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中总氟的测定
- 格式:ppt
- 大小:372.50 KB
- 文档页数:25
茶叶中的氟含量国标
茶叶是我国传统的饮料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然而,茶叶中含有的氟元素却一直备受关注。
氟元素是一种重要的营养元素,但含量过高也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国家制定了茶叶中氟含量的国家标准,以确保人们在饮用茶叶时的安全。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茶叶中氟的
测定》(GB/T 22274-2008),茶叶中氟的限量标准为每公斤不超过10毫克。
这一标准主要是为了保护人们的口腔健康和预防氟中毒。
茶叶中的氟主要来自于土壤和水源。
在种植茶树的过程中,如果使用含氟量较高的化肥和农药,或者茶园周围有工业废水、矿产废渣等含氟污染源,则茶树吸收的氟元素会增加。
因此,茶叶的氟含量也会有所提高。
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应选择来自环境良好的产地,且不要过量饮用。
此外,还可以通过选择绿茶、白茶等低氟含量的茶叶品种来控制氟的摄入量。
同时,多饮白开水、多食含钙、镁、锌等矿物质丰富的食物,有助于减轻氟对人体的危害。
总之,茶叶中的氟含量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国家制定的茶叶中氟含量的国家标准,为人们饮用茶叶提供了保障。
同时,消费者也应该注意选择茶叶品种和购买地点,以减少氟元素对健康的影响。
- 1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氟含量陈小聪;刘珈伶;段玉林;刘星;杨黎【摘要】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准确测定茶叶中氟.样品经浸泡提取后,以邻苯二甲酸为背景吸收,以Agilent ZORBAX-ODS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mol/L邻苯二甲酸溶液(15:85,V:V),柱温35℃,检测波长294nm,流速1.0mL/min的条件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氟在0.5~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0%.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以用于茶叶中氟的含量检测.%A quick and accurat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PLC) method was established to detect the fluoride illegally added into tea.After extracted and absorbed by hot water,The sample was determined by HPLC and the background absorption was 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The separation of fluoride was performed on a Agilent ZORBAX-ODS column (4.6mm ×.250mm,5μ m) using acetonitrile-.1mol/L 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15:85,v:v) as the mobile phase with flow rate of 1.0 mL/min.The temperature was 35℃ and the detection was at 254nm.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is a good linear relation in the rangeof0.5 ~10.0μg/mL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998.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101.0%,RSD =1.67%.The method is accurate andfeasible,suitable for determination of fluoride in the tea.【期刊名称】《中国食物与营养》【年(卷),期】2017(023)007【总页数】3页(P10-12)【关键词】茶叶;氟;高效液相色谱;邻苯二甲酸【作者】陈小聪;刘珈伶;段玉林;刘星;杨黎【作者单位】广西—东盟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南宁530001;广西—东盟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南宁530001;广西—东盟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南宁530001;广西—东盟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南宁530001;广西—东盟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南宁530001【正文语种】中文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其适宜量是人均每天摄入量2.5~4.0mg[1-2],摄入过量时可引起氟牙病、氟骨症、氟尿和钙代谢紊乱等疾病[3-4],快速准确检测茶叶中氟含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川农业与农机/2022年3期|(总第农机鉴定曾姝莉1,2向智宗1,2胡巍1,2王思敏1,2徐涵秋1,21.四川省农业机械鉴定站,四川成都2.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包装材料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成都),四川成都摘要:为了解茶叶含氟情况,随机从不同区域茶叶市场采集了不同种类茶叶样本,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茶叶中的氟含量,依据NY 659-2003有关茶叶氟化物限量要求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
