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转向系
- 格式:doc
- 大小:127.00 KB
- 文档页数:15
载重汽车转向系统结构设计学校:湘潭大学学院:兴湘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姓名:张浩学号:2010963237指导老师:刘柏希老师摘要论文主要阐述了转向系统的设计。
汽车转向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其质量严重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转向系统也在不断的得到改进,虽然电子转向系统已经开始使用,但是传统的机械转向系统依然起着主导作用。
转向系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被广泛运用于各类汽车之中。
本文重点设计了转向系统,并对转向系统零件强度、刚度进行了校核,同时还对转向系统计算载荷进行确定,同时对转向系统的其他主要零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同样也对所设计的转向机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实现了转向系统结构简单紧凑,轴向尺寸短,且零件数目少的优点又能增加助力,从而实现了汽车转向的稳定性和灵敏性。
最后运用三维设计软件对所设计的结构进行了三维模型的建立,通过三维模型的设计与建立,更进一步的验证了所设计结构的合理性。
关键词:转向系统;转向系统;机械转向;转向;液压助力AbstractThis paple mainly tell about the design of circulation ball steering system. Redirector,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automobile,which is the key assembly decided the safety of the automobile. It seriously affected the quality of the vehicle handing and stability.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 industry,automobile steering gear is continuously improved, although the electronic steering gear has began to use ,but the traditional mechanical steering gear is still p lays a leading role. Circulation ball type steering system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cars as of its characteristics.This paper designs the circulating ball type steering gear and steering parts strength and stiffness for the checking, but also to determine steering system computational load, at the same time to the other main parts of steering system structure design, also in the design of steering mechanism is analyzed and studied. Implements the redirector simple and compact structure, short axial dimensions, and the advantage of less parts number and can increase power, so as to realize the vehicle steering stability and sensitivity. Finally by using the 3 d design software to design 3 d model of structure, through the design and build 3 d model, further verify the rationality of the design structure.Key words: Steering gear; Steering system; Mechanical steering; Circulating ball type; The hydraulic power目录1 绪论 (1)1.1转向系统的使用背景 (1)1.2转向系统的研究意义 (1)1.3国内外研究现状 (2)1.4主要研究工作 (3)2 转向系统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5)2.1转向系统概述 (5)2.2转向系统特点 (7)3 转向系统主要性能参数 (9)3.1转向系统的效率 (9)3.2传动比的变化特性 (11)3.3转向系统传动副的传动间隙△t (13)3.4转向系统计算载荷的确定 (13)4 转向系统的尺寸参数计算 (15)4.1主要尺寸参数的选择 (15)4.2变厚齿扇 (20)4.3转向系统零件强度计算 (25)4.4转向系统的润滑方转向和密封类型的选择 (27)5 转向传动机构设计 (28)5.1转向传动机构原理 (28)5.2转向梯形的布置 (29)5.3转向梯形机构尺寸的初步确定 (29)5.4梯形校核 (29)5.5转向传送机构的臂、杆与球销 (30)5.6转向横拉杆及其端部 (31)5.7杆件设计结果 (32)6 转向系统的其它部分 (33)6.1万向传动装置 (33)6.2传动轴与中间支承 (35)6.3动力转向机构设计 (35)6.4汽车转向系统的日常维护 (37)7 转向系统三维造型 (39)7.1 solidworks简介 (39)7.2转向系统的三维装配设计 (39)8 结论 (41)参考文献 (42)致谢 (43)毕业设计(论文)知识产权声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重型自卸汽车设计(转向系及前桥设计)摘要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需要按照驾驶员的意志经常改变其行驶方向,即所谓的汽车转向。
汽车的转向系统是一套用来改变或恢复汽车行驶方向的专用机构,本文的研究内容即是重型自卸汽车的转向系设计。
本文针对的是与非独立悬架相匹配的整体式两轮转向机构。
利用相关汽车设计和连杆机构运动学的知识,首先对汽车总体参数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对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进行选择,接着再对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主要是转向梯形)进行设计,最后,利用软件AUTOCAD完成转向梯形和转向器的设计图纸。
转向器在设计中选用的是循环球式齿条齿扇转向器,在对转向器的设计中,包括了螺杆—钢球—螺母传动副的设计和齿条—齿扇传动副的设计,前者是基于参照同类汽车,确定出钢球中心距,设计出一系列的尺寸,而后者则是根据汽车前轴的载荷来确定出齿扇模数,再由此设计出所有参数的。
转向梯形的设计选用的是整体式转向梯形,本文在设计中借鉴同类汽车转向梯形设计的经验尺寸对转向梯形进行尺寸初选。
再通过对转向内轮实际达到的最大偏转角时与转向外轮理想最大偏转角度的差值的检验,和作为一个四杆机构对I其最小传动角的检验,来判定转向梯形的设计是否符合基本要求。
本文在消化,吸收,总结,归纳前人的成果上,系统、全面地对机械动力转向系进行理论分析,设计及优化。
为重型自卸汽车转向系的设计开发提供了一种步骤简单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转向系,转向器,转向梯形IITHE DESIGN OF HEAVY DUMP (THE DESIGN OF STEERING SYSTEM AND RRONT AXLE)ABSTRACTIn a moving vehicle, the driver will need to frequently change its traveling direction, the so-called steering. Vehicle steering system is used to change or restore a car in the direction of a dedicated agency, the contents of this paper is the study of light vehicle steering system design.This article is aimed at non-independent suspension and would like to match the overall style of the two steering. The use of the relevant vehicle design and kinematic linkage of knowledge, first of all, the overall parameters of the vehicle design, in this basis, the steering gear, steering transmission choice, and then to the steering gear and steering transmission (mainly trapezoidal steering ) design, and finally, the use of AUTOCAD software and the steering gear steering linkage to complete the design drawings.Steering the ball of choice is the cycle of fan-type steering gear rack teeth, in the design of steering gear, including a screw - Ball - Vice-nutIIIdrive the design and rack - fan