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四章多彩的光教案(沪科版八年级)
- 格式:doc
- 大小:13.21 KB
- 文档页数:2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案: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复习的方式,以多彩的光为主题,通过复习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让学生对光有更深入的理解。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2. 能够运用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如光屏、镜子、玻璃棒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活动过程: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交流分享: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知识巩固: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典型题目,让学生现场解答,检验学生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学生课后运用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进行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我认为这是本次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点。
因为只有理解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学生才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光的折射现象,也才能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去解释各种现象。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反复观察和体验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并引导他们通过交流分享,深入理解这些基本概念。
二、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多彩的光学案(新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多彩的光学案(新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多彩的光学案(新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四章多彩的光一、知识梳理1。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②应用③镜面反射和漫反射2。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②原理③实像与虚像的区别3.光的折射光的折射规律②原理的应用4.光的色散比较光的三原色与颜料三原色②物体的颜色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探究光的折射②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区别③凸透镜成像规律④应用6。
神奇的“眼睛”生活中的“眼睛”二、题型、技巧归纳1。
平面镜成像特点: .2。
光的色散现象本质是发生了,其中紫光3。
下列光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 )A. B.手影游戏错位的铅笔C. D.镜中的像雨后的彩虹4.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桌面上有一个小球向镜面滚去.要使平面镜中小球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α为()A.30° B.45° C.60° D.90°5。
汽车夜间行驶时,一般车内不开灯,这是因为( )A.要节约用电B.车内开灯形成漫反射,光线刺眼,影响司机开车C.车内开灯,司机前面的玻璃会反射车内物体的像,妨碍司机开车D.车内开灯,光射到车外后视镜上,反射到司机眼中,妨碍司机开车归纳小结1.光的反射(1)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现象.(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一节光的反射1、光的流传(P53-P54)(1)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
如太阳、通电的电灯、燃烧的蜡烛等都是光源。
(2)光在同种物质中沿直线流传。
在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和,并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称为。
(3)光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约为,相当于每秒能绕地球赤道转七圈半。
光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最,在空气中的流传速度略小于在真空中的速度,在水中的流传速度约是真空中的,在玻璃中的流传速度约是真空中的。
例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以下不属于光源的是()A.焚烧的蜡烛 B.闪亮萤火虫C.点燃的奥运圣火D.明朗的月亮例 2:以下实例中,能用光沿直线流传解说的是()① 用伞挡住阳光② 射击对准要“三点一线”③ 排队时,前方的同学挡住了后边的同学,队就排直了④ 夜晚学习时,手挡住灯光看不清写的字⑤ 太阳光穿过茂盛的树叶,在地面上留有光斑⑥ 激光指引掘进机开凿大山地道A. ①②③ B.①②③⑥C.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例 3: 2009 年 7 月 22 日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本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一第二天全食,产诞辰蚀的原由是光沿流传,当我们位于以下图中地区时,就能看到日全食现象。
例 4:以下图是发诞辰偏食的情况,月球把太阳遮住了一半,此时透过茂盛的树叶,在树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是()A. 月牙形B.圆形C.树叶形D.小孔的形状2、光的反射(P55-P56)(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类现象叫做光的。
反射光芒、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反射光芒和入射光芒分别位于双侧;反射角入射角。
反射光阴为路拥有。
( 2)一束平行光投到圆滑的物体表面,其反射光束仍旧是的,(2)实验时,小明在玻璃板前这类反射叫做镜面反射,黑板反光是常有的镜面反射现象;平行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甲,还要在光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玻璃板后边放一支未点燃的蜡这类反射叫做漫反射,比方各个方向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
教案:第四章多彩的光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讨论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特性。
2. 光的现象:分析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
3. 光的颜色:探讨光的颜色形成原理,包括单色光和复合光的颜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传播特性,包括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
2. 使学生能够理解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并能够解释相关实例。
3. 帮助学生了解光的颜色形成原理,提高他们对光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的理解和解释。
2.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特性,包括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投影仪、显微镜、玻璃板、激光笔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干涉仪、衍射光栅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如太阳光、灯光等,引发学生对光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特性,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解释。
3. 光的现象:利用教具和实验,展示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4. 光的颜色:讨论光的颜色形成原理,包括单色光和复合光的颜色,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解释。
5. 随堂练习: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光的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设计一些关键词,如光的传播、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等,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简述光的传播特性,包括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
2. 解释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并给出相关实例。
