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度坡向分区图
- 格式:pdf
- 大小:311.88 KB
- 文档页数:1
dem坡度坡向计算
坡度是地面特定区域高度变化比率的量度,坡向是斜坡方向的量度.坡向定义为坡面法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方向。
当基于DEM计算坡向时,通常定义坡向为:过格网单元所拟合的曲面片上某点的切平面的法线的正方向在平面上的投影与正北方的夹角,即法方向水平投影向量的方位角,由数学分析知,设曲面z=f<x,y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在点〔x0,y0,z0〕的切平面方程为:z=Ax+By+C=fx<x0,y0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x+fy<x0,y0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y+C,在该点的坡向为:β=arctan,但根据此式计算的β在〔-π/2,π/2〕中取值,而坡向应在〔0,2π〕中取值。
1、ARGIS区域制图中,常需提交【斜坡结构类型图】,【坡度图】【坡向图】下面就如何完成这一使命作简要的论述。
2、斜坡结构根据倾向与坡向之间的夹角来定,目前根据相关标准倾向与坡向之间关系如下:(0-30°为顺向坡)、(30-60°为顺斜坡)、(60-120°为横向坡)、(120-150°为逆斜坡)、(150-180°为逆向坡)3、在对倾向与坡向夹角进行求解时,需运用到“倾向栅格”与“坡向栅格”的栅格运算,这里运用的是减运算,如图,当然这里需要知道倾向栅格与坡向栅格的求法。
4、倾向栅格的求解,需要运用到“栅格插值”运算,如图,我们一般常用“反距离权重法”以及“克里金法”(原理自行百度),这里重点介绍“反距离权重法”的运用,在运用“反距离权重法”之前,我们必须保证图幅面上“产状点”足够多,且其字段中具备“倾向”“倾向”等信息,数量多是为了提高“栅格插值运算”的精度,“倾向”(“倾角”)字段正是插值需要运用的基本信息,如图,其中“输入点要素”即为产状点,“z值字段”为我们要插值运算生成的目标字段图层,比如这里我们为了首先生成“倾向图层”,我们选择了“倾向(QX)”字段信息,“输出栅格”是插值运算后生成栅格的保存位置,剩下的皆为“可选”,一般的,最大距离根据经验输入“15”,“输入折线障碍要素”一般输入“构造线”“背斜向斜”等倾向或者产状剧烈变化的线要素。
点击确定即可进行运算生成倾向图层栅格如下(注:克里金算法与反距离算法操作步骤雷同)。
5、“倾向栅格图层”生成后,需要进行“坡向栅格”图生成,这里仅仅简单介绍,对“dem”文件进行“栅格表面”的“坡向”运算即可,如图,,其中 “输入栅格”中添加“dem”文件,“输出栅格”同上,填写保存生成“坡向栅格”的保存路径即可,点击确定生成坡向图层如下:6、“倾向栅格”以及“坡向栅格”生成后开始进行“栅格减法计算”了,如图,,“输入栅格数据或常量1”空格中选择生成好的“倾向栅格图层”,“输入栅格数据或常量2”空格中选择生成好的“坡向向栅格图层”,同样的类似道理“输出栅格”即为保存生成“栅格减法运算”后的栅格,点击确定生成“倾向”减去“坡向”的栅格图层。
1、打开gis 点击“启动”-显示设备“正在运
行”-点击“确定”
2、打开arcmap
3/添加数据添加“CAD地形图”-“添加”
4、打开工具箱-选择“数据管理工具”-选择“要素”—“要素转点”
5、点击编辑器-开始编辑
7、打开工具箱-3D分析工具-数据管理-TIN-创建TIN
8、选择工具箱-3D 分析-转换-由TIN 转为栅格
10、选择spatial 分析工具-提取分析-按俺膜提取
13坡向分析:选择spatial 分析工具-表面分析-坡向分析
14 选择“文件”-“导出地图”存储为jpeg 格式
PS 注:由于lz 直接将整个CAD 导入GIS 做的分析导致有一些高程点不准确,最好是直接在cad 里的高程点另存为一个文件,导入GIS 制作,数据更为准确一些。
等高线中关于坡的问题一、坡形_____________: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_____________:等高线先疏后密,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二、坡向坡的朝向:方向与_____________垂直三、坡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是指山坡的倾斜角度。
