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专题三 第13讲 区域可持续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2.75 MB
- 文档页数:85
专题13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高考预测定位】本专题可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结合各类资源的普查、环境和灾害的监测考查遥感的应用。
第二部分是结合城市规划和城市功能分区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第三部分是结合野外测量、飞机、轮船的航行等考查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考查3S技术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尤其侧重考查了在沙漠逃生、交通工具和国土整治、矿产勘测等方面的实际使用。
从考核形式上看,信息呈现方式多以示意图、联系图、实际3S 信息图和文字、表格等呈现,题型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也有,但分值不重。
从能力考核上看,侧重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和图表提取信息的能力,考查了学生关于3S技术的推理和论证能力,图文转换能力。
考点细化高考命题预测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2.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应用3.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4.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1.掌握遥感的概念、特点和遥感信息判读的基本原理2.掌握遥感在区域分析中的作用,特别是在环境保护和灾害监测中的作用3.了解全球定位系统各主要组成部分4.了解全球定位系统的作用和应用范围,掌握其在全球定位导航中的作用5.能区别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6.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研究中的应用范围,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7.掌握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三者的区别8.掌握数字地球的含义【核心知识精讲】一、遥感技术的应用1.目前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方面运用广泛,具体应用分析如下:应用领域具体内容备注资源矿产资源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 普查 生物资源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环境监测 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环境、灾害监测灾害监测旱情、洪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有利于防灾减灾2.遥感技术的应用2.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并不意味着卫星定位必须使用4颗以上的卫星。
初中地理教案了解全球资源分布与可持续发展初中地理教案:了解全球资源分布与可持续发展引言: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资源分布与可持续发展。
了解全球资源分布与可持续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资源意识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全球资源分布情况,以及探讨资源利用的持续性问题。
第一部分:全球资源分布全球资源分布指的是地球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
不同地区的地质、气候、人文等因素会影响资源的分布。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种资源的全球分布情况:水资源、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
1. 水资源的全球分布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各种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球的水资源分布十分不均衡。
例如,北欧、北美和南美的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而撒哈拉以南非洲、新疆和澳大利亚的一些地区则相对匮乏。
通过地图和实地考察,学生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2. 能源资源的全球分布能源资源是支撑现代工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包括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和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等)。
不同地区的能源资源分布情况差异较大。
例如,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北美和亚洲地区则在煤炭和天然气资源方面较为富集。
学生将通过对比分析各个地区的能源资源分布,深入了解全球能源资源的利用现状。
3. 矿产资源的全球分布矿产资源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原材料,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不同矿种的分布情况也很不均衡。
例如,铁、铜、铝等金属矿产主要集中分布在南美洲、非洲和亚洲一些国家。
稀土元素主要分布在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地。
学生将通过学习地理和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了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第二部分: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又不损害后代发展的发展模式。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两个方面的内容: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军事理论答案1.国防的含义是什么?P1分哪几种类型?P2其地位和作用?P3答:国防: 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类型: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和中立型。
