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籽獐牙菜醇提物解酒保肝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
- 格式:pdf
- 大小:246.84 KB
- 文档页数:3
不同种獐牙菜中獐牙菜苦苷含量比较肖怀,宋玉林,王胤,张桢(云南大理学院药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品种獐牙菜植物中獐牙菜苦苷含量,为合理选择利用资源提供依据。
方法甲醇超声提取獐牙菜植物中的活性成分,通过HPLC测定其中的獐牙菜苦苷含量。
色谱条件: ZORBAX SB-C18(4.6 mm×150 mm,5 µm)色谱柱,流动相为水-乙腈(92∶8),流速1 mL·min-1,柱温25 ℃,检测波长为238 nm。
结果獐牙菜苦苷在检测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4),加样回收试验的平均回收率为99.2%,重复性试验RSD为1.73%(n≥5)。
几种獐牙菜中獐牙菜苦苷含量在0.58%~12.86%。
结论獐牙菜苦苷含量在獐牙菜属植物中种间差别比较大。
关键词:獐牙菜;獐牙菜苦苷;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7693(2009)09-0730-03Content Compareing of Swertiamarin in Different Species of SwertiaXIAO Huai, SONG Yulin, WANG Yin, ZhANG Zhen (Department of Pharmacy, Dali College, Dali 67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ontent of swertiamarin in different species of Swertia for reasonable resourceexploitation. METHODS The components were extracted by ultrasonic methanol and swertiamarin content determined by HPLC. The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 as follow: ZORBAX SB-C18(4.6 mm×150 mm, 5 μm) column,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set at 238 nm with mobile phase of water-acetonitrile (92∶8), flow rate of 1.0 mL·min-1 and column temperature of 25 .℃RESULTS The calibration curve was in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r=0.999 4) with average recovery of 99.2%. The reproduction was 1.73%(n≥5). The content of swertiamarin varied from 0.58% to 12.86% in six Swertia herbs. CONCLUSION The content of swertiamarin was remarkable different in Swertia herbs.KEY WORDS:Swertia; Swertiamarin; content determination; HPLC獐牙菜苦苷(Swertimarin)是龙胆科(Gentianaceae)獐牙菜属(Swertia L.)植物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大籽獐牙菜醇提物解酒保肝作用的实验研究熊成文;贾燕花【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preventive effect of Swertia macrosperma extracts on acute alcohol-induced liver injury . Methods The test of ataxia function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anti-alcoholism and drunkenness prevention effect .Mean-while ,the ALT and hepatic glycogen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The Swertia macrosperma ethanol extracts can significantly ex-tend the time of the mice drunken ;The time of regaining the right reflex for the medicated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number of drunk mice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an that of the non-administered group .Conclu-sion Swertia macrosperma extracts have protective effects on acute alcohol-induced liver injury .%目的:对大籽獐牙菜乙醇提取物在解酒保肝方面的作用进行初步研究探讨。
方法采用纠正运动失调作用实验、解酒实验和预防醉酒实验,同时测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血清丙氨酸转换酶(ALT)和肝糖原的含量。
印度獐牙菜乙酸乙酯部位抗肝纤维化活性成分研究民族药是祖国医药的瑰宝,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疗效。
但与中药相比其研究与开发则远远滞后。
因此,增大民族药的基础研究与开发,从民族药的宝库中挖掘有效部位群、单体化合物及先导化合物必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
