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30.35 KB
- 文档页数:4
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调查分析目的:调查我院围手术期间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及合理性情况。
方法:2009.6.21~12.21出院的200例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其中应用合理89例约占44.5%、基本合理74例约占37%、应用不合理37例约占18.5%。
结论:仍存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不合理现象。
因此,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促进预防用药的规范化。
标签: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目前在医院应用最多的药品之一,应用涉及临床各科。
虽然对围手术期病人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了明显的进展,但目前我国新的抗菌药物品种正以空前的速度进行开发和应用。
高效、广谱、低毒的新抗生素不断涌现,给临床医生合理选用造成一定的困难,不合理使用导致医院感染率上升以及细菌耐药的增加。
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监测,对于遏制其滥用至关重要。
为此,对我院围手术期间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及合理性做了调查。
由于时间关系,本文仅从2009年6月-2009年12月院内四个科室(普通外科、手显外科、烧伤科、妇产科)的病历中随机抽查200份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旨在规范我院围手术期间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为加强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对抗菌药物进行严格管理。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从2009.6.21~12.21期间的病历中随机抽查200例,其中普通外科(50份)、手显外科(50份)、烧伤科(50份)、妇产科(50份),填写调查表。
1.2调查内容患者资料、科别、出入院时间、年龄、性别、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时间、手术持续时间、出入院日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用药量情况、联合用药、致病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药的评价标准)。
2、结果调查的200例病历中,男性116例,女性84例,平均年龄56岁,平均住院天数9天,平均用药时间7天;致病菌培养及药敏实验为12例;200例病例中,抗菌药物单一用药144例占72%,联合用药56例占28%;应用合理89例约占44.5%,基本合理74例约占37%,应用不合理37例约占18.5%。
抗生素使用情况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但由于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导致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我国抗生素使用情况,本次调研对全国各地的医院和药店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研结果1. 抗生素的销售情况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抗生素种类繁多,品牌众多,价格差异较大。
其中,头孢类、青霉素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销售量较大的品种。
2. 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调研显示,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存在一定的问题。
部分医生和药店存在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导致抗生素耐药性加重。
具体表现如下:(1)滥用情况:有些医生和药店在治疗感冒、发热等症状时,过度使用抗生素,导致患者出现耐药性。
(2)不合理使用情况:有些医生和药店在治疗病毒感染时,仍然使用抗生素,导致患者出现不必要的副作用。
3. 抗生素的知识普及情况调研显示,部分医生和药店对抗生素的知识掌握不够充分,对抗生素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存在一定的误解。
同时,部分患者也对抗生素的使用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抗生素可治愈所有的感染疾病。
三、调研结论1. 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情况较为普遍,需要加强对医生和药店的监管和教育。
2. 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意识。
3. 需要加强对抗生素知识的普及,提高医生和药店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意识。
四、建议1. 加强对医生和药店的监管和教育,规范抗生素的使用。
2. 加强对患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意识。
3. 加强对抗生素知识的普及,提高医生和药店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意识。
4. 推广使用其他治疗方法,如中药、物理治疗等,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
五、结语抗生素是治疗感染疾病的重要药物,但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导致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需要加强对医生、药店和患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意识,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分析我院10个临床科室(普外科、骨一科、肝胆神经心胸外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眼科、妇科、骨二科、产科、创伤烧伤整形科)共45例外科手术,其中Ⅰ类切口手术28例,Ⅱ类切口手术17例,预防用抗菌药物分析如下:一、预防用药整体情况在点评的45例手术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有19例,使用率为42.22%。
表1. 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率及预防率情况切口类型例数合理例数合理率(%)预防用药例数预防使用率(%)I282692.8627.14Ⅱ/Ⅲ1700171007.14%的Ⅰ类切口手术病人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此次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不超过30%)。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Ⅰ类切口一般不主张预防用药,除非手术时间长(超过2小时)、范围大、有异物(心脏起搏器、关节置换)植入、手术涉及重要器官或属于高危人群(年龄大于70岁、糖尿病控制不佳、恶性肿瘤放化疗中、免疫缺陷或营养不良等)。
