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专题8升华和凝华含解析.doc
- 格式:doc
- 大小:120.50 KB
- 文档页数:10
中考物理真题选及详解汽化液化升华凝华1.(2020·湖北省孝感市)下面是与热现象有关的四幅图形,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 图甲中寒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而成B. 图乙中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C. 图丙是某次温度计读数的示意图,这样读数会使测量结果偏大D. 图丁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曲线,其中晶体在BC段不吸收热量2.(2020·黑龙江省绥化市)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 夏天,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B. 冬天,窗玻璃内表面出现冰花C. 清晨,路边草叶上结有露珠D. 衣橱里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3.(2020·重庆A)下列热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A.“结气而成露”露是液化形成的B.“凝气而成成霜”.霜是升华形成的C.滴水而成冰”,冰中分子陈止运动D.“融雪自成溪”雪熔化时内能不变4.(2020·四川省甘孜州)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 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是升华现象B. 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 深秋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D. 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5.(2020·山东省滨州市)甲乙两图分别是根据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图甲:冰在BC段处于液态B. 图甲:冰熔化的时间为10minC. 图乙:水的沸点为98℃D. 图乙:实验地点的大气压强高于1标准大气压6.(2020·贵州省黔东南州)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B.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 “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7.(2020·山东省泰安市)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现象判断正确的是()A. 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是汽化现象B. 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是液化现象C. 冬天教室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凝华现象D. 衣柜中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是熔化现象8.(2020·江苏省泰州市)下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 冻衣服晾干B. 树叶上的露的C. 湿衣服晾干D. 蜡烛滴“泪”9.(2020·河南省)“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霜的形成属于()A. 凝固B. 液化C. 凝华D. 升华10.(2020·山东省潍坊市)2020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个“世界水日”,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升华、凝华及三态变化升华(1)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2)常见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雪人没有熔化但逐渐变小等。
干冰升华碘升华雪人变小凝华(1)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2)常见现象: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雪、霜、雾凇的形成等。
霜雾凇窗户冰花物态变化现象辨析1.在后面的横线上填写正确的物态变化的名称(1)冬天,早晨树枝上的霜;(2)夏天,清晨草上有露水;(3)湿衣服晾干了;(4)冰箱中水结成了冰;(5)铁块化成了铁水;(6)冬天,湿衣服冻干了;(7)用蜡水浇铸模型;(8)冷藏的瓶子在常温下外表出汗;(9)用久的灯泡丝变细。
2.《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固形成,需要放热D.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汽化,需要吸热4.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式。
以下列出了几种物态变化的过程,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a、干冰升华吸热b、干冰熔化吸热c、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放热d、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放热e、水蒸气以干冰为凝结中心成雨f、小冰晶下落熔化吸热a eA.→→→a c d f B.→C.→→→→→a d fa b c d e f D.→→5.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加热时会看到紫红色气体,这种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物态变化是,已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113.7C,如图所示的两种加热方式中,图(填“甲”800C,碘的熔点为︒或“乙”)更好,因为另一种加热方式还可能会出现(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一、选择题1.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吸收热量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成水,再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放出热量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此过程吸收热量2.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A.积雪消融B.湖面起雾C.瓦上结霜D.衣服变干3.下图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为了能较快地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又要防止碘熔化,下列加热方式合适的是(碘的熔点为113.7 ℃,酒精灯外焰温度约800 ℃)( )A.浸入开水中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C.放入冰水混合物中D.置于常温下的空气中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B.深秋,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C.夏天,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D.冬天,背阴处的雪没熔化却变少5.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6.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
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
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7.“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
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升华和凝华知识点一: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如在严寒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晾干;放在衣橱内的樟脑丸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如树枝上的雾凇、玻璃上的冰花的形成。
【例题1】如图所示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答案】C【解析】A选项中是由于水蒸发吸热所致;B选项中水烧开冒出的“白气”是从壶中汽化出来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放出热量液化而成的小液滴;C选项中雪在低于0℃的环境中发生了升华现象,直接从固态变成了气态跑到空气中去了;D选项中湿衣服变干是水发生了蒸发,属于汽化现象.【例题2】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A.冰化成水 B.露的形成 C.雾的形成 D.霜的形成【答案】D【解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A、河里的冰化成水,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露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附着在植被表面,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属于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
知识点二: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⑴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钨)会变细,灯泡内壁会变黑。
⑵人工降雨:人们从陆地向云层发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或从飞机上向云层撒干冰,从而达到降雨的目的。
这一实例中包括几种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分别是什么物态变化?【例题3】小付买了…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
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成了小雨滴。
升华和凝华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难点是怎样在各种物态变化中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
学习时应注意结合自然界中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注意对各种物态变化及其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中考命题多以填空题和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一、升华1.定义物质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如:橱柜中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变小,在樟脑球变小的过程中,樟脑球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冬天,挂在外面刚洗完的衣服上结的冰没有熔化过了一段时间衣服也晾干了,原因是冰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这都是升华现象。