印度獐牙菜,藏药名“甲蒂”,为龙胆科植物印度獐牙菜Swertia chirayita(Roxb.ex Fleming)H.Karst.的干燥全草,该药在临床上应用的历史悠久,具有抗炎、保肝、退热等功效,且在藏医治疗黄疸型肝炎、病毒性肝炎等肝胆疾病中为首选药物之一,但该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尚不明确。
课题组前期研究显示,印度獐牙菜85%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在体内外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活性,为了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本论文首先对该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接着对其中量大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了体外HSC增殖抑制活性筛选和抗炎作用的研究,最后对该部位中具有体内抗肝纤维化活性化合物当药苦酯苷进行了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为成药性预测提供药剂学依据。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部分:1印度獐牙菜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印度獐牙菜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依据其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对结构进行分析鉴定。
从中分离纯化了32个化合物,其中鉴定出18个化合物,包括6个三萜及其苷元、5个口山酮、3个裂环烯醚萜、2个有机酸、1个黄酮和1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雏菊叶龙胆口山酮(1)、1,3,5,8-四羟基口山酮(2)、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3)、雏菊叶龙胆苷(4)、swerpunilactone A(5)、蜜桔黄素(6)、齐墩果酸(7)、4-epi-hederagenin(8)、2-epi-corosolic acid(9)、熊果酸(10)、3β,23-二羟基乌索-12-烯-28酸(11)、β-胡萝卜苷(12)、当药苦酯苷(13)、swerimilegenin I(14)、红白金花内酯(15)、儿茶酚(16)、丁香酸(17)、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18)。
大籽獐牙菜抗糖尿病活性与物质基础研究大籽獐牙菜(Swertia macrosperma)为龙胆科(Gentianaceae)獐牙菜属(Swertia)植物。
主要分布于亚洲地区,国内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植物资源丰富。
大籽獐牙菜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用药,常作为“蒂达”和“藏茵陈”的替代品,具有清热解毒、疏肝利胆之功效。
獐牙菜属植物印度獐牙菜、日本獐牙菜、紫红獐牙菜、贵州獐牙菜等都有抗糖尿病活性。
而同属的植物大籽獐牙菜,在化学成分上与其他獐牙菜属植物很相近,且目前国内外尚无对大籽獐牙菜抗糖尿病活性及其活性成分的研究报道。
因此,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本课题对大籽獐牙菜抗糖尿病活性及其活性物质进行了研究。
为探究大籽獐牙菜是否具有抗糖尿病活性,本研究首先采用肝癌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模型对大籽獐牙菜乙醇提取物及各萃取部位进行体外降糖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证明,大籽獐牙菜能够显著增加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其中以乙醇提取物及正丁醇部位活性较好。
根据体外筛选的实验结果,本研究选择乙醇提取物(EE)及正丁醇部位(BE)进行体内抗糖尿病活性的研究,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小剂量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评价其降糖效果。
经过28天的干预治疗,给药组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大鼠。
此外,大籽獐牙菜EE和BE还能改善口服糖耐量,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血脂水平。
为了进一步阐明大籽獐牙菜EE和BE抗糖尿病的作用机理,本研究对肝脏、胰腺组织进行了病理学检查,检测了血清抗氧化因子的水平,测定了肝脏、肌肉组织的糖原含量,研究了其对肝脏葡萄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同时还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对肝脏胰岛素信号转导的PI3K/AKT通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大籽獐牙菜能够使体内抗氧化因子水平显著升高,使肝脏和肌肉组织糖原含量显著增加,改善PI3K/AKT通路信号转导。
因此,大籽獐牙菜EE 和BE的降糖作用可能与改善氧化/抗氧化平衡、促进糖原合成、激活PI3K/AKT 通路有关。
