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抗诉
第一百八十一条: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 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第一百八十二条: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 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 诉。人民检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五日以内,应 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且答复请求人。 主体: 人民检察院、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28
(四)法庭辩论 1、审判长宣布现在开始进入法庭辩论; 2、公诉人发表辩论意见; 3、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4、被告人自行辩护; 5、辩护人辩护; 6、在审判长的主持下控辩双方进行新一轮辩论; 7、审判长宣布法庭辩论结束。
29
(五)被告人最后陈述
1、审判长宣布:现在由被告人作最后陈述; 2、被告人作最后陈述; 3、审判长宣布:现在休庭评议。
享有的权利; 5、分别询问当事人、法定代理人是否申请回避、申请何人
回避和申请回避的理由。
27
(三)法庭调查
1、公诉人宣读起诉书; 2、被告人陈述; 3、被害人陈述; 4、控辩双方询问; 5、控辩双方询问被害人在审判长的主持下,控辩双方可以
询问被害人; 6、审判人员讯问、询问; 7、询问证人、鉴定人; 8、出示实物证据、宣读鉴定结论和有关笔录; 9、调取新的证据; 10、法庭调查核实证据。
1、死刑复核程序审理对象的特定性(对象仅是判处被告人死刑的案 件,包括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和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 2、死刑复核程序是死刑案件必经的终审程序(即一切判处死刑案件 的判决和裁定,都只有经过最高人民法院或者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后, 才能发生法律效力和交付执行。) 3、引起死刑复核程序的方式具有特殊性(是由作出裁判的人民法院 主动报请而引起的) ㈢意义 1、有利于保证适用死刑的准确性,防止错判错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