地位和作用:1国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2 国防是国家独立自主的前提 3 国防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2.我国国防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14答:国防建设通常包括常备军建设、后备力量建设、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建设、国防科技建设、国防设施建设以及国防教育、国防外交等3.公民的国防义务有哪五个方面?P19答:①兵役义务②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③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④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⑤支持国防建设、协助军事活动的义务4.国防动员的定义及内容?P26答:(1)国防动员也称战争动员,是指国家为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而在相应的范围内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对人力、物力、财力统一调动的紧急措施。
(2)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国防交通动员政治动员。
5.高校开设军事课的意义?P22答:高校开设军事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体现了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了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了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6.开设国防教育应贯彻什么方针?P22答:我国国防教育的方针是: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
7.我国的兵役制度是什么?P20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8.我国的武装力量由哪几个部分组成?P28答:中国武装力量是由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构成9.我国的武装力量任务是什么?P29答: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10.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几大军种组成 , 分别成立的时间?P30答:陆1927年8月月1日、海1949年4月月23日、空1949年11月11日、第二炮兵1966年7月1日11.什么是中国三位一体的的战略核力量?答:三位一体核力量就是陆基空基海基核力量12.中国解放军有哪三大条令?P185答:《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令》13.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和特点?P37答:军事思想的基本含义: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高三录播课程二〇〇六年简介湖南长郡卫星学校高三录播课程,由长郡中学各科骨干教师根据长郡高考复习教材《长郡e课堂》精心讲解并录制完成。
该课程总计一百二十四个专题225课时,其中政治十一个专题23课时,语文二十个专题34课时,数学十六个专题34课时,英语十六个专题20课时,物理十四个专题27课时,化学十五个专题28课时,历史十二个专题25课时,地理十个专题21课时,生物十个专题12课时。
湖南长郡卫星学校2006年目录第一部分政治⋅⋅⋅⋅⋅⋅⋅⋅⋅⋅⋅⋅⋅⋅⋅⋅⋅⋅⋅⋅⋅⋅⋅⋅⋅⋅⋅⋅⋅⋅⋅⋅⋅⋅⋅⋅⋅⋅⋅⋅⋅⋅⋅⋅⋅⋅⋅⋅⋅⋅⋅⋅⋅⋅⋅⋅⋅⋅⋅⋅⋅⋅⋅⋅⋅⋅⋅⋅⋅⋅⋅⋅⋅⋅⋅⋅⋅⋅⋅⋅⋅⋅⋅⋅⋅3 第二部分语文⋅⋅⋅⋅⋅⋅⋅⋅⋅⋅⋅⋅⋅⋅⋅⋅⋅⋅⋅⋅⋅⋅⋅⋅⋅⋅⋅⋅⋅⋅⋅⋅⋅⋅⋅⋅⋅⋅⋅⋅⋅⋅⋅⋅⋅⋅⋅⋅⋅⋅⋅⋅⋅⋅⋅⋅⋅⋅⋅⋅⋅⋅⋅⋅⋅⋅⋅⋅⋅⋅⋅⋅⋅⋅⋅⋅⋅⋅⋅⋅⋅⋅⋅⋅⋅4 第三部分数学⋅⋅⋅⋅⋅⋅⋅⋅⋅⋅⋅⋅⋅⋅⋅⋅⋅⋅⋅⋅⋅⋅⋅⋅⋅⋅⋅⋅⋅⋅⋅⋅⋅⋅⋅⋅⋅⋅⋅⋅⋅⋅⋅⋅⋅⋅⋅⋅⋅⋅⋅⋅⋅⋅⋅⋅⋅⋅⋅⋅⋅⋅⋅⋅⋅⋅⋅⋅⋅⋅⋅⋅⋅⋅⋅⋅⋅⋅⋅⋅⋅⋅⋅⋅⋅6 第四部分英语⋅⋅⋅⋅⋅⋅⋅⋅⋅⋅⋅⋅⋅⋅⋅⋅⋅⋅⋅⋅⋅⋅⋅⋅⋅⋅⋅⋅⋅⋅⋅⋅⋅⋅⋅⋅⋅⋅⋅⋅⋅⋅⋅⋅⋅⋅⋅⋅⋅⋅⋅⋅⋅⋅⋅⋅⋅⋅⋅⋅⋅⋅⋅⋅⋅⋅⋅⋅⋅⋅⋅⋅⋅⋅⋅⋅⋅⋅⋅⋅⋅⋅⋅⋅⋅8 第五部分物理⋅⋅⋅⋅⋅⋅⋅⋅⋅⋅⋅⋅⋅⋅⋅⋅⋅⋅⋅⋅⋅⋅⋅⋅⋅⋅⋅⋅⋅⋅⋅⋅⋅⋅⋅⋅⋅⋅⋅⋅⋅⋅⋅⋅⋅⋅⋅⋅⋅⋅⋅⋅⋅⋅⋅⋅⋅⋅⋅⋅⋅⋅⋅⋅⋅⋅⋅⋅⋅⋅⋅⋅⋅⋅⋅⋅⋅⋅⋅⋅⋅⋅⋅⋅10 第六部分化学⋅⋅⋅⋅⋅⋅⋅⋅⋅⋅⋅⋅⋅⋅⋅⋅⋅⋅⋅⋅⋅⋅⋅⋅⋅⋅⋅⋅⋅⋅⋅⋅⋅⋅⋅⋅⋅⋅⋅⋅⋅⋅⋅⋅⋅⋅⋅⋅⋅⋅⋅⋅⋅⋅⋅⋅⋅⋅⋅⋅⋅⋅⋅⋅⋅⋅⋅⋅⋅⋅⋅⋅⋅⋅⋅⋅⋅⋅⋅⋅⋅⋅⋅⋅12 第七部分历史⋅⋅⋅⋅⋅⋅⋅⋅⋅⋅⋅⋅⋅⋅⋅⋅⋅⋅⋅⋅⋅⋅⋅⋅⋅⋅⋅⋅⋅⋅⋅⋅⋅⋅⋅⋅⋅⋅⋅⋅⋅⋅⋅⋅⋅⋅⋅⋅⋅⋅⋅⋅⋅⋅⋅⋅⋅⋅⋅⋅⋅⋅⋅⋅⋅⋅⋅⋅⋅⋅⋅⋅⋅⋅⋅⋅⋅⋅⋅⋅⋅⋅⋅⋅14 第八部分地理⋅⋅⋅⋅⋅⋅⋅⋅⋅⋅⋅⋅⋅⋅⋅⋅⋅⋅⋅⋅⋅⋅⋅⋅⋅⋅⋅⋅⋅⋅⋅⋅⋅⋅⋅⋅⋅⋅⋅⋅⋅⋅⋅⋅⋅⋅⋅⋅⋅⋅⋅⋅⋅⋅⋅⋅⋅⋅⋅⋅⋅⋅⋅⋅⋅⋅⋅⋅⋅⋅⋅⋅⋅⋅⋅⋅⋅⋅⋅⋅⋅⋅⋅⋅15 第九部分生物⋅⋅⋅⋅⋅⋅⋅⋅⋅⋅⋅⋅⋅⋅⋅⋅⋅⋅⋅⋅⋅⋅⋅⋅⋅⋅⋅⋅⋅⋅⋅⋅⋅⋅⋅⋅⋅⋅⋅⋅⋅⋅⋅⋅⋅⋅⋅⋅⋅⋅⋅⋅⋅⋅⋅⋅⋅⋅⋅⋅⋅⋅⋅⋅⋅⋅⋅⋅⋅⋅⋅⋅⋅⋅⋅⋅⋅⋅⋅⋅⋅⋅⋅⋅16主讲教师:吴根深专题一我国的国家制度1 39’58”我国的国家制度2 44’57”专题二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1 42’00”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2 39’34’专题三我国的民族.宗教和外交政策1 43’12”我国的民族.宗教和外交政策2 39’54”我国的民族.宗教和外交政策3 35’29’专题四基本经济理论1 61’16”基本经济理论2 53’04”专题五企业经营与产业结构调整1 48’01”企业经营与产业结构调整2 28’12”企业经营与产业结构调整3 37’58”专题六财政.税收与金融1 47’05”财政.税收与金融2 48’45”专题七交换.消费与对外贸易1 50’23”交换.消费与对外贸易2 37’18”专题八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 40’1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 52’58”专题九联系.