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脓毒症中胃肠功能障碍的诊治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72.23 KB
- 文档页数:5
婴儿肺炎克雷伯菌脓毒症并多器官功能衰竭1 例报告【摘要】目的:探讨婴儿肺炎克雷伯菌脓毒症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婴儿肺炎克雷伯菌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经过,总结其临床特点。
结果:患儿,男,7月,以发热、呕吐、烦燥不安为主症,经尿培养及血培养证实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并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经联合治疗好转出院。
结论:婴儿肺炎克雷伯菌脓毒症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凶险,耐药率高,早期诊断,及时选用有效抗生素并联合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严重脓毒症;婴儿【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515-01【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infant Klebsiella pneumonia pyohemia. Methods: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course of infant with severe Klebsiella pneumonia pyohemia and then summarized the clinic features .Results: The male children was 7 months old,who was unease with fever、 vomiting、 irritation as the primary symptom . He was confirmed the infection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by urine culture and blood culture,and presented multiple organ failure as well. After combination therapy, his condition improved and discharged. Conclusion: Infant Klebsiella pneumonia pyohemia shows the acute onset, rapid development, dangerous condition, high resistance rate,only early diagnosis, timely select effective antibioticsand combination therapy can reduce the mortality.【Keyword】Klebsiella pneumonia,severe pyohemia, infant肺炎克雷伯菌(KP)是儿童脓毒症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2020拯救脓毒症运动国际指南:儿童脓毒性休克和脓毒症相关器官功能障碍管理》解读脓毒症是全世界儿童发病、死亡和医疗资源利用的主要原因。
据估计全球范围内,儿童脓毒症每年约为22例/10万人,新生儿脓毒症为2 202例/10万活产儿,也就是每年有120万例儿童脓毒症患者[1]。
高收入国家超过4%的18岁以下住院儿童,4%~8%的PICU儿童患有脓毒症;脓毒症患儿的病死率4%~50%不等[2]。
大多数死亡患儿患有难治性休克和(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且多数发生在治疗最初的48~72 h内[2],因此,早期识别并进行恰当的复苏和管理对改善脓毒症患儿的结局至关重要。
从1991年开始,至今一共有3个成人脓毒症定义指南(分别为1991、2001、2016年,也就是Sepsis 1.0、2.0、3.0),4个拯救脓毒症运动(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SSC)诊疗指南(2004、2008、2012和2016年,前3个包含儿童内容),2个儿童指南发布(2005定义指南、2020诊疗指南),2017年还有一个《儿童和新生儿脓毒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管理临床实践》发布[3]。
2020年,美国重症医师学会(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SCCM)和欧洲危重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ESICM)组成专家组提出新的《拯救脓毒症运动国际指南:儿童脓毒性休克和脓毒症相关器官功能障碍管理》[2](简称2020版指南),指导儿童脓毒性休克和脓毒症相关器官功能障碍(sepsis associated organ dysfunction,SAOD)的管理。
2020版指南针对的人群是婴儿、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不包含胎龄小于37周的早产儿,但包含足月儿;目标适用人群是医院、急诊或其他急症环境中治疗儿童脓毒性休克和SAOD 的医疗专业人员;2020版指南转化为治疗流程或集束化或标准还需要考虑当地医疗资源的可及性,特别是在资源有限地区。
脓毒症诊治进展情况汇报脓毒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常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脓毒症的诊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本文将就脓毒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汇报,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一、脓毒症的诊断。
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对于救治患者至关重要。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SIRS标准、SEPSIS-3标准和SOFA评分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血培养、炎症因子检测、影像学检查等手段进行综合诊断。
近年来,一些新的生物标志物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也逐渐应用于脓毒症的诊断,为早期诊断提供了更多的手段。
二、脓毒症的治疗。
脓毒症的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器官支持治疗等。
在抗感染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病原微生物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此外,对于休克、代谢紊乱等并发症,也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手段如细胞因子拦截剂、免疫调节剂等也逐渐应用于临床,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脓毒症的预防。
预防脓毒症的关键在于控制感染源、提高抗感染能力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院内感染控制,规范使用抗生素,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
此外,对于高危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慢性疾病患者,也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降低患病风险。