抗菌药物联用情况:一联使用抗菌药物14例,73.68%;二联使用抗菌药物5例,占26.32%;没有抽到三联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表2. 围手术期预防联用抗菌药物情况切口类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例数一联使用例数一联使用率(%)二联使用例数二联使用率(%)I22100.0000.00Ⅱ/Ⅲ171270.59529.41手术术前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给药时机合理有11例,占57.89%;用药疗程合理有1例,占5.26%;用药疗程在2-5天有8例,占42.11%;用药疗程5-10天有9例,占47.37%;没有抽到用药时间超过10天病例。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规定,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在术前0.5-2小时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2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调查目的为了了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本次调查旨在分析医院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以及医生在使用这些药物时所遵循的指南和标准。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共有50名医生参与了调查。
这些医生来自不同科室,其中包括了泌尿外科、胸外科、耳鼻喉科等。
问卷中包含了关于医生在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常见情况、在使用抗菌药物时所遵循的指南和标准等问题。
调查结果1.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调查结果显示,在50名医生中,有42人使用了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达到了84%。
2.抗菌药物的类型在使用抗菌药物的42名医生中,共使用了7种不同的药物。
其中,头孢类药物使用率最高,达到了59%。
其他使用率较高的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
3.抗菌药物的使用时机在使用抗菌药物的42名医生中,有36人在手术前使用了抗菌药物,占比达到了85.7%。
同时,有6人使用了术中或术后抗菌药物。
可见,在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时机方面,医生们更趋向于在手术前进行预防性使用。
4.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南和标准在使用抗菌药物的42名医生中,有22人(52.4%)使用了相关的指南和标准进行了用药。
其中最受欢迎的使用指南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南”,共有16人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医生中,许多人都表示自己在使用抗菌药物时更加看重自身临床经验和病人的具体情况。
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现在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下,医生们较多地选择了预防性使用,而不是在术中或术后进行应急治疗。
同时,头孢类药物的使用率最高,而抗菌药物的使用时机和使用指南的情况则各不相同。
这些结果可以为相关部门和医护人员提供参考,以便更好地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
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发表时间:2012-09-10T09:44:01.7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3期供稿作者:赵保丽[导读] 医生在手术前应充分评估手术本身感染的程度以及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危险因素,再决定是否需要预防用药。
赵保丽 (河南驻马店市中医院 463000)【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428-02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
方法对我院2010年1-12月份1026例出院的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抗菌药预防应用情况。
结果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主要表现为预防用药指征控制不严、抗菌药用药时间过长、用药时机掌握不准、不合理联合用药等。
结论应加大我院临床医师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化监控力度。
【关键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调查抗菌药物是临床使用最多的一类药物。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非常普遍,对于预防术后发生院内感染和减缓产生耐药菌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品种不断增加,医生对抗菌药物认知的缺乏以及一些经济利益的诱惑和医生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等因素使得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大大增加。
为了解我院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笔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择2010年1-12月在我院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出院病历1026份,按设计好的内容,将围手术期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品种、给药方案逐一记录,对全部资料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1.2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参照《抗生素合理应用的临床评价标准》判断执行。
1.3手术分类1.3.1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1.3.2 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抗生素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抗生素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引言: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中。