drive gear pair design, the former is based on the reference to similar vehicles, to determine the center distance of the ball, the design of a series of size, while the latter is based on the vehicle front axle load to determine the fan module out of gear, and then all of the resulting design parameters.Steering linkage design is a whole selection of steering trapezoid, the paper design is used in car steering linkage from a similar experience in the design of the size of the steering linkage to the primary size. Through to the actual steering wheel in the maximum deflection angle with the steering wheel in the most ideal test of the difference of deflection angle, and four institutions, as a minimum transmission angle of its examination,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design of steering trapezoid in line with the basic requirements.In this paper, digestion, absorption, and summing up, summing up the results of their predecessors, the systematic,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steering system to carry out theoretical analysis,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For the light vehicle steering syste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provides a simple design method steps.Key word: steering system,steering gear,steering trapezoidIV目录前言 (1)第一章从动桥结构方案的确定 (3)§1.1从动桥总体方案确定 (3)第二章转向系结构方案的确定 (5)§2.1转向系整体方案的分析 (5)§2.1.1转向器方案的分析 (5)§2.1.2 循环球式转向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6)§2.1.2动力转向系统分类 (7)§2.2转向系整体方案的分析 (8)第三章从动桥的设计计算 (10)V§3.1从动桥主要零件尺寸的确定 (10)§3.2 从动桥主要零件工作应力的计算 (11)§3.2.1 制动工况下的前梁应力计算 (12)§3.2.2 在最大侧向力(侧滑)工况下的前梁应力计算 (16)§3.3 转向节在制动和侧滑工况下的应力计算 (17)§3.3.1 在制动工况下 (17)§3.3.2 在侧滑况下 (19)§3.4 主销与转向节衬套在制动和侧滑工况下的应力计算 (20)§3.4.1 在制动工况下 (20)§3.4.2 在侧滑工况下 (22)第四章转向系统的设计计算 (24)§4.1 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24)VI§4.1.1 转向器的效率 (24)§4.1.2 传动比的变化特性 (26)§4.1.3 给定的主要计算参数 (27)§4.1.4 转向盘回转总圈数n (28)§4.2 转向系计算载荷的确定 (29)§4.3 循环球式转向器的计算 (30)§4.3.1 循环球式转向器主要参数 (30)§4.3.2 螺杆、钢球和螺母传动副 (31)§4.3.3 齿条、齿扇传动副设计 (32)§4.4 循环球式转向器零件强度的校核 (35)§4.4.1 钢球与滚道间的接触应力σ (35)§4.4.2 齿的弯曲应力σ (37)VII§4.5 液压动力转向机构的计算 (38)§4.5.1 动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 (38)§4.5.2 转向动力缸的工作分析 (39)§4.6 转向梯形机构确定、计算及优化 (45)§4.6.1 转向梯形结构方案分析 (45)§4.6.2 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优化设计 (47)第六章结论 (57)参考文献 (58)致谢 (60)VIIIIX前言自卸车是利用发动机动力驱动液压举升机构,将车厢倾斜一定角度从而达到自动卸货,并依靠箱货自重使其复位的专用汽车。
第16章万向传动装置问答题:1.万向转动装置在汽车上的应用主要有哪些?叙述如何利用万向节传动的不等速条件来实现两轴间的等速传动?2.图16-1是十字轴式刚性不等速万向节,请将下列各零部件名称填入相应的序号中,并简述十字轴刚性万向节的优缺点。
轴承盖;套筒;十字轴;万向节叉;滚针;油封;注油嘴;安全阀。
第17章驱动桥17.1选择题1.汽车驱动桥主要由( )、半轴和驱动桥壳等组成。
A.主减速器B.差速器C.转向盘D.转向器2驱动桥的功用有( )。
A.将变速器输出的转矩依次传到驱动轮,实现减速增矩B.将变速器输出的转矩依次传到驱动轮,实现减速减矩C.改变动力传递方向,实现差速作用D.减振作用3.驱动轿按结构形式可分为()。
A.四轮驱动B.非断开式驱动桥C.综合式驱动挢D.断开式驱动轿4.差速器接其工作特性可分为( )两类。
A.普通齿轮式差速器B.防滑差速器C.综合式速器D.自锁式差速器5.主减速器的功用有( )。
A.差速作用B.将动力传给左右半轴C.减速增矩D.改变转矩的旋转方向6.主减速器按齿轮副结构形式分有( )几种。
A.圆柱齿轮式B.曲线锥齿轮式C.准双曲面锥齿轮式D.准双曲面圆柱齿轮式7.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汽车,变速驱动桥是将( )合二为一,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A.驱动桥壳体和变速器壳体B.变速器壳体和主减速器壳体C.主减速器壳体和差速器壳体D.差速器壳和驱动桥壳体8.差速器的主要作用有( ):A.传递动力至左右两半轴B.对左右两半轴进行差速C.减速增矩D.改变动力传递方向9.汽车上常用的防滑差速器有( )两大类。
A.托森差速器B.强制锁止式差速器C.自锁式差速器D.圆锥齿轮式差速器10.托森差速器是一种新型的中央( )差速器,在四轮驱动汽车上日益广泛应用。
A.轮间B.齿间C.传动式D.轴间11.学生a说,全浮式半轴支承形式使半轴只承受转矩而不承受任何弯矩;学生b说,全浮式半轴支承形式使半袖只承受转矩而不承受任何反力。
第二十一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 )项属于生要要素供给的增长?A、劳动者教育年限的增加B、实行劳动专业化C、规模经济D、IT技术的迅速应用2、经济周期的主要衡量指标是( )。
A、利率波动B、通胀率波动C、国民收入波动D、就业率波动3、经济之所以会发生周性波动,是因为( )。
A、乘数作用B、加速数作用C、乘数和加速数的交织作用D、外部经济因素的变动4、一国在一段时期内GDP的增长率在不断降低,但是总量却在不断提高,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该国处于( )阶段。
A、复苏B、繁荣C、衰退D、萧条5、根据丹尼森的研究,经济增长的最大的可衡量的源泉源是( )。
A、物质资本的积累B、规模经济C、资源的重新配置D、人力资本的积累6、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 )。
A、 繁荣 衰退 萧条 复苏B、衰退 复苏 繁荣 萧条C、衰退 萧条 繁荣 复苏D、繁荣 萧条 衰退 复苏7、7-10年一次的经济周期被称为( )。
A、基钦周期B、朱格拉周期C、康德拉季耶夫周期D、库兹涅茨周期8、导致经济波动的投资主要是( )。
A、存货投资B、重置投资C、意愿投资D、固定资产投资9、如果一段时间内国民收入保持稳定,那么总投资将( )。
A、保持稳定B、减少C、增加D、不能确定10、增长的原因包括( )。
A、资本的积累B、劳动力素质的提高C、技术进步D、以上都是11、某大学毕业生由于不满意现有工作而辞职,在没有找到新工作之前,此种失业为( )。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 周期性失业;D、永久性失业;12、其他条件不变,如果某一时期内国民收人增加,则净投资肯定( )。
A、持续增加B、持续减少C、大于零D、小于零13、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经济增长是由于( )。
A、技术进步导致人均产出持续增长B、高储蓄率C、高人口增长率D、以上说法都正确14、在图形上看,经济增长表现为( )。
A、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的一点向曲线上移动B、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一点沿曲线向上方移动C、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D、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原点方向移动15、人力资本指的是( )。
九年级物理21章书后题详解-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1、图21.1-9是老式电话机的原理图。
炭粒话筒相当于一个变阻器,膜片振动把炭粒压紧和放松时,相当于图中膜片带动滑动头左右移动,使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发生周期性变化,引起电路中的电流发生相应的周期变化。