2.升华吸热把少量固态碘放人烧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然后微微加热,在用慢火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紫色气体充满整个烧瓶,并且固态碘逐渐减少,最后不见了,而盛碘的烧瓶中没有液体出现,也就是固态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而在此过程中我们对碘加热,说明碘的升华过程是吸热过程。
以上现象说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要吸热,即升华吸热。
应用:物体升华从周围环境吸热有降温制冷的作用,其应用有人工降雨、贮藏食物、医学手术等。
二、凝华1.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如北方冬天窗户内侧的冰花,冬天树枝上的雾凇,地上的霜等都是凝华现象。
2.凝华放热在碘升华的实验中,当我们停止加热后,慢慢地我们看到容器中碘蒸气遇冷又凝华成固态的碘颗粒,附着在玻璃盖上。
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可以通过逆向思维理解凝华过程,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逆向思考时,凝华应该是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升华吸热,则凝华放热。
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就是由于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当气温低于0℃时,水蒸气才会凝华,所以下霜前气温低,即霜前冷;下雪后,雪熔化或升华,会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所以雪后寒。
三、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1.六种物态变化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过程,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过程。
2.常见自然现象中的物态变化重难点01 升华、凝华现象及判定夏天,人们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冰棒纸外面有“白霜”,这是由于()A.白气和白霜都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B.白气和白霜都是水蒸气凝固而成的C.白气是水蒸气凝固而成,白霜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D.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白霜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夏天剥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的周围冒“白气”,“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液化形成的。
考点07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知识回顾】考点一、汽化与液化1.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是指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晾晒衣服干的快等)、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撑开、把地下积水扫开等)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如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有关。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
2)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与联系:第一、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第二、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第三、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第四、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不同物体蒸发快慢不同。
(5)汽化时能量的传递:汽化时要吸热。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
3.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4.液化时能量的传递:物质液化时要放热。
考点二、升华与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升华时能量的传递:物质升华时要吸热。
如: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3.常见升华现象: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④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升华和凝华(含解析)中考物理专题练习-升华和凝华【一】单项选择题1.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极端恶劣天气不断出现,许多本应是春暖花开的地方,却出现〝四月飞雪〞的奇观.〝雪〞的形成属于以下哪种物态变化〔〕A.凝华B.凝固C.升华D.熔化2.以下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A.夏天的早晨,草叶上出现露珠B.衣柜里的樟脑球慢慢变小C.寒冷的冬天,河水结成冰D.寒冷的冬天,室内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3.我们晾晒的湿衣服变干了,这种现象属于下面哪种物态变化〔〕A.液化B.升华C.汽化D.凝固4.以下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夏天雪糕的周围产生〝白气〞B.冬天黄河结冰C.冬天雪花飘舞D.碘变成碘蒸气5.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积水干涸 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露 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6.以下现象,需要吸热的是〔〕A.下雾B.下霜C.降雨D.结冰7.下面是小丽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B.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8.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选项是〔〕A.炒菜时,一掀开锅盖就会出现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掉了D.白炽灯用久了,灯泡的内壁会变黑,是因为灯丝中的钨发生升华和凝华的缘故9.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水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C.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 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10.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理原理.«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关于露的形成;«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关于霜的形成.以下判断中正确的()A.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B.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C.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D.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11.水能结冰,并能融化成水,水能在太阳照射下变成水蒸气,这说明〔〕A.物质是变化运动的B.物质有质量C.同一物体的物质可以减少D.同一物体的物质可以增加12.熬制糖水的时间越长,糖水的味道会越甜. 这是由于加热的过程中,糖水里的水发生了以下哪种物态变化,使糖水中的水份不断减少〔〕A.凝固B.凝华C.汽化D.升华13.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水沸腾时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B.从冰箱里拿出的冰块周围出现〝白气〞是升华现象C.水蒸气液化成水,分子间距离增大 D.冰雹在下落过程中表面熔化成水需要吸收热量【二】多项选择题14.对以下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选项是〔〕A.严冬窗户内表面出现窗花,是水蒸气凝华吸热形成的B.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是雪升华吸热C.给高烧病人擦涂酒精来降温,是利用酒精蒸发吸热D.天冷时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15.从冰箱内拿出的牛肉,上面有一层白粉,白粉的形成原因与以下图中相同的是〔〕A.坚固的冰 B.飘渺的雾 C.晶莹的雾凇 D.雪白的霜16.以下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A.放在衣箱内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后变小了 B.冬天湿衣服放在室外冰冻后,衣服慢慢干了C.用久了的电灯丝比新时细D.放在盘子里的水,一段时间会变少17.关于雨、露、霜、雾的成因,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C.雨水是水的液化形成的D.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18.下面是我们常见的几种自然现象,其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霜的形成B.雾的形成C.露的形成D.雪花的形成【三】填空题19.如图是水的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是________,同时伴随着________热;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_______ _,同时伴随着放热。