根据检测结果,从茶汤氟含量、茶树自身、生长环境和茶叶包装等方面开展氟含量迁移及来源情况的初步分析,为茶叶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叶;含氟量;来源;离子选择电极法*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茶叶创新团队项目(sccxtd-2022-10)。
茶树是一种易富集氟的植物,其中,叶片是主要的富集器官,富集氟含量占全株98%以上,其次是茎和根[1-2]。
氟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过量的摄入会导致氟斑牙、氟骨症等,危害人类健康[3]。
根据WS/T 87-2016《人群总摄氟量》规定,16周岁以上的人群,每人每日氟摄入量上限为3.5mg。
我国农业行业标准NY 659-2003规定茶叶中氟化物含量≤200mg/kg。
本文通过对不同种类茶叶样本氟含量进行检测,从茶叶冲泡、茶树自身、生长环境和茶叶包装等方面开展氟含量迁移和氟引入来源的初步分析,为茶叶生产、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参考。
1材料及方法1.1材料仪器:PXSJ-227L 离子计(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JB-10搅拌器(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ESJ110-4B 电子天平(沈阳市龙腾电子有限公司)。
试剂:氟化钠(AR ),乙酸钠(AR ),柠檬酸钠(AR ),乙酸(AR ),高氯酸(AR ),盐酸(AR ),试验用水为不含氟的去离子水。
茶叶样品通过茶叶市场、茶叶加工厂和零售店等不同渠道购买,涵盖绿茶、红茶、黑茶3个类型,共计19批次。
茶叶嫩叶、老叶、土壤及灌溉水在不同产区的茶园进行采集,茶叶包装从茶叶市场、零售店、网络销售等渠道采集。
茶氟检测标准茶叶作为一种重要的饮品,其质量安全一直备受关注。
其中,茶叶中的氟含量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检测指标。
氟是一种常见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但是,茶叶中的氟含量过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建立茶氟检测标准,对保障茶叶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茶氟检测的背景与意义1. 茶叶中氟元素的来源茶叶生长过程中,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氟和通过气孔吸收大气中的氟,这就是茶叶中氟元素的主要来源。
茶叶中氟元素的丰富与否,除了与土壤、大气的氟素浓度有关,还与茶树本身吸收能力有关。
而不同类型的茶叶,其氟元素含量也有所不同。
2. 茶叶中氟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茶叶中的氟主要存在于水溶性氟和不溶性氟两种形态。
饮用富含氟的茶叶,尤其是长期大量饮用,会引发氟中毒。
氟过量摄入后,会对人体骨骼、牙齿造成损害,对心血管、肝脏、肾脏等器官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建立茶氟检测标准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非常重要。
3. 茶氟检测标准的必要性建立茶氟检测标准,有助于监测茶叶中氟元素的含量,从源头上保证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
此外,茶氟检测标准也可以为茶叶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其生产过程,降低茶叶中氟元素的含量,确保产品质量。
最终,建立茶氟检测标准可以有效维护消费者权益,维护茶叶市场秩序。
二、茶氟检测标准的制定原则1. 法规依据茶氟检测标准的制定,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标准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
2. 科学性与准确性茶氟检测标准应该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结合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 可操作性与实用性茶氟检测标准应该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便于实施。
同时,标准的制定要与茶叶生产实际相结合,保证其实用性。
4. 综合性与综合指导性茶氟检测标准的制定应该考虑茶叶生产、贮存、加工、运输等全过程,对不同类型的茶叶都有综合指导意义。
5. 可追溯性茶氟检测标准应该具备良好的数据追溯机制,对标准实施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记录和保留,以便追溯,确保标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5种茶类茶叶中氟含量及茶氟浸出规律的试验研究[整理版]茶平均氟含量达 416. 38 mg/kg ,含量最低的花茶平均氟含量只有 129. 15 mg/kg。
含氟量最高的单种茶叶是二级红茶,达649.68 mg/kg ,最低的是茉莉花茶,只有 82. 93 mg/kg。
普洱茶属于黑茶的一种,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普洱茶的茶叶一般较为粗大。
一般来说,选自成熟粗大的老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茶叶含氟量较高,因为很多研究表明,氟在茶叶中的积累随着叶片的生长不断增多,嫩叶氟的积累量最低,成熟叶片氟的积累量较高,而老叶的氟积累量最高[3]。
红茶是一种全发酵的茶类,本试验选取的二级红茶是一种档次较低的红茶,制作原料也是选取质量较低的大叶粗茶,因此在 24 种茶叶里氟含量最高。
花茶是利用茶善于吸收异味的特点,将有香味的鲜花和新茶一起闷,在茶将香味吸收后再把干花筛除所制成的茶类[4]。
花茶一般含氟量较低,本试验中,花茶平均氟含量只有129. 15 mg/kg ,最低的茉莉花茶氟含量只有 82. 93 mg/kg。
5类茶类水浸出氟含量大小顺序与全氟含量相似,为普洱茶>红茶>乌龙茶>绿茶>花茶,与全氟含量略有不同的是,乌龙茶水浸氟含量要略大于绿茶。