抱茎獐牙菜正丁醇提取部位对肝损伤保护及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张喜民;李敏;邓英;马兴铭;张怡沛;李雪燕;任一杰【期刊名称】《中成药》【年(卷),期】2011(033)001【摘要】目的:观察抱茎獐牙菜正丁醇部位(Swertia Franchetiana n-butanol Extract Parts,SFEP)对CCl4所致的肝损伤保护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用CCl4肝损伤法建立大鼠急、慢性肝损伤模型,不同剂量SFEP(14.8 g/(kg·d)、7.4 g/(kg·d)、3.7 g/(kg·d))分别灌胃10d、45d,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液AST、ALT、TBIL、TP、ALP、ALB的含量并计算脏器系数;MTT比色法检测SFEP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炭末廓清实验检测SFEP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高、中、低剂量SFEP药物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急性肝损伤大鼠肝脏系数、血清AST、ALT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慢性肝损伤大鼠肝脏系数、血清AST、ALT、ALP、GLO含量明显降低(P<0.05),ALB含量升高(P<0.05);高、中、低剂量SFEP药物组可增加5 min、10 min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炭末吞噬指数(P<0.05).结论:SFEP是一种有效的提取部位,对CCl4所致的急、慢性肝损伤有保护及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作用.【总页数】3页(P139-141)【作者】张喜民;李敏;邓英;马兴铭;张怡沛;李雪燕;任一杰【作者单位】甘肃陇神戎发制药有限公司,甘肃兰州,73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8.5【相关文献】1.抱茎獐牙菜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J], 周剑波;蒋福全;赵晓辉;文怀秀;邵赟;陶燕铎2.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抱茎獐牙菜提取物中的苷性成分 [J], 田薇;张大华;程型国;李玉林;陈立仁;李永民3.抱茎獐牙菜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 [J], 马占花4.不同部位抱茎獐牙菜中当药醇苷的HPLC测定 [J], 马玉花;陈桂琛;纪兰菊;卢学峰5.抱茎獐牙菜提取物总苷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测定 [J], 刘钰;田薇;刘军;陈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西獐牙菜中苦龙胆酯苷的提纯及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1研究背景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肝癌的必经阶段,是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的枢纽。
目前,治疗肝硬化唯一有确切疗效的方法是肝移植,但肝源的缺乏和原发疾病的复发等因素制约了肝移植疗法。
因此,阻断肝纤维化已成为慢性肝病治疗中的关键问题,肝纤维化的防治也是当今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课题,但至今尚无理想的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
川西獐芽菜(Swertia mussotii Franch)是藏药中最具传统特色的治疗肝胆病、热症及血液病的常用药物,是我国治疗各种肝病的传统药材,但多采用全草入药,鲜见对其功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川西獐牙菜中的苦龙胆酯苷(Amarogentin,AG)是一种裂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目前国内市场上鲜见高纯度AG的批量供应(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尚无对照品供应)。
众多研究表明AG具有保肝作用,但其是否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还未见文献报道。
为了研究和开发抗肝纤维化药物AG,首先必须解决从中药材即川西獐芽菜中分离获得高纯度AG并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工艺问题,其次是系统实施AG抗肝纤维化作用及机制研究。
籍此,本课题在建立川西獐牙菜中AG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的基础上,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旨在评价和探讨AG对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和作用机制;同时通过观察AG对肝纤维化小鼠血清代谢谱的影响,从代谢通路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其治疗肝纤维化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开发和研制中药有效成分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新药提供新思路。
2方法2.1川西獐牙菜中AG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取川西獐牙菜粉,加入中性磷酸盐缓冲液,充分混合冻融,离心除去杂质,得到滤液;将滤液除水后,向剩余物中加入硫酸铵饱和溶液,沉降,离心分离得到AG粗品。
称取柱色谱硅胶,加入氯仿:甲醇的混合溶液,沉降,得到硅胶层析柱。
将AG粗品用少量乙醇溶解,加入硅胶拌匀,挥去溶剂,加到硅胶层析柱上。
用氯仿:甲醇做洗脱剂进行梯度洗脱,AG纯品做对照,薄层层析法跟踪监测,待AG呈单一斑点时收集洗脱液。
大籽獐牙菜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梁永欣,林鹏程,杨 红,李秀娟(青海民族学院,青海西宁 810007)摘要: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从大籽獐牙菜中提取多糖的优化条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多糖的含量。
