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施科技成果评估备案制度的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3
科技成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成果的产生也越来越多。
科技成果的管理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科技成果管理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本文将从科技成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科技成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管理体制不完善科技成果管理的管理体制存在不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科技成果的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等方面。
一些单位虽然设立了科技成果管理机构,但是由于职责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导致科技成果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成果不佳。
2.科技成果评估不规范科技成果评估是科技成果管理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科技成果评估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评估标准不统一、评估程序不规范、评估结果不公正等方面。
这些问题导致科技成果的评估结果不准确,影响了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
3.科技成果转化难度大科技成果的转化是科技成果管理的重要任务,但是目前科技成果的转化存在难度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科技成果的技术成熟度不高、市场需求不明确、政策支持不够等方面。
这些问题导致科技成果的转化难度大,影响了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4.科技成果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科技成果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是目前科技成果管理的一个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化技术应用不足、信息化管理手段不完善、信息共享不畅等方面。
这些问题导致科技成果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影响了科技成果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科技成果管理中的对策1.完善科技成果管理体制完善科技成果管理体制是科技成果管理的关键。
应该建立科技成果管理机构、制定科技成果管理制度、培养科技成果管理人才等措施,加强科技成果管理体制的建设,提高科技成果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规范科技成果评估规范科技成果评估是科技成果管理的重要环节。
应该制定科技成果评估标准、规范科技成果评估程序、加强科技成果评估的公正性等措施,提高科技成果评估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科技成果评价制度导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的推动,科技成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科技成果评价制度是一种旨在准确、客观地评估科技成果质量和价值的制度。
通过科技成果评价制度,能够对科技成果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有利于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方向选择、资源配置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一、科技成果评价制度的意义1.1 促进科技成果的发现和应用科技成果评价制度能够提供科技成果质量和价值的准确评估,从而为科技成果的发现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综合评估,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科技成果的优势和局限性,并为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指明科研方向,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效率。
1.2 促进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的科研动力科技成果评价制度可以激发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的科研动力。
通过评价制度,科技工作者可以了解自己的科研水平和科技成果的质量,从而更好地调整研究方向和提高研究能力。
科研机构也可以通过评价制度来评估科技成果的质量和实际价值,为科研人员提供激励机制,促进科研机构的发展和成长。
1.3 促进科技成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科技成果评价制度是国际科研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方式。
通过科技成果评价制度,国际间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同各国的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成果的共享与交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和创新。
二、科技成果评价制度的组成要素科技成果评价制度由以下几个方面的组成要素构成:2.1 科技成果质量评价科技成果质量评价是科技成果评价制度的核心。
它通过对科技成果的技术含量、创新性、完整性和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评估,来判断科技成果的质量和价值。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论文引用量、专利申请数量、奖项获得情况等。
2.2 科技成果社会影响评价科技成果的社会影响评价是对科技成果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评估。
通过评价科技成果的社会影响,可以了解科技成果对传统产业的推动作用、对社会生活的改善作用以及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3 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评价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评价主要评估科技成果的转化效果和应用效果。
科技成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成果也在不断涌现。
科技成果的管理,不仅关系到科技创新的推进速度,还关系到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发展。
然而,在科技成果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本文将针对科技成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科技成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科技成果管理的体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组织和领导。
