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2年级下册易错点全汇总【新】
- 格式:pdf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13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常考易错题)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常考易错题)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50道及答案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601、106、900这三个数中()最小。
A.601B.106C.9002.在下面数字中,()是轴对称图形。
A.0B.4C.73.16人排队,第一排站了10人,第二排站了几人?正确的算式是()。
A.16-10B.16÷2C.16-24.九千零三十写作()。
A.9003B.9030C.93005.42÷7=6,这道算式表示( )。
A.把42分成7份,每份是6B.42里面有7个6C.把42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66.有49个乒乓球,每6个装一盒,至少需要()个盒子才能装完。
A.8B.9C.107.下面的数中,()中的5表示5个十。
A.4805B.4850C.45088.下面是同学们喜欢吃的蔬菜调查情况。
同学们最喜欢吃的蔬菜是()。
A.西红柿B.黄瓜C.茄子D.白菜9.把十位上的2片小圆上移到百位上,变成()。
A. B. C.10.下面数中,一个0也不读的是()。
A.5002B.1050C.10000D.3604二.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5200既可以看作5个千和2个百,也可以看作52个百。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3.小明说“这堆书是10克”。
()4.8060是有8个千和6个十组成。
()5.()×5<49,括号里最大只能填8。
()6.余数是6,除数最小应该是5。
()7.质量是1千克的棉花比质量是1千克的铁轻。
()8.小强体重75千克。
()9.求10的5倍是多少,列式为10÷5。
()10.40○5=8,○里应该填“÷"。
()三.填空题(共10题,共27分)1.208是由()个百和()个一组成。
2.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吃________个桃。
3.一个三位数的最高位是()位,一个四位数的最高位是()位,最高位是万位的数是()位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易错题集锦附答案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易错题集锦附答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一.填空题1、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如果余数是5.除数最小是()。
如果除数是5.余数最大是()。
2、一个数除以8商7余数是7.这个数是()。
3、(?)÷6=6……?。
被除数最大是()。
4、(?)÷(?)=7……6。
被除数最小是()。
5、比较数位相同的两个数大小时,我们首先比较()位上的数。
6、一个数最高位是千位,这个数是()数。
7、用3、4、7能组成()个不同的三位数。
8、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
被减数和减数一样多,差是()。
9、表示物体质量一般用()和()作单位。
一只兔子大约重3()。
10、由7个千和85个十组成的数是(),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位。
11、1、3、7、13、()、31、……。
12、40÷5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还可以表示()里面有()个()。
13、笔算加减法都要把()对齐。
14、用7、0、0、9组成四位数,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读数时,只读一个零的是()、()、()和()。
一个零也不读的是()和()。
15、与799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16、豆浆机原价是398元,现价是288元,便宜了约()元。
17、8个碗,14根筷子,可以分给()位客人。
18、从45里面连续减去5,减()次还剩5。
19、从63里面连续减去9,减()次还剩0。
20、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它是一个()位数。
21、在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数是7,余数最大是()。
22、写出4998后面的第3个数是()。
23、写出两道商是6的除法算式()、()。
24、在一道除法算式里,除数和商都是7,余数是3,被除数是()。
25、一个鸡蛋的重量比一个西瓜的重量()得()。
26、“神州8号”升空时()现象,“神州8号”绕地球飞行是()现象。
27、由9个千,5个一组成的数是(),这个数读作()。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易错点八近似数的解决问题知识讲解:估算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现实意义,在某些解决问题上,运用估算的解题策略,能够有效的避免算错数的问题,而且更高效。
但是运用估算的解题策略时,要根据问题来选定估算的标准,有时需要把数值估大,有时需要把数值估小。
易错题举例:服装厂收到一张订单,要求在两个月内赶制1800套服装。
该厂实际每月生产885套,服装厂能按时交货吗?错解:885≈900 900+900=1800(套) 1800=1800答:可以按时交货。
错因分析:学生仅根据885近似于900,就列式900+900=1800(套)得出能按时交货的结论。
却没有意识到885和近似数900的大小关系,即885比900小,所以没有判断出两个月的总和达不到1800,结果不能按时交货。
思路点拨:在根据题目找到合适的近似数进行估算以后,还要明确实际数值跟题目的总数相比是大了还是小了,然后才能得出最后的答案。