结果表明:水浴温度80℃,料液比1∶10(w/v ),提取时间215h ,提取3次为大籽獐牙菜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该条件下的大籽獐牙菜中多糖含量最高,为26101mg/g 。
关键词:大籽獐牙菜;多糖含量;提取中图分类号:Q949177614;R284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8996(2006)01-0056-03Extra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polysaccharidesfrom Swertia macrospermaLIANG Yong 2xin ,LIN Peng 2cheng ,YANG H ong ,LI Xiu 2juan(Qinghai Nationalities C ollege ,X ining 810007,China )Abstract :The optimal condition was determined by the orthog onal experiment ,the content of polysaccha 2rides was measured by spectrophotometry.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extraction process was 80℃,215h ,3times as well as the ratio 1∶10(w/v ).Under this condition ,the content of polysaccharides inSwertia macrosperma reaches the highest which is 26101mg/g.K ey w ords :Swertia macrosperma ;content of polysaccharides ;extraction大籽獐牙菜(Swertia macrosperma C.B.Clark )系龙胆科獐牙菜属植物,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和青海等省区,民间用其全草入药,具清热、解毒、利胆退黄和健胃之功效,可治疗肝炎、黄胆型肝炎、肝胆等疾病。
川西獐牙菜与椭叶花锚醇提物对小鼠急性
肝损伤的影响
目的:本文提及的两种药,是我国珍贵的药用植物,在我青海省分布较多,并
且在已进行过的科研研究中,发现这两种藏药具有良好的抗病毒和保肝护肝作用。
本研究以川西獐牙菜及椭叶花锚的醇提物为材料,研究其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急性化学肝损伤模型和卡介苗(BCG)加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
型的保护作用的特点,进一步评价其保肝护肝的具体功效,为大规模开发中藏药
试剂提前做药理学依据。
方法:在建立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急性化学肝损伤模型和BCG+LPS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基础上,分光光度法检测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以及小鼠脏器指数、免疫指标IgG、IgA.IgM的研究,结果:①给药组的脏器指数较明显优于模型组,证明两种藏药的
醇提取物能有效防止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及BCG+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②各给药组ALT、AST较模型组明显降低,说明两种藏药的醇提取物能有效防止急性肝损伤引起的肝功能减退;③各给药组IgG、IgA和IgM的值均明显低于模型组,说明两种藏药的醇提取物能增强小鼠的体液免疫功能,使异常的免疫状态
至正常。
结论:①从临床常用的指标来看,这两种藏药均能减轻免疫性肝损伤以及四氯化碳诱导的化学性肝损伤这两种急性肝损伤对小鼠肝脏的破坏,从而保护肝功能。
②从实验结果看,两种藏药能增强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体液免疫,调节小鼠
紊乱的B细胞免疫网络,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
大籽獐牙菜甙保肝作用的药理研究——对体外培养大鼠肝细
胞的影响
刘亚平;刘杰
【期刊名称】《中药药理与临床》
【年(卷),期】1989(000)002
【摘要】前两文我们已分别报导了大籽獐牙莱(Swertiamacrosperma)全草水提取物对化学毒物损伤动物的保护作用及对大白鼠的利胆作用。
大籽獐牙菜甙(Desacetylcentapicin)是该植物中含量较高的一个成分。
本文着重研究大籽獐牙菜甙(以下简称Des.)体外给药对化学毒物损伤大鼠肝细胞的影响,并与同属植物青叶胆(Swertiamilleensis)中的獐牙菜甙(Swerosid,以下简称So.)、金沙青叶胆(SwertiapatensBurk)中的獐牙菜苦味甙(Swertiamarin,以下简称St.)作了作用比较,
【总页数】3页(P34-35,39)
【作者】刘亚平;刘杰
【作者单位】[1]贵州省中医研究所药理室;[2]贵州省中医研究所药理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大籽獐牙菜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J], 熊成文;贾燕花
2.大籽獐牙菜酮的研究 [J], 熊成文;林鹏程
3.大籽獐牙菜醇提物解酒保肝作用的实验研究 [J], 熊成文;贾燕花
4.大籽獐牙菜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J], 普杰;李亮星;卢燕玲;吴林芬;李干鹏
5.黔产大籽獐牙菜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J], 李天佑;薛朝金;何羽;蔡远东;陈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东獐牙菜抗乙肝病毒物质基础的研究川东獐牙菜(Swertia davidi Franch)属龙胆科(Gentianaceae)獐牙菜属(Swertia)植物,为我国一种珍稀中草药药材,民间俗称水黄连、鱼胆草、青鱼胆草、水灵芝等,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痢疾、肺炎、扁桃体炎及妇科炎症等疾病。
