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20司马光
- 格式:ppt
- 大小:3.63 MB
- 文档页数:25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是《司马光》,讲述一个叫司马光的孩子砸缸救人的故事。
店铺为一年级师生整理了第20课《司马光》课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司马光》课文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司马光》说课稿设计一说教材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砸碎缸救人的故事。
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
课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的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感召作用。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考虑城乡结合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目标。
二说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会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的品质。
2、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想象能力。
3、理解课文。
三说教法在教学方法上,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我先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并突出了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四说学法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
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用“自读、质疑、交流、探究”的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20 司马光教学目标:1、认识13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孩子。
学会用“别的小朋友__,可是司马光却___。
”进行思维说话训练。
3、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动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孩子。
教学难点: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古时候的小朋友【出示:司马光图片】,这个小朋友离我们现在已经有九百多年了。
有趣的是这个孩子姓司马,名光,合起来姓名就叫【出示:司马光】【出示:司】真马虎,写“同”字丢掉了一小竖。
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九百多年前,【出示: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的图片】玩着玩着,突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出示:课题】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识记生字。
在读故事之前,老师想检查检查小朋友们的预习情况。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自读,领读,齐读。
2、去掉音节你还会读吗?【出示:去掉带音节的生字】3、老师把生字放到词语中,你还能读好它吗?【出示:生字词语】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认读了生字词,可以帮助我们更流利地朗读课文。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出示:标序课文】2、会读了吗?老师不相信。
哪些同学原来分读一下课文?向老师证明你们读得很棒!3、想听听老师读课文吗?老师可有要求喔:【出示要求】【播放:课文范读】【出示: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2、【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四、指导写字1、(出示:我会写)指名认读,齐读。
2、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它们记住?3、生自由读贴:在写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的吗?4、【出示:动态笔顺】重点、难点笔画指导。
2019-2020学年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20 司马光人教版知识点练习十四第1题【填空题】把字换一个偏旁,成为本课的生字。
谎______ 快______ 轻______ 坡______【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把能搭配的词连起来。
尖尖的______ 线长长的______ 笔清清的______ 丝细细的______ 水【答案】:第3题【填空题】写出形近字:快______ 缺______ 该______ 很______ 同______【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给下列的字组词(至少两个)。
假______ ______ 缸______ ______别______ ______ 慌______ ______【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选一选。
捉看拿背______电视______虫子______石头______书包【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看拼音写部首rì zì pánɡ______【答案】:第7题【填空题】填空,再把句子读一读。
小朋友______慌了,有的______ ______,有的______找大人。
【答案】:第8题【填空题】选字填空。
假(如入)______水(刚缸)______别(人任)______惊(慌荒)______使(劲敬)______砸(破坡)______ 【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候”字共有______笔,第三笔是______。
【答案】:第10题【填空题】比一比,组词。
已______、己______喝______、渴______外______、处______【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12题【填空题】将下面的词语按照结构进行归类。
光缸砸吓都快声①左右结构:______②上下结构:______③独体字结构:______【答案】:【解析】:第13题【语言表达】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司马光把缸砸破了。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司马光》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司马光》1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生字。
2、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指导学习两个生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小朋友,听说过司马光的故事吗?司马光小时候很聪明,有一次司马光和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司马光举石砸缸救出了小伙伴。
你们想读这个故事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注意读准“司、光”。
二、整体感知1、放课文录音。
学生看课文中的字。
2、自由练习读,标出自然段,把觉得难读的字画出来。
3、学生质疑。
4、初识生字。
三、再读课文。
1、自由练读,比一比哪些同学能把课文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评议中多功能指出学生的`优点。
,再评不足。
3、全班齐读。
四、认记生字1、抽生字卡开火车认读。
2、交流。
五、学习第1自然段。
1、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朋友掉进水缸前的情景。
2、观察画面,想一想:花园里除了几个小朋友在玩,还有些什么?3、课文是怎么写的呢?画的旁边出示名子: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有一只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4、自由读读这一句,试试能不能背下来。
5、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6、学生评读。
六、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写,教师巡回检查,纠正写字姿势。
七、教学后记:学生会将园和圆混淆。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司马光》2教学目标1.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
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
(二)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导语】《司马光》讲的是司马光⼩时候砸破⽔缸救出落⽔⼩朋友的事。
全⽂共有三个⾃然段,从落⽔到得救,情节扣⼈⼼弦。
课⽂配有插图,形象地再现了⼀个⼩朋友掉⼊⽔缸,司马光与别的⼩朋友不同的举动。