知识点1、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1)升华现象: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2)升华吸热实例: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2、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1)凝华现象:①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②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2)凝华放热实例: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凝华而成的。
003升华与凝华典例放送【典例1】下列发生了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 .洒在地板砖上的水不见了B .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C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越来越小D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典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初春,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属于升华现象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属于液化现象C.深秋,树叶上形成“霜”属于凝固现象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属于汽化现象【典例3】在“冰城”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嘴中呼出的“白气”是凝华现象B.用雪制成的雕塑一段时间会变小,是汽化现象C.雪的形成过程是放热过程D.冰放在手中融化了,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升高【典例4】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单层的不锈钢盆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盆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将装有西瓜汁的小塑料杯放在盆中的冰块里,几分钟后西瓜汁变成了水果冰棍,这时观察到盆外壁出现白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西瓜汁变成了冰棍,属于凝华B.西瓜汁变成冰棍的过程,内能增加C.白霜是盆周围的水蒸气放热形成的D.吃冰棍感觉凉爽,因为冰棍含有的热量少【典例5】如图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
按照图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先调整固定____(A/B)的位置,再调整固定_____(A/B)的位置。
往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液态的水________(填物态变化)成水蒸气从烧瓶口部冒出。
专题8 升华和凝华一.选择题(共16小题)1.(2018•重庆)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放在衣柜中的卫生球慢慢消失B.荷塘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C.嘉陵江上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D.武隆仙女山上冰雪消融的过程【分析】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解答】解:A、放在衣柜中的卫生球慢慢消失,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A符合题意;B、露珠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不合题意;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C不合题意;D、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2.(2018•淮安)下列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盛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C.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D.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逐个分析选择项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然后与题目要求相对应从而确定答案。
【解答】解:凝华指的是物体由气体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
A、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土地干涸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结果,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故C符合题意;D、湖水结冰,是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凝固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18•乌鲁木齐)利用干冰(固态CO2)进行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 B.凝华 C.汽化 D.液化【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三种状态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初三物理升华和凝华试题答案及解析1.(2分)如图所示,年初在同安区出现的雾凇被许多网友误传为雪,雾凇和雪形成过程的相同点是()A.都由水直接变成B.都由水蒸气直接变成C.都要放出热量D.内能都保持不变【答案】BC【解析】雾凇和雪都是固态,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雾凇和雪都要放出热量,其内能减少。
正确的选择是B、C。
【考点】物态变化内能2.我国民间有名谚语“霜前冷、雪后寒”。
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热。
【答案】凝华;吸【解析】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凝华现象而形成的,凝华放热;雪在熔化时需要吸热。
所以“霜前冷、雪后寒”。
【考点】物态变化3.下列物态变化的事例中,不正确的是()A.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华现象B.夏天荫凉地方的石头比较湿润,这是液化现象C.看到灯泡里变黑是灯丝先升华后凝华D.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或消失,这是汽化现象【答案】D【解析】物态变化涉及到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的六种变化,在判断物态变化种类时要分清变化前后的状态,再确定名称。
电冰箱中的霜的形成是由于冰箱内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夏天阴凉地方石头上较湿润,是液态水的出现,它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灯泡变黒是由于固态灯丝在高温时升华成气态,钨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灯泡壁凝华而成的;樟脑丸在常温下是固态的,一段时间后变小或消失,变为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考点】物态变化判断4.寒冷的冬天,人们在外面活动时经常会长出“白眉毛”或“白胡子”,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该现象形成的原因。
【答案】人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白眉毛”或“白胡子”。
【解析】首先这些“白眉毛”或“白胡子”是固态,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汽转变过来的,这个过程是凝华,而凝华需要放热,故这是在寒冷的冬天才出现的现象;所以我们只要把水蒸汽放热、凝华这些词语说出来,组合成合适的语言就是正确的。
专题8 升华和凝华一.选择题(共16小题)1.(2018•重庆)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放在衣柜中的卫生球慢慢消失B.荷塘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C.嘉陵江上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D.武隆仙女山上冰雪消融的过程【分析】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解答】解:A、放在衣柜中的卫生球慢慢消失,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A符合题意;B、露珠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不合题意;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C不合题意;D、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2.(2018•淮安)下列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盛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C.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D.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逐个分析选择项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然后与题目要求相对应从而确定答案。
【解答】解:凝华指的是物体由气体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
A、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土地干涸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结果,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故C符合题意;D、湖水结冰,是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凝固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18•乌鲁木齐)利用干冰(固态CO2)进行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 B.凝华 C.汽化 D.液化【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三种状态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3.4 升华和凝华(考点解读)(解析版)1、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物质升华时要吸热。
注意①升华和凝华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两种状态之间直接的相互转化,中间并没有经过液体这个过程;②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发生升华和凝华现象,它仅限于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