发展.全面地看问题1 48’01”联系.发展.全面地看问题2 55’02”专题十实践和认识1 49’57”实践和认识2 36’27”专题十一人生价值观60’35”主讲教师:马继德(第1.2.3.讲)秦洁(第4.5.6.7.8.9.10.11.19.20讲)李立军(第12.13讲)吴剑(第14.15.16.17.18讲)第一章语言知识和表达第1讲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与字形1 37’45”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与字形2 47’39”第2讲正确使用标点符号59’05”第3讲正确使用实词.虚词和熟语1 42’19”正确使用实词.虚词和熟语2 43’38”第4讲辨析.修改病句1 41’03”辨析.修改病句2 62’12”第5讲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1 38’41”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2 31’19”第6讲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1 39’05”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2 37’36”第二章古代诗文鉴赏阅读第7讲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用法1 55’54”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用法2 36’47”第8讲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1 30’00”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2 52’22”第9讲筛选文中的信息1 30’36”筛选文中的信息2 37’00”第10讲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 43’48”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2 32’46”第11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 34’56”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 35’57”第12讲古诗词鉴赏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1)42’13”古诗词鉴赏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30’46”第13讲古诗词鉴赏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 28’42”古诗词鉴赏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 42’38”第三章现代文阅读第14讲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的含意1 35’05”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的含意2 41’45”第15讲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36’29”第16讲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6’08”第17讲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7’04”第18讲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58’14”第19讲现代文阅读专题:鉴赏与评价1 42’55”现代文阅读专题:鉴赏与评价2 45’12”第四章写作第20讲基础等级发展等级1 39’44”基础等级发展等级2 31’17”第三部分数学(34课时)主讲教师:毛水(专题二.三)李建刚(专题四.五)胡波(专题一.六)李生根(专题七.八)张志忠(专题九.十)段向阳(专题十一.十二)姜海平(专题十三.十四)廖喜全(专题十五.十六)专题一充要条件的探求与判定1 40’09”充要条件的探求与判定2 52’52”专题二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与二次不等式1 42’47”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与二次不等式2 40’04”专题三函数背景下的不等式问题1 42’55”函数背景下的不等式问题2 26’45”专题四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1 63’25”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2 65’40”专题五三角函数综合1 62’37”三角函数综合2 40’44”专题六平面向量的应用1 39’19”平面向量的应用2 53’07”专题七曲线的性质和轨迹问题1 62’45”曲线的性质和轨迹问题2 31’12”专题八圆锥曲线背景下的最值与定值问题1 42’50”圆锥曲线背景下的最值与定值问题2 38’53”专题九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的判断和证明1 55’29”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的判断和证明2 40’59”专题十空间角和距离的计算与证明1 46’13”空间角和距离的计算与证明2 44’01”专题十一空间向量及应用1 54’05”空间向量及应用2 59’24”专题十二排列与组合.二次项定理的应用1 60’46”排列与组合.二次项定理的应用2 49’43”专题十三概率统计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1 54’37”概率统计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2 53’48”专题十四导数的应用(文)1 46’41”导数的应用(文)2 44’33”导数的应用(理)1 47’40”导数的应用(理)2 40’11”导数的应用(理)3 23’11”专题十五数学建模49’32”专题十六开放性与探究性问题的求解1 54’17”开放性与探究性问题的求解2 57’44”第四部分英语(20课时)主讲教师:高健(基础知识编专题一. 综合能力编专题四)刘德华(基础知识编专题二)伍卓林(基础知识编专题三. 九. 十. 十一)董朝(基础知识编专题四. 综合能力编专题三)张莉娟(基础知识编专题五. 综合能力编专题一)梁高显(基础知识编专题六.八)陈晓(基础知识编专题七)宁希宏(综合能力编专题二.