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九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
- 格式:ppt
- 大小:272.00 KB
- 文档页数:18
专题检测(九)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某某育才中学月考)哥伦布晚年曾经写道:“神将我变成新天堂和新人间的使者,并明示我如何找到它。
”这说明哥伦布( )A.借助近代科技发现了新大陆B.因新教的建立而发现了新大陆C.实为古希腊、罗马文化复兴的先锋D.因某某热情的驱使而发现了新大陆解析:选D 由材料内容可知哥伦布认为是神指示其发现了新大陆,故A项错误;16世纪某某改革过程中新教产生,而哥伦布发现美洲是在1492年,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主X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与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哥伦布认为是神指示其发现了新大陆,说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有着某某动力,故D 项正确。
2.“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X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的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从这一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A.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世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联系日益紧密C.促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原始积累加速,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解析:选C 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领域的一种变化,与新航路的开辟无关,故选C项。
3.《大国崛起》中呈现了一X16世纪末开往东方的葡萄牙商船的运货单,运货单上显示船上装载了热那亚的平绒、佛罗伦萨的绯布、伦敦的棉布和荷兰的亚麻布。
材料反映了当时( )A.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B.商业革命促进贸易扩展C.工业革命的迅速推进D.价格革命加速社会分化解析:选B 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而非初步形成,故A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发生“商业革命”,与材料中“16世纪末开往东方的葡萄牙商船的运货单”相符,故B 项正确;材料中“16世纪末”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故C项错误;由于黄金、某某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发生“价格革命”,与材料中“16世纪末开往东方的葡萄牙商船的运货单”不符,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线索本专题主要阐述了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历程。
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发展;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世界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线索一:雏形出现。
15、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线索二:不断拓展。
16-18世纪,荷、英、法等国的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线索三:初步形成。
19世纪中叶,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为寻求市场和原料加紧对外扩张,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线索三:最终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接近尾声,为寻求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场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绝大多数亚、非、拉国家被卷入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必备知识一.新航路的开辟(15~17世纪)——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背景⇒目的:寻金、传教、拓殖(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根本原因)(2)社会根源:西欧社会对黄金和香料的狂热追求。
(3)文化因素:①思想根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推动。
②宗教因素:基督教会传播天主教的狂热。
(4)政治因素:欧洲政局动荡,各国君主依仗武力,强化王权,积极对外扩张。
(5)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了传统的东西方商路。
(直接原因)(6)主要条件:①客观条件: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提高;中国指南针的传入与应用。
②主观条件: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统治者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2.过程:迪亚士抵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达·伽马开辟了由欧洲到达亚洲(印度)的航路;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向东方向——葡萄牙王室支持,向西方向——西班牙王室支持)3.影响:(1)对欧洲:①“商业革命”:贸易规模扩大;商品种类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变化;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
易错点27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新航路开辟:15世纪末开始,欧洲商品经济发展,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西班牙、葡萄牙支持航海家进行海外探险,追求财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船队实现环球航行。
新航路开辟,使欧洲航运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欧洲大西洋沿岸,加速了欧洲国家的原始资本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引发了欧洲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的狂潮,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灾难,打破了世界各地孤立状态,促进了物种的交换等。
(新航路开辟是殖民扩张和掠夺的前提和主要条件)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早期殖民扩张:16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国家开始了罪恶的“三角贸易”。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进行殖民扩张活动,为英国带来巨额利润。
17世纪下半叶,法、英、荷三国进行殖民争霸,英国战胜对手,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殖民扩张,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以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为主要手段,带有野蛮性和残酷性。
(殖民扩张和掠夺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十八世纪60年代,英国最先开始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强大起来的工业化国家,武力侵略世界各地,打开国外市场,输出廉价工业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确立。
(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资金、原料等;工业革命后,为了开拓世界市场,进一步加剧了殖民扩张和掠夺)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出现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世界被瓜分,出现以资本输出为主这一新的侵略方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四专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专题训练(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1522年9月6日,某国国王举行褒奖仪式,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赠送给生还的18位勇士,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
”该国王是 ( )A.西班牙国王 B.英国国王 C.葡萄牙国王 D.荷兰国王【解析】选A。
材料可以看出是指麦哲伦的坏球航行,而西班牙国王支持下的远航都是向西方航行。
2.图中箭头所指的阴影部分为历史上先后形成的欧洲贸易中心区,造成图中贸易中心区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应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海外殖民活动的开展C.工业革命的影响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解析】选A。