四、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随着对脓毒症认识的不断深入,脓毒症的研究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目前,国内外有关脓毒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层出不穷,涉及病理生理、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多个领域。
这些研究成果为脓毒症的诊治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践支持,为临床工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综上所述,脓毒症的诊治进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疾病监测和防控,推动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不断完善脓毒症的诊治体系,为患者的救治提供更好的保障。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科研机构和临床医生加入到脓毒症的研究和救治工作中,共同努力,为控制和治疗脓毒症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特色疗法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摘要】脓毒症发病时最常、最易累及的器官就是胃肠道,胃肠道不仅具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功能,还兼具肠道屏障功能,能有效地阻止肠道内毒素、细菌以及有害物质的入侵。
将近年来现代中医药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法归纳为4种进行综述,即中药内服疗法,如半夏泻心汤、大承气汤、六君子汤、清营汤、鼻饲生大黄粉、桃红四物汤等;穴位敷贴疗法,如芒硝贴敷脐、如意散贴敷神阙穴、消胀贴神阙穴、酒调吴茱萸和丁香敷脐等;中药灌肠疗法,尤其是大承气汤灌肠疗法;针灸疗法,如持续电针足三里、天枢、上巨虚和下巨虚等穴位。
这4种疗法均充分体现了中医特色疗法在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方面的积极临床应用效果,能够辅助常规西医疗法有效减轻脓毒症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减少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
【关键词】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中药内服疗法;穴位敷贴疗法;中药灌肠疗法;针灸疗法【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2-0006-03脓毒症(sepsis)是由严重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时会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脓毒症发病时最常、最易累及的器官就是胃肠道,胃肠道不仅具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功能,还兼具肠道屏障功能,能有效地阻止肠道内毒素、细菌以及有害物质的入侵。
可见,胃肠道与脓毒症的关系密切,需要加以研究之,强化胃肠道的肠道屏障功能,有利于脓毒症的消散,反之,出现了胃肠道障碍则不利于脓毒症的治疗。
一般而言,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在急性危重症状态下会出现逐渐或突然严重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医学临床实践证明,一旦出现高度腹胀,产生中毒性肠麻痹,后果不堪设想,一般预后极差,重者危机生命,死亡率极高。
1.中医关于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认识随着脓毒症发生率的不断提升,现代中医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变机理有了更为深入地认识。
尽管中医古文献中并未出现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这一病疾,但笔者在诸如《伤寒论》《素问·太阴阳明论》等多种中医经典古籍中发现了很多相似的论述。
脓毒症中内皮功能和微循环障碍的相关进展摘要脓毒症的主要机制是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导致的微循环障碍,糖萼(glycocalyx)作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屏障,在调节血管内皮通透性、调节血管张力及调整血管内白细胞的黏附与流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脓毒症时糖萼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导致进一步的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注不足和缺氧又加重血管内皮的损伤。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脓毒症中血管内皮功能和微循环障碍的相关进展,为脓毒症中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和改善微循环障碍寻找新思路。
关键词脓毒症血管内皮功能微循环糖萼前言脓毒症[1](sepsis)是指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导致的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的严重阶段和危重类型,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脓毒症的机制极其复杂,主要作用机制是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导致的微循环障碍,通过进一步了解血管内皮的功能和微循环障碍在脓毒症中的相关研究进展,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脓毒症的生理病理过程,并为脓毒症治疗带来新的方向。
1.脓毒症与血管内皮功能 1.1糖萼结构及功能糖萼[2](glycocalyx)作为血管内皮细胞腔内侧面的多糖结构,位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上方,直接与血液接触,主要由氨基葡聚糖、蛋白聚糖、膜糖蛋白及血浆蛋白等组成。
糖萼作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屏障,被认为至少参与三种主要的内皮功能,每一种功能都对血管内稳态至关重要。
首先,内皮糖萼有助于内皮屏障阻滞液体和蛋白质的通透性。
通过在内皮细胞-细胞连接处形成带电的网格结构,内皮细胞糖萼阻止白蛋白渗透到内皮细胞表面。
内皮糖萼除了起屏障作用外,还感知剪应力,诱导内皮细胞产生血管舒张性介质,从而调节液体流动。
内皮糖萼完整性的丧失会导致血管张力异常,从而导致血流的微循环异质性。
最后,内皮糖萼被认为是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的关键调节因子,糖萼完整性是决定血液中白细胞粘附分子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此外,由于糖萼糖胺聚糖与可溶性蛋白质结合的能力,完整的糖萼不仅可以作为促炎性趋化因子的储库/梯度,还可以作为白细胞选择素的直接配体,从而形成白细胞活化和滚动。
脓毒症中肠-肝轴紊乱的发生机制和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康佳琪;吴磊;陈军;江海洋;倪楚君;吴秀文;任建安
【期刊名称】《中国急救医学》
【年(卷),期】2024(44)6
【摘要】脓毒症是以感染导致的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致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有效的靶向治疗策略。