在科技成果管理工作中,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导致科技成果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2.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科技成果管理中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着技术难度大、市场需求不足、政策支持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3.知识产权保护不够知识产权保护不够,是科技成果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科技成果管理中,知识产权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实中,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侵权现象时有发生。
4.科技成果评价标准不统一科技成果评价标准不统一,是科技成果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科技成果管理中,各个部门对于科技成果的评价标准不同,导致科技成果的评价结果存在差异,影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二、科技成果管理中的对策1.加强管理体制建设为了解决科技成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管理体制建设,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组织架构。
在科技成果管理中,应该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建立科技成果管理的联席会议制度,实现科技成果管理的统筹和协调。
2.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为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要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科技创新。
其次,要加强科技成果的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力的支持。
最后,要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宣传。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需要从法律和制度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制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
科技成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成果的产生也越来越多。
然而,科技成果的管理却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科技成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科技成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管理体制不完善科技成果管理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科技成果管理的工作效率低下。
例如,一些单位的科技成果管理机构职责不明确,缺乏科技成果管理的专业人才,缺乏有效的科技成果管理制度等。
2.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导致科技成果的价值无法充分发挥。
例如,一些科技成果的专利申请工作不及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知识产权,导致科技成果被侵权或者被抄袭。
3.成果转化难度大科技成果的转化难度大,导致科技成果很难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
例如,一些科技成果的转化路径不清晰,缺乏市场化的思维,缺乏与企业合作的机制等。
4.管理流程不规范科技成果管理的流程不规范,导致科技成果管理的工作效率低下。
例如,一些单位的科技成果管理流程不清晰,缺乏有效的科技成果管理工具,缺乏科技成果管理的标准化流程等。
二、科技成果管理中的对策1.完善管理体制科技成果管理的管理体制需要完善,建立科技成果管理的专业机构,制定科技成果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加强科技成果管理的专业人才培养等。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需要加强,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及时进行专利申请,加强知识产权的维护和管理等。
3.降低成果转化难度科技成果的转化难度需要降低,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化机制,加强科技成果的市场调研,加强与企业合作的机制等。
4.规范管理流程科技成果管理的流程需要规范,建立科技成果管理的标准化流程,采用科技成果管理的专业工具,加强科技成果管理的标准化流程等。
三、结论科技成果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降低成果转化难度,规范管理流程等。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高校作为科研创新的重要阵地,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国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一些问题,如转化速度不够快、转化效果不够理想等。
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探索一些途径与方法,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分析。
一、学校内部机制优化1.建立健全的科技成果管理体系高校应当建立健全的科技成果管理体系,包括科研项目管理、成果评价和奖励机制等。
通过建立科技成果管理规范制度,可以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校应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进行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分享,加快科技成果的市场应用。
3.提高科研人员的技术转移能力高校可以加强对科研人员的技术转移能力培训,提高他们的创新与应用能力,同时建立一支专门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团队,帮助科研人员进行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
二、产学研合作加强1.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高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通过与企业合作,高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工作,提高科技成果的市场适应性。
2.建立创新创业平台高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平台,为创业团队和科研人员提供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等服务。
通过建立创新创业平台,可以帮助科研成果更快地走向市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三、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1.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力度国家应当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产学研合作的税收优惠政策、科研项目经费的支持政策等。
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可以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国家应当增加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扶持力度,包括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等。
通过增加资金扶持力度,可以更好地支持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高等院校科研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路作者:欧仁侠陈洪斌鲍捷吴洁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5年第11期高等院校的科学研究,不仅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自身发展的支柱力量。
