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 7-8
- 格式:doc
- 大小:109.00 KB
- 文档页数:19
外国文学史第七章1、《死魂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普柳希金。
2、《罪与罚》的主人公是拉斯科尔尼科夫。
3、霍桑的代表作是《红字》。
4、梅尔维尔的代表作品是《白鲸》。
5、草叶的象征意义:生命力的象征;发展的象征;民主的象征。
6、最后一个多余人形象是:奥勃洛摩夫。
7、俄国文学史上的“小人物”系列:①普希金《驿站长》中的维林。
②果戈理《外套》中的亚卡基。
③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中的杰武什金。
④契诃夫《万卡》中的万卡。
第八章1、法国短片小说之王:莫泊桑,代表作品:《羊脂球》。
2、易卜生描写家庭伦理的作品是《玩偶之家》。
3、人种、环境、时代是推动历史,决定文化的三大要素。
4、梅塘集团属于自然主义。
5、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是王尔德,其代表作品是《莎乐美》。
6、罗曼罗兰的代表作品是《约翰·克利斯朵夫》。
7、《布登勃洛克一家》的作者是托马斯曼。
8、《马丁·伊登》的作者是杰克·伦敦。
9、托尔斯泰的三大代表作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
10、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品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11、哈代的代表作品是《德伯家的苔丝》。
12、欧·亨利笔法:欧·亨利小说善于用含泪的微笑和辛酸的欢乐打动读者;他的小说情节曲折,构思精巧,往往用一种出人意料的结尾,增强人物命运的悲剧气氛。
13、哈代的威塞克斯文丛(小说):威塞克斯是英国后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家乡英国西南部农村——多赛特郡及其附近地区的古称。
哈代以此为背景,写了一系列小说,反映资本主义入侵农村的情况以及广大破产农民的悲惨生活。
1912年,哈代在编纂自己的散文全集时,把这些小说称为“性格和环境小说”。
其中著名的作品有《绿荫下》、《远离尘嚣》、《还乡》、《德伯家的苔丝》。
14、长河小说: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从《约翰·克利斯朵夫》开创。
它以小说的主人公的个人生涯为主线,构成基本情节。
第一章古代文学(现存古希腊悲剧中唯一一部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是《》。
Ⅰ04综合)1、古代希腊、罗马文学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主要成就和主要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第7-8页)Ⅳ2、希腊神话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希腊艺术的“武库”和“土壤”?(第8-9页)Ⅲ(英雄传说Ⅱ01【欧美文学史】)*《诗艺》(第14-15页)Ⅱ(Ⅱ03)3、荷马史诗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怎样分析其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和其主要思想?(第17-22页)Ⅳ(荷马史诗Ⅱ02【欧美文学史】/04)4、荷马史诗有哪些艺术特征?(第22-23页)Ⅲ5、简述希腊悲剧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
(第23-24页)Ⅲ6、为什么说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反映了奴隶主民主制发展不同阶段的社会生活,也显示出希腊悲剧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和艺术特点”?(第24、26-27、28-29、30页)Ⅳ*伊阿宋(第29页)Ⅱ(Ⅱ03)*比较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不同的悲剧风格和命运观。
(第30-31页)Ⅲ7、埃斯库罗斯《普罗米修斯》是怎样运用神话题材来反映现实、表现作家的思想倾向的?(第25-26页)Ⅲ8、简述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的思想内容和结构艺术。
(第27-28页)Ⅲ9、从《美狄亚》可以看出欧里庇得斯对希腊悲剧的发展有什么新贡献?(第29-30页)Ⅲ10、希腊的“新喜剧”与“旧喜剧”有什么不同?它们各自的代表作家是谁?(第31、12页)11、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文学观点是什么?(第11、12页)Ⅲ12、简述维吉尔《埃涅阿斯纪》(即《伊尼德》)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征。
(第34-36页)Ⅲ13、早期基督教文学的重要意义何在?(第16页)第二章中世纪文学1、欧洲中世纪文学有哪些类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征?(第38页)2、教会文学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是什么?(第42页)3、中世纪早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有什么不同?它们各有哪些主要作品?(第43、45页)Ⅲ(中世纪早期英雄史诗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是盎格鲁—撒克逊史诗《》。
《外国文学史》是2015年7月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黄怀军、詹志和。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7世纪文学;18世纪文学;19世纪中期文学;19世纪后期文学;20世纪前期文学等。
