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盆地王场油田构造综合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8
目录一.实习目的 (2)1.比较完整地建立起石油勘探中的构造观 (2)2.能够有效地运用基本知识和理论进行构造分析 (2)3.培养相关构造问题发现和分析的能力 (2)4.掌握构造分析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流程 (2)二.实习方法 (3)1.基本分析方法 (3)2.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4)3.生长指数与古落差分析 (4)4.平衡剖面方法 (4)5.构造应力场分析 (5)6.构造模拟与实验研究 (5)三.实习内容与要求 (6)1.实习内容 (6)2.实习要求 (7)四.主要参考文献 (7)五.实习附图表 (8)六.课堂讨论推荐题目 (20)一实习目的石油勘探构造分析是石油地质专业的重点专业课程之一,也是和当前石油行业生产实际联系最紧密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研究:(1)含油气盆地各级构造的类型、几何形态、组合样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2)盆地构造与油气生成(排烃)、运移、储集、圈闭、盖层、保存等成藏条件的相互关系以及构造作用对油气聚集的影响。
实习的主要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比较完整地建立起石油勘探中的构造观。
石油勘探中的构造观是指在石油勘探中对各类构造的总体结构、形成和演化、铸成构造的构造运动性质和动力来源的基本认识和观点。
石油勘探中的构造观涉及到对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中一系列问题的综合认识和看法。
通过实习要建立起一个对盆地构造认识的整体框架,如盆地内构造的空间几何形态、演化阶段的划分及构造形成的动力学机制,以及各级、各类构造与油气成藏及聚集相互关系的全面把握。
2.能够有效地运用基本知识和理论进行构造分析。
进行石油勘探构造分析时要以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为指导,并能有效地加以运用。
石油勘探构造分析中需要运用到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主要有:构造地质学的应力分析原理、变形岩石应变分析基础、岩石破裂准则、构造的成因分析和构造样式等;石油地质学中有机成烃理论、烃类运移的流体动力学、成藏动力学及成油体系等理论。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湖北省潜江矿产资源概况潜江凹陷位于江汉盆地中北部,包括潜江大部和天门、仙桃各一部分,面积约2500 平方公里。
已探明在潜江凹陷富藏石油、天然气、卤水、岩盐、钾盐、钾芒硝、无水芒硝等矿产资源。
潜江境内还有矿泉水、陶土等地下资源。
1、资源储量60 年代以来,在江汉盆地找到了王场等25 个油田和一批含油结构,控制含油面积139.1 平方公里,其中潜江境内有16 个油田,共87.6 平方公里。
经测算,江汉盆地的石油远景含量达2 亿多吨。
潜江凹陷卤水分布面积达1200 平方公里,卤水地质储量227 亿立方米,含盐量为100-300 克/升,盐类资源量为51 亿吨。
卤水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氯化钾储量4590 万吨、铯储量2.72 万吨、铷储量8.35 万吨,而且,富集程度已达到和超过工业开采品位。
潜江凹陷岩盐分布面积约2000 平方公里,岩盐累计厚度约1800 米,矿产埋藏深度700—2145 米,估算盐岩的地质储量为7900 亿吨,相当我国盐都自贡市的20—30 倍。
其中,潜江境内的潜一段到潜四段下均有盐层富集预计厚度大于1800 米,经湖北省矿产储量委员会鄂储决字[1991]02 号和鄂储决字[1991]05 号划定可供开采的3.45 平方公里湖北省潜江市王场油田北部潜江段和湖北省潜江市园林盐矿区蔡湖矿段可供开采0.66 平方公里的盐矿面积中,盐岩储量分别为13.64 亿吨,芒硝储量为1.18 亿吨,盐层氯化钠含量为64.11% 至85.47%。
C+D 级盐矿石量3675.1 万吨,纯盐量3302.8 万吨,硫酸钠(Na2SO4)为68.9 万吨,氯化钠(Nacl)平均品位为89.9%,矿段内还探求了表内级纯盐量3526.7 万吨,表外E 级纯盐量5361.9 万吨。
潜江凹陷还发现钾盐矿藏,矿产深度为1643-3040 米,矿产厚度0.42-。
第2卷 第3期1996年9月地质力学学报JOU RNAL OF GEOM ECHAN ICSVol.2 No.3Sep.1996 江汉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周 雁 戴少武(江汉油田研究院)江汉盆地位于中扬子区。
本文所定义的范围是,北界为襄樊—广济断裂,西界为黄陵隆起,南界为江南隆起,东界为团城—麻风断裂,面积约5.5km2。
