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瘕病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8
摘要:癥瘕,中医学中指女性生殖系统内的肿块,是妇科常见病之一。
中医治疗癥瘕强调辨证论治,注重调理脏腑功能,采用多种保守治疗方法,如中药、针灸、推拿等。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出发,探讨癥瘕的保守治疗方案。
一、中医对癥瘕的认识中医学认为,癥瘕的形成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主生殖,三者相互协调,共同维持女性的生殖健康。
若肝气郁结,脾虚湿盛,肾气不足,则易导致气血瘀滞,痰湿凝聚,从而形成癥瘕。
二、癥瘕的保守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癥瘕的主要方法,根据病情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疏肝解郁法:适用于肝气郁结型癥瘕,常用药物有柴胡、白芍、香附、郁金等。
- 健脾利湿法:适用于脾虚湿盛型癥瘕,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泽泻等。
- 温肾壮阳法:适用于肾阳虚衰型癥瘕,常用药物有附子、肉桂、淫羊藿、巴戟天等。
- 活血化瘀法:适用于气血瘀滞型癥瘕,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丹参、川芎等。
中药治疗癥瘕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用药,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癥瘕具有调节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常用的穴位有:- 肝经穴位:如太冲、期门、章门等,用于疏肝解郁。
- 脾经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脾俞等,用于健脾利湿。
- 肾经穴位:如肾俞、命门、关元等,用于温肾壮阳。
- 任脉穴位:如气海、关元、中极等,用于活血化瘀。
针灸治疗癥瘕需由专业医师进行操作,注意消毒和手法。
3. 推拿治疗推拿治疗癥瘕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常用的手法有:- 按揉法:适用于肝经、脾经、肾经等穴位,用于疏肝解郁、健脾利湿、温肾壮阳。
- 擦法:适用于腰骶部,用于活血化瘀。
- 摩法:适用于腹部,用于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推拿治疗癥瘕需由专业医师进行操作,注意手法和力度。
4.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癥瘕患者应注意以下饮食调理:- 忌辛辣、油腻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以免加重病情。
症瘕中医诊疗方案症瘕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疾病范畴,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肿瘤。
症瘕是指在机体内部形成的肿块或肿物,始于腹部,可见于内脏、淋巴结等各个部位。
症瘕的病因复杂,常包括饮食不当、情志困扰、体力透支、痰湿积聚等多种因素。
中医认为,症瘕的形成与人体内部的气血运行失调有关,治疗症瘕需要通过调整人体气血运行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下面是一个针对症瘕的中医诊疗方案。
1.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症瘕患者,需要进行辨证施治。
主要包括:-气滞型:表现为胁肋胀痛,小腹胀满,大便次数减少等症状。
治疗上可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如桃仁、红花、川芎等药物。
-瘀阻型:表现为胸腹部肿块明显,且有压痛感。
治疗上可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如丹参、益母草等药物。
-湿热型:表现为腹部胀痛、口苦、小便短黄等症状。
治疗上可用清热化湿的方法,如黄连、茵陈、姜黄等药物。
2.药物治疗-治疗症瘕的常用药物有很多,主要包括活血化瘀的药物如桃仁、川芎、红花等;清热化湿的药物如黄连、茵陈、姜黄等;还有一些能够软坚散结的药物如穿心莲、蚤伞等。
-配伍使用药物可以根据辨证施治的结果来决定,可以根据具体症状来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
3.中药内服-可以根据症瘕的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或多种中药进行内服。
一般建议使用药物片剂,每次服用3-6克,每日2-3次。
治疗时应坚持连续用药,疗程一般为3个月至半年。
4.中药外敷-对于肿块局部较明显的患者,可以使用中药外敷的方法进行治疗。
可以选用具有软坚散结作用的药物,如穿心莲等,研磨成粉末后加入适量的酒调成糊状,然后外敷于肿块处。
5.饮食调理-症瘕患者饮食上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纤维素的食物,如豆腐、海带、蔬菜等。
避免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姜等。
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保持肠道通畅。
6.情绪调理-症瘕的发病与情绪困扰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情绪的调理。
可以通过放松身心、适当运动、听音乐等方式来减轻精神压力,保持情绪稳定。
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的门诊路径。
一、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癥瘕病(TCD编码:BFZ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卵巢巧克力样囊肿(ICD-10编码:N80.1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考2001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血瘀证诊断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医妇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西医诊断:参照2007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第一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8年制及7年制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2010年第二版)1.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中医诊疗方案》。