通常用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来表示。
由公式:坡度=等高距/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推导出:坡度=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 由此可进行如下坡度计算、比较:1、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________;反之坡度越_________。
练一练:(1)判断图1中A 、B 两处的坡度大小。
图2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A.东北一西南向B.东西向C..西北一东南向D.南北向 (3)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A.上、下部均陡峭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C.上、下部均平缓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2、根据比例尺判断: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中,若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____。
图 1图2练一练:读图3中四幅图,回答下两题。
(1)上图中,坡度最陡的一幅是A.A 图B.B 图C.C 图D.D 图 (2)表示实地范围最大,内容最简略的是A.A 图B.B 图C.C 图D.D 图3、根据等高距大小判断: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中,若比例尺相同,等高距越____,则坡度越____。
练一练: 图4中两幅图的比例尺相同,比较A 、B 两地坡度大小。
4、在比例尺不同,等高距也不同的情况下,对等高线地形图坡度的判断 练一练: 比较图5中甲乙两地坡度的大小1:500 000 400 500 600A 1:150 000 400 500 600B1:200 000 400 500 600C 1:350 000400 500 600D图5图4图3四、习题读图6,四图等高距相等,回答下列3小题:图61四幅图中坡度最陡的是A.甲B.乙C.丙D.丁2关于四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四幅图的地势均为东北高西南低B.反映的区域面积甲图最大C.反映实际地形最详细的是丁D.甲图的比例尺是丙图的3倍3若把四图反映地区用同一比例尺绘图,则图幅面积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 B.丙甲乙丁 C.丁乙甲丙 D.丙丁甲乙。
坡度和坡向坡:為地形組成的基本單位,有坡度和坡向兩項基本特性。
坡單元:將水系、谷線和稜線延長相接則形成不同的封閉區,再依其坡度或坡向之不同,可再細分成具有相同坡度和坡向的均質區,稱之為「坡單元」,或「地形單元」。
坡度:地面傾斜的程度。
1.影響到地區的穩定度及水流速度;2.坡度的緩急可以從等高線的疏密程度判知;(1)等高線較疏的地區,地勢較平坦;(2)等高線較密集的地區,則地勢較陡峭;(3)當許多等高線密集在一起時,則表示該地為懸崖峭壁。
3.等高線出現疏密之形狀與坡度的關係,基本上有下列三種型態:(1)均夷坡:等高線間隔均等,表示有相同的坡度;(2)凸坡:等高線在低處較密,往高處則漸疏;(3)凹坡:與凸坡相反,等高線在較低處較疏,往高處漸密。
(4)坡型:根據水平和垂直的變化,所有的坡可區分成九種類型。
4. 坡度的量測:坡度的表示方法有百分比法、度數法、密位法和分數法四種,其中以百分比法和度數法較為常用。
(1) 百分比法表示坡度最為常用的方法,即兩點的高程差與其水平距離的百分比,其計算公式如下:坡度=(高程差/水平距離)x100%(2) 度數法用度數來表示坡度,利用反三角函數計算而得,其公式如下:tanα(坡度)=高程差/水平距離所以α(坡度)=tan-1 (高程差/水平距離)5. 坡度尺:依不同比例尺所繪出之圓滑曲線,可直接量測數條等高線間距而讀出其平均坡度。
坡向:為水流方向,與等高線垂直,影響到日照、迎風或背風、溫度和降雨等的不同。
一般區分成八向位:可計算一區域不同方坡向之所佔面積或出現之頻率。