尽管抗生素在治疗感染疾病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其滥用和过度使用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解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研究,本报告旨在总结调研结果并提出相应建议。
方法:本次调研包括了400名参与者,其中包括患者、医生和药剂师等。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了参与者的信息,调查内容涵盖了抗生素使用的频率、用途、剂量和意识等方面。
结果:1. 抗生素使用频率:82%的参与者表示在过去一年内使用过抗生素,其中35%的人使用了多次。
此外,47%的人表示在过去一年内通过非法渠道购买了抗生素。
2. 抗生素使用用途:调研数据显示,参与者中44%的人使用抗生素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18%的人使用于泌尿系统感染,而15%的人则使用于消化系统感染。
3. 抗生素剂量:大部分参与者使用了正确的剂量,但仍有15%的人存在剂量不足或过量的问题。
4. 抗生素意识:仅有25%的参与者能够正确回答抗生素使用的常识问题,表明公众对于抗生素的了解仍然不足。
讨论:1. 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滥用和过度使用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高频率的使用和通过非法渠道购买抗生素的情况令人担忧。
这会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使得一些原本易治愈的感染疾病变得难以治愈。
2. 公众教育:由于公众对抗生素的了解不足,需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公众应该明确抗生素只能用于治疗细菌感染,而不能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如感冒和流感等。
3. 临床指导:医生在抗生素处方时需要更加审慎。
应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和细菌药敏试验结果等因素来确定是否需要抗生素治疗,以及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药物和剂量。
4.监管政策:政府应该加强对抗生素销售渠道的监管,加大打击非法渠道销售抗生素的力度,以减少抗生素滥用的情况。
结论:抗生素使用情况的调研结果呼吁加强公众教育和医生的临床指导,以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过度使用的现象。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目的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院2010年9月6日~12日、12月6日~12日手术病历各30份,填写“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评价用药适应证、品种选用、用药时间、用药天数、联合用药等的适宜性。
结果被抽查的60份手术病历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93%,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1.3%,Ⅱ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使用频率前7位的抗菌药物为头孢孟多、头孢西丁、头孢替安、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头孢唑肟、头孢美唑、头孢他啶;人均用药天数6 d;单一用药占总用抗菌药例数68%,联合用药占32%;预防用药占总用抗菌药例数79%,治疗用药占21%;药品选择和用药疗程选择不正确的所占比重较大。
结论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存在较多不合理现象,应进一步加强督导,提高合理化用药水平。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sis on applic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perioperative patients.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antibacterials use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provide basis for standardizing the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Methods Simple random sampling the hospital 2010 Sept 6 to 12, Dec 6 to 12 of the 30 surgical medical records, fi ll out the “surgical patients with antimicrobial drug use questionnaire”, evaluation of drug indications, variety selection, administration time, medication days, the suitability of such combination therapy. Results Of the 60 cases,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antibacterial drugs in patients was 93%,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classⅠincision was 91.3%,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classⅡincision was 100%; Top 7 frequency of 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s was cefamandole, cefoxitin, cefotiam, cefoperazone sodium and tazobactam sodium, ceftizoxime sodium, cefmetazole, ceftazidime pentahydrate; The average period of treatment was 6d; The application rate of using one/two kind of antimicrobial drugs after operation in our hospital was 68%, 32%; Prevention was 79%, Therapeutic use was 21%; Drug selection and drug treatment choose not to correct the proportion is larger. Conclusion Some irrational phenomena about selection and usage of antibacterials still existed. The level of rational drug use remain to be improved in the hospital. Monitor measure must be established and managed strictly.[Key words] Perioperative period; Antibacterial drugs; Rational drug use; Surgical records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可以提高外科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效果,而且在增加手术安全性、扩大手术范围、提高治愈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我院普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情况调查摘要目的:正確了解普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发现可能存在的不足现象具有较大意义。
