上世纪30年代,中国学界有人讨论哈姆雷特的“孝”与“不孝”问题,应该说就是翻译“误读”引起的后果。
积极作用:(1)便于外国文学作品在本国传播,促进文化交流。
(2)在“误读”中可能阐发出原作中一些未被发掘的新意,重新发现原作的价值,甚至“创造”出文学名家。
(3)“误读”往往由译者自身的文化历史需求造成,因而它也能促进本民族文学的发展。
(4)举例:林纾对西洋文学的翻译,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一、填空:(16分)1、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和比较文学学位论文与工具书的出现。
2、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
3、渊源学分为笔述的渊源,口传的渊源,印象的渊源,孤立(直线式)的渊源和集体的渊源。
4、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抒情类、叙事类和戏剧类三大类。
5、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由文学性、跨越性和相容性三个条件组成。
6、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各种文学关系大致包括影响关系、价值关系和交叉关系三个方面。
7、《管锥编》的作者是钱钟书。
二、简要回答:(30分)1、什么是题材研究?就是研究不同作家对相同或相似题材的不同处理,以及产生不同题材的文化根源。
2、什么是“文学误读”:文学误读本来是阅读学中的概念,指偏离阅读对象本身的意思和内容的阅读。
过去常用来指称不正确的阅读,误差性阅读或阅读理解错误。
比较文学中指文学作品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发送者文化的损耗和接受者文化的渗透而形成的误差。
3、什么是“套话”?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汇。
也由学者译为“滞定型”,或把套话描述为“我们头脑中已有的先入之见”。
“套话”也是自我关于“他者”的社会集体想象物。
三、论述:(54分)1、试从形象学研究的角度谈谈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人对中国人形象的描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随着中国国门被打开,19世纪中叶以前通过耶稣会士和启蒙哲学家塑造的中国人形象发生了变化:(1)态度上完全相反:由喜好到厌恶,由崇敬到诋毁;(2)、白人比其他人种优越的看法盛行起来,中国人的衣着打扮和行为举止都变得丑陋滑稽;(3)、在思想和性格方面,中国人“善良”和“高尚”的神话也不再时兴,代之以野蛮和麻木;(4)、这是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作用所造成的“社会总体想象物”的变化。
2、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法国学派,主张影响研究。
影响研究包括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形象学等研究。
美国学派,主张平行研究,指研究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
平行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宗教、心理学等之间的比较研究。
中国学派:以跨异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主张双向阐发研究。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1886 年由波斯奈特在《比较文学》一书中给予确定并使用的。
2、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
3、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和中国学派三大学派。
4、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的《比较文学导论》。
5、比较文学的变异研究包括文学变异和文化过滤、译介学、形象学、接受学和文学的他国化研究。
6、梵·第根的代表作是《比较文学论》。
7、中国大陆第一部以“比较诗学”为名的著作是《中西比较诗学》。
8、《原始文化》的作者是泰勒。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答: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答:我们依据阐发过程当中相关对象的不同,可以把跨文明阐发研究分为四种主要方式:作品阐发、理论阐发、科际阐发和综合阐发。
3、答:首先就是接受国必须充分认识到本国文学传统的重要性,尊重本国的文化规则和话语言说方式。
其次,接受国在坚持本国文学文化规则的基础上,结合本国文学和外来文学的特点,对外来文学进行本土化的改造。
再次,文学的他国化研究还应该注意,文学的他国化必须与接受国当下的语境或者说是文学要求结合起来。
4、答:跨文明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共同话题的对话、共同语境的对话、话语互译的对话、杂语共生的对话与激活的对话等五种。
三、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分)。
1、答: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法国学派,主张影响研究。
影响研究包括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形象学等研究。
美国学派,主张平行研究,指研究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