但是,当今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存在的种种弊端以及由此引起的科学研究的种种不良倾向,已经严重阻碍了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进行发展科学、创新知识的重要职能的发挥。
改革现行科研评价体系,改进高校科研评价机制,已成为加强高校科研管理、合理配置高校科研资源、调动高校科研积极性乃至提高高校科研能力的重要的问题。
高等院校科研评价问题对策一、高等院校科研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1.重数量轻质量长期以来,高校科研学术评价及其激励机制始终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问题,论文及科研的多少被当作衡量教师科研水平的尺度、职称评定的硬件、年度考核乃至岗位竞聘的重要条件,而论文和科研的质量问题则往往被忽视。
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科学研究的精神,因为科学研究本身是不同于一般生产活动的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是一个厚积薄发、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创造性劳动。
数量和时间的限制,有悖于创造性劳动的规律,短时间内创造出大量的科研成果,不仅降低了科研成果的质量,还造成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盲目追求数量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术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现象,为“发表”而“发表”,为凑数而滥造,甚至弄虚作假、抄袭剽窃,致使堂而皇之的科学研究实质不过是低水平的重复,酿成了高校虚假的文化繁荣和虚伪的学术之风。
更直接更致命的危害是创新性的丧失和智力、人力、财力的巨大浪费,甚至被异化为对职称、金钱、声望的追求,不以“创新”为宗旨的科研己经背离了科学研究的本质精神。
2.重形式轻实质当今科研不仅重数量而且重形式,虽然科研成果发表的刊物级别、获奖等级、排名先后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一些科研学术水平和研究者贡献的大小。
事实上有些刊物或奖项并不能体现出与其等级或级别相适应的水平,有些成果的排名却更多了行政干预和其他因素。
科技成果评估研究及其管理问题科技成果评估研究是科技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随着科技发展的进程加快,科技成果的种类和数量也逐年增长,如何科学地评估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对于科技管理的有效实施和科技创新的促进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科技成果评估研究也存在着一些管理问题,本文将从科技成果评估研究的重要意义、现有评估方法以及管理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科技成果评估研究的重要意义1. 促进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评估研究能够激励科技人员在科学研究中积极探索、开发新技术,推广优秀的科研成果并发挥其应用效益和社会价值,从而促进科技创新。
2.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科技成果评估研究可以帮助科技管理者更加全面地认识科技资源的投入产出情况,优化各项科技资源的配置,提高科技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投入效益。
3. 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科技成果评估研究能够鼓励企业在科研创新中积极探索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推动企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二、现有评估方法科技成果评估研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财务分析法、专家评估法、文献计量法等,不同的方法各有利弊,评估结果也有所不同。
1. 财务分析法此方法主要通过分析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来评估科技成果的质量,主要特点是客观可靠性高,但是无法评估科技成果的创新价值和社会价值,可能存在“只看眼前效益,忽视长远发展”的倾向。
2. 专家评估法此方法主要通过专家对科技成果的技术水平、创新价值和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主要特点是能够综合考虑科技成果的不同方面,但是专家评价的主观性较大,可能存在评价标准不一致等问题。
3. 文献计量法此方法主要通过对科技成果相关文献的引用次数等进行分析,评估科技成果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度,主要特点是客观、数据量大,但是无法全面评估科技成果的实际效益和社会价值。
三、科技成果评估研究的管理问题科技成果评估研究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管理问题,如评估标准和方法不统一、评估结果不准确等,这些问题都可能影响到科技成果评估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科技成果评估制度完善引言科技成果评估是衡量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标准,对于科技创新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评估制度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进行完善和优化。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完善科技成果评估制度。
1. 现状分析1.1 科技成果评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科技成果评估是对科技创新成果进行科学评价和价值认定的重要手段。
科技成果评估可以帮助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了解科技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在科技资源配置、人才培养、项目评审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1.2 现有科技成果评估制度存在的问题1.2.1 评估指标单一目前的科技成果评估制度主要侧重于科研成果的产出数量,较少考虑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
评估指标的单一性导致评估结果不够准确和科学。
1.2.2 评估机构独立性不够目前的科技成果评估机构大部分由政府部门或科研机构内部设立,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
评估结果容易受到政治和利益因素的影响,难以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1.2.3 数据收集和处理方式不完善科技成果评估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目前的数据收集方式相对分散和不完善,不同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合作不足。
同时,现有的数据处理方式对于科技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评估还不够系统和全面。
2. 完善科技成果评估制度的建议2.1 优化评估指标体系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科技成果设置相应的评估指标,包括科研成果的创新性、质量、影响力等。