练习强化:1.下面各数各接近几百?621() 385() 523() 803()498() 712() 241() 179()2.下表是友朋苗圃几种树苗的情况。
(1(2)棵数最多的树苗比最少的树苗大约多多少棵?(3)银杏树苗和桂花树苗大约一共有多少棵?3.一台空调3350元,一辆摩托车4120元,买这两件商品,7000元够吗?4.一件上衣185元,一条裤子204元,妈妈拿400元,买这两件衣服够吗?5.学校建了一个大会议室,最多能容纳1500人,三、四、五三个年级各有400多人,学校举行六一演出,这三个年级的学生坐得下吗?6.环卫阿姨上个月收集了523个塑料瓶,这个月收集了312个,环卫阿姨这两个月收集的塑料瓶超过了800个了吗?7.小红为地震灾区捐款489元,小东捐款321元,他们一共捐款大约多少元?8.某校三年级有男生358人,女生337人,有700个苹果,每人一个够吗?9.一辆自行车348元,一台录音机179元。
2021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重难点题型同步训练第二章《表内除法(一)》第二课: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单选题1.(2020二上·龙华期中)有25个,每次拿5个,拿( )次就拿完了。
A. 4B. 5C. 6【答案】B【解析】【解答】25÷5=5(次)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要求几次拿完,就是求25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计算,据此列式解答。
2.(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学业考)如果★×★=16,★表示一个数,那么★+★=()。
A. 6B. 7C. 8D. 9【答案】C【解析】【解答】如果★×★=16,则★=16÷4=4,那么★+★=4+4=8。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乘法口诀“四四十六”可知,两个相同的数相乘的积是16,则这两个数都是4,然后代入式子求解。
3.16÷3=5······()A. 1B. 2C. 3D. 4【答案】A【解析】【分析】三五一十五根据这句口诀得到16-15=1。
4.27÷5=5······()A. 1B. 2C. 3D. 4【答案】B【解析】【分析】五五二十五根据这句口诀得到27-25=2。
5.14÷5=2······()A. 1B. 2C. 3D. 4【答案】D【解析】【分析】二五一十根据这句口诀得到14-10=4。
二、判断题6.(2020三上·镇原期中)用一根长2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5根,每根长4米。
()【答案】错误【解析】【解答】解:2米=20分米,20÷5=4(分米),每根长4分米。
原题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可以把米换算成分米,然后用总长度除以锯的根数即可求出每根的长度。
7.(2020二下·成武期中)求35里面有几个5,列式为35÷5=7。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50道及答案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一道乘法算式,至少能写出()除法算式。
A.一道B.两道C.四道2.用五五二十五这句口诀能写()道除法算式。
A.2B.1C.33.胶州湾海底隧道分为陆上与海底两部分,其中海底部分长3950米,约为()米。
A.3900B.4000C.39504.把50只兔子关进笼子,每个笼子最多只能关进8只。
至少要准备()个笼子,才能全部关得下。
A.7B.6C.55.48连续减6,得出0需要减几次? ()A.6次B.8次C.3次6.有6名少先队员,上午植树30棵,下午植树24棵,平均每名少先队员植树多少棵?正确答案是()。
A.5棵B.4棵C.9棵D.6棵7.以下三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A.9870B.8100C.78068.3□08<3357,□里最大填()。
A.1B.2C.39.算式48÷9=5……3中,余数是()。
A.9B.5C.310.20里面有()个4。
A.5B.4C.3二.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由3个一,5个十,7个百组成的数是357。
()2.计算15÷5和15÷3的口诀相同。
()3.小明和小红一起去买六一装饰用的彩色气球,红气球买了6个;黄气球买了5个;蓝气球买了4个;粉红气球买了8个,那么小明算出,买黄色气球和蓝色气球的总和比粉红色气球多2个。
()4.升国旗属于平移现象。
()5.计算4+3×2时,先算加法再算乘法。
()6.妈妈用拖把擦地,是平移现象。
()7.拧瓶盖属于平移现象。
()8.计算15÷3和15÷5时用同一句乘法口诀。
()9.()×5<49,括号里最大只能填8。
()10.计算56除以8和7乘以8用同一句口诀。
()三.填空题(共10题,共22分)1.根据问题填空:(1)四个千、八个百和五个一写作:()(2)五个千和五个十写作:()2.一根12厘米长的绳子,对折再对折后,每段绳子长()厘米。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集锦+易错题汇总练习+易错题精选题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集锦一、填空题1、与除法有关的问题(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列算式是(),读作()在这个算式中,12是(),表示();3是(),表示();4是(),表示()。
求商用的乘法口诀是()。
(3)看图写除法算式(4)24连续减8,减()次的结果是0。
(5)45里面有()个9. 32里面最多有()个6.(6)32÷4=8,在这道算式中,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
读作:(),求商用的口诀是()。
(7)48里面最多有()个9.2、混合运算(1)在综合算式中,如果只有加减或者只有乘除,要()计算;如果有加减运算又有乘除运算,要先算(),再算();有小括号的要()。
(2)根据下面的算式,写出综合算式。