本书分为欧美文学和亚非文学上、下两编,主要内容包括: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7世纪文学;18世纪文学;19世纪中期文学;19世纪后期文学;20世纪前期文学等。
目录
绪论
上编欧美文学
章古代文学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四章17世纪文学
第五章18世纪文学
第六章19世纪文学
第七章19世纪中期文学
第八章19世纪后期文学
第九章20世纪前期文学
第十章20世纪后期21世纪初期文学
下编亚非文学
第十一章古代文学
第十二章中古文学第十三章近现代文学第十四章当代文学后记。
第七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一、19世纪中期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背景:⑴尖锐复杂的矛盾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基础⑵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思想基础)●三大学说:细胞学说(遗传学),能量转换学说(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问题),进化论。
⑶空想社会主义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增加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性⑷文艺复兴以来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丰富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方法2.各国情况⑴英国:大工业文明,社会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科技走在世界前列⑵法国:共和国和封建王朝不断夺权,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激烈。
⑶俄国:改革农奴制的关键时期,尼古拉一世的白色恐怖,农奴和地主的矛盾⑷德国:工人作家开始出现⑸东欧:拿破仑入侵后,民族解放兴起,作家开始登上世界文坛⑹美国:独立战争后,南北差距教大。
大种植园与大工业发展,是否废出奴隶制,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1.真实广阔的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真实性),对现实矛盾的揭露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批判性)。
●较之以前的文艺,批判现实主义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广阔真实的展示了社会生活,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具有相当的深度。
特别是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揭露和批判,更是广泛地涉及各个领域,尖锐地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勾勒出一幅幅怵目惊心的悲惨画面,因而具有巨大的社会现实意义和认识价值。
2.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典型性)●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注意观察生活,分析社会,选择典型的事件,透过集中的情节展示广阔的社会生活。
同时以严肃的态度力求精确地表现细节的艺术真实。
他们以典型的社会画面为背景,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是生活的集中概括,大都是共性与个性结合的典型。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塑造,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贡献,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有别于其他文学贡献给文学史的特点。
1、简析西方古代文学在整个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它们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时期、奴隶制时期的产物。
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分别体现出来的世俗与人本色彩和神圣与超越色彩共同构成了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
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2、为什么说罗马文学是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罗马文学是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罗马文学接受并模仿希腊文学,使希腊文学得以保存并传扬四方。
同时,罗马文学的东方色彩、基督教色彩又为西方文学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它和希腊文学一起成为西方文学的源头之一。
3、中世纪英雄史诗的分类一类是中世纪早期的英雄史诗,是氏族社会末期形成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主要作品有:《贝奥武甫》、《希尔德布兰特之歌》等。
另一类是中世纪中期的英雄史诗,是封建社会确立时代的艺术作品。
主要作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等。
4、中世纪欧洲文化和文学的主要思想特点。
第一,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