同时,可以引入国际先进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借鉴国外的科技成果评估经验,提高评估指标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2 设立独立的评估机构建议设立独立的科技成果评估机构,依法独立运行,避免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的干预,确保评估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评估机构应由专业人士组成,具备丰富的科技成果评估经验和专业知识。
2.3 加强数据收集和处理应建立科技成果评估的数据库,集中收集和管理科技成果相关的数据,加强不同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合作。
《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评估备案实施细则》—经清华大学知识产权管理领导小组2018年第2次会议审议通过—第一条为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做好科技成果价值评估和备案管理工作,根据《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管理办法》(财企〔2001〕802号)、《财政部关于<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管理办法>的补充通知》(财资〔2017〕70号)、《教育部关于规范和加强直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17〕9号)等法律法规和《清华大学国有资产管理规定》、《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评估处置和利益分配管理办法》等,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应当进行价值评估,其中委托资产评机构开展资产评估的应当办理资产评估备案手续。
第三条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学校科技成果价值评估工作,资产管理处负责学校科技成果资产评估备案工作。
与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非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应当按规定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条对转让和作价投资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对科技成果进行资产评估并办理资产评估备案手续。
对重大复杂的许可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应当委托专家委员会或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科技成果进行价值评估,作为市场化交易定价的参考依据。
第五条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应当公开招标选聘资产评估机构。
第六条办理科技成果资产评估备案应当按以下程序进行:1、资产评估机构出具资产评估报告后,由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进行初审;2、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经学校审批通过,并经公示期满无异议后10个工作日内,由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向资产管理处申请办理备案手续。
3、备案材料符合本实施细则要求的,资产管理处应当在收齐备案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手续。
4、备案材料不符合本实施细则要求的,资产管理处将意见反馈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应当根据反馈意见补充材料。
第七条办理科技成果资产评估备案应当提交以下材料:1、备案申请文件,包括开展资产评估的原因、资产评估基准日、资产评估委托方、中介机构、资产评估结果以及其他需说明的事项;2、《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资产评估项目备案表》(一式两份);3、资产评估项目相对应的经济行为批准文件;4、资产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书、评估说明等);5、科技成果产权登记证书复印件;6、其他材料。
科技成果评价主要体会及建议一、科技成果评价的目的和意义科技成果评价是对科技研究成果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其目的在于评估科技成果的创新性、实用性和社会影响。
科技成果评价不仅是对科技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认可,也是对科技资源投入的回报和价值体现。
通过科技成果评价,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二、科技成果评价的方法和标准科技成果评价的方法和标准是多元化的,常见的评价方法包括同行评审、第三方评估、用户反馈等。
评价标准则通常包括科技创新性、实际应用价值、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
在科技成果评价中,应坚持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制定合理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科技成果评价中的问题与挑战在科技成果评价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科技研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评价标准的制定存在一定的难度。
其次,同行评审中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和主观偏见,影响评价结果的公正性。
此外,科技成果评价中还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短期效益轻长期发展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和方法。
四、科技成果评价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技成果评价的未来发展方向也越来越明确。
首先,应加强科技成果评价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应重视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此外,还应加强国际间的科技成果评价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科技成果的国际影响力。
总之,科技成果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和方法,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高校科技成果管理机制
1. 科研项目管理:高校通常设立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执行和结题等工作。
科研管理部门会制定项目管理办法,明确项目负责人和团队的职责,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
2. 知识产权管理:高校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或委托专业机构负责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著作权登记等工作。
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会制定知识产权政策,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申请和维护知识产权。
3. 成果转化管理:为了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高校设立成果转化管理机构或委托专业机构负责技术转移、产学研合作等工作。
成果转化管理部门会制定成果转化政策,建立技术转移平台,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界的对接和合作。