32+24=56 56÷8=7 综合算式是26+34=60 90-60=30 综合算式是42÷6=7 5×7=35 综合算式是9×4=36 54+36=90 综合算式是(3)二年级一班有男生32人,女生16人,把他们平均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有多少人?列综合算式是()3、有余数除法(1)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一定比除数()。
(2)一个数除以6,如果有余数的话,余数可能是()。
(3)用小棍摆下面的图形,如果有剩余,可能是()根。
(4)10月份有30天,合()个星期,余()天。
(5)39个小朋友坐船过河,每条船坐8人,至少要()条船。
(6)□÷7=□……□,在这道算式中,余数最大是()。
(7)□÷□=5……3,在这道算式中,除数最小是(),这时被除数是()。
(8)□÷8=6……□,被除数最大是()。
(9)……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第20个图形是(),第22个是()。
(10)△÷○=6……1,其中○是最大的一位数,这是△是()。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作为学生的我们,数学是必学的科目之一。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和技能,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所有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在学习数学时有所帮助。
1. 两位数的认识和比较:表示两位数可以用“十位数+个位数”的方式,例如56=5×10+6。
比较两位数的大小需要先比较十位数的大小,再比较个位数的大小。
2. 两位数的加减法:加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和,如53+28=81;减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差,如63-32=31。
3. 三位数的认识和比较:表示三位数可以用“百位数+十位数+个位数”的方式,例如785=7×100+8×10+5。
比较三位数大小需要先比较百位数的大小,再比较十位数的大小,最后比较个位数的大小。
4. 三位数的加减法:加法的结果是三个数的数量之和,如365+187=552;减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差,如 452-316=136。
5. 整数的认识: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正整数可以用“+”表示,负整数可以用“-”表示。
6. 正整数的加减法:加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和,如 37+65=102;减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差,如 98-65=33。
7. 初步认识同分母多分数:同分母多分数是指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几个分数,例如1/3、2/3、3/3。
8. 认识生活中的简单比例:比例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冒号(:)或比例符号表示,例如 1:3,1比3。
在生活中有很多简单的比例,例如男女比例为1:2。
9. 使用秤量尺进行长度度量:长度可以用米、分米、厘米等单位来度量,使用秤量尺可以测量长度。
需要注意保持尺的水平,避免测量误差。
10. 两个相同形状的图形之间的比较:两个相同形状的图形之间可以进行比较,比较的方法可以是分割、将一部分放大或缩小等。
11. 认识几何图形的性质:几何图形有不同的形状,例如正方形、长方形等,每种图形都有自己的性质,例如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对角线相等,长方形对角线相等。
混合运算(P47~P52)编写意图(1)例1梳理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唤起学生对以前学过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回忆。
借由学生的算式,介绍了综合算式的概念,并使学生明确“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可以写出每次运算的结果”,再教学脱式计算的方法,同时以符号突出了运算的顺序。
这里,教学的重点是脱式计算的书写过程。
(2)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则直接呈现了混合运算的算式,让学生试算。
最后结合两个具体的算式,呈现数学上对于同级运算的混合运算顺序的规定。
(3)“做一做”以3道题分别巩固同级两步混合运算的脱式计算。
本页基本涵盖了同级混合运算的所有形式,同时,教材还给出了脱式运算过程的每一步,以让学生将注意的重点放在运算顺序以及脱式计算每一步的内容上。
教学建议(1)注重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解题思路和过程。
教学例1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算出阅览室下午有多少人?先要算出什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思考过程。
(2)注重脱式计算过程书写的示范。
由于学生是首次接触脱式计算,所以教师在教学书写过程时要重点板书书写步骤。
为便于让学生看清楚每一步结果,板书时,在先算的部分下面画上横线并用箭头作标记。
对于15÷3×5可先让学生试算,教师再讲解。
两题放在一起,教师可介绍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
(3)关注学生脱式计算书写过程的规范。
“做一做”的3道小题,可让学生先口头说一说先算哪一步,再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教师要注意巡视,特别关注学生书写过程的规范。
编写意图(1)例2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材呈现了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由于有之前学习乘加、乘减的基础,同时通过小精灵的提示,学生列式解决并不困难。
(2)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列式解决环节。
教材呈现了学生列式的3种方式:分步;乘加综合算式;含小括号的加乘算式。