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临床常见证候: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湿热瘀结证痰瘀互结证肾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3个月经周期。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中医癥瘕病和西医卵巢巧克力样囊肿。
2.患者年龄:25岁~45岁。
3.超声诊断: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直径≤5cm。
4.肿瘤标志物:CA125≤200 U/ml。
5.卵巢巧克力样囊肿术后复发。
6.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妇科检查。
(2)盆腔超声。
(3)CA125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抗子宫内膜抗体、凝血功能测定、盆腔MRI。
症瘕病中医诊疗方案症瘕病是中医学中的一类常见疾病,主要指的是脏腑中特定的病变或团块。
这类疾病通常会导致气滞、血滞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中医诊疗方案主要包括辨证施治和养生调摄两个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辨证施治1.辨证分型:症瘕病辨证分为气滞症瘕、痰瘕症瘕、瘀阻症瘕和寒凝症瘕四种类型。
气滞症瘕主要表现为胸胁胀满、呕吐或嗳气;痰瘕症瘕主要表现为胸腹胀闷、咳嗽痰多;瘀阻症瘕主要表现为胸腹疼痛、紫癜淤斑;寒凝症瘕主要表现为腹胀疼痛、寒凝脘腹等。
根据具体症状和体征来确定病症类型,以便进行精准治疗。
2.调理气机:气滞是症瘕病的主要病机之一,中医治疗气滞症瘕主要通过调理气机来缓解症状。
可以选用柴胡、枳实、香附等药物,具有疏肝理气、解郁和胃的功效。
此外,还可以通过针灸、拔罐等物理疗法来促进气机畅通。
3.祛除痰浊:痰瘕症瘕的主要病机是痰浊内蕴,导致胸腹胀闷、咳嗽痰多等症状。
中医治疗痰瘕症瘕主要通过祛除痰浊来改善症状。
可以选用陈皮、枳壳、苏子等药物,具有理气化痰、行滞导滞的功效。
4.活血化瘀:瘀阻症瘕的主要病机是气血凝滞,导致胸腹疼痛、紫癜淤斑等症状。
中医治疗瘀阻症瘕主要通过活血化瘀来改善症状。
可以选用桃仁、红花、当归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5.温通腑脏:寒凝症瘕的主要病机是寒气凝结,导致腹胀疼痛、寒凝脘腹等症状。
中医治疗寒凝症瘕主要通过温通腑脏来改善症状。
可以选用姜黄、肉桂、艾叶等药物,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
二、养生调摄1.饮食调养:症瘕病患者在饮食上应遵循“清淡宜松、细嚼慢咽”的原则,避免过食刺激性食物。
可以适当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以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入量,促进肠道蠕动,减少病变团块的生成。
2.适度运动:症瘕病患者适度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气血循环,调理气机,缓解症状。
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柔和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引发症状加重。
癥瘕妇女下腹部胞中有结块,伴有或痛或胀或满甚或出血者,称为癥瘕。
癥者,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瘕者,推之可移,痛无定处。
一般癥属血病,瘕属气病,两者密切相关,故并称癥瘕。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盆腔炎性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若小腹肿块质地坚硬,凹凸不平,固定不移,增长速度快者,多为恶性。
结合辅助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者则预后不良。
病因病机1.病因癥瘕的形成,多因气滞、血瘀、痰凝结聚而成。
2.病机癥瘕的主要病机是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气滞、瘀血、痰湿内停。
病程日久,邪气愈甚,正气愈伤,故后期往往虚实错杂,致成痼疾。
病证鉴别癃闭癃闭为尿液在膀胱内积聚,不能溺出的疾病,虽有小腹膨隆、胀、满、痛等症,但导尿后诸症便可消失。
B超检査两者显示不同声像。
辨证论治根据气滞、血瘀、痰湿之证,分别采用行气、活血、化痰之法消癥。
新病多实,宜攻宜破;久病不愈,或术后,以补气血为主,恢复机体正气。
若正气已复,肿块未除,复以攻破为主。
术后若有瘀滞,可于补益气血之时,辅以行气活血之品,并注重调其饮食,增进食欲,改善脾胃功能。
分证治疗1.气滞证候:小腹胀满,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或上或下,痛无定处,苔薄润,脉沉弦。
治法:行气导滞,活血消癥。
方药:香棱丸加减。
2.血瘀证候:胞中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面色晦暗,肌肤乏润,月经量多或经期延后,口干不欲饮,舌边有瘀点,脉沉涩。
治法:活血散结,破瘀消癥。
方药:桂枝茯苓丸加减。
3.痰湿证候:下腹包块时或作痛,按之柔软,带下较多,色白质黏腻,形体畏寒,胸脘痞闷,小便不多,舌苔白腻,舌质暗紫,脉细濡或沉滑。
治法:理气化痰,破瘀消癥。
方药:开郁二陈汤加减。
病案(例)摘要:石某,女,38岁,已婚,职员。
2018年9月29日初诊。
患者平素郁郁寡欢,月经基本正常。
近半年来因家庭琐事烦闷抑郁,自觉小腹胀满,有包块,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或上或下,痛无定处,舌苔薄润,脉沉弦。
请与癃闭相鉴别。
症瘕诊疗方案范文症瘕是中医中的一种疾病,主要指腹部肿块和肿物。
在中医理论中,症瘕是指脏腑内部积聚成块的病症。
根据中医理论,症瘕的形成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湿热内蕴等因素造成的。