江汉盆地的构造发展或演变经历了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依据区域地质建造、构造变形和深部构造特征,吴树仁(1995)将其划分为六个构造期七个发展阶段,并指出晋宁期、燕山期和喜山主期最为重要;从海相油气成藏角度分析,戴少武(1995)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
本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它们最终奠定了本区特殊的构造格架,形成了本区不同类型的构造变形,决定了油气勘探的特点。
1.“三盆”叠置是江汉盆地最基本的构造格架从沉积相分析,江汉盆地经历了从海相沉积→海陆交互相沉积→陆相沉积的纵向演变过程。
不同的沉积过程中本区接受的物质较周缘地区丰富,沉积厚度较周缘地区明显偏大,表现出了盆地的特点。
在晚三叠世地层沉积前,本区接受了厚约8000-10000m的海相沉积,以海相碳酸盐岩建造和碎屑岩建造为特征,是一个“海盆”环境;在晚三叠世至侏罗纪期间,本区接受了厚约900-2300m的海陆交互相沉积,以含煤建造为特征,是一个“煤盆”环境;从白垩系沉积开始,本区接受了平均厚约7000m的陆相沉积,以陆源碎屑岩建造为特征,是“陆盆”环境。
因此,纵向上从下至上构成了“海盆”上叠置“煤盆”、“煤盆”上再叠置“陆盆”的格架。
另外,从横向上看,下部盆地的范围较大,上部盆地的范围较小,盆地叠置具有“大盆套小盆”的特点。
这种“三盆”叠置的构造格架是不同类型构造运动制约的表现,它们深刻影响着本区油气勘探特点。
2.“三类运动”是江汉盆地构造运动及变形的基本形式江汉盆地的构造运动和变形与中国区域构造的发展演变有密切关系。
杨巍然(1991)认为:印支运动以前,中国区域大地构造表现为“四线五区”,印支运动之后则为“二线三区”。
江汉油田王场地区调整井复杂井固井工艺技术吴庆舫王场区块是江汉油田的主要产区,潜江组是主要生油层系,油层与盐膏层共存,自从60年代末开始开采以来,目前已进入了高含水期,地下情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油田高压注水,主力油层大面积水淹,且含水量增长较快,油井产量明显递减,套管损坏日趋严重,为了实现油田的稳产,提高产量,油层开采对象以主力油层为主转向薄油层,中低渗透层,挖潜措施由同井分层开采转为钻调整井提高储量动用程度,这些井在钻井和固井过程中遇到的最复杂问题就是溢流和井漏,封固段窜槽,水泥返高达不到设计要求,固井质量不合格,从而严重地影响和阻碍油田的合理开发和增储上产。
一、调整井固井的特点与难点由于油田经长期注水开发,在诸多地层构造因素影响下,加上局部注水不平衡,断层等因素影响,地层压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纵向剖面上压力差异大,多压力层系共存。
(一)、调整井固井的特点1、采用单层套管封固多压力层系王场地区的特点是多压力层系并存,按常规要求应采用多层套管封隔压力各异的层系,但是各层系间分布密集,层间相隔距离较短,高压、常压、欠压层又相间分布,若用2-3层套管封隔复杂井段,开发成本将成倍增加,目前无法实现,针对目前江汉实际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只下一套油层套管封固多压力层系地层,最后的技术难题由固井工艺来解决。
2、动态情况下的固井按照行业技术规定,在钻调整井时,应采取邻井停注放溢等一整套恢复压力措施,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结合目前江汉原油产量的实际情况,注水井停注放溢、采油井停抽实际执行不好,地下流体仍处于动态。
在水泥候凝期间,要想保证用较短的环空静液柱,平衡动态下的地层压力是所有老区调整井固井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3、对固井质量要求高甲方为了实现层系细分开发调整方案,挖掘储量潜力,改善开发效果,特别要动用不好或者未动用的中差渗透油层,同时需要经过酸化压裂改造后投产,这就要求在固井中要把整个多压力层系一次性都封固好,保证良好的层间封隔,对固井而言,实质上就是要解决把整个封固段都固好的技术。
50nno ation e elopment 改革·发展2021 / 10 中国石化□ 本刊记者 黄 慧 通讯员 汪 睿 昌俊杰9月6日,位于潜江凹陷王场背斜构造上的滚动井王78斜-25经压裂投产后获日产10.5吨工业油流,这是继广斜7901、严501斜井等钻探成功之后,江汉油田今年在老油区蚌湖向斜周缘取得的又一勘探佳绩。
江汉油田老油区历经50多年勘探开发,滚动勘探对象日益复杂,呈现“更小、更碎、更散、更薄”的特点,寻找新的含油区块难度逐年增大。
今年以来,面对油藏越加隐蔽、研究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主要负责老区勘探开发的江汉油田江汉采油厂为落实可动用储量120万吨目标,不断加强基础地质研究,创新地质认识,精细地质潜力评价,围绕剩余储量较多、资料条件较好、产量经济效益较好、目标容易落实的蚌湖向斜带、潭口凸起带、黄场斜坡带开展滚动勘探并获得新发现,截至8月31日,累计落实可动用储量142.23万吨,提前超额完江汉采油厂地质研究所静态室团队在研究井史数据曲线,找寻新油藏线索。