五)基础知识编专题一名词38’16”专题二形容词/副词56’45”专题三助动词和情态动词45’44”专题四动词时态及语态(1) 43’11”动词时态及语态(2) 40’26”专题五复合句39’53”专题六不定式52’02”专题七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1) 36’39”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2) 38’37”专题八主谓一致63’22”专题九倒装37’39”专题十强调句型30’03 专题十一虚拟语气(1) 37’17”虚拟语气(2) 43’36”综合能力编专题一单项填空39’40”专题二完形填空44’16”专题三阅读理解(1) 47’17”阅读理解(2) 42’42”专题四阅读填空41’46”专题五书面表达51’35”第五部分物理(27课时)主讲教师:扈炳芳(专题一.八)刘辉(专题二.三)徐天星(专题四)王秋云(专题五.六)杨秀芳(专题七.十二)张岳斌(专题九)罗振科(专题十.十一)王思远(专题十三.十四)专题一力物体的平衡1 50’08”力物体的平衡2 57’52”专题二物体的运动1 44’30”物体的运动2 47’40”专题三运动定律及其应用1 45’53”运动定律及其应用2 48’26”专题四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1 48’10”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2 29’02”专题五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1 45’28”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2 45’05”专题六动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1 49’03”动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2 41’57”专题七电路分析1 60’48”电路分析2 41’37”专题八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1 47’49”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2 48’51”专题九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1 50’20”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2 32’34”专题十电磁感应的规律及其应用1 39’39”电磁感应的规律及其应用2 49’30”专题十一振动和波1 45’25”振动和波2 45’39”专题十二热学.几何光学和近代物理1 31’17”热学.几何光学和近代物理2 33’50”专题十三中学物理实验(一)---------基本仪器学生实验1 36’00”中学物理实验(一)---------基本仪器学生实验2 35’40”专题十四中学物理实验(二)---------演示实验设计性实验61’50”第六部分化学(28课时)主讲教师:姚建民(专题一)晏曦(专题二.三.七.十.十五)胡志辉(专题四.十二)黄敏洁(专题五.十一)罗清华(专题六)肖斌武(专题八.十三)刘欣(专题九.十四)专题一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1 48’55”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2 54’27”专题二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1 45’51”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2 42’44”专题三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40’35”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35’34”专题四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 42’39”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2 45’44”专题五电解质溶液1 44’31”电解质溶液2 47’10”专题六原电池.电解原理及其应用1 42’47”原电池.电解原理及其应用2 57’47”专题七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53’54”专题八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1 52’03”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2 56’40”专题九无机框图题推断1 48’56”无机框图题推断2 53’37”专题十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43’24”专题十一有机物的性质1 39’15”有机物的性质2 44’00”专题十二有机推断及其合成1 35’00”有机推断及其合成2 49’41”专题十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41’40”化学实验基本操作2 57’08”专题十四综合实验设计与评价1 47’20”综合实验设计与评价2 36’40”专题十五物质的量及溶液的计算1 40’43”物质的量及溶液的计算2 39’16”第七部分历史(25课时)主讲教师:许富生(专题一.四.九.十一)胡芳(专题二.三.八.十二)廖福春(专题五.六.七.十)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1 43’41”中国古代政治2 60’03”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1 40’12”中国古代经济2 41’00”中国古代经济3 48’52”专题三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1 47’47”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2 23’41”专题四中国古代思想文化1 39’0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2 45’48”专题五近代列强侵华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1 62’02”近代列强侵华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2 47’22”专题六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一)1 63’14”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一)2 68’26”专题七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二)1 46’32”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二)2 53’38”专题八共和国史1 54’36”共和国史2 