针对不同症瘕的类型和病情,医生会制定不同的诊疗方案。
以下是一个针对症瘕的一般诊疗方案。
诊断:首先,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饮食习惯等信息。
然后,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脉搏、舌苔、腹部实质和触诊等方面的观察。
如果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医生可能会做一些辅助检查,如超声、CT等。
治疗目标:症瘕的治疗目标包括调理脾胃、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以及清理体内湿热等。
根据不同病情,治疗方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根据症瘕的病情和体质特点,医生可能会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散结功效的中药来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桃仁、赤芍、当归、川芎等。
中药可以以剂型为主要治疗方式,如汤剂、丸剂、散剂等,也可以通过贴敷、熏洗、灸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2.针灸治疗:针灸是一种通过针刺穴位,刺激体内经络,调节气血运行的疗法。
在症瘕的治疗中,针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缓解痛症等。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中脘、关元等。
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指通过手法技巧,对膏粱体表进行推拿,刺激经络,调节脏腑功能的疗法。
在症瘕的治疗中,推拿按摩可以促进淋巴循环,增加腹部脏腑的通气和蠕动,缓解痛症等。
常用的按摩手法有揉、推、拉、挤等。
4.膏方外敷:膏方外敷是指将中药研磨成粉末,加入一些特定药物制成膏剂,然后涂于患处并用布包扎固定。
外敷能够起到局部热敷、渗透药物等作用。
对肿块较大或局部皮肤状况较好的患者,外敷能够起到良好的疗效。
5.调整饮食习惯:在症瘕的治疗中,饮食调理非常重要。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
一般来说,建议患者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
预防:预防症瘕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建议避免暴饮暴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时间久坐不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症瘕诊疗方案简介症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病症,指的是人体内部堆积的不正常物质,如结石、肿块等。
症瘕常常会导致身体不适、疼痛等症状,需要进行诊疗以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症瘕的常见病症、诊断方法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
常见病症症瘕的病症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病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腹痛、腹胀:当症瘕发生在腹部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
2.尿频、尿急:症瘕影响到尿路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
3.咳嗽、咳痰:症瘕影响到呼吸道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
4.体重下降:症瘕影响到消化道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等症状。
诊断方法诊断症瘕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相关检查结果。
以下是常用的诊断方法:1.问诊: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疾病史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信息,以帮助初步判断症瘕的可能性。
2.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体格检查,包括触诊、听诊等,以了解患者的体征情况。
3.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更直观的病变信息,有助于确定症瘕的位置、大小等。
4.实验室检查:血液、尿液等实验室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病情信息,有助于确定患者的身体状况。
治疗方案症瘕的治疗方案因病情不同而不同,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法,下面是常用的治疗方案:1.药物治疗:中药和西药都可以用于症瘕的治疗。
中药常见的使用方法是煎药或冲剂,可以调理人体内部气血,促进症瘕的分解和排出。
西药常见的使用方法是口服或注射,可以直接作用于症瘕,达到溶解或缩小症瘕的效果。
2.手术治疗:对于一些较大、严重的症瘕,手术可能是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可以通过切除症瘕、放置引流管等方式,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3.辅助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辅助治疗也是症瘕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辅助治疗包括针灸、艾灸、推拿等中医理疗方法,还可以配合饮食调理、适当运动等方法,加速症瘕的康复过程。
注意事项在接受症瘕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患者需要按医嘱进行治疗,不得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治疗方案。