听筒中有一个电磁铁,当线圈中的电流周期性变化时,它对旁边铁质膜片的引力也随着改变,使膜片来回运动。
因此,听筒中膜片往返运动的频率跟话筒膜片振动的频率相同,这样听筒中就听到了对方说话的声音。
请具体分析:当话筒膜片由静止向左、向右运动时,听筒中原来静止的膜片会怎样运动?答案:当话筒膜片由静止向左时,膜片振动把炭粒压紧,相当于图中膜片带动滑动头向左移动,使变阻器的电阻变大,引起电路中电流变小,听筒中的电磁铁磁性就减弱,对旁边铁质膜片的引力也随之减小,所以听筒中原来静止的膜片会向右运动;反之,当话筒膜片由静止向右时,听筒中原来静止的膜片会向左运动。
2、现在常用的动圈式耳机,它的构造跟图20.5-10扬声器相同,不过耳机的体积小很多。
图20.5-12是动圈式话筒,其构造也和动圈式耳机类似。
因此,用两只动圈式耳机就可以做一部最简单的电话:一只耳机当话筒,另一只当听筒,两耳机之间用一对导线连起来,对着一只耳机说话,在另一只耳机里就能听到说话声。
这部电话是没有电池的,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一只耳机是磁生电,另一只耳机是电生磁。
请问:磁生电和电生磁的两只耳机,哪个是话筒哪个是听筒答案:话筒是磁生电,听筒是电生磁。
3、如果图21.1-7电码中的点和划分别用数字0和1表示,现要根据图21.1-8的汉字电报码表示一个“学”字,其数字码是怎样的?答案:01111 00011 00011 01111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1、现在家中使用的电器很多,如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空调,还有收音机、电视机、手机等,你知道哪些会发出电磁波有什么事实支持你的说法答案:这些家用电器中,微波炉、手机以及空调和电视机的遥控器会发出电磁波。
2007款一汽大众迈腾Magotan底盘车桥转向系维修手册(可编辑)2007款一汽大众迈腾Magotan底盘车桥转向系维修手册服务修理手册Magotan 2007底盘车桥转向系版本 042007售后服务技术信息服务维修手册的修理组概览修理组00 - 技术数据40 - 前车轮悬架42 - 后车轮悬架44 - 车轮轮胎车轮定位48 - 转向系领班和机修工必掌握技术信息因为他们仔细的经常性的重视是保持车辆交通安全和运行安全的前提另外当然还必遵循车辆维修时普遍的安全基本守则该手册受版权保护未经作者许可不得随便使用版权所有 2007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中国Magotan 2007底盘车桥转向系 - 版本 042007目录00 - 技术数据 11 事故车辆底盘评估检查表 12 一般说明 340 - 前车轮悬架41 事故车辆的评估 42 维修前车轮悬架装置521 前桥一览 522 将车轮轴承升起到空载位置 63 前桥的拧紧力矩 84 副车架稳定杆车轮悬挂臂 1041 装配一览副车架稳定杆车轮悬挂臂 1042 维修纵梁中的螺纹 1243 固定副车架 1244 拆卸和安装副车架 1345 维修副车架 1646 检查球头节 1947 拆卸和安装球头节 2048 拆卸和安装带支座的车轮悬挂臂 2149 更换车轮悬挂臂的橡胶金属支座 28410 更换车轮悬挂臂的带轴承支座 30411 拆卸和安装稳定杆 325 车轮轴承装配一览 3651 拆卸和安装车轮轴承单元 3752 拆卸和安装车轮轴承壳体386 车轮悬架装配一览 4161 拆卸和安装减震器 4262 维修减震器 467 维修驱动轴 4871 驱动轴一览 4872 松开和拧紧驱动轴螺栓连接的六角螺栓 4973 拆卸和安装驱动轴 5074 装配一览带等速万向节 VL100 的驱动轴 5475 装配一览带等速万向节 VL107 的驱动轴 6376 装配一览带三销式万向节 AAR2600i 的驱动轴 6577 装配一览带三销式万向节 AAR3300i 的驱动轴 6878 装配一览带三销式万向节 AAR3300i 的驱动轴用于自动变速箱 09M -6 档四轮驱动7242 - 后车轮悬架 751 事故车辆的评估 752 维修后车轮悬架前轮驱动 7621 后桥一览 7622 后桥处于空载位置 783 后桥的拧紧力矩前轮驱动 804 装配一览副车架前轮驱动 8241 拆卸和安装后桥 8242 维修副车架 865 装配一览横向导臂转向横拉杆前轮驱动 9051 带大灯照明距离自动调节的车辆的车辆高度传感器 9252 拆卸和安装上横向导臂 93目录 iMagotan 2007底盘车桥转向系 - 版本 04200753 拆卸和安装下横向导臂 9554 拆卸和安装转向横拉杆 966 装配一览车轮轴承壳体纵向转向杆前轮驱动9961 拆卸和安装车轮轴承壳体 10062 更换车轮轴承壳体的橡胶金属支座 10363 拆卸和安装车轮轴承轮毂单元10564 拆卸和安装带支撑座的纵向转向杆 10765 维修纵向转向杆 1107 装配一览减震器螺旋弹簧前轮驱动 11371 电子液压调平系统上的改装 11372 坏路面用车底盘上的改装 11473 拆卸和安装螺旋弹簧 11474 拆卸和安装减震器 11575 维修减震器 1188 装配一览稳定杆前轮驱动 12081 拆卸和安装稳定杆 1209 维修后车轮悬架四轮驱动 12291 后桥一览 12292 后桥处于空载位置 12410 后桥的拧紧力矩四轮驱动 12611 装配一览副车架主减速器四轮驱动 129111 拆卸和安装后桥 129112 维修副车架 13412 装配一览横向导臂转向横拉杆四轮驱动 138 121 左后车辆高度传感器 G76 一览 140122 更换车辆内的汽车高度传感器 140123 拆卸和安装上横向导臂 141124 拆卸和安装下横向导臂 142125 拆卸和安装转向横拉杆 14413 装配一览车轮轴承壳体纵向转向杆四轮驱动147131 拆卸和安装车轮轴承壳体 148132 更换车轮轴承壳体的橡胶金属支座 151133 拆卸和安装车轮轴承轮毂单元 153134 拆卸和安装带支撑座的纵向转向杆 154135 维修纵向转向杆 15714 装配一览减震器螺旋弹簧四轮驱动 160 141 电子液压调平系统上的改装 160142 坏路面用车底盘上的改装 161143 拆卸和安装螺旋弹簧 161144 拆卸和安装减震器 162145 维修减震器 16515 装配一览稳定杆四轮驱动 167151 拆卸和安装稳定杆 16716 装配一览驱动轴 170161 松开和拧紧驱动轴螺栓连接的六角螺栓 171 162 拆卸和安装驱动轴 172163 拆卸和组装 17344 - 车轮轮胎车轮定位 1801 事故车辆的评估 1802 安装车轮的拧紧力矩 1813 车轮和轮胎装配 18231 轮胎装配 182ii 目录Magotan 2007底盘车桥转向系 - 版本 0420074 拆卸和安装具备自润滑性能的轮胎18341 压出轮胎 18342 拆下轮胎 18443 装入轮胎 1855 轮胎检查显示器 RKA 1876 轮胎压力监控系统 RDK 18861 更换车轮 18862 按钮性能 18963 拆卸和安装轮胎压力传感器 19064 拆卸和安装轮胎压力传感器 19065 轮胎压力传感器的更换周期 191 7 车轮定位 19271 概述 19272 汽车数据铭牌 2018 自动车距控制系统 ADR 20281 校准 ADR 概述 20282 ADR 校准工作步骤一览 2029 车轮轮胎 20791 带应急套件的汽车 20792 轮胎密封剂 20793 拆卸轮胎 20710 车轮定心座防腐蚀 20948 - 转向系 2101 事故车辆的评估 2102 一般维修提示 21121 转向机构 21122 密封件密封环 21123 螺栓螺母 21124 电气部件 21225 引导型故障查询车辆自诊断和测量技术2123 转向系的拧紧力矩 2134 装配一览转向柱 21441 拆卸和安装方向盘 21442 拆卸和安装转向柱 21643 完成下列装配工作后必检查转向角传感器 G85 的基本设置22044 转向柱的操作和运输 22045 检查转向柱是否有损伤 22146 拆卸和安装支座 22147 拆卸和安装减频支撑 2235 机电一体化的转向机构装配一览 22551 拆卸和安装转向机构 2266 维修机电一体化的转向机构 23161 拆卸和安装橡胶防尘罩 23162 拆卸和安装转向横拉杆 234目录 iiiMagotan 2007底盘车桥转向系 - 版本 042007iv 目录Magotan 2007底盘车桥转向系 - 版本 04200700 –技术数据1 事故车辆底盘评估检查表在修理事故车辆的承重部件和车轮导向部件时可能无法发现底盘上的损坏这些未发现的损坏在某种情况下会在日后的行驶过程中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于事故车辆而言无论是否进行车轮定位所列的零部件必按照规定的方式和序进行检查如果在车轮定位时确定与额定值没有偏差则表明底盘没有变形转向系统的外观和功能检验目检是否变形和出现裂纹转向横拉杆关节和转向机构的间隙检查目检防尘套和防油罩是否受损检查电气线路和液压管路以及软管是否有磨损处切口和折点检查液压管路螺纹套管接头和转向机构的密封性检查转向机构和管路是否连接可靠将方向盘从一个止挡位打到另外一个止挡位检查整个转向回转过程是否正常同时方向盘必可用不变的操纵力旋转而不会有卡滞现象底盘的目检和功能检验请务必遵守下列检验步骤的序检查所有在装配一览中所示的部件是否有变形裂纹和其它损坏更换已损坏的部件车辆在一个由大众汽车股份公司认可的四轮定位测试台上进行定位检测车轮轮胎的目检和功能检验检查车轮转动是否平衡车轮轮胎车辆定位检测修理组 44检查胎面及胎侧是否有裂缝或冲击损伤车轮轮胎车轮定位修理组 44检查轮胎充气压力充气压力请参见油箱盖上的充气压力铭牌或保养手册手册 211在车轮和,或轮胎上有损伤时更换轮胎当事故发生过程中可能造成车辆受到损伤不可见的损坏时也同样需要进行更换更换的另一个决定因素是轮胎的使用寿命轮胎使用寿命不得超过 6 年在不确定是否要更换时一般遵循下列原则只要不能排除安全隐患就必更换轮胎整车还要检查其它的车辆系统例如包括 ABS 在内的制动装置目检和功能检验排气系统和乘员安全保护系统有关检测值设置值和注意事请参见相应的维修手册ELSA此处所述的事故车辆检查主要涉及底盘对整车检查而言并不完备1 事故车辆底盘评估检查表 1Magotan 2007底盘车桥转向系 - 版本 042007电子车辆系统安全相关的系统例如 ABSEDS安全气囊电子控制的底盘系统机械电子系统电子液压转向系统和其它驾驶员辅助系统都必使用车辆诊断系统测量和信息系统 -VAS 5051- 查询可能存储的故障信息如果所述系统的故障存储器中存有故障则根据维修手册中相应的规定进行维修在维修完毕后对所涉及的系统再次进行故障存储器内容的检查以便确保功能运转正常2 修理组00 - 技术数据Magotan 2007底盘车桥转向系 - 版本 0420072 一般说明有关车轮轮胎和防滑链的信息请参阅车轮轮胎指引车轮轮胎车轮定位修理组 44关于电子液压调平系统后桥改装的信息页 113有关坏路面用车底盘改装的信息页 1142 一般说明 