2、生活中的升华现象:例如碘化钾、干冰、硫、磷、樟脑等物质都有很显著的升华现象,冰冻衣服风干也是升华现象。
3、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冬天“窗花”是凝华现象,日光灯管两端变黑是钨丝先升华后凝华生产的。
4、水的三态变化(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等,也就是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使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3)水的三态变化图:【考点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典例1-1】(2023•衡水模拟)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昆虫身上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会吸热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块“冒白气”,是汽化现象,会放热C.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凝华现象,会放热D.植物上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会吸热【答案】C【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A、露珠的形成是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会放热,故A错误;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块“冒白气”,是液化现象,会放热,故B错误;C、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会放热,故C正确;D、植物上雾凇的形成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会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典例1-2】(2023•蚌山区三模)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乘组返回地球。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是实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答案】C【解析】A、冰雪遇暖消除,属于熔化现象;B、水烧开时冒出“白气”属于先汽化后液化现象;C、草叶上形成“白霜”属于凝华现象;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属于汽化现象.故选C.【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2.今年夏季,我市进行了人工降雨,使用的主要材料之一是固体干冰,使用固体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应用了干冰时(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的特点。
【答案】升华吸收【解析】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常温下可以迅速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热量,使周围空气的温度快速下降,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实现人工降雨.【考点】升华吸热3.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A.春天到了,积雪融化B.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C.秋天的早晨,出现大雾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霜【答案】D【解析】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其中没有液态出现。
积雪融化是熔化;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雾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粉末状固体。
【考点】物态变化的判断4.小明发现,在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很容易造成碘的熔化.针对上述不足,小明与他的同学们讨论后将实验进行改进:将装有固态碘的玻璃管放入沸水中,玻璃管中很快就有紫色的碘蒸气产生,并排除了碘熔化的可能性.实验表明在碘升华和熔化时需要__________热量.是什么因素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吸收、温度【解析】解决此题需掌握: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在物态变化的六个过程中,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和凝华过程都需要放出热量.联系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即可解答此题.实验表明在碘升华和熔化时都需要吸收热量.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很高,能很快达到碘的熔点使其熔化,而沸水的温度只能达到100℃,不会达到碘的熔点,所以才会升华,可见温度对碘的升华和熔化有影响.【考点】碘的升华实验5.如右图所示,在“人工造雪”实验中,锥形瓶中放入少量的碘粉,在靠近碘粉的上方悬挂一段棉线,塞紧瓶塞,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然后使其冷却。
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2020 河南)“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霜的形成属于A.凝固B.液化C凝华 D.升华【答案】C2.(2020 内蒙古通辽)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B. 地面上的水消失,与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形成原理相同C.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过程中,需要吸热D. 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答案】C3.(2020 北京)隆冬,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熔化B. 凝固C. 液化D. 升华【答案】B4.(2020 湖北黄冈)下列现象由液化产生的是A. 吉林雾淞B. 草上露珠C. 浓雾消散D. 冰雪融化【答案】B5.(2020 湖南常德)下列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 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这个过程要吸热B. 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升华现象C. 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玻璃片常常模糊不清,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发生了凝华【答案】B6.(2020 四川成都)在“新冠”疫情期间,口罩成为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常因口罩佩戴不严实,出现眼镜“起雾”的情况。
“起雾”是因为发生了()A. 液化现象B. 汽化现象C. 熔化现象D. 升华现象【答案】A7.(2020 江苏连云港)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B. 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C. 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D. 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答案】C8.(2020 江苏南京)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①冰袋降温②冰冻的衣服晾干③干冰变小④冰花的形成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C8.(2020 辽宁本溪)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吸热过程的是()2.以下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是()A.冬天,江边常出现美丽的雾凇B.打开暖水瓶盖,会看到瓶口冒出的“白气”C.打开衣柜,发现曾经放置的樟脑球变小了D.深秋的早晨,常看到地面上有霜3.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C.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的实例中,正确的是()A.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是升华现象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冰冻的衣服变干是蒸发现象D.食盐在水中消失不见是溶化现象5.下列有关热现象及其解释中正确的是()A.冬天早晨常出现大雾,是由于升华形成的B.夏天打开冰棍包装纸时常冒“白气”,是由于升华形成的C.秋天出现的白霜,是由于凝华形成的D.冬天窗户玻璃上有时出现小水珠,是由于凝华形成的6.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描述的情境中都涉及物态变化过程,其中放热的是()7.以下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衣柜里放樟脑片,利用了很容易汽化的缘故B.气温低于酒精熔点的地方,能使用水银温度计C.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D.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时,在冷冻室要液化,在冷凝器要汽化E.冰箱冷冻仓内壁附着的“白霜”是凝华现象F. 0摄氏度的冰变成0摄氏度的水内能不变8.生活中的很多现象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可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外表面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华现象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春天早晨常见的雾是液化现象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属于凝华现象②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③将﹣18℃的冰块放在冰箱的0℃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一定增加④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10.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B.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来降低体温是因为酒精蒸发时要吸热C.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D.家庭电路短路时,保险丝烧断,属于液化现象二.