第二,在各种文化的交融中,特别是在中世纪封建制度和封建国家形成与确立的历史条件的作用下,中世纪文学突出了各民族文学遗产中的一个基本思想——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第三,中世纪作为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形态,还出现了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5、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艺术特征。
第一,由于各种不同性质文化的相互交融,古代的、当代的、东方的、西方的、宗教的、世俗的等各种各样的题材进入了文学艺术创作领域,从而极大地拓展了中世纪欧洲文学的描写与反映范围。
第二,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艺术形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第三,由于各种文化的影响,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了进一步的开拓。
第四,对文学情感特性把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6、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文化上的深刻动因。
首先,中世纪的民间文学中的进步作品,骑士文学中的非宗教因素都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精神的变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1.教会文学:中世纪盛行的占统治地位的文学,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等,多取材于《圣经》,目的主要是宣传基督教义、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
2.奥涅金:俄国作家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主人公,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出身贵族,受西欧进步思想的影响,厌恶上流社会,但又无所作为。
3.“威塞克斯小说”:英国作家哈代创作的一系列“性格与环境小说”,故事发生在英国西南部的威塞克斯地区,代表作品《德伯家的苔丝》。
4.“战壕真实派”:苏联50年代中期一批真实描写战地生活作家的特称,代表作家邦达列夫等,其创作尽力突出战壕真实,渲染战争的残酷,突出普通人在战争中的不幸。
5.俳句:日本江户时期诗歌方面的重要代表,每首俳句共17个音,是世界上最短小的诗歌,代表诗人松尾芭蕉。
1.简述希腊文学的特征。
(1)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3)种类繁多,具有开创性。
2.简析《双城记》中梅尼特医生的形象。
(1)梅尼特医生是一个具有人道主义思想的形象;(2)因揭发厄佛里蒙地侯爵的罪行被关进巴士底狱;(3)出狱后,成为仁爱与宽恕的化身。
3.简述《源氏物语》的主题思想。
(1)展示了平安时期宫廷贵族错综复杂的斗争;(2)反映出平安时期上层贵族政治上的腐朽,精神上的堕落;(3)揭示出整个平安贵族走向没落的必然命运。
1.试述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思想特征:①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②以人道主义思想为基本价值取向。
(2)艺术特征:①强调客观反映生活,注重细节真实。
②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2.论述《静静的顿河》的艺术成就。
(1)气势雄浑的史诗性质;(2)塑造人物形象极其成功;(3)不仅描写人物感情,而且描绘复杂而细微的心理变化;(4)始终把人物置于社会生活和大自然背景之中进行描写。
1.市民文学:11世纪随城市的出现而产生的,大多是民间创作,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抒情诗和市民戏剧。
外国文学史各阶段文学重点1、简析西方古代文学在整个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它们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时期、奴隶制时期的产物。
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分别体现出来的世俗与人本色彩和神圣与超越色彩共同构成了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
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2、为什么说罗马文学是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罗马文学是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罗马文学接受并模仿希腊文学,使希腊文学得以保存并传扬四方。
同时,罗马文学的东方色彩、基督教色彩又为西方文学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它和希腊文学一起成为西方文学的源头之一。
3、中世纪英雄史诗的分类一类是中世纪早期的英雄史诗,是氏族社会末期形成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主要作品有:《贝奥武甫》、《希尔德布兰特之歌》等。
另一类是中世纪中期的英雄史诗,是封建社会确立时代的艺术作品。
主要作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等。
4、中世纪欧洲文化和文学的主要思想特点。
第一,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
第二,在各种文化的交融中,特别是在中世纪封建制度和封建国家形成与确立的历史条件的作用下,中世纪文学突出了各民族文学遗产中的一个基本思想——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第三,中世纪作为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形态,还出现了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5、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艺术特征。