如何利用ArcGIS10.0软件通过cad 数据制作高程、坡度、坡向分析图Arcgis的应用----地表高程、坡度、坡向分析如今科技高速发展,而3S技术也正在我们的规划设计中发挥着它巨大的力量,本文以遂平县嵖岈山温泉小镇农业观光园的规划为例,利用arcgis软件,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处理,来制作地表高程、坡度、坡向分析,使所规划场地的地形现状直观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1.打开cad原始数据,用qselect命令,选择我们需要的ZDH图层,并复制2.在湘源控规里利用地形命令,通过字转高程,把输入的点文本,转为点数据,这时候,点击任意一个点,可以看到它已经具有标高,把数据另存文件3.打开Arcmap10,通过添加数据把cad数据导入4.把图层里除了Polygon以外的其他数据移除,并将数据右键导出5.打开导出的数据,用ArcTool Box→数据管理工具Data Management→投影和变换→定义投影→选择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s文件下Gauss Kruger→Xian1980→114E坐标系6.由于现在数据要素都是以面域形式出现,所以需要用ArcTool Box→数据管理工具Data Management→要素→要素转点。
7.利用刚得到的数据创建TIN,生成tin数据8.右键tin数据,点击属性,在符号系统里,添加显示内容(以表面高程为例)9.调整色带颜色,并定义分类,这里采用定义的间隔分类方法,间隔大小为2米。
10.调整到布局视图,调整打印页面局部和页面大小,插入图例,编辑图例和标题,调整比例尺和指北针,然后导出地图,形成图纸文件(保存BMP位图)11.符号分类里分别显示坡度、坡向,然后布局视图,插入标题、图例,比例尺,指北针。
后附遂平县嵖岈山温泉小镇农业观光园高程、坡度、坡向分析图。
地貌: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将地貌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3大类型,其中山地又按海拔高度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4类:①极高山:海拔大于5000米;②高山:海拔在3500~4999米之间;③中山:海拔为1000~3499米;④低山:海拔小于1000米。
地貌一般应根据数十甚至数百平方公里的大范围来确定。
坡向:在森林资源清查中,根据样地范围的地面朝向确定坡向:①北坡:方位角3380~230;②东北坡:方位角230~670;③东坡:方位角680~1120;④东南坡:方位角1130~1570;⑤南坡:方位角1580~2020;⑥西南坡:方位角2030~2470;⑦西坡:方位角2480~2920;⑧西北坡:方位角2930~3370。
对于坡度小于50的地段,坡向因子按无坡向记载。
坡位:坡位是影响立地条件尤其是水分条件的重要地形因子。
在样地调查中,一般按中地形调查记载,分脊,上,中,下,谷5个坡位,①脊部:山脉的分水线及其两侧各下降垂直高度15米的范围;②上坡:从基部以下至山谷范围内的山坡三等分后的最上等分部位;③中坡:三等分的中坡位;④下坡:三等分的下坡位;⑤山谷(或三洼):汇水线两侧的谷地,若样地处于其他部位中出现的局部山洼,也应按山谷记载。
处于平原和台地上的样地,坡位按平地记载。
坡度:在森林资源清查中,一般用样地范围内的平均坡度记载,以度为单位。
根据坡度的大小分为平,缓,斜,陡,急,险6级。
①平坡:﹤50②缓坡:50~140③斜坡150~240④陡坡250~340⑤急坡350~440⑥险坡:≥450。
坡向与阴、阳坡划分坡向一般只说阳坡和阴坡,坡向按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及无九个方位确定。
阳坡一般为南、西南、西、西北;阴坡为东北、东、北、东南坡。
具体到数值来说,各个坡向的aspect数值如下:平面:-1北:0-22.5 东北:22.5-67.5 东:67.5-112.5 东南:112.5-157.5 南:157.5-202.5 西南:202.5-247.5 西:247.5-292.5 西北: 292.5-337.5 北: 337.5-360分类方法:阴坡:0~45° 半阴坡:45°~135°阳坡:135°~225°半阳坡:225°~315°阴坡:315°~360°1、按成因分为自然边坡(斜坡)、人工边坡。
1、明暗等高线制作首先,将明暗等高线的提取分为两部分提取。