填空题(共2小题)11.填写下列现象物态变化的名称:(1)严冬之夜玻璃室一侧出现“冰花”;(2)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3)夏天冰箱拿出棒冰,看见周围有“白气”;(4)寒冷的冬天,挂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5)铁水浇成铁件;(6)雾;其中吸热的物态变化有.12.如图是关于水循环的示意图.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变成雨;天空的降水落到地面,一部分直接变成小溪,另一部分渗入地下,涌出地表后,变成股股清泉,许多小溪汇合,形成江河,又注入大海.(1)请依此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3)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①;②.三.解答题(共8小题)13.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1)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加热时直接变成紫色的,停止加热,锥形瓶内壁出现.(3)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14.阅读下列两段材料,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材料一:据《北京晚报》报道:去年5月,阴天,气温约为﹣15℃,在新疆罗布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约5cm~10cm厚的积雪,然而过了约20min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令在场的科学考察队员瞠目.请你提出自己的看法,这雪为什么不见了?材料二:大厅里的雪花1779年,一个寒冷的夜晚,俄国首都彼得堡市中心的一个大厅里灯火辉煌,六千支燃烧着的巨型蜡烛,把厅里的舞会气氛烘托得热气腾腾.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夫人小姐、名流雅士拥满大厅,翩翩起舞,有的人还在冒着汗水.正在大家跳得如痴如狂的时候,一位小姐突然晕倒,旁边的人不知所措.有人喊道:“快打开窗户.”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突然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大厅里竟然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落到人们的头发和衣服上.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面面相觑.就在这时,一位先生迅速把这位小姐搀扶到门口,并把发生的现象向大家作了科学解释.(1)大厅里出现雪花的原因是水蒸气遇强冷空气而成的,需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2)小北塘看到这篇文章后,联系生活,想到了闷热的夏天,房间里开上空调,在窗玻璃的侧(填“外”或“内”)的现象.15.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萘粉等.(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高度固定的.(2)实验中观察的主要对象是锥形瓶内的.(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4)实验中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16.小明看到家中日光灯管的两端各有一圈黑色(如图甲),从外面擦怎么也擦不掉,他觉得奇怪,于是向爸爸请教,爸爸让他在一支长试管内装入少量的碘粉,塞上底部悬挂了少量棉线的橡皮塞,用酒精灯慢慢加热,如图乙.(1)加热时小明看到碘粉没有熔化就有紫色的烟雾升起,这是过程,同时发现棉线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这是过程.(2)一段时间后,小明看到离试管底一段距离处,出现了一圈紫色的堆积物,这是碘而形成的,并且时间越长,堆积越多台由此小明推断日光灯管上的黑圈是形成的.(3)经过这个探究,小明明白了高压电线上凝结的厚冰柱(如图丙)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变粗的原因,你认为下列原因分析合理的是A.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厚冰柱变成了冰C.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厚冰柱后凝固成冰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厚冰柱变成了干冰.17.如图(a)所示装置,称为“碘锤”,锤内有一些碘粒.(1)微微加热“碘锤”,B端处的碘粒慢慢消失,同时“碘锤”内出现了紫色气体如图(b),这一现象说明:.(2)如图(c)(d),停止加热后在A端凹槽处滴入冷水,继续观察可发现A端附近(现象),这个现象说明:.(3)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后.18.如图所示,将盛有少量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并将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不久会观察到烧杯中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红棕色的碘蒸气,这是现象;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降低),说明在此物态变化中碘蒸气热量(吸收/放出).19.如图密封的锤形玻璃泡装有少量碘颗粒,用酒精灯微微加热后,发现玻璃泡中紫红色的气体越来越浓,此时仔细观察玻璃泡中(填“有”或“没有”)液态的碘,紫色的气体是碘由态直接变成态.停止加热后,玻璃泡中紫色气体将(填“保持不变”、“持续变浓”或“逐渐变淡”),同时在玻璃泡未加热的部位发现小颗粒,此过程实质是碘的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20.如图所示,将盛有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不久可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紫色的碘蒸气,此物态变化过程需要热量;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细小的碘晶体,这是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选填“升高”或“降低”)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吸热过程的是()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首先明确选项中物态变化的名称,然后知道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解答:解:A、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固态的冰升华成为水蒸气,升华吸热.符合题意;B、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融化成为水,熔化吸热.符合题意;C、窗玻璃上是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不符合题意;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手表面的水汽化成为水蒸气,汽化吸热.符合题意.故选A、B、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判断,以及物态变化伴随的吸放热情况,是一道基础题.2.以下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是()A.冬天,江边常出现美丽的雾凇B.打开暖水瓶盖,会看到瓶口冒出的“白气”C.打开衣柜,发现曾经放置的樟脑球变小了D.深秋的早晨,常看到地面上有霜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先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再得出是吸热还是放热.解答:解:A、冬天,江边出现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不符合题意;B、“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不符合题意;C、樟脑球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升华吸热,符合题意;D、地面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判断,以及物态变化伴随的吸放热情况,是一道基础题.3.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C.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B、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瓶壁,在其表面液化形成小水珠;故B错误;C、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D、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是衣服上的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D正确;故选D.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的实例中,正确的是()A.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是升华现象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冰冻的衣服变干是蒸发现象D.食盐在水中消失不见是溶化现象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从六种物态变化定义进行判断: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解答:解:A、洒在地上的水变干是蒸发现象,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所以A不正确;B、霜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物体凝华形成的,所以B正确;C、冰冻的衣服干了,冰直接变为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所以C不正确;D、将食盐放到水中,一会消失不见了,这是溶解过程,是扩散现象,所以D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只要我们认真的观察就一定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5.下列有关热现象及其解释中正确的是()A.冬天早晨常出现大雾,是由于升华形成的B.夏天打开冰棍包装纸时常冒“白气”,是由于升华形成的C.秋天出现的白霜,是由于凝华形成的D.冬天窗户玻璃上有时出现小水珠,是由于凝华形成的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冬天早晨常出现大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夏天打开冰棍包装纸时常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液化而成的小水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秋天出现的白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D、冬天窗户玻璃上有时出现小水珠,是由于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6.