水浸氟含量最高的茶叶是普洱茶类的七子饼茶和茶末粒,均为 182. 43 mg/kg。
水浸氟含量最低的是康乃馨花茶,为22.78 mg/kg。
从表1 中结果可以看出,茶叶中的氟并不能全部被水浸出来。
从测定结果看,水浸出氟量只占茶叶全氟量的 12.8%~56.6%,平均为32.7%。
根据这个比例,我们可以在测定茶叶全氟含量的条件下,估算出茶叶水浸出氟的含量,进而作为饮茶摄氟量的计算依据。
世界卫生组织( WHO)提出,人均每天适宜的氟摄入量为2.5 ~4.0 mg ,我国卫生部 1986 年制订的初级卫生保健规定的氟摄入量最高限额为 4 mg/d。
茶叶中氟的高效液相法测定氟作为一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适量的摄入对人体有益,缺氟易患龋齿病,过量的氟对人体产生危害,甚至引起氟中毒,造成严重的氟骨症和氟斑牙。
茶叶是易聚氟性作物,特别是老茶,含氟量很高[1,2]。
近年也有报道饮用了高氟茶叶引起氟中毒的事件。
茶叶中氟含量的测定一直被许多学者重视。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和分光光度法是最常见的方法[3,4],但灵敏度不高,易受干扰。
离子色谱法基体效应大,预处理复杂[5]。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氟,可以克服离子色谱法的局限性,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与试剂1.1.1 Agilent 1100液相色谱带紫外检测器。
1.1.2 氟标准储备液称取经110℃干燥2h的氟化钠0.2210g,溶解于纯水中,定容至100mL。
1.1.3 乙酸缓冲溶液称取85g乙酸钠,溶于800mL纯水中,加入60mL乙酸,纯水稀释至1000mL,调节pH至4.5。
1.1.4 氟试剂溶液称取0.385g氟试剂于少量纯水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40g/L)使之溶解,然后加入0.125g乙酸钠,加纯水至500mL。
暗处冷藏。
1.1.5 混合溶液25mL氟试剂溶液,10mL缓冲液,25mL硝酸镧溶液(2mol /mL),40mL丙酮,混匀。
1.2 实验方法1.2.1 络合反应取适量含氟溶液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4.0mL混合溶液,混匀,30min后,加入1.0mL三乙胺,加水定容,混匀,15min后测定。
1.2.2 色谱分析条件色谱柱:Thermo ODS C18柱100×4.6mm柱;流动相:甲醇-乙酸缓冲溶液(10∶90);流速:1.00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556nm;进样量:10μL。
1.2.3 样品制备将茶叶60℃烘干2h,打碎过40目筛,准确称取0.5~1.0g样品于50mL烧杯中,加80℃的去离子水40mL,浸泡40min,加水至刻度。
离子色谱法对茶叶中氟含量的检测作者:谢娟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第12期谢娟(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贵州遵义563002)摘要:由于产地污染、含氟农药、肥料滥用等,导致茶叶中氟的污染备受关注。
采用离子色谱法分析了茶叶中的氟含量。
结果表明,样品溶液在5.0~25.0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方程为y=189244x-78279,R2=0.9999;方法回收率为88.2%~94.3%,采用该法测定绿茶和红茶中的氟含量分别为25.25和28.44mg/kg,能满足茶叶样品中氟的检测需求。
关键词:离子色谱法;氟;茶叶中图分类号:O6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2-2892-02收稿日期:2014-03-28作者简介:谢娟(1980-),女,贵州遵义人,讲师,主要从事分析化学教学研究,(电话)189********(电子信箱)lucy180575@。
茶树是一种聚氟作物,可吸收积累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中的氟,从而导致茶叶的氟污染;而过量摄入氟,可危害人体健康。
我国农业部明确规定茶叶中的氟含量不能超过200mg/kg[1]。
茶叶中的氟目前主要采用离子色谱法分析[2]。
离子色谱法是以无机阴离子混合物为分析对象的一种液相色谱法[3]。
离子色谱法主要包括3种分析方式:离子交换色谱法(High-performanceionchromatography,HPIC),离子排斥色谱(Highperformance ion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HPICE)和离子对色谱法(Ion pair chromatography,MPIC)。
其中HPIC主要是依据离子交换原理,采用低交换容量的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离子,主要用于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分离;HPICE根据Donnon膜排斥效应——电离组分受排斥不被保留,而弱酸则有一定保留,该方法主要用于分析有机酸和无机含氧酸根;MPIC基于被分析物在分析柱上的吸附作用,通过在流动相中添加离子对试剂进行分析,常用于分析表面活性阴离子和阳离子以及过渡金属络合物[4-13]。
实验八、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茶叶中氟含量P204
一、实验内容
1.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茶叶中氟含量;
二、预习内容
1.实验样品的制备-P37~38;
2. 电位计(酸度计)-P7~89;磁力搅拌器的使用-P
3. 电子表格的制作-P21~22
4.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茶叶中氟含量-P204~208。
三、预习思考题
1. 简述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氟离子含量的基本原理。
2. 简述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氟离子含量的基本原理。
3.试比较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4.在实验时为什么要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剂?