肠-肝轴是指肠道与肝脏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生理条件下维持机体的稳态平衡。
然而,在脓毒症中,多种机制破坏肠道和肝脏的结构和功能,进而通过肠-肝轴紊乱而导致不良预后。
因此,肠-肝轴在脓毒症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总结近年来脓毒症中肠肝损伤及二者相互调控的重要机制,并以此为靶向展望脓毒症的潜在治疗策略。
【总页数】6页(P542-547)
【作者】康佳琪;吴磊;陈军;江海洋;倪楚君;吴秀文;任建安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金陵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回顾分析脓毒症患儿凝血功能紊乱的干预措施
2.脓毒症肝损害机制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的抗炎护肝作用研究进展
3.脓毒症相关肝损伤与肠-肝轴研究进展
4.自噬紊乱
促进脓毒症免疫抑制机制的研究进展5.脓毒症发病的肠-肝轴机制及下法的调节作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0年2月第4期综 述脓毒症急性胃肠功能损伤评估的研究进展赵建,苏和*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摘要】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亦是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最早的器官之一,目前有关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但其诊断目前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尚无特异性指标可协助诊断。
本研究总结了近年来关于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评估的相关研究进展,为其早期识别、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04-0210-02脓毒症是由于机体发生过度炎症或是自身炎症反应失控所导致,在脓毒症的急性应激状态下,炎症因子刺激导致外周血管床扩张,为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胃肠道血管反射性收缩导致血流减少,加之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炎症因子的直接打击,胃肠道是脓毒症时最先受损及最易受损的器官,而胃肠粘膜屏障的破坏又引起细菌移位,进而加重脓毒症,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
既往在脓毒症的研究中更着重于感染因素在其中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作为人体最大“细菌库”的胃肠道,在脓毒症发生时,不仅引起消化功能受损,其免疫屏障功能亦严重损失,导致肠道菌群异位,推动了脓毒症的发生发展[2]。
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使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更加棘手。
关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研究亦证实了胃肠道在其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因此对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早期评估、诊断及干预是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
1 评分系统目前关于脓毒症的脏器功能评估主要依靠APACHEII评分、SOFA评分,但在这两大评分系统中均未涉及胃肠功能的评估。
在临床上通常依靠临床表现来诊断急性胃肠损伤,如脓毒症相关指南中认为出现腹胀、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等临床表现时即可认为其出现急性胃肠损伤。
中医药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概况脓毒症患者极易发生胃肠功能障碍,加重患者病情,并严重影响其预后。
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脓毒症方面取得一定进展,特别在治疗胃肠功能障碍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本文通过搜索和查阅文献,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病机、中医证型及治法等中医理论研究进行总结,并分别从中药单药、经验方剂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以及针灸、穴位贴敷、灌肠、热熨疗法等外治法方面对中医药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近况做一概述。
中医药在临床治疗中确有其效,具有广阔的前景和研究价值,进行系统和更加深入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标签:中医药;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脓毒症(sepsis)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一直以来有较高的病死率,也是研究的重要课题。
研究发现应激反应可导致肠道功能失调、细菌/内毒素移位,进而引起免疫细胞的激活及大量炎症介质的释放,与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预防和治疗胃肠功能障碍在降低脓毒症病死率、改善预后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中医药在治疗胃肠道功能障碍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针对此项的研究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1中医理论研究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乃至衰竭其病理变化主要为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溃疡形成甚至穿孔,微生态环境紊乱,细菌及内毒素移位;临床症状表现为腹胀、胃潴留、泄泻、便秘、胃肠道出血甚至穿孔等。
中医并无本病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与中医“反胃”、“痞满”、“泄泻”、“便血”等相似。
全国名老中医余国友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脾胃以及大肠、小肠,并与肝肾相关;病在气、在血、在腑。
脾胃虚弱是发病基础,气滞腑实为病之标,瘀热内结使病情进展,湿浊内阻导致病情缠绵难愈。
治疗初期重理气通腑泄热,中期偏活血化瘀解毒,后期主醒脾化湿利浊,健脾和胃贯穿始终。
许敏怡等对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证候进行总结,认为需从湿、热、瘀治,而脾胃虚弱证、湿热壅滞证为常见证型。
孔立等对本病中医证候分布的规律行聚类分析,总结本病的特点为虚实并见,其中以肠热腑实、瘀滞胃肠、胃热气滞及痰湿蕴脾等实证为多见;虚证主要为脾胃气虚证。