汪睿 摄江汉老油区:探查换“靶心” 勘探创佳绩51nno ation e elopment 改革·发展2021 / 10 中国石化成年度计划。
“放大镜”探查储层,显岩性油藏“金矿”今年,江汉油田老油区的勘探重点蚌湖向斜带和黄场斜坡带属于岩性油藏,大多比较隐蔽,发现难度大。
该厂细化储层分层描述,按照滚动探勘单元划分思路,地毯式搜寻储层,最终获得油藏“金矿”。
针对岩性油藏,厂地质研究所工作人员过去研究油藏单砂体暂布规律时,采取整体研究方法。
由于开发日久,江汉岩性油藏主体部分勘探完毕,剩余的部分成藏条件不好,需要对每一期厚砂体进行细分,研究单砂体暂布规律。
同时按照滚动探勘单元划分思路,坚持平面分块、纵向分层,平面再细分单元的分级原则,在纵向上针对每一储层进行研究,平面上针对每一个不同井区开展勘探部署,地毯式搜寻油藏。
“过去勘探进行整体研究,仿佛拿着一个低倍放大镜对着一块巨大的黄金看纹路,现在黄金已经成了碎金,散落地层各处,需要用高倍望远镜对碎金可能埋藏的地方逐个进行寻找,全方位搜寻。
王场背斜构造裂缝性油藏注水开发特征研究
柳家奎;白全明;陈琰;柳金成
【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
【年(卷),期】2005(027)004
【摘要】江汉油田王场背斜构造储层裂缝发育方向受油藏构造形态及邻近断层的影响,天然裂缝为北东40~70°,人工裂缝为北西40~70°.注入水水线推进受其裂缝发育及油水井所处位置的影响,油井远离注水井裂缝线,注水水线推进均匀,水驱效率高,注水开发效果好;油井靠近注水井裂缝,注入水首先沿裂缝方向朝近距离油井方向推进,该方向油井见效快,水淹快,水驱效果差.在裂缝特征及其对注水开发影响研究基础上,通过注采井网调整、把握注水时机,掌握合理的注采比及采用不稳定注水、高压注水等工艺,提高了油藏的产量和采收率,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总页数】3页(P480-482)
【作者】柳家奎;白全明;陈琰;柳金成
【作者单位】江汉油田分公司江汉采油厂,湖北,潜江,43312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敦煌,736202;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敦煌,7362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41
【相关文献】
1.王场油田潜四段西部注水开发实践与认识 [J], 许宝安;何艳;李显荣
2.王场油田注水开发高产稳产研究 [J], 杨寿山
3.王14块特低渗裂缝性油藏注水开发伤害因素 [J], 孙强
4.王场油田潜三段北断块注水开发调整的认识 [J], 刘孔章;许弟龙;陈彪
5.王场油田注水开发高产稳产的实践 [J], 丁淑君;罗杨棣;许洪心;邵伦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场油田中区产能建设项目全过程优化管控王场油田中区经过多年开采,地层压力系统较为复杂,盐间裂缝层发育,地面情况复杂,斜井较多,钻井过程中经常出现井漏、溢流、沥青层等复杂情况,延长了钻井周期和投产时间,直接影响了王场油田的开发投资效益。
通过全过程项目优化管控,形成了一套指导投资管理和开发调整的方法。
标签:王场油田中区;产能建设;全过程;优化管控王场油田位于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北部,蚌湖生油凹陷东南侧,是内陆古盐湖沉积条件下形成的一个多砂层构造整装油田,也是江汉盆地最大的油田。
王场油田包含10个开发单元,共动用石油地质储量4040.49×104t,占江汉采油厂地质储量的32.98%。
其中,王场油田中区位于王场油田构造轴部,主要包含潜41、42、43三个油组,动用石油地质储量为553.99×104t,可采储量为334.61×104t,标定采收率为60.4%,是王场油田采收率最高的开发单元。
目前处于低液量,中等油量,中低含水,中等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开发阶段。
1背景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下跌。
目前,原油市场前景仍不明朗,低油价对石油公司的影响在持续发酵。
油价持续走低给油田效益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因此,形成以效益为中心的投资决策机制,积极对产能建设项目實施全过程优化管控,实现质量效益两手抓,投资收益最大化是新形势下油田开发的重中之重。
王场油田中区位于王场背斜的轴部,地层构造陡,两翼倾角较大,达到60-70°。
2015年王场油田综合调整开发以来,开发投资效益并未实现最优。
为进一步提高王场油田中区开发效益,分别从项目实施前,项目实施中和项目实施后三个方面进行全过程投资管理。
2内涵全过程投资优化管控是实现产能建设效益的根本保障。
王场油田经过多年开采,地下及地面情况较为复杂,钻采成本居高不下,高于中石化同类型的油田,影响了产能建设的开发投资效益。
全过程投资优化管控是油田实现管理提档升级的必要途径。