方法:抽取普外科住院手术患者病历244份,男123例,女121例,平均年龄461岁,调查分析评价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
结果:主要的抗生素药物为头孢美唑钠、头孢硫咪、头孢呋辛钠、头孢匹胺、硫酸依替米星、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头孢噻肟钠、头孢替胺、羧苄西林纳钠、克林霉素。
在抗生素使用中,仍有术前和术中不用,而在术后使用,没有把握用药最佳时机,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标本送检和药敏监测还未受到重视。
结论:抗生素在预防手术感染,提高治愈率等有着明显作用,因此,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就显得尤其重要,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普外科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抗生素的种类越来越多,过度及不合理使用、滥用日益明显,这就使得普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可能存在不足情况,不仅达不到临床预期效果,而且容易引起其他疾病及诱发耐药菌株的产生,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还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通过我院普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以增加关于手术时抗生素应用的管理,发现手术期间使用抗生素可能存在的不足现象具有较大意义。
资料与方法材料来源于我院2009年1~12月普外科住院手术患者244例,男123例,女121例;年龄15~89岁,平均461岁,总计手术次数253次,实际手术次数249次,不符合条件的手术次数4次。
方法:采用随即抽样的方式,对随机抽取的我院普外科249例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其中手术切口按国际标准外科手术与种类标准进行分类,实际手术次数249次中Ⅰ类手术切口65次,Ⅱ类手术切口146次,Ⅲ类手术切口36次,Ⅳ类手术切口2次。
最后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有关文献资料作为参考标准,对抽取的病例中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见表1、2。
术前应用抗菌药物的最佳时间是手术开始前20~30分钟。
抗生素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近年来,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这不仅增加
了医疗费用,同时也加速了抗生素耐药性的形成。
针对这一问题,许多国家都采取了严格的抗生素使用政策,为此,我们展开了一
项针对抗生素使用情况的调查。
调查对象:
调查人员为医院员工,对象为医院内抗生素使用的医疗记录。
调查时间:
2021年5月至6月
调查内容:
1. 抗生素使用总体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还是较为普遍的,其中以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苷类为主要抗生素类别。
而且,
在使用抗生素时,很少能看到详细的病情描述和诊断理由,这说
明医生尚未完全掌握抗生素使用的规范和原则。
2. 抗生素的处方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医生并未完全按照领域推荐的抗生素使用指导
来进行处方。
而且,在同样的症状下,不同的医生会选择不同的
抗生素,这也表明抗生素的使用机制还未得到充分的应用和理解。
3. 患者用药情况
患者对于抗生素的使用还需要加强,近五分之一的患者没有完
全满足抗生素使用的规范,而且有极少一部分患者在使用抗生素
时甚至存在了明显的滥用情况。
调查结论: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抗生素在医院内并未得到很好的管理
和掌控。
因此,医院要进一步加强对于抗生素的使用和管理,通
过建立健全的抗生素使用机制,规范和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管控,尽可能减少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从而有效节省医疗资源,减少医
疗成本。
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为了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进一步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抗生素使用的不良作用,降低不必要的经济开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我们对2004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的6 079例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调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出院患者共6 079人,共调查6 079例完整病历,调查病例占出院患者的100%。
调查全院5个临床科室。
其中男3 310例,女2 769例,年龄3个月~96岁,中位数46岁。
调查前我们对调查项目、诊断标准、抗生素使用的类别等作统一要求,逐一登记。
调查使用抗生素病例,使用的目的、种类、用法、使用天数、适应证等。
1.2 统计:(1)感染例次:住院期间病历中具备临床感染表现和(或)相应检查的某一部位1例次的感染。
(2)抗生素使用例次:针对某次感染或预防而使用的每种抗生素次数。
(3)抗生素种类使用例次。
(4)预防用药:无任何临床感染证据,因进行手术、有创伤性操作、免疫力低下、有感染可能而使用抗生素者。
(5)治疗用药:具备临床感染的表现和相应的辅助检查而使用抗生素治疗者。
2 结果2.1 抗生素使用率6 079例病例中4 891例,占80.46%。
其中手术科室3 475人占抗生素使用患者的71.05%,非手术科室1 416人占28.95%,见表1。
2.2 治疗与预防用抗生素:本调查用于预防的抗生素与用于治疗用抗生素例次之比为1∶1.30。
预防用药高于治疗用药,P<0.05。