其中重点在于对第三个算式的解读。
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这样列式是合理的。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50道及答案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估算498+303-599的结果大约是()。
A.100B.200C.300D.4002.翻动书页时,书页的运动是()。
A.平移B.旋转3.以下现象中不属于平移的是( ) 。
A.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升或下降B.打气筒打气时,活塞的运动 C.钟摆的摆动 D.传送带上瓶装饮料的移动4.5208读作()。
A.五千二百八十B.五千二百零八C.五百二十八D.八千零二十五5.10000>()999,括号里最大可以填()。
A.7B.8C.96.54÷(34-28)=()A.9B.27C.82D.67.在○÷7=●……△中,余数最大是()。
A.5B.6C.88.下列各组数的排列中,()是正确的。
A.6120>6100>614B.4050<4005<4500C.3480<2999<43809.下列错的是()。
A.9÷3=4B.7÷1=7C.8÷2=410.教室门的打开和关上,门的运动是()。
A.平移B.旋转C.既平移又旋转二.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用1、2、3、4这四个数字组成的最小四位数是1234。
()2.比较数的大小时,位数多的数就大。
()3.用可以组成6个不同的三位数。
()4.三位数一定比两位数大。
()5.把42分成7份,每份是6。
()6.1千克等于10个100克。
()7.写“正”字可以用来统计数据。
()8.每200克阿胶枣装一袋,5袋这样的阿胶枣共重1千克。
()9.计算45÷9,想口诀五九四十五,所以45÷9=5。
()10.100千克的沙子比100千克的棉花重。
()三.填空题(共10题,共26分)1.填空。
(1)2452读作()(2)706读作()2.每支铅笔6角钱,5元钱最多能买()支铅笔。
3.四千零八写作(),是由()个千和()个一组成。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易错点六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数知识讲解:读数时,中间不管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的0都不读。
写数时,哪一个数位上什么也没有,哪一个数位就用0代替。
易错题举例:一个数由8个千,5个百和6个一组成,这个数是( 856 ),读作(八百五十六)。
错解如上。
错因分析:学生没有注意到十位上什么也没有,应该在十位上用0占位。
思路点拨:写数时,从高位上写起,有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有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个数位上什么也没有,哪一个数位上就用0代替。
在不是很熟练的情况下,可以借助数位表进行写数。
如下图:千百十个(右)8 5 0 6练习强化:1.一个数,它的千位和个位上都是5,其他数位上什么也没有,这个数是(),读作()。
2.与499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3.一个数由2个千和1个十组成,这个数是(),读作()。
4.请用9、5、0、0按要求组数:每小题至少写两个数。
(1)一个零都不读的四位数(),(2)只读一个零的四位数(),(3)末尾和中间都有零的数()。
5.选一选:(1)下面的四个数中,只读一个0的数是( )①4510 ②2300 ③ 1002 ④5000(2)下面的四个数中,一个0也不读的数是()①1200 ②3020 ③ 6005 ④6018参考答案1.5005 五千零五2.4998 50003.2010 二千零一十4.(1)9500 5900(2)9005 9050(3)5090 90505.(1)③(2)①一、培优题易错题1.用0、2、4、6组成三位数【答案】解:246,264,240,260,460,406,420,402,640,620,604,602【解析】2.动脑筋,想一想。
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只出现一次。
A应该是几?B 应该是几?【答案】解:A是1,B是3。
【解析】【分析】观察A所在的第四行可知,A不可能是2、4,观察A所在的第二列可知,A不可能是3,则A是1;第二列出现了数字1、2、3,则剩下的数是4,观察B所在的第二行可知,B不可能是1、4,观察B 所在的第3列可知,B不可能是2,则B是3,据此推理。
二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训练//一、我会填;(1算式:()÷()=(),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2)算式:()÷()=(),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一份是()。
(4分)(3)按规律填数:2 3 5 8 12 ( ) ( )。
(4)用9、8、0、0组成的四位数中,一个零都不读出来的数有( )和( ),只读一个零的最小数是()。
(5)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8×5=100 46-□÷8=40(6)每5千克油可装一桶,32千克油至少需要()个桶。
(7)一个四位数的密码,它的大小在5000与6000之间,百位上的数字是6;十位上与个位上的数字相同,它们两个的和是8,这个密码是()。
(8)一道除法题,除数是6。
小明把被除数的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看颠倒了,结果商是7。
这道题正确的商应该是()。
(9)小英、小花、小兰、小月四个人在一次跑步中,小英跑得不是最快的,但比小花快,而小月又比小花慢。
()最快,()最慢。
(10)小明和4个同学去看电影,买票用了20元,每张票()元钱。
(11)42÷7=6 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也可以表示把42里有()个7。
(12=48 那么=()。