3Magotan 2007底盘车桥转向系 - 版本 04200740 –前车轮悬架1 事故车辆的评估请参见评估事故车辆底盘的检查表页 1 4 修理组40 - 前车轮悬架Magotan 2007底盘车桥转向系 -版本 0420072 维修前车轮悬架装置21 前桥一览I - 副车架稳定杆车轮悬挂臂装配一览页 10II - 车轮轴承装配一览页36III - 车轮悬架装配一览页412 维修前车轮悬架装置 5Magotan 2007底盘车桥转向系 - 版本 042007维修驱动轴章节请查看页 4822 将车轮轴承升起到空载位置所需要的专用工具和维修设备发动机和变速箱举升装置 -com 1383 A-张紧带 -T10038-定位件 -T10149-提示带橡胶金属支座的底盘件上的所有螺栓原则上要在空载位置未载货状态拧紧橡胶金属支座的旋转范围有限所以在拧紧前必将带橡胶金属支座的车桥部件放入与车辆行驶时相符的位置上空载位置否则会夹紧橡胶金属支座这样就会导致使用寿命缩短通过用发动机和变速箱举升装置 -com 1383 A- 和定位件 - T10149- 抬起相应的车轮悬架可在升降台上模拟该位置6 修理组40 - 前车轮悬架Magotan 2007底盘车桥转向系 - 版本042007升起相应车轮悬架前必将汽车在其两侧用张紧带 -T10038- 绑紧在升降台的支撑臂上注意若不绑紧车辆则可能存在车辆从升降台上滑下的危险–转动轮毂直至一个车轮螺栓孔位于最上方–用车轮螺栓将定位件 -T10149- 安装到轮毂上只有当轮毂中心与轮罩下沿之间的距离达到尺寸-a-时才允许拧紧相关的螺栓螺母尺寸-a-取决于安装底盘的离地高度底盘1 离地高度-a-单位 mm基本底盘 383 ? 10 mm带电子液压调平系统的基本底盘 383 ? 10 mm坏路面用车底盘 403 ? 10 mm除了 18车轮以外的运动车底盘 368 ? 10 mm带 18车轮的运动车底盘 368 ? 10 mm1 汽车所安装的底盘类型记录在汽车数据铭牌上底盘用 PR 编号注明 PR 编号和底盘类型的匹配参见这里页 194–用发动机和变速箱举升装置 -com 1383 A- 抬升车轮轴承壳体直到达到尺寸-a-为止注意如果发动机和变速箱举升装置仍在汽车下面不要升起或者放下汽车如果非必要勿将发动机和变速箱举升装置 -com 1383 A-留在车辆下面–拧紧相关的螺栓螺母–放下车轮轴承壳体–取出车辆下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举升装置 -com 1383 A-–拆下定位件 -T10149-2维修前车轮悬架装置 7Magotan 2007底盘车桥转向系 - 版本 0420073 前桥的拧紧力矩副车架螺栓连接螺纹拧紧力矩 Nm安装到车身上行驶方向前方 M12 x 15 x 90 70 90? 2 第 25 页 11安装到车身上行驶方向后方 M12 x 15 x 100 70 90? 2 第 15 页 11将左前车辆高度传感器 -G78- 安装到副车 M6 x16 9架上第 8 页 10将防护板安装到 M6 自攻 6第 24 页 11 上螺丝2 每次拆卸后更换车轮悬挂臂螺栓连接螺纹拧紧力矩 Nm3 4安装到副车架上 M12 x 15 x 11070 180?第 17 页 11安装到球头节上 M10 60第 13 页 11将支座安装到车身上 M12 x 15 x 100 70 90? 3第 7 页 10将支座安装到车身上 M10 x 70 50 90? 3第 6 页 10左前汽车高度传感器 -G78- M6 9第 14 页 113 每次拆卸后更换4 拧紧在空载位置页 6稳定杆螺栓连接螺纹拧紧力矩 Nm安装到副车架上 M8 x 55 20 90? 5第 16 页 116 5安装到连接杆上 M12 65第 4 页 106 5连接杆连接到减震器上 M12 65第 1 页 105 每次拆卸后更换6 在万向节销的六角螺栓上固定摆动支撑螺栓连接螺纹拧紧力矩 Nm安装到副车架上 M14 x 15 x 70 100 90? 7 第 18 页 11安装到变速箱上第 22 页 11 M10 x 35 40 90? 7第 21 页 11 M10 x 75 40 90? 78 修理组40 - 前车轮悬架Magotan 2007底盘车桥转向系- 版本 0420077 每次拆卸后更换减震器螺栓连接螺纹拧紧力矩 Nm8安装到车身上 M8 x 26 15 90?第 9 页 41安装到车轮轴承壳体上 M12 x 15 x 80 70 90? 8第 16 页 36减震器支座安装到活塞杆上 M14 x 15 60第 7 页 418 每次拆卸后更换驱动轴螺栓连接螺纹拧紧力矩 Nm安装到带车轮轴承的轮毂上 M16 x 15 x 80 200 180? 9 第 9 页 36安装到变速箱法兰上首先用 10 Nm 的扭矩预拧紧然后通过交点用拧紧第 14 页 55 M8 x 48 40第 19 页 64 M10 x 52 70第 17 页 69 M10 x 23 709 在拧紧螺栓时汽车车轮不得着地也可参见页 49车轮轴承壳体螺栓连接螺纹拧紧力矩 Nm带车轮轴承的轮毂安装到 M12 x 15 x 45 70 90? 10第 14 页 36 上球头节安装到 M12 x 15 20 90? 10第 11 页 11 上将盖板安装到 M6 x 12 12第 11 页 36 上前轮转速传感器安装到 M6 x 168第 4 页 36 上转向横拉杆头安装到 M12 x 15 先用 100 Nm 的扭矩拧上然后转 180? 第 7 页 36 上松开再次用 100 Nm 的扭矩拧紧1010 每次拆卸后更换3 前桥的拧紧力矩 9Magotan 2007底盘车桥转向系 - 版本 0420074 副车架稳定杆车轮悬挂臂41 装配一览副车架稳定杆车轮悬挂臂当心不允许焊接和矫正车轮悬架装置的承重和车轮导向部件每次都要更换自锁螺母每次都要更换锈蚀的螺栓或螺母1 - 螺母拧紧力矩页 8拧紧时固定住万向节销的内梅花螺栓自锁式在每次拆卸后更换2 - 稳定杆不同的规格分配电子零件目录ETKA拆卸和安装页 323 - 连接杆把稳定杆连接到减震器上4 - 六角螺母拧紧力矩页 8拧紧时固定住万向节销的内梅花螺栓自锁式在每次拆卸后更换5 - 支座固定页 13带橡胶金属支座6 - 六角螺栓拧紧力矩页 8在每次拆卸后更换7 - 六角螺栓拧紧力矩页 8在每次拆卸后更换8 - 六角螺栓拧紧力矩页 89 - 左前汽车高度传感器 -G78-可以在引导型故障查询中用车辆自诊断测量与信息系统 VAS 5051 检查10 - 车轮悬挂臂在球头节损坏时一起更换拆卸和安装页 2110 修理组40 - 前车轮悬架Magotan 2007底盘车桥转向系 - 版本042007更换支座页 2811 - 螺母拧紧力矩页 9自锁式在每次拆卸后更换12 - 球头节检查页 19拆卸和安装页 20在车轮悬挂臂损坏时一起更换13 - 螺母拧紧力矩页 8自锁式在每次拆卸后更换14 - 螺母拧紧力矩页 815 - 六角螺栓拧紧力矩页 8在每次拆卸后更换16 - 六角螺栓拧紧力矩页 8在每次拆卸后更换17 - 六角螺栓拧紧力矩页 8在每次拆卸后更换只能在空载位置拧紧页 618 - 六角螺栓拧紧力矩页 8只有当摆动支撑拧到变速箱上后才拧紧在每次拆卸后更换19 - 摆动支撑的下部橡胶金属支座压出和压入页 1620 - 摆动支撑先在变速箱上拧紧然后在副车架上拧紧不同的规格分配电子零件目录ETKA21 - 六角螺栓拧紧力矩页 8在每次拆卸后更换22 - 六角螺栓拧紧力矩页 8在每次拆卸后更换23 - 防护板24 - 星形螺栓拧紧力矩页 825 - 六角螺栓拧紧力矩页 84 副车架稳定杆车轮悬挂臂 11Magotan 2007底盘车桥转向系 - 版本 042007在每次拆卸后更换26 - 副车架拆卸和安装页 13不同的规格分配电子零件目录ETKA27 - 摆动支撑上部橡胶金属支座压出和压入页 1642 维修纵梁中的螺纹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在纵梁中维修焊接螺母的螺纹车身维修修理组 5043 固定副车架所需要的专用工具和维修设备固定工具 -T10096-发动机和变速箱举升装置 -com 1383 A-12 修理组40 - 前车轮悬架Magotan 2007底盘车桥转向系 - 版本042007com 安装固定工具 -T10096-为了用托架固定副车架必逐次在位置-1--8--9-和-16-拧上固定工具 -T10096-提示固定工具 -T10096- 只得用最大为 20 Nm 的扭矩拧紧否则会损坏固定螺栓的螺纹固定支座–用固定工具 -T10096- 依次更换支座两侧的固定螺栓并用 20 Nm 的扭矩拧紧固定副车架–用固定工具 -T10096- 依次更换副车架前部的螺栓并用 20Nm 的扭矩拧紧现在前桥的位置已被固定继续拆下稳定杆页 33继续拆下转向机构页 229继续拆下副车架页 15com 拆卸固定工具 -T10096-拆卸以倒序进行同时注意依次用新的螺栓替换固定工具 - T10096-–在维修结束后进行试车如果方向盘偏斜则必对车辆进行定位检测页 192拧紧力矩页 844 拆卸和安装副车架所需要的专用工具和维修设备4 副车架稳定杆车轮悬挂臂 13Magotan 2007底盘车桥转向系 - 版本 042007扭矩扳手 -com 1331-扭矩扳手 -com 1332-com 拆卸提示副车架连同车轮悬挂臂一起拆卸–拆下下部隔音垫外部车身安装工作修理组 50 隔音垫装配一览–拆下车轮–拧下汽车左右两侧的螺母-箭头-–将车轮悬挂臂从球头节上拉出–从副车架上拆下排气装置保持架14 修理组40 - 前车轮悬架Magotan 2007底盘车桥转向系 - 版本042007–拆卸隔热板上的螺栓-箭头-带辅助加热器的汽车–拆卸隔热板上的螺栓-箭头 A-–取下副车架保持架-2-–拧出螺栓-箭头 B-将辅助加热器的排气管-1-向上推下列程序适用于所有车辆–拆下副车架的隔热板–从稳定杆上拆下连接杆–拧出螺栓-13-从变速箱上拆下摆动支撑–固定副车架页 12–现在拧出下列部件的螺栓转向机构-3-和-6-稳定杆-11-和-14-以及副车架-4-和-5-–用发动机和变速箱举升装置 -com 1383 A- 降低副车架–将转向机构固定在车身上com 安装安装以倒序进行–拧紧螺栓拧紧力矩页 8–装上车轮拧紧力矩页 181–安装隔音垫并拧紧拧紧力矩外部车身安装工作修理组 50 隔音垫装配一览4 副车架稳定杆车轮悬挂臂 15Magotan 2007底盘车桥转向系 - 版本 042007–在维修结束后进行试车如果方向盘偏斜则必对车辆进行定位检测页 19245 维修副车架所需要的专用工具和维修设备压出工具 -3372-压板 -VW 401-压模 -VW 407-受压件 -VW 432-装配工具 -T10214-装配工具 -T10267-装配工具中的管 -T102443-com 压出橡胶金属支座–拆下副车架页 1316 修理组40 - 前车轮悬架Magotan 2007底盘车桥转向系 -版本 042007–将横梁 -T10267- -4-安装在副车架上用保险销锁紧保险螺栓1 - 压模 -VW 407-2 - 受压件 -33721-3 - 压板 -VW 401-4 - 横梁 -T10267-5 - 