一部分为等高线的提取,一部分为明暗显示,即提取坡度与坡向显示。
等高线的提取使用contour工具,dem50作为输入栅格,命名为Contourdem,contour interval设置为50,即等高线之间的间隔,base contour设置为1155,即dem数据中高程的最小值。
然后对坡向进行提取,使用aspect工具,将dem50作为输入栅格,输出命名为aspectdem,对提取出的坡向进行重分类,重分类有好几种工具,这里使用reclassify工具,将坡向aspectdem作为输入数据,reclass field为value, 对其break values重新设置,由于光源位置定位于地面西北方向时,则坡向为0度到45度,225度到360度时为受光面,坡向为45度到225度时地表面为背光面,所以重分类设置如下图:重分类之后的图层是栅格图层,需要将其转化为矢量图层,使用raster to Polygon.将生成的等高线与背光面与受光面的坡向共同显示在图层中,需要使用identity工具,保持默认选项即可。
点击运行model,将生成的结果加载到图层中,并不能显示出最后的效果,需要在图层的属性中进行二值化,将重新分类中的受光部分的等高线印为白色,背光部分的等高线为黑色,并且需要在view菜单下选择data prosperities,修改frame下的background,选择Grey 40%。
现在生成的结果即是最后的明暗等高线图。
2、坡向变率(SOA):提取坡向变率(SOA)大致是分两步完成的。
第一步,求解出正地形与反地形,然后利用公式((SOA1+ SOA2) -(SOA1-SOA2).abs)/2分别对正、反地形的SOA 进行纠正所得的最后结果就是正确的SOA。
求解反地形前面已经学习过了,使用minus工具,对原始栅格DEM与高程的均值对比,高于均值的判断为正地形,反之定义为负地形。
矿区坡向分级标准
矿区坡向分级标准通常是根据边坡的陡度、岩性、构造、地质背景等因素进行评估。
根据安全性和稳定性等级的不同,可以将矿山边坡划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1.安全稳定级:这类边坡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低的风险,适合
正常的矿山生产活动。
其坡度适中,岩性较好,构造简单,地质背景较为稳定。
2.较安全稳定级:这类边坡的稳定性相对较好,但存在一定的风
险和隐患。
其陡度较大,岩性较硬,构造较简单,地质背景相对稳定。
在开采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支护措施,以增强边坡的稳定性。
此外,坡度也可以根据角度进行分级,一般分为六个等级:0~8°为平坡,8~16°为缓坡,16~24°为斜坡,24~32°为陡坡,32~40°为急坡,40°及以上为险坡。
请注意,具体的坡向分级标准可能因地区、矿种、开采方法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边坡分级标准,并采取相应的支护和治理措施,以确保矿山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坡度和坡向的关系
坡度和坡向的关系,那可老奇妙啦!坡度就像楼梯的陡度,坡向呢,就像你面朝的方向。
李大哥爬山的时候就说,这坡度大了爬起来可费劲,坡向不对还晒得慌。
难道你不想搞清楚它们的关系吗?
坡度陡的时候,坡向要是朝着太阳,那可热得要命。
就像在大夏天站在火炉边。
王大妈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你不想避开这种情况吗?
坡度缓的地方,坡向不同感觉也不一样。
要是朝着风,那就凉快。
这就像吹着小风扇。
张大哥就喜欢找这样的地方休息。
你不想享受一下吗?
坡度和坡向还影响植物生长呢。
有些植物喜欢陡坡朝阳的地方,有些就不行。
这就像人挑房子,各有喜好。
刘小妹在山上就看到不同的植物长在不同的坡上。
你不想观察一下吗?
坡度大,坡向要是朝着水流,那可能会有泥石流风险。
就像站在悬崖边,有点吓人。
赵叔叔就提醒大家要注意这种地方。
你不想远离危险吗?
坡度小,坡向好的地方适合盖房子。
就像找到了一个舒服的小窝。
孙姐姐就觉得这样的地方美极了。
你不想有个好地方住吗?
坡度和坡向对滑雪也有影响。
陡坡和合适的坡向滑起来才刺激。
周大哥去滑雪就专门挑这样的地方。
你不想体验一下刺激的滑雪吗?
坡度和坡向能决定风景好坏。
好的坡度和坡向能看到超美的景色。
吴小妹就为了看美景找了个好坡向的地方。
你不想看到美丽的风景吗?