按照抗生素使用天数统计预防用共11 057天,治疗用19 138天,治疗用药天数高于预防。
2.3 抗生素使用种类:调查病例中使用抗生素共10余类、50余种,使用种类依次为替硝唑、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钠。
其中最多的是头孢类。
见表2。
2.4 抗生素联合应用:手术科室联合用药100%,非手术科室80.00%。
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了解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现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抽取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5日我院146例普外科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46例患者住院手术患者全部应用抗菌药,涉及7大类45个品种.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临床抗菌药物管理的重要内容,要提高合理使用水平,加强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
标签: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普外科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时抗菌药物管理的重要内容,为达到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目的。
提高使用药物水平,为了提供抗菌药物应用的准确信息,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减少抗菌药物滥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为了使抗菌药物应用更加合理,笔者通过手术预约登记了解2010 年7月1日至2011年8月5日手术病人,并观察手术病人在围手术期(即手术前期、手术期、手术后期)治疗全过程,记录通过静脉、肌注和口服方式及使用抗菌药物名称情况。
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患者情况146例患者中,男86例,女60例;最大年龄88岁,最小年龄15岁;平均年龄53岁,平均住院天数14.7天。
2观察方法及结果2.1观察手术病人在围手术期(即手术前期,手术期,手术后期)治疗全过程,记录通过静脉、肌注和口服方式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不同麻醉形式病人在围手术期中用药情况不同。
局麻病人手术前期预防性用药率最高14、6%;全麻病人手术期用药率最高56、2%;各种麻醉病人手术后期预防性用药92、3% ~100%,具体标准见表13结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围手术期用抗菌药预防和控制感染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已得到大家的公认[1]。
近年来我院重视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规范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并定期进行监测,促进围手术期合理用药。
基层医院抗生素应用情况调查临床误诊误治2007年1月第20卷第1期ChmcMMisdiagnosis&Misth—erapy,January2—007,V o1.20,No.1基层医院抗生素应用情况调查张文梅,聂仁洪,武淑毕,高秀梅(广饶县人民医院,山东广饶257300)关键词:抗生素;医疗机构;药品管理;物质滥用中图分类号:R954;R97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3429(2007)01-0087-02为了解目前基层医院抗生素的使用现状,进一步做好药品管理工作,2004年l1月7日一l1月l8日,我们对此期出院的408例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其中353例使用抗生素,占80.4%.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1方法与指标1.1调查方法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以及经过培训的医生,护士组成调查小组,设计调查表,应用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络软件,分别统计抗生素使用率,治疗用药,预防用药,联合用药,用药依据,用药合理性等数据.1.2评价指标根据卫生部,中华医学会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评价.合理用药:诊断明确的细菌感染治疗性用药以及有指征的预防用药;基本合理用药:符合用药原则,但用药档次偏高,无药敏依据指导;不合理用药:无明确治疗指征及预防指征者.2结果2.1抗生素使用率本组353例使用了抗生素,使用率80.4%.各科室住院病人使用抗生素情况见表l.表l各专科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情况2.2用药目的根据用药目的不同,353例使用抗生素患者中,治疗用药98例(27.8%),预防用药219例(62.O%),预防加治疗性用药36例(10.2%).2.3用药种类353例中,应用1种抗生素207例(58.6%),应用2种抗生素l28例(36.3%),联合应用3种抗生素l5例(4.2%),联合应用4种以上者3例(0.9%).相对于基层医院和农村病人经济承受能力说,器i药疗警墼薹{嚣;篙嚣;裟嚣;嚣:薹嚣善本组用药档次较高.抗生素类别:内酰胺类48例,一代头孢菌素类52例,二代头孢菌素l7例,三代以上头孢菌素222例;喹诺酮类81例,大环内酯类43例,氨基甙类20例,其他25例,总计508例次,包括联合用药.2.4用药依据在所有治疗性用药的134例中,只有发生医院内感染的2例根据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占1.5%;而经验性用药占98.5%.在97例围术期预防性用药中,多没有严格按围术期用药指征使用,手术前后用药情况见表2.表297例手术病人围术期应用抗生素情况(天.例)2.5用药评价353例中,合理用药143例(40.5%),基本合理用药l23例(34.8%),不合理用药87例(24.6%).3讨论3.1预防用药的指征过宽本调查显示,临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比重过大,指征过宽,相当一部分属于无指征用药.如病毒性感冒使用抗生素,疝气修补术,甲状腺瘤摘除术前后使用抗生素,足月妊娠自然分娩后使用抗生素等.部分医生错误地认为基层医院医疗条件差,病人住院后机体免疫力降低,医院是一个微生物集中的地方,为避免医院内交叉感染而盲目使用抗生素,如此势必使医院内感染的机会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加重.3.2经验性用药为主一般的治疗用药,医生往往凭经验选择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时频繁更换抗生素种类,极少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缺乏有力的用药依据.本组只有发生医院感染的2例做了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可见临床医生必须加强根据药敏选药的意识,医院管理者也必须对使用抗生素制订严格的管理措施.3.3用药种类过多本调查中,41.4%的病人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最多达4种.