管 -T102443-–同时按图中所示压出两个橡胶金属支座提示受压件 -33721- 的平整侧在使用时必朝向横梁 -T10267- 的部件-A- 否则会损坏该部件有一个较大的和一个较小的内径的管 -T102443- 副车架必位于大内径的管 -T102443- 上com 压入橡胶金属支座–用原装螺栓拧紧两个橡胶金属支座同时截面-箭头-必准确相接–将用螺栓头向下拧紧的橡胶金属支座放入大内径的管 - T102142- 中1 - 受压件 -VW 432-2 - 不带螺栓的受压件 -T102143-3 - 橡胶金属支座4 - 管 -T102142-5 - 管 -T102141-6 - 压板 -VW 401-4 副车架稳定杆车轮悬挂臂 17Magotan 2007底盘车桥转向系 - 版本 042007–压入橡胶金属支座-1-直至达到尺寸-a-尺寸 -a- ,-3 mm–调整已压入橡胶金属支座的管 -T102142- 在副车架上的位置同时橡胶金属支座-1- 内中心的边缘必与横梁 -T10267--2-边缘平行在同一直线上距离-a-必左右一致以确保平行性–副车架在较小内径的管 -T102443- 上–将支座压入至止挡位并且直到压力达到 20 kN1 - 压模 -VW 407-2 - 受压件 -T102143-3 - 管 -T102142-4 - 横梁 -T10267-5 - 管 -T102141-–将横梁 -T10267- 从副车架上拆下并检查被压入的橡胶金属支座的安装位置两个橡胶金属支座的外径-1-不得在摆动支撑的开口区域内超出边缘 , 毫米橡胶金属支座的截面必位于副车架的开口中央在橡胶金属支座之间允许存在间隙-箭头-–安装副车架页 1518 修理组40 - 前车轮悬架Magotan 2007底盘车桥转向系 - 版本04200746 检查球头节com 检查轴向间隙–将车轮悬挂臂用力沿-箭头方向-向下拉并重新向上压com 检查径向间隙–将车轮下部用力沿-箭头方向-向内和向外按压提示在进行该两检测时不允许有明显的能够看到的间隙存在检测时观察球头节注意可能存在的车轮轴承间隙或上减震器支座的间隙检查橡胶波纹管是否损坏如有必要更新球头节4 副车架稳定杆车轮悬挂臂 19Magotan 2007底盘车桥转向系 - 版本 04200747 拆卸和安装球头节所需要的专用工具和维修设备球形万向节拔出器 -3287A-扭矩扳手 -com 1332-发动机和变速箱举升装置 -com 1383 A-扭矩扳手 -com 1756-com 拆卸–松开驱动轴六角螺栓页 49–拆下车轮–拧出螺母-箭头-–将驱动轴从轮毂上略微拉出–把球头节从车轮悬挂臂上拉出–按需要向下弯曲车轮悬挂臂20 修理组40 - 前车轮悬架Magotan 2007底盘车桥转向系 - 版本 042007–如图所示安装球形万向节拔出器 -3287 A-并压出球头节提示把发动机和变速箱举升装置 -com 1383 A- 或类似装置放到下面在压出球头节时会因部件掉落而有导致事故的危险为了保护螺纹将螺母保留在球头节上com 安装–将球头节装入车轮轴承壳体–把驱动轴装入轮毂内–拧上新的自锁螺母同时用内星形 -T40- 脱住–拧紧螺母-箭头-提示注意不要损坏和扭转橡胶密封罩–装上车轮并拧紧拧紧力矩页 181–拧紧驱动轴六角螺栓提示同时车辆不得着地否则车轮轴承会受到损坏拧紧力矩页 848 拆卸和安装带支座的车轮悬挂臂所需要的专用工具和维修设备扭矩扳手 -com 1332-4 副车架稳定杆车轮悬挂臂 21Magotan 2007底盘车桥转向系 - 版本 042007固定工具 -T10096-com 拆卸–拆下车轮–拆下下部隔音垫修理组 50 隔音垫装配一览–拧出螺母-箭头-–从车轮悬挂臂拉出带球头节的车轮轴承壳体–固定支座的位置页 13–用固定工具 -T10096- 更换左侧的螺栓-1-右侧的螺栓-8- 并用 20 Nm 的扭矩拧紧固定工具提示固定工具 -T10096- 只得用最大为 20 Nm 的扭矩拧紧否则会损坏固定螺栓的螺纹–现在将汽车左侧位置-10-上的螺栓以及汽车右侧位置-15-上的螺栓拧出–如果已安装的话将左前车辆高度传感器 -G78- 的连接杆从车轮悬挂臂上拆下来22 修理组40 - 前车轮悬架Magotan 2007底盘车桥转向系 - 版本042007–拧出螺栓-1-–取出带支座的车轮悬挂臂com 安装–把带支座的车轮悬挂臂装入副车架–装上位置-10-和-15-上的螺栓但还不要拧紧–装入并拧紧螺栓-1-–现在用一个新的螺栓替换固定工具 -T10096- 并将其拧紧拧紧力矩页 84 副车架稳定杆车轮悬挂臂 23Magotan 2007底盘车桥转向系 - 版本 042007–将车轮悬挂臂拧紧在球头节上-箭头-–在空载位置上将车轮悬挂臂固定到托架上拧紧螺栓-10-和-15- 页 6其余的安装以倒序进行–安装下部隔音垫修理组 50 隔音垫装配一览提示注意不要损坏和扭转橡胶密封罩拧紧力矩页 8com 拆卸带 DSG 或自动变速箱的汽车左侧辅助工具所需要的专用工具和维修设备发动机和变速箱举升装置 -com 1383 A-–拆下左前车轮–拆下下部隔音垫外部车身安装工作修理组 50 隔音垫装配一览–从副车架上拆下排气装置保持架24 修理组40 - 前车轮悬架Magotan 2007底盘车桥转向系 - 版本042007前轮驱动车辆–拆卸隔热板上的螺栓-箭头-带辅助加热器的汽车–拆卸隔热板上的螺栓-箭头 A-–取下副车架保持架-2-–拧出螺栓-箭头 B-将辅助加热器的排气管-1-向上推下列程序适用于所有车辆–拆下副车架的隔热板–拧出螺栓-13-从变速箱上拆下摆动支撑–如果已安装的话将左前车辆高度传感器 -G78- 的连接杆从车轮悬挂臂上拆下来4 副车架稳定杆车轮悬挂臂 25Magotan 2007底盘车桥转向系 - 版本 042007–拧出螺母-箭头-–松开螺栓-15-–现在拧出下列部件的螺栓转向机构-3-和-6-稳定杆-11-和-14-–固定副车架页 12–将发动机和变速箱举升装置 -com 1383 A- 放在副车架下–例如将一块木头-1-放到发动机和变速箱举升装置 -com 1383 A- 和副车架之间26 修理组40 - 前车轮悬架Magotan 2007底盘车桥转向系 - 版本 042007–拧出螺栓-2--4-和-5-并将副车架用托架降低至所需的高度–同时将转向机构的压配衬套从左托架上拆下。
摘要转向系是汽车行驶的指南针,它的好坏关系着汽车能否安全行驶。
本文首先讲述了爱丽舍转向系的整体结构;具体介绍了它的功用;分类和工作原理。
然后具体对ELYSEE轿车转向系统常见的几种故障:一转向沉重,二转向时有噪声,三方向盘自由行程过大,四左右转向时轻重不一,五转向时转向盘强烈抖动,六汽车直线行驶时,转向盘发飘或跑偏。
最后讲述了爱丽舍轿车转向系中转向盘的自由行程,转向储液罐的液面高度,液压泵的泵送压力,液压系统的密封性,转向柱的检查方法以及通过爱丽舍轿车转向系的故障现象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检修。
对使用和维护汽车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ELYSEE轿车轿车,转向器,故障分析,检查维修Abstract Vehicle steering system is the compass, it is good or bad relations between the car can drive safely. First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of the Elysee to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concrete introduced its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and principle. And then the specific ELYSEE car steering system failure of several common: a heavy shift, the shift from time to noise, three free trip over the steering wheel, shift at the level of around four different five-strong steering when Steering wheel jitter, six car line In motion, Steering wheel, floating or deviation. Finally on the Elysee sedans to the Department of steering wheel in the free trip to the tank surface height, the hydraulic pump pumping pressure, tightness of the hydraulic system, the method Steering wheel Elysee sedans as well as through the shift of the Failure of a diagnostic analysis and maintenance. On the use and maintenance of motor vehicles has a very practical significance。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6第2章转向系统布置2.1 简述汽车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使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使时,还要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
驾驶员通过操纵转向系统,使汽车保持在直线或转弯运动状态,或者使上述两种运动状态相互转换。
2.2 汽车转向系统的基本形式和特征2.2.1 转向系的基本形式可根据转向轮、转向器、转向杆系布置以及动力转向能源进行分类。
表 2.12.2.2 电动转向系统电动转向系统直接利用电动机完成转向助力功能,它由转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控制器、电动机、电磁离合器和减速机构等组成。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7根据电动机布置的位置分为转向轴助力式、齿轮助力式、单独助力式及齿条助力式四种形式。
a)转向轴助力式该电动转向系统的电动机固定在转向轴一侧,由离合器与转向轴相连接,直接驱动转向轴助力转向。
如下图中所示。
b)齿轮助力式该电动转向系统的电动机和离合器与小齿轮相连,直接驱动齿轮助力转向。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8c)单独助力式该电动转向系统的电动机和离合器固定在齿轮齿条转向器的小齿轮相对另一侧,单独驱动齿条助力实现转向动作。
