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大纲2006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4
1. 熟悉文字符号KM、KA、KT、SB、SQ、FU、FR、SP的意义及相应的图形符号。
答:2. 常用低压开关电器有哪几类?分别用于什么场合?答:主要有刀开关、组合开关、低压断路器。
刀开关主要包括:刀开关、开启式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等,用作电气照明的控制开关和分支电路的配电开关。
组合开关可实现多组触点组合,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操作方便等优点。
在机床电气中主要用作电源开关,直接控制电动机的起动、停止、Y-△变换等,组合开关不适用于频繁操作的场所。
低压断路器在电路发生严重过载或短路时,具有自动分断故障电路的功能,因此广泛应用于低压配电电路和电器控制电路中。
3. 叙述低压断路器的功能及工作原理;与采用刀开关和熔断器的控制、保护方式相比,低压断路器有何优点?答:低压断路器的功能:在电路发生严重过载、欠电压、短路时,具有自动分断故障电路的能力。
原理简述:见p7图1-7,过载或短路时,电流过大,过电流脱扣器动作,顶起钩子3,主触点在释放弹簧1作用下,断开主电路;欠电压时,任意两相的电压低于正常值达一定大小后,电磁线圈产生的吸引力小于弹簧力,失电压脱扣器动作,主触点被释放弹簧拉向左侧,断开主电路。
优点:①保护的范围多,具有过电压、过电流、欠电压、欠电流和短路的保护;②断开电路后,排出故障后,不需要更换或维修,就可以重新投入使用,具有自动恢复功能;而采用刀开关和熔断器则需要更换保险丝。
4. 叙述接触器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答:接触器可频繁接通和断开带负荷电路、并且具有远距离控制和失压保护的功能。
工作原理:见P9/图1-9,通过对电磁线圈的通电或断电,吸合或释放衔铁,衔铁又带动动触桥运动,使常开触点闭合或常闭触点断开,从而实现主触点控制的主电路的接通或断开,辅助触点所在的控制电路的接通或断开。
5.比较电磁式、空气阻尼式、电动式、电子式时间继电器的优缺点及应用场合。
答:P13-156. 空气阻尼式时间继电器有哪些特点?各有什么功能?答:(略)7.中间继电器、速度继电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答:中间继电器在电路中的作用主要是扩展控制触点数量或增加触点容量。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学时数】总学时48(课内理论36、实验学时12)【学分数】3.0 【适用专业】自动化【开课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课程类型】专业课【先修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及拖动、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
二、课程的作用与目的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开设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常用的电气控制系统和PLC应用技术,使学生掌握开关量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具有分析开关量自动控制线路的基本能力,合理选择和使用常用控制电器的技能,掌握PLC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和系统设计方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增强学生毕业后工作时的适应能力和提高处理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熟悉常用控制电器的结构、原理、用途和型号,达到能正确使用和选用的目的,能正确处理常见的故障、并进行维护。
2.熟悉并掌握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熟悉各种电动机的控制要求和常用控制电路,具备简单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和独立分析能力。
3.掌握PLC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发展情况,做到能根据工艺过程和控制要求,正确设计PLC 组成的控制系统,合理选用PLC类型,编写用户程序,掌握系统调试方法,具备基本排查生产过程中故障的能力。
4.具备有选用合适的控制方式,完成设计和改进一般生产设备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能力。
5.在相关章节授课内容中适当引入水泥厂电气控制系统分析实例和目前常用的组态监控技术与PLC控制系统结合的实例(实例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引导学生怎样将书本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比如辊压机电气控制系统分析、水泥磨主电机电气控制系统分析、煤磨电气控制系统分析、电梯控制系统分析等。
使学生了解电气控制技术在建材行业、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具体安排(二)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依据课程要求,学生应完成6个实验,共12学时。
《电气控制与PLC》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气控制及PLC英文名称:Electrical Control and PLC课程编号:23110109课程性质:课程类型:综合选修 是否为独立设课的实验课:否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时与学分:总学时:54 总学分:2.5 实验学时:10 实验学分:0.5执 笔 人:胡晓朋制定时间: 2006 年 12 月修订一、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实验1目的;掌握常用低压的使用性能,掌握一般电机低压电路的设计和安装实验2目的;熟悉并掌握PLC的编程过程,了解部分编程技巧实验3目的;掌握常用PLC控制系统所需部件及接线、掌握常用PLC控制系统的调试过程实验任务;每个实验教师在实验室做师范操作和讲解占用1学时。
课后学生分组实验,时间不限,但要求学生在实验完毕1星期内交实验报告。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环境:PLC-2型实验系统15套三、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实验内容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实验要求实验时数每组人数实验类型1 低压电气元件控制交直流电机(1)用继电器作数码二极管译码及显示电路(2)用低压电器按规定程序分作交直流电机的主电路和控制电路选做 2 2验证性实验2 PLC软件编程 (1)设计一个与教材不同的电梯控制程序(2)设计步进机铣床刻花半自动控制程序 必做 4 2验证性实验3 PLC程序接线及调试 (1)对电梯控制程序作实际接线和调试(2)对刻花程序作实际接线和调实 必做 4 2验证性实验四、教材、实验教材(指导书):1.电气控制及PLC 胡晓朋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22.电气控制与PLC实验指导 自编3.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方承远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0五、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从纪律、实验过程检查和实验报告三方面综合考评。