4. 激励机制:高校通过设立科研奖励制度,对在科研和成果转化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奖励,以激励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 学术评价机制:高校建立学术评价机制,对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学术评价通常包括同行评议、学术论文发表、科研项目结题等方面。
6. 国际合作与交流:为了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高校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联合研究等活动。
总之,高校科技成果管理机制的建立旨在提高科技成果的质量和转化率,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
不同高校可能会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制定适合自身的科技成果管理机制。
科技成果资产评估项目备案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学校科技成果资产评估及备案行为,加强资产评估业务管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资产评估法》《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91号)、《财政部关于〈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管理办法〉的补充通知》(财资〔2017〕70号)、《教育部关于规范和加强直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17〕9号)、《关于落实直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有关政策的通知》(教财司函〔2018〕33号)等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及学校《关于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及企业国有资产管理领导小组的通知》(资〔2018〕3号)、《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试行)》(科〔2018〕3号)的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涉及的资产评估业务。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科技成果资产评估,是指资产评估机构及其评估专业人员根据委托对科技成果进行评定、估算,并出具资产评估报告的专业服务行为。
第四条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及企业国有资产管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是科技成果资产评估管理的领导机构,履行以下职责:(一)审议学校科技成果资产评估备案相关管理制度及实施办法;(二)指导和监督学校科技成果资产评估工作;(三)对学校科技成果资产评估报告及结果进行认定、备案;(四)履行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赋予的其他监管职责。
第五条 资产管理处(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国有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领导小组的执行机构,是科技成果资产评估的审核部门,履行以下职责:(一)制订学校科技成果资产评估备案相关管理制度及实施办法;(二)会同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组织资产评估机构招标,建立资产评估专家库;(三)根据需要组织资产评估专家评审;(四)对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提交的科技成果资产评估材料进行审核,报领导小组审议。
(五)负责资产评估项目数据汇总、统计、分析和上报;(六)负责资产评估材料的档案管理。
我国科技成果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的科技发展步伐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发展,但科技成果评价制度却需要继续完善。
改善科技成果评价制度,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科技发展水平,也有助于推动我国从大国到强国的跨越。
针对我国现存的科技成果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本文着重介绍以下几方面:首先,我国科技成果评价制度存在客观性不强的问题。
科技成果评价制度是一种系统性的过程,它客观地评价每项科技成果的价值,但实际上,现有的科技成果评价制度存在客观性不强的问题,很多时候评价中存在着主观因素的影响,影响了评价的公正性。
其次,科技成果评价制度的考核办法不够完善。
我国科技成果评价制度通常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其中的主要考核办法是针对某一特定成果的成果评估,但实际上,这种考核办法不够完善,会出现重复性,难以评估科研人员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贡献,难以发挥成果的最大价值。
此外,缺乏结果跟踪和责任追究的机制。
科技成果评价制度一般会按照每个科学家提交的成果进行评估,但实际上,很多成果为了评估而建立,考核的结果不能及时跟踪,不能及时加以责任追究。
为了改善科技成果评价制度,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首先,加强科技成果评价制度的客观性。
应从注重数据统计,科学评估,加强信息公开,以及加强保密和权威性等方面找出解决办法,以便更客观地评估科技成果。
其次,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制度的考核办法。
在考核办法上,应该完善全程跟踪考核,从研发过程抓起,重视科技成果的社会实施成果,关注科学家从研究到实施过程中的实践能力。
最后,建立结果跟踪和责任追责机制。
应建立永久科技成果数据库,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追踪成果的使用状况,加强责任追究,以便检验评估的真实性,实施靶向的成果评估。
经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科技成果评价制度的科学性,有效地激发各种创新因素,促进科技成果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中国从大国到强国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今后我国仍需要努力改善科技成果评价制度,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评价制度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以便有效地推动我国科技的发展。
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实施意见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紧密结合,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2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分类评价科技成果多元价值(一)基础研究成果评价。
坚持科学价值为主,重点评价在新发现、新原理、新方法方面的独创性贡献。
兼顾基础研究成果的技术价值、社会价值和其他价值,建立体现重大原创性贡献、支撑国家战略以及学科特点、学术影响力和研究能力的评价指标。
引导基础研究成果为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应用研究成果评价。
坚持技术价值为主,重点评价重大技术发明,突出在解决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企业重大技术创新难题,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方面的成效。
兼顾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建立体现成果应用效益、专利发明运用效益、成果转化推广效益的评价指标,高价值发明专利可作为重要评价指标。
保障应用研究成果的后续开发适合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三)技术开发成果评价。