d)齿条助力式该电动转向系统的电动机和与齿条为一体,电动机转动带动循环球螺母转动,使齿条螺杆产生轴向位移,直接起助力转向作用。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92.2.3 液压式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组成液压式助力转向系统由:转向机、转向管柱、动力转向储液罐、转向泵、以及转向管路等几部分组成。
储液罐转向泵转向管柱转向机转向管路图 2.12.3、布置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1)应满足整车最小转弯半径要求。
2)传动效率高,力矩波动小。
3)在发生碰撞的过程中能尽量保护乘员安全。
2.4、布置设计过程2.4.1 转向梯形的确定一般而言,在平台沿用的基础上,转向机构转向直拉杆内点B、C的位置,直拉杆外点A、D的位置,优先考虑的是沿用原有平台车型的相关数据。
如下图 2.2中所示。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20图 2.22.4.2 前轴内外转向轮的最大转角确定在确定转向系统传动比之前,需要给定两个输入条件,他们分别是:a)方向盘整个转角范围。
目录摘要........................................................................................I Abstract ..................................................................................I I 第1章绪论 (1)1.1 汽车转向系统简介 (1)1.1.1 转向系的设计要求 (1)1.2 EPS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2)1.2.1 EPS与其他系统比较 (2)1.2.2 EPS的特点 (2)1.2.3 EPS在国内外的应用状况 (3)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4)第2章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总体组成 (5)2.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机理及类型 (5)2.1.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机理 (5)2.1.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类型 (7)2.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关键部件 (9)2.2.1 扭矩传感器 (9)2.2.2 车速传感器 (9)2.2.3 电动机 (9)2.2.4 减速机构 (10)2.2.5 电子控制单元 (10)2.3 电动助力转向的助力特性 (11)第3章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 (12)3.1 对动力转向机构的要求 (12)3.2 齿轮齿条转向器的设计与计算 (12)3.2.1 转向系计算载荷的确定 (13)3.2.2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设计 (14)3.2.3 齿轮齿条转向器转向横拉杆的运动分析 (22)3.2.4 齿轮齿条传动受力分析 (24)3.2.5 齿轮轴的强度校核 (24)第4章转向传动机构的优化设计 (29)4.1 结构与布置 (29)4.2 用解析法求内、外轮转角关系 (30)4.3 转向传动机构的优化设计 (32)4.3.1 目标函数的建立 (32)4.3.2 设计变量与约束条件 (33)4.4 研究结论 (36)结论 (37)致谢 (39)参考文献 (40)附录1 (41)附录2 (46)摘要汽车转向系统可按转向的能源不同分为机械转向系统和动力转向系统两类。
第二十一章教学安排的说明授课题目:第21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课时安排:本章共8课时,理论课6课时,讨论课2课时。
4个教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内含及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政府调控模式的分类和选择调控模式的依据;鼓励同学们利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有关知识,努力探讨深化宏观调控体系改革、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途径和措施。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措施、目标和手段。
教学难点: 宏观调控措施、目标和手段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政治经济学》教案之二十七(第14周第1次课2学时总54/64)一、授课题目: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及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二、授课类型理论课:三、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要使学生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难点在于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讨论、多媒体:六、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一)复习旧课(二)讲解新课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组织,其主要职能是:①经济调节。
政府实行科学决策,并制定和实行各项宏观政策,引导和调节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达到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②市场监管。
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通过健全法律体系,规范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限制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③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是指政府对那些不以盈利为主的行业和公共事业,包括社会所必需的公共经济活动承担投资的责任,从而营造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和平稳定的环境。
④管理国有资产。
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含义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以满足人民需要和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经济的、计划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进行调节和控制。
第21章汽车制动系统的认识实训教学辅导一、实训内容(1)制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2)制动系统各部件的结构及工作情况。
(3)制动系统的拆装。
(4)制动系统的调整。
二、实训目的与要求(1)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类型及组成。
(2)了解制动系统各部件的结构及工作情况。
(3)能进行制动系统的拆装与调整。
三、教具与工具(1)常见车型汽车4辆。
(2)液压制动系统零部件若干套。
(3)气压制动系统零部件若干套。
(4)常用、专用工具若干套。
(5)工作台若干张。
四、实训方法1.由教师现场讲解汽车制动系统的类型及组成。
2.由教师现场讲解制动系统各零部件的结构与工作情况。
3.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制动系统的拆装与调整。
五、实训过程举例:东风EQ1090E型汽车制动系的拆装与调整4.制动系的拆卸(1)前轮制动器的拆卸前轮制动器的拆卸如图21-31所示。
前轮制动器的拆装应在前桥上进行,拆装前,前桥总成应牢固地固定在工作台架上。
①拆卸前轮毅及制动鼓松开前轮毅盖的紧固螺栓,取下前轮ift盖及衬垫,剔平止动垫圈,依次拆下锁紧螺母、止动垫圈、调整螺母的锁紧垫圈和轮毅轴承调整螺母,从转向轴上拉出前轮毅及制动鼓组合件。
②拆卸制动器的固定部分、张开机构、定位调整机构各机件,将凸轮转到原始位置,拆下制动蹄复位弹簧。
拆下开口销及制动蹄紧固螺母。
取下制动蹄及制动蹄轴。
拆开制动器室推杆连接叉锁销,拆下调整臂及前后配件。
从制动器室支架承孔中取出凸轮轴。
拆下制动器室。
拆下钢丝锁线及支架紧固螺栓。
将制动器室支架从制动板上拆下。
松开紧固螺栓和螺母,从转向节上拆下制动底板。
(2)后轮制动器的拆卸后轮制动器的拆卸方法与前轮相似,如图21-32所示。
34 33图21-31东风EQ1090E型汽车前轮制动器分解图1一调整垫片(数量按需);2-制动凸轮垫圈;3—前制动调整臂总成;4-外壳盖;5—蜗轮;6一蜗杆;7-塞片;8 —前制动调整臂外壳;9一螺塞;10—弹簧;11 一滚珠;12-蜗杆轴;13一直通滑脂嘴;14一半圆头钏钉;15-制动凸轮调整垫片(数量按需);16—前制动室总成;17—制动室推杆连接叉;18—前制动室外壳总成;19一制动室回动弹簧;20—前制动室卡箍总成;21—前制动挡室推杆总成;22—前制动室橡皮膜;23—前制动室外壳盖总成;24—螺母(紧固前制动底板于转向节用);25—前制动底板总成;26L前制动挡尘盘衬垫;27-前制动挡生盘总成;28—螺栓(紧固前制动挡尘盘于前制动底板用);29-前制动蹄轴;30—前制动蹄带衬套总成;31—前制动蹄轴衬套;32—前制动蹄;33—前制动蹄片总成;34—制动蹄轴垫板;35—制动回动弹簧;36—前制动摩擦片;37—前后轮制动摩擦片刨钉;38—前制动凸轮;39-制动蹄支承垫片;40—钢丝锁线(锁定前制动室支架紧固螺栓用);41 一前制动底板垫板;42—制动凸轮。