1.纪律分;遵纪守时,分值20。
2.实验过程;不损坏实验设备、圆满完成实验,分值40。
3.实验报告完整、递交及时,分值40。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根据2006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和《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本实验教学大纲。
二、本实验课程的具体安排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三、本实验课在该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电气控制与PLC》实验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学科专业实验范畴。
作为与相关教学内容配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在《电气控制与PLC》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开设。
学生应具备《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单片机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机拖动》等课程的基础。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与标准本课程实验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已有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对常用低压电路元件的认识和对交、直流电动机的起动、制动控制;使用可编程控制器对异步电动机等控制对象实施控制的应用程序的编程等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对本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过程中应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进一步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接受电气控制工程的初步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基础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讲授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实验一电动机正反转控制1.教学内容(1)检查各器件是否完好,了解其功能及使用方法;(2)按照给定的控制线路(或自行设计的电路)进行连接,注意布线合理、整齐,经自查和指导老师检查无误后,可通电进行实验;(3)根据连接的控制线路,按照控制顺序进行实际操作,观察控制电路是否按要求正确运行。
2.教学要求(1)掌握常用电器元件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2)掌握绘制电气原理图时应遵循的原则;(3)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基本控制线路;(4)掌握电气线路中常用的保护环节。
3.实验的基本仪器设备和耗材MEL-Ⅱ型电机系统教学实验台。
实验二电动机星-角启动控制1.教学内容(1)了解时间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2)自行设计或按照给定的星-角启动控制线路进行连接,注意布线合理、整齐,经自查和指导老师检查无误后,可通电进行实验;(3)按照控制顺序进行实际操作,观察控制电路是否按要求星-角启动控制功能;(4)调整时间继电器的延时时间,观察延时长短对电机启动性能的影响。
《电气控制与PLC》教学大纲学分:3-4学时:60-80适用专业:高职教育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楼宇设备及智能化技术、工业自动化、建筑电气、CAD/CAM、电子技术等专业。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是机电类高职工科专业开设的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型课程。
它不仅为电机调速控制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技术、电梯应用技术、楼宇自动化技术等后续课程、集中实训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而且为相关专业学生考初、中、高级电工资格证书做准备。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具有电气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能力;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编程方法,具备一定的PLC程序设计和PLC 应用能力。
本课程的突出特征是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并重,要求理论必须与操作密切结合,强调技术应用。
内容大致分为电气控制部分、PLC部分和综合训练部分。
学生随着课程的进展分别在电气控制实训分室、PLC实训分室等实训场地做与理论教学同步展开的实验、实训项目。
前期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工电子相关基础课程,如《电工技术》、《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电工及电气测量技术》等。
后续课程:根据不同专业教学计划,可以是《电机调速控制技术》、《电梯应用技术》、《楼宇自动化技术》、《参数检测与集散控制》、《机电传动与控制技术》、《集中实训》和《毕业设计》等。
二、课程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除了要求学生学习电气控制和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基本原理外,本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为核心组织教学。
其中包括:1.熟悉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2.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基本分析和设计能力,特别是掌握典型电气控制电路的分析和设计能力;3.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4.熟练掌握基本逻辑指令的应用;5.熟练掌握步进顺控指令编程方法及应用;6.掌握功能指令基本规则,重点掌握常用功能指令的应用(少学时课程可视情况作出要求);7.了解PLC网络及通讯基本知识(少学时不作要求)。