坚持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为主,重点评价推广前景、预期效益、潜在风险等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影响。
兼顾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保障技术开发成果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不损害自然生态、不损害人民健康、不损害公共安全、不损害国家利益。
(四)产业化成果评价。
坚持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为主,重点评价在推动产业发展、解决人民健康、国防与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等重大瓶颈问题方面的成效。
兼顾文化价值、伦理价值等方面因素,重视产业化成果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成果的反馈。
(五)成果评价实施“一票否决制”。
违背人类伦理的应用研究成果、技术开发成果和产业化成果要执行“一票否决”,对人类伦理具有重大影响的成果要“谨慎推进”。
二、多维度评价科技成果价值(一)科学价值。
重点评价在新发现、新原理、新方法方面的独创性贡献,科学前沿的引领程度,对重大科学问题的突破程度,对本学科领域的影响作用,对学科建设的贡献与作用等。
科技成果转化评估制度改进1. 引言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科技成果转化评估制度是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估、量化和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评估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如评估指标不够科学、评估方法不够全面、评估结果不够准确等,制约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和科技创新的发展。
因此,需要对科技成果转化评估制度进行改进,以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落地。
2. 现状分析2.1 评估指标不够科学目前的科技成果转化评估制度中,存在一些缺乏科学性的评估指标。
这些指标可能是过于主观的,不能客观地反映科技成果的转化效果。
例如,有些指标只关注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而忽视了科技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环境影响。
2.2 评估方法不够全面科技成果转化评估的方法应该是全面的,包括定性和定量的评估方法。
然而,目前的评估方法主要依靠专家评估和问卷调查,忽视了一些客观的数据分析方法。
这样的评估方法无法准确地评估科技成果的转化效果,也无法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2.3 评估结果不够准确由于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的问题,科技成果转化评估的结果往往不够准确。
这给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落地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一方面,科技成果的转化潜力无法得到准确的评估,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另一方面,科技成果的转化风险无法得到准确的评估,导致投资者的信心不足,影响了科技成果的融资和推广。
3. 改进思路3.1 优化评估指标改进科技成果转化评估制度的第一步是优化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应该包括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等方面,以全面地评估科技成果的转化效果。
评估指标的选择应该基于科学方法和大数据分析,而不是主观的判断。
3.2 完善评估方法改进科技成果转化评估制度的第二步是完善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应该包括定性和定量的评估方法,以多角度、多维度地评估科技成果的转化效果。
定性的评估方法可以通过专家评估和问卷调查进行,定量的评估方法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进行。
我国现行科技成果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及公司、品牌名称
我国现行科技成果评价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
首先,科技成果评价工具和指标缺乏系统性发展,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工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影响科技成果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没有及时和有效地进行完善和更新。
缺乏有效性和准确性的评价工具和指标,将妨碍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客观性。
此外,现行科技成果评价存在着一定的人为因素,某些评价准则和方式有可能存在偏见性,会影响科技成果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综上所述,为了改善现行科技成果评价,有必要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加强技术成果评价工具和指标的科学化系统性建设,重视培育具有代表性和灵活性的科技成果评价工具和指标,增强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是定期审议并更新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加强评价标准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提高评估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是加强评价人员专业技术培训,提升评价人员专业水平,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构建以科学严谨客观性为基础的科研评价体系。
四是充分利用新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通过加强现行科技成果评价的系统化建设,明确标准、提高准确性,注重客观性和公正性,可以有效地完善和改进我国科技成果评价体系,为促进科研成果创新贡献力量。
对高校科技成果沉淀问题的思考马晨【摘要】对形成高校科技成果沉淀现象的原因、后果进行了分析,提出避免科技成果沉淀这一现象的若干途径.【期刊名称】《天津商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04(024)005【总页数】4页(P59-62)【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沉淀【作者】马晨【作者单位】天津商学院科研处,天津,3001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经济财政第 24 卷第 5 期 2004 年 9 月天津商学院学报Vol.24No.5Sep.2004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of Commerce 对高校科技成果沉淀问题的思考马晨(天津商学院科研处,天津 300134)摘要:对形成高校科技成果沉淀现象的原因、后采进行了分析,提出避免科技成果沉淀这一现象的若干途径。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采;沉淀中图分类号: G 3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 -0262(2004)05 -0059 -04 高校作为知识密集的高地,在实施教育、培养人才的活动之外,进行高水平的科研活动则是高校的另一重要功能。
高校所具有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环境优势、信息获得优势及实验设备优势等软硬条件,使其在整个社会活动中尤其是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理应得到彰显。
