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分子动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81.00 KB
- 文档页数:20
2024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必背知识点一、分子动理论1. 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分子的直径大约在10^-10m数量级。
2. 分子的运动: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称为热运动。
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引力使得物质能够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斥力则使得物质难以被无限压缩。
4. 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影响因素: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实例:花香四溢、糖水变甜等。
二、内能1.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2. 内能的影响因素: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且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种类等因素有关。
3.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微观粒子 (分子)运动的能量总和,与物体整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机械能是宏观物体运动或具有势能时所具有的能量。
三、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1. 热传递:实质:能量的转移。
发生条件:存在温度差。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实例:用热水袋取暖、晒太阳等。
2. 做功:实质:能量的转化。
发生条件:外界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做功。
实例:钻木取火、搓手取暖等。
3. 做功与热传递的联系: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四、比热容1.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或降低)1℃所吸收 (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符号:c。
单位:J/(kg·℃)。
2. 物理意义: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能力强弱的物理量。
比热容越大,物质吸、放热能力越强。
3. 特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等无关。
4. 应用:调节气温 (如人工湖)、取暖 (水作传热介质)、作冷却剂等。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九年级物理知识体系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和内能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包括以下三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这些特性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运动而导致的,它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分子之间有间隙。
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总是同时存在的。
当分子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时,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此时,引力起其主要作用;当分子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时,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加得更快,此时,斥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到分子直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
固体、液体、气体在形状和体积上的不同是由于它们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不同造成的。
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裂痕处绝大部分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几乎为零。
内能和热量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反映了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缓慢。
把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不仅和温度有关,还和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对物体做功会增加物体的内能,但仅限于以下两种做功方式:克服摩擦,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压缩物体,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小。
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热传递发生的前提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火柴可以擦燃,也可以点燃,前者是用做功的方式使火柴燃烧的,后者使用热传递的方式使火柴燃烧。
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内能和热量可以“传递”,但温度不能“传递”。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1)2. 实验: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6)3. 分子运动速率分布规律 (9)章末复习提高 (21)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分子:把组成物体的微粒统称为分子。
2.1 mol水中含有水分子的数量就达6.02×1023个。
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1)扩散:不同的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产生原因:由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3)发生环境:物质处于固态、液态和气态时,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4)意义:证明了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5)规律: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2.布朗运动(1)概念:把悬浮微粒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作布朗运动。
(2)产生的原因:大量液体(气体)分子对悬浮微粒撞击的不平衡造成的。
(3)布朗运动的特点:永不停息、无规则。
(4)影响因素: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5)意义: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气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3.热运动(1)定义: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2)宏观表现: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
(3)特点①永不停息;②运动无规则;③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有空隙(1)气体分子的空隙: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空隙。
(2)液体分子间的空隙: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会减小,说明液体分子间有空隙。
(3)固体分子间的空隙:压在一起的金片和铅片,各自的分子能扩散到对方的内部,说明固体分子间也存在着空隙。
2.分子间作用力(1)当用力拉伸物体时,物体内各部分之间要产生反抗拉伸的作用力,此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2)当用力压缩物体时,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会产生反抗压缩的作用力,此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说明:分子间的作用力指的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四、分子动理论1.内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