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第三章
- 格式:ppt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12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工作,切实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安全,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体检范围1.1 受体检范围的从业人员包括所有在本单位工作的员工,无论其职务或工种。
1.2 体检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身体检查、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心电图、B超等项目。
第三章体检周期2.1 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应当定期进行,具体周期以本单位制定的具体规定为准。
2.2 对于在特殊环境下工作的从业人员,体检周期可适当缩短。
第四章体检方法3.1 体检应当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生进行检查。
3.2 体检过程应当全程记录,并及时反馈检查结果给从业人员。
3.3 体检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从业人员及其上级主管单位,根据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第五章体检费用4.1 体检费用由单位承担,不得向从业人员收取任何费用。
4.2 如从业人员因私自变更体检机构或项目导致费用增加的,由从业人员自行承担。
第六章体检结果处理5.1 体检结果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处理,分为合格、待复检、不合格等类别。
5.2 合格:体检结果符合相关标准,从业人员可以正常工作。
5.3 待复检:有轻微异常情况,需要进一步复检确认。
5.4 不合格:体检结果较为严重,需要进行治疗或调整工作岗位。
第七章体检记录6.1 体检结果应当及时记录在从业人员的健康档案中,并定期更新。
6.2 体检记录应当保密,不得随意泄露个人隐私信息。
第八章监督检查7.1 上级主管单位有权对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工作的规范性和效果。
7.2 对于出现体检工作不规范或违反规定情况的单位,将依法做出相应处理。
第九章附则8.1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8.2 对于特殊职业领域的从业人员,应当制定专门的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并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8.3 本办法解释权归本单位所有。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第三章-病例分析——胆石病、胆道感染胆石病患者基本情况患者姓名:李某性别:女年龄:55岁主诉: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病史:患者有胆结石病史,并曾经在3年前做过胆囊切除手术。
临床表现患者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疼痛发作持续时间不一,有时短暂,有时持续几个小时。
患者平时饮食正常,但在发作期间则食量减少。
检查结果1.体格检查:腹部平坦,右上腹有轻度压痛,无明显包块,肝、脾未触及。
2.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检查发现胆总管内有多枚钙化物,提示胆管结石;同时胆囊切除术后残留胆囊内有结石。
3.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肾功能及血常规等检查结果正常。
诊断与治疗经过综合检查,确诊患者为胆管结石,决定行经皮经肝胆管造影术(PTCD)取石。
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疼痛等症状消失,出院后继续进行术后随访。
胆道感染患者基本情况患者姓名:张某性别:男年龄:62岁主诉:持续性右上腹疼痛、发热、乏力等症状病史: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
临床表现患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右上腹疼痛,伴随恶心、呕吐、发热、乏力等症状。
此外,患者的皮肤呈现出糜烂或痘疮样的皮疹。
检查结果1.体格检查:腹部有明显的触痛,肝脏和脾脏未触及。
2.影像学检查:腹部CT检查显示肝管、胆管、胆囊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并伴有腹膜后积液。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指标明显升高。
诊断与治疗经过全面检查,确诊患者为胆系感染。
根据病情,患者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并伴有肝肾功能支持治疗。
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的疼痛、发热等症状得到了缓解,皮疹也逐渐消退。
出院后,患者需要继续进行复诊、随访和治疗。
第三章病例分析——腹部闭合性损伤腹部闭合性损伤(肝、胆、脾、肠、肾损伤)腹部闭合性损伤可能仅局限于腹壁,也可同时兼有内在器官损伤。
常系坠落、碰撞、冲击、挤压、拳打脚踢等钝性暴力所致。
常见受损内脏依次是脾、肾、小肠、肝、肠系膜等。
胰、十二指肠、膈、直肠等由于解剖位置较深,损伤发生率较低。
分类及临床表现腹部闭合性损伤分为:1.腹壁损伤:常见的表现是局限性腹壁肿、疼痛和压痛,有时可见皮下淤斑,程度和范围并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加重或扩大。
2.实质器官损伤:如肝、脾、胰、肾等,或大血管损伤。
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腔内(或腹膜后)出血,表现为面色苍白、脉率加快,严重时脉搏细弱,血压不稳,甚至休克;除肝内胆管或胰腺损伤外,一般腹痛和腹膜刺激征并不严重。
3.空腔器官损伤:如胃肠道、胆道、膀胱等破裂。
主要临床表现是弥漫性腹膜炎。
除胃肠道症状及稍后出现的全身性感染的表现外,最为突出的是腹膜刺激征;有时可有气腹征,尔后可因肠麻痹出现腹胀;严重时可发生感染性休克。