《电气控制与PLC》教学大纲doc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电气操纵与PLC(Electric Control and PLC)《电气操纵与PLC》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专门强的的课程,并随着我国电气设备行业的不断进展,不断采纳最新的国内外电器设备,应用当代最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本课程是数控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应用性专门强的专业技术课程。
本课程任务是: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教学,使学生熟悉电气操纵设备的差不多构成,把握电气设备的差不多原理和分析方法,使学生系统把握PLC的差不多原理、功能、应用、程序设计方法和编程技巧。
培养学生对操纵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故障处理能力和应用可编程操纵器实现电气自动操纵要求的能力。
为今后从事电气操纵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章节教学目的、差不多内容要求、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常用低压电器1.学习目的:通过常用低压电器的学习,使学生具有选择和使用各种常用低压电器的能力和简单故障判断能力。
2.差不多内容要求:(1)把握各种常用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图形和文字符号及使用方法。
(2)明白得各种常用低压电器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3)了解各种常用低压电器的一样技术指标。
重点:接触器;操纵继电器;、其它常用电器。
难点:接触器。
第二章电气操纵电路差不多环节1.学习目的:通过电气操纵电路的差不多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分析和设计简单电气操纵电路图的能力。
2.差不多内容要求:(1)把握电气操纵原理图的差不多知识和绘图方法,三相异步电动机各种全压启动、降压启动的操纵方法,正反转操纵、变速操纵和电气制动操纵方法,电动机的各种爱护环节和连锁环节。
(2)明白得三相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操纵方法。
(3)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启动、反转、调速和制动的操纵方法。
重点: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起动、联锁、制动、变极调速操纵电路。
难点: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起动、变极调速操纵电路。
第三章典型机床电气操纵系统1.学习目的:通过常用机床电气操纵系统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具有阅读和分析电气操纵原理图的能力和机床常见电气故障诊断和分析的能力。
《电气控制与PLC》教学大纲《电气控制与PLC》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电气控制与PLC》是一门介绍电气控制技术和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的专业课程。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现代工业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能力,为今后从事电气工程领域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并掌握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控制算法。
2、熟悉PLC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
3、掌握PLC编程的基本规则和常用编程语言,能够独立编写简单的PLC程序。
4、了解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能够参与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工作。
5、了解电气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够确保在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和安装过程中的安全。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电气控制基本原理:包括电路分析基础、常用控制电器、电气控制系统图等。
2、PLC基本原理与应用:包括PLC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PLC 的编程语言、编程工具等。
3、PLC编程与实践:通过实际项目,让学生掌握PLC编程的基本规则和方法,熟悉PLC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4、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介绍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电气控制系统的调试和维护过程。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部分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实践教学部分包括实验、课程设计、现场实习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五、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作业:根据课程内容,布置相关作业,以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2、实验:进行相关的实验,以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考试:进行课程考试,以全面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4、项目: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或现场实习,以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第一至第四周:讲解电气控制基本原理,包括电路分析基础、常用控制电器、电气控制系统图等。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电气控制与PLC》是三年制机电类专业开设的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型课程,于第三学期开设。
课程任务:使学生掌握接触器等低压电器的使用,熟悉可编程控制器原理的主要结构特点、选型和编程方法,具备一定的PLC程序设计和PLC应用能力。