可⽤来帮助学⽣想像当时情景,培养学⽣观察、联想的能⼒。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司马光》教案五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年级语⽂《司马光》教案 【教学⽬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缸”3个⽣字,会写“别”、“到”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通过学习第⼀⾄三⾃然段,为后⾯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埋下伏笔。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第⼀⾄三⾃然段,为后⾯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埋下伏笔。
【教学过程】 第⼀课时 ⼀、谈话导⼊,揭题激趣 1、教师:⼩朋友,你知道⽼师姓什么吗?那你知道后⾯那位⽼师姓什么吗?(师回答)那你能向后⾯的⽼师介绍下你姓什么呢?我们的姓只有⼀个字,今天我们来认识⼀个古时候的⼩朋友,他的姓和我们有些不同,他姓——司马(板书),像这样有两个字组成的姓我们把它叫作复姓。
司马这个姓⾮常特别,马这个字我们早就学过了,那你能给“司”这个字找个朋友吗?他的名字叫“光”。
(板书)谁愿意和他打个招呼呢?(叫⼏个学⽣。
)让我们⼀齐来读读课题吧!(20、司马光) 2、教师:瞧,这个就是司马光,他到底是⼀个怎么样的孩⼦呢?让我们读读课⽂,去认识⼀下他吧! ⼆、初读课⽂,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85页,看看读书要求。
出⽰读⽂要求: (1)边看插图边读课⽂,借助拼⾳读准字⾳,读通课⽂中的长句⼦。
(2)给课⽂标好⾃然段号。
2、教师:⽼师看到⼤家读课⽂的时候⾮常认真,有的同学都已经读了好⼏遍了,现在⽼师要来考考⼤家,这篇课⽂总共有⼏个⾃然段啊?(6个)⽼师想听听你们读得怎么样了? 三、细读感悟,学习课⽂第⼀部分 1、请⼤家看课⽂插图。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课司马光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课《司马光》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5节,写的是司马光小时候急中生智砸缸救人的故事。
WTT在此整理了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课《司马光》,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课《司马光》课文原文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课《司马光》课文教学一、识字写字1、生字的呈现:指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给生字正音。
学会在课文中画出与生字有关的词语,认读、识记。
将生字词集中,写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给生字着色,通过色彩强化,整体感知生字。
2、生字的识记:学生自主识字,并介绍自己是怎样识记生字的。
识字方法举例:⑴换偏旁识字:块、救、劲。
⑵猜字谜识字: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
(司)一个三框面朝东,一块石头背后撑,一条毛巾藏肚中。
(砸)⑶组词识字:假──真假、假装;使──使劲、天使、大使馆、使用。
3、识字的巩固:用问答对唱或说反义词的方法巩固识字。
4、写字指导:本课要求写的六个字,都有规律可循。
“别、到”二字应写得左宽右窄,立刀旁的竖钩要写正直。
“吓、叫”二字都有口字旁,可以一起指导:①两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②“口”字应该写得小而高。
“那、都”二字均有双耳旁,可结合第18课的“阳”字进行指导。
现在,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带双耳旁的字,如“啊、那、阳、都、邮”,建议将这些字集中起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写字方法:左双耳,“耳朵”要写得高、小,竖为“垂露”;右双耳,“耳朵”要写得低、大,竖为“悬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杂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杂谈
素质教育不要搞成无趣的教育
我女儿读一年级,有一天她给我讲故事,说发明家瓦特很专心,一天邻居家的房子着火了,许多人都大喊,瓦特没有听到。
火烧到他家了,消防队冲进他家里,发现他还在画图,嘴里还嘟囔着“蒸汽是水变的”。
消防队要他快跑,他说“不要吵”,四处火光中,他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慢吞吞地往外走,一出门就又靠在树上想了起来。
我问这是从哪儿看到的故事,她说是学校发的书上讲的。
书名是《中图活页文选》,并标明“小学生素质教育读物”。
我不知这“小学一年级适用”的素质,到底有什么益处。
要教育孩子用功,就一定要找这样一个大难临头还“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故事吗?瓦特是否确有其事,我不知道,就算有,也不适于让小孩子来效仿吧。
专心读书,固然是一种“素质”,然而对小孩而言,更有用的素质,应该是认清什么是危险,以及怎样设法远离危险。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里还有司马光。
砸缸的故事是要教小孩子遇事要机智沉着应对,但到底会教给学生怎样的“素质”,也实在很有疑问。
课文说,一个小朋友掉进缸里后,“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而只有司马光没有慌,把缸砸了。
我想,砸缸固然机智沉着,但吓哭了也是正常反应吧,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原文、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1.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原文篇一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2.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知识点篇二会写字及组词:司sī(司机、司令、各司其职)庭tíng(庭院、家庭、大庭广众)登dēng(攀登、登报、五谷丰登)跌diē(跌倒、跌落、跌跌撞撞)众zhòng(众人、众多、众志成城)弃qì(丢弃、抛弃、自暴自弃)持chí(坚持、主持、坚持不懈)皆jiē(比比皆是、人人皆知、皆大欢喜)3.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知识点篇三多音字:得děi(得亏)dé(得救)没mò(沉没)méi(没有)注释:戏:做游戏于:在庭:庭院登:爬瓮:缸足:失足跌:掉进没:沉没众:大家皆:全,都弃:丢弃去:离开持:拿击:击打破:被打破之:瓮迸:涌出4.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篇四【教学目标】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缸”3个生字,会写“别”、“到”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为后面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埋下伏笔。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为后面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埋下伏笔。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1.教师:小朋友,你知道老师姓什么吗?那你知道后面那位老师姓什么吗?(师回答)那你能向后面的老师介绍下你姓什么呢?我们的姓只有一个字,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古时候的小朋友,他的姓和我们有些不同,他姓——司马(板书),像这样有两个字组成的姓我们把它叫作复姓。
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司马光》。
教材内容主要讲述了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人物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英勇事迹。
具体章节包括:司马光的生平介绍、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司马光的政绩和贡献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司马光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2. 通过学习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培养学生勇敢、机智的品质。
3.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细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2.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简短介绍,引发学生对司马光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读题: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 讲解:讲解司马光的生平事迹,重点讲解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司马光的勇敢和机智。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司马光的看法和体会。
5. 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司马光简介2. 砸缸救友3. 勇敢机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课文内容,简要概括司马光的生平事迹。
2. 作业答案:司马光,北宋时期著名历史人物,砸缸救友,勇敢机智,政绩显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司马光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了这位历史人物的英勇和智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司马光的品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练习题目的设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其他事迹,如他在政治、文学等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司马光纪念馆,深入了解司马光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司马光》教案教学目的要求: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思路:《司马光》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看图学文。