诊断要点1.有无内脏器官损伤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的重点是明确有无内脏损伤,须做到:详细了解受伤史、重视全身情况的观察、全面而有重点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化验。
腹部外伤患者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考虑有内脏损伤:①早期出现休克征象者(尤其是出血性休克);②有持续性甚至进行性腹部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者;③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者;④有气腹表现者;⑤腹部出现移动性浊音者;⑥有便血、呕血或尿血者;⑦直肠指检发现前壁有压痛或波动感,或指套染血者。
2.什么脏器受到损伤应先确定是哪一类脏器受损,然后考虑具体脏器。
以下各项表现对于确定哪一类器官破裂有一定价值:①有恶心、呕吐、便血、气腹者多为胃肠道损伤;②有排尿困难、血尿、外阴或会阴部牵涉痛者,提示泌尿系器官损伤;③有膈面腹膜刺激表现者,提示上腹器官损伤,其中尤以肝和脾的破裂为多见;④有下位肋骨骨折者,有肝或脾破裂的可能;⑤有骨盆骨折者,提示有直肠、膀胱、尿道损伤的可能。
心电图b超室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心电图B超室的正常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医疗质量,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心电图B超室是医疗机构中进行心电图和B超检查的部门,负责对患者进行心电图和B超检查。
第三条心电图B超室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到医德医风良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第四条心电图B超室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工作,不得违反规章制度。
第五条心电图B超室的工作人员应当遵守医疗机构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的管理和安排。
第六条心电图B超室的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患者的隐私保密制度,不得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第七条心电图B超室的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工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能力。
第二章工作制度第八条心电图B超室的工作时间为每天8:00-17:00,中午12:00-13:00休息。
第九条心电图B超室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执业规范进行工作,保障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条心电图B超室的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患者预约的时间进行检查,不得拖延患者的时间。
第十一条心电图B超室的工作人员应当保持仪器设备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第十二条心电图B超室的工作人员应当做好检查记录和报告,及时交由医生分析和诊断。
第十三条心电图B超室的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理,保障医疗环境的清洁卫生。
第三章安全管理第十四条心电图B超室的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的安全防护,确保检查过程中患者的安全。
第十五条心电图B超室的工作人员应当做好防火和防爆工作,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十六条心电图B超室的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放射性物质的管理,确保辐射防护措施到位。
第十七条心电图B超室的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检查操作规范,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第四章纪律要求第十八条心电图B超室的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不得迟到早退、擅离职守。
第十九条心电图B超室的工作人员应当遵守医德医风,与患者和蔼友善,不得产生暴力事件。
第三章妊娠生理导学:1.熟悉底蜕膜、包蜕膜、真蜕膜的形成。
2.熟悉胎儿附属物的功能。
3.熟悉妊娠各周胎儿发育的特征及生理特点。
4.了解受精、受精卵的发育和输入及着床的过程。
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
卵子受精是妊娠的开始,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排出是妊娠的终止。
以4W 为一孕龄单位,从末次月经第一日计算,妊娠全过程平均约40W (280d ),妊娠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极其协调的生理过程。
第一节受精与孕卵植入一、受精男女成熟的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过程称为受精。
射入阴道内的精子经宫颈管进入宫腔与子宫内膜接触后,子宫内膜产生的淀粉酶可解除精子顶体酶上的“去获能因子”,此时的精子具有受精能力,称精子获能。
卵巢排出的卵子经输卵管伞部进入输卵管内,停留在壶腹部与峡部连接处等待受精。
受精发生在排卵后12h 内,整个受精过程约需要24h 。
精子与卵子相遇时,精子释放出顶体酶,溶解卵子外围的放射冠和透明带,称为顶体反应。
借助于酶的作用,精子穿过放射冠和透明带,精子头部与卵子表面接触之时,其他精子不能再进入。
获能的精子穿过次级卵母细胞透明带为受精过程的开始,卵原核与精原核融合为受精过程的完成,受精卵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诞生。
二、受精卵的发育和输入受精卵形成后随着输卵管蠕动和纤毛上皮推动,向宫腔方向移动,同时开始进行有丝分裂(又称卵裂,形成多个子细胞(又称分裂球。
受精后第3日分裂为16个细胞的实心细胞团,称为桑椹胚,也称早期囊胚。