本课程的前期课程:《电工及电气测量技术》《电工技能实训》等本课程的后续课程:《电气传动控制应用技术》、《计算机监控实训》《专业技能实训》二、课程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在理论知识和能力培养等方面要求学生达到下述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常用继电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②掌握PLC的基本原理、主要结构组成及分类选型;③掌握PLC的编程语言(如:基本指令、顺控指令等)及编程方法;④掌握一定的PLC编程技巧。
2、技能目标:①解读电气控制图纸;②能根据控制要求选用编程语言编写正确的程序;③熟练使用PLC的编程软件;④能够判断调试过程出现的故障并予以解决;3、职业素质目标:①严格遵守操作规程;②保持工作环境整洁、爱护设备;③善于沟通,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三、教学条件1、教学环境本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
为保证理论与实际操作密切结合,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本课程教学要求在具备多媒体设备的实训室进行;2、实训设备实训室以现有的PLC控制器为主,每台PLC控制器配备一台计算机并安装相应软件。
配备有常用低压电器可移动式面板20套,配有交通灯模块、皮带输送机等多种控制对象及机械手等各种综合应用系统。
可以同时满足40名学生使用,且1~2人拥有一台PLC的教学需要。
3、教学实施必备文件1)教学大纲:2)教学进度计划表:3)课程教案:4)电子课件:5)学生考勤表及课程考核记录表四、教学前提要求(一)学生能力要求:1.具备电气图的识读能力;2.具备简单电路的基本接线能力;3.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4.具备基本的编程能力。
(二)教师能力要求:1.熟悉低压电器的操作技能;2.具备电气识图能力;3.具有PLC的编程设计能力4.具备一定的系统调试和故障检查能力。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大纲一、《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K1311052(二)课程英文名称:Electrical Control of Machine and PLC(三)开课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四)课程性质:专业课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属必修课程。
其主要内容是以电动机或其它执行电器为控制对象,介绍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线路及设计方法,以常规的继电器线路控制为主线,熟悉其最基本的设计方法、设计思路及设计手段;同时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基本原理和编程,并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这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实用技术学科,对培养学生在电气自动化技术工程领域内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前导课程:计算机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微机原理。
(五)教学目的: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具有对一般电气控制线路的独立分析能力。
熟悉典型生产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具有设计和改进一般生产设备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能力。
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应用及发展,可做到正确选用PLC,掌握可编程控制器使用过程中的接线图、梯形图及程序语句,并经调试后可用于一般复杂程度的生产过程控制。
使学生能达到从事产品开发和生产所需要的基础,为以后从事机电一体化工作创造条件。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机床电气控制原理、实际机床控制线路、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及常用电气元件的选择等几个部分,本课程涉及各个环节中最基本、最典型的控制电路及控制实例。
本课程还包括PLC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讲解西门子系列小型PLC 系统的物理模型和系统结构,梯形图、语句指令进行编程的运用,并介绍系统编程软件,初步对工业对象进行系统硬件设计、系统软件编程和调试的方法等。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64 学时学分数: 3 学分学时数具体分配:(八)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结合实验的教学方式(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电气控制与PLC》教学大纲Electrical Control &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是工业自动控制系统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它主要研究以工业过程模型为被控对象、PLC为手段的工业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是自动化类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课之一。
课程主要任务:培养学生1.了解继电器的基本原理和继电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用PLC控制系统替代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方法。
2.了解PLC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3. 掌握PLC系统的物理模型和系统结构,熟练运用梯形图语句进行编程,了解符号表语句的编程方法。
4.掌握开关量、模拟量的采集和控制的方法,初步实现数字PID闭环控制。
5.熟练掌握系统软件的线性编程,了解系统软件的结构编程。
6.具备对工业对象进行系统硬件设计、系统软件编程和调试的基本能力。
7.了解PLC的通信原理和方法,了解用PLC作为节点实现现场总线结构的控制系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 (讲课2学时)了解继电器的基本原理和继电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可编程序控制器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硬件结构原理,组成和分类。
重点:由继电器控制系统变成可编程序控制系统。
第二章可编程序控制器基本原理 (讲课4学时)可编程序控制器基本原理,PLC扫描时间和系统响应时间,可编程序控制器替代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方法,PLC替代继电器控制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举例。
重点:可编程序控制器基本原理,扫描时间和系统响应时间的计算,由继电器控制系统变成PLC控制系统。
