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整理和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741.50 KB
- 文档页数:5
《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学习内容: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学习目标:1.通过思维导图,归纳和整理第四单元分数的相关知识。
2.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第四单元分数的知识3.整理复习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思维导图归纳和整理第四单元分数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第四单元分数的知识。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归纳整理:这段时间我们已经学习完了第四单元分数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来对第四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1.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提前归纳的知识进行介绍。
(请学生讲解)2.请同学们针对XX同学的介绍进行补充。
3.再请一名学生针对刚才的复习要点进行完整的介绍。
4.展示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并进行评价。
二、基础练习:填写下表,并完成后面的问题。
问题:1.想一想:分数单位相同吗?怎样把它们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2.为什么要对两个或多个分数进行通分?将上面的分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3.为什么有时要对一个分数进行约分?将上面需要进行约分的分数约分。
三、巩固练习:问题:1.审题并解决问题。
2.说一说用到了本单元学习的哪些知识。
四、拓展练习:1.李阿姨至少带了多少钱?2.可以怎样填?问题:(1)你觉得中间可以填分数吗?(2)猜一猜有多少种填法?五、本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复习,老师相信大家可以解决更多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后大家来补充更多的知识,更好的理解分数的相关知识。
六、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认真审题 40 10 50 10 > > ( ) (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主要是对本册内容的一个总结和回顾。
本单元主要包括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和小数的互换、平面图形的面积、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知识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能够巩固和掌握本册的重点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和小数的互换、平面图形的面积、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上还存在困难,需要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换。
3.理解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4.掌握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分数和小数的互换。
3.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4.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实践和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
2.准备计算机和投影仪,用于展示和讲解。
3.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分数和小数的互换、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对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和小数的互换、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进行解决,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除法整理与复习》教学实录一、 复习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整理与复习》二、 复习目标1.回顾整理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2.能用图、式、文表示各类分数除法的意义。
3.在计算分数除法中,发现当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当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当除数等于1时,商等于被除数的规律。
4.会运用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乘除法的问题三、复习重点难点重点:1.能用图、式、文表示各类分数除法的意义。
2.在计算分数除法中,发现当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当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当除数等于1时,商等于被除数的规律。
3.能灵活运用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乘除法的问题。
难点:能画线段图表示一个算式的意义,能灵活运用乘除法的意义解决生活的乘除法的问题。
四、3C 构建见附表五、复习流程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仅要懂得知识,还要发展策略,领悟思想;学生的活动,应当是生动活泼、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结合复习课的特点,我采用了学案导学的方式,设计了如下流程:分类再现—系统整理,建构反思--练习提升--巩固提高--学习检测-总结激励。
六、复习过程(一)计算引入,分类再现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第三单元。
在复习前,我们先进行一组口算。
(课件出示口算。
)完成题单第一题。
完成后与同座交流计算方法。
生认真口算,与同座交流计算方法。
师:谁来交流计算结果。
生:53×5 =3 6×31 = 2 43×32=21 53÷5 = 2536÷31 =18 43÷32= 89 (学生每完成一题都做了正确的回应)师:你们从计算这组口算中,能总结出什么的计算方法?生1:我能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整数乘以分数,用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乘以分数,用分子乘以分子作分子,分母乘以分母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要约分。
第4单元 分数的意义与性质 单元总复习【本章主要内容】一、分数的意义:单位“1”的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真分数和假分数 三、分数的基本性质 四、最大公因数与约分 五、最小公倍数与通分 六、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七、综合运用【知识归纳及题型练习】1、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一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单位“1”: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也就是把什么平均分什么就是单位“1”。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如54 的分数单位是51。
4、分数与除法 A÷B=B A (B≠0,除数不能为0,分母也不能够为0) 例如: 4÷5= 54【练习1】涂涂涂涂涂涂涂涂涂涂涂涂涂涂涂涂【解析过程】【练习2】(2018--2019禅城区期末统考) 把m 9的铁丝平均截成8段,3段占全长的)()(,每段长_______m 【解析过程】5、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①、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真分数<1。
②、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
假分数≥1 ③、带分数: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
带分数>1.读作几又几分之几。
4、真分数<1≤假分数 真分数<1<带分数 6、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1)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用分子÷分母,商作为整数,余数作为分子, 如:510=10÷5=2 521=21÷5=4 51(2)整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得分子 如:2=48)( 2×4=8 (8作分子) (3)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加分子,得数就是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如:551=526)( 5×5+1=26(4)1等于任何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
如:1=22 = 33 = 44 = 55 =… = 100100=…【练习3】617是一个_______分数,它的分数单位是______,它有_______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上__________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是最小的合数。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分数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和大家分享我的五年级下学期数学分数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分数的理解,提高他们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分数单元的各个章节,如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乘除法等。
具体内容如下:1. 分数的定义:分数表示整体的一部分,分子表示部分的数量,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了几份。
2. 分数的比较: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可以通过通分、约分或者将分数转化为小数进行比较。
3. 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子直接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需要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4. 分数的乘除法:分数乘法,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分数除法,可以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即乘以倒数。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定义,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尤其是异分母分数的乘除法。
2. 教学重点:分数的基本运算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分数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分数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有一个苹果,将它平均分成5份,给学生每人一份,那么每人得到的苹果是整体的1/5。
2.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如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等,引导学生理解分数运算的规律。
3.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分数运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及时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
4. 分数在实际情景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如购物时打折、分配资源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分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律。
2. 用图表的形式展示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运算步骤。
第9课时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1、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认识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理解
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难点:深入挖掘各知识点的联系,系统整理知识形成结构。
【独立自主学习】
532
73
2、回忆本单元知识点:
25
)
99
5938
【合作互助学习】
81
?1919
57 81232
47
)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732
32
32
1
105
71141513115 1919
33
x 1 2、解方程:54
【评价提升学习】
35
8
球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整理与复习》◆教材分析本章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小数加减法、长方体(一)、小数乘法、长方体(二)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和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基础。
分数加减法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结合具体实例来教学分数的加减法。
主要内容包括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分数和小数之间的互化。
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学生能够理解的情境,给学生创造自主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长方体(一)是学生已经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有了一定的计算经验,该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主要内容有:长方体、正方体基本特点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该单元通过四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长方体的认识”“展开与折叠(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的表面积”“露在外面的面”。
分数乘法的主要内容有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倒数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其中,“分数乘法(一)”的主要内容是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将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相联系,并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法(二)”主要内容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加以扩展;“分数乘法(三)”的主要内容是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该单元内容的引入与展开,及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应用都力求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
长方体(二)的教学内容包括: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本单元的内容为以后学习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及圆锥的体积打下了基础。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单元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量与计量、方程与比例、统计与概率等。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前面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部分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仍存在困难,如分数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等。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所差异,需要针对不同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巩固和掌握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量与计量、方程与比例、统计与概率等知识点。
2.教学难点:分数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知识点。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素材。
2.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
3.准备教学课件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需要复习的知识点,如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等。
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知识。
3.操练(10分钟)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4.巩固(10分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讨论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设计一些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与复习》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包括分数的比较、转换和运算。
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分数的基本知识,对分数的概念和简单的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分数的比较、转换和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分数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分数的比较、转换和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比较和转换2.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运用实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例,如PPT、问题集等。
2.准备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分数来解决。
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分数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呈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已学的分数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运用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应用。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刚学的分数知识。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错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索分数的更多性质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