癓瘕症(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癓瘕症( 疒+徵,zhēng,"症"的繁体字) 瘕,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妇科疑难杂症之一,以妇人下腹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满,或异常出血者,称之为症,症者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
症瘕者假聚成形,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一般属血病,症瘕属气病,但临床常难以划分,故并称为症瘕。
简介症瘕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盆腔炎性包块,陈旧性宫外孕,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内膜异位综合征包块,多囊卵巢综合征,积水,及一些恶性肿瘤等。
症瘕即气血之凝淤也。
血积为症,气积为瘕。
症瘕之病,多见寒热,以气血积聚,阳不外达,故内郁而发热,阴不内敛,故外束而为寒。
症瘕之病,不过气血,左积者,血多而气少,加鳖甲,牡蛎,右聚者,气多而血少,加枳实,厚朴。
总之,气不得血则不行,血不得气则不运,气聚者,血无有不积,血积者,气无有不聚,但有微甚耳。
其内在脏腑者,可以丸愈,外在经络者,以膏药消之。
此病忌一切发物,凡有宿根之物,皆忌。
无鳞鱼,天鹅肉,母猪,荞麦,马齿苋,则忌之终身。
犯之,病根立发。
积聚和症瘕积聚是腹内积块,或胀或痛。
《内经》曰:"寸口脉沉而横,曰肋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和"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之,聚集乃伤,肠胃之间,寒温不次,邪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
《金匮要略》则对积聚进行了发挥并提出症瘕。
积聚与症瘕相当于现代西方医学提出的发生在五脏六腑的恶性肿瘤。
一般讲症与积同,瘕与聚同。
《金匮要略》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
五脏主藏精血,脏病则精血凝涩;六腑主传化物,腑病则气机不行。
因此,积证侧重在血分,聚证侧重在气分。
然血凝则气必滞,气滞则血亦凝,气滞和血凝互相影响。
病因病机《内经》总结了三种病理机制:一是外伤寒邪,二是饮食居处失节,三是忧思情志太过。
妇科杂病--癥瘕癥瘕妇女下腹有结块,或胀,或满,或痛者,称为“症瘕”。
症与瘕,按其病变性质有所不同。
症,坚硬成块,固定不移,推揉不散,痛有定处,病属血分,瘕,痞满无形,时聚时散,推揉转动,痛无定处,病属气分。
但就其临床所见,每有先因气聚,日久则血瘀成症,因此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故前人每以症瘕并称。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盆腔炎性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若小腹肿块质地坚硬,凸凹不平,固定不移,增长速度快者,多为恶性。
结合辅助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者则预后不良.关于癥瘕之疾,其论瘕者早于症,春秋时代《内经》一书中就有不少论述.《内经.素问。
骨空论》曰:“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此为瘕聚最早的记载,并认识到本病乃奇经任脉为病。
<<素问.平人气象论》中记有从脉象的角度分析疝瘕的病位,更加完整了瘕病的四诊内容,其曰:“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脉沉而横,曰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
”至于该书中论述的石瘕、肠覃两候,似应属于癥积之类。
《灵枢。
水胀篇》详述之:“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虾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
”肠覃为“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营,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内乃生。
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
”提出以月事之行与不行区别两种不同的疾病,可能是对妇科与内科包块的鉴别诊断。
而且提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的治疗原则,并指出攻伐太过者可致死的戒条。
秦代之前药物学的总结《神农本草经》禹余粮条下述之“禹余粮,味甘,寒。
主咳逆寒热,烦满下赤白,血闭,症瘕,大热,炼饵服之,不饥,轻身延年。
生池泽及山岛中。
”首见症瘕之名。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论述了妊娠宿有症病的鉴别诊断和证治:“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
症瘕名词解释一、症瘕的分类症瘕是中医临床常见的一种病证,多指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甚则剧痛的一类病证。
症与瘕并非仅是腹内结块的统称,而是有着一定的鉴别意义。
症者多属血病,瘕者多属气病。
但临床上有症属气病而兼瘕,也有瘕属血病而带症,故又不可拘泥于上述的分类而作绝对的鉴别。
从病因方面来说,症多由于脏腑之间的实性郁结所致,而瘕多由于气滞痰阻所致。
此外,还可见于虫积、食滞、瘀血等其他原因。
二、症瘕的形成原因症瘕的形成多与正气虚弱、气滞血瘀、痰湿内阻等因素有关。
正气虚弱是导致症瘕发病的重要内在因素,如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
外邪侵袭或情志内伤等因素亦可引发本病。
具体而言,痰浊凝滞可引起肠道狭窄或不通;痰湿不化,则痰核或肠覃形成;痰与瘀互结则形成徵瘕痞块;瘀血阻络,则经行不畅、胁痛如刺;湿热互结则热象较著,脉弦数。
从西医学角度分析,症瘕的发生多与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内分泌因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等有关。
其中,感染是引起症瘕的主要原因之一,如生殖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同时,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也是导致症瘕形成的重要因素。