22’34”专题九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一)1 47’33”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一)2 45’15”专题十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二)世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史1 53’17”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二)世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史2 40’31”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二)世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史3 49’52”专题十一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66’27”专题十二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1 48’41”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2 61’40”第八部分地理(21课时)主讲教师:陈英(专题一.二.五.八)李玉辉(专题三.六.七)贺明岳(专题四)田文新(专题九.十)专题一图像系统1 42’52”图像系统2 58’59”专题二宇宙中的地球1 46’47”宇宙中的地球2 43’29”宇宙中的地球3 35’52”专题三大气1 49’45”大气2 41’02”专题四陆地和海洋1 41’01”陆地和海洋2 37’41”专题五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1 33’54”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2 39’47”专题六农业.工业与交通1 39’08”农业.工业与交通2 36’29”专题七人口.城市.文化景观与旅游活动1 48’33”人口.城市.文化景观与旅游活动2 29’29”专题八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 43’09”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2 40’52”专题九世界地理1 37’35”世界地理2 51’49”专题十中国地理1 40’32”中国地理2 29’39”第九部分生物(12课时)主讲教师:肖烨专题一非生命物质与生命活动1 44’20”非生命物质与生命活动2 50’27”专题二生命物质与生命活动1 45’37”生命物质与生命活动2 29’56”专题三光和作用.呼吸作用与农作物产量56’59”专题四调节与免疫50’38”专题五内环境稳态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6’32”专题六生物的变异与育种57’47”专题七生物工程48’46”专题八遗传规律与应用52’09”专题九细胞增殖.生殖与发育43’18”专题十实验与实验设计35’42”。
西城教育研修学院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学第 13 周研修活动安排(2016年11 月21 日—2016年11 月25 日)政治11月22日(星期二)上午8:40在北京13中分校,初中政治研修活动。
内容:初中政治学科探索新教材系列研究课(“生命是永恒的吗?”同课异构),主讲人:刘心蕊、刘世迎。
请全体初中政治教师准时参加。
(温馨提示:13中分校在北二环德胜门东南,西向东辅路上。
)11月22日(星期二)上午8:40,在北京35中高中部勤美楼Q401(地址:地铁4号线新街口站C口出,往东过马路,或B口滚梯出,往南过马路;111路\7路\105路\508路\47路,新开胡同下车)高一二年级政治南北区联合研修活动。
内容:高二常态教学研究课“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主讲:赵钰老师。
请高一二年级政治教师参加。
11月22日(星期二)上午8:30,高三政治网络研修活动。
内容:博物馆教育与高三复习,请老师们安排时间去博物馆参观,并进行网络交流,以网络跟帖作为参与记录。
推荐博物馆及展览:军博“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展;首博“大元三都”“养心殿”特展;也可自行选择其他博物馆参观。
请全体高三政治教师参加。
物理11月22日(星期二)上午8:30在二附中三百座,物理学科开放日活动。
内容:二附中物理教研组展示交流,各年级研究课,评课研讨。
主讲人:二附中物理组老师。
请全体高中物理教师参加。
英语11月23日(星期三)下午1:50在北京八中初中部举行初二英语研修活动。
内容:阅读教学研究课(同课异构)M8 U2 Accidents。
课后请老师们到阶梯教11月23日(星期三)下午2:00在研修学院北址302教室,初三英语研修活动。
内容:九下教材使用建议( Module1 - Module4 )。
主讲人:161中和156中初三备课组。
请初三年级英语教师准时参加。
11月23日(星期三)下午2:00在北京四中高中部501教室举行高一英语研修活动,内容:Unit6 Lesson1 Western Paintings 主讲人: 孙玲,请高一英语教师参加。
专题13 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和特点(1)形成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形成集聚效应。
通过集聚效应,功能区逐渐形成。
(2)特点①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①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主要的城市功能区现分化知识点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称为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城市功能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模式是同心圆模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在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影响租金高低的因素是: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①距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商业、住宅和工业的付租能力随空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①交通通达度:一般来说,交通通达度越好,地租越高。