一些临床医生认为,抗生素类药物安全系数大,加大剂量不会产生太大危险,故常通过加大剂量,增加药物浓度,联合用药,以试图达到增强药效的目的.但药物作用时问的长短与剂量的自然对数成比例,即剂量与作用时间并不成正比关系,因为剂量的增加有药理学限度,超过极量会发生毒性反应.3.4用药档次相对较高本调查中,使用三代以上头孢菌素居多,占62.9%(222/353).分析原因:①p.内酰胺类及一,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增加;②本类药物抗菌谱?87?临床误诊误治2007年1月第2O卷第1期ClinicalMisdiagnosis&Mistherapy,Janu—ary2007,V—o1.20,No.1广,医生愿意选择;③与医药厂家的推销和广告的导向有一定关系.因此,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将其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实行必要的奖惩措施.3.5围术期用药不规范本调查显示,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术后用药4~7天者达52.6%(51/ 97),7天以上者达21.6%(21/97).围术期用药的有效性已得到肯定,但围术期长时间应用抗生素,增加病人支出, 使医院感染的机会增加,已为公认事实’..因此,应规范围术期用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药物不良反应,做到合理用药,提高疗效.3.6本调查的提示当前在基层医院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很普遍,这是耐药菌株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提示,临床选用抗生素应尽量以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为依据, 及时应用敏感性较高的窄谱抗生素,迅速控制感染.医院感染控制科,检验科,药事管理委员会要协调工作,定期进行药物流行病学调查,对耐药菌株,易感人群进行监测,总结出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对策与方法,以指导临床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参考文献:[1]卫生部.抗菌药物I临床应用指导原则[M]//唐人杰.最新国家抗菌药物I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操作标准实务用书. 银川:宁夏大地音像出版社,2004:3-80.[2]陈文光,章泽豹,蒋景华.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 (12):1406—1409.[3]朱兆恩,苏桂兰,郭凯霞.住院病人I临床用药的误区[J]. I临床误诊误治,1998,11(5):280—281.[4]陆亚华,黄支密,时庭文,等.肠球菌属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4,4(6):367? 369.[5]徐建民,胡龙华,贾坤茹,等.革兰阴性杆菌抗生素耐药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2):1413—1414. [6]梁晓曼,赵丽萍,邓艳辉,等.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0):1156—1157.(收稿时间:2006?10-08)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致过敏性休克昊曦,闫宛春(解放军第一医院,兰州730000)关键词:甲氧氯普胺;不良反应;过敏症;休克中图分类号:R97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3429(2007)01-0088-011病例资料男,72岁.因腹胀,食欲缺乏,恶心,反酸15天,门诊以”慢性胃炎”收住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2/min,血压125/70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l罗音,心浊音无扩大,心率72/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给予甲氧氯普胺10mg肌内注射, 注射后约3分钟患者突然出现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头晕,视物模糊,全身出冷汗,意识模糊,测心率104/min,呼吸25/min,血压60/20mmHg,考虑过敏性休克,立即给予吸氧,保暖,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参麦注射液80ml静脉滴注,约15分钟后患者症状缓解,面色红润,心率84/min,血压120/85mmHg,呼吸20/min,病情平稳.2讨论甲氧氯普胺属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对胃肠道具有兴奋作用,可以加强胃窦部蠕动,松弛幽门括约肌,促进胃内容物排空,从而减少胆汁反流和促胃液素分泌,主要用于恶心,呕吐,嗳气,胃部胀满,胃酸过多的治疗,也用于脑肿瘤手术,脑外伤后遗症,急性颅脑损伤,肿瘤放疗化疗以及应用药物后引起的呕吐.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锥体外系症状”,注射用药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较少见不良反应报道有精神障碍n’,顽固性呃逆…,迟发性运动障碍及下?88?颌反复脱位’.等.本例在输液操作过程中护士严格无菌技术,药品应用前未发现浑浊,沉淀,变色,在有效期内使用.注射甲氧氯普胺后立即出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意识模糊,心率增快等休克表现,故可判断为甲氧氯普胺过敏所致.过敏性休克对老年人危害极大,可能与患者特异体质有关.而医护人员对于药物不良反应警惕性不高,认为该药为普通制剂,价格便宜,而忽视老年患者药物吸收,代谢及排泄差, 且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要多种药物治疗,药物互相作用,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也增加.由甲氧氯普胺引起过敏性休克临床少见,提示今后临床上老年患者应慎用.参考文献:[1]蔡西方,李永学.甲氧氯普胺致锥体外系症状23例误诊分析[J].I临床误诊误治,1999,12(4):312.[2]董焱鑫,杨军昌,高清元.老年人应用甲氧氯普胺致严重锥体外系反应[J].临床误诊误治,2004,17(11):826.[3]袁勇.甲氧氯普胺引起精神障碍l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7,l6(9):430.[4]郭业军.胃复安致顽固性呃逆l例[J].实用内科杂志, 1988,8(10):557.[5]陈作忠,李丽,耿丽.甲氧氯普胺致迟发性运动障碍[J]. 临床误诊误治,2004,17(1):61.[6]张世奎,李云峰,黄伟玲.甲氧氯普胺致下颌反复脱位[J].临床误诊误治,2003,16(4):331.(收稿时间:2006一l0一l7)。
基层医院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摘要】为了客观认识抗生素的基层医院的使用情况,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抽出三所基层医院的475例围手术期患者,运用《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评价量表》进行评测。