坡度和坡向关系密切,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活动。
赶紧了解一下吧。
arcgis分区统计坡向选择众数
在ArcGIS 中进行分区统计坡向并选择众数,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加载需要进行坡向分析的高程数据到ArcMap 内。
在ArcToolbox 中,依次点击“3D Analyst工具\栅格表面\坡向”。
在显示的“坡向”对话框内,“输入栅格”选择加载的高程图,设置好“输出栅格”。
点击确认之后即可看到坡向分析的结果。
如果需要坡度分段值为整数,可以通过属性进行调整,首先在坡度分析结果图层上点击右键,选择“属性”。
调整过后坡度的分段就变成了整数。
如果想要对不同区域的坡向进行统计分析,可以首先进行区域分析,具体来说是在ArcToolbox 的Spatial Analyst Tools 的Table Analysis 下的Zonal Statistics as Table。
在Zonal Statistics as Table 工具中,选择要进行统计的区域图层和坡向图层。
然后在输出的表格中选择要进行众数统计的字段。
在分析的结果表格中,可以使用Excel 等工具筛选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作为众数。
注意,不同版本的ArcGIS 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基本流程是类似的。
在进行此类分析时,可以参考具体版本的官方教程或相关文献
资料,以提高工作效率。
坡向坡度的概念坡向和坡度是地理学和地形学中经常提到的两个概念,用来描述地表的倾斜度和方向。
坡向是指地表向着哪个方向倾斜,而坡度则是指地表的倾斜程度。
这两个概念在环境科学、土地利用规划和地质研究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介绍坡向。
坡向是指地表斜坡的倾斜方向,简单来说就是斜坡的下坡方向。
坡向是通过角度或者方位角来表示的。
角度是指斜坡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通常用度()来表示;方位角是指斜坡相对于某个固定的方向的角度,一般用北方向为参照,用0~360来表示。
以北为0,东为90,南为180,西为270。
坡向的计算可以使用一些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或者地形图来完成。
在实地观察时,可以使用倾斜度测量仪或者使用准星来观测地表的倾斜方向。
在数值地形模型(DEM)中,坡向可以通过计算地表高程的差异来得到。
坡向对环境科学和土地利用规划有重要影响。
例如,坡向会影响水分的运动和分布,影响水文循环和土地资源的利用。
在农业规划中,坡向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不同的坡向可能会有不同的日照时间、气温和湿度条件,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在生态学研究中,坡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可以影响植被的类型和分布,也会给不同动植物提供不同的生境条件。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坡度。
坡度是指地表倾斜的程度,也就是斜坡的陡峭程度。
坡度用角度或者百分比来表示。
角度是指斜坡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通常用度()来表示;百分比则是指斜坡相对水平面上升或下降的高度与水平距离的比值,通常用%来表示。
坡度的计算也可以通过GIS软件或者地形图来完成。
在实地观察时,可以使用倾斜度测量仪或者使用直尺和水平仪来测量。
在数值地形模型(DEM)中,坡度可以通过计算两点之间的高程差异来得到。
坡度也对环境科学和土地利用规划有重要影响。
陡峭的坡度会增加水的流速,容易引发山洪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陡峭的坡度往往不适宜进行农业生产,但可以用来发展旅游业和水力发电等。
坡度和坡向变率坡度和坡向变率是地形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坡度是指地面高度的变化与水平距离之间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比或角度表示。
而坡向变率则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地面高度的变化与方位角之间的关系。
对于一个地形表面来说,其坡度越大,则其高差相对于水平距离就越大。
因此,较陡峭的山峰、悬崖等地形特征往往具有较大的坡度值,而平原、盆地等则相对较小。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常将不同的坡度范围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如5%以下为平缓区域、5%-15%为缓坡区域、15%-25%为中坡区域、25%以上为陡坡区域等。
另一方面,坡向变率则描述了一个地形表面在某个方位角上高差发生了多少变化。
例如,在南北方向上观察一个山脉,如果这个山脉沿着南北方向上升高,则其南北方向上的坡向变率就较大;如果这个山脉呈东西走向,则其东西方向上的坡向变率就较大。
坡向变率通常用于描述地形的复杂程度和变化情况,也可以用于分析地形对水流、风力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坡度和坡向变率经常被用来分析地形对水文、生态、土壤等方面的影响。