六君子汤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脾虚证)的临床研究代洪彬;赵浩;孔立【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5(024)009【摘要】目的观察六君子汤对于脾虚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脾虚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组.治疗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加六君子汤;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加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15d为1个疗程,15d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胃肠功能障碍评分、炎症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减轻、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均下降,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降低(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君子汤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能改善患者胃肠功能状态,降低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总页数】3页(P1533-1534,1558)【作者】代洪彬;赵浩;孔立【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4;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31【相关文献】1.自拟胃肠复苏汤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J], 钟勇;冯亚琴;陈玉梅;陈伦音2.香砂六君子汤结合西药治疗急诊危重症胃肠功能障碍脾虚证的效果评估 [J], 林永强3.香砂六君子汤辅助治疗危重症胃肠功能障碍脾虚证患者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J], 韦海;黄图干;陈明仁4.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J], 王健;申建国;陈羽;张亮;王知兵;孙滢5.益气通腑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J], 刘尚香;曾玲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小儿脓毒症中胃肠功能障碍的诊治进展
作者:莫坚, 王玲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九临床附属医院,536000
刊名:
中国医学创新
英文刊名: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年,卷(期):2009,6(22)
1.张淑文;王超;阴晟宏1087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期刊论文]-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7(01)
2.韦巧珍;王琳琳感染与胃肠功能障碍[期刊论文]-医学综述 2008(09)
3.陈文亮;王选;韩曙急性胰腺炎患者核因子-κB激活的检测[期刊论文]-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5(07)
4.Shi C;Zhao X;Wang X Role of nuclear factor-kappa B,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cellular signaling in the early phase of acute pancreatitis[外文期刊] 2005(01)
5.嵇晴;张利东;贾宏彬己酮可可碱对内毒素诱导的核因子kappa B及其炎性因子的影响[期刊论文]-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5(01)
6.Shindou H;Ishii S;Yamamoto M Priming effect of lipopolysaccharide onacetyl-coenzyme A:lyso-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acetyltransferase isMyD88 and TR IF independent 2005(02)
7.Ewer AK;Al-SaltiW;Coney AM The role of 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in a neonatal piglet model of necrotising enterocolitis[外文期刊] 2004(02)
8.王丽杰;孙梅炎症反应与小儿胃肠功能障碍[期刊论文]-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5(04)
9.吴秀清;王虹;孙梅幼年大鼠内毒素血症时小肠上皮细胞凋亡及Caspase-3的表达[期刊论文]-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02)
10.吴秀清;阎虹;孙梅内毒素血症幼年大鼠小肠Bcl-2、Bax-mRNA的变化[期刊论文]-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6(02)
11.张妮;朱保权;张庆立血浆D-乳酸对小儿胃肠功能障碍评价的研究[期刊论文]-小儿急救医学 2005(06)
12.罗立芳;刘芳珍;王淑珍胃肠功能衰竭患儿血清酶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期刊论文]-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10)
13.黄爱蓉;金益梅;何时军危重症患儿血清促胃液素、血浆胃动素和生长抑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期刊论文]-实用儿科杂志 2008(06)
14.张淑文脓毒症与急性肠衰竭 2008(01)
15.杨杰危重症小儿44例急性胃肠功能障碍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医生 2008(07)
1.何秋颖低出生体重新生儿与胃肠功能障碍53例临床分析研究[学位论文]2009
2.许伟力.乔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肠道喂养及常见并发症[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医药2010,5(13)
3.王镇.戴朝六.邱芳.卜献民.杨福全.赵阳.夏振龙肝圆韧带修补上腹部术后缺损16例报告[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5(11)
4.孙瑞玥.杨光田内毒素耐受对脓毒症大鼠肠道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会议论文]-2007
5.邓书秀.魏丽.黄星原小儿胃肠功能障碍42例临床分析(附典型病例报道)[期刊论文]-中国医药指南2010,8(13)
6.梁建红.黎小燕.江秀珍.梁惠红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期刊论文]-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9)
7.陈立军.尉承泽.赵立.宋旭华.孟宪钧促炎及抗炎细胞因子在脓毒症小鼠肠道相关淋巴组织的表达[期刊论文]-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5)
8.邱方.李志强.安媛.Fang Qiu.Zhi-Qiang Li.Yuan An卡巴胆碱治疗创伤和感染后胃肠功能障碍78例[期刊论文]-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20)
9.孙昌勤.陈建勋.王和斌.范耀刚肝圆韧带修复胆管横断损伤12例临床应用[期刊论文]-四川医学2011,32(6)
10.夏斌.胡森N-乙酰半胱氨酸复合去铁胺治疗改善脓毒症大鼠存活率[期刊论文]-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4,16(3)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yxcx20092212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