第一,由于各种不同性质文化的相互交融,古代的、当代的、东方的、西方的、宗教的、世俗的等各种各样的题材进入了文学艺术创作领域,从而极大地拓展了中世纪欧洲文学的描写与反映范围。
第二,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艺术形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第三,由于各种文化的影响,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了进一步的开拓。
第四,对文学情感特性把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6、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文化上的深刻动因。
第一章古代文学(现存古希腊悲剧中唯一一部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是《》。
Ⅰ04综合)1、古代希腊、罗马文学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主要成就和主要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第7-8页)Ⅳ2、希腊神话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希腊艺术的“武库”和“土壤”?(第8-9页)Ⅲ(英雄传说Ⅱ01【欧美文学史】)*《诗艺》(第14-15页)Ⅱ(Ⅱ03)3、荷马史诗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怎样分析其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和其主要思想?(第17-22页)Ⅳ(荷马史诗Ⅱ02【欧美文学史】/04)4、荷马史诗有哪些艺术特征?(第22-23页)Ⅲ5、简述希腊悲剧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
(第23-24页)Ⅲ6、为什么说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反映了奴隶主民主制发展不同阶段的社会生活,也显示出希腊悲剧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和艺术特点”?(第24、26-27、28-29、30页)Ⅳ*伊阿宋(第29页)Ⅱ(Ⅱ03)*比较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不同的悲剧风格和命运观。
(第30-31页)Ⅲ7、埃斯库罗斯《普罗米修斯》是怎样运用神话题材来反映现实、表现作家的思想倾向的?(第25-26页)Ⅲ8、简述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的思想内容和结构艺术。
(第27-28页)Ⅲ9、从《美狄亚》可以看出欧里庇得斯对希腊悲剧的发展有什么新贡献?(第29-30页)Ⅲ10、希腊的“新喜剧”与“旧喜剧”有什么不同?它们各自的代表作家是谁?(第31、12页)11、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文学观点是什么?(第11、12页)Ⅲ12、简述维吉尔《埃涅阿斯纪》(即《伊尼德》)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征。
(第34-36页)Ⅲ13、早期基督教文学的重要意义何在?(第16页)第二章中世纪文学1、欧洲中世纪文学有哪些类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征?(第38页)2、教会文学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是什么?(第42页)3、中世纪早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有什么不同?它们各有哪些主要作品?(第43、45页)Ⅲ(中世纪早期英雄史诗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是盎格鲁—撒克逊史诗《》。
第7章19世纪中期文学7.1复习笔记一、历史背景1.社会背景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法两国的资本主义势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资产阶级政权日益巩固和发展。
但是,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斗争并没有完全结束,大资产阶级和中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趋激化,并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这一时期的文学主潮为批判现实主义。
辩证法、唯物论、空想社会主义乃至自然科学的新成就,都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出现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在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精华,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848年,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3.批判现实主义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复杂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形势的产物。
“理性王国”幻影的消失,社会矛盾的深刻化和明朗化。
使得“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批判现实主义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批判现实主义最大的特点是对现存秩序进行鲜明、强烈的揭露和批判。