城市内不同区位土地的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2)社会因素:包括收入状况、知名度和因种族宗教、人种的聚居等;①收入是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①知名度对于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①种族因素对住宅区分化的影响也很大(3)历史文化;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可继承和改造;①城市早期的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在的功能分区。
①城市的发展和更新要考虑继承和保持原有特色。
①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原有的功能分区现在也可能完全改变。
地理二轮13类大题答题规范演讲稿专题一地球运动规律12题1.昼夜长短与太阳高度变化分析类题目答题规范在描述昼夜长短变化类问题时,注意描述出昼和夜两方面的变化状况,不同时间段的变化状况,极值状况,还要描述出总体状况。
还要如上题中第(4)问,有的同学答成“昼长夜短”,该答案只能得2分。
因为该答案只描述了整体状况,没有描述出变化趋势和变化极值。
还有的同学答成“昼先变长,达到最长,然后变短”,该答案只能得3分,因为该答案丢掉“夜”的变化状况。
在表述分布范围题目时,注意范围起止点的范围要准确。
如第(3)问中,有的同学答成“70°N以北地区”该答案只能得2分。
因为该范围不包括70°N。
可以修订为“70°N及其以北地区”。
专题二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变化12题2.地形特征与地质作用过程分析类题目答题规范(1)在描述地质作用过程时,注意逻辑要严密,表述清楚各个环节所受的力,用词准确。
该类型题目主要按照环节给分。
如第(1)问,该题采分点大致如下:三角洲(2分)、泥沙(2分)、顶托作用(2分)、流速缓慢(2分)、沉积(2分)。
有的学生答成“三角洲。
河流带来的泥沙在入海口冲积形成三角洲”。
该答案“三角洲”得2分,“河流带来泥沙”得2分。
丢到其中两个环节扣4分,“冲积”用词不准确扣1分。
(2)在描述地形类型类问题时,注意既要说出主要的地形,还要描述地势的变化。
如在描述下区域地形特征时,有的学生表述为“沙漠广布,地势起伏大”,则该题基本上不得分,因为“沙漠”不属于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大”只描述了特征,没有描述变化的方向。
专题三大气运动规律12题3.气温与降水差异成因分析类题目答题规范在分析气温或降水差异成因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区域中局部地区定位要准确,分析过程要严密,不能丢掉关键语句。
如在第(2)问中,有的同学答成“①地位于大兴安岭西侧,受冬季风影响大,②地位于平原,受冬季风影响小”。
该答案不会给分。
陆地自然资源一、陆地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1)概念:人类直接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并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在协调系统平衡中起核心作用。
(2)分类 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动力的自然资源常规能源:大规模广泛应用技术比较成熟的能源资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等)新能源:未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核能、风能、潮汐能等)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相互关系图二、我国的自然资源(一)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1)自然资源大国:土地面积、矿产世界第三、耕地世界第四、河流径流、森林面积世界第六(2)人均资源不足:人均土地、耕地占世界人均量的1/3、径流量占1/4、森林占1/5、矿产占3/5(二)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1)水资源特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总量丰富(年江河径流量世界第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水资源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的变率大) (2)水能资源特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蕴藏量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地区分布不均。
实际开发水能从多到少:西南、中南、西北、华东、东北、华北。
70%分布在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区,其中长江水系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
目前,已开发的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
(3)水资源短缺问题及措施紧张 原因 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 季节、年际变化大人口剧增,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浪费严重水污染解决 办法 跨流域调水(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引黄入晋、南水北调)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兴修水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控制人口增长,节约和合理用水、合理调整水价 防治和治理水污染(4)水资源短缺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西北内陆:水资源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要节约和合理用水,保护地表水、地下水。
知道塔里木河、黑河的调水。
第13讲原子结构化学键1.掌握元素、核素、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原子构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含义。
2.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掌握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
4.了解化学键的定义。
5.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6.掌握电子式的表示方法。