3. 描述光的颜色形成原理,包括单色光和复合光的颜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光的基本传播特性,理解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并了解光的颜色形成原理。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进一步的阅读和研究,深入了解光的更多相关知识,并进行相关的实验和实践,以加深对光的理解和认识。
第四章多彩的光单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以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活动——《多彩的光》。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验加观察的方式,通过儿童的亲身体验,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光的特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儿童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知识,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活动,我希望孩子们能够:1. 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知识。
2. 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难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镜子、玻璃、塑料尺、白纸等。
学具:记录本、彩笔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见过光?光是什么颜色的?光是从哪里来的?”我引导孩子们思考,激发他们对光的兴趣。
2. 光的传播:我将激光笔放在教室的一角,让孩子们观察激光笔发出的光线,并引导他们发现光在空气中是直线传播的。
3. 光的反射:我拿出镜子,让孩子们观察激光笔的光线在镜子上的反射,并引导他们发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 光的折射:我拿出玻璃和塑料尺,让孩子们观察激光笔的光线在玻璃和塑料尺中的折射,并引导他们发现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
5. 实践与思考: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手挡住激光笔的光线,观察光线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通过实践,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难点是让孩子们深入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表现出较高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在课后,我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并记录下来,以此拓展他们对光的认识。
第4节光的色散【知识与技能】1.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光组成的.2.了解光的三基色.3.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进行手影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有更深刻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重点】了解光的色散现象、色光的三原色及颜料的三原色.【难点】做好光的色散实验、透明体的颜色实验及不透明体的颜色实验.知识点一研究光的色散【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6-67,完成以下问题:1.白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合作探究】演示一太阳光折射实验在一个容器中装满水,把一块平面镜斜插在水中,将装置放在从窗口摄入的阳光下,让镜面对着阳光,调整镜面倾斜的角度,可以在对面的白屏上看到一个彩色的光斑.概念:经水折射后的太阳光照射到屏幕上,变成了一个彩色的光斑.这一现象在物理学中称为光的色散.演示二研究白光的分解取一块三棱镜、一块带狭缝的挡光板和一个白色光屏,按如下图所示放置.请回答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答: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条彩色的光带.探究一雨后的彩虹是怎么形成的?答:雨后的天空悬浮着大量的细小水珠,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小水珠上时,它被分解成绚丽的七色光,如果这些色光刚好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就能看到彩虹了.【教师点拨】光的色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靛、蓝、紫七种色光混合组成的.【跟进训练】如图所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照射在白屏上,白屏上出现了彩色的光带,最下面的是紫色,这是光的色散现象.知识点二色光混合及物体颜色【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8,完成以下问题:1.由三棱镜分解的七色光再通过另一个三棱镜后,七色光又复合成了白光,这种现象叫光的混合.2.物体通常有透明和不透明两类.【合作探究】演示三光的三基色人们发现,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基色.彩色电视机里的各种颜色是怎样产生的?答:电视屏幕上显现出的画面,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知识拓展颜料的混合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演示四物体的颜色探究二透明物体的颜色如上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依次通过三棱镜、透明玻璃、白屏,观察实验现象.换用不同颜色的玻璃,重复实验.换用不同颜色的玻璃,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答:红色玻璃只能通过红光;绿色玻璃只能通过绿光;蓝色玻璃纸只能通过蓝光.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探究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如上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依次通过三棱镜、覆盖有不透明纸的白屏,观察实验现象.换用不同颜色的纸,重复实验.换用不同颜色的纸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答:把绿纸贴在白屏上,在屏上只有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把红纸贴在白屏上,在屏上只有红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把蓝纸贴在白屏上,在屏上只有蓝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结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教师点拨】1.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颜色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的.【跟进训练】如图所示的鹦鹉在太阳光下可以看到,嘴是红色的,腹部是白色的,而尾部是绿色的.在漆黑的房间内,小华在红光下观察该鹦鹉(D)A.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黄色的B.嘴和尾部是红色的,腹部是黑色的C.嘴和尾部是黑色的,腹部是红色的D.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黑色的1.光的色散2.色光的混合(1)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基色.(2)不能再分解的色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备课备课日教案编作图、特点、(、平面镜传播(解释现象)、光的反射与折射(科学探究、解释现象、作图)设想、望远镜、显微镜等内容上,、凸透镜成像(探究实验、规律及应用)及应用、探究实验) )平面镜与凸透镜(2)光学仪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在复习过程中,应特别注意:1 3()光污染问题;)与光相关的作图等问题(4成像的探究;板多彩的光复习第四章书一.知识梳理设二.合作与交流(练习)计用心爱心专心 13 108m/s,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2、光的反射自) 条 (1) 反射定律:(3主区别及应用漫反射与镜面反射: (2) 完成 ) 点 (3) 平面镜成像:成像特点(2) (4) 作图:(如下训练 : 3 、光的折射.下面四个例子中,能够 1光折射成的虚像比实 (2) (1)在空气中的角度较大是的原理解释传用光的直线播。
( ) 际物体高.清晨,当太阳还在地平 A 、光的色散4 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
(1) .湖水中,看到湖面下桥 B 黄、:颜料的三基色红、蓝光的三基色 (2):红、绿、; 的倒影 ; 蓝 C、路灯下看到人的倒影. : (3)物体的颜色、从岸边看游泳池,池水 D 白色物体( Ⅰ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跟它相同颜色的光的实际深度比看到的深度要深些如红裙子只);黑色物体可以吸收所有光线可以反射所有光线,选项是正C 学生讨论得出: ; 能反射红光确的如蓝色镜片Ⅱ透明物体只能透射跟它相同颜色的光; 是光的折教师讲评:对。
A 只能透过蓝光射现象,是因为不均匀的大气层使恤的女孩在只有蓝光的暗室里被看T穿红裙子、例:白............太阳光发生折射。
不可在光正立虚像(:(1)、到穿蓝上衣、黑裙子。
5凸透镜成像 ):u<f,屏上呈现即物体放在一倍焦距内 2f将):u或者v跟可以在光屏上呈现倒立实像 (2)( 进行比较。