此外,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等也对症瘕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三、症瘕的诊断对于症瘕的诊断,中医学注重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在望诊方面,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皮肤等的变化;闻诊则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问诊则是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家族史等;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通过触摸腹部来了解结块的性质和位置。
在西医诊断方面,针对不同的症瘕类型,采用不同的辅助检查方法。
如子宫肌瘤患者可以采用超声检查;胃肠道症瘕可进行胃肠钡剂造影;泌尿系结石可采用超声或X线检查;妇科肿瘤可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此外,CT、MRI 等影像学检查对于腹部实质脏器及空腔脏器的症瘕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四、症瘕的治疗对于症瘕的治疗,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病情的虚实、寒热、气滞、血瘀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在药物治疗方面,中药汤剂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内服或外敷中药来达到消除症结的目的。
症瘕诊疗方案症瘕诊疗方案1. 引言症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疾病,通常表现为腹部肿块、隆起或者囊肿等症状。
症瘕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如肿瘤、积聚、淤血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
针对症瘕的诊疗方案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介绍症瘕的诊断手段和以中药为主的常用治疗方法。
2. 症瘕的诊断症瘕的诊断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手段进行:2.1 体格检查医生可通过体格检查来观察患者腹部的肿块、隆起等情况,以及对疼痛、压痛等症状的判断,从而初步判断是否为症瘕。
2.2 影像学检查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检查、CT扫描以及磁共振成像等。
这些检查可以更准确地观察和测量症瘕的大小、位置和形态,有助于明确诊断。
2.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验、尿液检验等,可通过检查患者的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等来辅助症瘕的诊断,并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3. 症瘕的治疗针对症瘕,中医学主张内外兼治,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穴位按摩和针灸疗法。
以下是常用的症瘕治疗方案:3.1 中药治疗常用的中药治疗包括清热消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
具体方剂包括桃仁承气汤、生化汤、消瘿散等。
中药治疗可通过温通经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作用,调整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病灶的吸收和排出。
3.2 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可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患者的气血运行,改善症瘕的症状。
常用的穴位包括关元穴、中脘穴、神阙穴等。
在按摩过程中,可以选择适宜的按摩手法和力度,有助于促进病变的吸收和消除。
3.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患者体内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症瘕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等,可以选择适宜的针刺手法和刺激强度进行治疗。
4. 注意事项在进行症瘕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诊断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避免单一依赖某一种方法。
•中药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配方,避免药物不当导致不良反应。
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的门诊路径。
一、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癥瘕病(TCD编码:BFZ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卵巢巧克力样囊肿(ICD-10编码:N80.1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考2001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血瘀证诊断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医妇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西医诊断:参照2007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
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第一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8年制及7年制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2010年第二版)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临床常见证候: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湿热瘀结证痰瘀互结证肾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癥瘕病(卵巢巧克力囊肿)。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3个月经周期。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中医癥瘕病和西医卵巢巧克力样囊肿。