(2)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大多出身于中小资产阶级,他们企图通过改良现存社会的弊端恶习,以求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社会。
(3)批判现实主义的思想武器是以人性论为基础的人道主义,它的社会政治主张主要是改良主义,它的创作理论的哲学依据基本上是唯物论的反映论。
(4)批判现实主义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比较广阔、比较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具有相当的深度。
(5)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愤世嫉俗,大多来自受压抑遭排斥的地位。
他们的作品不同程度地杂有宿命论和悲观主义的色彩,越到后期,这种悲观主义就越明显。
(6)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们也丰富了艺术表现手段,增加了思想深度。
在一些具体的表现方法方面,如景物描写,人物刻画,心理分析,性格化的语言、动作、表情,抒情或哲理的插白等方面,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也都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外国文学史分章节完整版(上编)第一章古代欧洲文学1.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此,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2.希腊神话神话的两点突出特点:①更具系统性。
②神与人同性。
3.希腊神话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一是想象力极强;二是故事性极强;三是哲理性极强。
4.《荷马史诗》的艺术特点①结构严谨完整,布局精巧独到。
②人物形象丰富,个性鲜明突出③诗句生动优美,比喻丰富多彩。
5.古希腊戏剧的总体特征:1.现实性2.风格特征古希腊悲剧的风格或雄伟庄严,或沉重悲壮。
古希腊喜剧的风格特征则是:轻松,滑稽,甚至有些粗俗。
6.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7.中希比较:a.古希腊人具有海洋般的汹涌澎湃的性格,中国古人具有深沉稳重的气质。
B.古希腊人崇尚力量和冒险,中国古人崇尚和谐、稳定、恬静。
C.古希腊人追求现实的欢愉,赞美肉体和声色之乐,中国则渴望长寿。
8.古罗马人强调国家观念和民族责任感,崇尚文治武功,比古希腊文学更富有理性意识。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1.欧洲中世纪文学概况:A、教会文学:其实正统文学,用拉丁文写成主要题材源于《圣经》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B、英雄史诗:分早期史诗和晚期史诗两大类。
是中世纪文学的突出成就。
早期包括氏族社会末期的产物,歌颂部落英雄,带有神话色彩,后期史诗是各民族高度封建后的产物;C、骑士文学:是骑士制度的产物。
内容包括骑士的征战冒险及他们与贵妇人之间的爱情,体裁有,骑士抒情诗、骑士传奇;D、城市文学:中世纪中期随城市的兴起而出现的反映市民生活和思想的世俗文学。
大多为民间创作。
取材日常现实生活主要揭露封建主和教会人士的罪德败行,也宣扬市民的机智具有现实性、乐观精神。
2.世俗文学是指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
3.骑士文学是封建的世俗文学,虽然受基督教的影响很大,但其表现出来的主要精神和风格与基督教相悖。
第七章19世纪文学(二)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文学是指法国“七月革命”(1830)到“巴学)黎公社革命”(1871)。
这一时期文学包括: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主流)、早期无产阶级文学。
理解后简答题19世纪文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它有以下基本特征: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
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2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
特别注重社会底层社会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
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在客观上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是从改良资本主义制度出发的,他们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文学发展状况:无产阶级的萌芽:英国宪章派文学和德国工人革命诗歌是最初成就。
术语解释宪章派文学:1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
主要成就:诗歌2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广泛的群众性。
3最有名的宪章派诗人:琼斯和林顿。
德国工人诗歌(19世纪40年代):维尔特(最著名的无产阶级诗人):加入“共产主义同盟”成为了一个出色的无产阶级歌手。
恩格斯称他“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和最重要的诗人”。
批判现实主义:一法国文学代表人物及作品:梅里美:19世纪法国极富艺术魅力的作家。
常常从道德的角度“研究人的心灵”发掘未经现代文明“洗礼”的自然状态下雄伟顽强的原始生命形态。
《卡门》:(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悲剧)主人公卡门是一个“拥有娇小而出色的姿态,热情如火的大眼睛中不时射出凶暴的眼神”的奔放而浪荡的、吉卜塞女郎。
福楼拜:19世纪法国一位承前启后的作家。