第三章 S7-300的系统特性及硬件构成(讲课2学时)S7-300的硬件结构及地址,S7-300电源系统的设计, S7-300与输入输出设备的连接。
重点:PLC的硬件结构及地址,PLC的电源系统设计,PLC的扫描时间和系统响应时间的计算,PLC与输入输出设备的连接。
电气控制与P1C课程教学大纲(E1ectricContro1andP1C)总学时数:40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2.5适用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电器控制和P1C》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及应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它的内容与工厂控制设备密切相联,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实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常用低压电器元件、电气控制系统以及可编程序控制器(P1C)系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从而使学生在今后面临电器控制实际问题时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具备独立设计一般电气控制系统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要求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电器控制设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熟练掌握常用低电器元件的结构、常用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P1C的编程和控制技术,对典型的机床控制电路和典型的P1C控制系统做出较深的理解和分析。
本课程总学时40学时,其中课堂教学为37学时,习题课与其它环节为3学时,实验教学为8学时包含在专业课实验模块中。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常用低压电器(4学时)(一)一般常用低压电器1、常用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图形和文字符号;2、常用低压电器的组成、结构特点和用途。
3、常用低压电器的一般技术指标和选择方法。
(二)动力线路常用电器和智能电器1、动力线路常用电器的种类、工作原理,图形和文字符号;2、动力线路常用电器的结构、用途和选择方法3、智能电器的组成和基本原理及特点4、智能电器采用的新技术和新器件和实际应用重点:常用电器的机理、技术参数及选择条件。
难点:电磁式电器吸力与反力特性,断相保护热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和低压断路器。
第二章电气控制电路的基本控制环节(5学时)(一)电气控制线路基本知识、绘图方法和控制原则1、绘制电气控制线路应遵循的规则2、阅读和分析电气控制线路图的方法3、电气控制电路的时间原则控制、电流原则控制、转速原则控制和位置原则控制(二)常见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1、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全压和各种降压启动2、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启动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可逆运行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H)电气控制电路的保护1、电流型保护2、电压型保护3、位置、压力、温度、流量等方面的保护第三章电气控制系统分析(3学时)(一)CA6140车床的电气控制线路分析1、CA6140车床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工作情况2、CA6140车床的电力拖动特点和控制要求3、CA6140车床的电气控制电路分析4、常见故隙分析及解决方法(二)X62型万能铳床的电气控制线路分析1、铳床的主要结构和运动形式2、铳床的电力拖动特点和控制要求3、铳床的电气控制电路分析4、铳床常见故隙分析及解决方法第四章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2学时)(一)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内容和原则1、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2、电气控制线路设计的一般原则(二)电力拖动方案的确定原则和电机的选择1、拖动方式选择,调试方案选择2、电动机选择,启动、制动和反向要求(三)电气控制线路设计方法1、经验设计法2、逻辑设计法(四)电气控制系统的工艺设计1、电气设备总体配置设计2、元件布置图设计,电器部件接线图绘制第五章可编程控制器概述(3学时)(一)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概念、特点、发展历史和应用(二)可编程控制器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三)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及软件(四)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第六章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基本指令的应用(8学时)(一)可编程控制器的型号、模块及技术指标1、可编程控制器基本单元、扩展单元特殊模块的种类、型号2、可编程控制器的各种技术指标(二)可编程控制器软组件及功能1、软组件的分类编号和基本特征2、各种继电器的地址编号、特点及作用3、定时器、计数器的种类、特点、时间值的设定方法及控制机理4、数据寄存器的种类、特点及基本用途5、字元件基本形式、双字元件结构形式和位组合元件的构成(三)基本指令的编程方法及应用1、各种基本逻辑指令的功能、名称、符号、操作元件范围2、基本逻辑指令的编程应用3、梯形图和语句表的编程规则和注意事项(四)常用基本环节的编程1、电动机基本控制环节的编程2、定时器延时扩展的编程3、震荡和分频电路的编程(五)基本指令的编程实例重点:各类软元件的特点、构成形式、功能,基本指令的编程方法。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性质:专业课学时:48学时(理论40学时,实验8学时)学分:学分开课单位:光电与机电工程系适用专业:机械类专业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数字电子技术》二、课程目的与任务通过先进完整的梯形图设计方法,包括经验设计法、继电器电路转换法和顺序控制设计法,以及具有多种工作方式的系统的梯形图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将新知识、新技术、新领域逐渐融合到教学、实践环节的实际工程能力,达到PLC控制系统应用与产品开发等工作的工程技术水平,为后续《电机调速控制技术》和《电机拖动》等多门课程打好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从应用角度出发,使学生熟悉常用控制电器的结构原理、用途、型号及选用方法,了解和掌握基本电气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在此基础上,学习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基本原理及三菱(FX2N)系列PLC的指令系统。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常用的低压电器,电气控制线路的绘制方法,交直流典型电动机控制环节的控制线路技术。