汽车理论第四版(余志生著)课后答案下载汽车理论第四版(余志生著)课后答案下载本书为全国高等学校机电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汽车与拖拉机专业小组制订的规划教材,并于“九五”期间被教育部立项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部级重点教材”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于“十五”期间被教育部立项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书根据作用于汽车上的外力特性,分析了与汽车动力学有关的汽车各主要使用性能: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及通过性。
各章分别介绍了各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建立了有关的动力学方程,分析了汽车及其部件的结构形式与结构参数对各使用性能的影响,阐述了进行性能预测的基本计算方法。
各章还对性能试验方法作了简要介绍。
另外,还介绍了近年来高效节能汽车技术方面的新发展。
本书为学生提供了进行汽车设计、试验及使用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
汽车理论第四版(余志生著):推荐理由点击此处下载汽车理论第四版(余志生著)课后答案汽车理论第四版(余志生著):书籍目录第4版前言第3版前言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常用符号表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第一节汽车的动力性指标。
第二节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一、汽车的驱动力二、汽车的行驶阻力三、汽车行驶方程式第三节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一、驱动力一行驶阻力平衡图二、动力特性图第四节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一、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二、汽车的附着力与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三、作用在驱动轮上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四、附着率第五节汽车的功率平衡第六节装有液力变矩器汽车的动力性参考文献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第一节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第二节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第三节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一、使用方面二、汽车结构方面第四节装有液力变矩器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计算第五节电动汽车的研究一、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三、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节油原理四、能量管理策略五、实例分析一一丰田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rius六、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计算第六节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试验一、路上试验二、室内试验参考文献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第一节发动机功率的选择第二节最小传动比的选择第三节最大传动比的选择第四节传动系挡数与各挡传动比的选择第五节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动力装置参数一、主减速器传动比的确定二、变速器与主减速器传动比的确定三、发动机、变速器与主减速器传动比的确定参考文献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第一节制动性的评价指标第二节制动时车轮的受力一、地面制动力二、制动器制动力三、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与附着力之间的关系四、硬路面上的附着系数第三节汽车的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一、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二、制动距离的分析三、制动效能的恒定性第四节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一、汽车的制动跑偏二、制动时后轴侧滑与前轴转向能力的丧失第五节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一、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二、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三、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与同步附着系数四、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具有固定比值的汽车在各种路面上制动过程的分析五、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效率六、对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的要求七、辅助制动器和发动机制动对制动力分配和制动效能的影响八、制动防抱装置第六节汽车制动性的试验参考文献第五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第一节概述一、汽车操纵稳定性包含的内容二、车辆坐标系与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的时域响应三、人一汽车闭路系统四、汽车试验的两种评价方法第二节轮胎的侧偏特性一、轮胎的坐标系二、轮胎的侧偏现象和侧偏力-侧偏角曲线三、轮胎的结构、工作条件对侧偏特性的影响四、回正力矩一一绕OZ轴的力矩五、有外倾角肘轮胎的滚动第三节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一、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二、前轮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汽车稳态响应一一等速圆周行驶三、前轮角阶跃输入下的瞬态响应四、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特性第四节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一、汽车的侧倾二、侧倾时垂直载荷在左、右侧车轮上的'重新分配及其对稳态响应的影响三、侧倾外倾一一侧倾时车轮外倾角的变化四、侧倾转向五、变形转向一一悬架导向装置变形引起的车轮转向角六、变形外倾一一悬架导向装置变形引起的外倾角的变化第五节汽车操纵稳定性与转向系的关系一、转向系的功能与转向盘力特性二、不同工况下对操纵稳定性的要求三、评价高速公路行驶操纵稳定性的试验一一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试验四、转向系与汽车横摆角速度稳态响应的关系第六节汽车操纵稳定性与传动系的关系一、地面切向反作用力与“不足-过多转向特性”的关系二、地面切向反作用力控制转向特性的基本概念简介第七节提高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一、极限工况下前轴侧滑与后轴侧滑的特点二、横摆力偶矩及制动力的控制效果三、各个车轮制动力控制的效果四、四个车轮主动制动的控制效果五、VSC系统的构成六、装有VSC系统汽车的试验结果第八节汽车的侧翻一、刚性汽车的准静态侧翻二、带悬架汽车的准静态侧翻三、汽车的瞬态侧翻第九节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路上试验一、低速行驶转向轻便性试验二、稳态转向特性试验三、瞬态横摆响应试验四、汽车回正能力试验五、转向盘角脉冲试验六、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试验参考文献第六章汽车的平顺性第一节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的评价一、人体对振动的反应二、平顺性的评价方法第二节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性一、路面不平度的功率谱密度二、空间频率功率谱密度C。
第21章汽车转向系习题选择题1.当汽车转向、且外转向轮转角达最大值时,其转弯半径()。
A.最大B.不能确定C.最大与最小之间D.最小2.汽车转向时,而只有当四个车轮轴线交于一点时,才能保证各车轮()。
A.纯滚动B.纯滑动C.即滚动也滑动D.不滚动也不滑动3.汽车的机械转向系一般由转向操纵机构和下列的()部分组成。
A.转向盘B.机械转向器C.转向传动机构D.转向轴4.汽车转向操纵机构包括()和转向管柱,它的作用是将驾驶员的操纵力传给转向器。
A.传动机构B.转向节C.转向盘D.转向轴*5.下列属于汽车撞车安全保护装置的有()。
A.液压动力转向器B.吸能式转向盘C.可分离式安全转向操纵机构D.电控动力转向器*6.下列哪些属于缓冲吸能式转向操纵机构。