2、患者年龄:25岁~45岁。
3、超声诊断: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直径≤5cm。
4、肿瘤标志物:CA125≤200U/ml。
5、卵巢巧克力样囊肿术后复发。
6、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症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症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妇科检查(2)盆腔超声(3)C A125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抗子宫内膜抗体、凝血功能测定、盆腔MRI。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卵巢巧克力样囊肿、子宫肌瘤的住院患者。
一、症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子宫肌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症瘕病(TCD编码:BFZ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卵巢巧克力样囊肿、子宫肌瘤(ICD编码:)。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考2001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血瘀证诊断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医妇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及规划教材)
(2)西医诊断:参照2007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第一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8年制及7年制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2010年第二版)2、症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症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子宫肌瘤)中医诊疗方案》。
症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子宫肌瘤)临床常见证候: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湿热郁结证、痰瘀互结证、肾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症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子宫肌瘤)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症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子宫肌瘤)。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3个月经周期。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中医症瘕病和西医卵巢巧克力样囊肿、子宫肌瘤。
2、患者年龄:25岁-45岁。
3、超声诊断: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直径、子宫肌瘤≤5cm。
4、肿瘤标志物:CA125≤200U/ml。
5、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直径、子宫肌瘤术后复发。
6、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使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妇科检查。
(2)盆腔超声。
(3)CA125。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抗子宫内膜抗体、凝血功能测定、盆腔MRI。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2)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活血祛瘀。
(3)湿热郁结证:清热利湿、活血祛瘀。
(4)痰瘀互结证:化痰散结、活血祛瘀。
(5)肾虚血瘀证:益肾调经、活血祛瘀。
2、针灸治疗
(1)体针。
(2)灸法。
3、外治法
(1)直肠给药。
(2)中药外敷。
4、物理治疗
(九)完成路径标准
1、妇科检查:盆腔包块缩小或消失。
2、B超检查:附件囊肿体积减小或消失。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无变化或者持续进展,需要延长治疗时间的,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其他系统疾病者,治疗期间需要给予特殊处理;或因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或病情变化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等导致治疗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其他严重合并症时,退出本路径。
4、治疗期间妊娠者,退出本路径。
5、因患者及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症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子宫肌瘤)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症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子宫肌瘤)(TCD-10编码:BFZ010 ICD-10编码:)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