但是,现实表象与社会期望之间却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尤其在科技成果(本文特指科技应用成果)的形成与转化应用上形成了许多虚拟的价值或使用价值。
表现为国家各级政府以及各个部门所发布确立的项目最终大多以成果的形式年复一年地出砚,但喜人的一路飘红的科技成果统计数字与被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创造出市场价值的成果数之间却难成比例,最终导致大量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弃置一旁,形成沉淀现象。
有关资料显示,每年经过中央和省级政府部门鉴定的科技成果大约 10 000 项,估计 30%经过努力可以实现产业化,但实际转化率只有 10% ~ 15 % ,与发达国家不低于30%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率相比还相差甚远。
第13期2018年5月No.13May ,2018作者简介:林晓(1971—),男,安徽全椒人,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管理。
高校实施科技成果评估备案制度的思考林晓(东南大学,江苏南京210096)摘要:教育部将科技成果评估授权高校备案,此举简化了备案程序,缩短了备案流程,是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和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交叉、冲突的具体体现。
文章从相关文件的释义出发,分析高校实施科技成果评估备案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建议对策。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评估;备案;国有资产管理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 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引言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15年国家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先后制定《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和《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形成从修订法律条款,到制定配套细则以及部署具体任务的整体考虑和系统性部署[1],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科技成果转化活力,但与此同时,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所要求的资产评估和备案管理等规定仍然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有所制约。
事实上,2017年《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重点突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制度障碍”“依法发挥资产评估的功能作用,简化资产评估备案程序”,为此财政部、教育部都先后发文贯彻落实,简政放权,此次《教育部关于规范和加强直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落实直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有关政策的通知》的文件出台,就是从具体部署任务的角度,将科技成果评估授权高校备案,进一步为科技成果转化松绑。
此举进一步简化了科技成果转化流程,是破解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对科技成果转化制约的具体实施,与此同时也对高校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体制以及如何保障高校国有资产的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各高校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科技成果评估备案工作实施细则。
本文从科技成果评估备案释义出发,分析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国有资产评估备案制度的目的和意义,同时对现行环境下高校如何依法备案又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在实施备案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对策建议。
1科技成果评估和评估备案释义科技成果评估准确地说应该是科技成果资产评估,而备案是指向主管机关报告事由存案以备查考,是一种具备审批性质的管理行为。
因此评估备案是对资产评估项目的一种审核审批行为,是一种国有资产管理行为。
基于科技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不同的角度以及不同的目的意义,对科技成果评估及评估备案的定义和要求也不尽相同。
科技成果评估概念见于《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
这里将科技成果纳入科技评估范畴,但这里所指的科技成果评估事实上是指科技成果评价,其定义和内涵更适用于《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方案》即科技成果评价是对科技成果的科学性、创造性、先进性、可行性和应用前景等进行评价,并做出相应结论。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指的科技成果评估对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不做评价。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明确了无形资产属于评估范围,同时也明确以非货币对外投资等行为需要实施评估备案,这是基于将科技成果视作国有资产的前提,鉴于科技成果的特殊资产属性,对于科技成果评估的定义及其相应的经济行为评估备案界定比较模糊,这也是执行科技成果评估备案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鉴于此,科技成果评估备案可以理解为是基于国有资产的管理角度,占有单位按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后,在科技成果相应的经济行为发生前将评估项目有关情况专题向财政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集团公司、有关部门报告并由后者受理的行为。
因此,高校在实施科技成果评估备案需明确:科技成果评估实际上是科技成果资产评估,适用于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的情形实施资产评估,是为了确定国有资产价值的一种管理行为,评估备案也是一种国有资产管理行为,是一种具有审批性质的国有资产管理行为[2],可以理解为是对科技成果评估确定价值后对其相应的经济行为进行审核、审批的管理工作,评估备案工作由组织开展、审核、备案几个必备环节组成,责任明确,流程清晰;备案制度设计既要切实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同时又要提高效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科技成果评估备案的目的意义2.1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指出国有资产评估就是为了正确体现国有资产的价值量,保护国有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评估备案是对这一行为进行核准,因此,科技成果评估备案的目的应该包含以下3层含义:一是确定科技成果的价值量;二是对实施评估的过程、步骤进行审核;三是对评估的科技成果相应的经济行为是否合法,是否经过批准进行审核。
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资产评估法》以及《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中加强国有资产的安全管理要求相吻合。