创作中偏重于客观写实和精雕细刻,以“客观而无动于衷”的美学原则精致的艺术风格为后来的自然主义和唯美主义奠定了基础。
《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爱玛是一个在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腐蚀和逼迫下堕落毁灭的妇女形象。
二英国文学代表作家及作品:被马克思称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的有: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勃朗特姐妹。
盖斯凯尔夫人(欧洲文学史上最早反映劳资矛盾的作家):小说《玛丽•巴顿》:反映了宪章运动中的劳资矛盾。
萨克雷:维多利亚时代“一位犀利而无情的讽刺家”长篇小说《名利场》:副标题“没有英雄的小说”。
主人公:蓓基•夏泼夏绿蒂•勃朗特《简•爱》:女性意识和对维多利亚传统的叛逆精神。
爱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唯一的长篇小说。
男主人公“希斯克厉夫”小说突出的三点:1打破了流行的“奋斗—成功”的模式代之以“复仇—毁灭”的情节。
2打破了流行的“绅士淑女”型的人物模式,代之狂野不羁的新人物。
3打破了流行的从容体面的风格,代之以狂热恐怖的歌特式风格。
三俄国文学(19世纪60、70年代)术语解释自然派:1 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派别(领袖:果戈理)。
2该派以果戈理的创作为楷模,极力忠实于“自然”即现实,抨击反动腐朽的农奴制和专制制度。
3文学题材上,多以描写“小人物”即小官员、小职员、农民为主。
4体裁上,多以散文(即小说)为主,后来“自然派”便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别称。
小人物:1 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生活底层的小人物的典型形象。
2他们在社会中官阶、地位即地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大人物”统治下被侮辱的牺牲者。
3普希金以其短篇小说《译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代表作家及作品:果戈理:继承了普希金的现实主义又把它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别林斯基:俄国现实主义美学理论和文艺批评的奠基人,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先驱。
他肯定了果戈理为代表的自然派。
捍卫了现实主义原则。
他的理论有力地推动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
代表作《文学的幻想》赫尔岑:第一次使用了“多余人”这一文学批评概念来论述当时俄国文学的民族性。
《谁之罪》(问题小说):主人公别尔托夫(多余人)。
屠格涅夫:《罗亭》:罗亭是40年代俄国贵族知识分子中“多余人”的典型。
《贵族之家》:对正在“崩溃的贵族阶级的一曲挽歌”。
主人公:拉夫列茨基《前夜》:俄国姑娘叶琳娜和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是性格坚强,具有崇高理想的新人形象(第一部反映新人形象:平民知识分子的作品)《父与子》(代表作):一部社会心理小说。
车尔尼雪夫斯基:19世纪后期杰出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批判家,在哲学、美学和文学方面有很高的建树。
《怎么办》(长篇小说):典型的“问题小说”主人公:薇拉、罗普霍夫、吉尔沙诺夫(三角恋爱),最高典型:拉赫美托夫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光辉形象。
杜勃罗留波夫(英年早逝)《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针对《大雷雨》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又一多余人形象奥斯特洛夫斯基(俄国著名的戏剧大师):《大雷雨》被称为“生活的戏剧”。
主人公:卡杰琳娜、鲍里斯涅克拉索夫:《谁在俄罗斯能过上好日子》(长诗)四美国文学美国的“废奴文学”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萌芽。
代表作家及作品:希尔德烈斯《白奴》:美国第一部反蓄奴制的现实主义小说。
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被认为“世界小说中最令人感动的事件”。
分析比较题19世纪英、法、俄三国现实主义文学特征的比较。
相同点:1 19世纪英、法、俄三国文学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2 都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的、本质的、真实的东西,同时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3 他们都特别注意社会底层生活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的描写;注重表达广大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
对社会的批判,是从改良主义制度出发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4都注意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异同点:一法国文学的特征:1反映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盾。
2揭露了金钱的罪恶。
3描写了个人反抗者形象。
二英国文学的特征:1最先描写劳资矛盾题材。
2善于描写小人物的矛盾。
3具有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的倾向。