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描述的情境中都涉及物态变化过程,其中放热的是()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3)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4)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放热.解答:解: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不符合题意;B、夏天,草叶上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符合题意;C、秋天,枝头挂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符合题意;D、严冬,屋檐下的冰柱是由水中凝固而成的,凝固放热,符合题意.故选BC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类型以及吸放热情况的分析,抓住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考的常见类型.7.以下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衣柜里放樟脑片,利用了很容易汽化的缘故B.气温低于酒精熔点的地方,能使用水银温度计C.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D.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时,在冷冻室要液化,在冷凝器要汽化E.冰箱冷冻仓内壁附着的“白霜”是凝华现象F. 0摄氏度的冰变成0摄氏度的水内能不变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熔点和凝固点;内能的概念;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专题:热和能.分析:(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水银的熔点是﹣39℃,酒精的熔点是﹣l17℃;(3)比热容是反映不同物质吸放热能力的一个物理量,比热容大,在降低相同的温度时就会放出更多的热量;(4)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汽化吸热,液化放热;(5)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6)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热传递是能量转移的过程.解答:解:A、衣柜里放樟脑片,很容易升华成气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酒精的熔点是﹣l17℃,水银的熔点是﹣39℃,因此气温低于酒精熔点的地方,更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在菜窖里储存几桶水,利用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降低相同的温度时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使菜窖内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使蔬菜冻坏,该选项说法正确;D、冰箱内的制冷剂在冷冻室中迅速汽化吸热,在冷凝器内液化放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E、冰箱冷冻仓内壁附着的“白霜”,是冰箱内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该选项说法正确;F、一块0℃的冰变成0℃的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E.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温度计原理以及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的了解,综合性较强,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8.生活中的很多现象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可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外表面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华现象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春天早晨常见的雾是液化现象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雪、霜、冰花、树挂、雾凇都是水蒸气遇冷发生的凝华现象;(2)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3)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吸热;(4)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雾、雨、露都是水蒸气遇冷发生的液化现象.解答:解: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出现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华成的小冰晶附着在玻璃内表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需要吸热的缘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春天早晨常见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的判断,注意A选项,弄清水蒸气在哪里?在哪里遇冷是关键,属于易错题.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属于凝华现象②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③将﹣18℃的冰块放在冰箱的0℃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一定增加④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3)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大;(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热传递是能量转移的过程.解答:解:①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说法正确;②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雪糕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说法不正确;③将﹣18℃的冰块放在冰箱的0℃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从冰箱中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说法正确;④用锯条锯木板,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成内能,锯条的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锯条和木板的内能,说法不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以及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属于热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10.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B.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来降低体温是因为酒精蒸发时要吸热C.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D.家庭电路短路时,保险丝烧断,属于液化现象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解答:解: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来降低体温,是利用了酒精蒸发时要吸热的特点,该选项说法正确;C、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由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家庭电路短路时,保险丝烧断,由固态变成了液态,属于熔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物态变化的了解,属于热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二.填空题(共2小题)11.填写下列现象物态变化的名称:(1)严冬之夜玻璃室一侧出现“冰花”凝华;(2)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升华;(3)夏天冰箱拿出棒冰,看见周围有“白气”液化;(4)寒冷的冬天,挂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升华;(5)铁水浇成铁件凝固;(6)雾液化;其中吸热的物态变化有(2)(4).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1)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固体的小冰晶,是由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发生了凝华现象,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此过程放热;(2)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是升华现象;此过程吸热;(3)夏天冰箱拿出棒冰,看见周围有“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4)寒冷的冬天,挂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是衣服上的冰升华形成水蒸气;此过程吸热;(5)铁水浇成铁件;是凝固现象,此过程放热;(6)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答案为:凝华;升华;液化;升华;凝固;液化;(2)(4).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12.如图是关于水循环的示意图.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
3.4升华和凝华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过关(共2小题)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升华的过程要不断吸热,凝华的过程要不断放热,干冰是一种很容易升华的物质,所以被广泛应用于人工降雨、制造舞台上的烟雾效果。
【答案】升华;凝华;吸热;放热;升华【解答】解:升华指的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吸收热量;凝华指的是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放热;干冰是一种很容易升华的物质,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被广泛应用于人工降雨、制造舞台上的烟雾效果。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吸热;放热;升华。
2.如图是一个知识网络图,请按要求作答。