物大 u>2f: 缩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1.(04)广东物等等大 u=2f: 太阳、月亮、荧__________m/s. 是 ) 同理(,上可应用在v物小 u<2f: 放大___ 是源的、火虫其中不是光厘米的凸透镜主光轴):(04 例上海物体放在焦距为16 请你列举一个能说明光沿______. 则该物体离透镜,上在透镜的另-侧光屏上得到,-个缩小的像例播的直线传 ) ( 的距离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子厘厘10米 B 20 A 立竿见宁夏 2.(04)(2分尩 40 30 米 C 厘米D 厘米的光由于是的影中影物较大缩小:解。
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一节光的反射教案 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阶段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性。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因此,我设计了这一节幼儿园科学活动,以引导孩子们探索和发现光的反射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一节活动时,我以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出发点,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光的反射现象。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环节,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光的折射带来的神奇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幼儿能够观察到光的反射现象,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未知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使幼儿能够观察到光的反射现象,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难点:引导幼儿理解光的反射现象背后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透明塑料尺、镜子、玻璃杯、水、彩纸。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透明塑料尺、一面小镜子。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让每个幼儿拿出一面小镜子,观察镜子中的自己,引导他们发现镜子中的光线。
2. 探索光的反射现象:让幼儿将镜子放在一张白纸上,观察镜子中的光线在白纸上产生的反射。
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他们观察到的现象。
3. 操作实验:让幼儿用水、彩纸和透明塑料尺进行实验,观察光在水、彩纸和透明塑料尺上的反射现象。
引导他们发现光在不同介质上的反射效果。
4. 讨论和分享:让幼儿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引导他们发现光的反射现象背后的原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使幼儿能够观察到光的反射现象,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难点:引导幼儿理解光的反射现象背后的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我发现孩子们对光的反射现象非常感兴趣,他们在实验中积极参与,观察细致。
第一节光的反射第1课时光的直线传播【学习目的】1.知道光源和光速,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经历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过程,学会用光线描绘光的传播途径和方向。
3.能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的,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友谊提醒:光源是指本身可以发光的物体,如太阳、点燃的蜡烛等。
但是有些物体本身不能发光,但它们可以反射太阳光或其他光源发出的光,好似它们发光一样,如月亮、镜子等,它们都不属于光源。
方法指导: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同种均匀介质〞,也就是说假如介质不是同一种或不均匀,光线将会发生弯曲。
例如,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到了它,就是因为不均匀的大气层使光线变弯了。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学互研生成才能知识板块一光源自主阅读教材P53的内容,独立考虑并完成:1.能本身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从光源发出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便看见了这个发光体。
2.如下图的四幅图中,属于光源的是(C)知识板块二光的直线传播自主阅读教材P53~54的内容,独立考虑并完成:3.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小孔成像、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等。
(3)我们引入“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了研究方便假想的理想模型。
4.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速度的34;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光年是光在一年里传播的间隔,因此光年是长度单位。
5.在暗室中,将一束激光分别射入空气、水中,观察光在空气、水中的传播途径(如甲、乙两图所示),得出的结论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这一结论在生活或消费中的应用很多,请举一例:激光瞄准。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老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3组同学带着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
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一节光的传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传播方式;2.掌握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规律;3.能够解释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1.光的传播方式;2.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规律;3.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原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规律;2.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原理。
教学难点:1.解释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原理;2.掌握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规律。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投影仪、黑板、书籍等;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橡皮擦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步骤一:导入1.通过引入光与光学的概念,引起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兴趣;2.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将光的传播与反射联系起来。
步骤二:呈现1.通过PPT展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现象,包括折射、反射等;2.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过程;3.利用黑板讲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规律。
步骤三:讲解1.通过示意图和实验演示,讲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规律;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会有规律。
步骤四:实践探究1.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2.让学生通过实验结果总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规律。
步骤五:拓展应用1.讲解光在光纤中的传播原理和应用;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光纤可以传输信号。
步骤六:归纳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对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2.强调光的传播规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步骤七: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总结光的传播规律;2.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对作业内容进行检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PPT呈现、实验探究等,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归纳总结,加深了学生对光的传播规律的理解。
同时,通过拓展应用,让学生了解了光纤的传播原理和应用。
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