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制度的政治基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95.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制度的政治基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9·株洲市高三一模]在商朝,征伐、祭祀、施政等政治要务都要进行占卜;而到了西周时期,君主管理国家往往关注百姓的议论。这反映出() A.国家管理不再借助神权

B.商朝政治制度已被西周抛弃

C.君主利用民意加强集权

D.西周的治国理念发生了变化

解析:根据材料“西周时期,君主管理国家往往关注百姓的议论”可知,西周时期开始重视百姓的重要作用,D选项符合题意。西周时期的政治特点仍然是神权和王权的紧密结合,A选项排除。商朝政治制度被西周抛弃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西周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选项排除。

答案:D

2.[2019·合肥市高三模拟]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鲁公伯禽封到鲁地,三年之后到周向周公“报政”,周公问何以如此之晚,伯禽说:“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所以晚”。这表明分封制()

A.扩大了周政权的统治区域

B.推动了周文化的族群认同

C.导致了诸侯国的地方割据

D.确立了周天子的天下之主

解析:依据材料中“变其俗、革其礼”等信息可知,这体现了用周文化强行改造鲁当地文化,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促进了周文化向周边地区传播,推动了周文化的族群认同,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分封制在传播思想文化方面的作用,并非扩大统治区域的作用;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分封制导致了诸侯国的地方割据;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分封制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答案:B

3.[2019·柳州市高三模拟]在周代,天子要“抚诸侯”,诸侯要“尊天子”,“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主要体现了()

A.全社会应相亲相爱,抵御外族

B.政权族权一体的国家观念

C.统治者应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D.诸侯对天子应履行的义务

解析:材料首先说天子诸侯之间基于分封制的权利义务,后说反映宗族观念的宗法原则,故体现了政权族权一体的国家观念,B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提及抵御外族的问题,排除A;材料不单单在强调政权如何统治的问题,也强调了宗族内部应如何相处的问题,排除C;D项只看到了诸侯应履行的义务,过于片面,排除。

答案:B

4.[2019·孝感市高三二模]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其相似作用是()

A.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

B.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解析:题干中皇帝“下其议”于群臣,再由宰相上奏议定结果至皇帝,供皇帝裁决。由此可知,这种朝议制度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行政效率是提高还是降低,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军国大事先由大臣议定,再由皇帝裁决,并没有体现皇权与相权矛盾的解决,故B项错误。军国大事都必须由皇帝裁决,皇帝掌有最高决策权,朝臣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不能限制和监督皇权,故C项错误。

答案:D

5.[2019·福州市高三一模]郡守与县令都只是朝廷派遣下来的“命官”。这些官僚们在指定的辖区内只能行使“有限委托”的行政管理权。同时,所有的官员都必须无条件地接受皇帝的监督和处置。由此可见,郡县制的实行() A.适应了集权政治的需要B.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C.完善了秦朝的官僚体系D.激发了官员们的积极性

解析:本题考查了郡县制。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郡县制是一种地方行政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国家是否长治久安与地方行政制度无关,也和秦朝的官僚体系是否完善无关,故排除B、C项。郡县制之下,郡县长官都必须接受皇帝的监督和处置,有利于加强皇帝对地方官员的控制,与激发官员们的积极性无关,故排除D项。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督和处置,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适应了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故选A。

答案:A

6.[2019·太原市高三联考]秦朝中央政府中的九卿,其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户”“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宗正,掌录属”“太仆,掌典马”“将作少府,掌治宫室”而隋唐中央政府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官员考核任免、财政、礼仪祭祀教育科举等、军政、司法和工程建设。材料表明()

A.中国古代家国一体政治特色消失

B.皇权旁落,相权加强

C.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的逐步分离

D.机构精简,职能专一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秦朝九卿中央行政机构,是处理国事家事;而隋唐时期六部负责全国政务;其职务的变化体现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的逐步分离,C项正确。A项家国一体政治特色消失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题干主旨没有体现机构精简,职能专一,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7.[2019·宜昌市高三一模]“汉初以皇帝为一极的中央政府辖中央政府京畿及重要地区共十五郡,其人力物力远远强于任何一个诸侯国。郡国并存的严峻形势,也促使中央政府谨慎从事,采取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总方针,中央辖区内的经济也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据此可知,郡国并行制()

A.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B.扩大了地方割据的力量

C.推动了封国经济的发展D.适应了汉初统治的需要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郡国并存的形势推动了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产生,促进了汉代经济恢复,适应汉初统治的需要,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势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不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郡国并行制扩大了地方割据的力量;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郡国并行制对封国经济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答案:D

8.[2019·洛阳市高三二模]唐朝三省长官和其他参与决策的官员,都集中到政事堂议事,政事堂逐渐成为一个高于三省的决策机构。三省长官实际上脱离了本部门,而副职左右仆射则成为三省实际的负责人。后来皇帝干脆不设三省正职,以副职替代,让副职进入政事堂。这些措施()

A.赋予了低级官员相权B.加强了专制皇权

C.导致冗官局面的出现D.提高了行政效率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政事堂逐渐成为一个高于三省的决策机构,皇帝以副职替代三省正职,让副职进入政事堂,于是宰相的官阶降低了,更便于皇帝的控制,故答案为B项。三省的副职并不是低级官员,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冗官局面,也没有涉及政府的行政效率,排除C、D项。

答案:B

9.[2019·玉溪市高三联考]《宋史·刑法志》记载:“熙宁初,置局修敕,诏中外言法不便者,集议更定。元丰中,始成书二十有六卷,复下二府参订,然后颁行。”这说明宋朝的“二府”()

A.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辖

B.职责分工明确

C.是宋朝法制建设的主体

D.参与国家决策

解析:根据材料“始成书二十有六卷,复下二府参订,然后颁行”可知宋朝的“二府”参与国家决策,D选项符合题意。宋朝的“二府”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与中央集权无关,A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二府职责分工明确,B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宋朝的“二府”参与法律的审核,不能说明二府是宋朝法制建设的主体,C选项排除。

答案:D

10.[2019·潍坊市高三二模]元朝行省制度的问世,使“军事、财赋、监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成为比较稳定、成熟的建制”,出现了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特征。这说明行省的设置()

A.严重制约地方自主性

B.形成地方威胁中央的局面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体现了维护民主的原则

解析:本题考查元朝行省制。“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说明行省设置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发挥,故A项错误;“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特征”说明行省制度以中央集权为主,不会形成地方威胁中央的局面,反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C项正确;元朝行省制下,地方有一定的自主权,本质上服务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并不是为了保障民主,故D项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