4女性文学异军突起:经受过女权主义洗礼的英国妇女开始觉醒,她们用文学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玛丽•雪莉、苏珊•弗里娅、乔治•艾略特、勃朗特姐妹)三俄国文学的特征:1文学与人民解放运动紧密相连,以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为主要内容。
2具有悲怆的情调,反映时代的苦难,表达了知识分子忧愤、焦虑及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
3独特的形象系列:多余人、小人物形象。
4有系统的进步理论作指导: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的美学。
斯丹达尔(原名:亨利•贝尔法国)自称是“人类心灵的观察家”。
19世纪中期法国杰出的实现主义作家,法国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1 米兰时期:《意大利绘画史》最先提出了有关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论主张。
2 巴黎时期:(高峰时期)主要成就:文艺评论和小说《拉辛与莎士比亚》: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部理论著作。
1827年发表了第一部小说《阿尔芒斯》:作者通过爱情故事反映政治主题(小说的初步尝试)。
1829年著名的意大利题材的短篇小说《法尼娜•法尼尼》:通过意大利烧碳党人米西瑞里与罗马贵族小姐法尼娜的爱情故事,反映了19世纪初期意大利政治斗争的一个侧面。
1830年长篇小说《红与黑》的出版,标志着作者创作的高峰。
3奇维塔维基亚时期:《吕西安•娄凡》(《红与白》):揭露七月王朝的长篇小说。
《巴马修道院》:作者生前惟一获得成功的作品。
《红与黑》原名:《于连》副标题“1830年纪事”“红”指拿破仑时期士兵的红军装,代表资产阶级的力量。
“黑”指教职人员的黑教袍,代表封建社会反动力量。
书名象征:复辟时期两大对立阵营,两种不同思想的斗争,突出了小说的政治意义。
理解后简答题简述《红与黑》的思想内容。
1 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以于连的遭遇为线索,以维立尔市,贝尚松神学院和巴黎木尔侯爵府为活动舞台,形象地展示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错杂的阶级矛盾。
2 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教会的黑暗和罪恶。
3 辛辣地嘲讽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表现了强烈的政治倾向。
综合论述题于连的形象分析: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1 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
出生地位低下,于连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反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
爱读书身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平民崇拜拿破仑,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然而封建等级制使他希望破灭;而后他看到教会盛极一时,他投靠了教会,于连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投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
2 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
受压后就反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在德•瑞拉市长家做家庭教师,具有平民意识的他应聘的条件是和主人桌吃饭,显示出反抗的精神。
在贝尚神学院:为了出人头地,于连在险恶的环境中把对教会的仇恨埋在心底。
不信教却是神学院最虔诚的教徒,又是彼拉院长的宠儿。
在这里具有对抗意识的青年逐渐成了一个和教会同流合污的野心家。
在木尔侯爵府:于连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忠心为侯爵效劳、和侯爵女儿玛特儿恋爱、结婚最终得到了一份颇丰的地产和官衔。
3 于连的平民阶级意识并未完全泯灭。
入狱后,他开始反省,认识所走的道路的虚伪和痛苦。
法庭演说是于连对贵族大资产阶级的谴责和对社会的抗议,也是他反抗精神的爆发和悲剧命运的总结。
4人物形象的局限性。
他的行动是个人盲目的,他的反抗具有极大的动摇性,一旦个人的追求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论述《红与黑》的艺术成就。
斯丹达尔的《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1 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材料,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来反映时代特征。
小说通过了3个典型环境(维立叶尔、贝尚松神学院、巴黎)中个人奋斗的悲剧过程,揭露了复辟时期大革命的深刻影响,资产阶级的压迫、平民的反抗、贵族和社会的腐败统治等时代特征;又说明了个人奋斗在专制特权社会中失败的客观真理2 特别善于把握和分析人物心理。
于连收到玛特儿小姐约他半夜来的信时的心理活动。
他即高兴又怀疑,即犹豫又自责心理活动互相冲突,揭示了他内心的冲突和感情的瞬间变化,突出了他的性格。
(“要准备战斗”)3 情节紧凑、结构严谨。
以于连的个人奋斗史为“经”,以他和德•瑞娜市长夫人、玛特儿小姐恋爱生活为“纬”。
经纬交织、条理明晰。
三个典型环境的转换衔接自然顺畅,出场的人物都与主人公有关。
人物、情节和环境都显得严整清晰,井井有条,形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巴尔扎克(原名:奥诺雷•巴尔萨法国人)出生:中等资产阶级家庭第一部作品:《克伦威尔》(五幕诗体悲剧)长篇小说《舒昂党人》:是他的第一个胜利,第一部署名巴尔扎克的作品,他现实主义小说的开端。
1832年《三十岁的女人》(长篇小说):开始和一个波兰贵族韩斯卡夫人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