从图片信息看,欧洲贸易中心区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这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3. 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和黄金(Gold)。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③开发土地资源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选C。
①体现了黄金(Gold);②体现了上帝(God);④体现了荣誉(Glory),③不包括在三个“G”之内。
4.2009年10月,中国货轮“德新海”号在印度洋塞舌尔群岛遭遇索马里海盗袭击有人研究发现这一地区在15世纪末也曾出现过一个著名的“海盗”,他是()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解析】选B。
15世纪末到达这一地区的是达·伽马。
迪亚士只到达好望角;哥伦布到达的是美洲,麦哲伦是16世纪才开始全球航行的。
5. 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转折”主要是指()A.欧洲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B.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C.农业文明已经转向工业文明D.欧洲经济发展开始超过亚洲【解析】选B。
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各地彼此相互隔绝的;新航路开辟,加强了欧洲与亚洲、非洲和美洲等的联系,打破了隔绝的状态,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下表所示为葡萄牙人早期在大西洋开展的航海活动。
这些活动()时间活动1446年商船蜂拥前往北纬9度附近的几内亚,带回了大量黄金1472年越过几内亚以南的贝宁湾,西非的一些著名海岸如象牙海岸、黄金海岸等在此时得名1475年到达南纬4度的西非加蓬洛佩斯角A.说明大西洋成为欧洲贸易中心B.论证了“地圆学说”的科学性C.为迪亚士的远洋航行积累经验D.开启了欧非之间的直接联系2.1418年,葡萄牙亨利王子创设地理研究院,网罗各地学者,包括地理学者、制图学者、数学家、天文学家以及会各种语言的专家。
这些人里,有基督教、犹太人和穆斯林。
他的这种做法()A.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兴起B.深受地理大发现的影响C.直接促成环球航行开展D.增加葡萄牙的贸易机会3.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指出,新航路开辟后新世界的市场增长十分缓慢:在1660年代,近一半的英国货物出口到地中海,只有10%左右的货物出口到美洲和印度。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新世界()A.小农经济的抵制B.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C.消费主体是移民D.市场购买力非常有限4.为争夺繁荣的亚洲贸易,诸多贸易公司纷纷成立,彼此相互竞争而无法一致对外,荷兰共和国有鉴于此,在1602年强迫它们合并成一个商业组织,荷属东印度公司由此诞生。
荷属东印度公司掌握贸易垄断权,凡是未加入该公司的企业,均不得在亚洲做买卖。
据此可知,东印度公司()A.是荷兰唯一的对外贸易窗口B.利用资本输出实现海外扩张C.促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D.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5.下图是英国漫画家托马斯罗曼森创作的一幅讽刺漫画。
画面左边“英国自由”代表正义繁荣和稳定,而右侧的“法国自由”则意味着苦难、不公和毁灭。
漫画发表后,英国政府大量复制宣传,其主要意图是()图:托马斯罗曼森漫画:对比之下何者为佳?A.否定资产阶级民主道路B.积极争夺欧洲的霸权C.攫取反法同盟领导地位D.传播自由平等的思想6.16世纪晚期,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与中国的贸易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其主要表现为西班牙等国商人用从美洲掠夺来的白银购买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药材等商品,这被称为“丝银对流”。
(详解版)2013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专题闯关》精选2013年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专题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一、选择题1.(永州市201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18世纪一位英国学者针对圈地运动前后的变化指出:“过去小土地所有者和小租地农民,靠自己耕种土地的产品和公有土地上放养的羊、家禽、猪等维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几乎不必向市场购买,如果土地落到少数人租地农场主手中,他们就必须为别人劳动才能维持生活,而且不得不到市场上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
”上述材料说明圈地运动A.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为工业革命打下基础B.使非农产业被高效的农业种植业取代,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原材料C.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害,是英国社会动乱的根源D.使农村劳动力移向城市,迅速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圈地运动影响。
材料说明圈地运动前,人们更多的是自给自足;圈地运动后,人们更多到市场消费,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为工业革命提供更多商品市场。
2.(河南省南阳市2013届高中三年级第一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工业奉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
”对此观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工业革命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B.工业革命要求政府放弃其经济职能C.中世纪的经济垄断阻碍社会进步D.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日益扩大【答案】D【解析】考察对工业革命影响的理解。
关键信息是:“竞争替代了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竞争就是自由竞争即工业革命后的自由主义思想。
而原来是一种保护和管制。
故选D。
3.(河南省漯河市2013届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考试)据《英国史》记载:“1835年,英国棉纺织业中18岁以下的童工有9.5万人,占全部工人的43.3%;女工11.9万人,占全部工人的54.3%。
1839年在英国的419560名工人中,除了23%是成年男工外,其余全部是女工和童工。
”这一记载反映出A.女工相对于男工更适合从事棉纺织业B.资本家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赚取利润C.工业革命导致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D.工业革命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增大【答案】B【解析】童工和女工占棉纺织业工人的比例相对于成年男工高,反映出资本家的目的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38.H I N[2013·广东卷] 有学者在探讨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始终处于边缘地位。
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状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
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境况起先改善。
但始终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变更。
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化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最终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1)依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境况起先改善的主要缘由。
(2)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更。
并分析促成这一变更的政治、经济缘由。
(3)结合史实说明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38.[解析] 本题以《白银资本》切入考查13世纪以来世界贸易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问题,考查考生提取史料有效信息,分析、综合应用各种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第(1)问首先依据材料可以轻松得出中国与印度在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地位起先变更的缘由,可以从欧洲的经济发展、新航路开拓、早期殖民活动等相关内容分析。
第(2)问首先依据材料指出19世纪欧洲与中国贸易地位的变更,然后从18世纪到19世纪中国与欧洲两个方面比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国际关系差异,分析变更缘由。
第(3)问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从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美日欧经济三足鼎立、第三次科技革命下世界经济合作加强、世界经济区域组织、亚洲经济发展等角度说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