(13)在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38-15-5=38-(5)57-(17+3) 335-(15-5))(14)把下面的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35÷7=5 29-25=4 21+14=35 36-17=1918-5=13 4×8=32 35÷7=5 39-19=20(15)()里最大能填几?()×6 < 32 47 > 8×( ) 56 > 8×( ) 7×( )< 48 (16)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7)写数:读数: ( )()()(18)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重难点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材2~6页重点:学会在分类的基础上用写“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会用给定的统计表呈现和整理数据。
难点: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
知识点一: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及认识简单的统计表(了解)1.调查法是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调查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调查方式和记录方式都不是唯一的。
2.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3.从统计表中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便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知识点二:记录数据的方法(掌握运用)1.在确定调查方案时,应根据调查的事项确定最佳的方法。
2.投票是一种常用的调查方式。
3.符号法和写“正”字法的记录方式是不同的,记录时每个符号代表一个数据,而每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4.记录数据的方法不唯一,可以采用符号法或写“正”字法等。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平均分教材8~12页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难点: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的结果。
知识点一:平均分的含义(理解)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知识点二: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掌握运用)把一些物品按照指定的份数平均分时,可以1个1个(或几个几个)地分;也可以先几个几个地分,再1个1个地分,直至分完。
知识点三: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掌握运用)1.每2个一份平均分,即每份的个数必须都是2。
2.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还可以用连减表示。
例如,8颗糖,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
用连减表示:8-2-2-2-2=0,减去4个2,就能分成4份。
即减去几个2,就能分成几份。
除法教材13~17页重点:掌握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难点:理解除法的含义,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知识点一: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算式的读、写法(掌握运用)1.只要是平均分,就可以用除法表示。
2.写“÷”时,先写“-”,要平、直、短,再写上点和下点,要写成实心圆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易错知识点一、表内除法1、平均分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的类型(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3、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4、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5、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二、有余数除法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有余数除法的各部分a÷b=c……d被除数÷除数=商……余数4、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三、图形的运动(一)1、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或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
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四、混合运算1、混合运算的顺序(1)同级运算(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非同级运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带小括号运算的算式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1、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是我们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分别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表示。
数位顺序表里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