其中抗生素的使用率为99%,单用、二联、三联的使用率分别为36.2%、46.7%、11.8%,使用最多的三种抗生素为三代头孢、一代头孢和抗厌氧菌药物。
因而应加强围手术期的抗生素应用管理。
【关键词】抗生素应用围手术期基层医院【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preoperative antibotic’s application, we have investigated 475 patients of 3 community-level hospital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99%of the investigated patients were prescribed antibotics.36.2% of them were given single antibiotic treatment, and 46.7%, 11.8% of them received 2 or 3 kinds antibotics combined treatment, respectively.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cephalosporin,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cephalosporin and anti-anaerobic medicine ar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three kinds of antibotics. So,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management of perioperative application of antibotics.自从青霉素问世以来,外科感染的发病率和治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大大提高外科手术的成功率。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的焦点。
因此,本文对我县三家县级医疗单位的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以反映基层医疗单位在围手术期的抗生素使用情况。
本文所调查的样本跨度时间长,样本量大,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
1 样本选取随机抽取三家医疗单位从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的475例围手术期患者的详细病历,将这些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并做统计学上的处理。
2 调查内容患者的一般信息包括:手术类型,手术切口的类型,手术持续的时间,手术前患者身体状况。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情况量化标准有:给药时间,用药种类,给药途径和给药剂量,用药频次,用药的效果,有无进行药敏实验,用药疗程。
3 统计方法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编写了《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评价量表》(见表1),使用量表对抽取的每一位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并做统计学处理。
表1 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评价量表注:*:适应症包括:a、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b、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污染发生严重后果,如头颅、心脏、眼内等手术;c、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人工关节置换;d、高龄或者有免疫缺陷者。
**: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到消化道、泌尿道、呼吸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过以上器官的手术。
****: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经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
4 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调查结果通过对475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果:4.1患者一般情况:本次抽查的475例病人中,其中男性297人,女性178人,年龄在1岁至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6±5.9岁。
其中,清洁切口手术为204例(占44%),清洁-污染伤口为228例(占48%),污染伤口38例(占8%)。
4.2使用量表评测475例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抽查的475例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见表2。
表2 量表评测475例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统计表3 475例患者中用药品种统计抗菌药物类别病例数 %第三代头孢菌素 211 44.50第一代头孢菌素 114 24.00抗厌氧菌药物 102 21.50-内酰胺类(-内酰胺酶抑制剂) 97 20.50喹诺酮类 93 19.50青霉素类 48 10.00氨基糖苷类 43 9.00其他ß-内酰胺类 40 8.50林可霉素类 33 7.00第二代头孢菌素 21 4.504.3评测475例抗生素选取情况分析:在所调查的475例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为99%。
其中单联使用率为36.2%,二联抗生素的使用率为46.7%,三联抗生素的使用率为11.8%。
从上表三的统计数据可知,抗菌药物使用率居于首位的抗生素是第三代头孢菌素,排在第二位抗生素是第一代头孢菌素,占第三位的是抗厌氧菌药物。
ß-内酰胺类∕ß-内酰胺酶抑制剂,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率处在中上位。
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其他ß-内酰胺类使用频率处在中下位。
使用率相对较低的是第二代头孢菌素和林可霉素类。
4.4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及统计:表4 475例患者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表5 475例患者平均用药天数统计例数抗生素平均使用天数清洁伤口 218 3.5d清洁-污染伤口 194 7.4d污染伤口 63 9.2d从表四的不合理用药统计结果表明,本次调查的我县三个基层医院的抗生素使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用药指证过宽,其中清洁伤口用药指证过宽问题尤为严重,高达88.5%,很多无适应症的清洁手术都给予了抗生素预防用药。