本论文对川东獐牙菜中口山酮类成分和环烯醚萜类成分提取工艺,主要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确证、标准品标准、含量测定方法、抗乙肝病毒体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川东獐牙菜总口山酮萃取新工艺优化采用均匀设计对超临界CO2萃取方法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川东獐牙菜总口山酮的最佳条件是萃取温度50℃,夹带剂乙醇浓度为100%(用量为1.2 L·kg-1药材),萃取压力为35 MPa,夹带剂流速为4.5 mL·min-1,总口山酮萃取率为0.230%。
该工艺与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方法比较,具有经济、环保、效率高和成本低的特点。
2、川东獐牙菜环烯醚萜类成分提取工艺优化采用正交设计对水煎煮提取法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水煎煮提取川东獐牙菜环烯醚萜类成分的最佳提取时间为3 h,提取温度为80℃,料液比为10,提取次数为3次,其中有效成分苦龙苷提取率达0.314%。
该工艺的稳定性和重现性较好。
3、川东獐牙菜口山酮类成分和环烯醚萜类成分结构确证经过反复研究,优选出了硅胶G柱层析及微晶纤维素柱层析联用进行化合物A的分离纯化,硅胶G柱层析与制备薄层联用进行化合物B的分离纯化,硅胶G柱层析与Sephadex LH-20联用进行化合物C的分离纯化,大孔树脂AB-8与硅胶G柱层析进行化合物D的分离纯化。
采用上述方法分离纯化获得化合物A、B、C和D,经理化性质测定和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demethylbellidifolin),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口山酮(Swerchirin),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和苦龙苷(amarogentin),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对照品制备。
獐牙菜甙对实验大鼠肝组织微量元素代谢的影响
胡若琪;张禄
【期刊名称】《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2(015)001
【摘要】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微量元素与肝脏疾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研究发现,许多肝脏疾病,如急慢性病毒性肝炎、乙醇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等,肝组织和血清的微量元素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某些药物的治疗作用亦与影响肝组织或血清微量元素代谢有关。
笔者在以往研究中发现,獐牙菜甙具有保肝作用,为进一步探讨其保肝作用与影响肝脏微量元素代谢之间的关系。
【总页数】3页(P25-27)
【作者】胡若琪;张禄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0.5
【相关文献】
1.獐牙菜甙对实验大鼠肝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J], 胡若琪;饶娴宜
2.獐牙菜甙对D—氨基半乳糖性肝损伤大鼠脾脏体积的影响 [J], 胡若琪;饶娴宜
3.獐牙菜甙对实验性肝损伤大鼠血浆cAMP含量的影响 [J], 胡若琪;饶娴宜;卢明义;代解杰
4.大籽獐牙菜甙保肝作用的药理研究——对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的影响 [J], 刘亚
平;刘杰
5.川东獐牙菜苦甙类成分的提取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J], 赵李剑;左泽乘;邹洪波;刘选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斑獐牙菜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双斑獐牙菜Swertia bimaculata是龙胆科(Gentianaceae)獐牙菜属(Swertia L.)植物。
獐牙菜属植物含有酮类、黄酮类、三萜类、裂环环烯醚萜类等成分,具有保肝利胆、抗氧化、降血糖等作用。
双斑獐牙菜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在民间被广泛用于治疗肝炎的草药,但其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很少。
为了充分开发和利用该药用资源,本文对双斑獐牙菜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本文从双斑獐牙菜全草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并且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24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8-羟基-2,3,4,5-四甲氧基酮,化合物2为8-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1-羟基-2,3,4,5-四甲氧基酮和化合物3为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3,8-二羟基-4,5-二甲氧基酮,这三个化合物为首次发现的新化合物。