本部分内容是高考的常考点,高考中常以选择题型出题。
考查原子(离子)的结构及微粒间的数量关系,也常考查对元素、核素、同位素概念的理解以及结合元素周期表的推断等。
【核心素养分析】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离子或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不同层次认识原子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能从不同层次认识分子的构型,并对共价键进行分类,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运用原子结构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与规律。
能运用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揭示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认识共价键的本质及类型,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分子的空间结构及性质,并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3.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原子结构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知识点一原子结构、同位素1.原子结构(1)原子的构成粒子原子A ZZ个——决定元素的种类(A-Z)个在质子数确定后决定原子种类同位素Z个——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2)构成原子或离子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①原子中:质子数(Z)=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③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
如Mg2+的核外电子数是10。
④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
如Cl-的核外电子数是18。
(3)一个信息丰富的符号【特别提醒】①原子中不一定都含有中子,如11H中没有中子。
②电子排布完全相同的原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原子,如互为同位素的各原子。
第十三讲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经济思想指引下,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高质量发展,集中体现了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更通俗地说,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推动高质量发展,对于我国发展全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过去,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在我国发挥了很大作用,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步伐,但现在再按照过去那种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来做,不仅国内条件不支持,国际条件也不支持,是不可持续的。
如今,我国一年的经济增量,就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规模。
由于体量和基数变大,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在保就业、惠民生方面的效应明显增大,同时,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对资源环境的消耗也成倍增加。
中国经济既“做不到”也“受不了”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
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粗放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循环不畅问题十分突出。
同时,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多点突破。
我们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适应科技新变化、人民新需要,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
这样,供求才能在新的水平上实现均衡,我国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也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
我们要重视量的增长,但更要重视解决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
第13讲交相辉映的多极化与全球化——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立德树人/多维思考/导向教学从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来看: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孕育了经济全球化的萌芽,三次工业革命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冷战”结束标志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
但当前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去全球化运动风起云涌,部分国家推行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给世界贸易带来了不确定性。
从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来看:伴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的崛起,为世界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中国在全球治理领域表现愈发抢眼,不论是倡导成立亚投行、创设金砖银行,还是主办APEC会议、G20峰会等,都是中国崛起带来国际话语权上升的有力注脚。
从近三年的高考命题点来看:多元并存的国际政治和如履薄冰的全球化趋势等是本专题的热考点。