而清洁-污染伤口和污染伤口由于必须给予抗生素预防,因为其用药指证的把握相对比较恰当。
(2)术前用药时间不合理,分别高达56.9%、60.3%、77.8%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往往是抗生素的提前使用,而不是按规定在术前两小时使用,因而增加了抗生素的过度使用。
(3)术中给药不合理。
一般超过3h或者失血量超过1500ml的患者应术中追加抗生素,但是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由于手术的紧张性而大多忽视了术中的抗生素预防给药,因而不合理率分别高达39.9%、35.6%%、42.8%。
(4)预防用药的时间过长,不合理率分别为68.3%、62.8%、66.7%。
其中又以清洁伤口预防用药时间相对较长。
(5)据表二可知,围手术期二联用药率为46.7%,三联用药率为11.8%,无指证下抗生素联合使用率高达58.5%。
(6)用药错误率分别为5.5%、8.7%、4.8% ,说明抗生素在给药途径、剂量等选择上不合理较少。
5 结论综上所述,在临床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进:5.1掌握好抗生素的使用指证:清洁伤口患者是否使用抗生素以及何时使用抗生素一直是外科医生争论的话题。
在本次调查中,清洁伤口一共有218例,其中抗生素的使用率为88.5%。
虽然抗生素的使用大大减少了术后伤口的感染,但是靠抗生素来增加“手术安全性”容易导致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应该强调的是抗菌药物应用只是预防术后感染的多种措施之一,可通过提高无菌技巧和手术技术来减少伤口感染的发生。
所以应根据《指导原则》,对于清洁手术(I类切口),除非手术范围大、时间较长、有异物植入、手术涉及重要器官或属于高危人群,一般不主张预防用药[5,6]。
5.2掌握好抗生素的预防给药时间:据研究表明外科手术切口的最初2~3h是公认预防的“最有效的”或“决定性”时期,在此时间段给予抗生素,切口内抗生素的有效浓度可以杀灭入侵的细菌,在手术前2h之前给药或者是手术后的时间给药都将会增加感染率[1]。
在290例术前用药不合理中,有74例手术之前没有使用抗菌药,而是在患者回病房后才开始给药。
还有216例在手术前2h就开始给药,这不但起不到预防作用也是一种浪费。
另外有183例手术时间超过3h的患者术中未追加给药,这也是一个可能会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
5.3恰当的选择抗菌药物:在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各类手术的常见病原菌、切口类别和病人有没有易感因素等等综合考虑。
原则上应该选择相对广谱、有效果的、安全及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3]。
例如:葡萄球菌是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的主要感染病原菌,一般首选头孢拉定、头孢唑啉等第1代头孢菌素[3]。
革兰阴性杆菌是进入腹腔或是盆腔空腔脏器手术的主要感染病原菌,则多使用第2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3];比较复杂且容易引起感染的大手术可选用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第3代头孢菌素[3]。
下消化道手术、涉及阴道的妇产科手术及经口咽部黏膜的头颈部手术大部分都有厌氧菌的污染,故需要同时加用针对厌氧菌的甲硝唑以覆盖厌氧菌[3]。
但是通过这一次调查发现临床医生一般选用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占44.5%,除此之外,抗厌氧菌药物、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率分别占21.5%、19.5%,这并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
5.4合理安排抗菌药物的疗程:为了预防术后感染,外科医师往往延长抗菌药物的术后预防时间。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预防时间过长的病例达到了,超过了一半的比例,需要相当重视这一方面的问题。
因为过分延长抗生素的预防使用时间,容易导致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体内的菌群失调,严重者甚至会发生继发性真菌感染。
手术前或是手术后用抗生素的时间过长,会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浪费抗生素,且并不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13]。
很多临床研究表明,术后继续用药几次或几天,并不会进一步减少感染发生的机会;短时间用药,大多数是一次性用药,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患者的医疗费用,单价较高但是效果较好的抗生素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在手术前据已经发生细菌污染的患者,术后最好用药1-2d;伴有空腔脏器破裂的患者,一般用药2-3d[3];有严重污染并且伤后超过8h就诊的患者,最好用药到手术后5天左右[3]。
参考文献[1]袁晓英.2457例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抗感染药学杂志,2010,June:7(2).[2]王丽,汤子孝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与管理策略. 调查分析. 云南医药2,009,30(2):245-248.[3]黎沾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临床外科杂志,2006,14(9):9.[4]韩世锌,赵彦君,韩晓阂.507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2(3):201-202.[5]中华医学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6]何绥平,黎沾良,颜青.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12-14.[7]洪求兵,纵兆辉等.围手术期滥用抗菌药物的现状与对策.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7,21(5):65-66.[8]朱会英,曹洪涛,韩丽萍.综合性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 13(2):155.[9]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06, 44(23):1594-1596.[10]李家泰,李耘,齐慧敏.2002—2003年中国革兰阴性细菌耐药性监测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1): 19-29.[11]朱德妹,汪复,张婴元.2004年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5,5(4):195-200.[12]中华医学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13]董亭方,赵化勇.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与分析. 药物与临床,2009,47(10):82.[14]宋娟.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