此次教育部文件中也明确要求高校在实施科技成果评估备案工作时必须考虑组织开展工作、审核、备案各环节的责任明确界定,切实保障国有资产安全,目的意义也就在于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2.2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科技成果评估项目备案是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但由于备案工作程序复杂、流程耗费时间等原因,实际上成为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这似乎和实施科技成果评估备案的初衷相悖。
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中明确“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除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外,不需审批或者备案”。
这里授权高校自主决定的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可以理解为科技成果相对应的经济行为不再需审批和备案,也就是高校拥有科技成果的使用和处置权,但如果在这过程中采用评估的方法对科技成果进行定价,那依然要向教育部报审、财政部备案科技成果评估价格和转化方案,此次科技成果评估授权高校备案,意味着高校在进行科技成果评估后不需上报备案,这极大地简化了备案程序,缩短了备案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授权高校科技成果评估备案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2.3加强对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监管教育部将科技成果评估授权高校备案的同时,强调“要规范评估机构的选聘工作,对科技成果资产评估的各项资料要严格审核”,其用意在于对受委托进行资产评估的第三方机构的评聘以及评估过程是否依法依规进行监管,事实上由于科技成果的特殊性,实施评估的专业机构以及所依据的标准和方法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完善,所以授权高校实施科技成果评估备案本质上不是对高校院所使用、处置科技成果的行为进行审批或监管。
3高校实施科技成果评估备案遇到的困难3.1体制原因造成备案流程中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关于落实直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有关政策的通知》要求科技成果评估备案工作应该由科技成果转化管理部门组织开展、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学校备案,这样的职责分工与界定以及流程关系,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安全与高效,但实际上由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特殊性,很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工作涉及科研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产业部门等,同样,在国有资产管理层面,高校也存在着分散、多头管理的现象,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评估以及审核备案的部门主体无法确定,必然会带来责任不明确,工作职责上交叉、扯皮以及管理真空的现象,不利于科技成果评估备案工作的实施。
3.2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相应的经济行为属性定义模糊,评估备案适用范围不明确实施科技成果评估备案工作的另一个重点就是确定纳入评估备案的科技成果范围,一个关键要素就是确定科技成果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属性,但相关规定却较为模糊。
科技成果在转移转化时会产生相应的经济行为,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路径从广义上讲应该包含技术交易、授权许可、转让、作价入股等,因此上述行为都可视同是有偿服务的经济行为。
技术交易、授权许可、转让等涉及已经存在的技术成果经济行为均可纳入技术转让合同管理,除受《合同法》制约外,还要受《专利法》等知识产权法律的制约,但另一层面这样的行为实际上涉及国有资产的使用和处置,适用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适用哪一条款,不同的法律解释之间存在交叉、重叠甚至冲突现象。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明确利用非货币资产对外投资必须进行评估并备案,科技成果的作价投资行为就属于这一范畴,但采用授权许可和直接转让等其他途径转化的科技成果,因为行为属性比较模糊,是否纳入评估备案存在争议。
(2)多种形式的科技成果定价方式和评估备案的适用情形有冲突。
高等院校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并且可以通过协议定价、在技术交易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确定价格。
这意味,高校不仅拥有科技成果的处置权和使用权,也可以通过除了评估以外的多种方式确定科技成果价格,如果采用除评估以外的方式确定价格,也就不需要履行资产评估备案手续了,同时在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条款中也没有明确科技成果的直接转让和授权许可需要评估和备案,相互冲突的条款和模糊规定,给确定科技成果评估备案范围带来困难,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保障国有资产安全的矛盾焦点。
3.3受限于科技成果的评估方法,评估结果不能完全实现备案管理的目的意义对科技成果价值评估问题,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问题。
既要尊重科技成果作为商品的价值属性,还要考虑科技成果价值的时效性和交易的随机性[3]。
资产评估机构采取的方法和依据的标准主要是财政部印发的《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和《中国资产评估准则》等,科技评价范畴的《科学技术评价办法》以及Thinking about the record syste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evaluation in universitiesLin Xiao(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0096,China )Abstract:Universities are entitled to keep on record in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It simplifies and abbreviates the record procedure,and it is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the intersectant and conflicting problems in transformation of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management of state property.Starting from the interpretation of relevant documents,this paper analyses some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that universities institute detailed rules for implementation,and puts forwar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GBT22900—2009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由于不涉及知识产权评价,只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对科技成果研发成本、应用价值、经济效益等参考依据,而最常采用成本法和收益法等,无论采取哪种方法,由于科技成果研发过程的各项成本计算和潜在收益价值预测,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4],评估结果都无法准确反映科技成果的价值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