例如,在水文学中,陡峭的山峰往往会导致水流速度加快,进而引发洪涝灾害;而缓坡区域则有利于土壤保持和植被生长。
在生态学中,坡向变率可以描述不同方位上植被类型和物种组成的差异,进而为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参考。
在土壤学中,坡度和坡向变率可以影响土壤侵蚀、养分分布等因素,从而影响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
总之,坡度和坡向变率是地形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在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这些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应用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然界中各种现象之间的关系,并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山坡的形状参数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描述,包括坡度、坡向、坡向频率、切线角、表面积等。
以下是对这些参数的简要介绍:
1. 坡度(Slope):坡面的垂直高度和水平宽度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比或度数表示。
坡度是衡量山坡陡缓程度的参数,可以用角度换算成百分角度(°)或百分比例(%)表示。
2. 坡向(Orientation):山坡表面的朝向,通常用方位角度表示。
坡向可以影响光照、风向、温度等自然因素,也是山地规划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3. 坡向频率(Aspect Frequency):描述山坡表面朝向分布的参数,可以反映不同朝向在山坡上的分布频率。
通过统计山坡表面各点朝向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坡向频率分布图,帮助了解山坡表面的地形特征和自然环境因素。
4. 切线角(Tangent Angle):描述山坡表面某点切线的角度,可以反映山坡的陡缓程度。
切线角通常用度数表示,可以通过测量山坡表面某点的坐标计算得出。
5. 山坡表面积(Slope Area):描述山坡表面的面积,可以通过测量山坡表面的长度和宽度,或者使用数字地形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得出。
这些参数可以从不同角度描述山坡的形状和特征,但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参数进行描述和分析。
同时,这些参数也可以通过遥感、GIS等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提取和分析,为山地规划、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提供科学依据。
坡度和坡向变率引言在地理学和地形学领域,坡度和坡向变率是对地表特征进行定量描述和分析的重要指标。
它们对地貌发育、水文过程、土壤侵蚀等自然地理现象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概念、计算方法、应用等方面对坡度和坡向变率进行全面探讨。
1. 坡度1.1 概念坡度是指地表某一点处沿着水平方向上单位距离纵向的变化量。
在地理学中,一般用百分比或角度来表示坡度。
百分比坡度是指垂直高度与水平距离的比值,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百分比坡度 = (垂直高度/水平距离) × 100%角度坡度是指地表与水平面夹角的大小,常用度(°)作为单位。
1.2 计算方法计算坡度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常用的计算公式: 1. 垂直高度差法:将起点和终点的高程值相减,得到垂直高度差,然后除以水平距离。
百分比坡度 = (起点高程 - 终点高程) / 水平距离× 100%2.三角函数法: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计算地表坡度。
角度坡度 = arctan[(起点高程 - 终点高程) / 水平距离]1.3 应用坡度是地貌发育和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参数之一。
具体应用场景如下: 1. 地貌分析:坡度能够帮助地貌学家分析山脉的地形特征、河流的梯度和侵蚀程度等。
2. 水文过程:坡度是水文模型中的重要输入参数,可以影响水文循环、径流形成和洪水过程等。
3. 土壤侵蚀:坡度是土壤侵蚀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对水土保持和防治水土流失起着重要作用。
2. 坡向变率2.1 概念坡向变率是指地表某一点处沿着地势方向上单位距离纵向的变化量。
它是一个表示地表倾斜程度和方向的指标。
常用度(°)作为单位。
2.2 计算方法计算坡向变率可以采用以下常用的方法: 1. 向量法:计算起点和终点的高程差,并根据方位角计算坡向。
坡向变率可以通过计算起点和终点的高程差除以水平距离得到。
坡向变率 = (起点高程 - 终点高程) / 水平距离2.GIS分析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高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坡向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