在备考时,要从国际关系的高度认识两极格局的建立和瓦解,从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的深度认识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加强的必然性,同时要与新中国的外交进行链接,认识政治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中国的深刻影响,明确中国在当今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上,美苏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两极对峙格局;随着欧共体、日本、中国、不结盟运动影响力的增强与苏联的解体,多极化趋势日益突显。
经济上,各国经济的依赖性与互动性日益增强,呈现出体系化、区域集团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线索一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是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总趋势(1)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线索二二战后至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1)区域集团化趋势:从欧共体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扩大的东盟、非洲联盟的成立等都是当今世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主要表现。
解密13 区域可持续发展A组考点专练考向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021·浙江高三学业考试)海草为海洋中的高等被子植物,有“海洋之肺”之称。
近年来所罗门群岛种植海草,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略图。
完成下面小题。
1.甲所在板块是()A.印度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C.欧亚板块D.南极洲板块2.种植海草对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有()①净化水质②提供农副产品③改变洋流性质④为鱼类提供栖息地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020·浙江高三其他模拟)四川若尔盖湿地草原自然保护区(如下图示意)地处青藏高原东缘,若尔盖一带是隆起过程中相对断陷下沉的低凹地。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若尔盖开始了一场“向沼泽湿地要草原”的激进运动,湿地面积急剧萎缩,草场不断退化、沙化。
近年来,生态恢复工程虽已开始,但仍可谓任重而道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玛曲水文站测控区在黄河天然河段中含沙量较小,主要是因为()A.大坝拦截泥沙B.地势相对较高C.该处黄河流量小D.湿地的调节作用4.推测若尔盖湿地急剧萎缩的主要原因是()①排水抽干湿地②全球气候变化③过度放牧④盲目开采泥炭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020·浙江绍兴市·高三月考)风沙流会对公路产生严重的威胁,需要因地制宜采取治沙措施。
左图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固沙工程,右图是青藏铁路沙害路段(沱沱河、错那湖路段)的石方格沙障治沙工程。
完成下面小题。
5.两地沙害严重,其沙源产生的共同原因是()A.气候干,植被稀少B.气温高,蒸发旺盛C.海拔高,降水不足D.人口多,农业发达6.关于两类不同治沙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草方格沙障固沙成本低,但治沙效果较差B.草方格沙障可削减风力,但不能涵养水分C.石方格沙障增大摩擦力,涵养水分更有效D.石方格沙障能就地取材,使用寿命更长久7.(2020·浙江衢州市·高三一模)据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高二地理学案第13讲——西亚和北非编选:陶友金审核:赵华时间:16—3—24【学习目标】1. 以中东地区为例,说明地理位置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
2.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区域特征的成因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3. 通过分析以色列农业发展状况,阐述其借鉴意义。
4. 以沙特石油产业的发展为例,探究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之路。
【自主预习】一、中东的位置与范围1、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国家的名称:①____、②____、③___④____、⑤____。
上述国家,主要生产石油的有__(填字母)。
2、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水域名称:⑥____、⑦____、⑧____、⑨____、⑩____、○11____。
3、写出海峡、河流的名称:a____海峡、b____海峡、C____运河、d____河、e____河。
其中,d、e河流流经的平原叫____平原,也叫____平原,是古文明王国的所在地;图中另一个古文明源地是____。
4、据图说出苏伊士运河和霍尔木兹海峡的重要性。
二、西亚和北非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①据图12.4,说出中东的地形特征:②形成中东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2、右图为中东地区的气候类型图,据图说出该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其中分布面积最广的是哪种气候。
3、水文——降水少,河流稀少4、矿产资源——石油、磷矿①请你从资源、交通、市场3个角度分析:中东成为“世界石油宝库”的原因?②说出图中西亚石油的三条从波斯湾输出的海上通道:三、西亚和北非的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阿拉伯世界”2、工业:石油出口加工为支柱3、农业——畜牧业、灌溉农业、地中海水果产区4、旅游——沙漠旅游业、埃及金字塔【课堂探究】[探究1]——沙特阿拉伯材料一:2010年第41届上海世博会上,沙特阿拉伯展馆(下图)定名为“阿拉伯之城”,主题为“生命的活力”,其灵感来自于沙漠中的绿洲,主体建筑像一艘高悬于空中的大船,展馆着重展示在没有常年有水河流和湖泊的严酷自然环境下,如何创建美丽的城市、营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