受精后第4日早期囊胚进入宫腔并继续分裂发育成晚期囊胚。
三、孕卵的着床受精卵的着床必须具备四个条件:①透明带消失。
②囊胚细胞滋养细胞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
③囊胚和子宫内膜同步发育并相互配合。
④孕妇体内有足够数量的孕酮,子宫有一个极短的敏感期允许受精卵着床。
受精后第6~7日晚期囊胚透明带消失后逐渐埋入受精卵着床后,子宫内膜迅速发生蜕膜变,致密层蜕膜样细胞增大变成蜕膜细胞。
按蜕膜与囊胚的部位关系,将蜕膜分为3部分:①底蜕膜:位于孕卵与子宫肌层之间,以后发育成胎盘的母体部分,是孕卵着床处。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3.3超声与次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的第三章第三节,主要讲述超声与次声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超声与次声的定义:超声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是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2. 超声与次声的特点:超声具有方向性强、穿透力强、破碎能力强等特点;次声具有传播距离远、传播速度快、不受障碍物影响等特点。
3. 超声与次声的应用:超声在医学、军事、工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超声波碎石、B超、声呐等;次声在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中有一定的预警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超声与次声的定义、特点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超声与次声的产生原理、特点和应用。
2. 教学重点:超声与次声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超声波碎石演示仪、声呐演示仪、次声波演示仪。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产生的次声波音频,让学生感受次声波的存在。
2. 概念讲解:介绍超声与次声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
3. 特点讲解:分析超声与次声的特点,如方向性、穿透力、传播距离等。
4. 应用展示:通过实例介绍超声与次声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医学、军事、工业等。
5. 实验演示:进行超声波碎石、声呐探测等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超声与次声的原理和应用。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超声与次声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三章第三节超声与次声一、概念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二、特点超声:方向性强、穿透力强、破碎能力强次声:传播距离远、传播速度快、不受障碍物影响三、应用超声:医学、军事、工业等领域次声: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预警七、作业设计1. 描述超声与次声的产生原理。
b超室工作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B超室的工作秩序,保证医疗质量,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B超室的全体工作人员。
第三条凡在B超室工作的人员,都应当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不得违反。
第四条本规章制度是保证B超室正常运作和医疗质量的基础,每个工作人员都有责任遵守和执行。
第五条 B超室工作人员应当遵循医德医风,严守职业操守,服务患者,维护医疗秩序。
第二章 B超室工作制度第六条 B超室工作时间为每天上午8:00至下午17:00,周六、周日照常工作,但需要加班处理的情况需提前报告负责人。
第七条每个工作日开始前,B超室工作人员要认真检查仪器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第八条 B超室工作人员应当尽快为患者进行B超检查,不得拖延患者时间。
第九条每名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参加相关技术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第十条 B超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保护患者隐私,不得泄露患者的隐私信息。
第十一条 B超室工作人员要服从医院管理,配合其他科室的工作。
第十二条 B超室工作人员要保持工作环境整洁,保证工作区域的卫生状况。
第三章 B超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第十三条 B超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包括技术操作规范、质量控制、仪器设备维护等方面。
第十四条 B超室工作人员在进行B超检查时,应当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检查结果准确。
第十五条 B超室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六条 B超室每月要定期举行质控会议,对检查结果进行审核,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第十七条 B超室医疗质量督导人员要定期进行检查,确保医疗质量达到要求。
第十八条 B超室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提高医疗质量水平。
第四章 B超室安全管理制度第十九条 B超室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工作安全。
第二十条 B超室工作人员要勤于检查电器设备安全状况,确保电器设备安全使用。
第二十一条 B超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避免交叉感染,保护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