2、掌握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FX2N)系列PLC的逻辑指令、步进梯形指令、功能指令,PLC的系统设计与调试。
3、理解PLC应用指令的基本规则,PLC模拟量和位置控制及其网络与通信和跳转应用指令。
五、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第一章常用低压电器教学内容:概述、常用控制类电器、常用保护类电器重点:掌握常用低压控制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对应的图形文字符号及其工业环境要求的选择原则。
难点:理解各低压电器,尤其是交直流接触器的特点、分类及其选择原则。
第二章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基本环节教学内容:电路图的基本概念及绘制、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起动与正反转控制电路、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减压起动控制电路、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控制电路、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有级变速控制电路、电液组合控制电路、其他功能控制电路重点:掌握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各典型控制环节线路实现方法的工作原理、控制分类和线路中的保护环节及特点。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类别:专业课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总学时数:48
学分:3
编制部门:机械工程系
修订日期:2009年8月30日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电气控制与PLC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开设本课程旨在工程应用技术,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气控制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机械电气控制的技术及应用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常用电压电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作用及其选择,掌握基本控制线路环节工作原理,了解控制线路绘制的方法,能独立设计控制线路,能独立分析典型控制线路,分析排除常见故障。
了解PLC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PLC基本指令,编制简单的实时控制程序。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1.低压电器
1.1 常用低压电器的基本概念
1.2 常用控制类低压电器
1.3常用保护类低压电器
要求:理解低压电器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常用术语及分类。
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在电路中的作用。
熟悉常用低压电器的图形符号、文
字符号及型号意义,掌握各类电器选择的条件及常用型号。
2.基本控制环节
2.1 电气原理图的绘制原则
2.2 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控制线路
2.3 异步电动机的降压起动控制线路
2.4 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控制线路
2.5 自动往返控制线路
2.6 其他控制线路环节
要求:了解绘制识读电气原理图的原则,理解电气原理图、电气安装图、电气接线图的概念作用。
掌握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起动、降压起动、制动控制线路,掌握顺序控制、多点控制、自动往返控制线路。
理解电气控制中常用的保护环节及保护原理,能够独立设计常用的基本控制环节。
3.典型控制线路的分析
3.1 分析电气控制线路的注意事项
3.2 车床控制线路的分析
3.3 铣床控制线路的分析
3.4 机床控制线路的故障分析
要求:了解分析电气控制线路的注意事项,掌握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方法与步骤。
能独立分析典型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线路。
了解电气故障的分析方法与步骤,根据电气原理图分析常见故障现象产生的原因及产生的故障范围。
4.控制电路的设计
4.1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4.2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内容
要求:了解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内容,掌握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及步骤。
5.可编程控制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5.1 PLC概述
5.2 PLC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要求:了解PLC的产生及发展经过,掌握PLC的定义及其特点,了解PLC、
计算机、继电接触控制之间的区别。
了解PLC的结构及分类,掌握PLC的硬件、软件系统及作用,理解PLC的等效电路,了解其工作方式,掌握其工作过程。
6.可编程控制器的指令系统及应用
6.1 PLC的编程语言
6.2 PLC的基本指令介绍
6.3 PLC程序设计方法
6.4 PLC编程软件的使用
6.5 PLC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要求:了解PLC常用的编程语言,掌握一种PLC的内部资源及内部器件的分配及编号,掌握一种PLC的基本指令系统,熟悉其功能指令。
掌握用功能图来设计程序的方法与步骤,能够运用PLC指令编写实时控制程序。
了解PLC 在工业应用中安全运行应注意的问题。
学时分配如下:
四、实验项目、类型、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五、有关说明
实验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50%。
六、教学参考书
[1] 周军.电气控制与PLC.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 齐占庆.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 廖常初.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