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二1.1人口数量的变化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05.0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课程标准: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不同国家应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的人口政策。
3.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地区分布。
4.分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的人口措施。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时间差异(1)总趋势:不断增长。
(2)差异性3.空间差异(1)特点:世界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平衡的。
(2)表现:兴旺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1)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是由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基数共同决定的,即人口自然增长数量=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
因此不能仅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来比拟人口自然增长数量。
(2)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能是正值(表示人口总数增加),也可能是零(表示人口总数不变),甚至可能为负值(表示人口总数减少)。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1)构成指标:图中A出生率;B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类型及特征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1)过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2)空间差异①以欧美为代表的兴旺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步入现代型。
②大多数开展中国家: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③我国:目前已根本实现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④全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1)兴旺国家的人口死亡率不一定比开展中国家的低许多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仍属于“传统型〞模式,且人口的死亡率已经降到很低的水平。
相反一些兴旺国家人口增长模式虽然已经属于“现代型〞模式,但是由于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大,在不同年龄段人口死亡率中老年人口的死亡率比拟高,往往使这些兴旺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反而比开展中国家的高。
(2)开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不一定属于“传统型〞模式当前,绝大多数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传统型〞模式,但有些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转变为现代人口增长模式,如古巴。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教材分析:人口、资源和环境和发展问题是目前人类最为关注的四大热点问题。
沿着人类成长的足迹探究三大问题的关系,不难发现,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人口问题是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人口数量和空间上的变化,都会引发包孕资源、经济及社会等在内的一系列变化。
因此,教材把人口的变化作为全书的开篇。
这也正符合了高中地理课标总方针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的要求。
第一节教材内容的课标要求分析分歧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首先从数量这样一个最直观的角度来探讨人口的变化,因为目前我国和世界上的人口问题,正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引起的。
并且,这一部分的基础知识,初中已有涉及,由此引入,更显得顺理成章,有助于学生对该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树立起人地关系的思想原则。
学情分析:作为当今世界最令世人关注的四大问题人口、资源、环与发展问题,学生是具有必然的知识储备的,分外是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及生物课中都已学过。
但大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都只是逗留在概况现象上,因此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分析分歧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目的旨在使学生对这个问题由初中的感触感染型为主提升到理性认识层面。
同时,教学中有意设计了部分活动,使课堂教学更为活跃,也使学生能够更乐于参与互动,并从中达到学习方针。
教学方针:(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源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改变。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式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1.1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目的】1.了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2.了解不同国家应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的人口政策3.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地区分布【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地区分布【教学难点】1.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比较两种“低自然增长率”的本质区别。
2.培养学生绘图技能,让学生对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有进一步的认识。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教学过程】新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中要求,这一单元内容属于“人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本单元主要探讨人口的变化这一课题。
人口的变化实际上包括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空间变化,而人口数量的变化又包括人口绝对数量的变化及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
本单元我们从人口的数量变化中人口的自然增长谈起。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世界60亿人口日”——1999年10月12日1、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2、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特点(1)总趋势:不断增长(2)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图1.2 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
1.农业革命之前,人类主要从事狩猎和采集业。
那时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情况大致是怎样的?2.(1)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人口数量的变化与农业的发展有怎样的关系呢?1)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均较快。
(2)人口数量的变化与农业的发展的关系:A :人口数量的变化可以给农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劳动力B:农业的发展使人口的数量进一步增加。
因为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条件下,生产力水平有了提高,促使粮食供应和医疗条件等得到改善,人们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
因为节育还不普及,多生子女一方面可以养老,另一方面可以分担工作,增加收入,因此出生率仍然很高,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迅速。
3.从18世纪后半叶的工业革命开始,世界人口增长又有明显加快。
这是为什么呢?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
精品地理教辅资料2019.5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认识和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
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数量的影响。
2.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进一步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4.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学会读图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做好充分预习,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2.在充分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数据资料进行练习计算,进一步明确人口的增长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关系。
3.通过分析文字、数据资料及景观图片,理解人类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学会分析多种素材背景下的人口问题,逐步提高调查研究、逻辑思维能力和对地理问题深层次的探究能力,开放性思维能力及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利用比较法及数据图表分析法,分析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并进行相应的读图思考练习,提高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和转变原因及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原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有关人口的图片、数据、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课前自主阅读教材、分析思考相关的问题,同学间相互交流,共同探究整理相关问题的答案。
课前搜集有关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及人口问题的图文资料。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2《人口的数量变化》word教案1.1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明白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阻碍。
2.使学生把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定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使学生能进一步明白得我国实行的打算生育政策。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适应,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把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猎取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明白得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同时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题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明白得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摸索。
4.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分析和讨论,认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差异,启发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阐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关心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连续进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进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打算生育差不多国策的明白得。
【教学重点】1.明白得人口数量增长在时刻、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明白得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缘故。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适应,提高学生从地图中猎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2.比较两种“低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本质区别。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世界60亿人口日(1)世界:1999年10月12日,地球村第60亿位居民产生,联合国将这一天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
(2)意义:世界人口突破60亿的事件之因此举世瞩目,是因为60亿人口关于地球来说,差不多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量。
课题 1.1人口数量的变化
设计
教师
罗兆旭授课教师
时间第周月日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2.了解不同国家应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的人口政策3.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地区分布
重点难点重点:1、不同国家应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的人口政策;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地区分布。
难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国家的人口问题、影响及解决措施。
教法教具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师生活动
第一步:尝试练习
尝试练习学案上的试题
第二步:考点扫描:
考点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考点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第三步:写学案记知识点
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 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特点
(1)总趋势:不断增长.
(2)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
3、世界人口的增长的地区分布特点:不平衡。
(1)比较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增长的差异(见学案)
A、从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看:亚洲人口增长最多
B、从人口自然增长率看:非洲人口增长最快
(2)国家之间的差异(见学案表格)
知识点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先学后教,先试后导(3分钟)
目标定向(1分钟)
学生说出考点
教师补充
第一课时主要以记忆知识点为主,学生限时记忆,然后马上验收默写考试
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学校名录参见:http:// /wxt/list. aspx? ClassID=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