(1)A:气态(填一种物质的状态)。
(2)B:液化(填一个物态变化名称)。
(3)C:寒冬玻璃上出现的冰花(举出一例自然现象)。
(4)D:放热(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1)气态;(2)液化;(3)寒冬玻璃上出现的冰花;(4)放热。
【解答】解:(1)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态,故A是气态;(2)B: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3)C: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自然现象如寒冬玻璃上出现的冰花;(4)D: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故答案为:(1)气态;(2)液化;(3)寒冬玻璃上出现的冰花;(4)放热。
二.过关检测(共8小题)3.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③深秋,树上的白霜;④初春,冰雪消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答】解:①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属于液化现象;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在内表面发生凝华现象,形成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③深秋,树上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④初春,冰雪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
3.4 升华和凝华习题及解析(分层练习)一、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_____态直接变成___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从_____态直接变成___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答案】固,气;气,固。
【解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2.下面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
①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②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③在0℃以下的天气里,冰冻的衣服也会慢慢变干;④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⑤冰柜内的四壁上经常会结有很多霜。
属于升华现象的有: 。
(选填序号)属于凝华现象的有: 。
(选填序号)【答案】①③④,②⑤。
【解析】属于升华现象的有:①衣柜里用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变为气态,发生了升华;③在0℃以下的天气里,冰冻的衣服变干,冰直接变为水蒸气;④寒冷的冬天,雪人变小了,直接变为水蒸气。
属于凝华现象的有:②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⑤冰柜内的四壁上经常会结有很多霜,也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3.为了保证质量,新冠肺炎疫苗要在一定的冷冻条件下进行生产、运输、贮存,即所谓冷链。
冷链中贮存疫苗的冰箱内形成霜的过程叫 _____(填物态变化),如图1所示,严冬的早晨拉开窗帘,发现窗户玻璃_____侧附着的一层冰花。
(选填“内”或“外”)【答案】凝华,内。
【详解】冷链中贮存疫苗的冰箱内形成霜的过程叫凝华,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为小冰晶。
图1 图24. 如图2所示是哈尔滨冰雕展中的一组冰雕作品。
展出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以下,可是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升华B .熔化C .汽化D .凝华 【答案】A 。
【解析】气温在-10℃以下,冰不会熔化,所以B 错,冰雕变小只能是由固态变成气态,是升华,A正确;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冰是固态物质,所以不可能是汽化,C 不合题意;凝华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冰本身已是固态,不可能再凝华,D不合题意。
2020北京初二(上)期中物理汇编升华和凝华一、单选题1.(2020·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冰雪消融B.战士口中呼出“白气”C.草叶上形成的白霜D.马路上洒的水变干2.(2020·北京十五中八年级期中)下列关于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早春,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熔化需要放热B.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是升华现象,升华需要吸热C.寒冬,户外堆起的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是汽化现象,汽化需要吸热D.盛夏,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出现“白气”是凝华现象,凝华需要吸热3.(2020·北京十五中八年级期中)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春天,河中的冰化成水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枝头上形成霜D.冬天,窗玻璃上形成冰花4.(2020·北京十四中八年级期中)对下列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天冷时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B.严冬窗户内表面出现冰花,是室外空气中水蒸气凝华放热形成的C.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会看到冰箱内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很多“白气”5.(2020·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八年级期中)下列物态变化中,都吸热的一组是( )A.熔化、汽化、液化B.凝固、液化、凝华C.汽化、熔化、升华D.升华、凝固、凝华6.(2020·北京十四中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过程的是( )A.冰冻的衣服晾干B.春天冰雪消融C.冬天窗户玻璃上有水滴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7.(2020·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八年级期中)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C.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D.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8.(2020·北京市第一五六中学八年级期中)我们能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
专题8 升华和凝华一.选择题(共16小题)1.(2018•重庆)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放在衣柜中的卫生球慢慢消失B.荷塘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C.嘉陵江上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D.武隆仙女山上冰雪消融的过程【分析】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解答】解:A、放在衣柜中的卫生球慢慢消失,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A符合题意;B、露珠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不合题意;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C不合题意;D、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2.(2018•淮安)下列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盛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C.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D.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逐个分析选择项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然后与题目要求相对应从而确定答案。
【解答】解:凝华指的是物体由气体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
A、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土地干涸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结果,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故C符合题意;D、湖水结冰,是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凝固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18•乌鲁木齐)利用干冰(固态CO2)进行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 B.凝华 C.汽化 D.液化【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三种状态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解答】解:人工降雨过程中,在高空云层中撒播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会迅速吸热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使周围的温度降低,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滴,部分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降雨。
故选:A。
4.(2018•宿迁)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人开水中,过一会儿玻璃泡内弥漫着紫红色的碘蒸气,下列现象中与上述碘发生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正在消融的冰凌B.花朵上形成的露珠C.冬天冰冻衣服晾干D.冬天形成的雾凇【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是吸热过程。
【解答】解:碘颗粒吸收热量变成紫红色的碘蒸气,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
A、冰凌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