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
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学生看图。
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课文。
先学习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
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
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
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司马光是如何砸缸的。
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
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办法救那个小朋友?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司马光》教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司马光》教案(一)教学目的要求: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思路:《司马光》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看图学文。
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
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学生看图。
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课文。
先学习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
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
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
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司马光是如何砸缸的。
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
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办法救那个小朋友?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司马光》。
文章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历史人物司马光小时候聪明机智、勇敢救人的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1. 生字词:司马光、缸、裂、涌、跌、弃、持、破、水、退、走、信、勇敢、机智。
2. 课文理解: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司马光救人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读写;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司马光的勇敢和机智,激发学生学习古人智慧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理解司马光救人的勇敢和机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勇敢救人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检查掌握情况。
3.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技巧。
4. 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重点句子,分析司马光的勇敢和机智。
6.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司马光生字词:缸、裂、涌、跌、弃、持、破、水、退、走、信、勇敢、机智课文内容:司马光救人的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朗读课文,给家长讲述司马光救人的故事。
(3)思考:如果你是司马光,你会怎么做?2. 答案:(1)见作业本。
(2)见作业本。
(3)见作业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生字词学习、课文理解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感受了司马光的勇敢和机智。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关于司马光的故事,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激发学习兴趣。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课《司马光》知识点课文梳理《司马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和他的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
教育学生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对于这一课的教学,张老师是做了不少的准备的,我在她的qq空间看到她转载的不少关于这一课的教学资料。
教学中,张老师抓住了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本课的重难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司马光那种沉着冷静、机智的品质,从中得到启发。
因此朗读贯穿了教学的全过程,对于重点句、段,学生在读中反复体会。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课《司马光》知识点词句梳理【时候】⑴时候不早了,该起床了。
⑵现在是什么时候?还不快走。
【花园】⑴花园里的花不能摘。
⑵这里的花园真美丽。
【假山】⑴苏州拙政园里的假山真不少,我们在里面捉迷藏,真好玩。
⑵他躲在假山后面,不让妈妈看见。
【小心】⑴晚上走路要小心。
⑵我把在超市买的鸡蛋小心地拎回家。
【慌】⑴这几个坏人遇上警察就慌了。
⑵遇上难事不用慌,要想办法解决它。
【得救】⑴被洪水围在房顶上的群众遇上解放军的冲锋舟,终于得救了。
⑵经过医生二十多个小时的全力抢救,那个小孩终于得救了。
【吓】⑴强强被草丛里的青蛇吓了一跳。
⑵那个魔术师的表演把现场的观众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近义词】得救──获救小心──留神【反义词】得救──遇难流出──涌进【同音字组词】块(块茎、石块)快(快餐、快乐)吓(吓倒、吓哭了)下(放下、低声下气)【形近字组词】破(破坏、破损)坡(坡度、山坡)慌(慌张、慌忙)谎(撒谎、谎言)【多音字组词】吓:xià(吓人、杀鸡吓猴)hè(恐吓、威吓)别:bié(离别、别人)biè(别扭、别嘴)假:jiǎ(假话、假如)jià(休假、假期)劲:jìn(干劲、没劲)jìng(刚劲、劲敌)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课《司马光》知识点测试题一、看拼音写词语bié rén dào chù nà lǐ( ) ( ) ( )dōu shì jīnɡ xià jiào shēnɡ( ) ( ) ( )二、把字换一个偏旁,成为本课的生字。
教学案与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小朋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谁知道?给大家讲一讲好吗?2.教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3.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
③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师检查读文情况。
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②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
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2.学习课文第二段:(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指的是谁?(3)出示句子: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花园里有什么?(5)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缸里的水多不多?3.学习课文第三、四段。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看见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别的小朋友怎么样?(指导用着急的语气读第四段。
)“慌了”是什么意思?4.学习课文第五段。
(1)司马光是怎么做的?(2)出示句子:哪句话好?为什么?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上△。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5.学习课文第六段。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四、总结全文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学生概括故事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和词语学生看图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