()A.网格状转向管柱B.吸能式转向盘C.可分离式安全转向操纵机构D.波纹管变形吸能装置7.汽车转向器在转向系中主要起到()作用。
A.减速增矩B.改变转向力矩的传动方向C.吸能减振D.增速减矩8.目前应用广泛,技术成熟的机械转向器有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等几种形式。
A.循环球式B.滑阀式C.蜗杆曲柄销式D.转阀式*9.下列哪些是蜗杆曲柄指销式转向器的优点。
()A.正效率高B.工作寿命长C.工作平稳可靠D.摇臂转角较大*10.转向传动机构的功用就是将转向器输出的力传给转向桥两侧的转向节,使两侧转向轮偏转,保证车轮与地面相对滑动尽可能小。
下列属于转向传动机构的零部件有()。
A.转向盘B.机械转向器C.转向横拉杆D.转向直拉杆11.按传能介质不同,动力转向系有液压式和气压式两种,其中下列哪些属于液压式动力转向系的优点。
()A.结构简单B.系统工作压力小C.无噪声D.工作滞后时间短*12.液压动力转向系与机械转向系相比,多了一套液压转向装置,由动力装置、()、辅助元件等组成。
A.执行机构B.控制元件C.加力装置D.转向器13.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中,将机械转向器、转向控制阀与转向动力缸组合成一体称为()。
A.分离式液压动力转向系B.转向加力器C.半整体式转向器D.整体式转向器14.当动力转向系中的动力转向装置出故障时,驾驶员转动方向盘时将()实现转向功能。
A.还能B.不能C.汽车高速行驶时能D.不能确定**15.当汽车转向盘处于中立位置时,()液压系统中的工作管路是保持高压的。
A.电控B.综合式C.常压式D.常流式*16.在转向系中,转向器采用的是齿轮齿条式液压动力转向器,当转向液压泵出故障时,转向系将()实现转向功能。
A.还能B.不能C.汽车低速行驶时能D.不能确定17.转向油泵是助力转向的动力源,其作用是将输出的(),经转向控制阀向转向动力缸提供一定压力和流量的工作油液。
A.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B.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C.液压能转化为势能 D动能转化为机械能18.转向液压泵的结构形式有()叶片式、柱塞式等,其中以叶片式液压泵在现代汽车上的应用最广泛。
A.齿轮式B.活塞式C.容积式D.转子式**19.在汽车动力转向系统当中,为了限制动力系统的(),在转向油泵内装有流量安全组合阀。
A.最高工作压力和最大流量B.最大压强和最大流速C.最低工作压力和最大流量D.最低工作压力和最小流量*20.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主要有电控液力转向系和电控电动转向系两大类,其中电控液力转向系根据其控制方式又可分为()转向系。
A.压力控制式B.流量控制式C.反力控制式D.气压控制式21.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的英文简写是()。
*22.汽车四轮转向是对后轮也进行转向操纵的系统,前后转向轮的转向控制有同相和逆相两种情况,逆相式的转弯半径比两轮转向的转弯半径(),适用于汽车低速行使。
A.小B.大C.不能确定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23.转向器在结构参数,质量要求一样的前提下()转向器的正效率最高。
A.循环球式B.齿轮齿条式C.球面蜗杆滚轮式D.蜗杆曲柄指销式*24.蜗杆与滚轮的啮合间隙过小会导致()。
A.转向操纵沉重,加快传动副磨损B.转向操纵灵活C.对直线行使稳定性有影响D.适合驾驶员操纵*25.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多用在()的轻型及微型汽车上。
A.前轮独立悬挂B.前轮非独立悬挂C.双摆臂式悬架D.横向摆臂式悬架*26.学生a说,液压动力转向的叶轮泵的输出液量与转子转速成反比;学生b 说,液压动力转向的叶轮泵的输出液量与转子转速成正比。
他们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学生a 正确B.只有学生b 正确C.学生a、b都正确D.学生a、b都不正确问答题*1.简述汽车对转向系有哪些要求并分析影响转向性能的因素有哪些(本题10分,第一问分,第二问分)*2.图21-1是流量控制式电控液力转向系组成图,请将下列名称填入相应的序号中,并分析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优于机械转向系和液压动力转向系的地方电磁阀;液压泵;转向角传感器;转向器;选择开关;车速传感器;控阀;控制器;旁通流量控制阀。
(本题10分,名称每个分,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优点分)**3.图21-2是齿轮齿条式液压动力转向器结构图,请将下列名称填入相应的序号中,并简述齿轮齿条式整体动力转向器工作原理。
阀套;阀芯;转向轴;扭杆;进油管路;回油管路;转向油罐;叶片泵;流量控制阀; 转向齿条;转向齿轮;动力缸活塞;转向动力缸。
(本题10分,名称每个 分,工作原理分) 图21-1图21-2实操题*1.正确拆装调整循环球式转向器。
**2.桑塔纳(齿轮齿条式)机械转向器的拆装、检查与调整。
**3.桑塔纳(齿轮齿条式)动力转向器的拆装、检查与调整。
*4.正确检查调整汽车转向盘自由转动量,并说明转向盘自由转动量的作用。
习题解答选择题1. D2. A3. B、C4. C、D5. B、C6. A、D7. A、B8. A、C9. B、D10. C、D11. C、D12. A、B13. D14. A15. C16. A17. B18. A、D19. A20. B、C21. D22. A23. A24. A25. A26. B问答题1.答:(1)汽车对转向系的要求1)转向灵敏,工作可靠;2)转向操纵轻便灵活;3)转向车轮运动规律正确稳定,使车轮在转向时只滚动不滑动;4)转向车轮具有自动回正能力;5)驾驶员通过转向过程中车轮与地面之间的运动情况保持适当的“路感”;6)减弱或避免路面不平产生的冲击传到转向盘,造成“打手”现象;7)当汽车发生碰撞时,转向装置应能减轻或避免对驾驶员的伤害。
(2)影响转向性能的因素1)转向系角传动比iw:iw越大,则驾驶员越省力,操纵越轻便,但转向灵敏度不够;2)转向盘自由行程:转向盘自由行程对于缓和路面冲击及避免驾驶员过度紧张是有利的,但也不宜过大,以避免过分影响转向灵敏度;3)转向系传动效率:正效率越高,转向操纵轻便灵活,而逆效率高的可逆转向器,容易将路面反力传到转向盘上来,发生“打手”情况,但有利于汽车转向结束后转向轮和转向盘的自动回正;4)车轮定位:主销内倾可使转向省力,主销后倾和主销内倾可使转向轮有自动回正能力;5)转向传动机构几何尺寸:为使内外转向轮在转向过程中偏转角度,基本满足车轮作纯滚动的运动关系,常将转向传动机构设为转向梯形,而不是平行四边形。
2.答:(1)组成名称1-液压泵 2-旁通流量控制阀 3-电磁阀 4-转向角传感器 5-转向器 6-控制阀 7-车速传感器 8-控制器 9-选择开关(2)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优点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能根据理想的转向操纵力特性,同时满足汽车转向的轻便灵活与操纵稳定性要求。
使汽车静止或低速行使时,汽车转向所需操纵力小,轻便省力;汽车中高速行使时,所需转向操纵力稍大,增加驾驶员的“路感”,提高操纵稳定性,保证高速行使时的安全。
而一般动力转向系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机械转向系的操纵力矩大的问题,使低速转向时轻便,但无法保证汽车高速时的操纵稳定性,甚至使高速转向时路感变差;同时,为了兼顾高速转向的稳定性,动力转向系又无法在汽车低速转向时提供足够的助力。
3.答:(1)零部件名称1-阀套 2-阀芯 3-转向轴 4-扭杆 5-进油管路 6-回油管路 7-转向油罐8-叶片泵 9-流量控制阀 10-转向齿条 11-转向齿轮 12-动力缸活塞 13-转向动力缸(2)工作原理开始转向时,转动盘带动阀芯顺时针转动,受到转向节臂传来的路面转向阻力作用,转向齿条和动力缸活塞暂时不能运动,这样阀芯带动扭杆受扭矩作用,前后端产生扭转变形,阀芯和阀套之间转过一个角度,动力缸左腔进入高压油,右腔泄压,动力缸产生向右转向阻力,齿条在液压作用下向右运动的同时,转向齿轮也开始与转向轴同向转动,只要转向盘继续转动,扭杆的扭转变形便一直保持不变。
一旦转向盘停止转向,动力缸暂时还继续工作,导致转向齿轮继续转动,当转向助力刚好与车轮的回正力矩相平衡时,齿轮齿条停止运动,转向角停止不变。
若驾驶员放松方向盘,阀芯回到中间位置,失去助力作用,车轮在回正力矩作用下回位,若驾驶员逆转方向盘,动力转向缸反向助力。
若汽车行使偶遇外界阻力使车轮发生偏转,则阻力矩通过转向传动机构、转向齿条齿轮作用在阀套上,使阀套产生相对角位移,动力缸产生与车轮偏转方向相反的助力作用,使车轮迅速回正,保证直线行使。
一旦液压助力装置失效,助力缸不起作用,驾驶员转动转向盘以较大的角度,使扭杆更大变形,以驱动转向齿轮旋转。
实操题1.解:(1)从车上拆下转向器总成;(2)分解转向器;(3)转向螺杆及螺母总成的装配;(4)转向螺杆、螺母总成与壳体的装配;(5)转向臂轴与转向螺母齿条的啮合间隙的检查。
(6)评分参考2.答:(1)转向器的拆卸步骤拆下仪表板罩板和阻风门控制手柄,取下阻风门操纵杆;拆下仪表板的下饰板;将转向器柱管密封衬套从前围穿线板中向驾驶室方向抽出;从发动机罩中松开夹扎,取出螺栓,然后松开转向器上减振支板;拆下齿条上的转向横拉杆支架,然后拆下转向器。
(2)转向器的检修①检查转向器外壳有无破裂及破损,如破损或磨损严重,则予以更换;②检查波形管是否完好,如有破损应更换;③检查各密封圈和密封环,如有溢漏必须更换;④自锁螺母和螺栓一经拆卸,安装时必须成对更换;⑤不容许对转向器零件进行焊接和整形。
(3)转向器的装配与调整转向器的装复顺序与拆卸顺序相反。
转向器装配后检查调整齿轮齿条间隙,调整时将车辆处于直线行使位置,松开锁紧螺母,转动调整螺栓至接触止推垫圈挡块为止。
拧紧锁紧螺母,应用六角扳手固定,以防止调整螺栓转动。
最后紧固横拉杆,防止齿条受压太紧。
(4)评分标准3.答:(1)动力转向器的拆卸1)用手推出方向盘中间的盖板,拧下方向盘紧固螺母,拆下方向盘及组合开关总成。
2)拆下阻风门把手、仪表板、密封衬套及转向柱管等。
3)完整的拆下柔性万向节及凸缘管。
4)用夹钳压住储右罐与控制阀的回油管,拆下高压油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