故A不符合题意;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故B不符合题意;C、冰冻的衣服变干,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过程。
故C符合题意;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18•绥化)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清晨的露珠C.秋天地上的白霜D.冬天冰雕慢慢变小【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
物质从液体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从气态变化液态的过程是液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解答】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冰雪变为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错误;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错误;D、冰雕慢慢变小,是固态冰直接变为气态水蒸气造成的,属于升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6.(2018•兰州)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冰雪消融 B.白雾茫茫 C.霜打枝头 D.滴水成冰【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
物质从液体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从气态变化液态的过程是液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解答】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冰雪变为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错误;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正确;D、滴水成冰,是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7.(2018•青岛)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A.初春,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B.盛夏,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C.深秋,屋顶和地面出现了霜D.寒冬,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变干【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体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
通过物态变化前后物体状态的变化来判断。
【解答】解:A、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冰化成水属于熔化过程。
故A不符合题意;B、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杯子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故B不符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
故C不符合题意;D、结冰的衣服变干,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过程。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2018•泰安)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湖水结成冰B.樟脑丸变小C.露珠的形成D.雾凇的形成【分析】(1)物态变化共有六种:①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②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③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④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⑤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⑥凝华是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
(2)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解答】解:A、水结冰是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凝固过程,是放热过程,故A错误;B、樟脑丸逐渐变小,樟脑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过程,是吸热过程,故B正确;C、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放热过程,故C错误;D、“雾凇”是由水蒸气气态变为固态的凝华过程,是放热过程,故D错误。
故选:B。
9.(2018•德州)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 D.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凝华放热;(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解答】解:AC、雪和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选项A错误、C正确;BD、露和云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选项B、D均不正确。
故选:C。
10.(2018•绵阳)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于()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所致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所致C.冻肉中的冰熔化成水所致D.冻肉中的水凝固成冰所致【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附着在冻肉的表面。
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
11.(2018•怀化)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深秋,路边草上的霜B.夏天,吃冰棒凉快C.冬天出现的浓雾D.结冰的衣服时间久了也能干【分析】要判断出属于升华的物态变化,首先要弄清升华的特点,升华是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根据四个选项中所给物理现象的特点来进行判断。
【解答】解:A、深秋,路边草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A错误;B、夏天,吃冰棒凉快,是因为冰棒熔化吸热,降低人体的温度,故B错误;C、冬天出现的浓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水,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D、结冰的衣服时间久了也能干,是固态的冰吸热直接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12.(2018•安顺)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C.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D.烧杯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A、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是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正确;C、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是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属于汽化(蒸发)现象,故C错误;D、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是钨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13.(2018•攀枝花)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此时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白霜形成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汽化 C.凝固 D.凝华【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解答】解:易拉罐的下部有白霜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即白霜。
故选:D。
14.(2018•呼和浩特)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
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物质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 B.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C.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 D.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分析】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解答】解:碘由固态变为碘蒸气,是升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碘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板会放出热量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是凝华现象,故B正确。
故选:B。
15.(2018•广安)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分析错误的是()A.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B.烧开水时看见冒“白气”,是水汽化生成的水蒸气C.打开酒精瓶的瓶塞后,屋里弥漫着酒精味,这说明酒精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常用水给汽车发动机冷却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分析】(1)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2)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液化放热,“白气”通常是指大量的小水珠;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3)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水的比热容较大,与其它物质相比,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