其余21个已知化合物包括5个酮苷、3个黄酮苷、8个酮苷元和5个黄酮苷元,分别鉴定为:3-O-β-D-吡喃葡萄糖-1-羟基-4,5-二甲氧基酮(4)、3-O-β-D-吡喃葡萄糖-1,8-二羟基-5-甲氧基酮(5)、8-O-β-D-吡喃葡萄糖-1,5-二羟基-3-甲氧基酮(6)、1-O-β-D-吡喃葡萄糖-3,8-二羟基-4,5-二甲氧基酮(7)、山萘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8)、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9)、7-O-[-L-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1,8-二羟基-3-甲氧基酮(10)、3-O-[-L-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5.7.4′-三羟基黄酮(11)、1,3,5-三羟基酮(12)、1,5-二羟基-3-甲氧基酮(13)、1,3,7-三羟基-4-甲氧基酮(14)、1,7-二羟基-3,4-二甲氧基酮(15)、1,3,5-三羟基-4-甲氧基酮(16)、1,3,8-三羟基-5-甲氧基酮(17)、1,3,5,8-四羟基酮(18)、1,3,8-三羟基-4,5-二甲氧基酮(19)、槲皮素(20)、山萘酚(21)、木犀草素(22)、5,7,4′-三羟基-8-甲氧基酮(23)、5,7,3′,4′-四羟基-8-甲氧基酮(24)。
天然活性成分獐芽菜苦苷的研究进展李宏亮;白敏;宋秋艳;彭晓津;徐贵丽;饶高雄【摘要】龙胆科(Gentianaceae)獐牙菜属(Swertia)植物在传统中医药、民族医药中被广泛用于治疗肝胆系统疾病,如藏药品种"蒂达"主要来自该属植物川西獐牙菜,彝药品种"落儒症"来自该属植物金沙青叶胆,以及在云南各少数民族中广泛使用的植物青叶胆等[1].在国外传统医药中,獐牙菜属植物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如日本Swertia japonica Makino,印度Swertia chirata等[2].【期刊名称】《云南中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4)004【总页数】5页(P66-70)【关键词】獐芽菜苦苷;药物资源;药理作用;代谢;综述【作者】李宏亮;白敏;宋秋艳;彭晓津;徐贵丽;饶高雄【作者单位】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云南昆明650032;昆明医学院,云南昆明650031;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云南昆明650032;昆明医学院,云南昆明650031;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云南昆明650032;昆明医学院,云南昆明650031;云南中医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云南昆明650032;昆明医学院,云南昆明650031;云南中医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龙胆科 (Gentianaceae)獐牙菜属 (Swertia)植物在传统中医药、民族医药中被广泛用于治疗肝胆系统疾病,如藏药品种“蒂达”主要来自该属植物川西獐牙菜,彝药品种“落儒症”来自该属植物金沙青叶胆,以及在云南各少数民族中广泛使用的植物青叶胆等[1]。
在国外传统医药中,獐牙菜属植物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如日本Swertia japonica Makino,印度Swertia chirata 等[2]。
獐牙菜属植物主要含有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如獐牙菜苦苷 (swertiamarin)、马钱酸 (logaric acid)、龙胆苦苷 (gentiopicroside)等,其中分布最广、含量最高的是獐牙菜苦苷[2]。
贵州獐牙菜的化学成分研究对龙胆科Gentianaceae 獐牙菜属植物贵州獐牙菜Swertia kouitchensis 9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利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1HNMR,13CNMR,MS)进行结构鉴定。
从中分离鉴定了28个化合物,包括6个裂环烯醚萜、2个NFDE8酮及其苷、3个少见的内酯烯胺酮、2个三萜、1个木质素和14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为红白金花内酯(erythrocentaurin,1)、erythrocentaurin dimethylacetal(2)、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3)、vogeloside(4)、2′Oactylswertiamarin(5)、狭叶獐牙菜苷D(swertianoside D,6)、獐牙菜烯胺酮A~B(gentiocrucines A~B,7~8)、gentiocrucine(9)、1羟基3,7,8三甲氧基NFDE8酮(1hydroxy3,7,8trimethoxyxanthone,10)、1羟基3,5,6三甲氧基NFDE8酮(1hydroxy3,5,6trimethoxyxanthone,11)、3表蒲公英赛醇(3epitaraxerol,12)、erythrodiol 3Opalmitate(13)、(+)丁香脂素((+)syringaresinol,14)、咖啡酸(caffeic acid,15)、松柏醛(transconiferyl aldehyde,16)、松柏醇(transconiferyl alcohol,17)、3,4二羟基苯甲酸(3,4dihydroxybenzoic acid,18)、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4hydroxy3methoxybenzoic acid,19)、3,4二羟基苯甲醛(3,4dihydroxybenzoic aldehyde,20)、2,3二羟基苯甲酸(2,3dihydroxybenzoic acid,21)、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 acid,22)、3乙酰氧基苯甲酸(3acetoxybenzoic acid,23)、间羟基苯甲酸(3hydroxybenzoic acid,24)、间羟基苯甲醇(3hydroxybenzoic alcohol,25)、烟酸(nicotinic acid,26)、2糠酸(2furoic acid,27)、尿嘧啶(uracil,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