5. 本实验中茶叶试样是怎样处理提取氟?
6. 实验结果的表示要与实验的样品一致,茶叶中氟含量最后的结果怎样表示
合适?
7.对试样中某一组分含量的报告,要折算成报出,不能仅给出供试溶液中该组分的含量。
如在测试前曾对样品进行稀释、富集等处理,则最后结果应的情况。
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氟章骅;陈旭艳;彭杨思【摘要】建立采用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氟含量的条件及方法.以氧弹对茶叶试样进行燃烧,10 mmol/L NaOH为吸收液进行吸收,以Dionex IonPac AS 11-HC柱,KOH梯度淋洗,流速为1.0 mL/min.经离子色谱分离测定茶叶中氟的含量.氟离子的方法检出限为2.3μg/L.利用该方法对茶叶中氟进行测定,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平均回收率为90.8%~93.7%,相对标准偏差为1.2%~3.1%.【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9(040)003【总页数】5页(P172-176)【关键词】氧弹燃烧;离子色谱;茶叶;氟;测定【作者】章骅;陈旭艳;彭杨思【作者单位】天津海关(原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天津300461;天津海关(原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天津300461;天津海关(原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天津300461【正文语种】中文氟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元素,也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人体缺氟易出现佝偻、骨质疏松和龋齿等病症。
但若摄入过多的氟,也会导致急性或慢性氟中毒,主要表现为牙斑釉和氟骨症[1]。
研究表明,茶树是富集氟能力很强的植物,含量高达每千克几百至上千毫克[2-3]。
农业部标准NY 659-2003《茶叶中铬、镉、汞、砷及氟化物限量》中规定,茶叶的氟化物限量值为200 mg/kg[4]。
因此,建立茶叶中氟含量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离子色谱因其较高的灵敏度,较好的选择性,快速简便等优点,是检测氟离子的理想方法。
检测茶叶中的氟主要的前处理方法有灰化碱熔法、浸泡法和氧弹燃烧法等[5-10]。
灰化碱熔法在开放的容器内进行,氟易挥发至空气中,造成回收率偏低;文献表明茶叶中42%~86%的氟可被溶解到茶水中[11],而采用浸泡法,植物细胞内的氟也难以被完全提取;氧弹燃烧法将样品放在富氧的密闭环境下进行燃烧,燃烧完全,样品内的氟元素全部被转化为无机态的氟离子,可满足茶叶中氟的检测要求。
茶叶中的氟含量检测对于确保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非常重要。
氟是一种自然存在于土壤和水中的元素,通过茶树吸收进入茶叶。
适量的氟对人体有益,但过量摄入则可能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如牙齿和骨骼的氟斑病。
因此,准确检测茶叶中的氟含量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茶叶中氟含量检测方法:1. **离子选择电极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是一种简便、快速且成本较低的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直接测量茶叶提取液中的氟离子浓度。
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反应快速,适合快速筛查和现场测试。
但其精确度和准确度可能受到样品中其他离子干扰的影响。
2. **微波消解-离子色谱法**:微波消解-离子色谱法是一种先进的检测方法,通过微波消解技术处理样品,然后使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氟离子的含量。
这种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灵敏度和准确度,能够有效避免样品制备过程中的污染和元素损失,适用于精准测定茶叶中氟的含量。
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准确度的元素分析技术,适用于茶叶中痕量至超痕量元素的检测,包括氟。
ICP-MS具有极高的检测效率和广泛的元素覆盖范围,可以同时测定多种元素的含量。
该方法虽然设备成本较高,但检测结果准确可靠,适合实验室深入分析。
4. **碱性蒸馏-分光光度法**:这种方法首先通过碱性蒸馏将茶叶中的氟释放并转化为氟化氢,然后利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
该方法对氟的检测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但操作步骤较多,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
在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检测目的、样品类型、所需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以及成本等因素。
对于科研机构或者质量检测机构,推荐使用微波消解-离子色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以获得更为准确和可靠的检测结果;而对于需要快速筛查的场合,则可以考虑使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或碱性蒸馏-分光光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