企秘★长期王场油田套管损坏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江汉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二○一一年十二月王场油田套管损坏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委托单位:江汉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完成单位:采油工程规划所项目负责人:游园报告编写人:游园项目主要完成人:游园鲁进审核:起止时间:二○一一年一月~二○一一年十二月摘要王场油田新井投产不到一年即开始发生套损,所有套损井服役期均不超过12年,套损问题严重,由此引起产量减少、井网破坏大大削弱了油田稳产的基础。
因此有必要对套损机理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提出防治对策,为套损预防提供基础。
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统计分析了1995年以来王场油田套管损坏情况几特征,初步定性分析了套损的影响因素;2、建立了三维地应力分布模型,更加直观的分析得到地应力分布对套管损坏的影响规律;3、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有针对性地建立地层-水泥环-套管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得到非均匀地应力是造成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了水泥环性质及射孔参数对套管强度影响;4、提出了王场油田套管损坏防治措施。
该项目的研究为油田科学合理地解决套损防护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加强巩固油田长效稳产的基础提供了理论参考。
目录1前言 (1)1.1项目概况 (1)1.2 任务来由 (2)1.3 计划任务及实际完成工作量 (2)1.4 成果认识 (3)1.5 致谢 (4)2理论研究部分 (5)2.1国内外研究现状 (5)2.2王场油田套损现状 (7)2.3王场油田套损机理研究 (10)2.4套管损坏预防治理措施 (40)3. 经济、技术及社会效益分析 (45)4结论及建议 (46)4.1主要研究结论 (46)4.2建议 (46)1前言1.1项目概况项目研究起止时间: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项目级别:院级项目计划编号:CKO0611014完成单位:采油工艺研究院采油工程规划所项目研究内容:(1)国内相关文献、案例调研分析调研分析国内相关文献、为本项目研究做理论指导,确定本项目研究的主要方法及所采用的数模软件。
江汉盆地王场油田构造综合分析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本次实习主要以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的王场地区为例,利用石油勘探构造分析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分析王场地区的主要构造样式,探讨构造成因,并利用石油地质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分析王场地区的圈闭和油气藏类型与特征。
二、实习区区域地质概况
江汉盆地是燕山运动晚期形成的中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面积约28000km2,基底有一套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的前白垩系组成,盖层部分为白垩系-古近系的碎屑岩系夹大量岩系地层,上覆地层为新近系及第四系,盆地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张裂(裂陷)、坳陷两个构造旋回。
潜江凹陷是江汉盆地较大的次级构造单元,也是江汉盆地最重要的生烃凹陷。
潜江凹陷位于江汉盆地中部,面积为2500km2,是潜江组沉积时期盆地的汇水中心和沉降中心,北部以潜北断裂为界,分别与荆门坳陷、乐乡关地垒、汉水地堑、永漋河隆起相接;东南部以通海口断层与通海口凸起分界;东北和西南分别与岳山低凸起和丫脚新沟低凸起呈斜坡过渡。
王场地区位于潜江凹陷北部,面积120km2,整体构造格架为盐背斜及周缘向斜和多条切割褶皱的NE向正断层,为江汉油田的主产油区。
三、构造样式和变形特征
根据所给数据,可以做出各层位平面图,立体图和地层厚度图
图1 潜二段22地层平面图
图2 潜三段32地层平面图
图3潜四段上40中地层平面图
根据所作出的立体图,可以看出断层的展布。
图4 22立体图
图5 32立体图
图6 40立体图
由王场油田构造平面图和各地层平面图、立体图可以看出,王场油田主要由一个SE方向的背斜和NE方向的主断层控制。
由书上给出的地震剖面图,可以看出区内形成了SE向盐丘背斜,在NE向形成的正断层,切割背斜形成多种构造。
根据钻井给出的数据,做出纵向和横向的剖面图(如图1,图2),根据剖面图看出,此断层为一生长断层,背斜为生长背斜。
综合上述,可以判断,该油田构造样式为盖层滑脱型,进一步可分为盐构造或滑脱型正断层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